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9: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

三、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1、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功能:连通性、共享。

3、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4、端系统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5、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6、电路交换的特点:(1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3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7、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存储转发。

8、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9、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10、分组交换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时延、开销。

1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广域网W 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个人区域网PAN

12、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RT、利用率

13、时延:发送、传播、处理、排队

14、D=D0/(1-U

15、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16、OSI: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7、TCP/IP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18、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19、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20、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21、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3、基带信号→调制→带通信号

4、调制: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5、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6、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dB=10 lg(S/N(dB。

7、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可表达为C = W log2(1+S/N b/s ,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8、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

9、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0、S*T=0;S*S=1;S*(-S=-1。

11、xDSL 技术就把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1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是在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CATV 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13、FTTx 技术:FTTH光纤到户、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两种: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用适配器(网卡实现,含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3、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字节填充、差错控制(循环冗余检验CRC、帧检验序列FCS

4、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5、PPP 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6、0x7E →(0x7D, 0x5E;0x7D→(0x7D, 0x5D;

7、零比特填充:只要发现有5 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

8、局域网的拓扑:星形、环形、总线、树形

9、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

10、通信简便的措施:无连接不编号不确认、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11、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12、电磁波在1km电缆的传播时延约为5μs

13、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14、前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15、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

16、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工作在物理层。星形网结构,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

17、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τ与T0之比。a=τ/T0

18、减小a:以太网的连线的长度受到限制;以太网的帧长不能太短。

19、极限信道利用率S max=T0/(T0+τ=1/(1+a

20、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 地址。是每一个站48位的“名字”或标识符。

21、一个站在检测到总线开始空闲后,还要等待9.6μs才能再次发送数据,清理缓存。

2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它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具有过滤帧的功能。网桥使各网段成为隔离开的碰撞域。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23、网桥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24、网桥和集线器的区别:①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②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CSMA/CD 算法。

25、网桥在转发表中登记的信息:地址、接口、时间。

26、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

27、源路由(source route网桥在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

28、交换机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全双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9、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只是局域网

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30、虚拟局域网限制了接收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使得网络不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即“广播风暴”而引起性能恶化。31、100BASE-T(快速以太网:全双工,不使用CSMA/CD,100m,0.96μs。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2、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3、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①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②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③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④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⑤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使用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IP 网。

5、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6、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 地址;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IP 地址的网络号进行路由选择。

8、同一局域网:IP地址→ARP→物理地址;物理地址→RARP→IP地址。

9、IP 数据报分片:计算题,见P123 例4-1

10、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11、分组转发算法

12、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三级结构{<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13、子网掩码用于找出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网络地址=(IP 地址 AND(子网掩码。

14、网络地址:计算题,见P133 4-

2、4-3

15、不同的子网掩码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但不同的掩码的效果是不同的。

16、使用子网时的分组转发:计算题,P134 4-4

17、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18、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19、一个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构成超网。

2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差错报告报文、询问报文(回送、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21、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22、OSPF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OSPF 使用的是可靠的洪泛法。

23、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24、路由器的任务是转发分组。

25、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26、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27、转发多播数据报使用的方法(1 洪泛与剪除(2 隧道技术(3 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

28、虚拟专用网VPN 第五章运输层

1、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运输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

3、网络层IP 协议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运输层TCP 和UDP 协议提供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4、运输层功能: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

5、运输层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 报文;传输控制协议TCP(TCP 报文段。

6、熟知端口、登记端口号、客户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7、TCP:面向连接;点对点;可靠交付;全双工;面向字节流。

8、TCP 根据对方给出的窗口值和当前网络拥塞的程度来决定一个报文段应包含多少个字节(UDP 发送的报文长度是应用进程给出的。

9、TCP 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IP 地址:端口号。

10、停止等待协议:暂时保留已发送的分组的副本;分组和确认分组都编号;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应当比数据在分组传输的平均往返时间更长一些。

11、自动重传请求ARQ

12、TCP具体实现:发送窗口、接收窗口(字节;确认都是基于字节的序号;RTT不固定。

13、序号字段的值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字段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14、发送缓存:准备发送+已发送尚未确认;接收缓存:未读取+不按序到达。

15、加权平均往返时间:新的RTT S =(1-α*(旧的RTT S+α*(新的RTT样本 α=0.125

16、超时重传时间:RTO=RTT S + 4*RTT D;新的RTT D =(1-β*(旧的RTT D +β*|RTT S-新的RTT 样本| β=0.25

17、Karn算法:在计算平均往返时间RTT时,只要报文段重传了,就不采用其往返时间样本。(改进后报文段每重传一次,就把RTO增大到2倍。当不再发生报文段的重传时,才根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更新平均往返时延RTT 和超时重传时间RTO 的数值。

18、选择确认SACK:不连续字节流序号确认。

19、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20、持续计时器:收到零窗口启动,到期发送零窗口探测报文段。

21、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路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至过载。前提: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全局性的过程。

22、流量控制: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23、拥塞控制分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24、慢开始算法后,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口cwnd 就加倍。

25、慢开始门限ssthresh:cwnd < =ssthresh慢开始,cwnd > =ssthresh拥塞避免。

26、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nd 缓慢地增大,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 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 加1,而不是加倍,使拥塞窗口cwnd 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27、乘法减小:拥塞时,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0.5。加法增大。

28、运输连接就有三个阶段,即: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第六章应用层

1、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

2、域名系统DNS:用户间接使用,分布式,域名服务器,以“区”为单位,树状结构。

3、基础结构域名:arpa,又称反向域名。

4、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

5、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把域名直接转换成IP 地址。在使用迭代查询时,根域名服务器把下一步应当找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 地址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

