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的传承与更新
小时候,家在穷乡僻壤,父亲上过几年私塾,母亲不识字,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没有高悬的格言警句。纯朴的家风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女们表现优秀时母亲赞许的微笑,是儿女们淘气犯错时父亲纠正的斥责,又是儿女们出行时父母的谆谆叮咛。父母所传导的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尚知识、孝敬老人、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等优良家风,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内,流淌在血液里,渗透在骨髓中,成为我终身工作学习、立身处事、教化子女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我和无数天下儿女一样,视父母为终生依靠,持孝道为自然天性。从1982年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到父母相继辞世,30多年时光里,没有在北京度过一个节假日,无论是冰天雪地的春节,还是风雨交加的假日,我都会起早贪黑、拖家带口,肩背手提装满父母喜欢物品的行囊,坐火车、倒长途汽车,就是为了回家陪伴父母过节,让他们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那时交通不便,乘车没有座位是常有的事。记得多少次,到家后携带的水果、点心已经由于人多路远被挤压变形破损,父母不时地嘱咐下次回来千万别再带东西。父母年老多病时,每有大病就接他们来北京治疗,年迈行动不便时,就不时地请医生到家上门诊疗。由此,我和爱人便成为父母终身信赖的依靠,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孝子。
2013年7月,敬爱的父亲去世了。围绕后事如何办理,民风与党纪、旧俗与文明,在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思想冲撞。大家认为,我们窦家是当地的大家族,父亲又是家族中为数不多的高辈分的老人,亲朋好友多,不告诉谁都不合适;父亲一辈子勤劳善良,历经无数艰难困苦依然宽厚仁慈;父亲平生喜欢热闹,92岁仙逝,也算是“老丧为喜”。按照家乡传统习俗和家族遗风,就要好好操办,搭设灵棚、大宴宾客、设立账房、邀请乐队、披麻戴孝、鸣放鞭炮。这无疑有悖于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经过慎重思考,我提出丧事一切从简:不搭设灵棚扰民,只在家中设灵堂供亲人悼念;不惊动家人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只通知直系亲属;不摆设筵席,远道而来的亲戚在家边的小饭店就餐;不设账房,不收受任何人的礼金;不用任何单位的公车,私车尽可能拼用;不请乐队、不披麻戴孝、只佩戴黑纱白花。这样的主张自然受到兄弟姐妹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样过于简单,对不起父亲,也担心街坊四邻笑话。尤其在不收礼金方面,家人甚至说:你在外边感受不到这方面的压力,就别管了。但是我觉得农村红白喜事收“份子钱”与借机敛财虽有区别但很难区分,宁可吃亏也不能给一些另有所图的人可乘之机。在我反复耐心地说服下,兄弟姐妹们最终勉强同意。
出殡的那天,我们静静地把父亲的遗体送往殡仪馆,亲戚们佩戴着肃穆的黑纱和洁白的小花,在低徊的哀乐中,用鞠躬默哀的简洁方式送父亲离开人间。这与那些在三伏天里披麻戴孝、吹吹打打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无比欣慰。回到北京后,我收到许多家乡亲朋好友包括党政机关干部的短信,他们在表达哀悼和埋怨的同时,都认为这样简洁文明办丧事好。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2012年底,中央发布了八项规定。总书记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必须严格遵循。另一方面,自1996年担任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以来,我曾长期负责殡葬工作,致力于推进殡葬改革,破除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俗。当时,根据总书记的要求,部里正在调研起草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作为这个文件的牵头组织起草者,我理应率先遵守。同时,父母在世时,我尽忠尽孝,于己问心无愧,于人不惧闲言碎语。
这件事使我感到,良好的家风要传承,而附着在家风中的陈规陋俗一定要更新。有些家庭,老人在世时不能好好赡养、甚至虐待,老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正可谓“活着不孝,死了胡闹”。要改变这种借孝敬之名行愚昧迷信之实的陋俗,就要以“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用文明的、先进的理念去更新、去替代。
第二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我家的祖传家风是:勤劳善良,忠厚传家,为人正直,包容谦让、乐善向上,不计个人得失。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庄稼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自己的希望。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往日如昨天,他们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赤着脚,扛着一柄锄,踏着一方土,头顶一片天,深刻的印在我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病床前三年无孝子”。我的祖母因血压高,留下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床上一躺就是5年。衣褥的换洗,一日三餐的喂食,都是母亲精心照料,直至病故。谁人不夸我的母亲贤德孝顺。
父亲的忠厚诚实更是受人敬佩,种田完粮,天经地义。每次交公粮,父亲总是扬好、晒干,籽粒饱满的粮食上交国库。有一次交公粮,因司磅员误把100㎏的磅坨看成200㎏,开单据多填写100㎏粮食重量。父亲发现后,毫不犹豫告诉司磅员,司磅员一经核定(看磅)确实多称100㎏,并且当众夸奖父亲忠诚实在!有的社员背地里说“父亲傻”,可父亲就是用“傻”的思想和态度去做事待人去,一直这样。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别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且生动的讲述了一则故事,阐述了人生做人做事的哲理,使我终生受益(这就是内求品质;做事不找任何借口,只有自身拼搏努力,直至成功)!
