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时间:2019-05-12 12:4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9.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1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15.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16.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19.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0.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2.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29.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30.OSI把层与层之间的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31.OSI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章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主要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5.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6.来自信源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7.调制可分为两大类:基带调制(波形变化-基带信号)、带通调制(载波-带通信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8.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两个: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

9.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10.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1.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12.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13.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14.SONET的层次自下而上为:光子层、段层、线路层、路径层。15.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16.DMT(离散多音调)调节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40kHz以上一直到

1.1MHz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

17.HFC网主要特点有:其主干线采用光纤、采用结点体系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具有比CATV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每个家庭要安装一个用户接口盒UIB。18.HFC网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3.数据链路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4.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5.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7.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的。

8.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HO”“EOT”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在其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这种方法叫做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9.传输错误的比特率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特率称为误码率BER。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测CRC的检错技术。

10.为了进行检测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1.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因此在CRC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12.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3.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电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14.RFC明确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1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16.局域网的优点有: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7.共享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的两种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多点接入,包括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18.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19.适配器的重要功能: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

20.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用了两种措施: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第二,以太网发送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21.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22.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3.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24.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位51.2us,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25.10BASE-T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26.“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27.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要使用网桥,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可以带来一下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29.网桥的缺点有:1.对接收的帧要先存储和查找转发表,然后才转发,而转发之前,还必须执行CSMA/CD算法,增加了时延。2.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3.网桥只适用于用户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以太网,否则还可能会由于传播过多的广播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第四章 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的一些中间设备:转发器(物理层)、网桥/桥接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网关(网络层以上)。4.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分类的IP地址(最基本的编址方法)2.子网的划分(最基本的编址方法的改进)3.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方法)。

5.IP地址分类: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用于多播)。6.每一个IP地址都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7.TTL的意义是指明数据报在因特网中至多可经过多少个路由器。

8.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9.CIDR最主要的两个特点:1.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2.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11.ICMP的两个重要应用:分组网间探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TRACEROUTE)。

12.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则只有两大类,即静态路由选择策略与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13.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多种如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的协议就是边界网关协议BGP)。14.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和OSPF(分布式基于链路状态协议)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路由器都要不断地和其他一些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RIP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的快是其重要的优点。OSPF不用UDP,而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15.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16.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17.转发分组由三个部分组成:交换结构(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这里的端口就是硬件接口)。

18.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9.在因特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20.利用公共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通信的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21.网络地址转换NAT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的外部全球IP地址。

第五章

运输层

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角度来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相互通信。也就是说,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3.运输层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复用(不同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和分用。

4.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在网络层,IP数据报首部中的检验和字段,只检验首部是否出现差错而不检查数据部分。

5.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6.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7.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要实现相互通信,不仅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而且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

8.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以下两类: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系统端口号)、登记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9.UDP的主要特点:1.无连接的;2.尽最大努力交付;3.面向报文的;4.没有拥塞控制;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首部开销小。10.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IP数据报的首部,但UDP的检验和是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都检验。

11.TCP的主要特点:1.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2.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点对点,一对一)3.提供可靠交付服务4.面向字节流。12.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插口。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每一条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的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

13.理想的传输条件有以下两个特点:1.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2.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接收方总是来得及处理收到的数据。

14.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我们就可以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像这种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15.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6.几种拥塞控制方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7.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AND缓慢地增大,即每经历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

18.运输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第六章

应用层

1.应用层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即使是对等通信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2.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3.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的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

4.顶级域名分为三大类:1.国家顶级域名2.通用顶级域名3.基础结构域名(反向域名)。我国把二级域名划分为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大类。5.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的管辖的(或有权限的)范围叫做“区”,区可能等于或小于域,但一定不可能大于域。6.域名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 1.根域名服务器2.顶级域名服务器3.权限域名服务器4.本地域名服务器(默认域名服务器)。

7.域名解析过程需注意的两点:1.本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 递归查询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采用迭代查询。8.文件传送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9.网络文件系统NFS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10.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主要有两个优点:1.TFTP可用于UDP环境2.TFTP代码所占的内存较小。

11.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12.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13.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14.HTTP/1.0协议的持续连接工作有两种工作方式:非流水线方式、流水线方式。15.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网络实体,它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

16.HTTP两类报文: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其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开始行、首部行、实体主体。

17.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18.用户代理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四个功能:撰写、显示、处理、通信。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按照一定的形式链接起来,2,计算机网络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

遵循共同的标准和协议,目的是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可分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网络

终端,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数据资源组成。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等。

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形,树形,全连接形,不规则形等,相应的网络有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

6,计算机网络从不同的作用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媒体分类:无线和有线网络。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层次,网络拓扑结构,各层次的功能划分以及每层协议与接口的总称。

