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认识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认识
幼儿绘画
小孩子画画不同于成年人和青少年,他们画画的过程就是在玩游戏,画笔、画纸是他们的玩具。他们画画的过程是他们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他们想怎样画就怎样画,没有愉悦他人的任务,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所看、所知、所想,并以此来宣泄自己高兴、难过或感到有意思的情感体验,每一幅作品里都有他们要表达的故事。因此我们将此画本命名为《童心画语》,就是借此画本,让孩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画自己眼中的故事,讲自己画中的童话。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面对孩子和他们的作品家长该怎样做?首先要学会读懂孩子和他的画。因为孩子稚拙、夸张、毫无做作的童真童趣的表现,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能够欣然接受,都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如见到大脑袋小身体张着一双大手的守门员,和长着四条腿的公鸡------这样的儿童画,有人会说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是什么呀?怎么连公鸡有几条腿都画不对„„殊不知这样的讽刺、挖苦和指责,除了泯灭孩子的表达的情趣,还会埋没一颗真诚、善良的童心体验,更有可能打击了孩子脆弱的童心,使得他们从此不愿再拿画笔。其实孩子看到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就
是带着大大的手套坚守着大门!孩子并不是不知道公鸡有两条腿,而是因为公鸡急着去“报鸣”,四条腿会跑得更快些!听听孩子讲出他画里的故事,我们就会感到孩子的画面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呀!因此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首先要听一听他们是怎样想的,表达的是什么故事。耐心会让你收获一份丰厚的礼物,那就是纯真的童心世界。拿起笔记录下来,以后每年拿出来品味都将有不同的感受。
鼓励!鼓励!再鼓励!是我对您的希望和忠言,这会让孩子兴趣盎然,而且再反复的练习中他们会越画越好、越说越棒!
教师对孩子的引导是多方面的。而创设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是首要的,可以通过丰富的绘画材料、生动的观察素材、有趣的活动导入等环节来进行。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出发,在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引发幼儿的构思的同时,还要理解并能欣赏幼儿常运用夸张的造型和色彩进行表达的手法;鼓励和引导幼儿在认知色彩的基础上用色彩表达和渲染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感受“突出主题式”、“满天星式”、“遮挡式”等儿童化的构图方式,以加强自己的表现力。教师还要有因人施教的能力,指导的方法要符合不同强项智力组合儿童的发展需要,促进每名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本画册共计六册,小、中、大班,上下学期各一册,小班一个学期15个主题活动,中、大班各18个主题活动,每周可进行一个活动。活动是根据幼儿认识事物和绘画能力的发展线索而编排的。每一主题 的第一面供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进行的绘画创作活动;第二面是促进幼儿全语言发展的亲子互动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倾听、理解、记忆语言的能力;锻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并在家长记录他们自己讲述中使用的字句里,自然地学着认读一些汉字,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
本套画册从引导幼儿绘画、语言表达、交流评价、到汉字认读,一个主题,多个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交流评价中,家长和老师不应只关注幼儿的绘画结果,还要了解幼儿绘画过程和语言表达中的情感态度,如兴趣爱好、自信心、人际交往等。画册采用适合幼儿绘画的优质专用图画纸,为方便孩子绘画,每张可单独拆开绘画,然后装订成册,长期保存。它不仅仅是一本幼儿绘画的作品集,也是每个幼儿自已参与创作的、一套适合自己的、绘画情景汉语学习和识字的教材,还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一个成长历程的记录手册。愿本书伴随着孩子共同成长!愿每位小朋友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并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称赞!放飞天使的翅膀是我们的衷心愿望!
刘 亚 明 2006年1月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认识
作者:刘亚明
(一)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认识:
我们认为,幼儿参加美术活动与成人和青少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成人和青少年在美术活动中要表现自我、感染他人;而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项自娱性很强的活动,不带有任何功利性,是表达、宣泄情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自己想象的活动。因此幼儿喜爱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培养他们的有益兴趣,并且是发展其丰富的情感、观察与认知的能力、表现表达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个性与习惯的养成的有效的教育途径。
因此,“睁大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笔来画出童心世界!”是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反对孩子通过“示范”获得的统一固定的造型符号、构图方式,而是提倡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爱观察、有思想、敢创造、会表现,并以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1.对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认识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是他们的一种天性和本能,反映着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由于受其生活环境、个性品质及知觉能力和思维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有这样一些特点:
(1)幼儿美术活动是其“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有时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体验用语言表达清楚,却在边涂、边画、边说的过程中把潜意识里的情感体验
和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宣泄和表达出来,虽然他们这种表达的技能尚不完备,有的色彩、造型看起来比较的“像样”,有的“很不像样”,但都是其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2)幼儿美术活动是自娱性游戏体验的过程
幼儿视美术活动为游戏。画笔、颜料和纸张就是他们的玩具,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或因其造型、色彩带来新的变化,或因这个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而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也会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3)幼儿美术活动是其个性化的表现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以其认知发展为线索,是幼儿自发的或在成人的引导下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感悟,产生了体验和感受,用自己创造的造型和图形符号,以稚拙美的表达表现,反映童真、童趣的个性情感过程。
(4)幼儿美术活动是表现意愿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常常反映的是与其所经历的实践活动相关,并需要幼儿通过动脑、动手实现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人的交流、与作品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想法,不断充实自己的作品,是主动建构性的实践过程。
因此当孩子们从涂鸦期开始接触笔和纸时,他们每个人都爱画、都敢画、都会画,但是,当美术活动成为他们要学习的技能和要完成的任务时,在成人统一的不符合其活动特点的要求和各种功利的目的影响下,许多孩子会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了。这种美术教育的实
