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ND 商法outcome2_我的总结
Case 1
1.Can Samir spend only 150 pounds to buy the golf set? 首先 Samir本没有与Fairways公司就购买Matsumoto golf成立合同,假使他想要购买那套高尔夫球具,那么他必须支付1500英镑,这是因为橱窗展示的仅仅是一个要约要请,而不是要约。一下选一个案例来区分一下要约要请与要约的不同
Carlill v Carbolic Smokeball co【1893】
Harvey v Facey 【1893】
Fisher v Bell 【1961】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v Boots Cash Chemists 【1953】
2.What are the chances of Susan being successful if she goes ahead and sues Samir for the cost of her new designer outfit, the cost of her taxi fare and the disappointment caused? Susan 假使决定要起诉Samir并要求赔偿他的服装费用,乘出租车的费用以及精神损失费的话,那么Susan 将不可能获得胜诉,这是因为Susan和Samir 的晚餐约定属于一个社会交往关系(social agreement)而不是合同关系
合同关系事当双方要约与承诺结合的时候,便成立了一种对双方有效的并有约束力的关系,更因为Susan与Samir 的约定不属于合同关系,自然地,Susan 就不能从Samir 那边得到法律救济(legal remedy)
类似Susan 与 Samir 的约定的关系有
Agreements binding in honor only(授予荣誉称号的约定)Domestic agreements(家庭协议)
Gambling or wagering agreements(打赌或 赌博的合同)Social agreements(社会交往的承诺)从以下案例中选一个来说明以上这些关系 Jones v Vernon’s pools [1938] Robertson v Balfour 【1938】
3.Is Dougie Campbell entitled to cancel its offer the build a conservatory and patio for Samir? Dougie Campbell 可以向Samir 取消这个要约,这是因为一个合同的成立必须是承诺人将承诺的通知有效的通知到要约人的手里才能成立,特别是当使用了instantaneous methods(瞬间)的方式通知对方的时候,例如使用了传真,电报,email 或者电话等方式发出承诺时,必须确认对方已收到了你的信息才能成立,本案中,Samir并没有将承诺的通知有效通知到Dougie Campbell,导致了要约人没有收到要约,双方因此并不成立的合同。选一个案例
Verdin Brothers v Robertson 【1871】
Entores ltd v Miles Far Eastern Corpn 【1955】 Brinkibon v Stahag Stahl 【1982】
4.Can Samir insist that sell car to him for 4500 pounds.Samir 没有权力要求Stuart 将汽车以 4500英镑的价格卖给他,是因为当Samir给Stuart发出4000英镑的反要约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过原来的要约产生了一个撤销的作用(新要约或反要约会对原要约产生撤销的作用).并且这个反要约已经被Susan 拒绝,所以双方并没有成立合同,Samir 可以另找买家.Case 2 1)How would you classify Robert’s statement to Christine in relation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car? Robert has made a misleading statement to Christine in order to induce or encourage her to purchase the car.Such statements are known in law as a misrepresentation.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isrepresentation.(P27)(Identify the nature of misrepresentation that)毫无疑问是fraudulent in nature, for example: There was conscious dishonesty a deliber attempt to deceive.This misrepresentation encouraged Christine to enter into the contract in order for her to be able to sue Robert.If Robert can show that his false statement had no influence on Christine’s decision to buy the car, a legal action for misrepresentation would fail.In support of their answer, the examples from case law regarding misrepresentation.1. Robert 对Christine 的行为属于一个虚假的陈述(misleading statement)其目的是为了让Christine 购买这辆车,而虚假陈述分为三种情况: Innocent
negligent
fraudulent 而Robert 的虚假陈述属于fraudulent misleading South v Sim 【1945】
2)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 contract between Christine and Marvelous Motors? The contract between Christine and Marvellous Motors is potentially voidabl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isrepresentation induced Christine to purchase the car in the first glance.The following cases are examples of attempts by the innocent Attwood v Small(1838)
Smith v Sim(1954)Erlanger v New Sombrero phosphate co(1878)由于Christine 是经由Marvellous Motors 的员工Robert 的欺诈性陈述才成立的合同,因此,Christine 作为一个没有过错并受到虚假陈述的一方当事人(the innocent party),可以主张合同无效,3)What legal remedies are available to Christine in respect of the 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 Cancellation of the contract
Cancellation of the contract and an award of damages Retention of contract and an award of damages
因为是诈骗行为,所以用以上方式。
As far as the nature of 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 is concerned, she could choose either of the following.Christine 由于受到了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因此可以要求以下几种法律救济(legal remedy)
1. Rescission or cancellation of the contract
2. Rescission or cancellation of the contract and an award of damages 3.Retention of the contract and an award of damages
假使当事人只有做出了善意的错误陈述innocent misrepresentation
那么对方当事人只能要求rescission or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不能要求赔偿损失
Boyd & Forrest v Glasgow & south-western railway co 【1915】
Smith v Sim(1954)
Case 3 1.List the legal remedies available to an innocent party who has suffered a breach o f contract The principle 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re as follows: Damages
Specific implement Rescission Retention and lien 违反合同的主要救济有以下几种 Damages 赔偿损失
Specific implement 特别履行 Rescission 废除合同
Retention and lien 继续维持合同并要求提供担保
2.Wha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remedy that Alasdair should seek from the courts in this situat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remedy for Alasdair to seek from the courts in this instance would be specific implant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ntract has a unique value.Alasdair cannot go elsewhere and purchase the same painting.There is only one painting that Alasdair can purchase.specific implement 是一种公平的并且有限制的救济,法院并不总是同意这种救济,原因是这这种救济必须是在适当的(appropriate)并且可能的情况下才会被法院准许.最适合Alasdair 的就是specific implement,这是因为合同的subject matter 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这是因为Alasdair 无法在其他地方再购买到相同的画 specific implement 是一种公平的并且有限制的救济,法院并不总是同意这种救济,原因是这这种救济必须是在适当的(appropriate)并且可能的情况下才会被法院准许 Anderson v Pringle of Scotland 【1998】
Case 4 1 what is the status of Karen’s contract with her business customers.Karen’s contract with her business customers has now been terminated on the ground of offending the law.The contract is effectively terminated in certain occasions suspended during the period in which it is illegal for the parties perform their contractual obligations.Karen与他的顾客之间的合同因为后发违法(supervening illegality)而必须被终止,这是因为议会已经通过了禁止的命令,假使双方在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将会违反法律,所以双方所订立的合同必须终止。
Stevenson & sons ltd v AG Fur Cartonnagen Industries 【1918】 James B Fraser & co., ltd v Denny Mott & Dickson ltd 【1944】
第二篇:HND 商法导论outcome 2每题用的Case(自己总结的。)
Cases will be used for each question, including the fact and judgment of each cas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from the textbook.This is just the case law party of the answers.Not the comprehensive or complete answers.DO NOT SIMPLY COPY IT,USE YOUR OWN WORDS.Some of the words follows are just a copy from our textbook.以下部分是本次考试所要使用的案例,包含了案例的概括,法院的判决,以及课本提及的相关知识点(如果你使用别的案例,请自行总结)。这些只是题目中所需要使用的案例,并不是完整的答案。不要只是把这些内容抄上去,请用自己的话说。因为有些内容只是直接从书上抄下来的。
Case 1
Question 1: Carlill v Carbolic Smoke Ball Co 1893 Facts: the Carbolic Smoke Ball Co made an advertisement that anyone who used “smoke ball” under a right manner for a specified time and then caught the flu would get a £100 paid.Carlill did the above things and Carbolic Smoke Ball Co refused to pay the £100.Judgm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ditions(catching flu after using the smoke ball)was acceptance enough.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offers made to general public whereby the public only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accept.Question 2: Spellman v Spellman 1961 Facts: Spellmans are husband and wife.The husband purchased a car for his wife to save their marriage.However, after the car delivered to their home, the husband refused to transfer to his wife.Judgment: it was held that this was a purely domestic arrangement not intended to create any legal relations and accordingly the wife acquired no legal rights in the car.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a persona or social obligation will not usually be classed as a Legal Obligation.Question 3: Brinkibon Ltd v Stahag Stahl 1983 Facts: Brinkibon Ltd, a London company, sent an acceptance to Stahag Stahl, an Australian based company in Vienna, via telex.The question at issue in this case is about where the contract was made.Judgment: 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 the formation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acceptance is made.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contract could be formed among partie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acceptance is made.(the Form of Acceptances)
Question 4: Wolf & Wolf v Forfar Potato Co Ltd(1984)Facts: a Scottish Co offered to sell a quantity of potatoes to Dutch Co.Dutch Co called an acceptance with new conditions.The Scottish Co ignored this and were taken to court for breach of contract.Judgment: the court held that no contract was formed.The second telex sent by Dutch Co was a counter offer which makes the original offer invalid.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if the party made a count offer, the original offer had been cancelled.Case 2 Question 5: Smith v Sim 1954 Facts: Sim advertised his pub for sale.Smith relying on the statements concerning turnover supplied by Sim via his solicitors, bought the business for £21,600.Shortly after, Smith sued that Sim was guilty of fraud in falsely representing the turnover.This proves to be true.Judgment: the court held that it’s 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Smith can choose among rescind the contract, claim damages, or both rescind the contract and claim damages.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party who has relied on a fraudulent statement can claim damages as well as having the contract rescinded.Question 6 No cases applied.Question 7: Smith v Sim 1954(see Question 5)
Question 8: No cases applied.Question 9: Anderson v Pringle of Scotland 1998
Facts: Mr Anderson was a current employee of Pringle of Scotland, and the company is considering that employees would be selected for redundancy on the basis of "last in first out”.However, Mr Anderson thought this method was not fair.Judgment: having regard to the terms of the interdict sought, Mr Anderson had a prima facie case for intervention.That being so, there remained the question of the balance of convenience.The Court was satisfied that this favored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by granting the interim interdict.If it was not granted, Mr Anderson would have lost his job, whereas the company was not at any immediate risk of disaster.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the legal remedies applied to an innocent party who has suffered a breach of contract is considering by what the terms are in the contract and what damage this breach of contract bring to the innocent party.Question 10: James B Fraser & Co Ltd v Denny Mott & Dickson Ltd 1944 Facts: James B Fraser & Co Ltd, a timber merchant, would buy wood from Denny and lease a timber yard with the option to buy it or take a long lease on certain terms with Denny Mott & Dikson Ltd, in 1929.In 1939, there was a Control of Timber Order released and caused further transac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became impossible from the end of September, 1939.Judgement: the court considered this as a frustration.Area of law from textbook: there is no breach of contract if that failure is due to intervening circumstances which neither party has control over.This is known as a frustration.
