第一篇: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摘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而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7300多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加强对海岛的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对我国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海岛保护方面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海岛地名普查和整治修复步伐,加强监视系统建设……在海岛管理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海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边远海岛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岛屿,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边远海岛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顽症。面对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合理科学管理与保护,促进我国海岛科学生态发展。
关键词: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治理措施 正文: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以来,海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多。开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海岛管理现状
(一)、建立专门负责海岛管理机构
2010年3月1日《海岛保护法》生效实施,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岛保护管理缺乏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的局面。根据《海岛保护法》,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立海岛管理司,自此,我国的海岛管理工作有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海岛技术支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40余家科研单位为海岛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的依据。该规划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明确了海岛分类、分区保护的具体要求,确定了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偏远海岛开发利用等10项重点工程,并在组织领导、法制建设、能力建设、公众参与、工程管理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现在,整个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完善。
(三)、首次实现我国全部海岛现场调查
根据《海岛名称管理办法》,海岛管理司研究制定了名称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设置、成果编制、安全工作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在各级海洋部门和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共调查海域海岛地理实体2万余个,首次实现了我国全部海岛的现场调查,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海岛第一手资料,普查整体登岛率达到80%;完成了所有海岛的命名、更名、注销等名称标准化处理,首批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完成了1660块海岛名称标志的设置工作。
(四)、4000个海岛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为了对海岛的生态及对海岛非法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海岛管理司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建立了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形成了覆盖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的全国海岛数据库,实现了全部海岛以二维平面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4000个海岛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开发完成了海岛触摸展示系统。海岛监视监测系统正在为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发挥保障和服务功能。
二、我国海岛面临问题
(一)、海岛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海岛大多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土壤贫瘠,淡水资源缺乏,大部分有居民海岛上的垃圾和污水都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严重破坏了海岛生态环境。
(二)、海岛基础设施落后
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见效慢,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海岛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薄弱,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抵御灾害的设施和能力差,这些问题在边远海岛上更加突出。
(三)、海岛开发利用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一些无居民海岛始终处于无序无度开发状态,个别单位和个人随意占有、使用、买卖和出让海岛,不仅造成国有资源性资产流失,而且使海岛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由于普遍存在开发方式粗放、开发层次低、缺乏监管等问题,致使海岛资源遭受破坏和浪费。
三、我国海岛治理措施
(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海岛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
海岛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海岛是海洋开发向深海发展的重要基地,海岛大多拥有深水岸线,靠近国际航线,是建设深水港口的宝贵资源;海岛是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孵化地,必将在我国深海旅游、高档休闲度假区等领域大放光彩,并将形成以海岛为依托的海洋第二经济带。
(二)、发展海岛经济要以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海岛经济与陆上经济一样,要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突出当地特色产业。由于海岛地域分布、自然成因、外部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海岛功能呈现多样化特性。开发利用海岛资源,要根据不同海岛特点,按照功能用途的不同,实施差异化开发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提高海岛资源利用价值,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链。
(三)、发展海岛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我国,个别海岛虽然进行了开发,但却没有成功,很大原因在于海岛开发成本较高,企业和个人难以承受。在国外海岛开发成功的案例中,都离不开政府前期的大量投入,由政府投资解决海岛基础设施问题。最近,针对如何扶持边远海岛发展问题,国家海洋局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支持边远海岛发展的政策,帮助海岛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
(四)、要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海岛大多生态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在海岛的开发上必须要坚持保护优先,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鼓励在海岛开发建设中采用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开展垃圾、污水处理与回收技术研究,提高海岛资源利用
效率,避免粗放型、掠夺性开发。今后,海岛管理司将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建立若干海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实验基地。
(五)、要完善配套能力,构建基础设施网络
要促进海岛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完善海岛交通布局。经调研发现,许多海岛的码头和渡船非常破旧,村民往返都困难,何谈发展。二是加快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陆岛联网供电工程,不断改善通讯、导航、气象等设施。
(六)、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开展海岛整治修复
从2010年开始,国家从中央海域使用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岛整治修复保护工作。海岛整治修复保护资金主要用于海岛垃圾污水处理、改扩建码头、沙滩岸线整治、植被修复、景观维护等,目的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改善海岛地区人居环境,提升海岛开发利用价值。两年来,中央财政共批复5亿元用于25个海岛的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保护,此项工作今后还将继续下去。
四、结束语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越来越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变得日趋重要,利用海洋资源也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海洋社会的一个横断面,海岛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海岛开发也悄然兴起。但由于海岛所具有的隔绝性和基础薄弱等原因,我国的海岛开发利用目前还落后于其他一些发达的海洋国家,因此,科学开发海岛,促进海岛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岛网
2.国家海洋局网
3.中国海洋信息网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8-8-18信息来源: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
