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合集)

时间:2019-05-12 12: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

第一篇: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20xx年是我厂改革和发展最关键性的一年,也是公司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年。上半年公司在厂党委和厂部的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三项责任制”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在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公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营状况趋于良好,基本上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回顾上半年公司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厂党委对多经产业的要求相比,与多经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对多经工作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市场化发展的新观念还很淡薄,仍然抱有吃“大锅饭”的陈旧思想观念,工作上图舒服,技能上安于现状,工作不求上进,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种工作惰性,严重阻碍着公司的发展;另外,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广大干部员工依赖主业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思维定势仍然存在与主业攀比的心理,障碍寻求发展思维意识;

二、公司激励机制不强,分配格局单一。尽管公司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出台了对外创收的激励政策,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把个人的有效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束缚了职工的积极性的发挥;

三、公司职工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是这些年从主业安置和分流的人员,年龄偏大,工资偏高,公司缺少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造成劳动成本较高,这些也影响着多经产业的发展;

四、公司在创新发展上步子还比较缓慢,在项目研究和探讨上思路还不够宽,过分依靠主业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仍然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徘徊;

五、工资结构调整后,部分职工产生思想情绪,特别是一部分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职工,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原来的工作一样,仍然参加机组的大小修的生产工作,而享受的岗位薪点工资却与从事一线生产职工有着很大的差距;部分老职工思想情绪波动也较大,牢骚满腹,认为他们给企业做了大半辈子的贡献,现在年龄大了,主要岗位和生产一线的工作不能干了,安置到三产,现在的工资却降低了,因而想不通,也就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

六、党的建设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党总支和党支部对党的建设工作研究和探讨还不够,工作没有较新的方法;党的组织活动的不够活跃;基础工作不够完善;党员教育的形式单一;针对以上公司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促使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公司今年“三项目标责任制”的圆满完成。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继续做好职工的思想转变教育工作。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着公司改革的进程,观念更新的深度决定着公司的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要教育广大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在多经工作低人一等,没有前途的自卑观念。要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和效率意识;要树立服务和主动服务主业安全生产的意识,要树立在多经工作同样可以创造业绩和大有作为的观念,真正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去打造竞争力,逐步改变与主业对比的思维定势,跳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开拓创新中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多经产业,多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第二、要加紧健全和完善公司考核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要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变职工陈旧思想观念,工作图舒服、安于现状、懒惰的现状,就必须健全和完善考核体系,加大对工作的考核力度,改变过去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使奖金的分配能够真正体现出奖勤罚懒的作用;其次,要逐步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实行同工同酬,按照岗位责任、业绩和贡献决定职工的收入水平。建议应建立动力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就是对公司经营者实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不同的经营者实行承包经营的薪酬制度,超了奖,欠了罚。分配激励机制就是职工的工资分配能高能低,能多能少,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与工作业绩挂起钩来,在收入上拉开差距,这样就能使职工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多经队伍。第三、首先,要创新用人机制,切实加强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多经企业要求得发展,必须改变用工、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规划与职工职业生涯设计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篇: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

XXX县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

多年来,我县建筑业在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筑业已经成为XX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XXX县建筑业概况

XXX县是建筑业大省,建筑业年平均从业人数150万人,建筑业总产值1023亿元。勘察、设计企业529个,年产值12.45亿元。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各种大型工业、交通等专业及民用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关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产业规模、结构、所有制形式、生产布局、市场管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建筑业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省建筑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九五”期间达到高峰,完成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排位全国前十名。到目前,产业规模增长10倍以上,建筑市场拓展到20个省市、自治区,外出施工人数51.8万人次,部分企业开拓了亚洲、中东和非洲建筑市场,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3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占全省GDP的6.16%,全社会从业人数24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7.2%,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二)建筑业改革逐步深化

自1996年开始,我省始终重视建筑业的改革工作,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和省的改革政策,指导全行业的企业改革。在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制订了一系列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加快改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到2003年底,全省集体所有制和国有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国有大型建筑业企业改制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截止目前,尚未改制企业526家,其中国有222家,集体30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2%和8.4%。企业改制和政策导向,推动了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国有、集体建筑企业不再占行业主导地位,2003年,民营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08.0亿元,施工面积98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581万平方米,分别占全省总额的69.2%、76.6%和77.1%,成为建筑业的最重要产业构成。

