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语心得体会
德语心得体会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学外语犹如进入一片深林——学英语,笑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学法语,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德语,哭着进去哭着出来;学汉语,哭着进去再也出不来” 因此,当我决定要选修德语时,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长、学姐真诚的劝导我放弃这一在他们眼中很愚蠢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开导我,告诉我德语有多么多么难学,多么多么复杂,多么多么的浪费时间,可是我就像走火入魔似的,就是死不改变主意。因为我太爱德国了,对这个神秘莫测的国度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好奇与遐想。所以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毅然决然的选了德语。
不知是因为刚开始太兴奋还是因为学得东西比较浅显,感觉前面的语音部分除了那几个弹舌音比较难掌握外,其它的读音也就感觉和英语差不多,还是可以很快接受的,而且自认为在基本掌握了发音标准后,几乎所以的单词都能差强人意的读出来了,当时的确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你就不难想象当我得意洋洋的回到宿舍对完全不知所云的室友高调的炫耀德语时是多么开心愉悦啊!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对于德语的学习也马上由兴奋期过渡到抱怨期。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对德语是这样形容的——难的变态。的确,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非常无助、非常非常的痛苦,可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它的那些繁琐的规则。什么名词居然还有阳性、阴性、中性啊;动词现在时超灵活的变位啊,冠词、代词等格的变化啊,足以让我晕头转向,摸不清头脑。那段时间,上课不知道在干什么,该干什么,唯一想做的就是不停的记笔记。幸运的是,即使是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我都没有滋生放弃的念头,因为在我的骨子里从小就有一种不轻易服输的精神,也感谢这种坚韧的信念,我才终于坚持到现在,也使我对德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热情与欲望,使我对德语有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尽管只有一点点,我也感到异常快乐呵。
转瞬间,德语课马上就这样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课堂上没有把我激情、活跃的个性展现出来。回头想想,德语也是一门语言,既然是语言就应该经常说啊,我真的不应该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自己发音不准而一次又一次放弃站起来朗读的机会,其实又有多少人会因为我发音不标准而看不起我呢,看不起我的往往是自己吧,正是因为我看不起自己才会导致别人看不起我啊。
诚然,选修课已经结束了,然而,我的德语学习才真正的开始起步,为了有朝一日去德国旅游、学习,为了能够看懂歌德那超乎平凡的极具浪漫情调的抒情诗,更为了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我会一直坚持学习德语,永不放弃。我坚信,当我真正的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我一定会在艰辛和困苦中收获成功和快乐。将学习德语当作一种享受,这是我的目标。德语,我已经准备好了。
老师:我不知道今后该如何把德语一直自学下去,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和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谢谢!
第二篇:学习德语心得体会
学习德语的心得体会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关于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学习方法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我学习德语的一点体会
学习德语是我专业的需要,因为我研究的领域德国学者走在了前面。我的英语程度很好,不仅能读能说,英文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本以为有英文的基础,德语学习起来也不会困难。然而真的学起来却发现,德语并不是一种很好学的语言。
然而,万事有道,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找到有效的方法。现将我学习德语的一点体会与德语初学者们共享:
第一,背熟两千德语基础词汇。语言建构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词汇就像建筑一座大厦所使用的砖,没有它,再漂亮的建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没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作为基础的时候,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学习会感到非常的茫然。
两千单词足以够用来解释说明德语的一切基本的语法现象了。多了会造成初学者太大的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少了又不够用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对于掌握德语至关重要。
两千单词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于是,人们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日积月累。每天背几个单词,积少成多。我很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第一它持续的时间太长,见效缓慢;第二,时间拖得越长,越容易将以前学过的单词遗忘,增加了背单词的负担。常有人坚持不懈地学了几年的外语,回过头来认识还不到一千个单词的现象。二是速成。将两千单词作为短期攻坚的对象,每天三四百个单词,反复循环,大运动量,大体背会之后,反复循环巩固,直至烂熟于心,烂熟于耳。
以后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烂熟程度。
第二,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有了两千单词的砖石,就可以建构语言的大厦了。如果把单词比作砖石,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框架。一种新的语言的框架结构和我们熟悉语言的框架结构很不相同,掌握并熟练地应用这种新的框架光靠理性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德语,大多数人是想用这一语言来为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就是说要用它,而不是想做德语语法学家。语言不是按照语法创建的,语法的产生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方便而创建的。所以,我们要把语法当作一块敲门砖,用它来敲开德语学习的大门,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语法书上的例句是这种语言中最为典型的语言结构,有以一当十的功效。语法规则很多,很难记住。我们没有必要为记住这些抽象的教条而伤透脑筋,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不用看语法书的讲解也会掌握其中的奥妙。