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主委欧成中说,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局面不容乐观。一是创业条件难。截至2006年6月,中国有各类企业834.6万户。而日本1.3亿人口,就有企业660万个。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德国人均收入却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又如,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年销售额低于18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有些地方不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增值税发票,造成中小企业很难经营。二是准入时间长。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三是生存周期短。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比较脆弱,据调查,小企业生存周期一般只有3-5年。
自身质素不高,技术创新不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较多,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综合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在下列几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此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有关调查,目前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为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为4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的为11%;大部分企业对现有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的评价一般,只有1/3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最缺乏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时意味着在信息方面的缺乏,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方面的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三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都有待完善。据有关调查,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总体评价都不高,其中最不满意的是金融政策,其次是税收政策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问题,在法律法规和政府行为方面也有不少抱怨;对目前中介服务的评价也普遍不满意,其中最不满意的是资金筹措、税收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融资难成中小企业心头之痛。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民进中央日前在两会提案中就明确指出,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
从内在原因分析,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从外在原因分析,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前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同等数额上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缺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益驱动。其次,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有关机构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最新调查,有6成的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其中民营中小企业接近70%的资金需求来自股东个人积蓄和内部员工集资;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小于5%的企业比重为7%,在5%-10%之间的为69%,在10%-20%之间的为13%,在15%-20%之间的为6%,有5%的企业融资利率大于20%,说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
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生存性问题。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50多部专项法律构成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了美
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民盟中央建议,我国也应该尽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形成了示范效应以后,就可以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自觉地按规范去做。
此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和系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系统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像美、日两国分别设立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和中小企业厅,作为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专司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国家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而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及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只是从区域上、行业上对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加以管理的,而并非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面临新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土地的制约,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中小企业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次贷危机,信贷收紧等。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次贷危机将使出口面临困难。最新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下降10%,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果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中国出口将下降7%,若汇率升值幅度为20%,则中国出口将下降10.5%。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将导致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出口面临重大挑战,而这无疑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构成挑战。
同时,国内的诸多因素也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制约。这些市场和政策因素可以概括为“四升、一降、一紧、一严”七个方面。“四升”包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上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尤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自去年3月18日人民银行首次调整银行利率以来,截至去年12月21日,经过连续6次调整,人民币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上升到7.47%。中小出口企业获得1年期贷款的利率达到10%以上。“两税合一”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上升也会对出口产生影响,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很高比例。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695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2180.2亿美元的57.1%。“一降”是指出口退税下降。“一紧”指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中小出口企业获得融资非常困难。“一严”则指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行政监管对出口行业比过去严格多了。
全国政协委员李兰提案指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大量资金,使得信贷规模总量减少,银行放贷更加谨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其次,多次加息也会导致民间筹资利率的提高,而中小企业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企业拆借和民间贷款,因此其融资成本必然提高。二是调减顺差的影响。2007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减顺差的政策,使得去年贸易顺差的增速迅速下降,给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加大;雪灾造成交通中断,直接影响出口交货;加上消费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小型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定困难。
三是成本上升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流通领域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上涨