第三篇:商法概论总结
商法概论
1、“商”的概念理解(P 2、3、4-6)
商事又称为“商”,实际上,一般常识的“商”、经济学上的“商”和商法上的’商”是有其不同的含义的。经济学上的“商”较有局限性,不能用它完全概括和表示商事关系,由此决定了它不是商法意义上的“商”。相反,广义的营利行为才是商事法意义上的“商”。由此,我们所理解的法律意义上的商或商事,乃是指一切营利活动和事业的总称。
“商”指生产和流通为了一定的营利目的的行为。
按照商法学者们的通说,现代商法中上市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直接媒介财货交易以及传统上被纳入基本商事活动的“固有商”,学说中又将其称为第一种“商”。
2、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营利活动。它实际上是某种辅助“固有商”营利得以实现的“辅助商”,学说中又将其成为“第二种商”。
3、虽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商”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利活动,学者又将其称为“第三种商”。
4、仅与“辅助商”或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利活动,这种商事营利与“固有商”的联系已极为间接,学者多将其称为“第四种商”。
(分类在P 6-9)
对于商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1、古代商法、中世纪商法、近代商法和现代商法
2、英美法系商法和大陆法系商法
3、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
4、广义商法和狭义商法 “商”的含义的发展扩大:(1)商的标的:从动产和有形物—不动产
(2)商行为:从买卖商行为—证券交易
(3)商主体:从自然人、合伙—法人
2、商法原则(P25-232)
(1)维护交易安全
商行为实施上的强制主义;商事活动的公示主义;商行为效力确定
上的外观主义;商行为后果承担上的严格主义;排斥交易相对人自
由意思的绝对责任主义
(2)促进交易便捷
交易后果确定的短期消灭时效主义;交易行为要素中的定型化规则;
交易效力要求上的行为要式性规则;责任豁免手段上的简便性规则
3、商法基本特点(P22-24)(1)营利性(2)自治性(3)公法性
(4)商法的国际性(5)技术性和易变性(6)组织与行为法相结合
4、个人独资企业
设立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且只能是中国公民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事务管理: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责任承担: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明确以家庭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合伙企业(普通)
设立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合伙财产的性质:独立性—合伙企业财产独立于合伙人
完整性—合伙企业财产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存在,合伙人对合伙企业
财产权益的表现形式,仅是依照合伙协议所确定的财产收益份额 事务执行:(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事务
(2)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
(3)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聘用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损益分配: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承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合伙人与合伙企业债务:
1、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与合伙人的关系:(1)合伙企业财产优先清偿
(2)合伙人的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合伙人之间的债务分担和追偿
2、合伙人的债务清偿与合伙企业的关系:(1)合伙人发生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相关债
权人不得以其债权抵消其对合伙企业的债
务,也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力。
(2)合伙人的自有财产不足清偿其与合伙企业无
关的债务的,该合伙人可以以其从合伙企业
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债权人也可以依法
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
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入伙和退伙:
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签订书面入伙协议。新合伙人对入
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退伙:(1)自愿退伙—协议退伙(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
—通知退伙(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
(2)法定退伙—当然退伙(合伙人被依法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转为有限合伙人)
—除名 退伙的效果:
(1)财产继承
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但是当继承人不愿意成为合伙人,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备相关资格,而该继承人未取得该资格德尔情况下,应向继承人退还被继承合伙人的财产份额。合伙人的继承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的,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成为有限合伙人。
(2)退伙结算
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人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相应扣减其应当赔偿的数额。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分担亏损。合伙人退伙以后,并不能解除对于合伙企业既往债务的连带责任。
5、中外合资企业
资本制度:注册资本—合营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
25% 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1)投资总额在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
(2)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含1000
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
得低于210万美元
(3)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至3000万(含3000万)
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投
资总额在1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
万美元
(4)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
投资总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
6、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 设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
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
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
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有公司住所
组织机构:(1)股东会—权力机构
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的,应当在两个月之内召开。
首次股东会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以后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或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董事会不主持的由监事会主持,监事会不主持的,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作出的其他决议,经出席会议代表1/2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董事会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为3—13人。公司人数较少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不能主持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主持的,有半数以上董事推举一名董事主持。
(3)监事会
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人数较少的公司可以设一至两名监事,不设监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不得低于1/3。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转让限制要求:(1)转让场所的限制 应当在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
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2)发起人转让股票的限制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
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
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3)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票的限制 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
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
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
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但所持有的股份不超过
1000股的,可一次性全部转让。
(4)公司收购自身股票的限制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下列情形除
外: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讲股
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
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5)股票质押的限制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 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
(3)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4)最近3个会计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
息;
(5)债权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7)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7、破产法
破产开始效力:(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无效
(2)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
(3)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4)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
程序应当中止
(5)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
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
(6)破产申请受理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
院提起
破产财产 债务人财产包括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债务人财产在破产宣告后称为破产财产。破产债权:
(1)职工债权不必申报
(2)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付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
止计息
(3)附条件、期限的债权和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申报
(4)连带债务人数人的破产案件均被受理的,其债权人有权就全部债权分别在各破产案件
中申报债权
(5)管理人或债务人解除合同的,对方以因解除合同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6)债务人是委托合同的委托人,因受托人不知破产事实继续处理委托事务的,受托人以
由此产生的请求权申报债权
(7)债务人是票据的出票人,该票据的付款人继续付款或者承兑的付款人以由此产生的请
求权申报债权
破产财产分配 清偿顺序:(1)有财产担保债权
(2)破产费用,公益债务
(3)职工债权
(4)社会保险费用,税款
(5)普通破产债权
第四篇:商法案例分析总结
1有关代理行为的案例分析
案情:张某到青岛出差,临行前李某委托张某代买50斤苹果,张某见当地苹果物美价廉,就从王某处帮李某买了100斤。出差归来,李某拒不付款。问题:该案如何处理?