8,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语义是控制信息的内容;语法是结构与格式;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9,层次:能提供某一种或某一类服务功能集合逻辑结构。

10,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界面,定义了原语操作以及下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11,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12,在分层结构中,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同层实体也称对等实体,对等实体间通信必须遵守同层协议。下层向上层服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的服务、无连接服务。ISO将整个网络分为7层,其划分层次的主要原则是:1,网络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层都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同等层之间的通信。13,由低到高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物理层:数据单元:比特流(Bits)

功能: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任务:规定各种传输介质和接口与传输信号的一些特性。

数据链路层: 数据单元:帧(Frame)交换机在这层。

功能:将上层数据封装可固定格式的帧。

任务:把字节性质的包组成帧,由MAC地址提供对传输介质的访问。在帧尾加入校验信息实行错误检测。发现错误重发送帧。

网络层:数据单元:报文也叫包(packet)路由器在这层

功能:实现数据从原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任务:提供逻辑地址用于路由路径选择,将数据送达目的端。

传输层:数据单元:段(TPDU)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提供可靠(TCP:)和不可靠(UDP)的传输。

会话层:数据单元:SPDU

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任务:建立会话,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表示层:数据单元:PPDU

功能: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对数据的压缩解压 加密解密任务:表述数据,对数据的操作

应用层:数据单元:APDU

功能:提供应用程序服务

任务:提供用户接口

14,描述层次,接口,服务和协议之间的关系?

信息的载体是文件,音频,图形,图像或视频。数据是信息的实体。通信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

15,有几种通信方式,以及其特点?

7种,①串行传输:数据传输是按照比特流一位接着一位得在通信信上传输的,双方只需一条传输信道。②,并行传输:一个编码字符的所有比特是同时传送的,码组的每一位都使用一条信道。③,单工信道:只允许数据始终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传输。④,半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某一个时刻数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⑤,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提高传输效率。⑥,同步传输:发送端发送帧的标志序列,接收端通过序列确定帧传输的开始和结束。⑦,异步传输:字符是数据的传输单位,字符可以一个个的发送也可以随机的单独发送。

16,在局域网中使用的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适合短距离的信息传输。

17,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地面微波传输,卫星通信 18,光缆的传输模式:单模光缆,多模光缆。

19,多路复用技术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容量达到提高新到传输效率。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方法为复合,传输,分离。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WDM),波分复用,码分复用(CDMA也叫码分多址)。

20,比较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小2.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3.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缺点:1.网络的利用率低2.线路的利用率低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4.无呼损。

报文交换: 优点: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2.无呼损3.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缺点: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 优点:1.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2.网络轻载情况下,传输时延较小,且比较稳定3.线路利用率高4.可靠性高5.经济效益好 缺点:1.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2.技术实现复杂

21,交换机运行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22,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

23,停止等待协议:(否认帧NAK,确认帧ACK)无差错、按序、无丢失、无重复的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机制:确认、校验、顺序号、超时/重传.24.网桥:又称桥接器,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中MAC子层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其功能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网段,以实现局域网之间帧的存储和转发。

25,交换机的端口对信息帧的转发处理主要有3种方式:存储式转发,直通式转发,无碎片式转发。

26, 描述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发送方等待接收方发送的确认帧实现流量控制,防止因接收方缓冲区溢出造成的帧丢失。接收方使用循环冗余校验和发送否认帧,发送方重传,实现差错控制。超时重传解决帧丢失的问题。帧序号的使用解决真重复的问题。

27,局域网:LAN 是指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连,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限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高速的通信网络。

28, 根据网络工作方式和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不同,局域网可分为:对等模式,专用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29, 以太网的几种标准:10Base5粗缆以太网,10Base2细缆以太网(是以太网的最大传输率为10Mbit/s,网络中每段网线最大长度为200m),10Base-T(是最广泛使用的,标准是采用非屏蔽(UTP)双绞线链接的星形网络结构),1Base5,10Broad36,10Base-F。

30, 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发送过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31,数据帧的传输情况:传输状态良好,接收有错误,收到重复帧,确认帧丢失。32, CSMA/CD又称为随机竞争型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33,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风暴和安全性问题。

34, 虚拟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不是星形局域网,只是逻辑上的局域网)是建立在物理局与网络基础架构上,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来配置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是网络中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结构,并且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加入不同的逻辑子网的一种网络技术。

35, VLAN主要4种划分方式:基于端口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网络层划分,基于IP广播组划分。

36, 高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3种技术。

37, 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简述其工作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主要原因?怎样解决?因为网络中争着抢用传输介质而发生冲突。主要原因:网络中的结点所需要发送的数据帧都是以广播的方式通过公共的传输介质发送到总线上,而连接总线上的所有结点都有可能接收到该帧。解决: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这一访问机制让结点知道网络当前的情况

