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想
这个学期的第一节心理学课使我知道了,《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于1998年确立的,其创始人为马丁·塞里格曼。如果学习,我只学习那些能够指引我怎样生活得更好,并且能够使我的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换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便能得以改善。在课堂上,我学习了关于幸福和快乐的六大秘诀,其中的“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让我感受颇深,我们应该停止抱怨,积极生活。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我从积极心理学这门选修课中学到了很多,赵老师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它也是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上了大学,想要的是一切从新开始,却未曾想到,什么也没有了,除了迷茫,与无知。感觉生活处处与自己不相符合,我的生活一片冷淡。自从选了这门课,使我明白了过去的已不能再回来,回来的也不会是昨天的日子。昨天越多,包袱越重,脚步拖着,沉甸甸地移动。放下了,感觉天一时间蓝了许多,风暖暖的,草绿了花开了,心情也好了,给昨天一声祝福,经历过才会拥有。往日烦乱的心,平静了许多,没有了冲动,不会在走极端,发现自己如此的平淡,不追名不逐利,只是为了生活再向走。感觉生活和谐了许多,没有再生气。原来空虚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感觉很真实,活过了一天就是一天。我会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让人生走的更美。要说对这门课程喜欢的部分,那就是课前的团队活动。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能知道很多能交流很多。先不说友情能不能增进,就交流足以让每个人打开心门,说出自己内心藏了很久的话语。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并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在课堂中,我们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老师进行互动,从中学到了许多。记得老师说过,当人们在生活中感觉到心理压力时,要学会去面对,可以进行深呼吸来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抱怨,这种抱怨可以说很可能会让我们走向歧途。停止抱怨,能让我们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停止抱怨,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停止抱怨吧,让我们用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正当我们进入青春期,有很多很多的烦恼,有些人不断去抱怨,造成心理压力,这也许就是平常所说的反心理吧。而有的人学着怎样去克服,怎样去缓解压力。深呼吸都是我们所知的,自从学了这门课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应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激和付出。
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我认为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帮助学生从烦恼中走出来,从困难中走出来。学校开了这门课,当然也有它的道理。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讲到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逐渐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所以,我认为,积极心理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习惯、学会与人相处。虽然是选修课,但我从中体验到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积极心态。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仅需要21天的时间,但这21天的时间谁又能坚持下来呢?因此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就必须持之以恒。这门课下来不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义情节,遇事冷静,懂得控制情绪。
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积极的心理能带给我快乐,带给我健康的心理!我觉得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能让每个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学生们度过愉快的每一天;最后,我希望每一个学子都能拥有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明天。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感想
积极心理学感想——幸福就在当下
走过了忧郁,走过了忧伤,渐渐地,我长大了,怀着一颗未知的心去探索、去追求、实现和提升自己的幸福。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对幸福失去了定义,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幸福是一个什么样的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就在自己彷徨迷惘的时候,积极心理学带我走出了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开始对自己幸福有了定义,有了方向。
幸福是唯一一样值得我们渴求其本身的东西。人们追求富有,但并不是为了变得富有,而是为了幸福。同样,人们追求名声,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他们相信名声会给他们带来幸福,所以,幸福是最好的东西,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并极力追求它的原因。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这就是人们对幸福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没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其实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就我而言,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了希望,我们才不会对生活失去兴趣,才会有追求幸福的动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那面会陷于困境而感到失望,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对待失望的态度,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串起来的一条项链,因此才多姿多彩。在失望时萌生希望,就会让人驱散心中的浓雾,摆脱层层的阴影。失望让人压抑、痛苦,备受折磨;希望让人振奋、欣喜,跃跃欲试。年亲人在希望中生活,在追求希望中成熟。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希望是我们的锦绣,是灿烂的前程。所以我们才能不断向前。
一个人如果没有事情可做,总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空虚,工作着的人最幸福。无事最容易生非,生活中清闲的时间越多,生命潜伏的危机越大。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他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自己挑选的位置上勤奋工作,总能保持一种健旺的精神,正像劳累一天带来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活,沿途风景无限。一个人即使冥顽不化,即便忘记他的崇高使命,只要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这个人便不致无可救药。努力工作,而绝不贪婪卑劣,本身就会逐步导入真理,导入自然和谐的生活。我的大学生活很忙碌,大多花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很累,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相反,当我想懒惰,我就会听见时间的马车飞赶而来——面前是无尽的沙漠,尚待我的双手改造成绿洲,怎能懒惰?