分析:李某委托张某代买50斤苹果,使二者之间形成代理关系,张某取得购买50斤苹果的代理权。但是张某为李某购买苹果100斤,明显超出了授权范围,此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在该案例中,李某应对其授权代理的购买50斤苹果的行为承担责任,超出部分的行为后果,如果李某予以追认,则由李某负责,否则,该法律后果由张某自己承担。
有关无权代理的案例
2案情:甲与乙公司采购员丙协商由乙供给甲10台电脑,丙未经单位同意就口头承诺,甲当即交给丙5万元并打入乙公司账户。后乙公司供给甲电脑5台,共计3万元,其余电脑未供货。甲催促乙继续供货或退回余款,乙称系丙所为,责任应该由丙承担,与其无关。问题:乙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为什么?
丙未经乙公司同意,即未在乙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与甲达成口头协议,形成无权代理,但乙公司接受账款并提供5台电脑,说明对丙无权代理进行了追认,乙应向甲提供退款或继续供货或赔偿损失。因为乙的追认使无权代理变成有权代理,所以应当承担责任
3案情:刘某系甲公司采购员,曾长期代表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采购电器设备。2000年5月,刘某因故被甲公司开除。但是甲公司没有及时收回给刘某开出有效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刘某后凭此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订立了5万元的电器设备购买合同,约定在交货后10日内付款。乙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并不知道刘某已经被甲公司开除。乙公司依约交货后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货款,甲公司以刘某被开除为由拒绝支付。乙公司诉至法院。问题:甲公司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
依据表见代理成立条件,该案中刘某构成表见代理,刘某虽然没有代理权,但是有甲公司开出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使乙公司有正当理由相信刘某有代理权,刘某表见代理的行为后果应该由甲公司承担,乙公司依约交货后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货款的请求应该得到支持,甲公司拒付不合理,甲公司付款后有向刘某追偿的权利。
4案情:甲长期担任A公司的业务主管,在A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在甲的努力下,A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由于甲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甲怀恨在心,于是在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以A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B公司处骗得货物,逃之夭夭。B公司要求A公司付款,A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B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A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A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B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双方相持不下,诉至法院。问题:
(1)按照国际商法的代理法原则,A公司是否要为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2)甲是否也要承担责任?
答(1)这是个委托人撤回了代理人的代理权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的消灭是否对第三人生效的问题。应美法和大陆法的许多国家法律普遍认为,他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情。如果第三人之情,第三人就不能要求原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反之,委托人则应负责,以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的利益。在本案中,由于B公司对A公司与甲之间在交易前已终止代理关系并不之情,故有权要求A公司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
(2)甲的行为从商法的角度来看是无权代理行为。在确定了A公司对B公司的付款责任后,甲要向A公司承担还款的责任。如果A公司不承担对B的付款责任,则甲应向B公司承担付款责任。从另一角度上说,甲骗得货物逃之夭夭,若构成诈骗,则同时要负刑事责任。
5案情:某木材器具厂(以下简称木材厂)与某家俱城多次有业务往来。在1998年6月两方第一次签合同时,木材厂经理对家俱城说,以后业务均由该厂业务员姚某代理。之后,木材厂每次与家俱城签订业务合同,都是由其业务员姚某办理,并带有介绍信、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授权委托书。2003年4月,姚某又与家俱城签订了加工家俱合同,总价款10万元,20日内交货,预付款3万元。当天家俱城将3万元预付款汇入姚某提供的银行帐户里。由于与姚某是老关系,家俱城这次没有要求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及授权委托书,只是在姚某拿的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中与姚某签订合同并签名盖章。两个月过后,家俱城不见木材厂发货,便到木材厂询问,得知姚某早在2002年10月就离开了木材厂。家俱城让木材厂继续履行合同,遭到拒绝。5月份诉于法院。问题:木材厂是否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
本案如单纯从家俱城角度来说,其在与姚某签订合同中,没有让姚某出示厂方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其主观上有一定过失。但从客观事实分析,木材厂与家俱城长期有业务往来,每次都是业务员姚某与家俱城签订合同,并且木材厂在与家俱城第一次签订合同时曾明确说过,以后该厂与家俱城的业务均由姚某办理,从通常人(包括家俱厂)的角度可以认为,以后如无非凡说明或约定,姚某可以代理木材厂与家俱城从事商务行为。在2004年2月签订合同中,家俱城虽未让姚某出具授权委托书及介绍信,但在签合同中仍是由姚某提供了加盖木材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且姚某离厂后木材厂未及时通知到家俱城,因此家俱城虽然也存在过失,但从通常的角度看,这种微小的过失不妨碍其仍有充分的理由确信姚某仍为木材厂的代理人。因此,姚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应按合同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由木材厂承担姚某的行为后果,履行与家俱城的加工合同。6某公司受国内用户委托,以本公司名义与国外一公司签订一项进口某种商品的合同,支付条件为“即期付款交单”。在履行合同时,卖方未经该公司同意,就直接将货物连同单据都交给了国内用户,但该国内用户在收到货物后由于财务困难,无力支付货款。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卖方认为,我外贸公司作为合同的买方,根据买卖合同的支付条款,要求我公司支付货款。
请问:外贸公司是否有义务支付货款? 本合同的支付方式为即期付款交单,该方式要求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买方才有义务付款。本案中,由于卖方没有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而是向国内用户交单,因此,外贸公司作为买方没有义务付款 7案情:2000年7月原告A公司向B公司提供牛皮纸,双方口头约定货到付款。原告按约提供给B公司价值为23000的牛皮纸。B公司收货后,签发一张23000元的转帐支票给原告。次日,原告持支票向银行提出付款,因“存款不足,无款支付”遭银行退票。于是原告上门向B公司追款,B公司称其没钱,等有钱再付进行搪塞。原告在多次与B公司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起诉二股东李某、张某,请求法院判令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偿付这笔欠款,并负连带清偿责任。
另查,B公司于1998年5月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由二股东组成,股东李某投入30万元,占60%股份,股东张某投股20万元,占40%的股份。张某系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5年B公司因未进行年检被工商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处于停业状态。
原告A公司诉称,B公司的操纵者二被告李某、张某利用其股东特有的地位,签发空头转帐支票,采取欺诈原告的手段,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二被告理应连带清偿原告货款23000元。被告李某、张某辩称,B公司经工商部门合法登记,取得了公司独立法人资格,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该笔任务应由B公司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而不应由B公司的股东清偿。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争执焦点是:这笔货款是由B公司清偿还是由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清偿?
答;(1)B公司具有法人资格,B公司是1998年5月经工商登记,二股东注册资金50万元,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2)、B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欺诈原告,原告与B公司约定货到付款,原告按约交货,B公司的操纵者股东李某、张某,明知B公司无足额存款,仍要签发转帐支票,利用B公司企业法人人格和自己股东特有条件,欺诈其相对当事人原告,违反双方的约定合同,损害了原告的利益。造成原告利益的损害原因,一方面是B公司具有企业法人人格这个面纱,另一方面是被告利用其股东地位,滥用股东权利,违反诚信原则,采取欺诈手段。
如果仅要B公司来承担责任,那么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然后躲在B公司后面操纵的被告李某、张某却逃之夭夭,于情于法相悖。为追求法律公正,本案处理时应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揭开B公司的面纱,让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的股东李某、张某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B公司虽然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但由于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采取欺诈手段,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损害了原告的利益,李某、张某应当对B公司这笔债务承担赔偿责任。8某单位A、企业B和C签订合同,共同投资设立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其中A以科技成果出资,作价20万元;B以自己的厂房出资,作价30万元;C以现金25万元出资。后C因资金不足,实际出资20万元。
问题:(1)该公司能否有效成立?说明理由。(2)、A、B以非货币形式出资需要办理什么手续?(3)、C以现金25万元出资,后实际出资20万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分析:(1)、该公司能够有效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三万元,货币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满足了公司成立的要件。
(2)A、B以非货币形式出资,依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应该办理以下手续:交付技术资料和厂房;合理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验资。
(3)、C承诺出资25万元,实际出资20万元,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还对A、B两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9公司成立三年,一次红利也未分过,目前亏损严重。甲向乙提出解散公司,但乙不同意。甲决定转让股权,退出公司,但一时未找到受让人。问题: 1).白云公司如想通过诉讼解决与东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如何提出诉讼请求? 2.)白云公司如想实现股权质权,需要证明哪些事实?
