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3:2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

摘要:高校贫困生中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缺少社会支持、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等原因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隐患,学校政策的局限性也会对贫困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和改进对贫困生的扶助工作,建立贫困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生学费、生活费的高额度增长,导致大学校园里的贫困生队伍日益“壮大”。如何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全面健康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不可否认,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是经济方面,缺少人文的、心理的关怀。

一、洞察贫困生的心理是工作的基础

(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不愿表露自己家境贫寒、窘迫的现状,尽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讲,步入大学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必须为适应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这个调整却充满了更大的挑战。较之其他大学生群体,农村贫困生所感受到的新环境与旧环境之间的落差更为巨大,所需要学习掌握的能力也更为宽泛。

(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一个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学习成绩。这样,无论是城市贫困生还是农村贫困生,都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爱,即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然而步入大学后,能够进入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成绩水平上往往相差无几,贫困生的成绩也就相应的失去了明显优势。而且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应试教育,它强调综合学习素质,例如英语口语的流利、计算机的熟练使用、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这些新要求需要的是另外的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优秀的中学成绩。来自农村或是边远地区的贫困生,很可能因为过去教学条件差而缺少相关方面学习积累,因而不容易达到新的要求。

(三)缺少社会支持

首先,对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同辈群体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在班级概念弱化的大学教学模式下,个体大学生必须在班级以外的空间寻求与同辈群体的联系,例如寝室联谊、社团活动等。而受经济条件的约束,与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只能减少甚至完全回避这些活动。这一点对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发生明显的作用。其次,家庭仍然是大学生重要的情感支持。但是通常情况下,贫困家庭的成员或是文化水平有限,或是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很难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为了减少路费、电话费等开支,贫困生与家庭的沟通机会也十分有限。最后,现有的辅导员制度也很难向贫困生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通常一个专业只有一位兼职辅导员,因而辅导员不可能关心到每一个学生,而在辅导员制度之外,高校没有其他的组织机构负责贫困生的管理工作。

(四)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

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必然承接其家庭身份的属性,而这种弱势群体的身份会直接给贫困生带来诸多压力。经济压力是最主要的,由于家庭无法提供充分的物质资助,多数贫困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来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各种开销。这种生活状况使他们不但要在学习之外勤工俭学,还要尽量减少开支,事事都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这大大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周围人群对贫困家庭的刻板印象也同样为贫困生带来压力。例如,不少人认为来自贫困家庭的人比较自私、小气、没有见识,这些偏见都可能造成贫困生的心理不适,使他们对社会评价特别敏感。此外,贫困学生在就业或其他竞争中也较普通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学校政策的局限性对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助学金的评定

助学金是学校提供给贫困生的经济援助,旨在缓解贫困生在生活上的经济压力。然而在大多数高校,目前都不具备一个完善的助学金体制。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届定和申请助学金的资格、程序缺少明确详细的规定,通常的做法是将名额逐层下拨,由辅导员根据名额和班级申请人的条件进行最终的确定。这种缺乏标准化的评定很可能导致助学金无法最优化配置。当然不可否认,学校的资金有限,而贫困生的数量却逐年增加,助学金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极其微小的。

(二)形象工程

在不少学校里,帮助贫困生成了形象工程。一旦有教师资助贫困生或是企业设立贫困生基金,学校就会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上电视、登报纸,或者将受助学生的名字、所处院系予以曝光,以证实资助的真实可靠。这些做法虽然能够引起社会对贫困生问题的关注,却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

(三)助学贷款

为了有效地帮助贫困生解决读书时的经济困难,许多银行都已经展开了助学贷款业务。然而目前的贷款业务采取的是普遍撒网,面对的是所有在校学生,并没有具体为贫困生服务的项目。因此在还款期限和贷款额度上,都无法考虑贫困生的一些特殊困难,特别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助学贷款中扮演的只是单纯的中介角色,并没有成为贫困生与银行进行沟通的桥梁。这使得缺少教育背景资料的银行很难意识到其助学贷款服务的问题。另外,银行助学贷款的对象通常都是已经在校的大学生,而没有面对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的项目。实际上,很多贫困生正是因为没有途径获得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放弃了步入大学的机会。