6、本地域名服务器:也称为默认域名服务器。

7、主域名服务器定期把数据复制到辅助域名服务器中,而更改数据只能在主域名服务器中进行。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8、文件传送协议FTP:使用TCP,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21端口。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20端口。

9、NFS在网络上传送的只是少量的修改数据。

10、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69端口

11、远程终端协议TELNET:TCP

12、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13、万维网是分布式超媒体(hypermedia系统,它是超文本(hypertext系统的扩充。

14、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TCP,面向事务,无状态,协议本身是无连接的。

15、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16、搜索引擎分为两大类:全文检索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搜索引擎。

17、发送邮件的协议:SMTP,读取邮件的协议:POP3 和IMAP。

18、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9、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第七章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1 截获——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2 中断——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3 篡改——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4 伪造——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

2、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3、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

(1 报文鉴别——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2 报文的完整性——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3 不可否认——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4、报文摘要:散列函数、单向函数、MD5报文摘要代码长128位。

5、鉴别首部AH(Authentication Header:AH鉴别源点和检查数据完整性,但不能保密。封装安全有效载荷ESP(Encapsulation Security Payload:ESP 比AH 复杂得多,它鉴别源点、检查数据完整性和提供保密。

6、SSL 是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 Layer,可对万维网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鉴别。(运输层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1、实时流式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2、SIP 系统的构件

SIP 系统的两种构件是用户代理和网络服务器。用户代理包括用户代理客户和用户代理服务器,前者用来发起呼叫,而后者用来接受呼叫。网络服务器分为代理服务器和重定向服务器

3、SIP 登记器的用途——跟踪被叫方

4、服务质量 QoS 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此效果决定了一个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5、为提高 Qos 增加的机制:(1)分类(2)管制(3)调度(4)呼叫接纳

6、“流”是在多媒体通信中的一个常用的名词,一般定义为:具有同样的源 IP 地址、源端 口号、目的 IP 地址、目的端口号、协议标识符以及服务质量需求的一连串分组。

7、区分服务 DiffServ 定义的两种 PHB :(1)迅速转发 PBH 即 EF PHB,或 EF(2)确 保转发 PHB 即 AF PHB,或 AF。

8、资源预留协议 RSVP

9、综合服务 IntServ 定义了两类服务(1)有保证的服务(2)受控负载的服务

10、IntServ 可对单个的应用会话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其主要特点有二,即:资源预留、呼叫建立。第九章 无线网络

1、一个基本服务集 BSS 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

2、建立关联就

表示这个移动站加入了选定的 AP 所属的子网,并和这个 AP 之间创建了一 个虚拟线路。(被动扫描、主动扫描)3、802.11b/a/g 4、802.11 帧共有三种类型,即控制帧、数据帧和管理帧。第十章 下一代因特网

1、IPv6 将地址从 IPv4 的 32 位 增大到了 128 位。

2、IPv6 将首部长度变为固定的 40 字节,称为基本首部。

3、所有的扩展首部和数据合起来叫做数据报的有效载荷(payload或净负荷,最大值是 64 KB。

4、特殊地址 未指明地址 ::(源地址)环回地址 0:0:0:0:0:0:0:1(记为 ::1)基于 IPv4 的地址 前缀为 0000 0000 保留一小部分地址作为与 IPv4 兼容的 本地链路单播地址

5、从 IPv4 向 IPv6 过渡的 方法 和 原理 双协议栈: 在完全过渡到 IPv6 之前,使一部分主机(或路由器)装有两个协议栈,一个 IPv4 和一个 IPv6。(DNS 查询)隧道技术:在 IPv6 数据报要进入 IPv4 网络时,将 IPv6 数据报封装成为 IPv4 数据报。然后,IPv6 数据报就在 IPv4 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 IPv4 数据报离开 IPv4 网络中的隧道时再把数 据部分交给主机的 IPv6 协议栈。

6、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记交换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递方式 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转发等价类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5、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混合交换

6、主要性能指标: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bit/s)。

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信号在时间轴上宽度随着带宽增大而变窄。并不是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的快,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的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时延”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第二章

1.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国际标准。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

3.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a.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7.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可以允许IP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8.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第三章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连续变化的。“数字的”——取值是离散数值。

调制是使消息载体的某些特性随消息变化的过程。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

解调是在接收端完成调制的逆过程,还原出原始信号。

3.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

4.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带通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中常叫做宽带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6.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码元/秒,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个码元。

理想带通矩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码元/秒

7.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8.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大宋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屋里通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 和无屏蔽双绞线 UTP ;

同轴电缆——50 欧姆同轴电缆和75 欧姆同轴电缆(双电缆系统和单电缆);光缆

9.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制就是进行波形变换(频谱变换)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10.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1.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inner product)都是 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SDH 解决什么问题?!(1)速率标准不统一

(2)不是同步传输。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没必要配时钟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是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它在 DTE 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要配时钟 14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xDSL 技术就把 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的极限传输距离与数据率以及用户线的线径都有很大的关系(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而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16 ADSL 的特点

(1)上行和下行带宽做成不对称的。(2)上行指从用户到 ISP,而下行指从 ISP 到用户。

(3)ADSL 在用户线(铜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17 基带信号为什么要调到宽带信号?

