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

时间:2019-05-15 12: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

第一篇: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

开学初我接到了一位同学的电话,电话中他向我诉说在最近一段时间感到有些迷茫,希望我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他是来自农村的一个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时还感觉到有些自卑,遇事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与他的谈话我开始注重对贫困生的关注,以下是我个人对贫困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一些了解与想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加之由于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学费上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致使贫困生比例逐年提高,贫困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经过我的多方面了解贫困生常常具有这样特点:大多数学生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他们自强不息,意志坚韧,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勤劳质朴的品格,敢于吃苦,能靠自己的能力脱贫。但是,由于贫苦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也有相当部分的贫困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均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贫困”,成了物质和心理的“双困生”。贫困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学习、生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因此,对这部分贫困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不但健康成长,而且能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院校贫困生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困难重重,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物质贫困。物质贫困是指高校贫困生生活艰苦,缺乏或没有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物质贫困造成了高校贫困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如此伤害严重地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

第二,精神及心理贫困。物质贫困直接导致精神及心理贫困。高校贫困生由于物质贫困,往往引发心胸狭窄、保守、自卑、消极甚至厌世等精神贫困和心理危机。

解决贫困生的贫困,必须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解困齐头并进。一方面,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帮助、支持贫困生,为其创造更多的脱贫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教育,使贫困生正确面对困难,自信自立,奋发图强,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现实,以坚强的毅力和自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创造美好的人生。

(1)思想上:确立“扶贫先扶志”理念

1.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贫困生渴望被人理解、认可,更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各种客观现实困难。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注重方法,讲究针对性。要让贫困生认识到,贫穷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多给他们以鼓励,在激励中树立信心;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完全可以改变。

2.加强“精神扶贫”,树立贫困生自立自强意识。“贫困是一把双刃剑”。对弱者来说,贫困是一种劣势,一场灾难;而对强者而言,贫困是一种磨难,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让他们把困难当作时时提醒自己奋斗的动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现实,勇于在逆境中成才。

(2)物质上:建立健全扶贫制度

1.积极为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积极帮助贫困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

勤工助学是这种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贫困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解决一些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能抑制其不劳而获思想和依赖心理,培养其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精神。贫困生自己也应正确处理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不要因为参加该活动而分散精力,荒废学业。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生刻苦学习。

(3)心理上:加强引导疏通

1.通过寝室中或寝室之间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倡导彼此交往的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理念,让其中的贫困生不仅能得到经济和生活的帮助,更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解决其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爱的氛围。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处在逆境,更需要爱,更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拥有一个和谐、互助、团结的群体氛围,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

第一,发挥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活动。因为在这些社团里,大家站在相同的起点,有更多机会相互鼓励、互相扶持,容易敞开心扉,释放压力,找回自信。同时,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贫困生会增加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及自我展示的机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贫困生学会和训练了人际交往的技巧,知道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搭建多领域文化之平台。一是网络文化平台。二是校园文化平台。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体育竞赛、小型晚会等,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目标的健康心态。

(4)贫困生自身要不懈努力

贫穷不是过错。面对贫穷,贫困生自身应乐观自信,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走自强自立之路。首先,贫困生要自我心理脱贫。贫困生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努力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意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来丰富和武装自己,化贫困为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的动力。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是暂时的,虽然在物质上不如别人,但自身有他人所不具备的如坚韧、勤奋、吃苦耐劳等品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诚实豁达、真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要坚定自强不息信念。贫困生要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但如果一味地依靠国家和社会,将对贫困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贫困生自身不应有依赖心理,更不要有抱怨家庭、攻击社会等扭曲心理。要树立自强自立、顽强不息的精神。

(一)通过集体机制,构建宿舍、班级集体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集体,大学生既是这些集体的成员,又是这些集体的主人。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素质发展、成人成才,都与这个集体的建设发展、文化氛围、精神风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引入集体机制,构建宿舍、班级集体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模式是高校这一特定社会环境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的可探讨性的方案。

(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贫困生生自我管理

第二篇:高校贫困生问题综述

高校贫困生问题综述

姓名:吴海燕

班级:政教二班

学号:090100087 摘要:本文查阅了大量贫困生方面的专著、期刊、学位论文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贫困生的定义、贫困生的现状、贫困生的特点、贫困生产生的原因、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对贫困生的解决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关键词:贫困生、贫困生问题、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同时,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由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到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贫困问题给发展带来一系列障碍。现在,党和各地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普遍采取了一系列解决贫困生的措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总量的激增,贫困生资助体系在沉重的资助任务面前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盲点问题严重制约着资助效果的发挥,因此,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更好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关键。