(四)思想教育

目前高校在贫困生工作上的重点是为其争取更多的资源以减轻更多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部分贫困生在得到帮助后,对赞助人却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个别贫困生在步入社会后,由于贫困留下的阴影,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成为“于连”式的人物。这就对学校开展关于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对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资助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高校一方面应该向社会、企业呼吁,扩充助学金的来源,做到开源;而另一方面,则要建立明确的助学金申请、发放的管理体系,做到合理有效。“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成为检验高校助学工作的一项标准,国家下的力气是越来越大,但是金额总是定数,给了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就会少。解决贫困生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将这一标准不加区分地笼统地贯彻执行,会使一些家庭确实困难但却不努力学习的学生享受了资助,而使部分家庭条件相对略好但努力学习的贫困学生少得了资助,毕竟资助的费用是一定的。贫困生分两种:一种学习用功,生活艰苦,为减少家庭负担而努力,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一种是追求时髦,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生怕在哪一方面(物质上)输给了别人。第一种人可敬,值得学习;但第二种人只会给人以反感,让人们怀疑给他们物质上的资助是否应该。因此“绝不让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也许会更切实可行。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资助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明确申请条件并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助学金是合理发放。其次,应该根据在校贫困生的整体情况拉开档次,鼓励成绩优秀或是表现出众的贫困生,从而保证助学金的合理使用。再次,高校可以改善助学金的形式,在资金难以扩充的情况下,给贫困生以更多生活上的帮助。例如接受企业的实物捐赠,给贫困生提供免费的生活学习用品;也可以通过每月补贴饭卡消费的方式给贫困生伙食费上的照顾。应立足学校实际,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为主,以奖学金、减免学费为辅的自主体系,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助学贷款,这是解决贫困生在校学习学费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提高贷款诚信。加大提高困难补助的资助力度,使贫困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及社会的温暖。深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贫困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制度,激励贫困生奋发向上。通过减免书费、学费,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二)对贫困生受助的宣传应慎重

不可否认,对帮助贫困生情况的宣传可以引起社会对该群体更大的关注,为帮助贫困生争取更多的资源。然而高校在宣传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在征得受助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宣传。宣传时应尽量尊重受助学生的个人意愿,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奉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应引导贫困生充分利用思想新、信息灵、知识宽的自身优势,去影响和带动他们的家庭,实现家庭脱贫致富。只有家庭富裕了,贫困生的贫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也减轻了国家和学校的负担,让大学生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建立合理的贷款制度

高等院校应积极与银行合作,建立面向贫困生的全方位的贷款制度。学校可以向银行提供在校贫困生的详细情况,反映贫困生的要求,使银行能够了解到正确的信息,从而制定面向贫困生的贷款计划。应该特别注意新生的贷款工作,校方可以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有关助学贷款和学费减免政策的资料,使贫困生不至于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放弃深造机会。在监督还款上,学校也可以与银行进行一定的合作,通过保留毕业证书原件或其他方式督促毕业之后的贷款申请人按时还贷。这也可以使银行更放心地向贫困生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高校应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贷款求学意识和如期还款意识,珍惜自己的借贷信用和名誉,为学弟学妹们今后享受助学贷款创造良好的信誉环境,为全社会做出诚实守信的表率。

(四)引进专业社工

高校在贫困生管理工作方面应该引进专业社工,因为目前贫困生的问题已经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或学生工作机构可以解决的。专业社工的工作包括对贫困生的专业心理辅导、对社会捐助的争取和管理以及与贷款机构的合作。这些内容都需要专业的社工人员来操作、管理,从而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贫困生问题。高校的社工人员可以对贫困生进行定期、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在相似群体中缓解压力、互相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社工人员可以在基金会、企业与贫困生之间开展活动,以寻找可以让捐助人和受助学生互利互惠的帮助方式,从而为贫困生赢得更多的社会帮助。另外,社工人员还可以引导贫困生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窦锦伟.高等教育助学资助理念与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2]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3]蔡亚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4]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C].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5]车文博.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篇: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摘 要: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有一段的历史,从当初的帮助贫困生解决上学、生活所需的费用,到现在资助工作已经扩展到育人的层面。在这演变的过程中,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资助工作 主要成绩 存在问题 结论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简介

