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部位总结

时间:2019-05-12 11:3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用药部位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用药部位总结》。

第一篇:中药用药部位总结

别名

辛夷——木笔花、春花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 茜草——茹虑、虑茹

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 僵蚕——天虫、姜虫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 补骨脂——破故纸

山茱萸——枣皮、山萸肉 海螵蛸——乌贼骨 蒲公英——黄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黄——丑宝、西黄、犀黄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当门子 槟榔——大腹子、花槟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诃子——诃黎勒、煨诃子 庶虫——地鳖虫、土鳖虫 川楝子——金铃子

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 黄药子——黄药脂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 通草——木通 通脱木—— 通草

用药部位

天花粉——栝蒌的块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乌贼内壳 五灵脂——粪便 海金沙——孢子 鹤草芽——冬芽 蒲黄——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胆——干燥胆汁 桑寄生——带叶茎枝

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贝母——鳞茎 竹茹——茎的中间层 琥珀——化石样物质

乳香、没药、血竭——树脂 龙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牛黄——胆结石

禹白附、黄药子——块茎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决明、牡蛎——贝壳 紫河车——胎盘 瓜蒌——栝蒌的果实

第二篇:中药用药总结

中药用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44.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5.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46.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47.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

48.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淤血证常用药。49.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50.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51.番泻叶:用语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52.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53.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54.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55.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56.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表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57.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58.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59.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60.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61.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62.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63.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64.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65.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66.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67.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68.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69.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70.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71.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72.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截要。73.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74.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5.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76.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7.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

78.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80.扁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

81.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海金沙:诸淋疼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83.石韦:尤宜于血淋。84.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8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8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8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90.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91.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92.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93.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96.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97.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9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99.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100.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101.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102.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103.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104.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105.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106.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107.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

108.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109.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110.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111.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112.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113.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114.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115.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116.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

117.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

118.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119.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120.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121.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

122.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123.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124.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125.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126.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127.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128.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129.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130.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131.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132.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133.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134.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135.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136.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137.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

138.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139.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

140.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141.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142.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143.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144.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145.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症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146.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147.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148.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149.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

150.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151.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2.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53.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154.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155.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156.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157.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

158.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159.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160.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161.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162.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163.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164.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165.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166.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

167.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

168.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169.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170.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171.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172.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173.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174.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175.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

176.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177.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178.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179.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180.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

181.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182.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183.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

184.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185.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186.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187.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188.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

189.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191.冰片:凉开之品。

192.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193.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4.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195.党参:气血双补。

196.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197.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198.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199.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200.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201.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202.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

203.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

204.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205.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206.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207.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208.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

209.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210.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211.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212.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213.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

214.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215.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216.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217.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18.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19.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220.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221.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22.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223.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224.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5.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26.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227.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8.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229.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230.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231.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232.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233.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234.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235.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

236.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为佳。237.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238.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239.蜂房:外科常用之品。

240.升药:只供外用之外科常用药之一。241.硼砂: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多外用

第三篇:中药 药用部位 总结

药用部位总结: 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 花序:菊花、旋覆花 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 柱头:西红花 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心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 三

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19、枝梢和叶:侧柏叶、紫苏叶

20、近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

21、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2、果肉:吴茱萸

23、未成熟果实:枳壳

24、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两人牵马停在沙滩上,明早吃狼兔)

25、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小巴豆连杀草寇,吴茱萸贺二瓜,补益梅楂)

26、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

27、地上部分:淫羊藿、鱼腥草、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

28、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9、草质茎:麻黄 30、带叶茎枝:槲寄生

31、茎:石斛

32、真菌:冬虫夏草、灵芝、猪苓、茯苓

33、干燥成熟孢子:海金沙

34、贝壳类:石决明(贝壳)、牡蛎(贝壳)、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35、角类:鹿茸(幼角)、鹿角、羚羊角(角)、水牛角

36、鳞、甲类:穿山甲、龟甲(背、腹甲)

37、除内脏的动物体:蛤蚧、金钱白花蛇、鳖甲(背甲)蕲蛇、乌梢蛇、地龙

38、干燥整体: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水蛭、海马、虻虫、九香虫

39、动物的生理产物:

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 其他生理产物:蝉脱、蛇脱、蜂蜜、蜂房、桑螵蛸(干燥卵鞘)40、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牛黄、马宝(胃肠结石),猴枣(猕猴的胃或胆结石)、狗宝、僵蚕(由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体,有白僵菌)

41、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特殊术语: 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常维管束,外为木质部,内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2 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商陆:断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罗盘纹”。银柴胡:“珍珠盘”、“砂眼”。赤芍:“糟皮粉渣”(外皮易脱落,断面粉白色,粉性大)

有槽皮的是:赤芍、香加皮(有香气)、地骨皮(鳞片状脱落)6 黄连:“过桥”(平滑的节间)。防己:断面显“车轮纹”(稀疏的放射状纹理)。8 人参:“芦头”(根茎)、“芦碗”(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白芷:“疙瘩丁”(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10 当归:“归头”(根上端)、“归身”(主根)、“归尾”(支根)、“全归”(根的全体)。11 羌活:“朱砂点”(皮部的黄色的分泌腔)、“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茅苍术:“朱砂点”(为油室。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

“起霜”(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有朱砂心的:麻黄 防风:“蚯蚓头”(根头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龙胆:“筋脉点”(木质部有5-8个木质部束环列,习称筋脉点。是维管束)。15 黄芩:枯芩(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呈空洞者)。16 党参:“狮子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17 川木香:“油头”(根头部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川贝母:松贝-“怀中饱月”(外层磷叶 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青贝 炉贝-“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梢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19 浙贝:“珠贝”(直径 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而成)

“大贝”(直径 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而成)知母:“金包头”(根茎顶端有残留的浅黄棕色的叶痕及茎痕)。姜黄:“蝉肚姜黄”(姜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深黄色,多抽皱,有明显环纹及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天麻:“鹦哥咀”或“红小辫”(根茎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23 大血藤:“车轮纹”(木部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24 厚朴:“鸡肠朴”(根皮弯曲似鸡肠者)。款冬花:“连三朵”(款冬花2-3个花序连在一起,习称)。26 地龙:“白颈”(第14~16节为生殖带,较光亮,习称)27 珍珠:“珍珠结构环”(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性环纹)

“珍珠虹光环”(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同心环状的如虹彩般的光环)28 蕲蛇:“翘鼻头”(吻端向上突出)、“方胜纹”(背部两侧各有17-25个“V”形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灰白色菱方形斑纹)、“连珠斑”(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佛指甲”(尾部骤细,末端有长三角形鳞片)。乌梢蛇:“剑脊”(脊背高耸,成屋脊状)。30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麝香:“银皮”(麝香仁中脱落的内层皮膜,内含麝香仁、细毛、脱落的内层皮膜)。

“当门子”冒槽

鹿茸:

花鹿茸: “二杠”(1个分枝)“大挺”-主枝;“门柱”-侧枝;“三岔”(2个分枝);“血片”“蜡片”(尖部切片);“蛋黄片”(中上部切片)马鹿茸: “单门”(1个侧枝);“莲花”(2个侧枝);“三岔”;“四岔” ;“捻头”(四岔顶端无毛)33 有菊花纹或心的:黄芪、羌活、甘草、桔梗、木香、川木香、生地黄、党参 34 牛黄:“乌金衣”(牛黄蛋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挂甲

羚羊角:“通天眼”(羚羊角顶端部分光滑,对光透视有细孔道直通角尖)、“骨塞”(羚羊角基部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长约为全角的1/2或1/3)。

赭石:“钉头”(一面有多数直径约 1cm的圆形乳头状突起,习称)。37 芒硝:“土硝、皮硝”(天然不纯的芒硝)

药物来源

1、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

2、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

3、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

4、松萝科:松萝(地衣体)

5、蕨类(4种)蚌壳蕨科:狗脊

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水龙骨科:石韦

海金沙科:海金沙

6、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远志科:远志 紫草科:紫草 川续断科:续断

杜仲科:杜仲 马钱科:马钱子 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瑞香科:沉香 桃金娘科:丁香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 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

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 马兜铃科:细辛

苋科:怀牛膝、川牛膝 龙胆科:龙胆、秦艽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

樟科:桂枝、肉桂

桑科:桑叶、桑白皮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 橄揽科:乳香、没药

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

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

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

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 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

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 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 五加科:西洋参 红参 人参、三

