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感受

时间:2019-05-12 11: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史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史感受》。

第一篇:医学史感受

中外医学史之感受

一学期的中外医学史要接近尾声了,虽然医学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课”,但是有趣丰富的课程内容,严谨诙谐的老师以及我一直对历史的那份独爱使这门课不再乏味无聊,反而我觉得富有意义和乐趣。在课上我不但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程,而且感悟到许多做人为医的道理,对我今后的医学事业发展大有帮助,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中外医学史使我了解了医学发展的过程,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从远古时代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医。人们利用植物,工具克服疾病就有了药物和原始医疗器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在古希腊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他们把医学知识上升为“医学”。在文艺复兴之后,人体解剖,病理学相继出现,在近现代,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及DNA的发现,医学正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通过了解这些医学的发展的历程,丰富了我的医学和历史的知识。我在感受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为前面人的聪明才智叹服。同时它们对我理解和接受在专业课中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将要从事医学事业的我们,一定的医学历史知识也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在搞研究时把握医学的发展方向,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中外医学史使我的人生态度和个人素养有大的提升。医学史让我感到医生的重要性和重大的责任,记得老师上课时提过在建国初期济南爆发了大规模流行性乙肝,经过中医们的及时施救,病情被控制住,无一例死亡病例。一个月以后该地又爆发流行性乙肝,经过医生再次努力,病毒又一次被消灭。从这件使我深刻感受了为医者的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进首医第一天就立下的誓言,“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是医者高尚的品德。在疾病面前医生就是那照亮黑暗的灯塔,如天使般守护人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同疾病作斗争,捍卫医学的荣誉。所以我应以救死扶伤为准则,认真学习,为将来投身医学打下坚实基础。

中外医学史让我学会严谨认真的态度。有位医学家使我印象深刻——科赫。这位德国人因在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上的成就使他名噪一时。但他在没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上大肆宣扬结核菌素的疗效,事实证明结核菌素没什么疗效,还有副作用,他的声名因此一落千丈。在科学面前,我们应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千万亿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更加谨慎。科学需要创新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容忍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因为我们责任重大,谨小慎微远比夸夸其谈更实际。在科研上是这样,在治学,在学习上依然如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有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才能做到学业有成。这不单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现在起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不急不躁。

在中外医学史上我学到很多很多,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实践这些感悟,做到学业有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第二篇:学习中外医学史后的感受

学习中外医学史后的感受

在修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觉得这门课上起来一定很枯燥,什么19几几年谁发明了什么,谁发现了那种杆菌,谁是对医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当真正接触这门课之后,才发现其实历史不是那么枯燥,可以像听故事一样精彩、生动、感动。一种对人类自己聪明才智的赞叹和感慨,更是在心灵上的震撼,正如马克·布洛赫说的“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提到瘟疫大流行的那几段历史时,这不仅是对医学发展的简单阐述,更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反应,可是总会有善良、伟大的人出现。记得老师讲过,在近现代中国,麻风病流行的时候,麻风病患者都被驱赶出村,聚集一起生活,称为“麻风村”——一个人人畏惧而远之,乌烟瘴气的地方,然而在美国留学而归的李桓英女士却走进麻风村,亲自为他们治病,右手触摸他们,甚至为病人把鞋子脱下来,为他治病。记得当时老师在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班里静极了,都在听老师讲述我们的前辈是怎样将爱心传递给病人,是怎样的勇敢,怎样的博爱。铭记的不仅仅是那段心酸岁月,更是一种品质。

从来没想过,每节课都会有震撼,都会从头脑和心灵上丰硕着,并且尤其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听这课时,你会发现,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希波克拉底的文集,盖仑的解剖学,阿维森纳的《医典》,每一个成功,都是他们艰苦钻研出来的,自己探索出来的,而我们也只是在享用着他们的成果,不用偷偷地从坟墓中偷来尸体解剖,更不用承担什么否认批判,我们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时代,我有时想到自己贪玩,就会扪心自问,像你这样在过去会是什么样子?!惭愧、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有些颓废了,每次上完课,总会这样想,正是这种偶尔的鞭策、警醒,我才能时刻认识自己,改过错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医学生。

所以,在学习这科目之后,我觉得总是能时不时的在精神上振奋一下,然后继续拼搏下去。并且,每节课,都会有同学带来医学上的课外知识,医学界的名医,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更能够对医学更感兴趣,能够收到名医的激励。