亲人,爱人,朋友,都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爱。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朝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就变得万紫千红。爱的来临没有预约、也不可回避。一旦降生,就有呵护其成长的责任。只要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爱的权利··
我们有多幸福,取决于我们是否想要变得幸福,只要我们还在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幸福就会远远地避开我们。而一旦我们的选择正确,幸福就会轻松地到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确定幸福是什么,而不是别人认定的那样。如果我们坐等命运摆布,或是等着别人来为我们指明出路,那我们只好说服自己永远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了,无论我们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文盲还是受过高等教育,是贫穷还是富有,幸福都会让我们自己做主是否能拥有它。幸福不是任何人可以给的成品,他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行为。
光阴似箭,转眼间积极心理学这门课就结束了,于是最近我常常思考自己想要的幸福,自己的人生:从出生到现在,从小到大,都觉得如果怎样,明天就会得到幸福,可为何在一个个愿望实现后,幸福依旧没有来?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其实尽在当下。如果我们觉得现在不幸福,总觉得改变了才是幸福,或者过去了才是幸福,那么恐怕自己这辈子都难得有真正的幸福感!不是吗?未来的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每一个当下的我们不抓住,不认真对待,总想看不见的明天或已经远去的昨天,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紧张与失落当中。随着生命一点点溜走,到头来留下的只能是三个字:空悲切。
如果想知道20年后的自己会不会幸福,就个人心态而言,看看现在的状态就可以知道:如果你当下感到幸福,20年后你也因该会幸福;如果你有太多的东西寄予明天,20年后,这些愿望是否实现,你都可能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道理很简单,欲望从来不是幸福的源,而是一切痛苦的根。一个欲望满足了,马上会产生新的,就像我,满足了上网的欲望,就会产生是懒觉的欲望,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所以,幸福就在当下,就在你手中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而绝不是在过去或是未来。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感想
对积极心理学的感想
土木工程三班 学生:刘 华 学号:201041933302
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都比较感兴趣。大一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讨论去修第二专业,然后我看我这个专业课也不多,就也想去修第二专业,第一想法就是学心理学,但是经过了解,心理学要学的内容太多,也比较枯燥,所以就没选心理学,然后考虑其他专业,觉得都不感兴趣,最后就什么都没选,还是只学土木工程这一个专业。
大一下学期,学校开始有选修课,开设了很多有关于心理学的课程。我想虽然没学心理学二专,但是可以去选有关于心理学的选修课啊,于是,就去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遗憾,选的人太多了,我被挤下来了,所以大一下学期没选上。但是,大二上学期就选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了一学期,觉得很有趣,其他人上选修课都没去几次,但是我每次都去了,一学期下来,我觉得受益很大,收获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觉得很有趣。所以,这学期我毅然决然的选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而且还说服了我班的三个同学一起选这门课。
我期待着这门课也会很有趣。果然,第一次上课,我就觉得这门课非常有趣,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可以忘却一切的烦恼,很轻松愉快的听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讲那些很有趣的课。
在老师上的这么多节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的幸福问题。是啊,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幸福,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认为幸福离自己很远很远。但是,老师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而已,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就会发现幸福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学习总是遇到困难,自己家庭不富裕,买不起名牌衣服,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已过去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可以想着过去的生活都是幸福的,即使痛苦的事情也有幸福的一面,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就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怎样去看待它。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不要再去抱怨,用正确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生活,我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学完这门课,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第四篇:积极心理学心得笔记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笔记
一、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十大认知扭曲之一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不少人在成长中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
小时候,孩子看小人书、看电影的时候,总会爱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在孩子的意识中,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是好人,就是可以接近或信任的人;如果是坏人,就是坚决不能理睬的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好不坏的人。大人们也是时常将“好人坏人”挂在嘴边。