3.)针对乙将新雨公司的房屋低价出租给东风公司的行为,甲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措施? 4.)乙以新雨公司的名义单方向某银行出具的保函的性质和效力如何?为什么?
5.)针对乙不同意解散公司和甲退出公司又找不到受让人的情况,甲可采取什么法律对策? 分析:
1、(1)请求东风公司清偿货款本金与利息;
(2)请求东风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请求行使股权质权(或权利质权)。
2、(1)证明其与乙签订了股权质押合同;
(2)证明股权质押已经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登记。
3、甲可以为公司利益直接向法院提起股东派生(代表)诉讼。
4、该保函具有保证合同的性质,保证合同有效。乙虽然未经股东会同意为银行担保,侵犯了公司利益,但其行为构成表见代理。
5、甲持有公司20%的股权,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10、2、李某在××郊区王某家租了4间房子开粉条厂,李某要给王某租金,但王某要利润的1/4,双方同意。第一年生意红火,李某给王某1.8万元,第二年1万元。后来李某扩大生产多处开厂,结果导致供大于求而出现亏损,到第五年李某已欠债5万元,而且李某自己已无力偿债,债主找王某要债。请问:王某是否应还债?
李某与王某在王某家开的粉条厂是一种合伙关系,李某提供技术与资金,王某提供场地,因此李某与王某对在王某家生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与收益依据他们之间分配比例1/4进行分担。如果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同样存在利益分配问题,那么王某需要对产生的亏损承担赔偿义务,如果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不知,或者没有参与,那么但王某对李某在其他地方开厂导致的亏损不承担
11某、杨某、李某于1997年9月1日,分别出资5000元,10000元和15000元,设立合伙企业通达商社,约定按出资比例分担亏损.1997年10月,三人共分约6000元.3月后三人发生矛盾,杨某要退出合伙企业,抽走了自己的10000元资金。谭、李二人经清账目,发现此时已亏损3000元。到1998年4月份共亏损5000元,谭、李二人宣告合伙企业解散,二人分别得到4000元和2000元的商品,对债务未做处理.合伙企业的债权人A公司得知合伙企业已解散的消息,便找杨某索取5000元债款,杨说早已退出合伙企业,对债务不承担责任.A公司又找到谭某,谭说我们是按比例分担债务的,反正我仅占1/6股,我只负责赔偿800元。A公司又找到李某,李认为还债三个人都有份,他们不还,我也不还,要还,我也只抵押我的货物。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诉。
请问:(1)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何种规定?(2)杨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谭某、李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4)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如何处理?(5)A公司可如何追偿其债务?
1)依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如下规定: 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①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②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③发生了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④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提前30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违反前两条规定,擅自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带来给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损失。
(2)杨某的想法是错误的。依《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杨某退伙时,已有3000元债务,此3000元债务杨某应和谭某、李某负连带清偿责任。
(3)谭某、李某的想法也不对。依《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如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应由合伙人按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但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也即,合伙人之中任何一个都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清偿之责。
(4)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分为两部分:1998年初杨某退出合伙企业之前的债务和杨某退出合伙企业之后的债务分别计算。前面的3000元由谭某、杨某、李某三人负连带清偿责任,后面的2000元由谭某、李某负连带清偿责任。
(5)A公司可以向谭、李二人中任何一人索取应得债权,谭、李二人中任何一人都有清偿义务。也可以向杨某提出清偿要求,但杨可以以3000元为限。谭、李、杨三人中任何一人清偿完债务后,再按约定的比例分摊债务。12甲、乙、丙、丁、戊5人组建了一个市场调研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万元,甲等5人每人持有4万元的股份。公司成立半年后,乙因看好其他行业,想抽回其在公司的股金以作他用。丁则想将其股份转让给非公司股东辛某。甲、丙、戊3人对乙、丁两人的行为态度不一:甲认为,乙抽出股份不可以,丁转让股份则随其便;丙认为,乙、丁两人的行为都绝对不允许,否则,公司将形同虚设;戊则认为,乙想抽回出资不行,丁若想转让股份,只能转让给本公司股东,不可以转让给非公司股东。
请问:(1)甲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丙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如果丁转让股份,甲、乙、丙都已表示同意,独戊不同意,则会产生什么后果?(4)如果其他股东都已同意丁转让股份,丙不想让其股份落入非公司股东手里,而主张优先购买权,是否有法律依据? 甲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公司法》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要符合以下法律规定:首先,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其次,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所以,甲认为乙抽出股份不可以正确,丁转让股份则随其便不正确。$丙的看法是错误的。原因同上。$如果丁转让股份,甲、乙、丙都已同意,独戊不同意,说明已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该转让行为有效。$如果其他股东都已同意丁转让股份,丙不想让其股份落人非公司股东手里,而主张优先购买权,有法律依据。因为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股权有优先购买权。13、1996年12月,万海昌、邢智宾两人合资开办了一家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向工商局办理了注册登记。其中万海昌出资6万元,邢智宾向朋友齐明礼借款4万元,作为自己的出资。1998年1月,只剩下1万元存款,而负债确高达6万元,其中向个体户蔡锦肃借款4万地,向某电脑公司购买电脑欠货款2万元。网络公司因此宣告破产,网络公司破产后,齐明礼、蔡锦肃和电脑公司都找到万海昌、邢智宾两人,要求他们清偿欠款,万海昌、邢智宾提出其所开办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只能以账面所剩的1万元资金在三者之间按2:2:1的比例清偿,齐明礼等人不同意,便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法院对此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1、齐明礼的借款4万应由邢智宾个人承担全部的债务。因为齐明礼是将钱借邢智宾个人的,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个具有民间借款性质的借贷合同。又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即用于出资的4万元钱是由邢智宾向齐明礼借的而非由成立后的公司向齐明礼借的,所以邢智宾应当将此4万元的全部归还于齐明礼,故此成立后的公司与此4万元的债务没有任何的关系。
2、向个体户蔡锦肃借的4万元与欠某电脑公司的2万元钱由成立后的网络公司承担全部债务。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向个体户蔡锦肃借的4万元是网络公司与蔡锦肃达成的借款合同,所以合同的主体双方是网络公司和蔡锦肃,故蔡锦肃是网络公司的债权人,网络公司应当偿还4万元给蔡锦肃;欠某电脑公司的2万元钱是因网络公司与某电脑公司之间存在买卖合同,所以合同的主体双方是网络公司与某电脑公司,因网络公司没有付钱故某电脑公司是网络公司的债权人。
3、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向有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有限公司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向债权人承担全部的债务。目前有网络公司的帐面余额为1万元,故就以该一万元向网络公司的债务人承担全部的债务。两股东不承担蔡锦肃和某电脑公司的债务。其分配比例应为蔡锦肃所得为一万元的75%,某电脑公司所得应为一万元的25%。
14某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
(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标准。
(2)收货人共收998箱,短少两箱。
(3)有15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共短少货物60公斤。试分析以上情况,进口商应分别向谁索赔,并说明理由。
分析;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属于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依据是买卖合同。
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货到目的港后应如数交货,依据是运输合同。
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承保范围以内的损失,依据是保险合同;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依据是买卖合同。
15案例:日本A公司向大连B公司订购一批水产品,双方通过电话商谈达成口头供货协议,大连B公司同意在1年内向A公司发出10批货物,总价款30万美元左右,以实际交货为准结算。为保证付款,日本A公司将一张1年期的远期汇票质押给大连B公司。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票据质押应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问:(1)日本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订购水产品的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是否有效?(2)根据前述合同分类的内容,分析一下日本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的汇票质押合同。(1)无效。
(2)单务、明示、实践、要式。
16案情:A公司向B公司发出要约,供应100匹马力的拖拉机50台,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B公司收到后立即电复承诺,表示接受A公司的要约,并要求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A公司未作任何答复,也没有提交货物。事后,B公司以A公司违反合同为由要求损害赔偿。问题:B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B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因为B公司电复中立即装船的回复已经对A公司的要约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所以不构成承诺,而是新要约,合同并未成立,自然不能请求违约赔偿。
17案情: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秘密从境外买卖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3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问题:(1)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1)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故为无效合同。
(2)由于合同为无效合同,合同自始、绝对、确定、永久没有法律拘束力,因此法院应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同时,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损害了国家利益,法院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没收双方用于交易的财产
18案情:2005年,中国某出口公司向美国公司预订一批原材料。中方电:“兹发价10万吨一级木材,每吨单价为1500美元CIF纽约,装运期5/6月,即期信用证支付,须以货物尚未售出为准。”4月9日,接美国公司回电,“你3月2日电接受。”此时,因国际市场木材涨价,原发价的价格明显对出口公司不利,因此,出口公司与日本一公司签订木材买卖合同,按国际市场价售出木材。问题:某出口公司是否违约?为什么?