1:贫困生的定义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

2:贫困生的现状

贫困生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于其他同学,很多贫困生仍属于埋头苦学型的,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与老师、同学沟通缺乏。久而久之,贫困生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会加剧经济问题乃至影响人生发展。

(1):坚强的外表与脆弱的心理时刻伴存。

(2):过强的自尊与过度的自卑感如影随形。

(3):独立的外表下掩饰的封闭内心。

(4):逃避集体活动,游走在大学的边缘。

(5):面临就业压力大。

3:贫困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贫困生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大。二是城乡差别正在缩小。三是来自中西部地区家庭的贫困生比例较大。综合数据表明,高校来自中西部的贫困生已占了70-75%。四是由于理工就业容易,理工科专业学生中困难比例高于文科学生。五是低年级困难学生比例高于高年级。六是贫困生欠费较多。七是贫困导致贫困 生精神和心理上承受了很大压力。

4: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是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前, 实行“国家全包”教育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改革中收入不断增加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根据这一情况放宽招生政策, 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几十万增至几百万。高校招收人数急剧增加必然要求改革“国家全包”的教育体制, 实施高校招生“并轨制”, 学生的家庭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要承担子女的学习生活费。

2.从经济角度看, 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很发达, 而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边远地区的人民有些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因此, 高校招生“并轨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家庭来说, 很难负担。随着下岗待业人员的增加, 其中没有技术并且身体状况又不健康的下岗人员子女在大学中也就进入贫困生的行列。改革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拉大, 那些经营不善部门的职工几乎无法担负自己的子女读大学的学习生活费。

3.从家庭角度看, 经济拮据是产生高校贫困生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 第一,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家庭收入一般比较低, 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产品, 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低, 且大部分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没有多少用来交换, 无足够资金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第二,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因有些职工分流下岗, 生活很拮据, 难以支付子女读大学的费用。第三, 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子女因经济失去依靠, 考入大学缺乏经济支柱。第四, 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幸的家庭, 经济困难不能提供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第五, 家庭人口多,劳力短缺, 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5:贫困生的认定

目前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认定对象界定缺乏操作性所谓的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重庆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贫困生认定标准:(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应该说,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制定一个界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这一政策最大的弊端在于它缺乏具体的相对客观的量化操作标准。高校学生来自大江南北,这本身就给取证工作带来难度。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较大,各省市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贫困的界定也就各有说法。加之每个学生在校的经济表现也各有千秋,因此,有限的资助金额给谁,不给谁,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认定过程存在漏洞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是:由学生本人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并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各省市文件,制定相应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贫困生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存档,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由贫困生持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所在班级同学及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其在校经济情况表现进行评议,认定贫困情况,再由学院进行审核。

这套认定体系看似相当完备,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在中国这一人情社会里,这一套操作就有大问题了。

首先是家庭经济贫困证明。由于贫困证明需要生源地政府出具,而一旦出具此证明就有可能为申请办证人员带来一定的好处,自己又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面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基层办事人员一般都乐意帮忙出具这样一份证明;当有了基层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后面的盖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次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随意捏造极低的家庭收入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国家奖助学的发放,部分学生明白了家庭低收入就有可能获得资助,有时候,学生为了能成功办理贷款,往往也把家庭经济情况写得极低,以便取得所需。对于需要到生源地核实的家庭人员职业、经济等情况,由于高校的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根本无法实地走访调查,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无从证实,只能依凭学生出具的材料来判断。

第三是评议小组的评议基本依据老师同学的平日观察和感觉。同学之间互相比较熟悉,能为评定贫困生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自己周边的人,一个寝室的相对熟悉,跨寝室的同学就了解较少了,男女生之间接触较少,如果担任评议的是位一般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了解更少;学生的个性不同,在穿着、表现上也有较大差异,有些家境较好的同学,由于自身的勤俭节约,从外在难以看出是否贫困,而有些较贫困的同学,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外在打扮上较为大方,这给评议带来一定难度;另外,也不排除某些评议同学的小团体主义,在评议过程中支持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否定与自己接触不多、关系不好的同学。辅导员老师在评议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辅导员往往负责管理两三百多学生,日常事务繁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知根知底,在审核时,一方面参照评议小组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尤其是在大一新生的贫困认定工作中更是跟着感觉走。时间短、任务重,往往到了一学期以后才能发现判断错误。2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建议

