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班主任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
考
班主任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五彩斑斓的校园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弱势群体——贫困生。他们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心灵上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在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局限之间,在青春的欢乐与内心的苦涩之间,他们顽强地生活着。校园贫富差距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问题在学校的折射,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的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勇
敢面对贫困,努力改变贫困,人格上自尊、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觉、行为上自律、工作上自强,把贫困作为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扬起青春的风帆,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步曲。下面结合笔者担任班主任以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1、进行一项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搞好贫困生工作,班主任首先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一位贫困生家庭贫困的程度、原因和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首先,在新生进校时,我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详细收集了每位同学的基本信息。通过查阅档案、家访、给学生家庭所在地居委会和村委会打电话或写信等形式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利用查寝室、辅导早晚自习、在学生食堂吃饭等机会,观
察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准备情况、饮食习惯和学习状态。接着,在新生进校一个月左右,召开学生干部大会和寝室室长座谈会,了解家庭贫困学生的分布情况和表现。综合学生提供的信息和自己掌握的情况,我制作了贫困生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受资助情况、学习工作情况、诚实守信情况、回报社会情况等,每学期更新一次,实施动态管理,对集体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的学生及时调整相关信息,对全班学生家庭情况作到心中有数。
2、开展一次谈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我通过组织“校园贫富差距现象大家谈”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收集三条与贫困有关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贫困。同学们认识到:有钱并不能与能干划等号,贫困并不与无能等同。贫困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完全是
一件坏事,而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勇敢者奋起的机遇。其次,我利用团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了解历史上着名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比如,托尔斯泰、达尔文都是幼年丧母;牛顿未出生而父死,两岁时母亲改嫁;岳飞幼年丧父,家遭黄泛;着名画家李苦禅白天学画,晚上租洋车拉,最苦时每天熬一锅粥,冷后一划三份,每餐一份。通过讨论和写心得体会,大家懂得了“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经历困苦的过程,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也是战胜困难的过程”的道理。再次,我坚持与每一位贫困生一周进行一次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朋友。我告诉他们,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劳动创造财富,用汗水铺洒人生。
3、成立一个组织——自强自立小组
在贫困的重压下,一些贫困生感到孤独无助、苦闷彷徨,我组织全班10名贫困生成立了自强自立小组,用集体的温暖缓解他们的情绪波动。首先,我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家教、促销、家政服务、整理图书等岗位,争取学费减免机会和各种资助名额,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费用。其次,自强自立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朗诵比赛、登山活动等,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我给他们推荐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何建明的《落泪是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着作,鼓励他们男儿当自强,人穷志不穷,克服等、要、靠思想和依赖心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为政府分忧,为父母争气,为国家争光。
4、营造一种氛围——相互关爱,和谐向上
贫困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首先,我开展了“一帮一”援助行动,组织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和班干部与贫困生结对子,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上自强自立。其次,我向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发出了成立“贫困生爱心基金”的倡议,号召每个同学每月节约一元钱,为贫困生献出一份爱心,加上热心师生的捐款捐物和获得国家奖学金的贫困生自愿捐献的部分款项,“贫困生爱心基金”越积越多。为了激励贫困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材,我坚持每学期评选一次“自强自立优秀学生”,以班级的名义发给荣誉证书并奖励现金30元。对家庭突然发生重大变故的同学,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补助,组织学生前往探视并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集体生日、给贫困生拜年等形式,加强师生交往,引起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馨。再次,我要求贫困生坚持每学期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个月递交一份思想汇报,每学期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书信,培养学
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意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效地学习,有序地生活,有益地娱乐,有心地交往,有度地消费。面对贫困,大家选择了战斗,面对挫折,大家学会了坚强,没有一位贫困生辍学,没有一位贫困生掉队,我班多次夺得“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光荣称号。
二、班主任作好贫困生工作的三点体会
1、充满爱心,平等对待是搞好贫困生工作的前提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认为,贫困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来自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第二类是城市下岗家庭子女。第三类是遭遇家庭变故,如家人重病或车祸等。第四类则是单亲家庭,和亲人相依为命,收入微薄。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使一些贫困生感到深深的痛苦与