消除滤波

降低干扰

第四章

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路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

(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路层,否则丢弃这个帧。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简单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活跃度(即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纠错

流量控制

序号

多点线路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1)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2)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

(3)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

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4)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PPP 协议的状态图

功能:鉴别、地址分配 第五章 局域网

1、以太网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第一个以太网的规约。IEEE 的 802.3 标准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子层

2、适配器(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3、CSMA/CD 协议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以太网取 51.2 ms 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无效帧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t与T0之比单程端到端时延t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参数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就使得信道利用率降低 以太网的参数 a 的值应当尽可能小些

以太网是动态随机接入的

5、硬件地址: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6、什么是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1)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其标准是 IEEE 802.1D。“透明”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算法选择一个网桥作为生成树的根,然后以最短路径为依据,找到树上的每一个结点

(2)源路由网桥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3)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可见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7、网桥和集线器(或转发器)不同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由于网桥没有网卡,因此网桥并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8、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①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②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称wifi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802.11a 的物理层工作在 5 GHz频带和802.11b 的物理层使用工作在 2.4 GHz 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9、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 CSMA/CD,而只能使用改进的 CSMA 协议。改进的办法是将 CSMA 增加一个碰撞避免功能。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而在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确认机制。10、802.11 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请求发送 RTS 允许发送 CTS

WiMAX 常用来表示无线城域网 WMAN 第七章

1路由器的作用:

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 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转发”(forwarding)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 IP 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路由选择”(routing)则是按照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得到的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

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的区别,3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 4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分类的 IP 地址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5、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6、IP数据报的格式

生存时间(8 位)记为 TTL(Time To Live),这是为了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其单位最初是秒,但为了方便,现在都用“跳数”作为 TTL 的单位。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值就减 1。

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7、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8、划分子网的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7-2)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9、CIDR 最主要的特点

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10、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的记法是:

IP地址 ::= {<网络前缀>, <主机号>}

见后图

11、路由聚合

一个 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12、ICMP 报文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13、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 :终点不可达 源站抑制 时间超过 参数问题 改变路(重定向)

14、不应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的几种情况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15、ICMP 询问报文有四种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16、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ING 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PING 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 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 TCP 或UDP。

17.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代价可以是: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18、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19、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20、自治系统: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

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个互联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治系统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

21、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是连通的。

22、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 RIP 和 OSPF 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 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BGP-4。

路由器与网关是同义词

23、内部网关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 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2)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 目 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 表示不可达)。(4)返回。

24、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 UDP进行传送(使用 UDP 的端口 520)。

因此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 IP 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

25、RIP 协议的优缺点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内部网关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1.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 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2、OSPF的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27、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 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28、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OSPF 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

OSPF 不用 UDP 而是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可见 OSPF 的位置在网络层。OSPF 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只要丢失一个,就无法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而整个数据报就必须重传。

其他特点

OSPF 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 IP 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 TOS 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因此,OSPF 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

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

所有在 OSPF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

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 CIDR。

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 32 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

29、OSPF 的五种分组类型

类型1,问候(Hello)分组。

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

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组。

30、外部网关协议 BGP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 使用的环境却不同

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此,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

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

31、IP多播的一些特点

(1)多播使用组地址—— 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2)参加多播的源点主机和所有参加多播的路由器都必须能够把多播 IP 地址转换为包含有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清单,然后根据这个网络清单构造出到所有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多播最短路径支撑树。

32、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转发多播分组的路由器需要彼此交换两种信息。

首先,这些路由器需要知道哪些网络包含给定多播组的成员。

其次,这些路由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5、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混合交换

6、主要性能指标: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bit/s)。

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信号在时间轴上宽度随着带宽增大而变窄。并不是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的快,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的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时延”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第二章

1.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国际标准。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

3.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a.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7.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可以允许IP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8.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第三章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连续变化的。

“数字的”——取值是离散数值。

调制是使消息载体的某些特性随消息变化的过程。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

解调是在接收端完成调制的逆过程,还原出原始信号。3.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

4.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带通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中常叫做宽带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6.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码元/秒,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个码元。

理想带通矩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码元/秒

7.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8.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大宋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屋里通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 和无屏蔽双绞线 UTP ;

同轴电缆——50 欧姆同轴电缆和75 欧姆同轴电缆(双电缆系统和单电缆);光缆

9.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制就是进行波形变换(频谱变换)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10.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1.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inner product)都是 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SDH 解决什么问题?!

(1)速率标准不统一

(2)不是同步传输。13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没必要配时钟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是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它在 DTE 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要配时钟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xDSL 技术就把 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15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的极限传输距离与数据率以及用户线的线径都有很大的关系(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而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16 ADSL 的特点

(1)上行和下行带宽做成不对称的。

(2)上行指从用户到 ISP,而下行指从 ISP 到用户。

(3)ADSL 在用户线(铜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17 基带信号为什么要调到宽带信号?

消除滤波

降低干扰

第四章

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路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

(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路层,否则丢弃这个帧。3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简单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活跃度(即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4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纠错

流量控制

序号

多点线路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1)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2)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4)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PPP 协议的状态图

功能:鉴别、地址分配 第五章 局域网

1、以太网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第一个以太网的规约。IEEE 的 802.3 标准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子层

2、适配器(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3、CSMA/CD 协议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以太网取 51.2 ms 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无效帧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t与T0之比单程端到端时延t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参数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就使得信道利用率降低

以太网的参数 a 的值应当尽可能小些

以太网是动态随机接入的

(3)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

5、硬件地址: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6、什么是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

(1)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其标准是 IEEE 802.1D。“透明”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算法选择一个网桥作为生成树的根,然后以最短路径为依据,找到树上的每一个结点

(2)源路由网桥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

(3)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可见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7、网桥和集线器(或转发器)不同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由于网桥没有网卡,因此网桥并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8、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①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②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称wifi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802.11a 的物理层工作在 5 GHz频带和802.11b 的物理层使用工作在 2.4 GHz 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9、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 CSMA/CD,而只能使用改进的 CSMA 协议。改进的办法是将 CSMA 增加一个碰撞避免功能。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而在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确认机制。10、802.11 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请求发送 RTS 允许发送 CTS WiMAX 常用来表示无线城域网 WMAN 第七章