(三)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务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建筑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支持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省建筑业实施“提质增速”、“走出去”和“科技兴业”三大战略。进一步进行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实行了规范统一的行政审批制度,建筑业资质管理更加公开化、标准化。建立资质审批绿色通道,对拓展外埠建筑市场的企业,及时办理。欢迎在外长期从事建筑业分包的队伍或个人,注册开办独立建筑企业,在许可的范围内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外资、外埠、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设立建筑业企业。对挂靠形成的国有、集体企业,允许解除挂靠关系转为民营企业,允许将原有的工程业绩、个人从业资格带入新立企业。开放建筑市场,促进队伍、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企业和个人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干预。加强调查研究,与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XXX县建筑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导我省建筑业发展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

为遏止建设领域腐败现象,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我省对建筑市场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治理整顿,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XXX县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成立了建筑市场稽查队伍,加大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和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发展建筑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大力作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认真开展建筑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根据建筑市场当前的新形势,我省经过积极努力,修改完善了《XXX县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了《XXX县建筑条例》,开始全面推行建筑市场的“工程量清单报价、低价中标和工程担保”三项制度,制定完善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有形建筑市场发展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五)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以省长令颁发实施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机构,多次在国家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中获得好评,我省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

为确保安全生产,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市政施工安全督导。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把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安全生产条件达标,大力开展工地文化创建活动。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大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完成建筑业企业安全资格年检,编制了《建设工程安全规程》,开展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宣传贯彻活动。2003年,全省共发生建设工程事故39起,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死亡人数46人,比上年下降4.2%,杜绝了特大恶性伤亡事故的发生。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和工作目标。

为确保工程质量,相继出台了加强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在行业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强力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加强了重点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任务。定期组织了全省工程质量检查和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对质量通病和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推动环境检测工作向前发展。加强了质监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质监工作规则,改进监督方式,建立巡查和定期报告制度。全面实行了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省辖市城区审查率100%,县(市)辖区施工图审查覆盖率达到92%,有效地保证了勘察设计质量,维护了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

(六)工程建设标准化不断完善,工程造价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标准化和工程造价工作服务于工程建设需要,健全了全省的标准化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完善了相关法规。编制了大量的地方性标准和各种定额。编制发布了近百项项地方标准。积极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宣贯工作,完善了配套政策,及时提出了执行清单计价的原则,制定了做好现行造价制度与清单计价制度的配套衔接措施。开展了宣贯培训工作,对全省造价从业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完成了《XXX县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建筑、装饰、安装、古建、市政综合基价等计价依据的编制和交底。制定了《XXX县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工程造价的形成规则,工程量清单报价、评标正在成为招标投标评标的主要形式。

我省建筑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劳务企业发展缓慢,改制建制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历史原因造成拖欠工程款较为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恶性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影响着行业健康发展。

三、今后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完成行业的改制建制工作。

目前,我省建筑业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中央及省的总体要求,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为主,从战略上加速推进建筑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组国有企业,努力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取向,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力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真正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全面完成全省改制任务。

(二)进一步加快行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照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省的特点,着力培育和壮大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劳务化发展,使龙头企业真正站起来,专业化、劳务化企业真正浮出来,即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规模经济优势和代表我省建筑业形象的大型集团公司,又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小公司,提高社会化协作水平。同时,以多元化经营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打破产业界限,在主营经济的依托下,向其他产业拓展;积极探索跨产业、跨地区发展的可能和优势,努力改变单一发展的传统模式。着力控制长线专业企业的发展,大力培育高附加值专业的企业。在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重点培育高附加值专业企业,以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益,力求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加快开拓省外及国际市场的步伐,拓宽发展空间。

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动力,把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建筑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省内外和国际两个市场并举。首先,巩固和壮大京、津、沪、晋等已进入的建筑市场。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巩固和发展原有阵地,利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我省建筑业的发展,培育和造就一批整体素质高、竞争力强、工程质量硬、信誉好的特别能“战斗”的企业,以提高我省建筑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其次,以国家投资的态势和政策走向为指导,把重点放在投资规模大、运行秩序好的市场上,有选择地在大西北建立我省的建筑队伍管理处,实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发大西北市场。第三,加速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应着眼于两方面,即国外的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国际市场,后者是指外商投资中国的建筑市场。为此,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市场的特点、趋势和潜力,采取可行的措施占领市场。以提高现有国际建筑市场覆盖面为基础,着力扶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建筑企业,尽快跻身国际承包市场,提高全省建筑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占有份额;第四,充分利用国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导向,发展我省建筑业具有对外经营权和劳务输出权的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加速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的领域;第五,加速培育懂技术、熟悉国际金融、国际经济、适应国际工程承包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对外工程承包骨干队伍,推进建筑业向国际建筑市场的转移;第六,着力开展银企或企企合作,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改善企业的资金和竞争状况。