无奈,孤独与寂寞,变得敏感、脆弱、封闭和多疑。小王在给我的信中写到,“只要一有同学说自己丢了东西,我就觉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我感到,贫困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位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材。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了解贫困生,关爱贫困生,激励贫困生,为他们铺就洒满阳光的求学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班主任者对贫困生真诚的爱护和深厚的感情,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消融学生心头的冰霜。班主任尊重爱护贫困生,学生就会把你当知心人,把你的教育帮助看成是对他的爱护,把交给的任务看成是对他的信任,从而推动他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贫困生思想贫困是关键
在工作中,我发现贫困生常常表现出四种典型心理:第一,生活上的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贫困生自我
评价偏低,产生惭愧、羞怯甚至灰心的情感。第二,学习上的苦闷心理。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许多贫困生接受的初等教育不正规,基础差,底子薄,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劳动才能赶上学习进度,个别贫困生因此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自暴自弃。第三,能力上的怀疑心理。因为贫困,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的机会,使得他们相对地视野狭窄,技能单一,特长缺乏。个别贫困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人生是否有意义。第四,人际交往上的防御心理。压力情景会使人产生焦虑反应,为了维护自尊,部分贫困生采用自我防御机制来缓解情绪,把自己封闭起来,回避责任,逃避交往,消极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独来独往,离群索居。
班杜拉认为,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贫困的消极
态度;贫困并不可耻,关键在于积极的行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帮助贫困生辨证地评价自我,科学确立理想自我,积极改变现实自我;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再接再厉的方向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赞美别人,培养幽默感,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自我介绍演讲比赛、模拟招聘会、“我的打工经历”征文大赛等活动,为贫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成就动机。
3、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贫困生的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是根本
贫困检验着贫困生的意志和道德底线。由于地区差别和人手、经费的限制,贫困生的准确界定工作难度较大,个别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产生“不拿白不拿”、“我是贫困生,我怕谁”的错误认识,甚至出具虚假贫困证明材料,钻政策的空子,达到恶意欠费的目的。个别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心理,成为物质与精神“双困生”。班主任要通过组织诚信论坛、诚信签名、公益劳动、慰问孤寡老人、请成功校友做报告等形式,培养贫困生的“三种精神”、“四种意识”和“五心”,“三种精神”是指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四种意识”是指自立意识、诚信意识、回报意识、创业意识;“五心”是指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
同时,贫困生应该面对现实,笑对生活,相信“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做到“三个正确”和“三个快乐”,即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事事知足常乐,一心助人为乐,常常自得其乐,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安慰、自我激励,保持平和的心态。人比人,气死人。贫困生可
以用以下四种方法认识自我:其一,比较法,通过与他人相比较认识自己。其二,体察法,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体察认识自己。其三,成果分析法,借活动成果认识自己。其四,交流法,通过与他人交流认识自己。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优势,抛弃“你行,我不行”的弱者信条,树立“你行,我也行”的心理角色定位。高尔基说过,人的生活有两种方式:腐烂或者燃烧。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贫困生要自己解放自己,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自强、自立、自重、自警、自醒、自励。
总之,贫困不是谁的错,爱拼才会赢。班主任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帮扶与教育相结合,物质扶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多管齐下,点面结合,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学生心坎上,帮助贫困生思想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完全脱贫,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康地走过贫困岁月。
第二篇:班主任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五彩斑斓的校园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弱势群体——贫困生。他们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心灵上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在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局限之间,在青春的欢乐与内心的苦涩之间,他们顽强地生活着。校园贫富差距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问题在学校的折射,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的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勇敢面对贫困,努力改变贫困,人格上自尊、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觉、行为上自律、工作上自强,把贫困作为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扬起青春的风帆,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步曲。下面结合笔者担任班主任以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1、进行一项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搞好贫困生工作,班主任首先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一位贫困生家庭贫困的程度、原因和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首先,在新生进校时,我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详细收集了每位同学的基本信息。通过查阅档案、家访、给学生家庭所在地居委会和村委会打电话或写信等形式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利用查寝室、辅导早晚自习、在学生食堂吃饭等机会,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准备情况、饮食习惯和学习状态。接着,在新生进校一个月左右,召开学生干部大会和寝室室长座谈会,了解家庭贫困学生的分布情况和表现。综合学生提供的信息和自己掌握的情况,我制作了贫困生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受资助情况、学习工作情况、诚实守信情况、回报社会情况等,每学期更新一次,实施动态管理,对集体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的学生及时调整相关信息,对全班学生家庭情况作到心中有数。