分析:中国某进出口公司构成违约,因为中国某出口公司向美国公司发出的电函为要约,而美国公司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了有效的承诺,双方合同已经成立,不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违约。
19案情:2007年2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买1000台A型微波炉的合同,约定由乙公司3月10日前办理托运手续,货到付款。乙公司如期办理了托运手续,但装货时多装了50台B型微波炉。甲公司于3月13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将处于运输途中的前述合同项下的1000台A型微波炉转卖给丙公司,约定货物质量检验期为货到后10天内。3月15日,上述货物在运输途中突遇山洪爆发,致使100台A型微波炉受损报废。3月20日货到丙公司。4月15日丙公司以部分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顾客张三从丙公司处购买了一台B型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微波炉发生爆炸,致张三右臂受伤,花去医药费1200元。1.如乙公司在办理完托运手续后即请求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应否付款?为什么?
2.乙公司办理完托运手续后,货物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
3.对因山洪爆发报废的100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风险损失?为什么? 4.对于乙公司多装的50台B型微波炉,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5.丙公司能否拒付货款和要求退货?为什么? 6.张三可向谁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为什么?
1.不应当。因为合同约定货到付款,而实际上货未到,或甲公司享有先(后)履行抗辩权。
2.属于甲公司。因为交付已经完成。
3.由丙公司承担。因为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自合同成立时由买受人承担。
4.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返还。因为属于不当得利。
5.无权拒绝付款和要求退货。因为合同约定了质量检验期间,丙公司在此期间未提出异议,视为质量符合要求。
6.张三可向丙公司索赔,也可向乙公司索赔。因为对因产品缺陷造成的人身损害,受害人有权向其制造者或销售者索赔。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个供货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在一个月内向甲公司提供一级精铝锭100吨,价值130万元,双方约定如果乙公司不能按期供货的,每逾期一天须向甲公司支付货款价值0.1%的违约金。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乙公司在两个月后才给甲公司交付了100吨精铝锭,甲公司验货时发现不是一级精铝锭,而是二级精铝锭,就以对方违约为由拒绝付款,要求乙公司支付一个月的违约金39000元,并且要求乙公司重新提供100吨一级精铝锭。但是乙公司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所然,不应该支付违约金,而且所提供的精铝锭是经过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甲公司不应当小题大做,现在精铝锭供应比较紧张,根本不可能重新提供精铝锭。甲公司坚持以公司应当支付违约金和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履行合同。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甲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履行合同。乙公司在答辩状中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本意,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得了的,不应当支付违约金,即使支付违约金,也不应当支付39000元之多,这个请求不公平。
请问:(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2)乙公司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是客观原因还是市场原因?(3)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提供一级品标准的说法有无依据?(4)乙公司主张不能按时供应货物有无依据?(5)乙公司主张违约金的数额太高了,自己不应当承担这么多的违约金的说法有无依据?
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是有效合同。(2)乙公司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是违反了合同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提供一级品标准的说法是有合同依据的。
(4)乙公司主张不能按时供应货物是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造成的,不应当由自己负责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合同依据。因为不能组织货源是正常的市场风险,应当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
(5)乙公司主张违约金的数额太高了,自己不应当承担这么多的违约金的说法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39000元违约金相当于合同金额的3%,并不是很高。根据合同的法的规定,当事人对约定过高或者过低的违约金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但是本合同争议中的违约金金额仅占合同金额的3%,不能适用前述合同法的规定。21 中国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套生产设备闲置,价值4000万元,8月1日,该公司总经理邓某与日本乙公司签订了关于该设备的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生产设备作价3900万元,中国甲公司于2007年9月4日前交货,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8日内支付全部货款。8月28日,邓某发现日本乙公司由于管理不善,经营状况恶化,便通知日本乙公司暂停交货,被拒绝。9月2日,邓某发现乙公司由于投资项目失误,致使该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于是便通知乙公司暂停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否则将终止合同。此一要求又被断然拒绝。9月15日,邓某发现日本乙公司处境更加困难,几近破产,于是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日本乙公司赔偿因合同所遭受的损失。乙公司不同意,向中国甲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以甲公司违约为由提起诉讼。
:1)8月28日,中国甲公司可否暂停交货?(2)9月3日,甲公司可否暂停交货?(3)9月15日,甲公司可否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为什么?(4)如果法院查明9月3日后乙公司并不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况,则甲公司是否应当赔偿乙公司因此所遭受的损失?(5)若合同没有约定一方先为履行,则中国甲公司能否拒绝先为履行?
1和2都可以暂停交货,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享有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当先履行的一方,证明后履行的一方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时,可以有不安抗辩权来对抗后履行一方。
3、可以解除合同但不能要求赔偿。首先基于不安抗辩权抗辩后,乙方未提供担保,甲证明乙方已经不履行能力,合同已履行不能了,可以解除合同。但是毕竟合同约定的是甲方先履行,乙方可以基于先履行抗辩权来对抗甲方,所以按照合同约定,在甲方未先履行的情况下,乙方不履行,不是违约,所以在未违约,也不存在欺诈等存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况下,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4、要承担,因为如果证明这种情况,那么就证明甲方没有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理由,所以证明甲方未先履行,是一种违约行为
5、可以,没约定履行顺序,双方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通俗点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实本题考的就是一个考点的三个方面。考点是合同中的抗辩权,三方面是,先履行方有不安抗辩权;后履行方有先履行抗辩权;未约定履行顺序,大家都有同时抗辩权。再次提醒,千万别搞混,后履行方享有的权利叫做,先履行抗辩权,很多人在这记错。因为后履行方的抗辩理由是叫别人先履行合同义务,所以后履行方享有的权利叫先履行抗辩权。22,2007年7月10日,湖南郴州天中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与美国大路贸易公司签订了出口一批机织湘绣产品合同,出口价格按当天汇率USD1=RMB¥7.5663计,交货期为2008年2月5日前。到2008年2月2日为止,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当天汇率USD1=RMB¥7.1656,且原材料价格上涨10%。若交货,则该公司这笔业务将会出现巨额亏损。恰逢从2008年1月24日开始,湖南郴州地区连降大雪,形成冻雨现象,造成供电线路全部中断,导致公司下属工厂停产,直到合同交货期满为止该工厂仍无法恢复生产。2月6日,该公司将国内外报道的报纸及受灾图片发给美国大路贸易公司,以此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取消合同。美国大路贸易公司不同意取消该合同,要求延期至4月5日前交货。问题:湖南郴州天中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解除该合同合理吗?请说明原因。
23、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下订单:“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价格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3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电报回复为:“接受你方条件,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 请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不成立。因为乙公司回复的内容不是承诺,因为他拒绝要约的实质内容改变了,所以不构成承诺,而是新要约,合同并未成立。
2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7月10日向乙公司交付优质铁矿砂10万吨,乙公司于7月1日预付货款的50%,余款于交付货物后10日内付清。7月1日,乙公司得悉,由于丙公司出价优惠,甲公司又与丙公司订立铁矿砂买卖合同,并已将确定给乙公司的10万吨铁矿砂中的5万吨运给了丙公司,并在继续发运。7月5日,因甲公司的生产基地遭遇特大洪水,损失惨重,甲公司被迫宣告破产。为满足生产,乙公司以高于合同价格的市场价格购买铁矿砂。