七、通草 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

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川木通、黄连、牡丹皮、升麻

伞形科:北沙参 小茴香 当归;南鹤虱;蛇床子 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 豆科:山豆根 葛根 苏木 降香 番泻叶 槐花 儿茶 沙苑子 决明子 甘草 苦参 广金钱草 补骨脂 黄芪 鸡血藤

2.单子叶植物(31种)百部科:百部 泽泻科:泽泻 黑三棱科:三棱 莎草科:香附 禾本科:薏苡仁 香蒲科:蒲黄 薯蓣科:山药

鸢尾科:射干、西红花 棕榈科:槟榔、血竭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 兰科:天麻、白及、石斛

姜科:姜黄 莪术 砂仁 豆蔻 益智仁 郁金

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土茯苓、玉竹、重楼 水蛭科:水蛭

珍珠贝科和蚌科:珍珠 牡蛎科:牡蛎 钳蝎科:全蝎 蜈蚣科:蜈蚣

蚕蛾科:僵蚕 蟾蜍科:蟾蜍 雉科:鸡内金 蜜蜂科:蜂蜜 龟科:龟甲 鳖科:鳖甲 钜蚓科:地龙 鲍科:石决明 乌贼科:海螵蛸 鳖蠊科:土鳖虫 螳螂科:桑螵蛸 芫青科:斑蝥 海龙科:海马 壁虎科:蛤蚧

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 蝰科:蕲蛇 游蛇科:乌梢蛇

第四篇:中药鉴定药用部位总结

药用部位

一、根入药的品种: 何首乌(块根)、牛

七、川牛

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芪、远志、白蔹(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

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

根茎入药的品种:

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

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

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

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

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

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

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

二、茎木类中药

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 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

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

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

三、皮类中药

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

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

四、叶类中药 叶入药的品种:

石韦、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

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

五、花类中药 花蕾入药的品种:

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

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

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

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入药的品种:

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

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

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

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

种仁入药的品种:薏苡仁

七、全草类中药

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

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槲寄生、桑寄生

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

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

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

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

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苁蓉

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

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

八、藻、菌、地衣类中药 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

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 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 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

九、其他类中药

成熟孢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

植物?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清代、儿茶、芦荟 虫瘿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

十、动物类中药

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 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蚚、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

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

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

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

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

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卵蛸、桑螵蛸(属于其他生理产物)

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十一、矿物类中药

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 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硝、硫黄 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石燕

第五篇:“各种”中药的用药经验总结

实用!“各种”中药的用药经验总结

2016-07-20 17:45 I导读:本文为蒲老对于中药的治学经验,记录了蒲老的一些用药体会和单验方。

方药杂谈·中药部分

整理/蒲志兰

野菊花:味苦寒,花小蕊多,用之不当,服之伤胃。治疔肿,野菊花连叶一握,同地丁煮汁颇效。

芦荟:苦寒,为杀虫清热药,主要是杀虫。小儿脾疳,本品与使君子等分,为细末,米汤饮服一、二钱。

芫花:辛温有毒。功用逐水,治牙痛难忍,芫花末擦之令热,痛定即以温水漱之。治疯犬咬中毒,用芫花根皮,不拘多少,糯米一杯,铜器一小具,三味熬成稀粥,空腹食用,毒重者必泄黑水数次,此方是经验方,我亦用之有效。

牵牛子:为消水肿有效药,但虚证不宜用。时珍说,白丑补命门火,黑丑能利水。石膏:辛甘寒。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其性凉甚,每服二、三钱即可,因其煅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解肌退热宜用生石膏,熟石膏不行。

栀子:《内经》中讲以苦吐之。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均用栀子引吐。而非是豆豉涌吐。生栀子走气分,炒后苦性低走血分。脾胃阳弱,便溏者不宜用栀子。

决明子:性平微苦,入肝经。善祛风清热、润便。治雀盲头风,肝火便秘,我用决明子粉,每次服一、二钱,效果很好。

白薇:清伏热有效,故温病方多采用。血厥亦名郁冒,由汗出过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故用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共为末,每剂水煎五钱温服。

玄参:长于滋肾水,清无根火(即清上焦浮火)。古方治瘰疬,主要用在解郁热。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蒸食之。