2、开展一次谈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我通过组织“校园贫富差距现象大家谈”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收集三条与贫困有关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贫困。同学们认识到:有钱并不能与能干划等号,贫困并不与无能等同。贫困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而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勇敢者奋起的机遇。其次,我利用团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了解历史上着名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比如,托尔斯泰、达尔文都是幼年丧母;牛顿未出生而父死,两岁时母亲改嫁;岳飞幼年丧父,家遭黄泛;着名画家李苦禅白天学画,晚上租洋车拉,最苦时每天熬一锅粥,冷后一划三份,每餐一份。通过讨论和写心得体会,大家懂得了“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经历困苦的过程,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也是战胜困难的过程”的道理。再次,我坚持与每一位贫困生一周进行一次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朋友。我告诉他们,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劳动创造财富,用汗水铺洒人生。
3、成立一个组织——自强自立小组
在贫困的重压下,一些贫困生感到孤独无助、苦闷彷徨,我组织全班10名贫困生成立了自强自立小组,用集体的温暖缓解他们的情绪波动。首先,我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家教、促销、家政服务、整理图书等岗位,争取学费减免机会和各种资助名额,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费用。其次,自强自立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朗诵比赛、登山活动等,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我给他们推荐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何建明的《落泪是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着作,鼓励他们男儿当自强,人穷志不穷,克服等、要、靠思想和依赖心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为政府分忧,为父母争气,为国家争光。
4、营造一种氛围——相互关爱,和谐向上
贫困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首先,我开展了“一帮一”援助行动,组织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和班干部与贫困生结对子,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上自强自立。其次,我向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发出了成立“贫困生爱心基金”的倡议,号召每个同学每月节约一元钱,为贫困生献出一份爱心,加上热心师生的捐款捐物和获得国家奖学金的贫困生自愿捐献的部分款项,“贫困生爱心基金”越积越多。为了激励贫困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材,我坚持每学期评选一次“自强自立优秀学生”,以班级的名义发给荣誉证书并奖励现金30元。对家庭突然发生重大变故的同学,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补助,组织学生前往探视并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集体生日、给贫困生拜年等形式,加强师生交往,引起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馨。再次,我要求贫困生坚持每学期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个月递交一份思想汇报,每学期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书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意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效地学习,有序地生活,有益地娱乐,有心地交往,有度地消费。面对贫困,大家选择了战斗,面对挫折,大家学会了坚强,没有一位贫困生辍学,没有一位贫困生掉队,我班多次夺得“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光荣称号。
二、班主任作好贫困生工作的三点体会
1、充满爱心,平等对待是搞好贫困生工作的前提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认为,贫困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来自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第二类是城市下岗家庭子女。第三类是遭遇家庭变故,如家人重病或车祸等。第四类则是单亲家庭,和亲人相依为命,收入微薄。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使一些贫困生感到深深的痛苦与无奈,孤独与寂寞,变得敏感、脆弱、封闭和多疑。小王在给我的信中写到,“只要一有同学说自己丢了东西,我就觉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我感到,贫困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位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材。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了解贫困生,关爱贫困生,激励贫困生,为他们铺就洒满阳光的求学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班主任者对贫困生真诚的爱护和深厚的感情,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消融学生心头的冰霜。班主任尊重爱护贫困生,学生就会把你当知心人,把你的教育帮助看成是对他的爱护,把交给的任务看成是对他的信任,从而推动他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贫困生思想贫困是关键
在工作中,我发现贫困生常常表现出四种典型心理:第一,生活上的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使部分贫困生自我评价偏低,产生惭愧、羞怯甚至灰心的情感。第二,学习上的苦闷心理。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许多贫困生接受的初等教育不正规,基础差,底子薄,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劳动才能赶上学习进度,个别贫困生因此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自暴自弃。第三,能力上的怀疑心理。因为贫困,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的机会,使得他们相对地视野狭窄,技能单一,特长缺乏。个别贫困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人生是否有意义。第四,人际交往上的防御心理。压力情景会使人产生焦虑反应,为了维护自尊,部分贫困生采用自我防御机制来缓解情绪,把自己封闭起来,回避责任,逃避交往,消极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独来独往,离群索居。