后来慢慢期待医学史课,轻松有趣,更有“味道”,可以不用那么紧张,只是好好听课,感受一种熏陶,经历一次洗礼。

现在,就快结课了,说实在的我得到的激励胜于我得到的知识,我希望结束的只是课程,希望他给我的影响会是持久的,永恒的,我也期待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懂得温暖与爱心的医生,让身上大褂的“白”色不再是冷冷的,而是神圣的生命之光。

第三篇:中国医学史

第一章

火的发明和意义

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使原始人不惧黑夜,征服严寒和抵御野兽侵袭,扩大生活领域;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火的使用和发明,为热熨、灸法、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黄帝

黄帝,姓公孙,一姓姬,名轩辕。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末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以之托名。

神农

神农,一说即炎帝,姓姜,名魁。农业和中药的发明者,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农耕。遍尝百草,发现药物,教民治病。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以之托名。

伏羲

伏羲,《史记》称伏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砭石

砭石,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砭石治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种类很多,可用于熨法(球形、扁圆形)、按摩(卵圆形、扁圆形)、穿刺或切割(刀形、剑形、锥形、镰形)。

第二章

酒的发明和意义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剂的发明和意义

《汤液经法》为伊尹所撰。汤液是中医主要剂型之一。汤液的发明与使用,既可将生药变为熟药(减低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又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药物品种增多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标志着方剂的产生,为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条件。汤液创制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早的医事制度

1.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2.“医师掌医之政令”,医师之下设士、府、史、徒,分理医疗、医疗事务、文书医案、役使等职,形成基本完善的医政组织结构。

3.医师主管各科疾病的医疗事务,“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根据医士的医疗效果进行考核,并据此制定级别和俸禄。4.有关负责卫生保健的官职,责任范围涉及王室人员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

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医生。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六气致病说”成为后世病因学说的萌芽。

第三章

《五十二病方》

该书分为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该书记述的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次之,矿物药居末。记载方剂大多是由2味药以上组成的复方。《五十二病方》真实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

《治百病方》

武威汉简又称《治百病方》,较详细记载药物的制作、剂型及用药方法等。用药方法多种多样。针灸记载三里、肺俞、泉水等穴位及用针法、禁忌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医药的真实情况。

扁鹊、华佗、淳于意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姓秦,名越人。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重视综合治疗,有“六不治”的行医之道。其中“信巫不信医不治”,是对扁鹊注重实际、反对迷信的最好概括。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东汉杰出的医家。华佗医术以外科著称,用麻沸散应对针药不能奏效的病人,是中医外科鼻祖。他治疗内科疾病,强调辨证论治。

淳于意,姓淳于,名意,西汉时期唯一见于正史记载的医家。又称仓公。淳于意的“诊籍”包括病人的姓名、贯里、职业、症状、诊断、病理分析与治疗预后等内容,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内经》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共162篇。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素问》论述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灵枢》着重介绍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两者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明三因制宜等辨证论治原理,体现人体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念。《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创立脏腑经络学说,后世称该书为“医家之宗”。

《难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以问答释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全书以基础理论为主,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注。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该书最早提出“奇经八脉”的名称,并提出“左肾右命门说”和“无形三集说”,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作出贡献。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出独创的见解,对40多种杂病的防治作了系统阐述,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六经辩证的原则治疗外感热病,用脏腑辩证的原则治疗内伤杂病。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反映我国东汉以前药物的经验与成就。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开创以分类法研究本草之先河,是我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方法,概述中医药学基本理论。1.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2.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3.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4.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

第四章

《脉经》

魏晋时期,王叔和撰成《脉经》,奠定我国脉学发展的基础。《脉经》10卷98篇,包括脉诊、脉形、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脉诊与临床治疗结合。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为后世针灸对的发展奠定基础,该书共12卷,128篇。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

《本草经集注》

1.补充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2.方便临床,提出“诸病通用药”;3.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本草经集注》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本草著作,初步确立本草著作的编写新体例和中药分类新方法,在本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本草学著作。

《雷公炮炙论》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敩的《雷公炮炙论》。1.记载多种炮制方法;2.药物修治规定详细;3.炮制范围涉及广泛。系统总结南北朝以前有关中药加工炮制的经验,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炮制十七法”,就是在《雷公炮炙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炼丹

中国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前身,随金属冶炼业一起发展,源于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炼丹家是晋代葛洪,代表作《抱朴子》,陶弘景是葛洪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炼丹家,他整理总结炼丹经验,著成《合丹法式》。