践使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效果,反而出现了束缚幼儿的现象。反映了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没有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2.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要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其发展的枷锁,就要顺应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才会得到好的实效。通过几年来的美术教改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美术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个性心理,培养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发展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标具体为:(1)萌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2)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并以此作为宣泄情感、充分表达个性的活动,使其个性健康发展。(3)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目标定位于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和改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选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二)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过程的认识
1.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能够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体验和追求。
我们认为选材应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儿童通过他们的画笔表现、表达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1)选材有利于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因此,选材要能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老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其实绘画最主要的是要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充当“照相机”的作用。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从家到幼儿园》、《一桌好吃的菜》、《雪孩子》、《小老鼠的故事》等内容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和表现,这样才能使他们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在爱画、敢画的反复过程中,他们自己也会自然的追求画“像”一点、表现的更漂亮一点,在爱画、敢画的反复过程中,他们会越画越好。(2)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创造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特点,美术活动是表现个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选材要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如:《笔宝宝跳舞》可以跳“圆圈舞”、可以跳“波浪舞”、还可以跳“直线舞”和“折线舞”;而
《大鞋的联想》可以借助一只“大鞋”在天空、海洋、森林、陆地的背景,带给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题材还有《未来汽车城》、《手影游戏》、《我最喜爱的人》、《尝味画表情》等,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扰,使他们能够放开手笔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
(3)选材内容恰当的向儿童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社火面具、农民画、风筝、瓦罐等。
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如:一辆花汽车、到处旅行的蜗牛、小鸟的王国等。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现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如:绘画、粘贴、折剪染纸、立体塑造、废旧物制作等。在一种形式中鼓励幼儿学习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绘画活动中除常用的油画棒、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毛笔画水粉画,用签字笔画线描,画手指画、水墨画。可以在不同大小的纸上画,可以在固定的墙上、画板上、地上、报纸上等多种材料、形式进行表现和练习。
2.教学过程的引出从“不示范”开始,引导幼儿主动进行建构性活动。
美术教育是视觉审美艺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起到引导幼儿观
察、感受、想象、创造的作用。我们看到以“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虽然使部分孩子较快的学会了老师新教授的内容,但也看到在这种教法下全班幼儿“千人一面”的表现,给幼儿带来的约束。
分析其利弊在于:“示范”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所运用的手段,而“不示范”强调的是幼儿自主性的观察、感受、想象、创造与表现、表达的全过程;“示范”是老师把大家公认的概念性画法直接教给孩子,表现的是“老师眼中的世界”,而“不示范”是幼儿用自己创造的造型符号表现表达感受的过程,表现的是“孩子自己眼中的世界” ;“示范”使幼儿得到的信息是:老师教什么,我就画什么,老师不教,我就不会了,而“不示范”则是老师引导幼儿主动建构性的学习表现表达的过程,幼儿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以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为出发点,在教法中以体现新的观念为重,把热爱、尊重、理解、鼓励融于活动中,遵循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原则,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步总结出以下方法。(1)游戏情境法
学前期儿童在认识和表达事物时会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他们乐于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看录像、讲故事、变魔术等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愿望。小班教师在进行《种子宝宝》这一活动时,教师请每个小朋友当种子,老师做园丁给每一粒种子浇水,“种子”们伸着胳臂、伸着腿长大了,小朋友也知道了用长长的线画出长着小
叶子的种子宝宝。
玩沙、糊纸盒、拼石头、画画等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而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更易于幼儿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当幼儿的游戏心一但被调动起来,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会边说、边画,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表现结合起来,画面也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他们愿意当“魔术师 ”在圆形上添画,变成西瓜、小兔的头、手表„„;他们愿意玩“手影”游戏,借型想象变化出“裤子”“大灰狼”“山坡”等形象;他们津津有味的为“未来汽车城”设计出“爱心车”“陆空两用车”“多功能车”等以拓展和表现他们对未来的设想。(2)观察引导法
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观察的过程中引发孩子对事物的情感、体验,使观察与感受紧密联系,为孩子的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活,为孩子表现、表达积累大量的素材。因此,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时,首先是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幼儿的观察兴趣最关键。如画蝴蝶时,经常有人这样教孩子画画:“今天画蝴蝶,蝴蝶的身体两边有两个翅膀美丽极了!”孩子们纷纷画蝴蝶,可是画出的蝴蝶的身体是胖胖的,两个翅膀小小的一点也不美。而如果运用生动、巧妙、递进式的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效果会大不一样:“蝴蝶哪儿最美?为什么这儿最美?”“摸摸我们胖胖的身体,再摸摸蝴蝶姑娘的身体,谁都知道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蝴
蝶姑娘那样飞起来了吧!” 这样的语言使幼儿置身于童话中,是幼儿可以理解并感兴趣的。这样一步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事物中最本质、最有特点的地方,这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取得观察的最佳效果,使幼儿下一步的绘画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而精彩。(3)物象分析法