(四)完善的市场运行体制,为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市场运行体系,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要以两法一条例规范建筑市场的主体行为,把投资方、承包方、中介方都纳入市场监督和管理范围。要规范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管改进理方式、创新监管手段、简少行政审批环节,放宽进入市场门槛,加大依法监督管理市场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和简化建筑业各类资质的分类分级标准。积极培育工程承发包二级市场,把总包活动(二级市场)纳入交易中心管理,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为专业、劳务公司创造合法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和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程序和方法,推行招标代理制度,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运行规则;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在规范工程承发包交易中的作用。完善建筑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工作,使建筑产品的价格反映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企业技术、管理,装备水平以及工作效益和实际消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行三项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拖欠工程款的现象。

(五)加快科技兴业的发展,提高建筑业企业整体素质。

加大科技兴业战略的实施力度,用先进的技术和方式,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施工企业、高校、设计、科研机构建立以课题、攻关项目为纽带的科研联合体,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要率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研究开发先进的施工技术,形成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具有现代意识和战略决策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逐步建立我省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强制培训制度,提高作业层素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

(六)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全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快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建立巡查制度,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功能、环境综合质量。健全项目法人、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政府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并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责任,突出抓好住宅工程质量和国家、省重点工程,消除质量通病。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七)加强廉政建设,加大立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业与以德治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建筑业的各项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快廉政建设法制化步伐,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弘扬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业管理机制。

(八)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

各级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把建筑业提到支柱产业的高度来分析研究,并以此谋化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既是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带动和影响其他行业的重要产业部门。建筑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富裕人口的就业问题,对致富家乡、推进城市化进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其它相关产业也有拉动作用,包括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房地产业等;第三,高效、优势的房地产商品可刺激居民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增长;第四,还可促进社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增长。所以各级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关心建筑业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认识实现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跨进的重要意义。把建筑业的发展目标纳入全省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来扶持。以国务院和省政府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问题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建筑业发展的拖欠工程款问题,使建筑业发展走上良性轨道。要逐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的按隶属关系、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实施以市场为基础,以立法为依托,以政策协调为手段,通过统一的行业管理,对建筑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组织、管理和服务。全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其加速发展,提高全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巩固和发展建筑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实现建筑业大省向强省迈进的目标。

第三篇: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

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

常山县卫生局

一、“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强医战略,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五年来,先后获得 “全省群众满意基层卫生单位”、“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血防工作先进集体”、“省无偿献血先进县”、“省卫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拥军拥属先进单位”、“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市效能建设创新创优先进单位”、“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县重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全民健康素质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76.6岁,婴儿死亡率从“十五”期间的9.7‰下降到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1.2‰下降到10.1‰;“十一五”期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零;孕产妇死亡率从“十五”期间的23.5/10万下降到6.4/10万,近3年无孕产妇死亡情况发生。以乡镇为单位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对照全省卫生统计数据和全国卫生统计标准,我县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中等水平以上。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大力开展城乡卫生资源整合,2006年在全县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对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布局进行调整,将原来的21家乡镇卫生院整合到14家,并在撤消的卫生院所在地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2007年开展了城区卫生资源整合,将县中医院、县卫生进修学校和县妇保院的医疗部分,全部并入县人民医院。2010年,进一步加大医改工作力度,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全县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每万服务人口14名和每床0.7名医务人员的标准,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定性定编定补工作。积极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并与浙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逐步建立了“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了条件。

(三)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五年来,共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52家,初步实现了基层群众步行20分钟即可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系统累计投入2.2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建设。其中总投资1.5亿元、占地120亩的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历时三年建设,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预计今年6月底前实现整体搬迁;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对球川、招贤、芳村等11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造;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购置和更新各类医疗设备,比“十五”期末上升了61.5%。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由“十五”期末的7521万元上升到10879万元,同比上升44.7%。

(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筹资水平由“十五”期间40元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185元、参合率由80.1%提高到94.2%、群众受益面由3%上升到85%,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农民医药负担明显减轻。五年中累计筹集资金1.4亿元,报销1.14亿元。二是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截止2010年底,共为178964名参合农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建档率88.3%。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历年保持在90%以上,城乡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从2005年的65%,提高到2010的91.5%,基本健康服务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四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履行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大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全县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管理率达到100%,“十一五”期间全县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五是创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十一五”期间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社区、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健康素养教育开展有序,2009年我县被省爱卫会列入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区”,并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市级“灭鼠先进城区”和“灭蟑先进城区”复查,被浙江省爱卫会重新确认为“浙江省卫生县城”。