《肘后方》

《肘后救卒方》,又称《肘后备急方》、《肘后方》,东晋葛洪著,记载一些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肘后救卒方》是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肘后”是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突出简、便、廉、验的用药特点。《肘后方》第一次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天花的症状;首次记载了隔物灸,为后世灸法的发展作出贡献。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又称《神仙遗论》,《痈疽方》,东晋刘涓子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著,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包括金创战伤、痈疽疮疡、皮肤疥藓、瘰疬瘘疮等。

《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陈延之撰,是南北朝一部实用价值较大的方书,被后代医家奉为绳墨。从理论上提出伤寒、温病分治学说,明确指出伤寒、温病、时行的不同,还提出“伏温成温说”,突破“伏寒化温”的局限。首次明确记载瘿病,详细描述脚气病的症状。强调用药节度,提倡简便廉验。

第五章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又名《黄帝太素》,简称《太素》,唐代杨上善编撰,杨氏整理和注释《内经》有三个特点:(1)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2)尊重古传本而不妄改;(3)其训释多据《说文》,《尔雅》,《广雅》,《释名》,并汇通医理而阐发。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名启元子。(1)对原书卷篇次序重新编次;(2)补亡续断;(3)注释发挥。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唐代王焘编撰,,主要成就如下:

(一)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

(二)搜索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

(三)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

《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千金方》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医药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临床百科全书,主要医学成就如下:

(一)注重医德修养;

(二)集唐以前医方大成;

(三)重视妇儿疾病;

(四)积累丰富药物经验;

(五)强调综合治疗;

(六)积极倡导养生。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英公本草》,《唐本草》,苏敬鉴于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主要成就:(1)新增药物114种;(2)纠正以往草本书药物记载的错误;(3)该书的药图,是中国医学史上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形态和颜色特征,作为识药标准的一种创造。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较系统地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是图文并茂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主要成就:(1)新增药物692种;(2)方剂功效分类的创新;(3)纠正旧说之讹误;(4)拓充药物的功用,主治,用法。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唐代孟诜所撰。该书原为孟诜编撰的《补养方》,后经其弟子张鼎补丁,因以食物药治病为主,故改名为《食疗本草》,主要成就:(1)总结并丰富了食疗药物;(2)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食治原则;(3)重视食疗药物宜忌;(4)重视动物脏器要用的价值。

《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五代李珣编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记载外来药物为主的本草著作,因外来药物主要通过海舶自国外输入,故称“海药”。突出成就:(1)广收海药,稽其源委;(2)旁征博引,内容详细;(3)记载岭南药物。《海药本草》荟萃五代以前外来药物之精华,是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我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现存最早的,既有文献价值,又有临床价值的骨伤科专著,主要论述骨折与关节脱臼的治疗。主要成就:(1)较为系统地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包括骨折部位冲洗,牵引,复位,敷药,夹板固定等具体步骤;(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胛骨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4)收载40余首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治法,成为后世骨伤病治疗的典范。

《经效产宝》

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出现在唐代末年,论述妊娠杂病,难产诸病及多种产后病症,并具体介绍临证多种治法。该书所载的“四物散”,适用于妇科诸病,后世易散为汤,历千年临床检验而成为“妇科圣药”。

《颅囟经》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最早提出小儿“纯阳”体质学说,首次记载用烙脐法有效预防小儿脐风,该书采用鳖甲治疗小儿骨蒸的方法,疗效较好,沿用至今。

鉴真

鉴真6次渡海,历时10载,在唐天宝十四载抵达日本奈良。鉴真使用的脚气入腹方,诃黎勒丸等,为丹波康赖《医心方》收录。鉴真在日本奈良招提寺圆寂,日本民众赞誉他为“过海大师”。

第四篇:医学史心得体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人们利用智慧发现了疾病,并治疗简单的生理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前人总结了治病救人的秘方,才逐步形成当今的医学。目前医学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医学史的发展概况。

医学与健康史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约翰·伯纳姆在本书中把医学史介绍给了对该领域比较生疏的读者。他让我们一窥堂奥的这个领域,一度只有医生们纵笔驰骋,而在今天,它不仅吸引着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吸引着决策者和各种类型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史的魅力在于历史本身固有的戏剧性,医学化势力与去医学化势力之间持续的较量,尤其涉及到如下五个方面:所有时间、所有地点的治疗者,从作法的巫师到技术专家;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的病人;种种疾病,从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时扩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还有不易察觉的环境毒害;新思想的发现与传播,所谓的新思想巨细并出,瑕瑜参见;围绕着医疗保障的无尽争论,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又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医学,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疾病防治、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国医学与西方近现代医学是有许多差异的,它的发展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强烈的继承性,凡是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的结果。因此,研究医学的过去,温故知新借以为鉴,成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宝贵财富。医学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中的系统性,这无论在传统医学科学或现代医学科学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每一课题或学科问题的顺利解决,都需要其他学科或专题的密切配合和合作,需要共同努力分工和各司其职。医学发展在当代面临着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往往难以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在弥补上述可能的缺陷中,或能发挥其更为重要的积极功能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在人类文化的氛围中生生不息,以其旺盛之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