“非黑即白”的特点是,一说什么东西好就全是优点,一说什么东西不好就全是问题。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模式,它是在潜移默认中走进人们大脑的。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身心健康。
我们不少人都存在着“要么这就是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都不是”的思维方式。有一位年富力强的处长在职务竟选中失利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我输掉了竞选副厅的机会,今后我再也不会有发展前途了,一切都归零了。”这类人一遇见挫折,马上就会产生彻底失败的感觉,随即丧失的就是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
学生害怕考试是正常的事。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一直是A,偶然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随后就说:“我现在算是全失败了。”稍遭遇点坎坷,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面对高考落榜,就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失败。“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的一生就要完蛋了。”只要生活中出现失利的事情,这类思维方式的人就会倾向于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方式去评价事情。
在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方面,“非黑即白”者的处理态度也很特别,他们会偏好用“绝对两分法”来区别天下的人与事。
面对爱情。爱情这东西,不是快乐,就是痛苦;面对男人:男人若不是百分之百的好,就是百分之百的坏;面对好人坏人:“好人”做不出坏事,而“坏人”就是专做坏事;面对结果:如果不能达到自己制订的“完美”标准,就觉得自己“完全”失败了。
“非黑即白”带来的结果:自己不信任自己,全盘否认自己的能力。
这种走极端的错误想法,源于凡事都要求十全十美的“完美主义”思想。完美主义者在面对任何小的失误或不完善,都会产生极大的失望和恐慌。一遇挫折,就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认为自己不再具有任何价值了。
在生活很少是绝对的非此即彼。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优秀或绝对的愚蠢;也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完美和绝对的糟糕。完美主义的要求是100%达成目标,这样才算完美,就算99%达成目标仍算失败。
正如亨利‧比群说过:“当一个人标榜他已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时,他的容身之处就只剩两个地方:一个是天堂,另一个是则是疯人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没有人会是绝对的光彩照人或者是 绝对的丑陋。就是面对一个窗明几净的房子,只要你弯腰,在洁净的地板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小杂渍,干净只是相对很脏的房子而已。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改变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就是学会保存一个“中间地带”、放弃完美主义情结。
大千世界不乏“中间人物”:比坏人好,比好人坏的人到处都有。男女间会产生爱情,也会产生友谊;做不成夫妻就做朋友,做不了朋友就当陌路人,不至于非要做仇人;一次失败并不表示自己永远不会成功,失败只是成功的一个过程,每个成功者都有失败的经历;这件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我们还有机会重头再来。
容许自己在中间地带停留。当自己的眼里偶然落入半粒沙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沙子用水冲洗出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要求医生把我们的眼球也摘掉。
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对或错,好或坏两种绝对的结果。每件事情都会有它的灰色地带,那就是不好也不坏。如果简单的用好或者坏,来判断事情,这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对别人的评价。反之,就会出现怪责自己或别人的现象。
二、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里有句经典的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经常可见。有的人,每当遇到挫折和困扰的时候,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挫折时,便会怨天尤人,整天笼罩着焦虑忧伤的情绪中;前怕狼后怕虎的,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这些人最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成。
心理学家认为,不是人人都能站到成功的最前列,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2:8。有两个成功的人,就会有八个人作后援。就算有天生赢家的性格,也得遵循这个成功的比例。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谁的运气更好,谁的背景更大吗?其实,并非如此。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是,有的人根本就不在乎经历挫折和接受磨砺,他们会迎刃而上,越战越勇;而有的人呢,则是太关注苦痛,太惧怕苦难,他们采取了回避和逃脱。最后验证的是那句话:命运是自己掌握的,成功是自己造就的。
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一小部分人在坚定信念和梦想,至始不予的在努力,而更多的人只是在观望、在捉摸该不该去行动。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抗挫能力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而轻度的挫折是一种“精神补品”,是“心理免疫预苗”。抗逆力不是避开负面情绪,而是让你自己感受负面情绪,然后从当中解脱出来,重新出发。
三、情绪诱发的疾病
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为什么我们紧张的时候,嗓子会发紧,心脏好像能到嗓子眼上? 在生活中,当有人遇见紧张的事情时,常常会发出惊叹说:“好紧张呀,我的心脏都要提到嗓子眼了。”事实上,这是因为紧张情绪诱发了嗓子眼的肌肉紧缩,让人会觉得好像是有一个东西卡在嗓子眼里。在大会发言、主持节目或者是商务会谈中,很多人都会有紧张得张不开嘴的感觉。当然懂得应对的人,会通过喝水,或咀嚼口香糖等小动作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消化系统是情绪反应中最敏感的器官。胃部就是一个人的情绪晴雨表。记得当年在经历父亲突然去世的事件中,连续好几天,一吃饭我就会不停的呕吐。情绪与胃肠的功能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人的情绪极度痛苦时,胃部无疑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器官之一。
