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

时间:2019-05-12 12: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

第一篇:《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

科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 [

什么是科学,坦率地讲,在阅读黄光国先生的《社会科学的理路》一书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一问题,更不曾知道这个问题竟曾如此深入地被众多学者深入和系统地讨论过。看完此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术研究所需要的严谨和科学进步的得来不易。因为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在我们今天看来可能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原理,都是在学者们的深入思考和反复检验后得出的。如今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历史上众多学者以其严谨、求实、不计名利的风范通过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所换来的,而如今的我,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科学殿堂的初学者,更应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珍视这得来不易的学习环境,同时以一种傲然于世的历史使命感将这一神圣的科学研究事业继承下来并力求使其得以发展,以期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科学?面对如此抽象又极具概括力的概念,想要正确地界定它是一个极度困难的命题,但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知道每一个学者在试图构建自己的科学哲学体系时,都试图完成这一工作,并给予了众多的解答。面对这一问题,我不仅想到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说法律是门科学?法律这样规定的科学性何在?但是就如同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开篇就指出的那样“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极少像„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一样,时许不断的被问着,而最好的解决方针就是不要急着对„什么是法律?‟这样的问题给出答案”,通过对法律领域某些反复出现的主题的研究,给出一般性的回答。在此,笔者试图借用哈特先生的这一方法,从科学的功能为突破口加以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从一个侧面来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科学具有什么功能呢?通过阅读本书,在对众多大家的观点加以总结后,笔者认为科学有如下三个功能:

第一,认识事物的功能。有关“认识”的观点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仅引用笔者深为赞同的皮亚杰关于认识的观点加以说明。皮氏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构建活动,源自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这一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认识功能需要具备的要素。首先需要有认识主体,这一主体必须拥有认识的能力;其次需要有认识的客体,这一客体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包括物和客观存在的规律和联系,单个个体臆想中虚构的事物是无法被认识的,因为它既然不存在就无法完成认识中的交互作用;最后认识是一种交互作用,认识的成果——知识,正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客体交互作用的产品。在科学的认识功能中,应特别强调认识能力这一问题,因为笔者认为认识的范围以认识的能力为限,同样科学所能合理发挥作用的范围也以认识的能力为限,而历史上很多学者试图超越特定阶段的认识能力的限度依自己的主观臆想构建科学的全部内容的做法是必须加以批判的。承认认识能力的实在性和客观有限性是本文的基础,下文还将不断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能力中,既包括日常语言中的解决问题的意思,又包括对认识的检验这一功能。解决问题是社会对理论、人类对认识的客观要求,这一功能是如此的直观而又重要,它是人们接受科学的直接原因,亦是科学进步的直观表现。劳丹在他的“研究传统”理论中强调“科学进步的判准,既不是经验主义的确证,也不是波普的可否证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理性就在于以此作为判断,做出最进步的理论选择。”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即使不是最恰当的标准也一定是相当合适的标准,因为它简约而又实际,突出了科学解决问题这一功能的重要性。

第三,能够指导人们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这一条是笔者将其单独提出并重新陈述的。很多学者也曾指出科学具有预测或指导功能,并对其加以探讨,但笔者对预测指导这一概括并不赞同。因为如果是对其后发生的相同问题的预测和指导,只是解决问题功能的必然成果,不应单独列出,而超出认识能力的猜想更不是科学所具有的功能,这种猜想是认识的原始功能,不应被概括于科学之中。笔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是:认识能力的历史条件下的范围,不但包括在该认识能力作用下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客观实在,还应包括该认识能力作用下能够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到的范围。科学研究,或者说常态的科学研究便是从已认识到的显现中发现可以说明解释该现象的科学理论,并在该理论下尽可能地扩充认识能力,将其尽量接近该实力条件下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极致,以认识到更多更全面的现象和事物。科学史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海王星的发现,这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巨大辉煌之一。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人们用其对新发现的天王星轨道加以运算,但是运算结果与实际的观测有很大差距,一时之间举世哗然,万有引力定律受到了普遍的质疑。而法国数学家勒维烈则坚信万有引力理论的正确,他相信是在天王星外还有另外一颗世人所未发现的星星造成了这一矛盾。1846年8月31日,他完成了对新行星轨道和大小的计算,并于当年的9月18日写信给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加勒。信中说:“请您把你们的望远镜指向黄经326度处宝瓶座内的黄道的一点上,您就将在离此点约1度的区域内发现一个圆面明显的新行星,它的亮度约近9等……”23日加勒收到该信后当晚便进行了观测并在其所预言的位置发现了这颗星星。海王星这一“笔尖下”发现的星星使当时的科学界欣喜若狂,它的传奇性发现更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举这一例子是想强调,从认识客体的角度上说,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一,不同点仅仅在于是否被人们所认知。在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的限度内,我们可以用望远镜观测到海王星却一直没有发现,直到万有引力定律擦去了我们视野上的盲点我们才认识到它。这便是笔者所希望表述的科学所具有的第三个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广泛,被认识的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一个未知事物可能是通过其部分属性与已认识事物具有相同属性而被认识,但是其自身可能具有我们尚不能认识的更高的属性,笔者将这通过相同性质传递过来的尚不能认识的新的需要被认识的事物称为“新理论透出的曙光”,正是对这种曙光的追求使认识不断深化,使认识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科学得到进步。