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有了这个桥梁,幼儿的创作会更加的积极主动,真正的做到“我想的出来,就一定画的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演和表述。如老师讲了“太阳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太阳兄弟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他们怎样站在一起照相?然后请幼儿做游戏,每人扮演一个“太阳”用动作、表情表演“太阳”的形象,还可以让孩子们用张开的手掌当太阳,摆一摆“太阳兄弟”照相的构图,让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孩子们的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会千差万别,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栩栩如生,是真正意义的“儿童画”。(4)作品赏析法
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如看米罗的《诗人》后,就可以引
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或小朋友,可以绘画、可以用泥塑型、还可以剪纸等等。看毕加索的《梦》后,可以引导幼儿表现自己对妈妈或对最喜爱的人的感受。看齐白石的“油灯”后,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画水墨画的工具和颜料,激发幼儿尝试用水墨的形式来创作。看韩美林的“百鸡图”后,引导幼儿感受一种事物可以有许多方式来表达„„
(5)过程指导法
针对过去幼儿作画时,教师常是处于无目的的巡视,或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幼儿的原有思路等问题,我们开始研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需要?如何真正做到因人而导、因需而导,而且这也是教师走进童心与个体幼儿交流的好时机。我们根据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行为表现,理出其发展线索为:兴趣、观察与认知、表现与表达、想象与创造、个性与习惯等五个方面,并深入研究了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需要的孩子,施以个性化的有效教育方法,使每个孩子从敢画、爱画,到初步的会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使观察、审美、创造的兴趣与能力成为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睁大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笔来画出童心世界”的发展目标。在此我们研究了:在兴趣方面解决成人如何发现、支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以及对失去兴趣后的再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在观察与认知中有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认知的策略与方法;在表现与表达时幼儿在构思、造型、构图、设色等表现与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教师的有效引导形成的策略和方法;在想象与创造中
如何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人格,大胆想象创造的策略与方法;在个性与习惯过程中教师如何看待尊重幼儿的个性,完善幼儿人格,以及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与方法等五个方面的经验。
3. 如何评价幼儿的作品影响到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画画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以简单的“像”与“不像”来评判。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自评,教师的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的目的首先是展现、了解、理解幼儿,走进童心世界,如了解幼儿的态度和情感,创意是什么、表现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善解幼儿,就总能找出他的优点和“最近发展区”。
(1)通过评价首先要让每一名孩子感到:凡是经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出自其心灵,是他亲自动手实现、完成的作品,都是好的作品,并为此而自豪,而不是专门挑毛病、只表扬少数人。
(2)幼儿绘画首先是情感的表露,反映的是丰富的童心世界,因此要养成自评、自述的习惯,这是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评价使幼儿能够表达和展示自己,产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3)教师的评价不应只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还要善于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不易被别人注意比较“蔫”一点的孩子,更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扬,老师及时的鼓励,会使他们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进步也会更快。
(4)教师善解幼儿的意图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幼儿创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善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内容含义,从视觉的角度充分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特别是感觉其作品很“离谱”的时候,更要了解其想法是什么,甚至是在幼儿自己本身并不能清楚的表达的情况下,教师给他一个善意的诠释。如幼儿在表现“节约用水”的时候,将手臂画的很长,从人物比例上看是很不协调的,但表达出他看到流水赶紧伸手去关的情境,这充满感情的夸张表现,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
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看到了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的作用。我们引导教师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我们放飞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让孩子们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都落在的纸上,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第二篇:美术实践活动
第一学期美术学习活动
一年级:
活动时间:9月
活动内容:认识颜色,说说他们的名称。
活动方式:做颜色游戏,使学生体会美术工具材料颜色的丰富性。
活动时间:10月
活动内容: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个有特色的小挎包。
活动方式: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小挎包,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活动时间:11月
活动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美丽的彩虹。
活动方式: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彩虹的美丽或自己关于彩虹的想象。
活动时间:12月 活动内容:折纸船
活动方式:探究纸船的具体做法,大胆地对小纸船进行涂画装饰。
活动时间:1月
活动内容:贴贴画画
活动方式:利用废旧挂历或彩纸等,通过撕、剪、贴、画,完成一件拼贴作品。
二年级:
活动时间:9月
活动内容:我给书本穿新衣
活动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纸材,为书皮上写上书名并进行装饰。
活动时间:10月
活动内容:点、线、面
活动方式:认识点、线、面。用点、线、面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活动时间:11月
活动内容:秋天的叶子
活动方式:捡些叶子,观察它们的形状和色彩,尝试创作一幅树叶拼贴作品
活动时间:12月
活动内容:泥棍小动物
活动方式:利用彩泥(或黄泥)和小棍儿做个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时间:1月
活动内容:走进大自然
活动方式:把大自然的美丽用画笔记录下来。三年级
活动时间:9月
活动内容:美术“百宝箱” 活动方式:搜集可以利用的废旧包装箱或包装盒,设计制作一个使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活动时间:10月 活动内容:蜡染花布
活动方式:利用油画棒和水彩的特性,采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块美丽的“蜡染”花布。
活动时间:11月
活动内容:淘气的小猫
活动方式:用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形式表现淘气的小猫。
活动时间:12月 活动内容:小棋手
活动方式:开动脑筋,用彩泥和多种媒材设计制作一副游艺旗。
活动时间:1月
活动内容:刮出来的画
活动方式:先用油画棒或蜡笔涂色,再用牙签、钉子等刮刻出一幅有特色的作品。
四年级:
活动时间:9月
活动内容:描龙画凤
活动方式:用线描的方式描绘龙或凤的形象,也可以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
活动时间:10月 活动内容:自行车
活动方式:仔细地观察一辆自行车,用写生的方法详细地画出来,既可以画下来它的整体,也可以只画泥感兴趣的局布。
活动时间:11月 活动内容:老鼠嫁女
活动方式:用剪纸的方法把你想象中“老鼠嫁女”的情景表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一起构思,合理分工,共同表现这一热闹的场面。