人在恐惧或悲痛时,胃粘膜会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怨恨时,胃粘膜会充血,胃酸分泌增多,长期如此,可容易导致胃溃疡。生活在狼身边的那只小羊,就是因为受到焦虑、恐惧、不安和持续的紧张情绪影响,最后消瘦致死。
“茶饭不思”是形容一个人心情焦虑不安时,没有心思去喝茶吃饭。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遇见烦心事时,又苦于没有办法解决时,面对茶饭根本就是没有一点胃口;当事情突然有了转机,胃口也就开始恢复好转。不过医生们也发现,前来就诊的胃部不适的患者中,有一半的人只是因为胃部肌肉疼痛,并未达到胃部溃疡的程度。可见不良情绪对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有位女士,与男友出现了情感扭结。有几次,每当男友提到结婚一事,女士的腹部就会突然出现痉挛,疼痛难忍,要送医院急诊。后来门诊医生介绍这位女士去看了心理科门诊。心理咨询师发现,这位女士腹部的疼痛,是由于情绪紧张引起的腹部肌肉痉挛。原来,她曾无意中翻看了男友的手机,看见了男友与另外一个女人的性爱照片,由此对男友产生厌恶心理,男友一提到结婚,女士就会想到那张暧昧的照片,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在频繁出现的紧张情绪中,颈部肌肉是最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地方。因为,人脖子上的肌肉比任何一处骨骼上的肌肉都更容易被使用。当一个人情绪紧张,身体被使用最频繁的肌肉群就是颈部。
恐惧的时候,人会出现与颈部有关的许多动作:缩头缩脑、提肩含胸,撑扯着脖子,扭动着头部,低头不语,来回甩头等。压力大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肩头似有千斤担”,其实就是情绪压力而导致颈后肌肉紧张和收缩。
生理学基础也认为情绪可以致病。因为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时,下丘脑、脑下垂体、自主神经系统都会有一定的生化改变,并由此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变化。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成人所患的疾病50%~80%都起源于精神创伤。所有对人体产生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情绪。
长期情绪低迷忧郁、恐惧悲伤和嫉妒贪求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更容易诱发。如:哮喘、慢性胃炎、青光眼、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癌症等等严重的疾病。妇女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现代医学的大量研究证明,紧张和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第五篇:积极心理学感想
对积极心理学的感想
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都比较感兴趣。大一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讨论去修第二专业,然后我看我这个专业课也不多,就也想去修第二专业,第一想法就是学心理学,但是经过了解,心理学要学的内容太多,也比较枯燥,所以就没选心理学,然后考虑其他专业,觉得都不感兴趣,最后就什么都没选,还是只学电信这一个专业。
大一下学期,学校开始有选修课,开设了很多有关于心理学的课程。我想虽然没学心理学二专,但是可以去选有关于心理学的选修课啊,于是,就去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遗憾,选的人太多了,我被挤下来了,所以大一下学期没选上。但是,大二上学期就选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了一学期,觉得很有趣,其他人上选修课都没去几次,但是我每次都去了,一学期下来,我觉得受益很大,收获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觉得很有趣。所以,这学期我毅然决然的选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而且还说服了我班的三个同学一起选这门课。
我期待着这门课也会很有趣。果然,第一次上课,我就觉得这门课非常有趣,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可以忘却一切的烦恼,很轻松愉快的听张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讲那些很有趣的课。
张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个组,我是优势运用的那一组。第一次上课,我们每个人都填了一份张老师发下来问卷,是测每一个人的性格优势的,我认真的填了过后,收到的回馈是说我的性格优势有五个,分别是公平、正直、宽恕、爱与被爱的能力、善良。当我看到自己有这些优势的时候,有点吃惊,我从来没发现过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性格优势。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这个测试还是蛮准的,自己好像是有这些优势。然后,张老师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并记录下来自己运用这些优势带来了什么好处。我觉得自己经过将近两个月的优势运用中,自己的社交关系越来越来好,朋友关系也变得很好了。
在张老师上的这么多节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老师讲的幸福问题。是啊,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幸福,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认为幸福离自己很远很远。但是,张老师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而已,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就会发现幸福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学习总是遇到困难,自己家庭不富裕,买不起名牌衣服,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已过去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可以想着过去的生活都是幸福的,即使痛苦的事情也有幸福的一面,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就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怎样去看待它。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不要再去抱怨,用正确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生活,我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学完这门课,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