之所以将科学分为这三个功能,主要的目的是: 第一,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的作用。通过这种划分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作用是分为严格的时间阶段的,即首先认识已知事物,其次解决认识中的问题,最后扩充认识,在扩充中认识到新的需要认识的事物。

其表现形式如下:TàAàT‟其中T代表对已知事物的认识,A代表对问题的解答(包括对理论的验证),T‟表示对未知事物的认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T和T‟在认识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T的认识客体是已知事物,这种已知表示为能够被“看到”但是不能被“理解”,所以其需要被认识的是其表现下隐藏的更深层级的性质、规律等理性认识;T‟的认识客体是未知事物,认识过程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所以其要认识的是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多的是感性认识。而将T‟和T加以联系来完成这个科学功能的过程的,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需要。

第二,这种功能的划分可以将科学和非科学区分开。与认识能力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三个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非科学则不能,非科学一定会在实现功能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医学,认为血液是由心脏制造的再流遍全身,由于当时的教会禁止解剖尸体,所以导致无法验证。但是维萨里用解剖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错误,这导致人们对血液在体内流动理论的重新思考,并最终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此为非科学无法完成的解决问题阶段中验证功能的例证。再例如,如果认为是龙王主管降雨,那么在旱灾时,人们会寻求的解决方法便是去求雨,但无论人们献上什么贡品,也不会由此实现降雨的目的,此亦为非科学无法完成解决问题功能的例证。第三,这种功能的划分可以将实际上存在的对科学的主张恰当的加以应用。比如说经验主义在科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法耶尔阿本德从理论的多元化角度出发,反对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主义必然导致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一元论,不利于我们对社会的多元认识和科学的发展。但是亨佩尔提出“科学的说明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及说明的相关性和可检验性”的正确性却又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亨佩尔的观点已经从一个侧面说出了经验主义在解决问题功能中的重要性,所以应该在第二个阶段中严格实施,而第一个阶段则出于保护科学研究的开放性考虑则不必过多提出。同样的,法耶尔阿本德支持科学实在论反对实证主义,从三功能分类的角度来讲也是将科学的不同功能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认识阶段强调实在论,在解决问题阶段强调实证论较为妥当,但也应该认识到“内在实在论”固守传统认识范围,对“感官无法经验到的物质对象,也不存在”的观点是典型的掩耳盗铃,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扩展我们的认识能力,以期更好地跟上科学前进的步伐,而不是拖科学的后腿才对。

面对“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我们还应该特别强调科学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科学理论总是有其适用的范围,这是由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发展这一客观事实所决定的。承认科学的历史局限性这一特征对正确认识科学、认识科学史都是异常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批判科学万能论的错误主张——虽然这一理想是好的。也只有正确看待这一点才不会对科学丧失信心。笔者这里再一次引用皮亚杰关于知识的看法:知识“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科学理论的进步是离不开主体认识能力提高这一条件的,只有二者良性互动才能促进知识的增长。很多学者都指出:今天我们肯定为基本之科学原理的许多想法,在历史上都曾经被判定是荒谬的;而历史上许多被当作最基本原理的东西,后来又证明是愚蠢的错误。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科学?是认为科学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主义产物?还是认为科学理论同样是不可靠的呢?我们还能放心地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问题吗?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并且时常困扰着人们。笔者认为这种困惑产生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看待科学的历史局限性而对科学抱有过高的期待所致,当科学理论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时我们便期望他能解决全部问题,当科学理论能认识一部分事物时我们便期望他能指导我们认识全部事物,正是这种过高的期待使理性的科学变成了“科学的暴政”,而当一个理论走下神坛时我们又显出空虚和迷茫,所以承认并正确认识科学的历史局限性对我们如何健康看待科学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以上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所写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讨论问题应该首先从价值判断入手,只有在同一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所以笔者在本文一开始便对自己通过这次阅读对“什么是科学”的体会加以陈述,然后再对研究的方法的体会进行陈述。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笔者在科学研究的方法上同样获益良多。其实以往在看书或者是写论文时,笔者也有一些自己已经形成了的研究习惯,但是通过这次阅读才发现,仅仅只有朴素的、自我摸索的方法是不够的,所以笔者便试图用书中告诉给我们的科学的方法完善自己平常的思考习惯,以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以更加严谨的精神投入其中。下面仅从笔者自己朴素的研究步骤出发,具体谈谈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感悟。