熟读不是一般的读几遍就算,而是读得滚瓜烂熟。熟能生巧,熟能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词汇的搭配,固定用法,句子结构,感情色彩,修辞手段等等。学会一种语言不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慢慢琢磨中理解体会的,而是要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转瞬即逝地把握其深层含义的过程。我们能够听懂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不是我们能够重复出刚刚听到的每一个词句,而是记住了这些词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词句的物质材料转化成我们能够记住的内容或者说“意思”是瞬间完成的。我们听不懂外语不是外语词句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而是这些痕迹不能很快地转化成“意思”。怎么使这个转化变成瞬间完成呢?重复。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到半秒的时间要判断出对方打过来的球的力量、旋转、路线、长短,然后决定回球的方式,是搓,是推,是拉,是打,是削,是冲,是直线,是斜线,是摆短,是切长……,每一个球都打得那么合于理性,怎么能够做到的?练,每天重复一个动作千万次,常年如此地练,就完成了这个奇迹。语言的学习也应如此。第三,确立自己学习德语的目的。学习德语的最高目标当然是读说听写译样样精通,但我们毕竟不是用它来吃饭的,而只是想掌握一门工具。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到样样精通。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盲目,而要知道自己究竟想用德语做什么?如果是借此作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就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口语上;如果是想通过德语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将主要精力用在阅读上。目的不通,方法也就各异。
第四,保持一定的应用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想用德语做什么,都要每天保持一定数量的应用。如果基础好,忘记是不容易的。但时间越长,拿起来应用开始时的由不顺到得心应手的时间就越久。所以,如若想让德语学习有一个顺畅的进程,就每天坚持读点东西,听点东西,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
学习德语,我最深的体会是:一,速成比马拉松好;二,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常流水式的学习最容易被一个个障碍阻挡住去路,只有集中了充足的水量才会轻而易举地将障碍的堤坝冲开。
第三篇:德语学习心得体会
德语学习心得体会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关于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学习方法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
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第四篇:德语学习的心得体会
德语学习的心得体会
语言建构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词汇就像建筑一座大厦所使用的砖,没有它,再漂亮的建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没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作为基础的时候,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学习会感到非常的茫然。两千单词足以够用来解释说明德语的一切基本的语法现象了。多了会造成初学者太大的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少了又不够用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对于掌握德语至关重要。两千单词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于是,人们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日积月累。每天背几个单词,积少成多。我很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第一它持续的时间太长,见效缓慢;二是时间拖得越长,越容易将以前学过的单词遗忘,增加了背单词的负担。常有人坚持不懈地学了几年的外语,回过头来认识还不到一千个单词的现象。二是速成。将两千单词作为短期攻坚的对象,每天三四百个单词,反复循环,大运动量,大体背会之后,反复循环巩固,直至烂熟于心,烂熟于耳。以后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烂熟程度。
如果把单词比作砖石,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框架。一种新的语言的框架结构和我们熟悉语言的框架结构很不相同,掌握并熟练地应用这种新的框架光靠理性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德语,大多数人是想用这一语言来为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就是说要用它,而不是想做德语语法学家。语言不是按照语法创建的,语法的产生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方便而创建的。
所以,我们要把语法当作一块敲门砖,用它来敲开德语学习的大门,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语法书上的例句是这种语言中最为典型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很多,很难记住。我们没有必要为记住这些抽象的教条而伤透脑筋,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不用看语法书的讲解也会掌握其中的奥妙。
第五篇:西安德语培训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我和德语有个约会
语言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学习了德语三年之后,我依旧保持着对德语学习的热情,和德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美好的回忆,我始终相信学习才能提高,坚持才能胜利。
在西安英特思德语培训的日子里,我纠结过、挣扎过,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回想起那一段德语学习的艰难日子,我不得不用难忘来总结,当我能够看懂篇幅较高,内容较长及内容广泛的文章时,当我能把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自如流畅的表述时,当我能够在社会交往求职灵活运用时,我告诉自己努力不会白费、坚持才能胜利。
现在即将结束我的德语培训课,但我相信德语的学习仍将继续,德语的应用才真正开始,需要我独立的去面对,感谢陪伴我走过德语培训的老师们,感谢我们一起上德语培训课的学员们,这将是我记忆里最温馨、最柔软的回忆。
我和德语有个约会,地道的德语语言环境,潜移默化的了解德国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西安英特思德语培训的学习过程中,使我更加坚信“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达到的远方。”我想和德语有个约会,希望在我最美最成功的时候,我能远飞德国,赴一场曾经的梦,青春的脚步正向我们逼近,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 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青春的狂欢从现在开始,重新学一门语言,培养一个爱好,赴一场还未结束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