班杜拉认为,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贫困的消极态度;贫困并不可耻,关键在于积极的行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帮助贫困生辨证地评价自我,科学确立理想自我,积极改变现实自我;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再接再厉的方向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赞美别人,培养幽默感,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自我介绍演讲比赛、模拟招聘会、“我的打工经历”征文大赛等活动,为贫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成就动机。
3、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贫困生的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是根本
贫困检验着贫困生的意志和道德底线。由于地区差别和人手、经费的限制,贫困生的准确界定工作难度较大,个别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产生“不拿白不拿”、“我是贫困生,我怕谁”的错误认识,甚至出具虚假贫困证明材料,钻政策的空子,达到恶意欠费的目的。个别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心理,成为物质与精神“双困生”。班主任要通过组织诚信论坛、诚信签名、公益劳动、慰问孤寡老人、请成功校友做报告等形式,培养贫困生的“三种精神”、“四种意识”和“五心”,“三种精神”是指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四种意识”是指自立意识、诚信意识、回报意识、创业意识;“五心”是指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
同时,贫困生应该面对现实,笑对生活,相信“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做到“三个正确”和“三个快乐”,即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事事知足常乐,一心助人为乐,常常自得其乐,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安慰、自我激励,保持平和的心态。人比人,气死人。贫困生可以用以下四种方法认识自我:其一,比较法,通过与他人相比较认识自己。其二,体察法,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体察认识自己。其三,成果分析法,借活动成果认识自己。其四,交流法,通过与他人交流认识自己。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优势,抛弃“你行,我不行”的弱者信条,树立“你行,我也行”的心理角色定位。高尔基说过,人的生活有两种方式:腐烂或者燃烧。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贫困生要自己解放自己,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自强、自立、自重、自警、自醒、自励。
总之,贫困不是谁的错,爱拼才会赢。班主任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帮扶与教育相结合,物质扶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多管齐下,点面结合,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学生心坎上,帮助贫困生思想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完全脱贫,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康地走过贫困岁月。
第三篇:做好民意调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民意调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拓宽社情民意调查反映渠道”,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民意”得到了更多的强调和关注。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公平和公正追求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在国家立法、施政决策、干部选任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引入民意调查程序。如“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等。各类民意调查报告也屡屡见诸报端,民意调查结果作为政府决策依据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搞好民意调查,切实将民意、民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科学决策的浩瀚海洋,是广大统计调查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也是落实统计工作“三个提高”的具体实践。本文就国家统计局吉安调查队在江西吉安开展民意调查工作的实践,对基层调查队如何做好民意调查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民意调查的重要意义
民意调查是指调查者运用科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通过亲自接触或广泛了解,如实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某个或某些问题的态度倾向的一种应用性社会调查活动,它是收集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民意调查不仅限于经济、更多的涉及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愿望、态度、满意程度和评价等,也成为各项工作考核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当前,民意调查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被应用,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民意调查为民排忧解难发挥桥梁作用。虽然政府部门可从群众来信来访、下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民情民意,但不能代替民意调查。民意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把广大民众的态度指标化、数量化,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多数民众的呼声,反映出总体趋势,而不是个别、局部的意见,民意调查的结果作为民意的集体体现,反映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民意调查承担了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使来自人民群众的主流声音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密切了政府同群众的联系。如吉安调查队开展的“农民工生存状况满意度调查”、“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状况调查”等一系列民生调查,不仅调查结果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
(二)民意调查有助于政府民主科学决策。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任何决策要想达到现实可行和可预见性,就必须详尽、准确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民意调查便是提供决策者达此目的的一种最为重要和可靠的工具,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政府只有以这些信息为前提和基准,才能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同时又避免了政策仅由少数人、少数部门主观臆断和精英专家决策的盲点。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决策,面临公众多样化利益诉求,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的利益需求,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民意调查来实现。近年来,吉安调查队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等一系列调查为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如2009年3月根据民调结果写的《2008年公众对吉安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报告》,吉安市委书记周萌在此报告上批示:“从调查情况来看,环保部门和吉州、青原的同志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望再接再厉,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整改力度,使城市环保工作有新的进展”。