第一,在界定研究范围,明确其概念方面。在进行一项研究前,明确研究的范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范围越明确,认识的作用就越显著。而为了明确研究从概念入手又是我们一般认识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就起着科学哲学中的“典范”或者“内核”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用语言界定概念是要冒风险的,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当以哲学或者其他科学之名改变某一日常概念的内涵时,这一独立出的概念往往也将哲学家与大众相隔离,并且在科学的交流与大众的理解间竖起了障碍,这一风险往往大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在完善自身理论而下定义时所做的乐观估计。笔者在此仅举两例加以说明。例如政治课上经常用到的“矛盾”一词,大家都知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立和统一,但是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人们对“矛盾”的理解多是来源于那个短小却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所以在日常的语言中人们使用“矛盾”一词主要是指对立关系,而不曾在其中夹杂着统一的含义。这样一个概念差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运用“矛盾”时也多是从对立方面去理解甚至这样去指导实践,所带来的危害后果是巨大而不堪回首的。再例如“抵押”一词,法律上的“抵押”是担保的一种方式,特征是要转移担保物的占有,而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抵押”一词则泛指所有物的担保方式,一个没有学过法律的普通人是不清楚“抵押”和“质押”的区别的,甚至都不知道“质押”一词。这个概念上的不同在法律实践中对于代理人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就构成了障碍,这一点笔者本科阶段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时便深有感触。其次,明确概念后不但存在与日常用语交流出现障碍的风险,还存在在科学用语内部出现交流障碍的风险。这是因为当学者们用语言在科学上界定一个概念时所必然出现的“理论牺牲”所决定的。这种理论牺牲就在于为了使用明确限定词,学者们往往会将本属于该概念的内涵剥离出去或者吸收本来是否归属该概念尚属争议的内容。“硬核”是一个科学理论的基础,但是在其本身就可能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科学内部交流存在争论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在研究分类方面。对研究内容加以分类是很常用的研究手段。记得本科时逻辑学老师在课上就曾经就分类中的两分法这样指出:两分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类方法,它的作用就在于设定一个标准,然后把所有符合这个标准的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把所有不符合的归为另一类置于一边,这样既方便明确研究目标又可以很方便的处理其他方面,这就是两分法的作用(大意应该是这样)。其实分类有很多方法,都起到很好的辅助说明作用,是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手段。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面对同一范围分类的角度不同分类的内容也不同。所以不能以一种分类方法绝对排斥另外一种分类方法。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还说明很多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本质特征,而其间的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联系的方式又不是唯一的,维氏所说明的这种关系对平时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分类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值得深思。

第三,在分析问题的思考方面。明确了研究对象,对手头已有的材料加以归类整理后,便要开始分析思考问题了,在这里笔者通过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分析问题时要从结构入手。皮亚杰认为结构具有三项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这就为我们分析问题提供了思考的角度。而且与列维不同,皮亚杰认为结构是“个体与环境互动后,经由„反思和抽象‟所提供的材料逐渐形成的”,而且经过结构分析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深刻”、更“真实”。其次是关于归纳法的态度。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者都认为归纳法并不能够从理性的角度严谨地证明科学理论,但是笔者认为归纳法实际上是遵循着人类认识事物最朴素最基础的规律的,没有对认识事物经验的归纳是不会有演绎的抽象能力的,甚至连数学、逻辑这些好多学者认为完全没有经验内容的科学,实际上也是从经验中进行归纳并高度抽象出来的。这一点从数学中对数的认识从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到实数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得到印证。而且如果说归纳不能产生出严谨的学术定理这也是片面的。科学史上“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的发现就是归纳法的杰作。它正是开普勒在总结了有“星王”之称的第谷留下来的大量而详尽的天体观测资料后,通过艰难的分析和整理后,发现了这三条藏在大量数据后的三条定律。这三条定律彻底推翻了基督教的神学宇宙观,并且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归纳法不但可以得出严谨的科学理论,而且还是科学理论进行严密演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笔者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不能够排除归纳法的。最后一点是逻辑的合理性的判断。笔者在此想借用施利克的“客观时间”的概念作为逻辑判断的标准。施利克认为:“客观时间”是指“可以作为概念之次序或构造的”。而逻辑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逻辑上的正确性就应该表现为顺序的合理性,这种顺序主要表现为因果关系。当逻辑顺序合理即因果关系正确我们将得出逻辑正确的判断,反之则将得出逻辑混乱的结论。