5.9%,其中11月份同比上涨1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直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调整资源税以及加大环境生态保护,都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用工成本也不断上升。由于去年消费价格(CPl)上涨速度较快,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社保资金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将在2007年的水平上进一步上升。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调查显示,93.4%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说,《劳动合同法》短期内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用工成本增加、用工风险加大、用工难度增强等,使这一部分企业生存困难,发展难以为继。以杭州三替家政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解决下岗工人的家政服务企业,原来每小时家政服务收费12元,还有2元可作为公司管理费,现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必须给每个员工签订合同、交纳养老保险、发放3倍加班工资和节假日工资等。成本增加后,公司只得把每小时家政服务收费提高到18元,但全部给员工还是不够,而客户却难以接受了,企业还亏损。事实上,《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由于企业感到成本高、压力大,有不少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为继甚至歇业,而不少外资企业正往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孙忠焕委员呼吁,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外部冲击和中国本身进行的贸易、投资、汇率政策和要素改革等内部改革同时发生,对中小出口企业的打击比较大。如果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用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减少多重压力的情况,会使一批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有可能大量裁员或停工停产。据报载,前一段广东省已有上千家企业关闭或转移,华东地区的纺织中小企业也出现告急局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并提出有效应对方案和措施。
发布单位:市经委 来源:省中小企业网
第三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姓名:***
学号:**********
院系:**学院
摘要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大气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大气环境进一步恶化,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做出初步讨论。
关键词
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正文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分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如今我国正处于着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正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自然也就是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讨论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大气污染的划分可以从原因、现象、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为便于提出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的相关治理措施,现主要从大气污染来源这个方面对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划分。根据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污染来源上来看,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业带来的污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汽车了,然而在人们享受汽车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大量的汽车所带来的污染也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业带来的污染的主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车辆数目大大增加,汽车数量大幅度增加,然而汽车所带来的污染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汽车的污染主要是指汽车尾气所带来的污染,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现将对其进行大致的阐述: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其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长期吸收一氧化碳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2、NOX。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95%以上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氧化氮。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对人体影响甚大。它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二氧化氮浓度0.19-0.32mg/m-3最长1小时,一个月出现不能多于两次才能确保公共健康。
3、烃类物质。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中甲烷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乙烯、丙烯和乙炔则主要是对植物造成伤害,使树木不能正常生长。苯是无色类似汽油味的气体,可引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易倦、头晕、头痛、呕吐、失眠、粘膜出血等症状,也可引起血液变化,红血球减少,出现贫血,还可导致白血病。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如苯丙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4、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而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这足以表明光化学烟雾对人类健康影响之大。
5、含铅物质。铅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铅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还能直接作用于成熟的红细胞。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汽车燃烧排入大气中的铅已达数百万吨,成为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
6、物理性污染。除了以上的化学物质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外,汽车还会产生许多物理性的污染。比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的可以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会造成臭氧空洞;不完全燃烧的汽油等会造成城市空气气味污染;汽车排放的硫化物、氮化物等会导致酸雨;汽油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不定型碳形成黑烟,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人体的呼吸道健康,甚至形成黑雨危害动植物生命。汽车尾气的污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温室效应,汽车所燃烧的化石燃料数量巨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
除了汽车带来的污染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的交通运输工具所带来的污染,比如在平流层飞行的飞机锁排放的废气中就有一部分含氟物质,会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空洞,威胁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另外,船舶、航天器等的废气污染也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二)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极为迅猛,各种工厂不断地兴建起来,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工厂的各种废气未处理达标即向外排放,再加上工业废气等污染物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危害严重性,从而导致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和极大的清理困难。从大体上来讲,工业废气污染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等。这些物质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有蓄积作用,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因此,工业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如二氧化硫、刺激性气体等等。
2、对植物的危害:工业气体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危害是十分显著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等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我们所关注的雾霾就属于其中的一种。这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2)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3)酸雨:酸雨是工业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经过氧化形成硫酸、硝酸,随降水下落形成的。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4)增高大气温度:在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被称做“热岛效应”。这也是一种物理性质的大气污染。
(三)生活废物带来的污染
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人口急速膨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生活污染源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愈发严重,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用煤、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等。而这其中对大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冬季煤炭的燃烧、生活垃圾的处理,其次还有烹饪、生活产生的废气。近些年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生活垃圾增多,排放的废气也大量增加,生活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尽管生活污染并没有交通和工业带来的污染那么严重,但是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雾霾,众所周知,雾霾一般发生在冬季取暖期的开始时期,这时期大量燃烧煤炭而产生烟尘废气,如果遇到特定的天气,就极易产生雾霾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城市人口过于密集但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却不能满足巨大的要求,于是,有不少城市采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害城市周围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一些地区对垃圾进行不分类的堆积,在其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至于其他的一些生活废气污染也就不一而足。