38, P网际协议有4种配套的: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网 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协议IGMP。

39,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分组传输机制。

40,IP地址的发展4阶段:标准分类的IP地址,划分子网的三级地址结构,构成超网的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41,IP地址5类:A类覆盖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B类:128.0.0.0~~191.255.255.255, C类:192.0.0.0~~223.255.255.255,D类,E类。

42, 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的技术就是地址解析协议ARP,而RARP实现物理网地址到逻辑地址的映射.43,ICMP提供了一种机制,用于反映IP数据报处理时产生的错误信息并提供管理和状态信息。

44,ICMP报文分为两大类:差错报告报文,查询报文。

45,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的路由表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静态和动态维护的。是连接网络的核心设备。

46,路由器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CPU),内存,接口,控制端口等。软件分为:路由器操作系统,运行配置文件。

47,路由器的功能:路由选择,数据转发。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典型的路由器选择策略: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48,内部网关协议用的RIP路由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RIP的特点:每台运行RIP的路由器只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路由器之间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按固定的时间周期性的交换信息,默认时间为30s,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当网络发生变化时,通过相邻路由器的通告,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会反映网络网络的变化。OSPF协议的特点:采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用洪泛法向所有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运行这协议的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允许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若干范围更小的区域。

49,主号机为0的IP地址表示该网络本身。

50,传输层端口技术(端口是干什么的):数据的标识。端口号有3个类型: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动态端口号。如21号,服务进程为FTP,使用的协议是TCP,是文件传输—控制;23号,TELNET,TCP,远程登录;80号,HTTP,TCP,超文本传输协议。

51,TCP传输控制协议:实现的是两个端口的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端口的是套接字(socket),也称插口。

52,TCP的功能:寻址和复用,创建,管理和释放链接,处理并打包数据,传输数据,提供可靠性和传输服务质量,提供流控制和避免拥塞。

53,TCP链接的建立:为什么要采用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握手?主要是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报文段又传到服务器。

54,TCP链接的三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55,端到端通信作用于进程。UDP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但TCP/IP仍采用它的原因是高效率。传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分别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56,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避免数据从接收缓存中溢出。在TCP链接上实现流量控制的机制是滑动窗口。

57,拥塞控制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58,域名系统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的转换服务。

59,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分级的:顶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com商业组织,顶级;edu教育结构,顶级;gov政府部门,顶级;int国际组织,顶级;cn中国,uk英国;edu.cn中国.教育科研网;pku.edu.cn中国.教育科研网.北京大学。

60,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格式----协议://主机[:端口][/路径],如http://.cn。协议如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文本传送协议FTP。主机可以是IP地址,也可是域名。默认端口可不写,http默认是80端口,ftp默认是21端口。61,FTP服务器程序由两个部分构成: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服务器有两个进程,一个是控制进程,另个是数据传输进程。

62,用来发送邮件的协议是有两个并行链接,用户名在控制连接上传输;主机的名字是由圆点分割的一连串的单词组成,这种命名方法称为DNS。

63,www服务的默认端口是80,其访问协议是HTTP。64,简述HTTP中Cookie的作用。

服务器可以利用Cookies包含信息的任意性来筛选并经常性维护这些信息,以判断在HTTP

传输中的状态。判定注册用户是否已经登录网站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 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 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 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 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 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STDM:统计时分复用,工作方法:(1)各用户将数据随时发往集中器(统计时分复用器)。(2)集中器依次扫描,输入缓存。(3)将缓存的数据放入STDM帧中,对于没有数据的用户就跳过去。(4)一帧满时,发送出去。特点:STDM帧中的时隙不固定的分配给每个用户。

WDM:波分复用,工作方法:(1)8路传输速率为2.5Gb/s的光载波—调制—1550nm~1557nm。(2)经过复用器后在一根光纤中传播。(3)经过一段距离衰减—光纤放大器。(4)分用器—转换为8路波长1310nm的光载波。

五、(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填)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填空)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帧长等于数据部分加上首部和尾部。MTU: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的传送上限。控制字符进行帧界定:SOH(帧开始符)、EOT(帧结束符)

2、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可以放在帧中传输过去。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在控制字符前面添加转义字符ESC)。

3、差错检测:误码率 BER(Bit Error Rate):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选)

二、(简答)差错检验 :CRC 的计算

三、PPP 协议:零比特填充法 :方法:发现11111,立即填入一个0(计算)

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即可以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四、局域网按拓扑结构的分类:星形、环形、总线形(填)

五、CSMA/CD 协议(英文名称的含义):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填)

六、(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七、以太网的MTU:1500 字节

八、以太网标准 10BaseT 的含义 :10:10Mb/s

BASE:基带信号

T:双绞线

(站点到集线器<=100米)(填)