(三)民意调查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又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民声,充分尊重民意,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实际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化解,很可能会激化矛盾、积累问题,甚至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非对抗矛盾对抗化,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民意调查是一个有效的解压阀,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调查渠道及时反映情况,以便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应对,这对于了解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组织、纪检部门委托调查队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就是对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现象、不良作风的一种威慑,有助于塑造一个风清正气的良好环境。
(四)民意调查对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生产经营有导向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变因素的相互作用频度增高、力度加大。传统的经验型调查方法不仅在调查对象的类型把握上难以详尽周全,而且调查力量不足、周期过长、局限较大,不利于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实施及时有效的调控,而通过严格遵循科学的民意调查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无论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都不仅要运用客观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为依据,而且要充分注意主观指标所反映出信息的作用。如城镇住户对日常消费品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的评价调查、企业家对企业景气走势判断调查、农村住户对农产品种植意向调查等所获取的资料无论是为宏观调控,还是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均有导向作用。
二、民意调查的特点和方式
(一)民意调查特点鲜明。
1、时效性强。民意调查的主体包含全体社会公民各个阶层,数量巨大且分散,而通过科学抽样的民意调查只需抽取较少比重的样本就能了解总体和全局的情况,相对来说,省钱、省力,且简便易行。
2、主题鲜明。目前民意调查常运用于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或一些敏感性的问题调查,调查必须快、精、准,调查结果直达决策者、执行者,是项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的调查。
3、高保真性。民意调查结果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进行数学统计,做出量的表达,减少了“信息变频”、“信息衰减”,可避免恶意歪曲。
4、领域广泛。民意调查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测量简单客观的事项,又可以测量态度等主观偏好问题,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可以是政府所关注的,也可以是商业性的、学术性的。
(二)民意调查方式多样。从调查的组织形式看,民意调查主要有自主调查、合作调查、委托调查三种。从信息的采集方式分主要有四类:一是传统的面访调查,包括入户访问、街头采访等。目前调查队采用是以入户访问为主的调查方法。调查员按照科学的抽样原则到被调查者的家中或工作单位,找到符合条件的受访者,直接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与信息的调查方式。在入户访问过程中,由于访问员可随时向受访者解释各种疑难,保证了访问的质量和有效性;二是信函访问,向特定的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好后发回,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三是电话调查,包括传统电话调查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采用电话访问的调查问卷一般内容较少,同时容易对问题立刻做出判断;四是网络调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民意调查方式的转变,但由于技术等其它客观条件制约,网络调查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结合民意调查的特点和方式,当前统计调查部门开展民意调查工作,是统计调查优质服务的延伸。统计调查系统在日常各类调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意调查涉及的各类调查方法在统计调查部门已广泛应用,从而克服了在调查中走弯路。就整个调查工作而言,统计调查部门从方案的整体设计、样本框的建立、问卷设计、样本抽取、数据处理和报告形成等一系列工作中,积累一套规范的原则和程序,自始至终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准确性,使民意调查的结果与民意原汁原味的偏差可降低到最小。
三、民意调查如何做到真实可信
民意调查的生命在于真实。我们一定要视调查质量为生命,坚守、执着、维护民意调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调查质量力求第一。调查人员不仅要深入基层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更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恪守统计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地反映调查结果,决不能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来误导决策和蒙骗群众。随着大家对民调结果越来越重视,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也越来越多,这也要求调查人员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排除干扰。近几年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正是由于广大调查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操守,严格执行调查方案和保密规定,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维护了调查工作的公信度,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信任。
(二)调查方案力求严谨。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周密安排各项工作,明确责任,确保调查全程做到执行方案不走样。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印制好调查员手册、调查问卷、调查函、介绍信等,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调查员参加调查工作。要严肃调查纪律,强化独立开展调查工作的要求和保密工作的具体措施。比如调查队系统在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中,就要求调查人员坚决做到“五不准”、“四严禁”,并专门签署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
(三)问卷设计力求科学。问卷科学与否,关系到调查的成败。一份科学有效的问卷必须具备:
1、调查的问题要十分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而且必须是调查对象所熟悉的或者是容易感受和思索的问题;