以上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从产生原因上进行了划分,总之,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体现在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如雾霾、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性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等。通过以上的划分,已经较为清晰地了解了我国大气污染的大致成因和起源,下面将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说明:
1、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根源是我国的人口数目过大,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过多,排放的垃圾和废物也就超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现代科技所能处理的极限,这也就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就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措施;
2、不过,降低人口数量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且这期间还有可能产生人口老龄话等不良后果,所以还必须进行一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措施,以减缓污染的现状,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以此减轻工业和生活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
(2)区域集中供热。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暖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还具有提高热能利用率,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以及减少燃料的运输量等优点。
(3)植树选林,绿化环境。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减轻温室效应的功能,可以多方面治理大气环境。
(4)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加强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国外投资,弥补资金短缺的现状;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应用新形式的环保理念与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整治开发治理工作规划的制定等等,从技术层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的数量,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3、为了从深远的角度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这样也就应该从政府、大中小学教育开始,普及环保意识,还要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以上从多个层次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做出了相关的建议,相信如果全社会能够积极倡导和谐的、文明的生态经济,那么上述的三个重要污染源就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控制,我们的大气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制定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我们才能从根源上来治理它。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尽自己所能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做贡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赖以生存的蓝天白云一起努力!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大气污染来源的分类和相应的治理措施的讨论,已经大致得到了有关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的初步结论,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不仅是我们的大气环境,我们的生态环境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宜人类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2]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1997,(2):51-53.[3]林肇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6(12):153-154.[5]郝吉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韩玉敏.汽车排放控制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张成祥.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J].内燃机,2005(5):9211.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的思考
作者:张先裕 虞钟华 杨谷湧 沈传谷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2009-05-06 13:23:00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性质:国有或国有控股、股份制、集体经济、民营私有企业(包括合伙制)等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成为了国家经柱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新问题的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50.2%,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了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局面不容乐观。一是创业条件难。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国人均收入却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又如,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年销售额低于180万小规模纳税人,有些地方不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增值税发票,造成中小企业很难经营。二是准入时间长。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比较脆弱,据调查,小企业生存周期一般只有3-5年。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三是生存周期短
自身质素不高,技术创新不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较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综合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在下列几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中小企业技术新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此外,政府对中小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有关调查,目前珠江三角洲中小企设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为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为47%,处于国内落后水为11%;大部分企业对现有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的评价一般,只有1/3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最缺乏较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时意味着在信息方面的缺乏,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息方面的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三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都有待完善。据有关调查,珠江三角洲中小企对外部环境的总体评价都不高,其中最不满意的是金融政策,其次是税收政策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问题,在法律法规和政府行方面也有不少抱怨;对目前中介服务的评价也普遍不满意,其中最不满意的是资金筹措、税收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3、融资难成中小企业心头之痛。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生存的瓶颈问题。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我国中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其次是借贷期限较短且数目普遍不大,主要是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另外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形势展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信贷支持、证券市场、融资租赁基金资助等
从内在原因分析,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