建立科学的认定标准,共享贫困生数据库应由国家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社会保障、教育保障方面的专家学者,讨论和制定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贫困家庭量化指标。根据此标准,户口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数据库,由系统自动判定贫困等级:不贫困、贫困或特贫困。对此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在有效保护信息安全前提下,允许

全国共享此数据库,高校可按照规章制度申请查询数据库信息,为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好铺垫。

认定工作应提早到高中开始现有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基本集中在高校,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于天南海北,无形中为认定工作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高校认定工作的成本。如果在学生中学阶段就着手建立贫困生档案,学生升入大学后,该档案和学生其他档案一起随学生调入所在高校,高校则根据学生申请,查阅其档案即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认定的准确性。

在认定工程中加大监管力度政府是贫困生认定体系的主体,同时又是具体的执行主体,因此,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非常必要。在办理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落实工作人员问责制,最大可能地保证贫困

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高校自身也应对贫困生认定各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控。从贫困生申请、评议建档、审核公示、跟踪了解、违纪查处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管,杜绝主观违规,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学生随时取消资助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不断提高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学生信用资质评定系统诚信教育,是近年反复提及的一项教育内容。一方面,我们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贫困生资助的程序、方法、方式和标准,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之中,提高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诚信教育使那些“假贫困生”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从而有助于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贫困生认定效益。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树立诚实守信的校风对学校建设也极为重要。

6:贫困生问题对策思考

一、贫困生的确定。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国家对贫困生的界定是:学生在校的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的。而各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是差别的,有的差别还很大。因此,对贫困生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及其具体经济收入状况,二是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要选准贫困生,就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单凭学生本人陈述和申请是不够的,应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政府、机关出具较为详细的证明材料,作为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完善助学贷款。从全球来看,学生资助政策的总的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从以助学

金、奖学金为主向以学生贷款为主转变。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有了学生贷款,学生贷款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学生资助的最主要的方式。回顾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的进展情况,虽经多方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并不很理想。截至2003 年7 月全国高校已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仅占申请人数的31 % ,贷款金额只占申请金额的37 %。根据江苏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2 年3 月初的统计,至2002 年1 月底,全省国家助学贷款申贷总人数45490 人,申贷总金额26484.24 万元,已贷总金额为8023.64 万元,占申贷总金额的30.3 %;已资助19449 名在校大学生顺利就学,占申贷总人数的42.8 %。尽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取得了突性的进展,但与全省9 万多名贫困生(其中一半为特困生)的实际情况相比较,申贷人数仅为50 %左右,实际资助的人数仅为贫困生总数的20 %左右。国家助学贷款是应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应积极配合,努力使助学贷款成为未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分担助学贷款中的拖欠风险,组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学生助学贷款的宏观管理和监控;银行要提高认识和责任感,同时要强化贷款回收;高校要搞好学生助学贷款的咨询服务,承担学生助学贷款资格认证的主要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信用教育;而作为贷款的最大受益方学生,则必须按借款合同严格履行还款义务。

三、加大勤工助学力度。通过勤工助学形式,把对贫困生的资助从无偿变为有偿。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补、助、减都属于无偿性的资助,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以及行动上的惰性。而勤助学可以使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理解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发奋成才。第二,贫困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心理上不会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可以减轻贫困生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实践能力、扩大社交范围、克服自卑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应鼓励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勤工助学机制,高校需要配套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高校贫困生在保留学籍和学业成绩的前提下休学参加勤工助学,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使之充分发挥资助学生、锻炼能力、增长才干、适应社会的作用。

四、扩大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覆盖面。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 % ,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10 %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他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五、建立混合资助模式。“资助包”政策是由美国国会研究制订的一整套学生资助评审规则和办法,供美国教育部、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和学生以及家长参照使用,对我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资助包”将助学金、贷学金等各种资助混合计算,形成一个“一揽子资助”方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方案都界定了具体的资助对象、资助额度、计算办法,便于执行。通过“资助包”政策,可以防止一部分学生获得大量资助