丹皮:微苦辛,入手厥阴、足少阴。白花者补,赤花者利,故治无汗之骨蒸。丹皮长于养阴清血分伏火,前人说,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丹皮治相火,故肾气丸用之。有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黄柏乃苦燥大寒之品。

丝瓜:甘平。煮食除热,老者烧存性服,祛暑清热,治阴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频搽之。治坐板疮,以丝瓜皮焙丁为末,烧酒调搽之。治手足冻疮,老丝瓜烧存性为末,和腊猪脂涂。治肠风下血,老丝瓜烧存性,槐花炒黑等分为末,每空心服二钱,米饮下。治乳汁不通,老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酒下二钱。凡用酒皆糯米甜酒也。黄连:苦寒,为清火解毒药,内外通治。乳汁浸黄连,治目疾;三消骨蒸,黄连末以冬瓜汁浸一夜晒干,又浸如此七次为末,用冬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大麦汤下;下利不止,黄连、干姜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至一钱;温开水送服。

黄芩:苦寒,主治不外清肺、大肠、胆三经之火。枯芩走肺,重在清肺火;子芩走大肠,重在清肠火。洁古治眼眶作痛,乃风热有痰,黄芩(酒浸)、白芷等为分末,每服二钱,茶下。治肺中有火,肤热如燎,肝热目生翳,少阳头痛古方用片芩一味炒,或酒炒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或为丸服。治痔久出血不止,用清酒炒黄芩三钱为末,久收可止。

银花藤:其花即金银花,藤、叶功用同花,可代银花,专长清热解毒,为内外科通用药。同甘草治一切痈肿毒热。

椿(樗):苦温小毒,根、叶功同,椿香体实,樗臭体疏,凡用根刮去粗皮。治赤白带、痢、下血。

挟热下痢,脓血大便,人参散,以樗白皮一两、人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或米饮下亦可;休息痢,日夜无度,臭不可近,脐腹撮痛,用椿根白皮、诃子各十两,母丁香30个,为末,醋糊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米饮下;脏毒下血,下利清血,均用椿根白皮,为末,醋糊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米饮下;白带,椿根白皮一两半,良姜、白芍、黄柏均炒黑,各二钱,为末,粥为丸,梧子大,空心服1丸,白汤下。

苍白术:二术治病颇广泛,主要是健脾除湿。古分赤白术,赤术即苍术,苍术燥,故燥湿发汗多用之;白术性平,故健脾利湿多用之。总之,苍术力锐,白术力缓。

五加皮:辛温。根、皮、茎、叶功同。五加皮有两种,一种臭五加皮,酒炒用,祛风湿;一种红毛五加皮,不臭,祛风湿兼补,两者均坚筋强骨,祛风湿。古云主痿跛、脚气、风湿痹、五迟、四肢不遂、骨节挛急,五劳七伤。小儿行迟者,五加皮五钱、川牛膝二钱半、香木瓜二钱半,共为末,每服五分,米汤入酒二三滴,调服有效。

松节:主百节风痹,燥血中之湿;枝、叶功同节;皮,—名赤龙皮,煅灰存性,治疮疡;子,逐风痹,头眩,温肠胃,润五脏,治燥咳,虚秘。肺燥咳嗽,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研膏和蜜半两收之,每服二钱,食后服。大便虚秘,以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等分研泥,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黄芪汤下。

独活:长于治风湿,古法治风,只一味浸酒服,治关节痛、产后受风等证。治历节风痛,以独活、羌活、松节等份,浸酒,每服空心饮一杯。羌独活二者的区別:羌活治游风,独活治伏风。一说羌活治上,独活治下,各擅其长。

附子:辛温有毒,入足少阴,为临床温阳有效药物。如阳虚脱证,就有四逆汤、参附汤等方剂。

吴茱萸:辛苦大热有小毒,为足三阴经药。宣寒湿痹,通络活血,温中降逆,开郁化滞,润肝燥脾,治吞酸、吐泻、腹痛、转筋等。吴茱萸、丁香煎后,放红糖(不刺激咽喉)有温热止痛之效,为宣痹之法。