1路由器的作用:

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 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转发”(forwarding)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 IP 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路由选择”(routing)则是按照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得到的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

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的区别,3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 4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分类的 IP 地址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5、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6、IP数据报的格式

生存时间(8 位)记为 TTL(Time To Live),这是为了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其单位最初是秒,但为了方便,现在都用“跳数”作为 TTL 的单位。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值就减 1。

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7、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8、划分子网的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7-2)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9、CIDR 最主要的特点

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10、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的记法是:

IP地址 ::= {<网络前缀>, <主机号>}

见后图

11、路由聚合

一个 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

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12、ICMP 报文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13、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 :终点不可达 源站抑制 时间超过 参数问题 改变路(重定向)

14、不应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的几种情况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15、ICMP 询问报文有四种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16、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ING 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PING 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 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 TCP 或UDP。

17.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代价可以是: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18、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19、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20、自治系统: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

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个互联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治系统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

21、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是连通的。

22、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 RIP 和 OSPF 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 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BGP-4。

路由器与网关是同义词

23、内部网关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 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2)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 表示不可达)。(4)返回。

24、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 UDP进行传送(使用 UDP 的端口 520)。因此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 IP 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

25、RIP 协议的优缺点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内部网关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1.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 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2、OSPF的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27、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 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28、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

OSPF 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

OSPF 不用 UDP 而是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可见 OSPF 的位置在网络层。OSPF 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只要丢失一个,就无法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而整个数据报就必须重传。

其他特点

OSPF 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 IP 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 TOS 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因此,OSPF 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

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所有在 OSPF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 CIDR。

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 32 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

29、OSPF 的五种分组类型

类型1,问候(Hello)分组。

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

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组。

30、外部网关协议 BGP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 使用的环境却不同

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此,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

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

31、IP多播的一些特点

(1)多播使用组地址—— 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2)参加多播的源点主机和所有参加多播的路由器都必须能够把多播 IP 地址转换为包含有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清单,然后根据这个网络清单构造出到所有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多播最短路径支撑树。

32、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转发多播分组的路由器需要彼此交换两种信息。

首先,这些路由器需要知道哪些网络包含给定多播组的成员。

其次,这些路由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到达每一个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最短路径。这就需要有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和计算最短路径的算法

IPv6 所引进的主要变化如下

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 将地址从 IPv4 的 32 位 增大到了 128 位,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

灵活的首部格式。

改进的选项。

允许协议继续扩充。

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动配置)

支持资源的预分配。

IPv6 将首部长度变为固定的 40 字节,称为基本首部(base header)。将不必要的功能取消了,首部的字段数减少到只有 8 个。取消了首部的检验和字段,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速度。在基本首部的后面允许有零个或多个扩展首部。

所有的扩展首部和数据合起来叫做数据报的有效载荷(payload)或净负荷。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1双协议栈技术2隧道技术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第九章

1、因特网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

2、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3、域名的解析过程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优先采用迭代查询,即循 环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也可以采用递归查询

4、文件传送协议 FTP 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5、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是一个很小且易于实现的文件传送协议

6、TELNET 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也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用户用 TELNET 就可在其所在地通过 TCP 连接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机名或 IP 地址)。

7、电子邮件由信封和内容两部分组成。

8、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

连接建立:连接是在发送主机的 SMTP 客户和接收主机的 SMTP 服务器之间建立的。SMTP不使用中间的邮件服务器。

 邮件传送

 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 应释放 TCP 连接。

9、万维网 WWW 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万维网是分布式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

10、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1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提供了即插即用连网的机制。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

12、并不是每个网络上都有 DHCP 服务器,这样会使 DHCP 服务器的数量太多。现在是每一个网络至少有一个 DHCP 中继代理,它配置了 DHCP 服务器的 IP 地址信息。

当 DHCP 中继代理收到主机发送的发现报文后,就以单播方式向 DHCP 服务器转发此报文,并等待其回答。收到 DHCP 服务器回答的提供报文后,DHCP 中继代理再将此提供报文发回给主机。第八章

1、运输层的主要功能:复用和分用,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 UDP。

2、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1)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2)传输控制协议 TCP

3、TCP 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 TCP 报文段(segment)UDP 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 UDP 报文或用户数据报。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 UDP 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 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运输层的 UDP 用户数据报与网际层的IP数据报有很大区别。IP 数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的存储转发,但 UDP 用户数据报是在运输层的端到端抽象的逻辑信道中传送的。TCP 报文段是在运输层抽象的端到端逻辑信道中传送,这种信道是可靠的全双工信道。

4、端口就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 TSAP。端口的作用就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5、三类端口(1)熟知端口,其数值一般为 0~1023。当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出现时,必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2)登记端口,其数值为 1024~49151。这类端口是 ICANN 控制的,使用这个范围的端口必须在 ICANN 登记,以防止重复。(3)动态端口,其数值为 49151~65535。这类端口是留给客户进程选择作为临时端口。

6、滑动窗口的概念 TCP 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

在 TCP 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但在通信的过程中,接收方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上限值(可增大或减小)。

7、每一个 TCP 连接需要有以下两个状态变量:接收方窗口 rwnd(receiver window)又称为通知窗口(advertised window)。拥塞窗口 cwnd(congestion window)。(1)接收方窗口 rwnd

这是接收方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方的流量控制。接收方将此窗口值放在 TCP 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方。(2)拥塞窗口 cwnd(congestion window)是发送方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第四篇:期末复习-语言各章总结

汇编语言学习笔记 《汇编语言》--王爽 前言

学习汇编目的:充分获得底层编程体验;深刻理解机器运行程序的机理。原则:没有通过监测点不要向下学习;没有完成当前实验不要向下学习。第一章 基础知识

有三类指令组成汇编语言:汇编指令;伪指令;其他符号。8bit = 1byte = 一个存储单元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寻址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1.1节--1.10节 小结