参考文献:[1] 透视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难现象 林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9-0175-02 [2] 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现状及资助对策 张鼎良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409(2007)082017120 [3] 浅析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 田修胜 周贤君

[4] 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 徐敬洁,钟佐彬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0)01-0118-02

第三篇:高校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和各位老师:

我是xxxx学院xxxx1班的xxx同学,由于家里经济不好,父母现在体弱多病,我现在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我大一时给了我申请助学金的机会,得到了帮助。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我,爸爸是下岗职工,妈妈没有工作,平时靠打杂工过日子,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爸爸的左手残疾,有时还有病痛。妈妈一直身体就不好总是要吃药打针。我和姐姐都还在读大学,弟弟在读高中。为了我们三个的学费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

XX年我考上了大学,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我们一家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我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我原打算放弃继续求学这条道路,早日参加工作来减轻父亲的负担,贴补家用。但是父亲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切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所以为了让我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教育质量口碑良好,学风严谨的学校中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我的父母情愿为了我的前途,背负债务。多亏了我的父母、亲戚,朋友,我得到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机会,来到了美丽神圣的大学,坐在这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大学一年以来,我深知着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在大一时找了份兼职,努力的工作补贴下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生活中,]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也很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只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尽力帮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大二的学习生活如期而至,我和姐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不能如期交学费。而父亲,也和每年一样,又在挨家挨户的为我的学费奔走。每次回到家里都是愁眉不解的闷头抽着烟。这样的情景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因为我知道,别的朋友也许不理解,为什么我的父亲非要让我去上那么贵的大学。在开学一个月后我把学费给交了。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

由于家庭的贫困我特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但是它不仅会在经济上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更是对我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肯定。如果学院能够给予我这份荣誉,将是对我一种莫大的鼓励,必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做得更出色,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月日

第四篇:高校贫困生申请程序

附件1

贫困生网上申请程序

学生凭《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向班级提出申请。如只开具了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需补填《调查表》并把贫困证明附在后面。

进行班级民主评议推荐档次

获班级推荐档次认定后登陆广西学生资助网:

点击进入“高校贫困生申请”

首次填表

在菜单中选择高校“广西民族大学”

开始填写贫困生登记表(*星为必填项目,其它项目原则上也不要留空白,所有信息学生必须如实,并尽可能详细)

填写完毕并确定无误后

开始“提交”

提交成功后记下表格上方“报名序号”,以备今后进一步登陆时使用

点击“完成申报并打印”

打印申请表

学生本人签字后将申请表、调查表(各一式两份)交到学院办公室

学院报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注意事项:

1、带“*”号为必填项目

2、身份证号必须为15位或18位

3、家庭电话没有的,可填写学校宿舍电话或隔壁邻舍电话

4、“称呼”一栏,如属单亲家庭学生,父亲(或母亲)已过世的,填写父亲(或母亲)姓名后,“职业、身份证、工作单位”可填 “已故”,“收入”一栏可填“0”;学生如属孤儿,父母的信息皆不填,可选择 “家庭成员情况”,在相关栏目填写其他监护人的信息。

5、申请表不可拷贝,不可截图,只可连机打印。学生需成功打印了申请表后,有关部门才能进行审批工作,故学生务必要选择连接有打印机的电脑进行填写,并现场及时打印申请表。

6、申请表一经提交打印,所填信息皆不可更改,故在提交打印前必须确认信息准确无误。4

第五篇: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论文

摘要:近年来,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忽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随着增加。我国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一直都未停止,同时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各大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生提供兼职,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以此减少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设立各种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经济补助体系都基本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上学问题。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重视,某些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不懂得感恩。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现状

第一,在贫困生资助名额评选时,很多学生都争当特困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境不错,没有分享意识,不考虑较之更加困难学生,个别一般困难的贫困生却拿去更高档的助学金,尤其是获得社会资助后,仍然在学校继续申请,这就造成了不公正。第二,在贫困生名单定下之后,个别学生没能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或者对于申请表的填写不够重视,填写数据不够真实和完整,部分人认为获得学校的资助是应该的,丝毫没有感恩之心,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肯定是要获得助学金,若是没有获得反而会责怪学校。第三,一些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本着“白送的钱,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大肆购买物品,随意挥霍,甚至产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每当有企业和学校资助时,自己必须占据一个名额,不考虑。另外,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甚满意,工作不积极不到位,部分申请贷款的学生,难以及时还款,对于学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1]。第四,部分学生在领到助学金后,对学习不认真,对学校和社会不思回报,甚至认为自己的贫困是家庭造成的,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只想通过家长和学校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没有依靠自己获取资金。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自身的原因。受到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和沟通障碍。另外,这部分人群存在压抑情绪,以及急切求胜、证明自己的心理。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将读大学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理想与现实偏差很大,在社会中难以短期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在与同学相处中,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会认为对方给予的帮助,是对他们的怜悯和同情,甚至会进一步增加自卑心理,这就很难让他们产生报恩思想。家庭的原因。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困难家庭,大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低,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这也是他们对孩子仅有的期望。因此,对于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感恩意识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后[2]。