高良姜:气香性温。善治冷气,专长温中止痛,良姜酒洗7次,香附子醋洗7次,等份研末,每服二钱,姜汁,盐汤下,治心气痛颇效。心气痛,多因气及寒起,因寒者良姜倍于香附;因气者,香附倍于良姜。肺有伏火者勿用。其子即红豆蔻也。

菖蒲:辛温。功专通阳开闭,通心气,利九窍,宜痹,善治心腹冷气,逐寒湿痹。因能通心气,治疗心脏病可选用,柏子养心丸内亦可加九节菖蒲。

铁落:辛平无毒,功能平肝镇怯,治惊邪癫狂,善怒发狂,煎汁服。凡用铁落,俱煎汁服,取其气,勿服其质免伤胃肠。磁石:辛寒无毒,补五劳七伤,耳聋,目昏,除烦,惊癫,气瘿,项核。为滋肾镇肝有效药,如临床用于治高血压病等。

牡蛎:咸平微寒,入足少阴肾。主治伤寒,温疟,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汗,胁下坚满,瘰疬,心脾气痛,利水,消疝瘕,瘿疾,烦热,小儿惊风,下利,止渴,乃治阴虚之药,凡补阴须生用。

蚯蚓(又名地龙):咸寒。清热利尿有效。而补阳还五汤用之,重在宣痹。

蜈蚣(又名天龙):辛温有毒,入厥阴。治抽风有效,亦消癥瘕积聚,去恶血。

莲藕:治病颇多,笔录以供临床选用:伤寒口渴,藕汁、生地汁、童便各半盏,煎温服;时气烦渴,藕汁、生蜜和匀服;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时珍治一男子,血淋痛胀,以藕汁调发灰二钱服,3日血止痛去;卒暴吐血,大便下血,藕节为末,或捣烂水煎,调蜜服;鼻渊脑漏,藕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呕血不止,荷花为末,酒调,每服二钱;经血不止,莲蓬烧存性末,每服二钱,酒调下;血崩不止,莲蓬、香附等分,煅存性,每服二钱,米汤下;漏胎下血,每服二钱,米汤下;血淋,每服二钱,少入麝香,米饮下;崩中下血,荷叶烧存性半两,蒲黄、黄芩炒黑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偏身风疬,荷叶、石灰合煮浸洗;阴肿痛痹,荷叶、浮萍、蛇床等分,煎水洗;头面胀痛,寒热,用荷叶一具,升麻,苍术各五钱,煎服,名清震汤。

地榆:为凉血止血有效药。治烫火伤,用蛋清调涂有效。崩漏下血、流鼻血,用炮榆苦酒煎治之有效。

茅根:甘寒,清热、凉血、止血,生津止渴,利小便,解表。治春温流鼻血。

穿山甲:咸微寒有毒,除瘴疟,寒热风痹,通经脉,排脓血,通窍,下乳汁,并疗诸痉,恶疮,瘫痪,风疾,为外科要药。临床多用于实证,虚证用之也无坏处。桃仁:辛酸甘热。破血消瘀,活血通经。生仁有毒,勿服。

鸡血藤:专长通经活血,壮筋骨,治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并治妇女经水不调,赤白带下。

川芎:辛温,不宜重用久服。若使它药佐之,中病即止可也。且不独川芎,如黄连、大黄,古人亦有告诫。治产后乳房痛不可忍,名乳悬,可用当归、川芎为末,浓煎频服,并以蓖麻子一粒捣细末,贴脚心。

玄胡:为行气活血消瘀有效药。主治气滞血瘀诸痛。治热厥心痛,元胡、金铃子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或白开水下。治疝痛,元胡、全蝎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盐汤或酒下。

血竭:甘咸平,为活血化瘀有效药,乳没行气活血,血竭专于行血化瘀。

人参:味甘性微寒,其主要功用:益气养血生津,主治气血虚怯及男女老幼内外诸证。如前人经验:治阳虚气喘欲绝,产后虚喘者可重用独参汤,水煎取汁,频服之;治产后血晕,可用人参一两、苏木半两,以水、酒和童便煎服之;治惊疾、夜寐不安,可用人参、龙齿、茯神各一钱,煎浓取汁,调朱砂末服;治虚劳吐血,先以石灰散止之,继之以独参汤主之,用人参一两、肥大枣五枚,浓煎服;治消渴引饮,用人参、栝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名玉壶丸。人参价货,临床一般补气健中,可用党参代人参用。益气生津,消热润肺,西洋参为好,但可用沙参、玉竹代替。