(五)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网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天马、芳村、球川三个乡镇分别设置了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成功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灭螺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灭螺承包责任制,全县螺点压缩率从承包前的78.2%提高到97.2%,资金使用率从54.4%提高到91.1%,全县有螺面积得到有效控制,血防无内源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无阳性钉螺、无新感染病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健全了卫生应急体系,医疗救治、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卫生发展基本思路

围绕县委、县政府“苦干五年,再造常山”奋斗目标和“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从县情出发,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卫生发展模式,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实施全民健康推进工程,提升人群健康素质。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确保群众安全、经济和合理用药。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健康管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形成全民健康促进体系,全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

(二)实施公共卫生促进工程,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加强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应急和卫生综合执法等能力建设。保持传染病发病的相对稳定,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550/10万;继续做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巩固工作,常住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9%以上;积极开展艾滋病控制项目,到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推广灭螺承包责任制,巩固血防“三无”成果;切实加强结核病人管理工作,力争所有结核病人规范管理率达98%以上。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全面完成卫生部门组织管理、健康教育、除“四害”、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单位社区卫生等工作,巩固“省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县城,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

(三)实施县域卫生完善工程,促进城乡卫生资源统筹发展。以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达到每千人口拥有4.1张病床,每千人口拥有5.0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拥有2.1名执业(助理)医师,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实施县域医疗强化项目,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做好东案、大桥、辉埠、白石和天马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的迁建、改扩建工作;科学制定全县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加强中心村和偏远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逐步规范和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城乡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促进城乡卫生同步、和谐发展。

(四)实施科教创强工程,增强卫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卫生创强工作机制,把创建省卫生强县与“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加大卫生创强工作力度,调整完善创建标准和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发展外部环境。优化卫生资源结构,积极推动卫生人才支撑平台、健康科技支撑平台和卫生信息支撑平台建设。采取团队加梯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加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引进力度,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实施”百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卫生促进健康项目,逐步建立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健全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十二五”期末,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

(五)实施公立医院优化工程,完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提高义务人员的积极性。以调结构、提能力、强管理、优服务、重绩效为核心,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实施有保有控的规模调控政策,推进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和经济运行机制,优化医疗服务品质,建立城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等。同时,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举办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六)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推进中西医并重发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医发展龙头,加强针灸推拿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等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积极开展中医名科、名院创建工作,做好“冬病夏治”、“中医外治”和中医滋补膏方等特色诊疗项目,努力造就一批在群众当中具有较好声誉的中医特色专科;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管理科,积极开展中医住院治疗,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能运用中医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加大宣传,规范处方行为,加强用药监管,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定”工作,在完成乡镇卫生院定性定编工作的基础上,保障经费足额到位。科学制定卫生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效率和运行活力。积极开展调研,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巩固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85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二是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改革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限额付费制度,努力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三是改进医疗保障服务。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一卡通”就诊结报。四是试点实施第三方管理服务模式。根据省市新农合工作相关改革政策,与太平洋寿险公司开展政保合作试点项目,积极利用社会专业资源,实行“征、管、监”分离的运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绩效。

(三)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现有项目实施基础上,逐步将出生缺陷、精神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重点任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共享水平。完善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加快建立起主动干预、有效管理、连续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配合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做好创国卫的前期调研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四)完成县人民医院搬迁工作。认真调研和制定搬迁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医疗设施、后勤管理等工作职责分工,细化新医院功能布局,实行搬迁工作倒排机制,切实保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三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做好医疗设备配置工作。根据新医院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综合评估,合理定岗定人,科学调配人力资源,进一步理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搬迁任务。

(五)继续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步伐,续建并完成芳村中心卫生院、宋畈乡卫生院、新昌乡卫生院和同弓乡卫生院;启动并完成白石镇中心卫生院、辉埠镇卫生院改拆建项目和招贤中心卫生院维修改造项目。着手实施2012改扩建项目,完成天马、东案、大桥头等卫生院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创建47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对62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造。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继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巩固与省级医院的合作成果,利用浙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的资源优势,加快县人民医院内科和妇科培育步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做好卫生人才“引、培、送”工作。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引进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对取得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市级立项工作的科室和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充分发挥名医(专家)、学科带头的典型示范作用;继续开展 “师带徒”工作,加大城乡医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综合素质。选派县、乡、村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和省内外名医院进修培训。做好内卫生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

(七)大力加强和谐卫生建设。进一步强化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开展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年活动,严格医德考评制度,进一步健全医患沟通和纠纷调处机制,着力从源头上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行业不正之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在卫生事业各项工作中的聚合带动作用,以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组织“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和“五一二”护士节等系列庆祝活动,在丰富广大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展现卫生“白衣天使”的精神风貌。