高校资助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布实施《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其实质是在学费免除的基础上实行人民助学金制,目的是为了补贴贫困学生的“伙食和其他生活困难”,这就是最初的对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资助政策。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大学生的资助政策,直到2007年5月,国务院确立了“奖、贷、勤、助、补、免”和绿色通道等多形式多元化综合资助体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新资助政策。自此之后,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大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已经不再是高校资助工作所头疼的问题了,资助工作已经慢慢的向着加强学生的自强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的育人教育、关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工作倾斜。让同学们得到资助的同时可以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二、资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随着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度及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不会再出现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的情况了,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源地贷款及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梦。同时还设立了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奖项,很好的解决了贫困生无法交学费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情况。

2、高校资助工作更加完善和专业,制度保驾护航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可谓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日常的新生报到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的发放以及贫困生身份认定等工作外,学校还积极拓宽勤工助学的岗位,特殊节假日关心慰问贫困学生,固定月份对特困学生给予特困补助,建立明确详细的资助工作流程,建立贫困生贫困档案,启用学生征信系统,运用信息的力量对于学生统一有效的管理等一系列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资助活动,使得资助工作变得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还组织学校资助工作的负责人参加高校的资助方面的培训,相互学习、增长经验、弥补不足,还会定期组织资助工作论坛,这些都可以使资助工作变得更加专业。最后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护佑下,高校工作才得以平稳发展。

3、高校资助育人、感恩、志愿、诚信教育成绩

显著

学校为了将资助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延伸,开展了育人、感恩、志愿、诚信教育一些列活动。学校通过资助老师耐心、细致入微、情感化的关心每一位贫困生的做事态度,榜样式的教授感动贫困生,教与他们如何做人;每次得到社会企业或个人的资助,学校都会要求受资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寄予资助人,这一小小的举动足以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学校还会与社区、街道以及企业合作,让贫困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去,让他们可以感恩社会的同时多多接触社会;我校还建立学生诚信卡片,这一卡片纪录着每位学生大学四面的每一次交学费情况,获得奖项、处罚以及资助的情况,这些都可以为毕业生服务,向面试单位展现自己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

1、贫困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多

国家一直在强调多帮一个贫困生,国家将多一个人才,但由于各个地区对于如何界定贫困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难刻量。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都是通过学生入学拿来的各地方开开据的贫困生认定材料,然后学校审核的方式来确定贫困生,这里面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地方开据的证明材料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有些地方的认定工作确实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会给学校的审核带来麻烦。其次,学校审核贫困生的时候,只凭据认定材料及主观认定,并没有实地考察等环节,那么作假的贫困生就可以浑水摸鱼。我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以班主任为组长,班长、普通同学、贫困生代表为组员的贫困生测评小组,这个看似公平的对贫困生的认定也存在着问题,同学之间也往往会出现“走关系”的现象,同学之间怕得罪人,所以随意评定某同学贫困的现象常有发生[1]。

2、贫困生心理问题复杂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关心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担心他们不能上学,担心他们的温饱情况等,但从来没有重视过他们的心理情况。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自身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如身边同学的好,有些同学会因此而奋发努力,但有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疏离朋友,久而久之易产生心理问题[2];其次,成长的环境也会造成心理问题。部分贫困学生,从小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自理能力,面对新环境就会缺少安全感,再加上物质上的不对等,长久下去就会失去自信和自尊,随后就会朝心理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3、贫困生道德问题棘手

我国现在的政策是贫困生资助全覆盖,这就导致了一种“被资助”的现象在高校中蔓延开来,有些贫困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而在每年发放助学金的时候会给其发放金钱资助,这种现象长久下去就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我贫困,所以我就能得到金钱”的想法,这种依赖的心理会逐渐演变成严重的道德问题。除此之外,有些贫困生会选择国家助学贷款,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有些同学会变得缺乏信用,他们不按时支付银行本息。这样下去银行就不愿意发放贷款,贫困生就会贷不到钱,进一步影响资助工作。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也会在德育教育中产生不良的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1、正确把握方向,引导贫困生建立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紧密结合,大学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贫困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党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给了贫困生特殊的照顾,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在开展高校资助的同时,学校应确保他们得到社会主义的关怀,使他们坚持完成学业,尽快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出力,延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立审核长效机制及合理的测评跟踪体系