活动时间:12月
活动内容:我的小笔筒
活动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塑一个好看又独特的笔筒,让它陪伴你学习。
活动时间:1月
活动内容:正月十五闹元宵
活动方式: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五年级:
活动时间:2014年9月 活动内容:漫画与生活
活动方式:欣赏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漫画作品,感受漫画的特点。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创作一幅漫画。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 活动内容:对称与均衡
活动方式:运用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活动时间:2014年11月 活动内容:椅子巧设计
活动方式:自己尝试设计一把造型新颖独特的椅子。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 活动内容:学画蔬果
活动方式:观察蔬菜或水果,用中国画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活动时间:2015年1月 活动内容:动漫的拟人画法
活动方式:学习动漫的拟人画法,临摹或创作一个拟人的动漫形象。
第二学期美术学习活动
一年级:
活动时间:3月
活动内容:画纸传传传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接力创作活动,大家共同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活动时间:4月
活动内容:拼音字母变化多
活动方式: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拼音字母,把它们变成有趣的画。
活动时间:5月 活动内容:画彩蛋
活动方式:在蛋壳上设计花纹和色彩,完成一个彩蛋作品。
活动时间:6月
活动内容:我们爱看木偶戏
活动方式:了解木偶表演艺术,欣赏多姿多彩的木偶形象。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小木偶,演一演,感受木偶表演艺术
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
活动内容:听音乐画画
活动方式:欣赏一首乐曲,把自己的感受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出来。
活动时间:4月 活动内容:剪团花
活动方式:剪几个不同样式的团花,把它们贴在窗户上,装扮周围的环境。
活动时间:5月
活动内容:好玩的石头
活动方式:搜集一些小石头,根据外形进行联想,设计制作出有趣的工艺品。
活动时间:6月
活动内容:蚂蚁的巢穴
活动方式:用泥巴堆个蚂蚁的巢穴,再挖些有趣的孔洞,完成后一起展示交流,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作品好看又有创意。
三年级:
活动时间:3月
活动内容:有趣的点彩画
活动方式: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时间:4月 活动内容:画文具
活动方式:用写生的方法画画自己喜欢的文具。
活动时间:5月
活动内容:古老的文字
活动方式:用彩墨画的形式再现中国古老的文字,也可以模仿古人造字的方法,自己创造出有趣的“文字”来,组成好看的画面。
活动时间:6月
活动内容:风凉的扇子
活动方式: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扇子。
四年级:
活动时间:3月
活动内容:脚的经历
活动方式:写生自己的脚或鞋,再想一想,脚走过的地方或经历过的事情,把它们组成一幅有意思的画。
活动时间:4月
活动内容:捏把小椅子
活动方式:把泥巴或向皮泥捏一把造型独特的小椅子,举办一个“椅子造型展”,看谁捏的小椅子既稳固又新颖。
活动时间:5月 活动内容:大花鸡
活动方式:观察鸡的形象特点,用装饰、变形的手法把它表现得更美丽。
活动时间:6月
活动内容:我和动物交朋友
活动方式:画一幅画,表现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
五年级:
活动时间:3月
活动内容:巍巍太行 活动方式:了解太行山的自然景物及历史,丰富创作素材。对素材进行筛选,以“巍巍太行”为主题完成一幅绘画作业。
活动时间:4月 活动内容:装饰画
活动方式:选择合适的材料创作一幅装饰画,设计制作时,要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可以采用概括、夸张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可以配上边框,用来装饰房间。
活动时间:5月
活动内容:黑背景白背景 活动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灵活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变化,完成一幅黑白画。
活动时间:6月
活动内容:水墨人物
活动方式:用水墨画描绘你的好朋友,尝试把他的性格表现出来,注意体会笔墨的变化。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
一、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
幼儿美术活动,我听到老师们最多的感叹是:“难啊难…”是啊,现在幼儿园班级幼儿的年龄有较大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让老师大感头疼,就选材来说就大费周折。容易点吧绘画基础好的幼儿不感兴趣;难度大点吧幼儿就会说:老师,我不会…;大胆让幼儿画吧,那画面好像不尽人意。怎办?我曾见一位老师为追求幼儿作品效果,她的做法是:出示范画讲解后就要求幼儿跟着她一笔一笔地构图,一笔一笔地涂色,连颜色都完全为幼儿考虑好了。这样一来幼儿作画时间长短一致,色调也相同,幼儿作品好(布局合理,色彩协调)。好啊好啊,老师为此举暗自高兴……而幼儿呢?发展能力了吗?注意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吗?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吗?否,他们在老师的威严下,机械地完成了任务。对下次的美术活动呢—不再向往……为什么?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还是教师的教育观问题。
1.对幼儿作品评价观:图画是不是文字的散文,幼儿美术是幼儿思想的展示,反映着对生活的认识。
有一段时期我们的评价是偏重幼儿的绘画技巧,欣赏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的幼儿作品,那就如同是老师的范画翻版,没有创造,思想的作品哦,没有其灵魂、自由,毫无生气,幼儿又何来兴趣,又怎么让幼儿达到绘画的目的—用五彩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呢。你看,歪斜的小草是被风儿吹乱哦、破烂的叶儿那是可爱的小虫子的家园、满篇的小雨点是自由的云儿,它想下来与大家成为好朋友呀、飞
得不美的蝴蝶是被调皮的雨儿淋湿了翅膀、而太阳公公出现在有雨的画中是想帮帮小蝴蝶嘛。这一幅“乱糟糟”的画儿竟蕴涵着这么多的思想,它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啊!它是小作者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啊,而且还将自己也置身了画中。画面美吗——不够美,画不好吗——我却为其震撼,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而幼儿在我的理解支持下收获了满足,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2.教学方式的改变
过去组织美术绘画活动,我们的教学步骤是:早早的出示范画讲解画法、幼儿作画时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老师漂亮的画面让幼儿羡慕,同时也让幼儿感到压力,我能达到这样吗、这一笔那一笔怎弄的哦……结果幼儿的畏难情绪增加。现在我们不再早早让范画去禁锢幼儿的思维,只简单地提示幼儿的笔画顺序。而是出示实物或物体的各种形态图,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帮助幼儿有顺序地分析物体的结构。如进行“猫”的主题画活动:1给予幼儿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图片—猫的正面、侧面、背面、蹲、趴、睡、抓等不同的形态让幼儿了解,并将图片辅以各种色彩来满足幼儿的视觉;引导幼儿分析猫的身体结构,感受头、躯、四肢、尾的形状。这样一来幼儿了解了猫的常识,对猫的动静都有了感悟。2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用谈话或其他方式开启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象猫在干什么并进行讲述。幼儿大胆想象:“我的猫在美丽的花园里与蝴蝶游玩… ”“我的猫救了一只小鸡,小鸡受伤了它把小鸡背回了家…”有时也适时出示老师的范画,讲解老师的创作意图。幼儿的创作欲望增强了,后来他们说:
“老师,我好想画了哦……”没有了以前的“老师我不敢、我不会”之类的语言。3 幼儿自由创作。幼儿有了自己的绘画思路,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边画边喃喃自语,真正享受着绘画的乐趣。表现出了绘画的境界——用线条、图案代替语言,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热情。4幼儿自由创作也不是放任自流。幼儿绘画时,在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对幼儿画面构图方式、上色的不同表现手法、色彩的搭配、帮助幼儿解决作画中的困难等作随即指导来提高幼儿大的绘画技巧,以便让幼儿将思想表达得更完整、画面更完美。在他们的五彩笔下,一幅幅充满活力的图画诞生了,幼儿为自己的创作感到自豪,让自己充满自信