九、扩展的以太网:

1.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工作的层次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光纤、(转发器)、集线器;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填)

2.(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十、网桥(交换机)转发分组时使用的地址:硬件地址,可以隔离碰撞域的个数:有几个口可以隔离几个域(填选)

十一、(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十二、虚拟局域网概念,用什么设备实现: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只是一种服务,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使用交换机实现。(选填)

第四章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及其特点: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面向无 连接的)(填空)

1、虚电路服务: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建立虚电路—传送数据—释放虚电路。所有分组均沿同一路径传输。保证服务质量,可靠。虚电路和电路交换的区别虚电路是逻辑上的连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信双方只是断续地各条链路。(选)

2、数据报服务:采用无连接的通信方式。为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质量。(选)

二、网络互联的设备:路由器(填)

三、IP 地址(分类、表示方法、每类地址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每类地址的使用范围)

分类:A、B、C、D、E(选)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记法

类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每个网络中最大的主别

机数

A B C 126(27-2)16383(214-1)1 128.1

191.255

16777214 65534

2097151 192.0.1 223.255.255 254

(221-1)

注:A类网络号除去的是全0和127 B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28.0 C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92.0.0

四、私有 IP 和地址转换协议。(选)1.私 IP 的范围

A:10.0.0.0 — 10.255.255.255 B:172.16.0.0 — 172.31.255.255 C:192.168.0.0 — 192.168.255.255 2.私 IP 的特点:目的地址为私有 IP 的数据报不被路由器转发

五、地址解析协议

1.ARP 名称、功能 :地址解析协议,功能:将一个已知的IP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填选)2.ARP 工作过程 :第一次通信时,同一局域网内(大题)

1)主机设高速缓存存放本局域网上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2)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先查看高速缓存。3)如有主机B的IP地址,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4)如果没有,运行ARP找出主机B的IP地址。

六、IP数据报的格式(首部长度(单位为4字节)、偏移量(单位为8字节)、校验范围(首部))、数据报分片计算(填填填计)

IP数据报分为首部和数据两个部分,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的,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总长度等重要字段都在固定首部中)。一些长度可变的可选字段放在固定首部的后面。片偏移(12 bit)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校验范围:只校验首部

七、(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IP 地址)AND(子网掩码)=网络地址 1.给出需求会进行子网的划分,会写出子网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地址范围

2.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会根据子网掩码计算网络地址

(以 CIDR 编址方案考上述知识点)

八、(简答)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九、无分类编址 CIDR 的编址方案(选择)

1、构造超网的概念、路由聚合的概念、最长匹配。

构成超网:前缀长度不超过 23 bit 的 CIDR 地址块都包含了多个 C 类网络。这些 C 类网络合起来就构成了超网。

路由聚合: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因而在路由表中可以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

最长匹配: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2、给定地址块中任意一个地址,求地址掩码、地址块起始地址、最大地址、地址块中地址个数。(计算)

3、(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十、ICMP 所处层次:网络层、两种应用:ping、Traceroute(tracert)(填空)

十一、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分类及每类中的典型算法: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 BGP(填空)

十二、(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支持的最大跳数(15)、路由表的计算(填填计)

十三、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填空)

十四、路由器的作用及工作层次:网络层,转发数据时使用的地址: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填空)

第五章 运输层

一、IP 协议和运输层协议的作用范围:IP 协议:点到点(主机到主机);运输层协议:端到端(进程到进程)(填空)

二、端口的作用 :进程间通信(填空)

三、TCP UDP:层次、特点(填选)

都是运输层

TCP:面向连接的,可靠交付,面向字节流

UDP:面向无连接的,不保证可靠交付,面向报文

四、UDP 首部长度和各字段作用、伪首部的内容及作用(选择)

首部长度:8

首部各字段作用:源端口:源端口号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号

长度:UDP数据报总长度

检验和:检测UDP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

伪首部的作用和内容:IP和UDP凑出来的,仅仅是为了计算校验和(计算)

五、TCP 首部:序号、确认号、SYN、ACK 的作用(计算)

序号作用:一个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作用: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SYN作用: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ACK作用:只有当ACK =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 = 0 时,确认号无效。

TCP首部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保留、紧急URG、确认ACK、推送PUSH、复位RST、同步SYN、终止FIN、窗口、检验和、紧急指针、选项

六、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接收窗口大小的含义(选择)

发送窗口大小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接收窗口中是期望接收的数据的序号。

七、拥塞控制:

1、拥塞控制产生的原因:对资源需求之和大于可用资源(填空)

2、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给描述能够识别即可)(选择)

1.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从而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过载。全局性的过程

2.流量控制:指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协调双方速率。存在从收方到发方的直接反馈。

3、(简答)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能根据具体控制策略求出每一个轮次拥塞窗口的大小,注意:传输轮次从 1 开始。)