(1)汇编指令是机器指令的助记符,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2)每一种cpu都有自己的汇编指令集。(3)cpu可以直接使用的信息在存储器中存放。

(4)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5)存储单元从零开始顺序编号。

(6)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个bit,即八位二进制数。

(7)每一个cpu芯片都有许多管脚,这些管脚和总线相连。也可以说,这些管脚引出总线。一个cpu可以引出的三种总线的宽度标志了这个cpu不同方面的性能。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与其他器件进行数据传送时的一次数据传送量;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系统中其他器件的控制能力。监测点: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内存地址空间:

最终运行程序的是cpu,我们用汇编编程时,必须要从cpu的角度思考问题。对cpu来讲,系统中的所有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都处于一个统一的逻辑存储器中,它的容量受cpu寻址能力的限制。这个逻辑存储器即是我们所说的内存地址空间。第二章 寄存器(cpu的工作原理)mov ax, 2 add ax, ax add ax, ax add ax, ax(1)cpu中的相关部件提供两个16位的地址,一个称为段地址,另一个称为偏移地址;(2)段地址和偏移地址通过内部总线送人一个称为地址加法器的部件;(3)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地址合成为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4)地址加法器通过内部总线将20位物理地址送人输入输出控制电路;(5)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将20位物理地址送上地址总线;(6)20位物理地址被地址总线传送到存储器; 段地址*16+偏移地址 = 物理地址 的本质含义 内存并没有分段,段的划分来自cpu。

以后编程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若干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看做一个段,用段地址*16定位段的起始地址,用偏移地址定位段的内存单元。

一个段的起始地址一定是16的倍数,一个段的最大长度为64kB。当然也没有办法定义一个起始地址不是16的倍数的段。

cpu可以用不同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形成同一物理地址。

在8086cpu加电启动或复位后cs和ip被设置为cs = f000h,ip = ffffh,即ffff0h单元中的指令是8086pc机开机后执行的第一条指令。(??应该是fffffh吧??)cpu将cs:ip指向的内存单元看做指令。

在cpu中,程序员能够用指令读写的部件只有寄存器,程序员可以通过改变寄存器中的内容实现对cpu的控制。

mov指令称为传送指令,cpu中大部分寄存器的值都可以通过mov指令改变。除了cs:ip 8086没给他这样的功能。cs:ip可以用转移指令来改变。jmp jmp cs:ip 用指令给出的段地址修改cs,偏移地址修改ip jmp 某一寄存器 的功能为:用寄存器中的值修改ip jmp ax 含义类似于mov ip,ax 段地址在8086pc机的段寄存器存放。当8086cpu要访问内存时,由段寄存器提供内存单元的段地址。8086cpu有四个段寄存器,其中cs用来存放指令的段地址。cs存放指令的段地址,ip存放指令的偏移地址。

8086机中,任意时刻,cpu将cs:ip指向的内容当作指令执行。8086cpu的工作过程:

1.从cs:ip指向内存单元读取指令,读取的指令进入指令缓冲器; 2.ip指向下一条指令 3.执行

8086提供转移指令修改cs:ip的内容 debug的使用

查看,修改cpu中寄存器的内容:r命令 查看内存中的命令:d命令

修改内存中的内容:e命令(可以写入数据,指令,在内存中,它们实际上没有区别)将内存中的命令解释为机器指令和相应的汇编指令:u命令 执行cs:ip指向的内存单元处的命令:t命令 以汇编指令的形式向内存中写入指令:a命令 第三章 寄存器(内存访问)3.1内存中字的存储

高八位存放在高字节中,低八位存放在低字节中 3.2DS和【address】 3.3字传送 3.4MOV ADD SUB 3.5数据段 3.6栈

栈是一种具有特殊的访问方式的存储空间。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最后进入这个空间的数据,最先出去。

栈有两个基本的操作:入栈和出栈。

栈的这种操作规则被称为:lifo(last in first out,后进先出)。cpu如何知道10000H--1000fH这段空间被当作栈使用?

push pop指令在执行时必须知道哪个单元是栈顶单元,可是如何知道呢?

栈顶的段地址存放在ss中,偏移地址存放在sp中。任意时刻,ss:sp指向栈顶单元。push和pop指令执行时,cpu从ss和sp中得到栈顶的地址。入栈时,栈顶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方向增长。如何定义一个栈的大小? mov ax, 1000h mov ss, ax mov sp, 0010h;则栈顶为1000f 栈底为 10000 ****************************************** mov ax, 1000h mov ds, ax mov ax, 2266h mov [0], ax ************************ mov ax,1000h mov ss, ax mov sp, 0002h mov ax, 2266h push ax 栈顶的变化范围最大为:0--ffffh 栈的综述

(1)8086cpu提供了栈操作机制,方案如下: 在ss、sp中存放栈顶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提供入栈和出栈指令,他们根据ss、sp指示的地址,按照栈的方式访问内存单元。(2)push指令的执行步骤:1)sp=sp-2;2)向ss:sp指向的字单元送人数据;(3)pop指令的执行步骤:1)从ss:sp指向的字单元中读取数据;2)sp=sp+2(4)任意时刻,ss:sp指向栈顶元素。

(5)8086cpu只记录栈顶,栈空间的大小我们要自己管理。

(6)用栈来暂存以后需要恢复的寄存器的内容时,寄存器出栈的顺序要和入栈的顺序相反。(7)push、pop指令实质上是一种内存传送指令,注意他们的灵活运用。一个栈段最大可以设为64k 段的综述