第四篇:中国红十字会改革与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改革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目前我们的认识上还是有个误区,就是把人道和慈善划等同号,这个恐怕是不够全面的。人道可以被认为是生命的底线,也就说人道事业所开展的工作,是不受任何政治派别、宗教、性别和信仰的影响,是对生命的挽救和抢救的过程。红十字运动的第一基本原则是人道,诞生在150多年前,由瑞士的人道主义战士亨利·杜南提出了人道的概念,推动建立了遍及全球的国际人道法体系,即《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目前,《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是全世界签署国或者缔约国最多的一个国际条约,现在有195个国家参加。

人道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的说,它是一个在战争、冲突、灾害的情况下,对生命抢救的过程,因此它的意义就非常重大。前段时间,应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邀请,刚到阿富汗,这是一个已经有30年战乱的地区,进入坎大哈地区,看到了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在当地援建的一个医院,医院所在的地区被称为“中国地区”,覆盖了约350万人,在整个医院被抢救的伤病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塔利班的成员,所以对这个体会是非常深的,所以说人道的概念所强调的是对生命的抢救,是生与死的问题。所以像这样一个神圣的事业我是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去为之工作,为之奋斗的,人道其实在我们中国来看,它思想的传播,精神的传播和旗帜的高高举起,应该是我们精神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红十字会这个组织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它实际上既不是一个隶属于政府的机构,也不完全是一个国际组织。红十字会接受着三重赋权,第一个是政府赋予我们的权利,因为它必须去应对冲突灾害的问题,政府赋予中国红十字会以拯救生命、紧急救援等非常重要的职责;第二就是公众赋权,我们现在公众的捐款超过半数,这是一种委托,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第三是国际赋权,我们是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187个国际成员之一,所以必须是在国际的总框架下来认真按照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运作,因此这个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清楚的,既要考虑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注重法律和效率,同时必须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一致,是有国际标准和规范的,所以我们这些年的改革是朝着这个方向来进行的。

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受着政府、公众以及国际赋权的机构,我们有责任根据这样的三方赋权来行使职责,这是我们改革的一个方面。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也就是我们的法定职责,它不仅仅是接受和使用公众的捐款,更多的是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或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此改革的整个构架和效率是要围绕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来开展。这些年来,改革的一个最大成效就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整的人道救援和救助体系。尽管最近几年我们遇到很大的舆论挑战,但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彝良地震以及最近发生的四川芦山地震的救援救助中,红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的红十字组织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都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重要的”,就是不是所有的组织在整个救援救护过程中,都发挥这样的显著作用;所谓“不可替代”,就是它的职能不是一般的组织能够替代的,除了150多年的历史以外,其中一些核心业务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这些年的改革,我简单说起来,重点是在三个方面,第一明确了我们的赋权方向,第二是形成了我们的核心业务体系,第三是为实现这些核心业务所建立起来的人员和人才队伍。

公信力就是公众对你信赖的程度或者力量,我认为现在不是重塑的问题,而是一个建立的问题。因为中国正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快速的社会组织建设的过程,也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这个转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公众的知情、公众的参与和公众的监督。我在想,可能不仅仅是对中国,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光对社会组织,也包括政府,这种公信力的建设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的过程。

公信力的建设取决于三点:第一,让公众了解情况,所谓知情,不光是把捐赠款物的数量公布,还应该告诉公众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什么,未来要做什么,这样一个过程的管理,我们都应该做得更深、更细。第二,要让公众也参与决策,在这样的一些过程中,要畅通更多的参与渠道让公众更好地参与进来。第三,必须建立公众监督的机制,媒体就是公众监督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载体和渠道。