第二,困难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对孩子教育,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责,担心自己的经济情况影响孩子生长。因此,在孩子成长中,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而不求所报,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习惯,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们将索取变为一种习惯,不懂得感恩。学校的原因。

第一,当前学校的资助体系不完善,仅仅是从经济上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养,另外,由于经济资助是无偿的,不需要学生进行偿还,存在很大漏洞,学生进行申请时,只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的,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额的补助资金。

第二,对于受资助学生没有明确的义务要求,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让学生产生应得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这是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帮助,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这样难以产生感恩意识。

第三,在发放助学款时,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学生的银行卡,这样做的确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避免同学的偏见,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颁发仪式,因此资助款的到账没有告知学生,就直接打入他们的银行卡,受资助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因此很难产生感恩心理。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造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据原因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感恩教育,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贫困生加强感恩教育的主体中高校占据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加感恩课程的开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此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重大节假日,还有助学金发放的日子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动,营造一个学生感恩的氛围和环境,让捐助者和受资助者结成对子,同时可以利用活动,让困难生学会和懂得感恩,体会感恩。另外,可以通过举办与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如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讲座,开展感恩宣传月,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征文,以及进行演讲赛辩论赛,等等,提高贫困生对受资助重要作用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咨助者的高尚情怀,让贫困大学生产生感恩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和贫困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加强校园的感恩氛围,让贫困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3]。

第二,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建设。在学校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基地,通过课堂的宣讲,可以向大学生传授感恩知识,进而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加入感恩的思想,通过结合生活社会实际,在课堂上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对感恩行为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搜集感恩教育素材,例如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及古代的故事,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主题讨论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讲述他们的理解,进而适时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感恩的思想。在学校中,一般会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因为任课老师之前多为辅导员,可以将感恩内容作为附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感恩机会。对于心存感激却未付诸实际的同学,应该拓展足够的途径,让他们付诸行动。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每一个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志愿工作,帮助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特长服务社会。经过一系列感恩活动,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发挥自身特点和长处,可以体会到成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进而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在办公室值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感恩的意义。

四、结语

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资助,还应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资助,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自立自强、自我成长,让他们成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生力军,最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亚婕.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76-78.[2]杨雪琴.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45-147.[3]张龙,叶晓琴,叶华松,赵卫川.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5:257-259.

下载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贫困生助学金学生申请表

    国家助学金学生申请表填表日期: 2010年月日填写须知:1. 本表格需下载打印后,由学生本人亲自按要求如实填写,填写时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填写。所有材料在......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认定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扶住力度。但是,在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因此,找出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校认定贫困生方法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四天的丽水之行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是在传统的贫困生鉴定方法上我们能否找到新的鉴定方法,新一学年的学校的资助工作即将开展,加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的......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摘 要: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有一段的历史,从当初的帮助贫困生解决上学、生活所需的费用,到现在资助工作已经扩展到育人的层面。在这演变的过程中......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 宁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山东济南20014)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逐年加大投入,针对贫困生......

    大学贫困生创业成长心路历程

    大学贫困生创业成长心路历程 14服装2班李停停 2013年暑假我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2014年暑假在一家美术机构当助教,进入大学后,在徐州万思及南京GTC考证机构担任校代理等职。通......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李猛 邢朝霞 刘薇 才玉光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321”成长模型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创业、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就于高校......

    高校贫困生补助资金引发的教育与金钱的抗争

    高校贫困生补助资金引发的教育与金钱的抗争,以及数以亿计的教育拨款浪费。 (致教育部长的一封信) 您好: 国家每年下拨高校的贫困生补助资金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实际意义。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