请问:(1)甲公司7月1日的行为在合同法上称为什么?(2)7月1日,乙公司可以采取的合理的补救措施是什么是?(1)预期违约
(2)中止履行合同。立即通知甲公司,在甲公司提供履约担保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合同。
25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进口铜的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2000年11月,价格条款为CIF天津200美元/吨。合同订立之后,A开出信用证,规定最晚装船期为2000年11月30日。11月27日,正当B租的船舶要进装运港装运时,突然遭遇飓风袭击,船舶紧急到临近港口避难。B通知A,因发生飓风,交货要延迟几天;随后提交了当地公证机关出具的不可抗力证明。由于市价下跌,A接到通知后立即向B公司发出通知,解除合同。B公司坚持将货物运到天津。12月10日货到目的港,A拒收货物。B以150美元/吨的价格将货物转卖,并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请分析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买方可以索赔哪些损失,卖方的抗辩是什么。
买方权利:购得货物并获取相应利润。义务:在货物到达装运港后接收货物。办理货物进口有关手续。承当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
买方权利:出售货物获取相应利润。义务:准时交货,如有意外事故应及时通知买方。办理货物出口有关手续,负责联系船只,可帮买方办理货物保险业务。承当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支付运费。
此案例中,买方因卖方的延迟交货而导致货物无法及时出售,至使货物市价下跌而未能获利,买方可以向卖方索赔其按合同如期执行而获取的合理利润。而卖方的抗辩理由在于不可抗力而导致时间上的延误,不属于违约,相反是买方单方面自动毁约。卖方仍装船履约是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买方不提货属于毁约,故此买方也应对卖方的经济损失作出赔偿。
26在一项转口贸易中,日本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日本A公司向中国B公司出售一批机床。在订立合同时,中国B公司明确告诉日方:这批机床将转口土耳其并在土耳其使用。合同签订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这批机床并没有按原计划转口到土耳其,而是转口到了意大利。当这批机床运达到意大利之后,一位意大利开发商发现这批机床的制造工艺侵犯了意大利生产商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均是在意大利批注注册的,同时其中有一项专利还在中国批准注册。当中国B公司找到日本A公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时,日本A公司以其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批机床将转口意大利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请问: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对于其所售的货物是否应承担权利担保义务?如果违反此义务是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日本A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对所售货物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仅及于卖方营业地所在国和订立合同时卖方已知的货物预售或使用第三国。在本案中,由于日本A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也不能预料该批机床将最终在意大利使用,因此,按照公约的规定,对该批机床因转口到意大利而侵犯了意大利境内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后果,日本A公司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
27.2000年4月5日,原告李某(甲方)在被告A市某卫生洁具公司(乙方)购买了1台丙公司(丙方)生产的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同年同月8日,甲方又购买了1台A市丁公司(丁方)生产的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4月12日,甲方在家中安装了该两件电器。4月15日晚,甲方在使用该淋浴器时,突被按键漏电击中,送医院抢救,右手拇指、食指被截除,已不能从事司机工作。为此,甲方先与乙方交涉,要求赔偿。乙方称:责任应由生产者承担,乙方无过错,拒绝赔偿。甲方遂向法院起诉,状告乙方、丙方、丁方,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方承担赔偿损失并负连带责任。法院在调查中,经技术监督局对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进行质量检验,鉴定结论是:(1)电热水淋浴器的制造工艺存在缺陷,生产厂家也为对热水器进行检验,特定情况下电热水淋浴器开关按键可能漏电;(2)多功能漏电保护器已被烧毁无法鉴定,但对同样商品检测未发现质量问题;(3)甲方安装电热水淋浴器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连接市未按丁公司的说明书正确安装,以致使用时漏电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
请问:(1)乙方作为销售者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丙方作为生产者应否承担责任?为什么?(3)丁方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
1、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乙方作为销售商,对于自己销售的商品负有保证其质量的责任。
2、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丙方作为产家,应保证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3、无须承担责任,因丁方并无过错,且同类产品也并无质量问题
28.案情:某年我公司与非洲客户签定一项商品销售合同。当年12月起至次年6月交货。每月等量装运一定量米,凭不可撤消信用证,提单签发后60天付款。对方按时开来信用证,证内装运条件仅规定:最迟装运期为6月30日,分数批装运。我经办人员见证内未有“每月等量装运**万米”字样,为了早日出口,早收汇,便不顾合同装运条款,除当年12月按合同规定等量装运第一批外,其余货物分别与次年一月底,2月底装完,我银行凭单认附。问题: 这样交货有无问题?
分析:分批装运的含义;这样交货有问题。有装运港交货和目的港交货两种方式。此案的关键在于我方能否提前交货,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五十二条,卖方在规定日期之前交货,买方可接受也可拒绝,应该按照合同规定交货,不应该提前交货。
29.有一批货物共1000箱,自A国港口装运至B国某港口,承运人签发了“已装船清洁提单”,但货运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下列情况:(1)少10箱货;(2)20箱包装严重破损,内部货物大部分散失;(3)50箱包装外表完好,箱内货物短少。
请问:上述三种情况是否应属承运人的责任?为什么?
承运人承担责任。因为承运人已经签署了装船单,就相当于货权已经临时移交到他的手里,他就确认了货物是按着提货单的数量,品质接收的,到下一个货权接受人接收之前负全责。如果目的港卸货以后签署了接收流程单据,在提货人没有提货之前,港口有货物保全的责任。
30.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1 000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我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请问:这是否违约?银行能否议讨
不是真违约,银行也能议付。国际《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中多次装运货物,即使提单表示不同的装船日期及(或)不同装船港口,也不作为分批装运论处。因此,符合合同规定,银行不能拒绝议付。31案情:货轮在海上航行时,某舱发生火灾,船长命令灌水施救,扑灭大火后,发现纸张已烧毁一部分,未烧毁的部分,因灌水后无法使用,只能作为纸浆处理,损失原价值 的80%。另有印花棉布没有烧毁但水渍损失,其水渍损失使该布降价出售,损失该货价值的20%。问题:请问纸张损失的80%,棉布损失20%,都是部分损失吗?为什么?
应该属于全部损失,因为在保险业务中,实际全损分为2种情况。一呢,是全部灭失,二是失去使用价值(如水泥变成硬块),三是虽有使用价值,但已丧失原来的使用价值。所以,那损失的80%已经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了,所以就是全损
32案情:1994年2月,中国某纺织进出口公司与大连某海运公司签订了运输1000件丝绸衬衫到马赛的协议。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又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保了平安险单。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后启航,2月25日,装载该批货物的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严重受损,于2月26日沉没,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保险公司以该批货物由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
问题: 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应负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大类,基本险是可以单独投保的险种.主要承保海上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包括平安险、水溃险与一般险。平安险对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不予负责,除非运输途中曾发生搁浅,触礁、沉没及焚毁等意外事故。平安险虽然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本案中,进出口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而所保的货物在船因风暴沉没时全部灭失,发生了实际全损,故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其提出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33、一艘载运出口货物的轮船在航行途中前舱起火,船长下令灭火,火被扑灭后查检船上有以下损失:(1)部分服装被烧毁;(2)灭火时一部分布匹被水浇坏;(3)为了灭火方便,船甲板被切开,损失一部分修理费;(4)一部分纸张被水浸毁。请问:以上各种损失哪些属共同海损;哪些属单独海损?为什么?
34有一批已投买保险的货物,受载该批货物的海轮,在航行中发生火灾。经船长下令施救后,火灾被扑灭。经事后检查,该批货物损失情况如下:第一,600箱货物受严重水渍损失,无其他受损迹象;第二,另有600箱既受热熏损失,又受水渍损失,但未发现任何火烧的痕迹;第三,300箱着火但已被扑灭,有严重水渍损失;第四,300箱已被烧毁。请问:上述四种情况,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为什么?