第四,在得出结论、建立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方面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不言而喻的公理做基础,好于建立出虚拟的绝对概念。这是因为虽然任何公理也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但是这也正是学者想要建立的科学理论所处的客观条件,人们的认识能力本身就不是无限的。而虚拟出绝对的概念则往往是学者们试图以自己的理论概括全部事实的“野心”所使然。而虚拟出绝对的概念往往是理论自身调整超出其能力以外事物时所表现出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不得已的产物。这种建立在“空中楼阁”的理论在现实中是相当容易被新的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所推翻的。其次,对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和建构的科学体系应该明确其适用范围,这个适用范围便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最大的认识能力,以便更好的发挥科学的第三个功能,顺利地完成科学链条,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即使对范围不能明确界定也不应得出“科学的尽头”这一结论,这是对学者所必须严谨态度的要求。

最后,对异例、否证的态度。如果每一个学者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台阶的话,那么他就会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也就不会对其学说、结论所不得不面对的异例、否证产生近乎偏执的抵触态度了。诚然,笔者承认每一个科学理论和结论都是得来不易的,其中学者们在其中所做的付出也是让人感动的,正是学者们不计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构建了科学前进的动力,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客观地面对自己的理论会受到怀疑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应该积极地应对这些异例和否证。异例和否证的解决可以完善现存的理论,而不能解决的所起到的批判作用也是无需回避的,这正是指向下一目的地的灯塔。

读完此书,感触良多。一方面是为大家们的理论所折服,另一方面则为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而感叹。这些人类历史上的精英所放射出的精神,正是我们人类作为智慧生命所应当放射出的光芒。

第二篇: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有感

学习心 得

经过学习培训,感觉收获颇丰,现向大家汇报如下:

为繁荣科研部门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新的社会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此次培训是中央为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举措。培训在忻州举行,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晓青主持开幕式。在开班式上,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张志强做了动员讲话,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释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强调了在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要性,强调在新的办学理念下,高校要进一步支持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在研修期间,我们有幸观看学习的录像主要有以下几个: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报告录像: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求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报告录像: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报告录像: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报告录像:当代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报告录像: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现场报告: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高建生作报告: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辅导;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天五作报告:如何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学员交流:山西省社科院,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太原理工大轻纺美院的博士,关于“知知、行知、乐知”运用在工作研究中的理解;大同市委党校,关于研修班改革的意见;晋城市委讲师团,关于科学传播党的理论精神的总结等等。

根据研修计划,我们还奔赴了忻州定襄县参观考察,参观了徐向前元帅博物馆,追寻革命先驱的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

通过研修,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的信念。伴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方面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对部分学生信仰淡漠、理论淡化、价值虚无、集体观念不强深感忧虑,所以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修,我们更加坚定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部

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才能步入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到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通过研修,更加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书育人的信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而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就要认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在做一名传授知识的好教师的同时,努力争取做一名育人的人师。

通过研修,在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理论修养的同时,增强了党性修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牢牢抓住了在研修班学习的良好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成为强化宗旨意识的过程,成为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的过程。在学习和研修中,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想和精神境界,增强了党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到、落实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并以之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努力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紧迫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育人意识,达到了“强化理论、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和锻炼党性”的研修目的,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短暂的6天时间,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研读报告、考察实践、撰写心得等形式的学习,既深入学习和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较为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市情,明确了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学习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接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伟大改革实践,使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关系,更使我们深刻反省了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的使命和在当代社会所应该扮演的角色等等。

对于我们许多学员来说,倍加珍惜此次培训的机会。带着学校的重托和强烈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遵守纪律。学习自觉、主动的参与,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思考、认真撰写心得体会,表现出自身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和研修班学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养。