2、问题指标不宜太多,要以初级指标为主,尽量减少次生指标;
3、问题要设计严密,需要别人回答的问题必须逻辑谨密;
4、问卷设计在布局上要巧安排。一般将基本事实放在前面,将意见、态度问题放在后面,将一般、容易的问题放在前面,而不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各类问题过渡自然,同类问题归并在一起,便于调查对象回答;
5、问卷的问题不宜繁多,否则会使调查对象产生厌烦心理。
(四)抽样框力求完备。抽样框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抽样调查的质量与效果。开展民意调查,完备的样本框正是民意调查科学抽取样本,获得真实数据和准确情况的重要保障。抽样框完备度越高、质量越好,越有利于降低误差。造成抽样框误差的原因一般有:丢失了目标总体单位(涵盖不足)、包含非目标单位(过涵盖)、抽样框老化(抽样框过时)、复合连接、不正确的辅助信息(内容上的偏差)。要确保完备的抽样框,就要求在抽选样本之前,对抽样框加以检查,最好是重新独立核实抽样框。比如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在每次进行前,都要对抽样框进行重新全面的核实。
(五)样本抽取力求代表性。抽样是民意调查执行中重要的环节,民意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体意识量化指标的可信度。因此,必须力争最大限度保证抽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样本量过大,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样本量过小,则造成抽样误差增大,影响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由于被调查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年龄等因素影响,总体分布非常不均匀,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难保证的,因而必须根据所调查的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使被调查者具有客观性。可能的条件下,最理想的办法是在样本总体内按结构的权数确定结构样本数量,进行合理的分层,再用等距抽样的办法确定被调查的对象,得到合适的样本。
(六)调查培训力求全面。组织针对性培训要求调查员提高认识,能够熟悉地掌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调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防范未然。同时,民意调查不仅吸收了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而且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为调查的快捷及时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因此,要搞好民意调查,调查人员应该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
(七)调查访问讲究技巧。在调查访问中,调查员一般会遇到较多沟通障碍,包括时间障碍、信任障碍、交流障碍等,为有效克服这些沟通障碍,调查员要具备一定的访问技巧。以入户访问为例,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1、设法取得调查对象配合。一是要树立良好的调查员形象。调查员进行调查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调查能否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最初见面和接触有关。所以调查员要有好的仪表和精神面貌,按规定佩带调查员证。二是要态度谦和。调查员应把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接纳放在首位。调查的语气要缓和但不能没有底气。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调查,对因为怕耽误时间和对调查工作不理解而拒访的被访者要说明不会占用对方太多时间,强调为调查对象保密,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等。在进行询问调查前,要表示感谢调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增强亲和力,便于接下来的访问。
2、注重问卷调查时的方法。问卷调查时,调查员询问要通俗易懂,说话态度要和蔼、诚恳。当问题涉及到调查对象认为复杂、敏感性问题时,调查对象不愿意或不能真实地反映有关信息,调查员可以通过交谈进行多方面的沟通,融洽关系,打消顾虑。比如可以从拉家常开始,尽量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样调查对象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会有所减少,配合的可能性和程度就会增加。
民意调查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用心去做,端正思想,善于观察和认真思考,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调查工作做实、做细,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客观。
(八)调查全程严格把关。对民意调查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应当是全程的,都要有相应的督查审核。
1、配备一定数量的督导员,对现场调查是否按方案执行进行督导。掌握各调查组的协调、控制工作,及时掌握实地调查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
2、每天现场调查结束后,调查员要及时反映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调查情况,共同找出解决办法,以便在后面的调查中及时改进;
3、在数据处理阶段要加强逻辑审核,要广泛应用人机结合的审核模式;
4、通过重点和随机抽查落实人工复核,如果发现复核情况与调查内容不符,则对该调查员的所有问卷进行复核,查询调查员情况说明或调查日志。
第四篇:关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校开展的班主任论坛的活动以及年级总结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冷静思考,反省,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够科学高效,所以,利用休假时间静心思考与反省;
作为班主任应首先确立班级整体规划与设计,从我个人来讲,我对班级的设想是:团结,高效,竞争,合作;努力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能够学有所获,能够感受到班级的存在与温暖;
首先,团结是一个班集体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所以就必须及时地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发现,学生中的矛盾主要是由于一些小事情而引起,加之处于青春期,心里特别敏感,想要获得朋友,知己,但是对他人要求较高,对朋友的定义没有完全理解,导致了经常出现朋友之间的“分分和合”所以带给他们的是心理上的苦恼,由于,这个阶段对家长和老师处于比较封闭的阶段,要求独立性的愿望很强烈所以,不愿意给老师和父母讲,从而使老师和父母比较盲目,不知道应该怎样加以教育和引导,所以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多走进学生群体,多观察,了解他们的喜好与苦恼,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个性,熟悉他们的择友标准,找到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发现矛盾,应该能静思考方式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直接批评或谈话,对于一些对班主任老师和父母排斥心理较强的学生,应该采用迂回战术,先了解他(她)的朋友圈的同学,然后再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所以在平时对同学群体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掌握好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交谈,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太喜欢和老师交流的学生,打破肃静的气氛是第一关,如何能让他(她)和老师父母敞开心扉交谈是一件困难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为此,我将先关心学习,生活,谈及优点,询问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疑惑,让他(她)们真实地感觉到老师和父母他(她)们人生道路上的朋友而非扮演者警察的角色,从而对老师和父母充满信任,方可进行下一步谈话;过好第一关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进入主题,通过对学习上,生活上出现的苦恼或者不良现象,和学生本人一道分析,同时一定要注意聆听他们的语言,语气,了解他(她)们对事情的见解与看法,找出其在思维和行事中逻辑问题,从而化解心中的矛盾,清除内心中“淤泥”,使之能够走上较为顺利的学业轨道;