在本案例中,由于事故是发生在海上航行的载货海轮上,因此,货物所遭受到的一切损失均属于海损范围。上述四种损失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性质也不同。
第一种损失:货物只受到了水渍的损害,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肯定是在灭火行动中,被灭火的水淋湿或浸泡而导致的。应当属于共同海损,因为灌水是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而采取的施救行动,而这批货损是施救所造成的直接损失。
第二种损失:由于没有发生任何着火的痕迹,我们可以理解为,受热熏损失的货物属于单独海损;而对于水渍部分则可列为共同海损。
第三种损失:由于这200箱货物已经着火,但被扑灭,虽然有严重的水渍损失,但还是只能列为单独海损。这是因为,货物已着火,如不施救,该货物将被烧毁。
第四种损失:这300箱已被烧毁的货物显然属于单独海损。
35、我方某外贸公司以CIF 术语出口一个整集装箱的货物,我方在货物出运前及时投保了海运一切险。在货物从出口公司仓库运到码头装运的路途中,由于驾驶员的疏忽,集装箱货车意外翻车下崖,导致货物全部报废。请问: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1.应该由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因为该案例为CIF合同,卖方的责任界点在装运港船舷,从案例情况可看出,货物还没有到达风险界点,因此,应该由卖方承担货物责任,由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2.保险公司应该赔偿。首先,因为海运一切险的保险责任的起点是发货人的仓库,保险责任包括从发货人的仓库到港口的陆路运输阶段。其次,货损原因是意外翻车导致的,该原因属于一切险的承保范围。所以,保险公司应该赔偿。
36案情:A建筑公司从B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数量20吨,价款5.6万元。钢材运抵建筑公司后,A为B钢铁厂签发一张以A公司为发票人和付款人、以B厂为收款人的到期日在三个月后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B厂从C金属公司购进一批冶金轧辊,价款6万元。B厂就把A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余下的4千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汇票到期后,C公司把汇票提交A公司要求付款,A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B钢铁厂供给的钢材不合格,不同意付款。
问题:A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
A公司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根据票据法原理,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如果具备票据法上的条件,票据权利就成立,至于票据行为赖以发生的原因,在所不问。基于票据的无因性,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原因关系相分离。原因关系是否存在和有效,对票据关系不发生影响,票据债权人只要持有票据即可行使票据权利。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对此也有明确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在本案中,B厂与A公司之间的钢材购销关系是本案汇票的原因关系。汇票开出后,A公司就与票据持有人产生票据关系。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是相互分离的。A公司提出钢材质量不合格是原因关系有瑕疵。其拒绝付款就是用原因关系来对抗票据关系。但现在汇票已被背书转让,持票人不再是原因关系的当事人,所以A公司不得以钢材不合格为由来对抗C公司,A公司必须付款。付款后票据关系消灭,原因关系不消灭,A公司仍可根据原因关系的瑕疵请求B厂赔偿损失。
37案情:甲交给乙一张经付款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作为向乙订货的预付款,乙在票据上背书后转让给丙以偿还原先欠丙的借款,丙于到期日向承兑银行提示取款,恰遇当地法院公告该行于当天起进行破产清理,因而被退票。丙随即向甲追索,甲以乙所交货物质次为由予以拒绝,并称10天前通知银行止付,止付通知及止付理由也同时通知了乙。在此情况下丙再向乙追索,乙以汇票系甲开立为由推委不理。丙遂向法院起诉,被告为甲、乙与银行三方。
问题:你认为法院将如何依法判决?理由何在?
1、法院应判甲向丙清偿被拒付的汇票票款、自到期日或提示日起至清偿日止的利息,以及丙进行追索所支付的相关费用。甲与乙的纠纷则另案处理。
2、理由:(1)由于票据具有流通性、无因性、文义性、要式性,因此只要丙是票据的合法持有人,就有权要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款,并且此项权利并不受其前手乙的权利缺陷(向甲交付的货物质次)的影响;(2)丙在遭到主债务人(承兑银行)退票后,即有权向其前手甲、乙进行追索。同样由于票据特性,甲不能以抗辩乙的理由抗辩丙。
本案例中虽然甲向乙签了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但仍然有拒付的可能性,所以实际上这笔交易仍是货到付款的性质,这就存在了拒付的可能性,乙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38.2006年5月20日,上海某苗圃向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订购一批花木。为此某苗圃签发了一张票面金额为8万元的现金支票,交付给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园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去银行提款过程中,不慎遗失了支票。园艺公司随即电告某苗圃此事,请其协助防范。某苗圃接到报告后,遂以申请人身份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要求宣告遗失票据无效。
请问:(1)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某苗圃的申请?(2)如申请公示催告,应向哪一个法院申请,由谁申请?应该经过怎样的程序?
不应该,因为这张现金支票已经交给园艺公司了,这张支票肯定已经背书给是园艺公司了,如果要提出申请公示催告的话也应该是园艺公司。
应当到票据支付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程序,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个月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期间,最短不得少于60日。最后申报期限届满无人申报的申请人可在一个月内向法院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即排除第三人对票据享有权利。
39.1999年6月8日,A公司向B公司订购立柜式空调3台,由于缺货,B公司承诺6月10日进货后立即将货送至A公司,于是A公司预先向B公司签发了一张票面金额为27600元的普通支票。但是B公司虽经A公司几次催促却始终没有进货。13日,B公司的债务人D公司派人前来追讨B公司上次进货所欠的价款,B公司遂将A公司签发的支票背书转让给了C公司,而C公司对B公司仍未向A公司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一无所知。6月15日,C公司向A公司的开户行提示付款,结果开户行以银行存款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向C公司出具了拒绝证明。
请问:(1)该支票是否有效?为什么?(2)C公司是否可以要求A公司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3)C公司向B公司追索票据债务后,B公司是否可以向A公司追索?为什么?(4)假如C公司是无偿取得该支票的,则A公司是否应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
40.1997年2月20日,新时代服装厂与大福布料厂签订了购销40万元布料的合同。新时代服装厂向大福布料厂出具了一张以工商行某分行为承兑人的银行承兑汇票00883109号。该汇票的记载事项完全符合《票据法》的要求。大福布料厂将该汇票贴现给了建行某分行。在建行某分行向承兑行提示付款时,工商行某分行拒付。理由是:大福布料厂所供布料存在瑕疵,新时代服装厂来函告知,00883109号汇票不能解付,请协助退回汇票。建行某分行认为,工商行某分行拒付违反《票据法》的有关规定,故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
请问:(1)工商行某分行的做法是否符合《票据法》的有关规定?(2)法院应如何判决?(1)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票据的无因性,票据债务人不得以原因关系对抗善意第三人。本案中,建行某分行并不知大福布料厂违约供货的事实通过贴现善意取得00883109号汇票,该汇票是具备票据法上规定票据记载事项的有效票据,工商行某市分行在审核背书
连续及持票人合法身份后就应该予以付款,而无权以大福布料厂与新时代服装厂之间购销合同具有瑕疵而拒绝付款。
(2)我国(票据法)第61条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第68条规定: “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因此,本案中,建行某分行再遭拒付,其有权向出票人新时代服装厂行使追索权,也可对工商行某市分行提起民事诉讼。
41.1995年,厦门的甲公司与香港的乙公司在厦门签订了一份买卖2000吨化学制品的中英文对照合同。但合同仲裁条款的中英文表述却不一致:中文写明争议应提交经双方同意的具有法律承认效力的美国仲裁机构按有关国际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美国;英文则写明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点在北京。合同项下的2000吨化学制品运达厦门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但未达成新的、意思表示一致的仲裁协议。1996年,厦门的甲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发现,在中英文对照合同中,中文的仲裁协议系手写,而英文的仲裁协议则采用打印的形式。因此,当被申请人香港的乙公司以中文仲裁条款系手写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答辩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仲裁协议手写条款高于格式条款支持了管辖权异议的答辩。随后,厦门的甲公司隐瞒了仲裁委员会已就管辖权做出决定的事实,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合同仲裁条款中的中文条款无效,英文条款有效。被申请人香港的乙公司经法院通知未答辩,也未出庭应诉。案件审理过程中,申请人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996年做出的管辖权决定书,以表明该仲裁委员会对该合同争议仲裁无管辖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仲裁协议效力问题与仲裁管辖权是同一法律问题。申请人在收到仲裁机构有关本案的管辖权决定后,又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该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0条所规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第11项之规定,裁定驳回申请人请求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申请。问题:1.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认定申请人要求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请求不合法?2.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为什么支持香港乙公司的管辖权异议?3.何种情形的仲裁协议无效?
(1)因为本案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与仲裁管辖权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厦门的甲公司依照英文合同的格式仲裁条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委员会做出了支持香港乙公司管辖权异议的决定。该决定做出后,依《仲裁法》的规定和仲裁规则,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是不能对同一事项再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本案中,所谓“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是指《仲裁法》第20条,即仲裁庭和法院同时应双方各自请求予以受理的情况,但本案的实际情况与该条并不相符。(2)合同仲裁协议的中英文文本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效力优先的问题。根据国际惯例:合同中的条款,手写形式条款的效力优先于打印条款,后约定的条款效力优先于先约定的条款。本案中,中文手写条款的效力优先于英文打印条款,应以此为准,所以发生合同项下的争议时应由美国的仲裁庭仲裁。(3)根据《仲裁法》第l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是想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2.中国A进出口公司与日本B公司达成一项出口苹果的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将来发生争议,提交给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来,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日本B公司向日本大阪市某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该仲裁机构做出了有利于日方的裁决。请问:日本仲裁机构的裁决是否生效?本案应如何处理?