黄芪:黄芪甘温,其功用:收汗固表,托疮生肌,补中益气,为补气要药。此药主治颇多,总以解虚热,实卫气为主,乃补中气主药,善治大风。

续断:为跌折续伤止血药。治劳伤,妊娠胎动。川断酒浸,杜仲姜汁炒断丝,等分为末,枣肉煮烂,杵和为丸,梧子大,毎服30丸,米汤下,日一服。杜仲:甘温平,滋肾润肝。有保胎之功,若三四月坠者,于二月前,以杜仲二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山药六两为末,做糊为丸,如梧子大,毎服50丸,空心米汤下。

骨碎补:一名毛姜、猴姜,入足少阴。此药长于温肾,治损伤效果很好。一例牙齿食猪肉即痛,服此药而愈。乃肾气不足所致也。治肾虚牙痛,亦可用骨碎补二两,瓦器焙,研为末,常揩牙,久自愈。

韭:性温味甘辛消瘀。温肾壮阳,暖腰膝。治胸痹刺痛如锥,捣汁服。治吐血、衄血、尿血,妇女经脉逆行及跌打损伤,胸中恶血,胃脘瘀血,产后血晕,以韭汁和童便服。妇女白带,韭汁和童便露一宿服。韭汁单服,味辣难吞,必同童便或牛乳或白沙糖服之。韭子:辛甘温,温肝肾,治遗精梦交,遗尿,妇女白溢,白浊。韭子用盐水拌湿润,炒干研末,每服二钱,治阳痿。

胡桃:甘温平,主要温肾健胃,治虚喘咳嗽,肺寒虚喘者可用,肺热咳嗽者勿用。其质润,其皮涩,临床用时去壳留衣,即勿去紫皮也。前人经验,食之令人肥健,养血润燥,润肌黑发,温肺化痰,补下焦益命门,利三焦润肠通便利尿,又能固肾止泻,腰痛脚重,治疝痛,制铜毒等。我用生核桃(连衣),每日一个,每年秋后用至清明,消食化痰;治喘,以心肾两补之法,用人参一钱,胡桃二枚,煮服或蒸服,乃平补也。凡相火旺者不宜食。

枸杞:苦平甘寒,苗叶清上焦心肺虚热,根皮消下焦肝肾虚热,其子滋肾润肺。苗、根皮去三焦客热,解骨蒸肌热,泻肾火,降肺火,凉血去胞中火。

赤白芍:以花色别名,味苦平微酸,入肝脾二经,主治多证,但中寒者不宜,热证生用,寒证酒炒用。此药,诸本草皆云产后勿用。临床多用赤芍行血破瘀,白芍和营养阴。天门冬:甘平微苦,入手太阴、足少阴,润燥滋阴,清肺降火,消痰止嗽。临床多用于润肺滋肾,理热痰,润大肠,属阴虚而喘者用之有效。若风寒咳嗽,有表邪者勿用。

石斛:甘平,入足太阴、少阴、命门,专长养阴,养阴而不滞邪,外感热病津伤者,尤多选用。养肝和胃,清肺补脾,每用二钱,入生姜一片,煎水代茶饮。

鳖甲:咸平,入足厥阴血分。主心腹癥瘕积聚,恶血,骨蒸,阴蚀,痔核。用生剔去肉者,煮熟取肉者不可用。痃癖积聚用鳖甲醋炙煮,每服一匙,牛乳一合调服,朝夕取之。又方鳖甲、琥珀、大黄等分为末,酒调服二钱,下恶血愈。沙石淋痛,大鳖甲醋炙为末,酒服,日2服。阴头生疮,鳖甲末,鸡子清调涂;妇女阴脱,大肠脱肛,鳖头煅存性为末,葛根熬汁,入酒调服。

黄精:性甘平,入肺脾肾三经,其功用益精,填髓,强筋骨,安五脏,祛风湿。黄精丹(黄精、当归)是平补方,久服似有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神曲:甘温微辛。消食健胃助消化,六神曲能解表,福建制者佳,名建曲。

白附子:辛温味麻,入阳明经,专长祛阳明风,为祛风去痰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颜面神经麻痹有效。