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医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医史学为医学中独立之科学。吾国昔时亦有李濂医史,甘伯宗名医传,发皇往哲之奥赜,然咸秉传体,不过较方技传为略详耳,吾国数千年之医学,岂区区传记遽足以存掌故资考证乎哉,此邦贤之所以发愤编辑中国医学史也。被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后经日人山本成之助日译在东京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各版次或有多次印刷,影响国内外中国医学史研究甚巨。

继而则有王吉民、伍连德合着的《中国医史》(英文版),李涛《医学史纲》,中国医史研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间曾比较活跃,创办了中华医史学会和中华医史杂志,曾有较多的高水平医史论文发表,推进了中国医史学研究向着深层次发展,其间虽多次停刊,但七十年代末复会、复刊后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北京、上海、广州、内蒙、黑龙江、辽宁、吉林、福建、浙江、陕西、安徽、广西、四川、河南等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恢复或创建了医史分会,各地区,有些少数民族还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医史学术会议。中国药史学会、马王堆医书研究会、文献学会等也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

教学机构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素质相继提高,十多年来全国培养医史硕士近百人,他们的学位论文使中国医史学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均大大提高。在这十多年中,有计划强调和加强了医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医学史调查研究,近现代医史研究,医学考古研究等等。在这十年中,中国医学通史类、专科史类等专门著作的出版也很活跃。

中国医学史的全方位研究,医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化与泛化,把医史工作者的目光带到中国医学史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以及与周边学科、社会人文与自然诸方面的关系上来。也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要求将更高,人们已不喜欢仅仅是点、线、面的描述、记录、考证,而更侧重于立体性全方位研究探讨,注重于医史医究为实际应用服务。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医史学理论研究及本学科的建构给予关注,并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学术经验的采借。

过去,对中国医学史与中国医史学在概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中国医学史历史悠久,它是研究中国医学本身发生发展历史的学科;中国医史学则是以中国医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元科学。它是研究中国医学史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要把历史本身研究和把研究历史学科作为对象的研究混为一谈。

我们知道医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医学主要是研究医学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文化长河中有着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女有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份文化传承下去了解中医学怎么能不知道医学史的发展呢?

第五篇: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我

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中医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

概对中国医学史也有了浅显的了解。中医号称岐黄之术,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史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他以整体观、相似

观为主导思想,以辩证记治为治疗依据。中医的基础记是阴阳五行学说。传统

医学以整体观和辩证论值治观念,也以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发病及病机治则养生等为中医基础理论遵行自己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的交会作用。

神农氏尝遍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神农„„.尝百草之滋

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从而对炎帝神

农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做的贡献予以肯定。三国时的华佗,曾以外科成就名

彪青史,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东汉时的张仲

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曾用蜜煎导法治大便秘结,应用了人工呼吸法抢救

自缢之人 , 还记载了胆道蛔虫症及其治疗。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相当先进的。

这也是我所听说的最早的关于中

国医学的故事。

中医之所以延续至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独立的医学,因为有悠久历史 的传承。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中医不断发展,才不断

进步。学了医学史,为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为中医的高超医术而自豪。在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名医大家。像扁鹊、华佗、张仲景等。

他们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医学巨作,是

中医史上的一大奇迹。从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良好高尚的医道。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最早的民族,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与我国悠久的历史相应,中医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

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经过理论总结形成体系,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同

历史阶段便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从远古到春秋,据历史记载,是中医学的经验积累由低到高,由个别到一

般的时期。这时的医药学没有形成体系,不论经验还是理论认识,都比较个别、具体和零散。在这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药经验 的总结提升,形成了中医掌的学术体系,其标志就是著成《黄帝内经》《黄帝八