八、TCP 建立连接的过程(三次握手协议,每条消息的序号、ack 号,SYN 比特、ACK 比特的取值)(填空)

第一次握手:服务器B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客户进程A随之建立传输控制块TCB,向B发送请求报文段:SYN=1,seq=x,客户进程进入同步已发送状态

第二次握手:B收到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连接则向A发送确认:SYN=1,ACK=1,ack=x+1,seq=y TCP服务器进入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握手:A收到B的确认后,再向B确认一次:ACK=1,ack=y+1,seq=x+1,A进入已建立连接状态

九、TCP 释放连接的过程(掌握交互过程即可,不需要掌握协议字段值的具体值)(填空)

第六章 应用层

一、DNS 含义:域名系统

功能: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为IP地址(填选)

二、域名的两种解析过程:递归、迭代(填空)

三、FTP(使用两个TCP连接及其作用: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熟知端口号 21)(填选)

四、电子邮件系统

1.SMTP 名称: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填空)作用:用户代理向源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源邮件服务器向目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选择)

2.POP、IMAP 名称:邮局协议、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填空)作用:用户从目的服务器上读取邮件;(选择)

第十章 下一代因特网(填空)

一、IPV6 的地址空间(128 位)

二、IPV4 到 IPV6 过渡的两种方法:双栈协议、隧道技术 简答题部分:

1、(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2、(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3、(简答)差错检验 :CRC 的计算

4、(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5、(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6、(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7、(简答)数据报分片计算

8、(简答)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9、(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p138+课件上划分子网题目

10、(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11、(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路由表的计算

12、(简答)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能根据具体控制策略求出每一个轮次拥塞窗口的大小,注意:传输轮次从 1 开始。)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 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 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 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 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STDM:统计时分复用,工作方法:(1)各用户将数据随时发往集中器(统计时分复用器)。(2)集中器依次扫描,输入缓存。(3)将缓存的数据放入STDM帧中,对于没有数据的用户就跳过去。(4)一帧满时,发送出去。特点:STDM帧中的时隙不固定的分配给每个用户。

WDM:波分复用,工作方法:(1)8路传输速率为2.5Gb/s的光载波—调制—1550nm~1557nm。(2)经过复用器后在一根光纤中传播。(3)经过一段距离衰减—光纤放大器。(4)分用器—转换为8路波长1310nm的光载波。特点:

五、(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帧长等于数据部分加上首部和尾部。MTU: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的传送上限。控制字符进行帧界定:SOH(帧开始符)、EOT(帧结束符)

2、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可以放在帧中传输过去。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在控制字符前面添加转义字符ESC)。

3、差错检测:误码率 BER(Bit Error Rate):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

二、(简答)差错检验:CRC 的计算

三、PPP 协议:零比特填充法:方法:发现11111,立即填入一个0 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即可以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四、局域网按拓扑结构的分类:星形、环形、总线形

五、CSMA/CD 协议(英文名称的含义):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六、(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七、以太网的MTU:1500 字节

八、以太网标准 10BaseT 的含义:10:10Mb/s

BASE:基带信号T:双绞线(站点到集线器<=100米)

九、扩展的以太网:

1.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工作的层次: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光纤、(转发器)、集线器;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

2.(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十、网桥(交换机)转发分组时使用的地址:硬件地址,可以隔离碰撞域的个数:有几个口可以隔离几个域

十一、(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十二、虚拟局域网概念,用什么设备实现: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只是一种服务,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使用交换机实现。

第四章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及其特点: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面向无连接的)

1、虚电路服务: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建立虚电路—传送数据—释放虚电路。

所有分组均沿同一路径传输。保证服务质量,可靠。虚电路和电路交换的区别虚电路是逻辑上的连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信双方只是断续地各条链路。

2、数据报服务:采用无连接的通信方式。为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质量。

二、网络互联的设备:路由器

三、IP 地址(分类、表示方法、每类地址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每类地址的使用范围)分类:A、B、C、D、E 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记法

类别 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每个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

A B C 126(27-2)16383(214-1)1 128.1

191.255

16777214 65534

2097151 192.0.1 223.255.255 254(221-1)

注:A类网络号除去的是全0和127 B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28.0 C类网络号除去的是129.0.0

四、私有 IP 和地址转换协议。1.私 IP 的范围

A:10.0.0.0 — 10.255.255.255 B:172.16.0.0 — 172.31.255.255 C:192.168.0.0 — 192.168.255.255 2.私 IP 的特点:目的地址为私有 IP 的数据报不被路由器转发

五、地址解析协议

1.ARP 名称、功能:地址解析协议,功能:将一个已知的IP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 2.ARP 工作过程:第一次通信时,同一局域网内