总之,让幼儿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让其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用来展示自己对生活的了解、认识、热爱,让幼儿心中充满着快乐,想象,这就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的美术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初步感受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用纸、笔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以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进行绘画、手工等活动,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效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过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既包括幼儿由外而内的感受和吸收,也包括幼儿由内而外的创作和表达。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几个基本环节。
感知与体验环节 这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获得内在体验,吸收和拓展相关经验,积累视觉语言和符号素材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仔细观察,促使他们对即将表现的事物有更深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并逐步积累生活和艺术中的视觉语言、符号素材,进而在操作中表达。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和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适合幼儿欣赏的大师作品、原始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民间艺术、现代工艺或童趣十足的优秀儿童美术作品等,有时也可以是相应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或图画书等,还可以是幼儿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或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和体验。如在要求幼儿描述身边的事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看、听、摸、玩等多种方式,对即将表现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感受,从中进一步熟悉和把握日常生活中本已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形态,发现蕴含其中的美的形式;又如,在要求幼儿描绘生活场景或人物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的相关经验,帮助幼儿加深对相应的生活场景或人物情绪情感的体验,以便表达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此外,带领幼儿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参观博物馆、观看各种艺术展览等,也是适合幼儿的感受和欣赏方式。●探索与发现环节
这是幼儿对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和某些操作方法与技能进行探究和尝试的过程。这一环节一般应以幼儿自主探究基础上的自我发现为主,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和推动。探索与发现的前提是要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与使用相关的操作材料,使
幼儿发现和了解有关工具材料的特性和一定的操作技法。此时,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直接使用“示范”“讲解”或“演示”等方法,先给幼儿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以保护幼儿探索与发现的积极性。当然,某些比较特殊或复杂的技法靠幼儿自己探索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直接采取演示的方法,以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使他们可以有重点地从操作过程和作品创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提高活动效率。
创作与表现环节 这是幼儿在已具有一定的内在感受和体验,对工具材料的特性和相关操作方法与技能有所探究与发现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等过程。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经验和场景的记载,可以是自己想象和幻想的显现,可以是情绪情感的表达,可以是改编或创编故事的记录,有时也可以是对大师作品的借鉴甚至临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采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欣赏与评议环节 这是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开展欣赏和评价的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欣赏,共同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采取幼儿自述、同伴分享、教师引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幼儿自述可梳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培养初步的反思能力;同伴分享可以让幼儿学会关注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教师引导时应承认和
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幼儿的独特性和发现幼儿的进步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有时环环相扣,有时互相交叉、渗透。如,感知与体验活动一般可以作为创作与表现活动的先导,有时也可作为后续或与创作活动密切结合的内容,渗透在相应的操作活动中。探索与发现活动有时可以是专门的环节,有时则需要渗透和融合在欣赏或创作过程中。如欣赏《星月夜》时感受和发现凡·高那短促有力的笔触的独特效果,欣赏莫奈的《睡莲》时发现因颜料堆积而形成的笔触,并以书空的方式探索和尝试这种独特的池水和睡莲的画法等。在操作活动后,幼儿表述和解释自己的作品,同伴互相观看和交流,也是一种必要的欣赏和感受活动。此外,以上所列的四个环节只是一个完整的美术教育活动的比较典型的组织实施过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基础和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
下面我们以小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小草”①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组织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感知与体验环节
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到幼儿园的草坪上游戏。幼儿在草坪上自由地奔跑、跳跃、玩耍,教师引导他们在草地上走一走、爬一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小草的样子。在认真观察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孩子们一人拿一块小画板,画下了自己看到的小草。回到活动室后,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师:每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草都不一样,请你说说你的小草是什么样的。
(教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画到前面来说,并向大家展示。)幼1:这个是横横的,这个是竖竖的,还有这个是椭圆形的。幼2:这个像船,还有这边是拐弯的。幼3:这个像水,像波浪荡来荡去。
幼4:这个像苹果,这个像小圆圈,这个像“1”。幼5:这个像小花,这个像锯齿。
师:(出示自己画的小草)你们说得真好,都画出了自己看到的小草。现在来看看老师找到的小草吧!幼:像花。/像蝴蝶。/像面条。/像吸管。
师:说得真好!你们还记得前几天学的《小草报春》的歌曲吗?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
(配班教师用钢琴伴奏,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唱《小草报春》:“是谁从泥土里钻出来,是我是我,我是小草呀!我从泥土里钻出来,告诉你告诉他,春天来到了!”)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把你们变成小草,你们也从泥土里钻出来吧!(教师摸每个孩子的头,孩子们便蹲下变成小草。)(配班教师用钢琴伴奏,执教教师和孩子们边唱边做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慢慢生长的动作,孩子们非常高兴。)●探索与发现环节
师:(出示黑板上大幅棕色长条卡纸)这里有一片泥土,小草们还没有钻出来呢,你们能不能帮帮它们呀? 幼:能!师:老师请来了颜料宝宝,它们有的是深绿,有的是浅绿。老师还请来了棉签宝宝,让我们帮小草宝宝钻出来吧!谁来?(幼儿积极举手,都愿意上来尝试。教师请了三个幼儿分别到黑板上画小草宝宝。每个幼儿尝试后,教师都和幼儿讨论他是用什么方法让小草钻出来的,用的是哪一种颜色,并引导其他幼儿观察这三个幼儿画好后把棉签放回哪一个颜料盒了。)师(小结表现方法和棉签、水粉的使用常规):有的小朋友拿起棉签让小草从下往上长,长得长长的;有的小朋友从上往下画,小草弯弯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小草的叶子是圆圆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小草的叶子是有锯齿的„„在绘画时,我们要把深绿色的棉签宝宝送回深绿色颜料的家。把浅绿色的棉签宝宝送回浅绿色颜料的家,这样才不会把两种颜料混在一起。不然,我们就分不清楚了。●创作与表现环节