高校对于贫困学生资质的审核应建立在长效机制下,而不应简单的通过贫困生认定材料草率了事。高校可通过教育部在各个省市建立资助工作部门,对于贫困生的资质进行家庭走访调查,且对于确实困难的学生家庭继续跟踪其得到受助资金后贫困条件是否好转,受助资金是否用于改善贫困条件上了等。除此之外,还应改进班级贫困生评价审核体系,像我校除了班级测评小组总体把握外,还通过学生征信系统让全班同学匿名进行贫困生贫困程度认定,反馈其平时生活中是否认真努力的学习等情况,便于辅导员和学校掌握受资助同学的具体情况,对于挥霍资助资金且教育无效的下学年应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3、扩展勤工助学,坚持资助育人教育

学校应利用贫困生的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参加助教、助管、助研、党团委助理、图书馆、实验室、后勤等各部门的劳动获得合法报酬用以补贴学业的实践活动。除了在学校内进行勤工助学,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友企业、周边社区等方式让贫困生勤工助学。在增加了勤工助学渠道外,还应考虑对于工时费用的提高。这样一来既可以消灭他们不劳而获的德育污点,又可以培养贫困学生的劳动感恩意识、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他们诚信意识。

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进行资助工作时应坚持政策、把握方向、经验交流,勇于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建龙,陈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3):75-78.[2]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6-87.

第三篇: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认定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认定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扶住力度。但是,在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因此,找出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改进,能更好的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 认定 民主评议 责任追究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1]。由此可见,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也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2007年5月13号,国务院下发了高等学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八个文件提出要在全国逐步建立全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随着新的资助政策逐步落实到位,2008年全央财政将拿出308亿元用于大学生的资助,随着家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初步估算,每年全国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国家和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无异于雪中送炭。但是,在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具体评定贫困生时遇到的几个问题

1、“贫困生”不贫困

对贫困生进行资格认证,是判断贫困生的关健。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现行的资助体制对贫困生的具体内涵和判断标准缺乏一个统一的界定。校方判断学生是否贫困主要依据学生出示的家庭情况证明,这种认定标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确很难完全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不少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能轻易地从民政部门开到贫困证明。

作者简介:阎文静,女,汉族,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学历:硕研。吉孟卓,男,汉族,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学历:本科。张晓波,女,汉族,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学历:硕研。

2、真正的贫困生不愿声张

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同学,有许多人却选择了默默退出。绝大多数贫困生有比其他同学更强的自尊心,这些同学更敏感。这些同学由于自卑心理,往往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愿让班级里其他同学知道自己贫困。

3、贫困家庭无力开三级证明

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父母是残疾人,没有能力去开三级证明,或者有些同学虽然家庭贫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开不来三级证明,所以这些同学享受不到国家的帮扶政策。只能望“扶”兴叹。

二、对贫困生认定的若干意见

1、建立贫困档案。

对申请建立贫困档案的学生,要仔细核对学生的申请和三级证明。虽然家庭情况证明对某些人来说能够轻易开来,但是仔细核对,该证明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比如: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这样的证明一般是真实的。申请建立贫困档案的学生,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的学生;(2)父母双亡或离异,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3)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4)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遭遇自然灾害,收入严重下降,本人患病,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5)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

2、要坚持谁申请谁举证的原则

要求申请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必须向学校提供有关本人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例如出具家庭户口簿、生病住院的病历及费用收据、家庭成员下岗证以及低保证明、家庭成员就读其他非义务教育学历学校的证明等材料[2]。

3、民主评议

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讨论,集体决策。由申请建立贫困档案的学生陈述本人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和日常消费的实际情况,全体同学对申请建档学生家庭经济日常消费情况进行评议,在不少于全班 80%同学的参加,就是否同意对申请建档学生予以建档及相应档次进行票。根据投票情况,以参加评议学生三分之二以上投

票示同意作为必要条件,确定贫困生的范围和档次。申请学生如对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学校申诉。贫困学生建档推名单及相应档次确定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向学校提供各种证明家庭贫困的材料,学生必须签订诚信档案,保证所提供材料真实可靠。如果今后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除了追究学生本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出具证明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保证贫困材料的真实性。这样可以对部分弄虚作假的同学起到约束作用。