红会的公信力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透明和公开,比方说,芦山地震的救援过程中,芦山灾区的需求是什么,能够为他们做什么,然后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都应该经常适时的向公众做一个很好的公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也在很认真地学习国内外的有益经验。芦山地震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把全国红十字系统募集到的资金集中以后和整个芦山的需求及重建计划进行对接,制定整个规划,并让捐赠人和公众都了解。因此,我刚才讲三重赋权,对公众赋权这一部分要加强,它不完全是资金公开的问题,我们应该把整个过程公开,让公众来理解、监督,并参与进来,这才是一个公信力的建设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是在1993年颁布的,这个法很了不起。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社会团体只有两部法,一部是总工会的工会法,还有一部是红会法,这对20年来中国红会走过的历程还是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我认为对于红会法,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我们给予很高评价的,一个就是明确把红十字会这个组织的定位、职责讲得非常清楚,还有一个,就是把红会最重要的组织成员、志愿者和会员的权利义务也讲得非常清楚。但是,这个法已经实施了20年,20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我们希望能够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修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它的定位。因为在1993年的法当中,我们比较多的强调了,中国红十字会是作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在未来的修法当中,我们希望进一步突出它的社团、法人地位,在三重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社会和国际。第二,关于核心业务的修订。回顾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战地救护,到后期的卫生救助,到现在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例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还有在洪水、火灾过程中人民生命危险出现问题时所开展的应急救护,以及对困难群体的人道救助。同时还包括,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等生命救助的职能。因此,像这样的法定职责,我们希望在修法过程中进一步修订。第三,关于投入。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的人道机构,承担着非常多的法定职责,我觉得在公共服务上政府应该保证它的投入,红会必须通过向政府申请和购买公众服务这样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将来希望法的修订中进一步加强这部分投入。第四,我们希望在人力管理上进一步修订,我们在想将来红会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红会的固定人员,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参与进来,这样来形成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红十字会,我认为这样对推进整个人道事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法律监督,也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所赋予的职责去开展工作,不能违法去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法律的监督,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政府监督,即每年政府通过审计部门对各级红十字会进行审计监督,这是非常严格的。第三是社会监督,我觉得这一块我们做得不够,必须建立公众监督的机制,畅通监督渠道。第四是组织的内部监督,这一块我们现在正在加强,通过我们系统内的纪检和监察队伍对总会、各直属单位、各省红会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在上述四条中,我认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的是社会监督这一部分。我觉得社会监督这一部分,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大透明性,让公众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与媒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化的媒体的沟通,把我们做得最真实的情况向社会公布。

这一次芦山地震是一个特别感人的例子,我特别想利用今天这个平台向大家做一个公布,截止到6月20号,全国红十字系统捐赠款物达11。17亿,大约占全国捐款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让我非常受到鼓舞,也非常感动,我们当然不能跟汶川地震来比较,因为它的震级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全国的遥遥领先地位是确定的。

同时,从手机捐款来看,此次芦山地震中大约有120万人参与捐赠,都是一块钱一块钱捐赠出来的,有这么多的人参与手机的捐款,充分的体现了公众的爱心和对我们的信任。有很多人认为捐款相当一部分来自国有企业,我们这次接受国有企业捐赠只有2家,其他全部都是由各类的企业,包括国际的企业来参与的。现在的11。17个亿,我想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说明老百姓心中还是有一杆秤的,我也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向各位捐款人说一声谢谢,因为你们的捐赠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帮助了芦山地震灾区没有房子住,没有食品的这样一些家庭,我们一定会用好这笔钱的。

郭美美事件我觉得伤害的不仅仅是红会,更深刻的来看,有三个事情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第一,不管是对一个组织还是对一个机构,当你批评的时候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因为没有证据,甚至说只要有一点关联的信息就把它无限放大,我觉得这是不客观的,这对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公平是不合适的。第二,2011年的12月31号,中国红十字会网站已经把这个事件的联合调查结果全部公布。但是,现在依然有些人热衷于把郭美美这样一个人变成像一个LOGO和红会划等号,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表现,也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带来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果你这个社会对一个事情缺乏一个理性和公平的评价,怎么去引导社会进步呢? 第三,中国红十字会是目前最规范的社会组织之一,为什么?它一有国际法,即国际人道法;二有国内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三有很严密的监督体系,我刚才已经讲了,包括审计的、法律的、社会的;四有很严格的国际监督体系,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估,即OCAC评估。

那么郭美美事件对我们未来的启示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很好的宣传中国红十字会,近110年的历史就这么轻易能够打倒,一个最大的原因,因为大家对人道的概念都没有,更不要说这个人道组织做了哪些东西都不知道,这不说明我们过去宣传的失败吗?我天天在想这个问题,1990年金门协议是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签订的,开启了两岸之间的往来。另外,我们开展了国际间的人道外交,像印尼海啸、日本海啸,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在第一线的。还有一个很感人的就是最近这些年来由于国际上的事件不断,我们在苏丹的29位同胞,就是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下解救出来的,我去机场接他们的时候,他们拉着我的手流眼泪。这么多事情有人了解吗?有人知道这是跟人道有关吗?有人知道它不仅仅是一个慈善机构吗?有人知道中国红十字会现在是在负重前行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是需要和媒体很好的合作,来让公众真正地认识到我们是谁?我们做了什么?当然这一点给我特别大的启示,就是应该把这一切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的公众。