我们可以将一段内存定义为一个段,用一个段地址指示段,用偏移地址访问段内的单元。这完全是我们的安排。用一个段存放代码,即代码段 用一个段存放数据,即数据段 用一个段当栈,即栈段

对于数据段,把段地址放在ds中,用mov,add,sub等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时,cpu就将我们定义的数据段内容当做数据来访问;

对于代码段,把段地址放在cs:ip中,用mov,add,sub等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时,cpu就将执行我们定义的代码段的指令;

对于栈段,把段地址放在ss:sp中,用push pop 等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时,cpu就将其当作堆栈来访问;

debug的t命令在执行修改器ss的指令时,下一条指令也紧接着被执行了。3.7栈超界问题

8086cpu不保证我们对栈的操作不会超界。也就是说,8086cpu只知道栈顶在何处而不知道我们安排的栈空间有多大,这点就好像,cpu只知道当前要执行的指令在何处,而不知道要执行的指令有多少。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cpu的工作机理,它只考虑当前情况:当前的栈在何处,当前要执行的指令是哪一条。对于超界问题我们可以做到就是小心。第五章【bx】和loop指令

我们完整的描述一个内存单元,需要两种信息:(1)内存单元的地址;(2)内存单元存放数据的类型; inc bx的含义是bx中的内容加一

[bx]寄存器bx中所包含的地址中存放的内容 [bx]表示一个内存单元,他的偏移地址在bx中。loop指令执行的时候,要进行两步操作: 1;(cx)=(cx)-1;

2;判断cx中的值,不为零则转至标号处执行。

“通常”我们用loop实现循环功能,cx中存放循环次数。用cx和loop指令相配合实现循环功能的三个要点:(1)再cx中存放循环次数;

(2)loop指令中的标号所标识地址要在前面;

(3)要循环执行的程序段,要写在标号和loop指令的中间。在汇编源程序中,数据不能以字母开头。所以对于大于9fffh的数,均在前面加上0。mov cx,11 s: add ax,ax loop s assume cs:code code segment..mov ax,4c00h int 21h code ends end ffff:6单元是一个字节单元,ax是一个十六位寄存器,数据长度不一样,如何赋值? 注意我们说的是“赋值”,就是说,让ax中的数据的值(数据的大小)和ffff:0006单元中的数据的值(数据的大小)相等。八位数据01h和16位数据0001h的数据长度不一样,但他们的值是相等的。

设ffff:0006单元中的的数据是xxh,若要ax中的值和ffff:0006单元中的值相等,ax中的数据应为00xxh。所以,若实现ffff:0006单元向ax赋值,我们应该令(ah)=0,(al)=(ffff6H).若希望程序能从cs:0012处执行,可以用g命令。“g 0012”。他表示程序执行到0012处。

若希望程序能跳出循环,用p命令

5.4 debug和汇编编译器masm对指令的不同处理。

在汇编源程序中,mov al,[0]会被编译器解释成为:mov al,0 所以要这样表达:mov bx,0 mov al,[bx] 或者 mov al,ds:[0] 第一,我们在汇编源程序中,如果用指令访问一个内存单元,则在指令中必须用[...]来表示内存单元,如果在[]里用一个常量idata直接给出内存单元的偏移地址,就要在[]的前面显示地给出段地址所在的段寄存器。

第二,如果在[]里用寄存器,比如bx,间接给出内存单元的偏移地址,则段寄存器默认在ds中。

第六章 包含多个段的程序 程序取得所需段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加载程序的时候为程序分配,再就是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向系统申请。dw的含义是定义字型数据即define word 字型数据间以逗号隔开。

程序运行的时候cs存放代码段的段地址,所以我们可以从cs中得到它们的段地址。dw定义的数据处于代码段的最开始,所以偏移地址为零。dw 0123h,5604h,1234h start :指令 end start 我们在程序的第一条指令的前面加了一个标号start:并在end的后面再次加入。end除了通知编译器程序结束外,还可以通知编译器程序的入口在什么地方。在单任务系统中,可执行文件中的程序执行如下:

(1)由其他的程序(debug、command或其他程序)将可执行文件中的程序加载入内存;(2)设置cs:ip指向程序的第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即程序的入口),从而使程序得以运行;(3)程序运行结束后,返回到加载者; 描述信息

可执行文件由描述信息和程序组成,程序来源于源程序中的汇编指令和定义的数据;描述信息则主要是编译连接程序对原程序中相关伪指令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息。6.2 在代码中使用栈

在程序中通过定义数据来取得一段空间,然后将这段空间当作栈空间来使用。

例如将cs:16--cs:31的内存空间当作栈来用,初始状态下栈为空,所以ss:sp要指向栈底,则设置ss:sp指向cs:32.6.3将数据代码栈放入不同的段

用assume将定义的具有一定用途的段跟寄存器联系起来 第七章 更灵活的定位内存地址的方法 7.1 and 和 or 指令(1)and指令:逻辑与指令,按位进行与运算。mov al ,01100011B and al ,00111011B 执行后:al=00100011B 通过该运算可将操作对象的相应位设为0,其他位不变。(2)or指令:逻辑或指令,按位进行或运算。

通过该运算可将操作对象的相应位设为1,其他位不变。7.2 关于ASCII码

所谓编码方案,就是一套规则,它约定了用什么样的信息来表示现实对象。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比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大20H。

就ASCII码的二进制形式来看,除第五位外,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都一样。大写字母第五位为0,小写字母第五位为1.运用and和or指令的给特定位赋值功能即可实现大小写字母之间的转换。7.5 [bx+idata] 类似于[bx]的一种更灵活的指明内存单元的方式。