师:(教师在活动室后面的桌子上张贴一排棕色卡纸)后面还有一大片泥土没有小草呢,你们去帮帮它们好不好?(出示幼儿在以往活动中搓好的各种颜色的小绉纸团)老师还请来了小花,到时候我们让小草和小花互相做朋友吧。
(幼儿自由组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一边画一边小声交流,“我的小草像蛇一样”“我的小草都是圆圆的”“我的是竖波浪线”,等等,他们画出了长条形、波浪形、圆形、椭圆形、锯齿状等各种小草。师:(巡回观察、参与讨论,并经常鼓励幼儿)你的小草真好看!师:(看到孩子们快画完了)如果你的小草都长出来了,就可以种小花了。
(孩子们把“小花”粘在小草上,一片片漂亮的花草地出现了。)幼:我的小花也长出来了。●欣赏与评议环节
师:现在这里不是泥土地了,已变成了草地和花园,是谁把它们变成这样的? 幼:是我们!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草宝宝和花朋友吧,你们喜欢它们吗?(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画的小草和现在的心情。)师:你们想不想也变成小草呢? 幼:想!师:那我们再来唱一次《小草报春》吧!(孩子们满怀喜悦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边唱歌边做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动作。)画小草是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内容。孩子们对表现小草通常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往往会画出代表小草的长长短短的竖线。这些绿色竖线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小草。怎样才能使幼儿画出具体生
动的、有个性特点的小草呢?这就需要幼儿有一个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对小草的感知与体验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是在户外与小草亲密接触,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与体验小草的质地、色彩及各种形状;二是通过演唱《小草报春》和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小草生长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感知与体验,幼儿对小草就有了真切的感受,他们画出的小草也就变得富有情感和个性化了。
在探索与发现环节中,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尝试,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共同探索与发现小草的各种表现方法,以及棉签、水粉颜料的使用常规。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适当总结,往往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技能,也更容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创作与表现环节中,幼儿自由地进行合作绘画,不仅画出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小草,还在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创作的过程既是表现自己所感所知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还渗透了如何表现小草、如何使用棉签与水粉颜料、如何粘贴等技能的练习。
表现之后的欣赏与评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两种欣赏与评议的方式:一是站远一点观察泥土中长出的“小草”和“小花”,既欣赏画面的美丽,又分享成功的喜悦;二是面对一片片长出小草和小花的“草地”,再唱一遍歌曲,并做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动作。
以上案例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又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体现了幼儿的自主体验、探索、表现与教师引导的适当结合。孩子们通过活
动不仅能够表现丰富多样又各具特点的小草,更对小草有了从认知到情感的多方位的体验和了解。
美术教学中范画使用的策略
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针对范画使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独特表现和审美体验
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正在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老师问:“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有幼儿说:“看着树好像往上长。”有的说:“好像它们都在动。”还有的说:“看起来好像很安静。”老师说:“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一幼儿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另一幼儿说:“点点点的。”后来,老师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画家和作品,并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
中外名画是欣赏性范画的主要来源,也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绘画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名画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而且部分作品也明显地传达着某些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比如,修拉的《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中的点描法,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和蒙克的《呐喊》中的变形和夸张,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中的线条和色块,米罗绘画中的童趣幽默和线条笔触,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色彩与形体,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疏密、繁简,等等。这些欣赏性范画既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幼儿尝试不同表现技能技巧的先期经验准备。
二、运用即时性范画克服幼儿的某些造型或表现困难
在某大班教室里,教师正在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的作品《我们在公园里》。其中一幅作品画的是“背向的自己和妈妈正在仰头看天上的风筝”。大家看了,说:“看她画的眼睛就一点点啊!还看不到鼻子和嘴巴。”老师请该幼儿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问大家会不会画,很多幼儿说不会。教师就请一名幼儿背向大家而站,仰起头,请大家观察感知,然后教师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画出了一个仰头的女孩背影。
即时性范画,又称当堂性范画,主要针对某些绘画难点或者需要当场试看效果的绘画方式所作的范画,能够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幼儿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等等。此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通道充分感知现有物体及其关系,以获取丰富的表象信息。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各种不同时空状态下的表象能够使幼儿游刃有余地创作;另一方面,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即时性范画,因为将表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还需要表现力的支持,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认知、情感、想像和创造都是通过表现力展现的,而范画则能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水平。
三、利用想像性范画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像力
在某中班,教师正和幼儿一起进行想像性范画的创作。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手帕造型,请幼儿作为设计师对手帕进行设计,第一位幼儿认为手帕上可以画上一只小鸭子,于是老师就画上了一只小鸭子,接着问大家:“这只小鸭子正在干什么呢?”有人建议小鸭子可以下水捉鱼吃,老师又添画了水和鱼,其他人又有了不同的
建议„„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这幅画既丰富又漂亮,而且具有故事性。最后,老师建议每个人设计一块属于自己的手帕。