1)主机设高速缓存存放本局域网上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2)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先查看高速缓存。3)如有主机B的IP地址,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4)如果没有,运行ARP找出主机B的IP地址。

六、IP 数据报的格式、校验范围、(简答)数据报分片计算

IP数据报分为首部和数据两个部分,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的,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总长度等重要字段都在固定首部中)。一些长度可变的可选字段放在固定首部的后面。校验范围:只校验首部

八、(简单)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七、(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IP 地址)AND(子网掩码)=网络地址 1.给出需求会进行子网的划分,会写出子网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地址范围 2.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会根据子网掩码计算网络地址(以 CIDR 编址方案考上述知识点)

九、无分类编址 CIDR 的编址方案

1、构造超网的概念、路由聚合的概念、最长匹配。

构成超网:前缀长度不超过 23 bit 的 CIDR 地址块都包含了多个 C 类网络。这些 C 类网络合起来就构成了超网。

路由聚合: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因而在路由表中可以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

最长匹配: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2、(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十、ICMP 所处层次:网络层、两种应用:ping、Traceroute(tracert)

十一、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分类及每类中的典型算法:内部网关协议 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 BGP

十二、(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路由表的计算

十三、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

十四、路由器的作用及工作层次:网络层,转发数据时使用的地址: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第五章运输层

一、IP 协议和运输层协议的作用范围:IP 协议:点到点(主机到主机);运输层协议:端到端(进程到进程)

二、端口的作用:进程间通信

三、TCP UDP:层次、特点 都是运输层

TCP:面向连接的,可靠交付,面向字节流

UDP:面向无连接的,不保证可靠交付,面向报文

四、UDP 首部长度和各字段作用、伪首部的内容及作用 首部长度:8 首部各字段作用:源端口:源端口号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号 长度:UDP数据报总长度

检验和:检测UDP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

伪首部的作用和内容:IP和UDP凑出来的,仅仅是为了计算校验和

五、TCP 首部:序号、确认号、SYN、ACK 的作用

序号作用:一个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作用: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SYN作用: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

ACK作用:只有当ACK =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 = 0 时,确认号无效。

TCP首部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保留、紧急URG、确认ACK、推送PUSH、复位RST、同步SYN、终止FIN、窗口、检验和、紧急指针、选项

六、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接收窗口大小的含义

发送窗口大小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接收窗口中是期望接收的数据的序号。

七、拥塞控制:

1、拥塞控制产生的原因:对资源需求之和大于可用资源

2、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给描述能够识别即可)

1.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从而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过载。全局性的过程

2.流量控制:指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协调双方速率。存在从收方到发方的直接反馈。

3、(简答)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能根据具体控制策略求出每一个轮次拥塞窗口的大小,注意:传输轮次从 1 开始。)

八、TCP 建立连接的过程(三次握手协议,每条消息的序号、ack号,SYN 比特、ACK 比特的取值)

第一次握手:服务器B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客户进程A随之建立传输控制块TCB,向B发送请求报文段:SYN=1,seq=x,客户进程进入同步已发送状态

第二次握手:B收到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连接则向A发送确认:SYN=1,ACK=1,ack=x+1,seq=y TCP服务器进入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握手:A收到B的确认后,再向B确认一次:ACK=1,ack=y+1,seq=x+1,A进入已建立连接状态

九、TCP 释放连接的过程(掌握交互过程即可,不需要掌握协议字段值的具体值)

第六章应用层

一、DNS 含义:域名系统功能: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为IP地址

二、域名的两种解析过程:递归、迭代

三、FTP(使用 TCP,两个连接及其作用,熟知端口号 21)

四、电子邮件系统 1.SMTP 名称:作用;

2.POP、IMAP 名称、作用;

3.MIME:名称(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作用。第七章不考(不在大纲范围内)第八章不考(不在大纲范围内)第九章无线局域网

一、分类(有固定基础设计的、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二、无线局域网的特殊问题(隐蔽站、暴露站)第十章下一代因特网

一、IPV6 的地址空间(128 位)。

二、IPV4 到 IPV6 过渡的两种方法:

简答题部分:

1、(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2、(简答)CDMA 工作原理及计算

3、(简答)差错检验:CRC 的计算

4、(简答)最短帧长的计算(课后题 3-20)

5、(简答)使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

6、(简答)透明网桥自学习算法(课后作业 3-32 自学习和转发帧,要求掌握详细处理过程)

7、(简答)数据报分片计算

8、(简答)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路由选择计算)

9、(简答)子网划分、子网掩码(方法及应用)p138+课件上划分子网题目

10、(简答)给定地址块,给定各局域网内的主机数,构造超网。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结果包括地址块和网络前缀。(构造超网时,要求从主机数最多的开始构造。)