[bx+idata]表示一个内存单元,它的偏移地址为(bx)+idata(bx中的数值加上idata。也可以写成 mov ax,[200+bx] mov ax,200[bx] mov ax,[bx].200 7.6 用[bx+idata]的方式进行数组的处理 7.7 SI和DI SI和DI是8086cpu中和bx功能相近的寄存器。区别是SI和DI不能够分成两个八位寄存器来使用。codesg segment start: mov ax,datasg mov ds,ax mov si,0 mov di,16 mov cx,8;di si 为16位寄存器只需循环 s: mov ax,[si] mov [di],ax;八次即可将16个字节传送完毕 add si,2 add di,2 loop s

mov ax,4c00h int 21h codesg ends end start si = dijmp指令后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2)short指明此处的位移为八位位移。(3)八位位移的范围为-128 127,用补码表示;(4)八位位移由编译程序在编译时算出。

还有一种jmp near ptr 标号 实现段内近转移(ip)=(ip)+16位位移(1)16位位移 = “标号”处的地址1(DI)=(DI)-1 MOVSW 可以传送一个字

MOVSB和MOVSW进行的是串传送操作中的一个步骤,一般都要和rep配合使用,格式如下: rep movsb 相当于: s:movsb loop s rep的作用是根据cx的值,重复执行后面的串传送指令。8086cpu提供了下面两条指令对DF位进行设置: CLD:将DF位置0 STD:将DF位置1 1.传送的原始地址 2.传送的目的地址 3.传送的长度 4.传送的方向 11.11 pushf和popf 压入/弹出标志寄存器中的数据 为访问标志寄存器提供了一种方法。11.12 标志寄存器在DEBUG中的表示 第十二章 内中断 12.1 内中断的产生

cpu内部发生下面情况时,将产生相应的中断信息:

(1)除法错误(2)单步执行(3)执行int0命令(4)执行int命令 中断类型码0 1 4 n 为一个字节型数据 12.2 中断处理程序

cpu如何通过八位的中断类型码得到中断处理程序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12.3 中断向量表 答:通过中断向量表

中断向量表就是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列表。保存在内存中。cpu如何找到中断向量表?

对于8086中断向量表指定存在内存地址0处。从0000:0000到0000:03e8单元。共1000个字节。中断向量表中一个表项存放一个中断向量,占两个字。分别存放段地址和偏移地址。12.4 中断过程

(1)从中断信息中取得中断类型码(2)标志寄存器的值入栈

(3)设置标志寄存器的第八位TF和第九位IF的值为0(4)CS的内容入栈(5)IP的值入栈

(6)从内存地址为中断类型码*4和中断类型码*4 + 2 的两个字单元中读取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设置IP和CS 12.5 中断处理程序(1)保存用到的寄存器(2)处理中断。(3)恢复用到的寄存器(4)用IRET指令返回。12.6 除法错误中断的处理 12.7 编程处理0号中断 12.8 安装 第十三章 int指令 13.1 int指令

int指令的最终功能和call指令相似,都是调用一段程序。13.2 编写供应用程序调用的中断例程

编写、安装中断7ch的中断例程,功能:求一word型数据的平方。(AX)= 要计算的数据。

DX,AX存放结果的高十六位和低十六位。MOV WORD PTR ES:[7CH*4],200H MOV WORD PTR ES:[7CH*4+2],0 MOV CX,OFFSET SQREND-OFFSET SQR CLD REP MOVSB int指令和iret指令配合使用与call指令和ret指令配合使用具有相似的思路。13.3 对int、iret和栈的深入理解 ********************************* 13.4 BIOS和DOS所提供的中断例程 BIOS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硬件系统的检测和初始化程序

2、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的中断例程

3、用于对硬件设备进行I/O操作的中断例程

4、其他和硬件系统相关的中断例程 13.5 BIOS和DOS中断例程的安装过程

1.开机后,cpu一加点,初始化(cs)= 0FFFFH,(IP)= 0,自动从FFFF:0单元开始执行程序。FFFF:0处有一条跳转指令,cpu执行该程序后,转去执行BIOS中的硬件检测和初始化程序。

2.初始化程序将建立BIOS所支持的中断向量,即将BIOS提供的中断例程的入口登记在中断向量表中。注意,对于BIOS所提供的中断例程,只需将入口地址登记在中断向量表中即可,因为它们是固化到ROM中的内容,一直在内存中存在。

3.硬件系统检测和初始化完成后,调用int 19h进行操作系统的引导。从此将计算机交给操作系统控制。

4.DOS启动后,除完成其他工作外,还将它提供的中断例程装入内存,并建立相应的中断向量。

13.6 BIOS中断例程应用

int 10h 中断例程是BIOS提供的中断例程,其中包含多个和屏幕输出有关的子程序。一个供程序员调用的中断例程往往包含多个子程序,中断例程内部用传递进来的参数来决定执行那一个子程序。BIOS和DOS提供的中断例程,都用AH来传递内部参数 13.7 DOS中断例程应用

例如 我们一直在使用的4ch号子程序,即程序返回功能。mov ah 4ch mov al 0 int 21h ========================== DOS功能调用 int 21h(1)键盘输入 1)1号调用——从键盘输入单个字符 调用格式: MOV AH,1 INT 21H 功能: 等待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并送入AL。

执行时系统将扫描键盘,等待有健按下,一旦有健按下,就将其字符的ASCII码读

入,先检查是否Ctrl-Break,若是,退出命令执行;否则将ASCII码送AL,同时将

该字符送显示器显示。2)10号调用——从键盘输入字符串

功能: 从键盘接收字符串送入内存的输入缓冲区,同时送显示器显示。调用前要求: 先定义一个输入缓冲区

MAXLEN DB 100 ;第1个字节指出缓冲区能容纳的字符个数,即缓冲区长度,不能为0 ACLEN DB ? ;第2个字节保留,以存放实际输入的字符个数 STRING DB 100 DUP(?);第3个字节开始存放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