南星:苦辛温有毒,入手足太阴,为治风痰有效药。

半夏:辛温有毒,入足阳明、太阴、少阴三经。为除痰降逆、消心下痞有效药物。如三个泻心汤皆有半夏。总之附子、乌头、南星、半夏乃救急扶危之要药。

白芥子:专长化痰软坚,控涎丹用于治皮下痰核多有效,阳和汤亦必用白芥子;治胸膈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共为末,枣肉捣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胖大海:产于至阴之地,其性纯阴。为清热凉血有效药,实火可用,虚火勿用。

贝母:浙贝,大苦寒。降痰开郁,清肝火、除时气烦热。疗喉痹、瘰疠、肺痈、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性味俱厚,较川贝母之清降之功强数倍。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浙贝。川贝母偏于补,虚咳者宜;感冒初起不宜用,早用敛汗。

紫菀:苦温辛,治久嗽不愈,紫菀、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乌梅一枚,煎汤调下。紫菀,冬花性温治寒咳;百部长于热咳。配合使用治久咳,止嗽散亦紫菀、百部同用。

白矾:性涩。主治湿痹,痰结,消肿,杀虫,治病颇多,为内外妇儿科通用药。一单验方,白矾每次服玉米粒大,日两次,治疗心区疼痛。

五味子:皮肉酸甘,其核苦辛咸,一物而具五味也。其功用:交心肾,止虚汗,益胃生津。凡用五味子,必须捣破,五味乃全。

麦:当分小麦、浮麦。小麦微寒,面温皮凉,主养肝心;浮麦即水淘浮起者,甘咸寒,其功益气除热,主治自汗、盜汗、骨蒸虚热、妇女劳热。甘麦大枣汤主治脏躁,用之灵活适当能治不少病,不可轻视之。

贯众:功专清热,解毒,杀虫,可预防感冒,主要是解毒。并有止血之功。

石榴:甘酸温涩,有甜酸两种,入药用酸者,主治下痢,崩中。肠滑久痢,酸石榴一个,火煅为末,毎服一匙,仍以酸石榴一个煎汤送下。或用酸石榴皮、干陈皮,焙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

露蜂房:甘平有小毒,入阳明经,专长祛风解毒,为外科要药,可以外敷或洗,亦可内服,能袪风解毒,消痈肿,此药可代僵蚕使用。甘草油:用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粉末(细小甘草无粉),以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子油亦可,其他杂油花生油俱不可用)。用磁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

此方治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热疖疮,其效诚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故笔记之。

甘草:味甘性缓,能清火、解百毒,生肌止痛,麻油、菜油亦能清火润燥,解毒杀虫。二物配合,有消肿、解毒、止痛,生肌之效。

童便:阴虚火动,热蒸如燎,服药无益者,用童便滋阴清热。回忆我1934年在成都行医,友人之妻,年30余岁,病内热两年,诸药无效,注射针药亦然,请我设法,教她服童子尿,每日3次,每服1盏,服20日效,60日痊愈。朱丹溪谓:“降火最速,莫过于童便。”童便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不可缺,能消瘀血,止吐衄,咳咯诸血、血逆加童便其效更速。我治一溃疡病大出血,用《金匮》柏叶汤,以童便代木通治疗而愈。

下载中药用药部位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用药部位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物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类 1.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2. 狗脊: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3.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 )、药......

    中药十八反十九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解: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藜芦反人......

    中药总结

    中药总结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四气。 2.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升降浮沉。 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归经。 4.反映药物作用安全程......

    中药总结

    第一单元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要点: 1.中药化学的概念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细目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要点: 1.溶剂提取法 1-1 溶剂......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及用药禁忌[★]

    新昌医院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及用药禁忌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含附子)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公共部位装修总结

    公共部位精装修总结 对现场的工程进度和质量管控,不能达到工程部管理人员每天都深入现场,只是对重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因此对精装修工程浅谈自己的总结。 住宅工程公共部位精装......

    中药川芎鉴定与临床安全用药(五篇材料)

    中药川芎鉴定与临床安全用药摘要:目的:鉴定中药川芎的性状及有效成分量,观察临床安全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适量某院药房的川芎,鉴定其产地、采收日期、性状、有效成分含量。选择......

    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样例5]

    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摘要: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