5、动态资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贫困生档案应该是动态的,要对贫困生学习生活,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定期巡查,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对已经建立的档案的,定期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并且通过班级民主评议决定。同时,贫困线的划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3]。使高校有限的扶贫助困基金及时地流向最需要的学生,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生手中,促进贫困生的身心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总之,贫困生的认定应该把握主要原则:学校自身认定为主,生源地证明为辅,发动学生的民主积极性,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做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有为学生热情服务的心,对学生负责,掌握第一手真实详情,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学生的隐私,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把握全局,关注强自尊心的家庭“特别”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精心处理贫困生认定工作,从而将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保证国家帮贫助学政策的顺利实施,创建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剑峰,罗浪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

[2] 王晓三 薛 深.高校民主评议贫困生制度评析[J] 法制与社会.2007,02,554.[3] 张剑峰,罗浪,赵燕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江西教育科研[J]2005,05,39-41.阎文静,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电话:***.邮编:050026.邮箱:annieyan1980@163.com

第四篇:高校贫困生问题综述

高校贫困生问题综述

姓名:吴海燕

班级:政教二班

学号:090100087 摘要:本文查阅了大量贫困生方面的专著、期刊、学位论文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贫困生的定义、贫困生的现状、贫困生的特点、贫困生产生的原因、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对贫困生的解决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关键词:贫困生、贫困生问题、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同时,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由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到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贫困问题给发展带来一系列障碍。现在,党和各地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普遍采取了一系列解决贫困生的措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总量的激增,贫困生资助体系在沉重的资助任务面前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盲点问题严重制约着资助效果的发挥,因此,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更好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关键。

1:贫困生的定义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

2:贫困生的现状

贫困生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于其他同学,很多贫困生仍属于埋头苦学型的,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与老师、同学沟通缺乏。久而久之,贫困生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会加剧经济问题乃至影响人生发展。

(1):坚强的外表与脆弱的心理时刻伴存。

(2):过强的自尊与过度的自卑感如影随形。

(3):独立的外表下掩饰的封闭内心。

(4):逃避集体活动,游走在大学的边缘。

(5):面临就业压力大。

3:贫困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贫困生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大。二是城乡差别正在缩小。三是来自中西部地区家庭的贫困生比例较大。综合数据表明,高校来自中西部的贫困生已占了70-75%。四是由于理工就业容易,理工科专业学生中困难比例高于文科学生。五是低年级困难学生比例高于高年级。六是贫困生欠费较多。七是贫困导致贫困 生精神和心理上承受了很大压力。

4: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是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前, 实行“国家全包”教育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改革中收入不断增加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根据这一情况放宽招生政策, 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几十万增至几百万。高校招收人数急剧增加必然要求改革“国家全包”的教育体制, 实施高校招生“并轨制”, 学生的家庭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要承担子女的学习生活费。

2.从经济角度看, 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很发达, 而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边远地区的人民有些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因此, 高校招生“并轨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家庭来说, 很难负担。随着下岗待业人员的增加, 其中没有技术并且身体状况又不健康的下岗人员子女在大学中也就进入贫困生的行列。改革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拉大, 那些经营不善部门的职工几乎无法担负自己的子女读大学的学习生活费。

3.从家庭角度看, 经济拮据是产生高校贫困生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 第一,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家庭收入一般比较低, 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产品, 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低, 且大部分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没有多少用来交换, 无足够资金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第二,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因有些职工分流下岗, 生活很拮据, 难以支付子女读大学的费用。第三, 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子女因经济失去依靠, 考入大学缺乏经济支柱。第四, 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幸的家庭, 经济困难不能提供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第五, 家庭人口多,劳力短缺, 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5:贫困生的认定

目前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认定对象界定缺乏操作性所谓的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重庆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贫困生认定标准:(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应该说,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制定一个界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这一政策最大的弊端在于它缺乏具体的相对客观的量化操作标准。高校学生来自大江南北,这本身就给取证工作带来难度。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较大,各省市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贫困的界定也就各有说法。加之每个学生在校的经济表现也各有千秋,因此,有限的资助金额给谁,不给谁,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认定过程存在漏洞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是:由学生本人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并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各省市文件,制定相应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贫困生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存档,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由贫困生持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所在班级同学及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其在校经济情况表现进行评议,认定贫困情况,再由学院进行审核。