调用格式: LEA DX,MAXLEN(缓冲区首偏移地址)MOV AH,10 INT 21H(2)显示输出

1)2号调用——在显示器上显示输出单个字符 调用格式: MOV DL,待显示字符的ASCII码 MOV AH,2 INT 21H 功能:将DL中的字符送显示器显示。【例】显示输出大写字母A MOV DL,41H ;或写为 MOV DL,'A' MOV AH,2 INT 21H 2)9号调用——在显示器上显示输出字符串 调用格式: LEA DX,字符串首偏移地址 MOV AH,9 INT 21H 功能:将当前数据区中DS:DX所指向的以'$'结尾的字符串送显示器显示。【例】在显示器上显示字符串“YOU ARE SUCESSFUL!” DATA SEGMENT STRING DB ' YOU ARE SUCESSFUL!$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 „ MOV AX,DATA MOV DS,AX LEA DX,STRING MOV AH,9 INT 21H „ „ CODE ENDS 说明:若希望显示字符串后,光标可自动回车换行,可在定义字符串时作如下更改: STRING DB ' YOU ARE SUCESSFUL!',0AH,0DH,' $ ' ;在字符串结束前加回车换行的ASCII码0AH,0DH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最重要的两功能:连通性,共享。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是因特网服务的提供者。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电路交换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几种不同的网络: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带宽: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ence model)

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协议的两种不同形式:1.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2.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的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的七层协议: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TCP/IP的四层协议: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FTP,SMTP等)、运输层(TCP,UDP)、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第二章:

物理层任务: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来自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信噪比(dB)=10log10(S/N)(dB)

当S/N=10时,信噪比等于10dB,当S/N=1000时,信噪比等于30dB。香农公式:C=W log2(1+ S/N)(b/s)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最基本的复用是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ADSL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有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两种类型。

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PPP协议: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又称“网卡” 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CSMA/CD,它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的缩写(有碰撞就停止,否则就发送)。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因为这种地址用在MAC帧中)。MAC帧格式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网桥的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第四章: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四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桥或桥接器,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路由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关。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

IP地址的编址方法经历三个阶段:分类的IP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一个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范围内是唯一的。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其中::=表示“定义为”。

A,B,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一对一通信)

A,B,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分别为3个,2个,1个字节长。

从层次角度看,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以下的使用的是硬件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协议的作用 IP地址(32位)——>ARP——物理地址(48位)物理地址——>RARP——IP地址

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0.0.0或0xFF000000 B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0.0或0xFFFF0000 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或0xFFFFFF00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是IP层的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距离路由器算法(必考)(下一跳)第五章:

通信的真正断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进程。

网络层是位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运输层两种不同的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双工的可靠信道。但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TCP/IP运输层两个主要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UDP的主要特点:是无连接的,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报文的,没有拥塞控制,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首部开销少(只有8个字节,比TCP的20个字节的首部要短)。

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IP数据报的首部,但UDP的检验是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都检验。TCP的特点: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每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TCP连接的端点叫套接字或插口,套接字 socket=(IP地址:端口号)每一天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即两个套接字)所确定。TCP连接::=(socket1,socket2)={{IP1:port1},{IP2:port2}}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运输连接就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三次握手 第六章:

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DNS请求报文中,以UDP用户数据报方式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NFS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TELNET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

网络虚拟终端NVT(Network Virtual Terminal)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符URL{<协议>://<主机>:<端口>/<路径>},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面向事物的应用层协议),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简单网路管理协议SNMP可实现统计、配置、测试等功能。

SNMP的网络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SNMP本身,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管理信息结构SMI功能: 被管对象应该怎样命名;用来存储被管对象的数据类型有哪些种;在网路上传送的管理数据应如何编码。

管理信息库MIB:管理信息指在因特网的网关架中被管对象的集合,被管对象必须维持可供管理程序读写的若干控制和状态信息。这些被管对象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信息存储器,然后而被称作管理信息库MIB。第九章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可分为两大类: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CSMA/CD协议已成功应用于使用有线连接的局域网。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以个人为中心来使用的无线人个区域网,它实际是个低功率、小范围、低速率和低价格的电缆替代技术。无线城域网WMAN,许多情况下,可代替现有宽带接入,因此他有时称为无限本地环路。第十章

下一代国际协议IPv6(Ipng)主要变换:

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把地址从IPv4的32位增大到4倍,即128位)。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 灵活的首部格式 允许协议继续扩充

支持即插即用(自动配置)支持资源的预分配

IPv6首部改为8字节对齐。

下载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各章复习总结.(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理学重点笔记复习各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按照一定的形式链接起来, 2, 计算机网络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计算机之......

    线性代数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1.3节 例5、例6; 1.5节 性质1~6、例7、例8、 例10;1.6节 引理、定理3、例12、推论、例13; 1.7节克拉默法则、例14、例16; 第二章:2.2节 矩阵的乘积、转置、行列式及性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概述 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_2015_杭电

    计算机网络(甲) 1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的边缘与网络核心、两级子网 网络中的地址及地址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两级子网: 通信子网:网络的核心,用于数据的传输,交换连接和通信控制。 访......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

    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复习总结

    40.简述与IPv4相比,IPv6所引进的主要变化。 41.简述时分ALOHA协议的基本思想。 42.试说明拥塞控制与流控制之间的差异。 43.简述邮局协议POP3的连接过程。 40.简述最短路由选......

    各章习题总结

    范围管理 8、 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每一项都被标以一个独特的标示符,标示符的名称是什么? A、 质量检测标示符 B、 帐目图表 C、 项目活动编码 D、 帐目编码 9、 编制项目范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