从前,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于是大发善心,想帮助他致富,富人送穷人一头耕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播了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穷人满怀希望的开始奋斗了。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要艰难。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生小羊,等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将计划实施了,只是吃了一只羊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快些,卖鸡蛋立即赚钱,日子可以立即好转。穷人将计划实行,但是鸡生蛋的日子也很慢。穷人又忍不住杀鸡,就这样杀到最后一只鸡时,穷人感到理想破灭,想致富没有希望,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无愁。穷人依然穷着。
包容、谦让更是我家的祖传家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记得:我家的家前,队里分了半亩自留地,用来种菜。谁知:地邻把菜种在两家分界的陇上,地头上种上香椿树,遮我家的菜的荫,吸食我家菜地的里的养分,锄草、耕地弄的我家浇菜都没有法浇。经父亲多次和谒的商量都不听;别人家也说:“太不像话,欺人太甚”。父亲没法了,最后说:“即他去吧,咱少种点地,吃一点亏,只要把陇里面管理好了,照样不少长菜”。凭着父亲的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种出的菜的品质、产量都比他家的好。包容、谦让是一种品质,父亲常说:“吃点小亏算不了什么,不去计较,因为这点小事两家闹生分了,激化矛盾不值的”。
“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我深深的感激着我的父母亲。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风气中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家教!
我一定继承发扬家庭的优良作风及传统美德。建立幸福和谐家庭,教育好子女,好好学习,倡导文明家庭风尚,走科技兴国道路!在公司里,能以团结同事,多学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回报公司及社会!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何作秋
2015年8月1日
第三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是阅读求知。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父母希望把阅读求知家风传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时候,为了让我爱上读书,妈妈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氛围,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书店看书。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开始我并不想看书,但爸妈看书时聚精会神的表情吸引了我,我也就默默地跟着一起看了。天长日久,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作业写晚了,浓浓的倦意向我袭来,我也得看上几眼书才能入睡,阅读求知的家风已从父母的行动中渐渐的传承到我的身上。
每当夜幕降临,我在认真地写作业,爸爸妈妈或读书看报、或帮我学习,家里总有浓浓的书香气。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也不忘送我精美的图书,总能让我惊喜不已。一家人去旅游出远门,每个人都会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机场、在宾馆,只要有时间,三个人都各自看着自己书。
这就是我的家风——阅读求知之风,愿它永驻在我家,书香悠远。也愿它飘进千家万户!
第四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吴奕霖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短视频,是关于家风的传承。我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了有一位阿姨陪着一群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一位中年叔叔,他在一间屋子里吹糖人;在班级里教孩子们剪纸。他们都受到了***的夸奖。
因为他们善良,懂得帮助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家也有个家训是:尊敬老人,尊敬长辈,大年三十,我到姥姥家住,陪姥姥姥爷开心的守岁,住到正月初二,初三给长辈们拜年,祝愿他们幸福安康,我也想成为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把这个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第五篇:传承家风
用良好的家风来传承中华美德
汪正芳 女 向阳中学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思想的归宿;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美德的传承,有赖好家风!中华有美德,佳话永流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即为历代先贤崇尚,薪火相传至今。时至今日,我们需要进一步走近“正己修身”、“居安思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家训家规连着家风,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是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主动吸取家训家规家风中的精华精髓,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效廉洁履职提供力量支撑和坚强保障。
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们要带头践行总书记家风建设号召, 带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表率、放样子;努力当好廉内助、贤内助,互促并进,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身体力行创立和延续独具特色的良好家风,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用自身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家人、感染他人、影响社会,引领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营造尚德昭廉、知敬存畏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细胞,治国先治家。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头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创美满家庭、建和谐社会,携手共建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