从外在原因分析,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业贷款风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同等数额上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缺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益驱动。其次,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有关机构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最新调查,有6成小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其中民营中小企业接近70%的资金需求来自股东个人积蓄和内部员工集资;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小于于20%,说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
4、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生存性问题。的企业比重为7%,在5%~10%之间的为69%,在10%~20%之间的为13%,在15%~20%之间的为6%,有5%的企业融资利
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50多部专项法律构成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了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但都是从不同的法律侧面对中小企业加以规定的。因此,中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法律体系。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
我国也应该尽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面的支持,形成了示范效应以后,就可以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自觉地按规范去做。
此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和系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系统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体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像美、日两国分别设立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和中小企业厅,作为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专司机构。随着我国改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国家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以管理的,而并非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5、中小企业面临新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及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只是从区域上、行业上对本区域的中小企业
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土地的制约,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中小企业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次贷危机,信贷收紧等。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将使出口面临困难。最新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下降10%,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将导致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出口面临重大挑战,而这无疑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构成挑战。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中国出口将下降7%,若汇率升值幅度为20%,则中国出口将下降10.5%。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
同时,国内的诸多因素也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制约。这些市场和政策因素可以概括为“四升、一降、一紧、一严”七个方面。升”包括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两税合一”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上升也会对出口产生影响,因为外资企业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很高比例。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6955.2亿美严”则指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行政监管对出口行业比过去严格多了。
6、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是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企业拆借和民间贷款,因此其融资成本必然很高。占出口总额12180.2亿美元的57.1%。“一降”是指出口退税下降。“一紧”指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中小出口企业获得融资非常困难。
二是调减顺差的影响。2007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减顺差的政策,使得贸易顺差的增速迅速下降,给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中小型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定困难。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加大;加上消费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多重因素作用下
三是成本上升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流通领域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9%,其中11月份同比上涨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直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调整资源税以及加大环境生态保护,都将提高企业生
本。此外,企业用工成本也不断上升。由于消费价格(CPl)上涨速度较快,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社保资金也随之增加。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将进一步上升。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调查显示,93.4%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为新《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劳动合同法》短期内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用工成本增加、用工风险加大、用工难度增强等,使这一部分企业生存困难,发展难以为继。以杭州三替家政公司为例,该是一家解决下岗工人的家政服务企业,原来每小时家政服务收费12元,还有2元可作为公司管理费,现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必须给每个员工签订合同、交纳养老保险、发放3倍加班工资和节假日工资等。成本增加后,公司只得把每小时家政服务收费提到18元,但全部给员工还是不够,而客户却难以接受了,企业还亏损。事实上,《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由于企业感到高、压力大,有不少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为继甚至歇业,而不少外资企业正往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外部冲击和中国本身进行的贸易、投资、汇率政策和要素改革等内部改革同时发生,对中小出口企业的打击比较大。如果中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用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减少多重压力的情况,会使一批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有可能大量重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并提出有效应对方案和措施。、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是发展的重点。员或停工停产。据报载,前一阶段广东省已有上千家企业关闭或转移,华东地区的纺织中小企业也出现告急局面。因此,必须高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展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4)中小企业主要为地方企业。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劣势。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含量,实现第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
(5)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由于这一原因,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应走为大企业配套的路子。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呈大企业竞争的态势,事实上,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8、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大规模发展,多年来,国家的政策是向大型企业倾斜。因此,中小企业在其发展中到了许多难点和不公。
(1)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
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坐失商机。
(2)是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方面有诸多优势。此外,目前市场无序,假冒伪劣击大于大企业。品猖獗,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被假冒,执法部门打击不力,中小企业又无实力自己打假,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中小企业受的(3)是融资难,告贷无门。据对上海市2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只有3.2%。中小企业借贷
要是因为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中小企业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不够,银企之间信用度差
(4)是产权不清,缺乏动力。产权不清对中小企业的危害很大,轻则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则导致中小企业解体、破产因此,当前必须调整好五大关系:
1、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国有中小企业依然存在改革的问题,但政府在这方面出台的措施还不多。对一些效益不景气的中小企业,许多地方政府采取银行债权3个环节。接下来,国家还将要出台进一步深化国有中小企业的意见。
2、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卖了之的办法。国家经贸委针对这种情况曾前后下发了2 个文件,规范了企业的出售、改制,并要求把握好资产评估、职工安
重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并不等于放弃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事实上,所有中小型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3、点与面的关系。
要在东部多抓典型,向西部推广,做到以点带面。、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小企业属于地方的多,但发展的中小企业仅靠地方不行,中央也应有相应的鼓励和促进措施。
5、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
国外的中小企业并不去与大企业竞争,而是为其配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一个大企业的兴旺可以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大企业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的支持。
总之,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加快完善促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只有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水资源治理工作应贯穿在人与水的各个环节中。从更广泛地意义上讲,正确客观地调查、评价水资源,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都是水资源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水资源治理的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 面临问题 治理对策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冲印组成部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是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并对一个地区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使得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更加紧张,所以需要制定一定的治理对策来解决这些严重的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一)人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仅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未来十几年后,人均水资源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的国家。因此,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紧张的。
(二)水资源分布不均
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造成我国各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7%,耕地占全国的6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耕地占全国的3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5%,而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
(三)水质恶化和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防污和排污技术的落后,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部分河段鱼虾绝迹,部分湖泊发生富营养化。
地下水超采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量环境地质问题。在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城市及某些井灌区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枯竭。地下水的超采还引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造成了城市地面积水,房屋与道路开裂,河面上升,桥梁房屋下沉,污水倒灌等危害。另外,沿海地区的地下水超采使海水入侵,造成水浇地废弃,企业产品质量受损,海港区工厂企业设备损坏严重。
(四)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全国农田灌溉大都用土渠输水,渠道水的利用系数为0.5左右,进入田间的水由于采用大水漫灌,又有近一半渗漏、蒸发掉了,真正被农作物利用的,只是灌溉总水量的1/3左右。我国单方水的效益平均不到1公斤粮食,而不少国家利用现代的先进灌溉技术,单方水的效益均在2公斤粮食以上。供水工程体系保证率不高,对于大多数水利工程上的水库均为年调节水库,稍遇多年连旱往往蓄水不足,抗旱保证率极低;另外水利有效利用率不高,由于灌区配套不全,群众节水意识不强等方面的原因,浪费水资源现象仍十分突出。
(五)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水利设施安全性能不高
防洪除涝设施不完善,工程标准低;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农田水利投资规模小,主体单一;农田水利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推进难、项目管理难、设计变更多;相当一批数量的病险小水库尚未脱险,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洪水调度手段还很落后;小流域防御洪水的能力极为薄弱;小型水库自身度汛安全保障低,一些水利工程自身不配套;城区防洪工程没有完善,内涝仍然存在,某些镇(街道)防洪能力弱;在水库工程区,水体向堤防区以外渗流而产生水量漏失,导致涵闸老化,水体渗漏等多种情况。
二、水资源的治理对策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的问题。在可供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的状况,一项气势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尤其是近两三年来北方地区频繁告急的水危机和今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早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部分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部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项全局性控制工程,也是解决华北以及西北部分地区水危机问题的主要途径。这项工程,以其巨大的工程量、调水量以及投资量,将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调水既可以解决华北、西北当务之急,又可一劳永逸改善调入区水环境、提高当地水环境容量。但是这项工程涉及到的生态环境、有效运行管理、最优线路、最优方案等,仍应进一步开展细致、深入、完备的研究工作。
(二)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使用效率的办法。
(二)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每每提到水资源短缺问题,人们总是把很大希望寄托在推广节水项目尤其是农业节水上面。农业节水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及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尽量减少输水损失;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小畦灌溉,隔沟间歇灌溉,以及地膜、秸秆覆盖农田等。
虽然目前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节水的呼声很高,但从实践来看,节水项目的推广步履维艰,很多节水项目仍然停留在试验和示范阶段,尚未大面积地推广应用。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虽然农业节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战略和策略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重视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高效用水体系,单项工程投入大,高效用水科学技术体系研究投入少;在工程方面,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像样的规模效益;在管理方面,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发展战略、策略、水价政策和管理体制研究;另外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健全,跟踪监测管理不力。
(三)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辟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
2、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千分之一。我国可以建造淡水海化管道引水工程,可以解决海边缺水的地区。
3、合理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如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如果做到充分并且有节制的使用地下水,可以解决喝多用水方面的问题。
除以上方面外,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也需要完成的:
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节水型经济;
2、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3、开发和利用天空水资源;
4、防洪减灾。这些工作我们国家也是一直在努力的,也正在慢慢的完善。
水利建设方面需要人才,水利建设遇到的困难需要我们这代接班人解决。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即实现对水利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建设,丰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我也发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的水资源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合理利用。这对我将来越来越频繁的接触与水有关的专业课将是一个极大的帮助,至少,我不再因为水利学子不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羞愧。参考文献:
[1]顾圣平田富强 徐得潜,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郝艳飞,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水利电力科技,第3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