中国的社会组织不是太多,而是太不够了,特别是有影响力和规范的社会组织太不够了。这个当然跟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关系,因为我们真正地全面发展,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是近些年来提出的观点,社会组织发展当然也是其中发展的一个部分。它和时间有关系,和历史有关系,和文化也有关系,所以我们把中国红十字会定位在一个枢纽型组织,因为我们历史最长,近110年,我们的社会网络最大,不完全是在中国社会,也包括国际网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比其他的组织更容易获得资源,我们也会比其他组织更容易实现目标。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责任,就是和其他的社会组织一起来把工作做好,有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一个在汶川地震当中,我们有数以亿计的捐款,还有在芦山地震中,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他们发挥了很多作用,一方面深入一线了解灾区需求,同时把农村特别是社区建设当中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对整个国家的规划和计划也是产生很重要作用的。因此我们现在是把红会定位在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性和强大网络,和更多的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在我想还不完全是红十字会所面临的挑战,应该说在人道领域,现在面临的挑战非常之大。第一,由于战争和冲突,尽管现在没有世界性的大战,但是局部的或者地区间的冲突还是屡屡发生,我在想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还是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过去在历史上我们谈人道的时候,都是打仗战争,现在非传统的冲突也在增强,像气候变化、核危机、人质危机、恐怖主义等等。第三,现在我们也看到,就国内而言,实际上潜在的危机也是存在的,由于社会上一些矛盾没有及时的化解,其实对人道工作也是有需求的。最后一个,我认为网络媒体可能为这种冲突和挑战创造了条件,因为它可以在每一分钟内让整个事件传播到整个地球村,大家都知道,可能我现在讲的话,在加拿大、瑞典的同事都已经听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红十字会应该把它的精神、旗帜运用到现阶段来,认真充分的考虑我们在人道领域能够做什么,为老百姓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人道是个神圣的事业,涉及到人的底线,因为它跟生命相关。我们可以帮助一个人,让他更富有,让他生活的更幸福,吃得好,穿得好,但是人道这个概念说的是生命能不能延续下去的问题。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在读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写的《索尔费利诺战争》的时候,当他经过一个村子时,看到数以万计的伤兵在烈日下呻吟时,他想这些战士是为国家而战,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为的是什么呢?他最后献出的是他本人的生命,像这样的一些人难道不应该得到救助吗?当然这个是战争引起来的,还有在冲突和灾害中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觉得人道这个事业是非常崇高的。我们有一个精神,就是人道博爱奉献,人道所指的是对生命的挽救,博爱指的是一切人,不管他的政治、宗教、性别、民族,只要他是一个自然人,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帮助,还有一个是奉献,这是我们履行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奉献你的才识、资产、时间,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像捐血,捐干细胞的这些志愿者们,我对他们充满敬意。我们也应该帮助在13亿人中,传播人道的精神,举起人道的旗帜,这也是我的梦想,希望能够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

如果没有事实去随意的捏造事实,就是在触及道德底线。举个例子,在芦山地震第三天以后,有一个网站,刚建不长时间,为了吸引眼球,说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台湾红十字组织留下500万的“买路钱”才能进入芦山,这个消息引起轩然大波,这个案子后来破了,事实上是他们捏造了谣言,我认为这就是触及道德底线的行为。我讲的弘扬公正就是这个意思,你在帮助一个组织的时候,我们认真的接受,但是你在中伤诬蔑的时候,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应的法律来限制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如果人人都可以随意的造谣和中伤,这个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吗?还有公正可言吗?所以像这样的报道是不合适的。还有社会监督这一部分,也一定要以事实为准绳。举一个最近发生的关于器官捐献的例子。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可以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大部分的器官来自于死囚,这个在国际上受到了很大的批判,我们国家的卫生部在2010年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进行了一个很重要的试点,从几个省开始,主要是通过自愿捐赠的方式开展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工作。截至2013年6月30日,已经有将近1000名志愿者捐献了器官,挽救了2500多名患者的生命。现在媒体上说,中国红十字会拥有三分之二的资源分配权,这种监督我不想有很多的批判,我特别愿意用今天的平台进行一个说明。整个器官捐献涉及到6个环节,即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公平分配、人道救助、缅怀纪念,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承担宣传动员、报名登记、人道救助、缅怀纪念四个环节,其他环节由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通过非常严格的程序进行管理。

第五篇:关于公司发展改革的建议

关于对公司发展改革的建议

在公司时间不长,根据自己对公司的了解和最近在实际项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按照当前经济形势简要分析,项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PPP后公司如何发展三个方面,简单汇报一下我的几点建议:

一、2017年经济形式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2017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结以下几点: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方面,要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另一方面,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重点做好防控金融风险;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3.八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在控制政府新增债务的前提下,PPP将继续作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投资的最重要手段,财政政策也将继续给予支持。从近期发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9号)文件来看,央企参与PPP项目已逐渐接近饱和,未来民营企业将在PPP项目中发挥重要角色,而拥有较强实力的民营龙头企业将会有独特优势。

建议:

1.主动寻求央企、国企的合作,一方面解决央企规模受限问题,同时也解决我们公司资质不足问题。目前我们公司在资本金出资和财务报表并表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2.规范PPP的管理,不要触及政府新增负债的红线,合理考量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对一些地方财政实力太弱的地方,审慎介入(融资也会很困难)。

3.中央多次提到要防范金融风险,从年末一行三会以及基金行业协会的一些监管文件可以看出,去杠杆,防风险是2018年的趋势,直接导致当前的一些基金交易结构没法继续进行,一些金融机构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准入门槛,也直接影响PPP项目的资本金融资和项目贷款。未来金融政策不甚明朗,估计会比当前更加形式更加困难,需要和更多的金融机构探索融资模式。

二、目前遇到的两个问题 1.利润回收期很长。目前公司经营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建设期工程利润来覆盖自有资金投入,靠漫长的经营期来逐步收回利润,这样能保证公司的长期持续投入,但基本上我们的利润也会沉淀在项目公司,在很长时间都没办法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建设,尤其是如果政府要求项目公司股权不能转让和银行要求资本金必须在项目贷款完全退出后才能退出,这个时间会更长,不利于公司的发展。需要考虑引入多种方式,将利润提前变现出来。目前已经有地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成功,需要开始着手进行相关事项准备,把相关工作做在项目前期;同时需要和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寻求更多的其他方式。

2.税收考量的问题。从目前项目来看,PPP涉税争议很大,但从公司实际纳税情况来看,涉及到不可抵扣的增值税销项税部分金额巨大,该部分税收该如何处理,有必要请相关人员给部门员工好好讲解一下,不然在后面经营回收期,我们有可能拿不到想象中的利润。

三、后PPP时代,公司应该如何继续前行

按照当前地方政府PPP支出不超过一般预算支出10%的红线,PPP项目是有限的,PPP之后,公司如何继续保持发展?

1.依靠PPP业务,迅速做大资产规模。

目前公司PPP业务发展良好,势头迅猛,需抓住这波机会,迅速做大公司资产规模,为后续公司发展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PPP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上,优先考虑将一些有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做长期持有运营。2.制定未来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打造教育,文旅,医疗,环保产业。

职教产业:2010年起至2020年,中国教育市场增长趋势良好,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6.1%,可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教育市场将呈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目前公司已经就职教产业展开规划研究,前景可期。

文旅产业: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持续增强,尤其是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迅速崛起。目前文旅发展动能增强,文旅产业在资本、内容和科技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当前主题公园迎来热潮,文旅小镇受到追捧,主题度假酒店开始兴起。后期可继续就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医疗产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政府虽然持续加大卫生相关投入,但仍然将长期面临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因此上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设立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结合公司当前情况,以PPP的形式介入医院运营将会是很好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控股、参股医院,或者与大型医院合作办院的模式,探索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发展。

环保产业:未来环保将会是一项政府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十三五”是我国环保行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以“三大行动计划”为基础,预计带动行业超过6万亿的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10%,预计“十三五”末,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1.45%,大环保时代仍将持续。目前环保项目大多采用PPP模式运作,尤其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而且这一类项目有较好的现金流,在后期也容易转让或者进行资产证券化等处理,是可以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

3.搭建以XXX为核心的公司构架

以XXXX为核心,全资或控股教育集团板块,文旅集团板块,医疗事业集团板块,环保集团板块。在各板块下面,设立相应子公司,进行建设,运营,后勤维护等。

2018年1月1日

下载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改革发展报告(送审稿)

    党组和总经理办公会的委托,我就公司改革和发展问题作专题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一、深刻认识公司改革的必要性 公司组建9年来,实现了资产......

    公司改革发展报告(第三稿)

    要求,我完全赞同。按照公司党组会议和总经理办公会议的安排,在此,我就公司改革发展问题作专题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科学流程,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一、深刻......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范文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发改局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xxxx年,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完成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争......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

    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一、主要工作成效1.重点经济指标交出高分成绩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全市唯一全年正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xxx......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1年是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

    发展与改革第58期定稿(合集)

    发展和改革 2011年第十五期(总第五十八期) 芜湖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 签 发:汪铸 本 期 要 目 【工作动态】  我县召开新芜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论会  2012年度全......

    全市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发言材料[合集]

    某县发展与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县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抓统筹、促发展、保项目、推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