第五篇:国际商法案例总结
案例一:提单的作用
某公司A从国外进口一批钢坯,以集装箱运输,装箱单及提单上均在名为21箱。货交甲船运输后,由于市场情形的变化,A公司将货物转售给B公司,双方签订买卖合同,A公司向B公司背书交付了提单及各项单据。待船到目的港,B公司持单提货时,发现货物只有20箱,B公司要求甲船偿付漏装一箱的货款,船方经仔细审查,发现在大副记载的有关日志中,写明实际收货20箱。对此,船公司提出抗辩,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问:在不考虑保险的情况下,短缺的一箱货物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提单的作用,其中一个作用为将货物装船的证明。即提单是承运人已按提单上所载情况,收到货物的初步证明。若承运人实际收到的货物与提单上所记载的内容不符,承运人必须证明自己尽了适当谨慎职责,否则应按提单内容向提单持有人负责。本案中,承运人没有在运输前按提单清查货物,导致了收货人的损失,船公司应该赔偿A公司的责任。
案例二:货物的专利权问题
沈阳A公司向香港B公司出口一批机床,出口合同中明确约定该批机床将被销往埃及。沈阳A公司经调查得知,该批机床在埃及不会遇到任何专利侵权问题。然而,因B公司自身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这批机床被B公司出口给了意大利D公司,结果在意大利被D公司以侵犯专利权起诉。问:(1)沈阳A公司是否会因意大利D公司提起的侵犯专利之诉而对香港B公司或者意大利C公司承担全力担保责任?说明理由。
(2)如果该批机床在香港被当地的一家公司提起诉讼,认为该机床侵犯了其专利权,沈阳A公司是否应对香港B公司承担权利担保责任?说明理由。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卖方对货物担保责任重中涉及的货物专利权的问题,公约规定:卖方应担保货物在其进口国和转售国不侵犯专利权,否则视为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1)由于B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其转售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A公司无法预知的,所以A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2)由于香港是A公司的出口国,按规定应该担保货物不侵犯当地的专利权,而香港当地的公司提出了诉讼,说明货物有侵权行为,故A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案例三: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
我某出口公司于2月1日向美方报出某农产品,在发盘中除列明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Packing in sound bags”。在发盘有效期内美方复电称:“Refer to your telex first accepted, packing in new bags”。我方收到上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数日后,该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猛跌,美方来电称:“我方对包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我出口公司则坚持合同已经成立。问:合同是否已经成立?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实质性变更的问题,公约规定:一旦要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更,那么,要约将失去效力。本案中,美方对包装条件的修改不属于实质性变更,所以合同依然成立。案例四: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
A公司向B公司发出要约,供应100匹马力的拖拉机50台,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B公司收到后立即垫付承诺,表示接受A公司的要约,并要求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A公司未作任何答复,也没有提交货物。事后,以A公司违反合同为由要求损害赔偿。问:B公司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到要约的实质性变更问题,公约规定:若要约发生了实质性变更,则邀约失去效力。本案中B公司虽然做出了承诺,但是对装船条件的更改属于实质性变更,合同失去效力,因此,B公司的要求不合理。案例五:要约的撤销和撤回问题
甲公司在4月1日上午用航空信寄一要约给乙,该要约有“不可撤销”字样,规定受要约人在4月10日前付到有效。后来甲于4月1日下午电报发出撤回要约的通知,该通知于2日上午送达乙处,乙于4月3日收到甲寄来的要约。他考虑到要约的价格对他十分有利,于是立即电报发出承诺,该承诺第二天到达甲。双方为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发生争议。
问:甲乙双方订立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甲乙均为公约的缔约国)分析:
本案涉及要约的撤销与撤回问题,由于要约一经到达就生效,所以,要约的发出者要在要约的生效之前发出要约撤回或者撤回要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要约的撤销要在对方承诺要约之前到达,但是,已有有效期的要约和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这样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题中,邀约虽然是有有效期的要约,即要约不可撤销,但是,要约的撤回先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所以,要约失去效力,合同不成立。案例六: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
出口商甲向进口商乙出售小麦1000公吨,CFR价格条件,但在装运港装船的小麦都是混装的,共3000公吨,卖方准备当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再分拨1000吨给买方。但小麦在路途因高温天气发生变质,共损失1200公吨,其余1800公吨得以安全运抵目的港。卖方向买方声称其出售的1000吨小麦已在途中全部损失,且认为根据CFR合同,货物从越过船舷时风险已经转交给买方,故卖方对以上损失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买方则要求卖方继续履行合同。问:卖方是否应交付小麦,并说明理由。分析:
本案涉及到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公约规定:在货物上加标记、装运单据、买方发出通知或或其他方式清楚的注明有关合同以前(即货物特定化之前),风险不转移给买方承担。本案中,双方虽然贸易术语为CFR,风险的转移以船舷为界,但是货物还未特定化,所以,卖方应该交付小麦。案例七:要约的撤销问题
我某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于5月3日以电传请意大利某供应商发盘出售一批钢材。我方在电传中声明:要求这一发盘是为了计算承造一栋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我方必须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为5月31日。意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报就上述钢材向我方发盘。我方据以计算标价,并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5月20日意供应商因钢材市价上涨。发来电传通知撤销他5月5日的发盘,我方当即复电表示不同意撤盘,于是,双方为能否撤销发盘发生争执。及至5月31日招标人开标,我方中标,随即电传通知意供应商我方接受该商5月5日的发盘。但意商坚持该发盘于5月20日撤销,合同不能成立,而我方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问:合同是否已经成立?说明理由。分析:
本案涉及要约的撤销问题,公约规定:要约的撤销要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提出,并且,有有效期的要约和受要约人要理由相信要约为不可撤销的,这样的要约为不可撤销的要约。由于本案中,我方通知了对方要约的有效期,对方在有效期内回复我方并未作出任何更改,因此,我方有理由相信对方以5月5日的发盘作为最终的报价。因此,合同成立。
案例八:承运人的义务、免责事由及责任限额问题
某轮船东A与承运人B签订了一份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由某轮承运一批小轿车,自纽约运往大连,合同规定:有关承运人的责任及免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该轮在航行途中遭遇飓风,由于风浪太大,导致舱内有10辆小轿车发生移动并相互碰撞挤压,经事后鉴定,均已完全报废。另外,为了抵御风浪,船长下令向压载舱打入压载水,但由于船员在检查压载水舱时,未将其中一个阀门拧紧,导致海水进入货舱,又有10辆轿车因长时间遭海水浸泡而锈蚀,也都完全报废。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船长下令将未受水湿的汽车移至第二舱。但在搬移过程中,由于操纵吊机的船员因连续抗风,过度疲劳,因而错误地按动的按钮,又导致10辆汽车掉落舱底,完全毁坏。事后查明:承运人对于舱内轿车的积载,并无不当;根据B所提供的货物发票等证据,小轿车的到岸价格(CIF大连)为20000美元/辆:每辆小轿车的毛重为2000公斤。另外,假设特别提款权与美国的比价为:1特别提款价=1.3美元,B就上述货损向A提出了索赔。问:(1)对于在舱内因互相碰撞挤压而造成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应该赔偿,该赔多少,为什么?
(2)对于在海水浸泡而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倍偿,赔多少,为什么?
(3)对于掉落舱底而损坏的10辆轿车,A是否赔偿?赔多少?为什么? 分析:
本案涉及承运人的义务、免责事由及责任限额问题,按照海商法的规定,承运人在以下情况可以免责:
1、不可抗力
2、托运人和货物所有人及代理造成的损失
3、火灾(承运人故意行为除外)
4、非承运人,雇员及其代理人造成的损失
5、船长,船员,引航员等船务人员对船舶驾驶和管理的不当造成的损失。(1)中受损的10辆轿车属于不可抗力造成损失,故可以免责,(2)中受损的10辆属于船员管船不当所致,可以免责。(3)中受损的10辆轿车属于船员的管货失误,承运人应当赔偿相应的责任,按我国《海商法》的规定,货物的赔偿标准为,每件或每个其它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按毛重,每公斤2个计算单位,从大计收。因此,赔偿金额为 按件数算:10*666.67=6666.7 按毛重算:10*2000*2=40000,从大计收 最后的赔偿金额:40000*1.3=5200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