其次要实现团结这一目的,还需要加大班级凝聚力建设,就需要同学们对班级体的优势,取得的成绩了如指掌,从而加大班级自豪感,所以有必要布置一个班级荣誉榜,不仅仅是各种奖状的集结地,包括班级取得的各方面的荣誉,同学们的特长及荣誉,及时地张榜公布,专职解说员的解说必须要有调动气氛的功能,让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长处,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的成功感;与之相对应的是班级的黑榜,纪律当周违纪事件,讲明对班级荣誉的损坏程度及后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罚,每天德育时间进行通报,使同学们都有正确的是非观,不仅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加强班集体凝聚力还需要通过各种班级,学校的活动的精心准备并将取得良好成绩来实现,特别是通过大型的活动来增强团结合作的氛围,比如短剧表演,篮球赛,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凡是在公众场合下能够树立班级形象的场合下都能够加强这一目的的实现;但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不仅需要投入精力与热情,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一学期活动的提前安排,对于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主题,同时应该与学校的活动安排基本同步。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同样离不开与家长的紧密联系与沟通,通过家长会,通过班级周报常与家长
第五篇:浅析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相对特殊群体,引起我们辅导员的高度重视,通常所说的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其实大多贫困生是“双困生”,即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本文结合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双困生,从资助和教育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做到资助育人,使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脱贫,精神上解困,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教育
随着贫困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学业及生活问题,让每个想上大学的学生都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然而获得资助的学生能否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有效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和教育工作。
一、通过资助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要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首先要了解导致学生贫困的真实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解决。
(一)分析学院贫困生现状
我们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安徽省内,其中来自阜阳、蚌埠等地学生较多,皖北的学生比皖南的学生多。根据近几届我所带班级贫困生情况,参照我们旅游商贸系全体贫困生的构成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我们学院贫困生困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单亲家庭,包括父母离异或一方因病或其他情况去世,约占贫困生比例的10%;第 二,多子女家庭,家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读书,致使家庭经济困难(其中我所带的11导游班有一个学生家有4个孩子都在上学,11空乘班有一个学生家庭有三个子女都在上大学。)约占贫困生总数的40%左右;第三,家住贫困山区,仅靠在家务农维持家庭开支,约占30%;第四,父母双双下岗,靠打零工,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约占10%;第五,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经济严重受损从而导致贫困的,约占10%左右。
(二)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措施
经济困难具有多样性、阶段性。有的困难是暂时的,有的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经济困难程度一般也不同,那么我们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资助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于特别困难和长期存在困难的应采取力度大、金额多的资助,对于突发性或一般贫困的学生我们应采用临时性的补助等方式。
我们学院非常重视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资助体系,这给我们辅导员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奖学金。我们学院在奖学金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学院励志奖学金、宣酒企业奖学金等。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仅认真贯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评定国家奖学金奖励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还设立了院长奖学金(2000元/生/学年),学院励志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奖)。各类奖学金学院每学年评定一次,并且金额数量较大,所以辅导员要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特别是贫困生更应该争取这些获奖机会。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这种机会更倾向于贫困生。
2、助学金。学院的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宣城市市政府助学金、学院助学金和宣酒、生信铝业助学金,以及学院食堂笨笨熊助学金等。除了国家助学金、学院助学金以外,我们学院还受到了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学生在校安心学习,2012年宣城市政府给予我们学院一百万助学金,地方龙头企业宣酒集团和安徽生信铝业等企业也给予学院学子大力经济支持,帮助我校贫困生解决了实际困难。国家助学金实行的是按月发放,对于前面分析的第一、二种情况导致贫困的学生,即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家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读书)致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助学金评审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确保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有生活费。