这套认定体系看似相当完备,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在中国这一人情社会里,这一套操作就有大问题了。

首先是家庭经济贫困证明。由于贫困证明需要生源地政府出具,而一旦出具此证明就有可能为申请办证人员带来一定的好处,自己又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面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基层办事人员一般都乐意帮忙出具这样一份证明;当有了基层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后面的盖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次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随意捏造极低的家庭收入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国家奖助学的发放,部分学生明白了家庭低收入就有可能获得资助,有时候,学生为了能成功办理贷款,往往也把家庭经济情况写得极低,以便取得所需。对于需要到生源地核实的家庭人员职业、经济等情况,由于高校的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根本无法实地走访调查,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无从证实,只能依凭学生出具的材料来判断。

第三是评议小组的评议基本依据老师同学的平日观察和感觉。同学之间互相比较熟悉,能为评定贫困生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自己周边的人,一个寝室的相对熟悉,跨寝室的同学就了解较少了,男女生之间接触较少,如果担任评议的是位一般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了解更少;学生的个性不同,在穿着、表现上也有较大差异,有些家境较好的同学,由于自身的勤俭节约,从外在难以看出是否贫困,而有些较贫困的同学,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外在打扮上较为大方,这给评议带来一定难度;另外,也不排除某些评议同学的小团体主义,在评议过程中支持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否定与自己接触不多、关系不好的同学。辅导员老师在评议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辅导员往往负责管理两三百多学生,日常事务繁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知根知底,在审核时,一方面参照评议小组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尤其是在大一新生的贫困认定工作中更是跟着感觉走。时间短、任务重,往往到了一学期以后才能发现判断错误。2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建议

建立科学的认定标准,共享贫困生数据库应由国家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社会保障、教育保障方面的专家学者,讨论和制定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贫困家庭量化指标。根据此标准,户口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数据库,由系统自动判定贫困等级:不贫困、贫困或特贫困。对此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在有效保护信息安全前提下,允许

全国共享此数据库,高校可按照规章制度申请查询数据库信息,为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好铺垫。

认定工作应提早到高中开始现有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基本集中在高校,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于天南海北,无形中为认定工作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高校认定工作的成本。如果在学生中学阶段就着手建立贫困生档案,学生升入大学后,该档案和学生其他档案一起随学生调入所在高校,高校则根据学生申请,查阅其档案即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认定的准确性。

在认定工程中加大监管力度政府是贫困生认定体系的主体,同时又是具体的执行主体,因此,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非常必要。在办理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落实工作人员问责制,最大可能地保证贫困

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高校自身也应对贫困生认定各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控。从贫困生申请、评议建档、审核公示、跟踪了解、违纪查处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管,杜绝主观违规,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学生随时取消资助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不断提高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学生信用资质评定系统诚信教育,是近年反复提及的一项教育内容。一方面,我们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贫困生资助的程序、方法、方式和标准,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之中,提高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诚信教育使那些“假贫困生”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从而有助于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贫困生认定效益。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树立诚实守信的校风对学校建设也极为重要。

6:贫困生问题对策思考

一、贫困生的确定。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国家对贫困生的界定是:学生在校的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的。而各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是差别的,有的差别还很大。因此,对贫困生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及其具体经济收入状况,二是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要选准贫困生,就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单凭学生本人陈述和申请是不够的,应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政府、机关出具较为详细的证明材料,作为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完善助学贷款。从全球来看,学生资助政策的总的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从以助学

金、奖学金为主向以学生贷款为主转变。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有了学生贷款,学生贷款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学生资助的最主要的方式。回顾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的进展情况,虽经多方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并不很理想。截至2003 年7 月全国高校已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仅占申请人数的31 % ,贷款金额只占申请金额的37 %。根据江苏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2 年3 月初的统计,至2002 年1 月底,全省国家助学贷款申贷总人数45490 人,申贷总金额26484.24 万元,已贷总金额为8023.64 万元,占申贷总金额的30.3 %;已资助19449 名在校大学生顺利就学,占申贷总人数的42.8 %。尽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取得了突性的进展,但与全省9 万多名贫困生(其中一半为特困生)的实际情况相比较,申贷人数仅为50 %左右,实际资助的人数仅为贫困生总数的20 %左右。国家助学贷款是应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应积极配合,努力使助学贷款成为未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分担助学贷款中的拖欠风险,组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学生助学贷款的宏观管理和监控;银行要提高认识和责任感,同时要强化贷款回收;高校要搞好学生助学贷款的咨询服务,承担学生助学贷款资格认证的主要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信用教育;而作为贷款的最大受益方学生,则必须按借款合同严格履行还款义务。