从影响幼儿绘画的心理因素来看,幼儿的绘画受到对物体的感知、情绪情感、表现力、运动系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情感是动力因素。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有趣的手段和方法,在满足幼儿探究发现欲的同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参与的快乐、创造的乐趣,引导幼儿愉快地进行有意义的、有意识的创作。想像性范画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和想像力。另外,对幼儿的大胆想像和创造,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肯定,不断激发其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四、善用同伴间范画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和绘画技能
上午,某大班幼儿画了命题画《自己的小区》。下午自由活动,教师把作品拿出来请大家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在哪方面改进一下会更好”,这是他们班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幼儿们已经学会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喜欢他使用的颜色,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好”、“我喜欢他画的那个皮球,如果再给小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会更好看”„„
同伴间范画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特别是当大家养成使用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候,同伴之间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变得具体、多元。通过分享同伴间的范画,可以扩展幼儿自身的经验,同时建构出新的经验,而且更可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同伴间范画既可出现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也可在绘画前出示。
五、出示多幅范画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语汇和组合空间
某小班正在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装饰一种造型,在充分调动幼儿感受直线、螺旋线、锯齿线、城墙线、不规则曲线以及不同粗细长短线条的基础上,教师在幼儿绘画前出示了多幅不同线条、不同组合的范画。结果,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各异,而且组合多样,比先前的表现丰富了很多,而且没有和范画一模一样的作品。
在幼儿绘画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有时候需要“举三反一”,甚至“举十反一”,以让幼儿积累绘画语汇和表现经验。出示的多幅范画间可以对比鲜明也可以相似,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
第一,避免幼儿机械模仿范画甚至依赖范画。实践中发现,因为范画的不当使用造成了幼儿绘画表现的程式化和僵化。绘画作品变得
缺乏想像、童趣,幼儿的表现力和想像力萎缩,有些绘画中不再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表达,而是依赖于范画和老师,这无疑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也引发了大家对范画的抵触情绪。
第二,在幼儿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组合的可能性,丰富艺术表达的语汇。绘画语汇是绘画过程的重要支架,也是幼儿创新的基础,对艺术教育大家越来越达成一种共识:模仿和创造是相互支持的,两者都不能脱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实中,有些实践工作者认为创造就是自由随意地发挥,从小班到大班一味地鼓励幼儿创造,鼓励幼儿自己画,造成幼儿的美术水平有了很大的下滑,某些大班幼儿还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连线条、造型、构图等一些基本的技能都没有掌握,最后影响到自己的创作和思想的表达。
绘画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传达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范画的翻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让范画变成了限制幼儿想像和创造的桎梏。面对幼儿的作品,我们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包括倾听创作者和其他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认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幼儿形成多元价值判断;鼓励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并建议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使用范画,并要时刻注意范画使用的导向,范画是幼儿创作的支持,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框框,更不能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适时、适地、适宜地使用范画,支持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的作品。
第四篇:美术实践活动教案
《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美术欣赏)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接受艺术美的熏陶,并初步学习画家如何运用各种技法和手段来达到加强、表现绘画对象的目的。
教学重点:欣赏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画家如何运用各种技法和手段来达到加强、表现绘画对象的目的。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作业要求: 欣赏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范画,说明本节学习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新课内容:
一、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会从课文中找到与作品相应的说明文字。
二、指导欣赏:教师将欣赏作品按画种分类:
1、中国山水画(四幅)
2、中国花鸟画(八幅)
3、油画(两幅)
4、版画(两幅)
三、小组讨论。
1、作品叫什么?谁画的?——题目、作者
2、从画面上看到什么?——作品内容
3、画家怎样表现作品形象的?——美术教案http://作品艺术特点(从作品的内容、线条、色调、空间、造型、构图等方面进行探讨)
4、你觉得怎么样?——个人感受
四、欣赏小论文。
1、我最喜欢的作品是——
2、我觉得——
3、我最喜欢的地方是——
4、这个作品跟其他作品比较——
五、归纳小结。
《鸟的天地》教学设计
1.编写思路。
鸟是迷人的,鸟是多姿多彩的。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做描绘的对象。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笔下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说,打鸟、捉鸟甚至玩鸟、养鸟……鸟几乎成了儿时的玩伴。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鸟到底有几种?鸟的羽毛为什么这么漂亮?……一个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吸引他们不停地去追问、去探究。
2.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单概括地画出鸟的基本形体特征。
难点:能通过观察鸟的头、嘴、身体、尾巴和翅膀的形状及动态变化,画出鸟飞的、叫的几种形态。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评价。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听鸟声导入
听,是谁在歌唱?
对了,就是鸟儿,林子里都有什么样子的鸟呢?你猜猜看?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绘画的形式来创造鸟的天地,板书课题《鸟的天地》
3、你瞧,飞来了三只小鸟。它们的头、身体、尾巴是什么形状?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头圆 身体半圆
尾巴三角形 翅膀半圆
或水滴等形状,飞)着的小鸟缩起脚)
5、请你伸出手来和我一起画这种鸟鸟。(一只站的,一只飞的,改变嘴巴的朝向也能画出不同动态的鸟)
8、、分析比较鸟嘴,尾巴,飞行、栖息时的特点。
同学们都学会画 这种鸟了,可是世界上有很多种类的鸟,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这些鸟的鸟嘴有什么不同?(大小粗细不一,有尖的,有长长的。)鸟嘴的形状各有不同,这和它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有的鸟嘴用来建巢和整理羽毛,有的用来作为武器。
鹰类的嘴端细成钩状,尖锐而且有力
鹈鹕嘴长,嘴下有一个皮质的囊,可用以兜食鱼类。有渔民利用他们捕鱼。麻雀、百灵鸟等的嘴短而有很直尖,便于剥开谷粒的壳。
鹭、鹤翠鸟的嘴细长像凿子,嘴端尖锐,常在浅水边待鱼游过时即快速捉取,尾巴有什么不同?
长短不一
飞翔时有什么特点? 张开翅膀,平衡身体,缩起脚 他们喜欢停在哪里? 树上,石头上,有食物的地方。
9、考考你
你们真会思考,有一只小白兔听说你们班同学特别爱动脑筋,就出了一个题目考考你们,他问:看图片说出鸟的特点,可以说鸟头、眼睛、嘴巴、身体、翅膀,尾巴的颜色和形状。
他还提了一个小要求,每出现一次图片只请一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学生回答)
A 欣赏真实的鸟图片,拓宽视野
b鸟类与人类的好朋友。画家们都喜欢描绘各种鸟类。你喜欢哪张作品? c世界声有凤凰吗?