3、助学贷款。帮助贫困生办理助学贷款是解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的有效途径。在国务院、教育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为贫困生办理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有困难的学生,如前面分析的第一、二种情况导致贫困的学生,即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家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读书)致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帮助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实行一次性发放的,通过办理助学贷款可以很好地解决贫困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困难问题。
4、减免学费。学院本着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对来自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学生;父母均已去世,无经济来源的孤儿;突发事件(特大 灾害、意外事故等)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收入急剧下降,无法解决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等情况的学生,实行了学费减免。
5、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院考虑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另一方面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勤工助学岗位,如设立宿舍管理委员会楼长层长、图书馆、机房等管理岗位;开展清除校园杂草等劳动;还鼓励校园超市、校园餐厅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劳动岗位。学院通过管理和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前面分析的第三、四种情况,即家住贫困山区,仅靠在家务农维持家庭开支;父母双双下岗,靠打零工,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生,采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为他们解决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并提高贫困生自食其力的能力。
6、临时性补助。对于第五种情况,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经济严重受损从而导致贫困的,可通过临时性补助来解决。学院还对食堂菜价进行随时监管,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如果菜价较高,而且是受季节性地或市场物价的影响,学院还会对学生发放临时性补助,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7、“绿色通道”。每年新生入学时,学院都会设立“绿色通道”,为贫困生进校学习开“绿灯”,采取先入学,再缓缴学费、减免学费等,对于所有不能按时交纳学费的新生,都可采取“绿色通道”实现大学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学院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鼓励他们自强自立,通过竞争获得奖学金;通过勤工助学达到自助;通过助学金等改善学习、生活的环境 和条件等。学院提供的广泛的资助平台,实现了贫困生的有效资助。
二、教育提升贫困生的精神境界
助学不是简单的“扶贫”,要贯穿“育人”的思想,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人。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影响学业或辍学,另一方面是在资助过程中,把经济上的资助同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相结合,帮助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脱贫,而且在精神上解困。
(一)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对贫困生要在思想上给与正确指导。俗话说,扶贫贵在扶志。扶志就是引导贫困生正视困难,培养自强、自立精神。贫困生问题不仅是钱的问题,在给予他们经济资助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精神扶贫”。工作中,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正视生活上的困难,认识到困难也是一种磨练,是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契机。告诉他们:贫穷不是自身弱点,更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更要表现在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知识上。经济上的贫困只是暂时的,而知识上的贫乏和精神上的贫瘠才是可怕的。同时,在贫困资助宣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贫困生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要真实可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责任意识教育,要把握好金钱的诱惑和诚信品质的塑造。
(二)注重心理疏导
由于经济压力大、日常生活拮据,导致不少贫困生心理状况复杂,心理障碍增多,主要表现在因家境贫穷,自感低人一等的强烈自卑心 理;由于家境贫寒,昂贵的学费通常是家长借贷而来,担心家中欠债增多,害怕家里再发生意外等焦虑心理;不愿打开心扉,不愿与别人交谈而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等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等等。因此,建立与学生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伸出援助之手时,要出自真心,是真心相助而不是施舍,贫困生是迫切需要经济上的资助,但更需要别人特别是辅导员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走近贫困生,主动和他们谈心,学习上多鼓励,生活上多关心,各项活动多邀请,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另外,通过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教育同学之间应多关心,在思想上、感情上与贫困生坦然相处,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三)强化感恩教育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资助种类繁多,金额巨大,在学生中资助覆盖面广,我做了一下统计,我所带的11级学生中,仅仅大一一学年,班级中大约有60%的学生获得过资助,资助的等级和次数不一。这样就造成了有部分贫困生认为:国家给予他补助是应该的,就因为他贫困资助就必须给他,这种“等、要、靠”的思想严重。少数受助学生几乎没有感激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政策的思想,不珍惜学习机会,不懂得感恩社会,更不用说是回报社会了。我们关爱贫困生不能变成纵容和溺爱,在贯彻和实施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感恩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乌鸦都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谦虚之德,有敬畏之心的人。受助学生要铭记在自己困难时,别人的援助之手,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民生工 程。激励学生要刻苦努力学习,要学会感恩,将爱传递,用爱心回报社会。
我们相信: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伴随党和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关心,伴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贫困生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贫困生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高开华
[2]曹士东
高校学校辅导员工作论坛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旅游商贸系辅导员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