第三篇:社会科学

第一章

一、社会科学的概念:P2 是从整体上探求社会的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P2-4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

第一,是人的活动;第二,是人的意识;第三,是人的心理;第四,是人的个性。社会结构也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二,社会的政治结构;第三,社会的人口结构;第四,社会的区域结构

社会的研究对象,还有社会的自然前提、文化、科学等。

三、社会科学的分类:P5

四、社会科学的历史演进:P7

1、萌芽阶段:从人类文明开始到17世纪

2、独立阶段:近代十八十九世纪

3、成熟发展阶段:20世纪

五、社会科学的特点:P11

1、社会科学的“相对性”

2、社会科学的“独立性”

3、社会科学的“民族性”

六、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P15

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

2、社会事件是“个性事件”

3、社会事件难以模拟

4、社会事件难以控制

5、社会事件充满着偶然、随机因素的作用

6、社会事件难以纯化或理想化

7、社会事件有难以量化的模糊性

8、认识对象对认识主体的反作用

七、社会科学理论的特点:P18

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2、社会科学理论难以符号化

3、社会科学理论检验难度大

八、社会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P19

第二章

一、社会科学的演进规律:

1、人类社会实践与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

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

3、社会需要和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三章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P60

1、实践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原则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5、方法多元化的原则

6、客观性原则

7、全面性原则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63

第一,选择课题

第二,制定研究计划

第三,收集和处理资料

第四,资料的分析与阐释

第五,研究成果的成型

第六,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应用

三、课题产生的途径:P65

第一、揭示实践和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问题,而成为课题之间的来源

第二、有情不同的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或不想容提出的问题

第三、由现有社会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第四、由理论内部所产生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第五、由社会科学理论结构上不符合简单性与普遍性要求而提出的问题

第六、由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四、选择社会科学课题的原则:P67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五、问卷调查:P77

六、抽样调查法:P77-78

第四章

一、△社会科学的经济建设功能:P89

1、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3、是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P89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科学管理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可帮助自然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社会科学的政治功能

1、创建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保障社会稳定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

三、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P107

1、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手段

2、是思想道德建设功能

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支柱

四、思想道德建设功能的作用:P112

1、提高人们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与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2、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3、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论述:如何理解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第五章

一、哲学的特征:P124

1、哲学是概念之思——思辨性和抽象性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性

3、“密涅瓦的猫头鹰”——反思性和批判性

二、哲学的功能:P1216

1、哲学是生活的艺术,是境界之学

2、提供思维方式,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3、哲学理论思维可以使人们从迷信、盲目中摆脱出来,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1)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也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向经济哲学进行猛烈冲击的第一个哲学家。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者认为,人类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感觉经验。P130(2)“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十次真正的犯罪破坏更深”

四、传统哲学发展的特点:P132

(一)中国哲学主旨是“尚德”,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二)中国哲学强调和谐、统一和联系,主张整体观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哲学没有鲜明的逻辑、思辨特征,比较注重直觉

五、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26个文明进行了横向较,提出了一套以分析 文明循环、发展、衰落为基础的历史方法,以及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文明的前途取决于人类适应和接受环境挑战的能力。他提出的希腊、中国、犹太三种文明模式给后来的研究以重要的启示,同时,他的整体的历史观也直接推动了从全球文明的宏观视角研究世界历史的史学。P138

六、什么是文艺学?P148

文艺学是以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七、什么是文学理论?P150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主要分支

8、文学理论包括六方面:P150-156(1)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文学通过审美情景反映社会生活(3)文学社会的作用

(4)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5)文学创作

(6)文学作品的体裁

九、文学的审美特征:P151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形象性。文学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是通过形象来影响读者的,因此,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指它的具体生动可感。

第二、情感性。文学形象尽管不能像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那样直接为人们的感官所把握,但语言在表现艺术形象方面的优越性却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第三、虚拟性。文学形象是生动可感的,正因为它的生动可感,才赋予了它的情感性。

十、什么是文学批评?P158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旨是对作家的作品进行

评价,以推动和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并使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 不断提高。文学批评是沟通作家和读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第六章

一、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社会P165

二、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1、结构功能主义

2、冲突理论

3、社会交换论

4、符号互动论

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理论

2、权力理论

3、政党理论

4、政治发展理论

(一)国家理论:法律和正义赋予安全与和平以稳定性和价值基础。

(二)权力理论:权力在政治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

(三)政党理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制。

政治文化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最为典型的是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划分方法。他们通过对民主政治文化的比较,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