在我国,传说中的凤凰,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理想中的动物形象,它是人们生活中高贵而美好的象征。所以给她添上最美丽的色彩
10、帮小兔解决难题。学画不同形态的小鸟。
听到这里,小白兔又遇到难题了,是什么样的难题呢?它说地球上的鸟有8600多种,数目约一千亿只以上,许多鸟类我们都不曾见过,怎么把这么漂 亮的好朋友画出来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可以把头、身体的各个部位概括成基本形自由组合添加。
11、示范画三只鸟
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请你仔细看,认真听。
我们先画两个形状,可以是一个圆,一滴水,当他的头和身体,也可以是圆,和半圆或者是圆和椭圆。
再添加不同的嘴巴、翅膀、尾巴形成不一样的鸟。
长尾巴,短尾巴,长脖子,短脖子,长腿,短腿,水滴当翅膀,当身体,添加翎毛或花纹。
12、欣赏学生作品
你还想画什么样的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画吧。你最喜欢哪幅小朋友的画?
13、请你们把你想象中的鸟添画在你的树林里。告诉你的同学你画的是什么鸟?它现在在干什么?
14、下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教室,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
《魔幻海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海底生物的千姿百态和异彩纷呈;了解部分海底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壮观和神秘。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体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夸张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重点难点:
对不同海底动物形象特点的概括与表现。课前准备:
记录片《海底狂欢节》(选自国家地理杂志系列),VCD机、实物投影仪。作业要求:
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不同海底动物的特点用线条画出来。教学过程:
一、播放《海底狂欢节》,要求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海底的神奇和绚丽。
(第一次欣赏,是从总体上进行欣赏,以感受为主)
二、分段欣赏:
(第二次欣赏,是分段进行欣赏。每播放一种动物,我们都会停下来,研究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种动物的认识和疑问。低年级的孩子都是好问的,我们应该要注意抓住一些好的提问,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认识。当然,该部分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形态特点为主。)引导范例:
(播放一段录像,暂停)
l 嘿,谁给我们说说,这种有趣的动物是什么?(章鱼)
l 谁再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章鱼什么?(有八条腿,遇到危险是会喷墨水等)l 关于章鱼,你们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如章鱼吃什么?尽量让学生来回答,必要时由老师回答,如果连老师都不会,就鼓励学生自己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l 大家认为章鱼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八条腿、有个大脑袋等)
(在引导的部分,尽量让课堂活跃一些,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如有学生说章鱼会喷墨,我们可以让该学生示范一下怎样喷;说到章鱼走路方式时,可以请学生上台模仿一下。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兴趣。)
三、表现
要求学生用线条画的方式,把动物的特征夸张地画出来。
(这一步其实是每讨论完一种动物就画一种动物。在画的过程中,重点是怎样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现出对象的特点。老师不作示范,通过观看和表扬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评价
《处处有鲜花》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二)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三)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三、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二)欣赏与感悟。
1、观察教室里的花草,教室里有几盆鲜花后你有什么感觉。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三)、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四)、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第五篇:美术认识
对美术的认识《1》
美术这个词,是社会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普遍的一个词。但如何准确地理解它,却又是普遍不甚了然的。因此,本卷开篇,我们首先就来讲讲什么是美术。
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艺都称之为美术,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环境、首饰服装,以及反映和表现生活诸种表象的技术,都称之为美术。总而言之,一切表现美的技术都是美术,这时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作为动词的“术”字,即美之术。后来,美术一词逐渐用来专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此时美术一词虽然从动词转变为名词,但和艺术一词还没有明确地区别开来。历史进入现代,美术一词逐渐从艺术一词中分离出来,逐渐固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的称谓,专指静态造型艺术,把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静态造型艺术统称为美术。这就是我们今天对于什么是美术的基本所指对象的界定。
造型艺术(美术)作为四大艺术形态之一,与语言艺术、音响艺术、表演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它既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美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工塑造的静态视觉艺术,它是美术家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塑造可视的平面和立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理想的艺术。
绘画本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自由创造度,它既可以表现现实的空间世界,也可以表现超时空的想象世界,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对生活和理想的各种独特的情感和理解,团为绘画是可视的静态艺术,可以长期对画中具有美学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欣赏、玩味、体验,所以它是人们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喜爱的一种艺术。
《2》 众所周知,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一开始就是就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需要而出现的。因此,美术可为人们学习生活、掌握经验提供一贯“窗口”,使人们认识许多真实、具体、广泛的生活图景和各方面的知识。具体地说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认识需要。
例如,观赏我国古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使人们通过画中所描绘以桥为中心的两岸的车船运输、商业贸易活动、以及城门内外的街道、店铺、车水马龙繁荣热闹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态。观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可使人们通过画中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精神境界。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来说。而青铜玉器、陕北剪纸或编织艺术等,就既是艺术活动,还是生产活动。还有当今电脑美术与现代工艺,又是另一种生活的经验、高科技的审美文化知识与技能活动。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可升华人的感情,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众所周知,美术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主要不是借助于理性的启示,而是着重是以“美”起真。我们就拿中学课本中的美术欣赏学习来,日观赏印度的佛教美术作品,其欣赏的过程就是神圣与净化的过程,又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称。这是因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异化,是主观审美对客观对象的理想,在欣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人的的本质得到了肯定与赞扬。人们是通过审美的欣赏活动,从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国现代美学家们几乎都十分强调审美、艺术的独立性。王国维肯定地说,哲学和艺术是“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当世之用者”,“愿今后之哲学美术家,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在创作活动中,“不仅是单纯的美术技法,而是艺术情感的表达来实现审美的价值。”?
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进化我们的生活。如:学习书籍装帧到为自己装饰笔记本与作业本,从学习服装设计地没自己装扮衣服,从学习环境艺术到没自己美化居室等等。这就是一些美化生活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表现。
人们掌握美术这一交流手段,在交际活动中能够增强自身的群体意识和认同感。这种群体意识与认同感通过美术的中介活动,便反映为人类情感的共同性或人类精神的感召力。人一旦进入此境,便踏上了通往他人、通往群体、通往社会乃至通往全人类心灵的道路。正如瑞士心理学家容格所说:“只有在艺术中,人们才理解到一种能允许所有人去交流他们情感的韵律,从而使人结合成一个整体。”„所以艺术又被幽默地称为调节人际关系的特殊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