11、(简答)RIP 路由选择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距离向量、路由表的计算

12、(简答)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能根据具体控制策略求出每一个轮次拥塞窗口的大小,注意:传输轮次从 1 开始。)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期末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范围:局域网LAN(10m-1km),城域网MAN(10km),广域网WAN(100km-1000km)按拓扑结构:总线结构、星状结构、环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按数据传输技术:广播网络(存在3种传输方式单播、组播、广播),点对点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网络软件的组成: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2000/2003/2008 Server、NetWare操作系统、UNIX系统、Linux),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

网络硬件的组成: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接口设备(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无线上网卡),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媒体),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1:计算机网络指互联起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所谓“互联”指互相连接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能够互相交换信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而“自治”指每台计算机都有自主权、独立工作。

定义2: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Internet起源于1969年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信速率单位bit/s调制速率单位Bd

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分为: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网站的组件方法:空间租赁、主机托管、申请专线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

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3.分布式处理4.负载均衡5.提高系统的可靠性6.集中式管理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1.总线结构2.环状结构3.星型结构(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1.源系统(包括源点和发送器)2.传输系统3.目标系统(包括接收器和终点)

数据通信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同步

多路复用技术:指将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个物理线路进行传输。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有:1.频分复用2.时分复用3.波分复用4.码分多址5.空分多址

模拟和数字信号的传输及二者的转换: 1.模拟数据通过放大器形成模拟信号 2.模拟数据通过PCM编码器(即脉冲编码调制)形成数字信号

3.数字数据通过调制器(即Modem调试方式:调幅,调频,调相)形成模拟信号

4.数字数据通过编码器(编码方案:单极不归零码,单极归零码,双极归零码,双极不归零码,曼切斯特编码,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形成数字信号

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是网际协议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IP地址用来唯一地标示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

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含义:

IP地址四段,每段8位二进制,共32位二进制。它分成两部分,前面X位网络位,后面32-X位主机位。通过子网掩码决定网络位几位主机位几位,网络位可以理解为网络的编号,主机位可以理解为在这个网络中的编号。

IP地址的分类方式:

IPv4共32位,采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

A类1.0.0.0-127.255.255.255 32位中第一位为0第二位至第八为网络位第九至三十二为主机位(2段3段4段为主机位)

B类128.0.0.0-191.255.255.255 32位中第一位为1第二位为0第三位至第十六为网络位第十七至三十二为主机位(3段4段为主机位)

C类192.0.0.0-223.255.255.255 32位中第一位为1第二位为1第三位为0第四位至第二十四为网络位第二十五至三十二为主机位(4段为主机位)

D类224.0.0.0-239.255.255.255 32位中第一位为1第二位为1第三位为1第四位为0其他为组播位

E类240.0.0.0-255.255.255.255 32位中第一位为1第二位为1第三位为1第四位为1其他用于实验和保留不开放

A,B,C类地址主机数的计算:

A类网络号位数7最大网络数2^7=128主机号位数24最大主机数2^24=16777216

B类网络号位数14最大网络数

2^14=16384主机号位数16最大主机数2^16=65536

C类网络号位数21最大网络数

2^21=2097152主机号位数8最大主机数2^8=256

划分子网:

划分前32位IP:网络号+主机号 划分后32位IP: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划分子网有利于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减少广播域的范围,改善网络性能,但每一次划分子网也会造成一定IP地址的浪费。子网号全为0和全为1的所有地址将不能使用。

网络号,主机号,子网号不可以为全0或全1

子网掩码的定义和意义:

子网掩码共32位,使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由连续的1加上连续的0组成。连续1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连续0对应IP地址中的主机号。

DNS域名系统:

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域名与主机之间是多对一得映射关系,一台主机可以申请并拥有多个域名,但

一个域名只能对应到一个IP地址上。使用域名访问主机时,需要先通过域名服务器,将域名解析到IP地址,然后再使用该IP地址访问主机。Internet上有很多域名服务器,这些域名服务器一起构成域名服务系统。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设备:

无线网卡、无线访问点、无线中继器、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计算机

OSI概念和层次,每层名字,每层包括的协议类型

OSI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7层模型,每一层实现特定的功能并且只与上下两层直接通信,自下而上,第1-第7层分别为物理层(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数据链路层(CSMA/CD、SDLC、HDLC、PPP、STP、帧中继)、网络层(IP、IPX、RIP、OSPF)、传输层(TCP、UDP、SPX)、会话层(ISO 8326/8327)、表示层(ISO 8322/8323/8324/8325)、应用层(HTTP、FTP、ISO 8571/8572/8573/8574、ISO 8831/8832、ISO 9040/9041)。传输媒介看做第0层,不属于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物理层为PDU-比特,数据链路层为PDU-数据帧,网络层为PDU-分组或数据包,传输层为PDU-报文,会话层为SPDU,表示层为PPDU,应用层为APDU