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四大经典”所载的

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举凡中医

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

思想等,在“四大经典”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伤寒杂病论》已将中

医学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四

大经典”在建立中医学体系的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在以后的历史

过 程中,中医学一直依这一学术范式不断发展演化。

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在已建立的学术范式支配下,大力发展实用经验的时

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实用的临证医药著作激增,以萎萃实用方药为主要内容。

各医药著作论理内容较少,直接陈述病、证、方、药的为多。尤其鲜明的是,此时期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纷纷出现。即便在诊断、病源证候、药物炮制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专门著作。临证方面,凡儿科、妇产科、外科、骨伤科都有专书,而五官科在综合方书里设有专篇。在唐代太医署,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已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针灸、按摩、角法等

分科。虽然中医学在周代就有分科,但是晋唐时期的医学分科不论在内容还是

形式方面,都要丰富完善得多。晋唐时期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中医学重

视临证实用的倾向,这一倾向也是中医学贯彻始终的思想轨迹。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晋唐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和方药荟萃,客观上需要给以总结,以便把握规律。经

验总要上升到理论,否则,经验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认识和揭示。这是一切认

识的发展规律,中医学也不例外。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从汉代中医学术体系建立以来,中医学一直是以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演进 的。这一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到明清时,确切地说到温病学说出现时,已达到

了鼎盛。

医药学的革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药物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有三部药学著作可以标志这一

倾向,首先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次是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第二,传染病学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

第三,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西方医学是不同于中医学的另一种文化模式,不论从观念系统,还是从理

论系统乃至技术操作系统,二者都有重大差别,以至于至今仍无法通约。

西方医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当时没有构成对中医学的冲击,因此也

未能引起国人的重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并以开办医

院、学校,出版书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来,这时才出现了中西医的冲突,中西

医的关系才被现实地提了出来。西方医学,就其本性而言,它是普遍的和国际

性的,可以为全人类服务。然而,它是伴随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而进入中国的。在此情况下,中西医的学术论争不可避免,而且与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纠结在一起。西方医学已进入中国,作为科学,它的真理性内容和实用性效果都是客观的。但是作为 一种异质文化模式的医

学,对传统的中国又是新鲜的和陌生的。都是医学,那么中西医究竟是什么关

系,又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医的关系?在这样深刻的问题上,近百年来,展

开了中西医的交汇与撞击。对这样的问题,近代中国曾出现过国粹主义、虚无

主义和改良主义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国粹主义和虚无主义因其过于偏激和极

端,不能认识和解决中西医的关系。改良主义虽然态度平正,然而因其没有充

分认识中西医关系的本质,所以到底也没有解决中西医的关系。在改良主义引

导下,近百年来的中国医学界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派,出现一批主张中西医汇通 的医家。但是,限于中西医汇通派的思想和知识,他们没能指出处理中西医关

系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也远远没有完成他们汇通中西医的任务。中西医的关系

仍然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继

续探索和研究。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取得过许多伟大的成就,这是足以使我们

引以自豪的。这些历史成就对我们而言,都是古的;而相对于外国而言,很多

都是早于他们的。对此,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也应该由此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

心。同时,也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既然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能够做出

领先世界的贡献,在今天,我们自己也理应有所发明和创新。只要认真探索历

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是多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我

们平心静气地回顾中国医学史,我们细细的体会当年我们祖先那些伟大的发明

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心潮澎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回顾历史我们

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中医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念,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它,让

中医源远流长,帮助更多的人类!!

下载医学史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史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医学史心得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中医呢?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概对中国医学史也......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医学史 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实践 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起源两部分 一.卫生保健起源 1. 居住: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窖地窖—构筑房屋 2. 衣着:......

    医学史英文简述

    A Survey of Modern Medicine The history of modern medicine: In ancient Greece, the disease was considered to be divine castigatio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me......

    中华医学史概述[精选多篇]

    中华医学史概述── 讲述中医历史 继承传统文化文章来源:三百千中国传统医学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一门科学的历史,就在这门科学本身。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文......

    中外医学史定 2(5篇材料)

    1.为什么”本草”代以中药? 答:由于历代中药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其药用部位又以根茎为主。 2、酒的药用作用(必考) ①具有兴奋作用,可用作强壮剂。 ②具有麻醉作用,可做麻......

    医学史论文 针灸发展简史

    针灸发展简史针灸起源中国,具有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史载针灸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被应用了,先有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又有“黄帝咨访岐......

    中国医学史心得(共5篇)

    学习中国医学史感悟体会 药物制剂1班 学习中国医学史感悟体会 通过医学史课程,我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就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概对中国......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qq5篇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2015级3班,学号1076z215437 中医之所以延续至今,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就是因为有历史的传承,我们的中医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却没有真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