三、加大勤工助学力度。通过勤工助学形式,把对贫困生的资助从无偿变为有偿。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补、助、减都属于无偿性的资助,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以及行动上的惰性。而勤助学可以使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理解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发奋成才。第二,贫困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心理上不会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可以减轻贫困生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实践能力、扩大社交范围、克服自卑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应鼓励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勤工助学机制,高校需要配套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高校贫困生在保留学籍和学业成绩的前提下休学参加勤工助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使之充分发挥资助学生、锻炼能力、增长才干、适应社会的作用。

四、扩大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覆盖面。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 % ,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10 %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他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五、建立混合资助模式。“资助包”政策是由美国国会研究制订的一整套学生资助评审规则和办法,供美国教育部、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和学生以及家长参照使用,对我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资助包”将助学金、贷学金等各种资助混合计算,形成一个“一揽子资助”方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方案都界定了具体的资助对象、资助额度、计算办法,便于执行。通过“资助包”政策,可以防止一部分学生获得大量资助

参考文献:[1] 透视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难现象 林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9-0175-02 [2] 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现状及资助对策 张鼎良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409(2007)082017120 [3] 浅析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 田修胜 周贤君

[4] 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 徐敬洁,钟佐彬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0)01-0118-02

第五篇:高校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和各位老师:

我是xxxx学院xxxx1班的xxx同学,由于家里经济不好,父母现在体弱多病,我现在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我大一时给了我申请助学金的机会,得到了帮助。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我,爸爸是下岗职工,妈妈没有工作,平时靠打杂工过日子,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爸爸的左手残疾,有时还有病痛。妈妈一直身体就不好总是要吃药打针。我和姐姐都还在读大学,弟弟在读高中。为了我们三个的学费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

XX年我考上了大学,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我们一家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我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我原打算放弃继续求学这条道路,早日参加工作来减轻父亲的负担,贴补家用。但是父亲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切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所以为了让我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教育质量口碑良好,学风严谨的学校中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我的父母情愿为了我的前途,背负债务。多亏了我的父母、亲戚,朋友,我得到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机会,来到了美丽神圣的大学,坐在这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大学一年以来,我深知着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在大一时找了份兼职,努力的工作补贴下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生活中,]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也很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只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尽力帮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大二的学习生活如期而至,我和姐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不能如期交学费。而父亲,也和每年一样,又在挨家挨户的为我的学费奔走。每次回到家里都是愁眉不解的闷头抽着烟。这样的情景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因为我知道,别的朋友也许不理解,为什么我的父亲非要让我去上那么贵的大学。在开学一个月后我把学费给交了。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

由于家庭的贫困我特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但是它不仅会在经济上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更是对我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肯定。如果学院能够给予我这份荣誉,将是对我一种莫大的鼓励,必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做得更出色,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月日

下载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贫困生申请程序

    附件1 贫困生网上申请程序学生凭《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向班级提出申请。如只开具了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需补填《调查表》并把贫困证明附在后面。 ↓ 进行班......

    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俞佳超 (中南民族大学 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高校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思考 摘 要: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学生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既要做好......

    关于高校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摘要】团课是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对团员青年进行团的基本知识、理想前途、组织纪律观念、道德风尚等方面教育的有效形式,大学生中团员比例较大,在团课学习过程......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宋辉(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300)[摘要]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

    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困境及诚信教育

    2011年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高职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困境 刘珍珍1 【摘要】: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贫困生助学......

    高校认定贫困生方法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四天的丽水之行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是在传统的贫困生鉴定方法上我们能否找到新的鉴定方法,新一学年的学校的资助工作即将开展,加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的......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及对策 胡绍君 大庆石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摘要: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