TCP/IP概念和层次,每层名字,每层包括的协议类型

TCP/IP即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从下至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协议FDDI、PPP)、互联网层(IP、ARP、RARP、ICMP、IGMP)、传输层(TCP、UDP)、应用层(HTPP、FTP、SMTP、DNS、DHCP、RIP)

OSI和TCP/IP的关系,一.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模型 所对应PDU(协议数据单元)。应用层—应用层—数据 表示层—应用层—数据 会话层—应用层—数据 传输层—传输层—段 网络层—互联网层—包

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帧 物理层—网络接口层—比特流

二.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 相同点:

1、都有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2、都是下层服务上层,面向应用的用户。

不同点:

1、层数不同,OSI 7层TCP/IP 4层。

2、模型与协议出现的次序不同,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出现早),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出现晚)。

3、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4、OSI模型是理论化得模型,市场上没有完全遵循它的产品。TCP/IP模型广泛应用于Internet。

FTP, WWW,SNMP,POP3,DHCP协议,ARP协议,NAT原理,功能和意义,VPN定义和应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为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组中应用层的协议之一,提供网络文件传输服务,是Internet上使用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的服务系统。用户通过一个支持FTP协议的客户机程序,连接到远程主机上的FTP服务器程序后,在远程主机上获得相应的权限,然后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请求,服务器程序响应并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最终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可以看作由一个巨大地全球范围的Web页面集合组成,这些Web页面简称网页。网页中一般含有文字、图像、动画和表格等元素,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页面间的跳转,用户可以跟随超级链接,来到它所指向的页面,从而获取到互动的丰富多彩的资源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数据库模型和一组资源对象。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该协议是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定义的Internet协议簇的一部分。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邮局协议第三版是用户和邮件服务器之间收取邮件的协议,位于TCP协议的应用层,与SMTP协议结合,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协议

DHCP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简化主机IP地址配置管理的TCP/IP标准。DHCP标准提供了一种动态分配IP地址及管理DHCP客户机其他相关配置信息的方法。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基本功能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硬件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时,可使用NAT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这样,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NAT实现方式: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ALG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主机和网络通过公用网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VPN通过利用公共网络,将多个私有网络或网络节点连接起来,每个连接采用附加的安全隧道、用户认证、访问控制、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以防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形成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从而保证对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传输,实现与专用网络类似的性能。VPN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密钥管理技术。VPN分类:IPsec VPN和SSL VPN

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设备。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

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特征:

分类:按照攻击操作系统分(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s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病毒、攻击OS/2系统病毒)按照寄生方式分(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按照破坏类型分(良性病毒、恶心病毒)按照传播媒介分(单机病毒、网络病毒)特征:1.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破坏性5.寄生性

网络攻击类型:中断、拒绝服务、篡改、伪造

电子邮件协议的基础知识,SMTP(发送邮件),POP3(接收邮件),相关概念和应用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最早出现的、目前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电子邮件协议。SMTP位于TCP协议的应用层,主要保证电子邮件能够可靠和高效地传送。SMTP主要应用:1电子邮件从客户端传输到服务器2邮件从一个服务器转发到另一个服务器。

POP3邮局协议第三版,是用户和邮件服务器之间收取邮件的协议,位于TCP协议的应用层,与SMTP协议结合,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协议。

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语言,协议,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也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通过在文本文件中添加标记符,可以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其中的内容。

静态页面html htm 动态页面 asp aspxphp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试期末总结

    13年试题: 简答: 1、 TCP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1) 顺序 (2) 发送端将数据保留在缓存区;确认,计时重发机制;握手、断开确认。 (3) 首部校验和 (4) 流量控制机制,只发接收端缓存区能接受的数......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最重要的两功能:连通性,共享。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推荐五篇)

    三、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1、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功能:连通性、共享。 3、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

    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复习总结

    40.简述与IPv4相比,IPv6所引进的主要变化。 41.简述时分ALOHA协议的基本思想。 42.试说明拥塞控制与流控制之间的差异。 43.简述邮局协议POP3的连接过程。 40.简述最短路由选......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_2015_杭电

    计算机网络(甲) 1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的边缘与网络核心、两级子网 网络中的地址及地址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两级子网: 通信子网:网络的核心,用于数据的传输,交换连接和通信控制。 访......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考试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考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 )。 2.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是由()和( )两部分组成。 3.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 )协议......

    高中期末复习总结

    高中期末复习总结 复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 高中期末复习总结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篇一:高中期末复习总结】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

    银行信贷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银行信贷: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偿还计息为条件的货币借贷 2、贷款展期:是指贷款人因故使借款未能按合同约定期现偿还而要求继续使用 贷款 3、审贷分离制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