四、社会主义法学的基本内容:P197

1、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

2、行政法

3、民法

4、知识产权法

5、婚姻和继承法

6、经济法

7、刑法

8、诉讼法

(一)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P197·

①基本原则 ②国家的基本制度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④国家机构

(二)行政法的原则:

①行政合法性原则

②行政合理性原则

③行政法律关系

第七章

一、科学管理的诞生:科学管理是由美国工程师泰罗开启先河的。

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P206

二、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P214

1、系统原理

2、整分合原理

3、反馈原理

4、封闭原理

5、能级原理

6、动力原理

7、弹性原理

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P231

1、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2、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的标志:P240-241 《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整体系的产生。

五、经济学的分类:P242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

六、凯恩斯主义:P243

七、经济自由主义:P247 对立:凯恩斯主义 第八章

一、语言学的概念:P252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

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语言和语言学的区别:P252

三、索绪尔与现代语言: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P254

四、乔姆斯与转换生成语言学:句法、句音、语音

五、1898年,马建忠借鉴拉丁语语法的规范,分析很语语法结构并比较西方语言,总结出汉语语法的一些特点,出版了《马氏文通》,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系统汉语语法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中国语言学的开始。

六、汉语特点规律:P264

第九章

一、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综述(P301)

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P306

三、全球问题:只关系到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P309

四、20世纪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依托的背景:P311 第一阶段,对立分化与借鉴融合 第二阶段,求同存异与系统综合第三阶段,“全球化”与未来预测

(一)对立分化与借鉴融合

1、意识形态背景的对立

2、基本理论方法的分歧

3、新学科与分支学科的分立

五、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P329

1、社会变迁与理论研究的相互作用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人类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只能把社会科学当作自己前行的向导)

2、学科体系日益丰满与交汇

3、人的完善与发展是研究表达的中心

六、社会科学发展趋势:P337

1、多元文化的交流互补

2、系统发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3、以人为本与重视应用

4、研究方式的群体化和高新技术化

第四篇:社会科学

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2-5-23 11:36:40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18 版)

以创先争优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江苏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创先争优的最大实践,强调要树立高定位、确立高标准。

突出全局性要求,才能更好彰显创先争优的时代特征。

江苏坚持把创先争优融入科学发展大局,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创先争优的主线,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中作表率、作贡献。实践表明,只有与中心任务相融合,创先争优才能激发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江苏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早、比较多。江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着力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创先进、争优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实践表明,只有积极争创社会和谐之优,创先争优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

创先争优是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有效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争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岗位争先锋、工作创一流,让群众感受到党在身边的先进性。实践表明,只有创在平时、争在岗位,创先争优才能落地生根,成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活力源泉。

创先争优也是精神品质的提升过程。江苏在“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既体现江苏人现实精神状态,又体现未来发展要求,有力提振了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

突出实践性要求,才能更好增强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

发展一线是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只有落实到一线、融入到一线,让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一线,创先争优才能出生产力。江苏省广泛动员各地各部门开展互学互比活动,全省13个省辖市和104个县市区普遍选标杆、找差距、定目标,对接省内外先进地区和华西村新经验,努力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在基层,坚持面向基层、走进基层、扎根基层,才能获取深厚的社会基础。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驻村住户作出示范,推动实现县处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与、所有村(社区)全联系、有重点信访案件地区落实领导包案“三个全覆盖”,“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在全省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创先争优必须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摆在突出位置。江苏坚持“关注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较早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行业系统,集中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三亮三比三评”,不断擦亮窗口形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突出经常性要求,才能更好推动创先争优的持续深化。

在强化教育引导中激发自觉性。更加注重思想引领,引导党员始终以先进和优秀要求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注重行为引导,坚持领导带头、干部示范,为普通党员群众作出表率。注重典型引路,让每个党员都自觉向先进看齐、走先进道路、创先进业绩。

在丰富基层实践中提升影响力。把创先争优融入一线、融入生活、融入群众,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推进方式,充分释放党内的创造活力,广泛挖掘全社会的巨大潜能,推动人人争先、行行领先、整体率先。

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推动长效化。进一步总结推广履诺践诺、领导点评、上评下议等有效做法,着力构建经常性直接联系和有效服务群众机制,健全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行业系统党建工作体系,推动每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创先争优制度化、常态化。

第五篇:创建精品管理路工作情况总结

创建精品管理路工作情况总结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201*]31号)要求和市政府“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会议”精神,近期,我办积极组织实施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3月20日市政府“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会议”之后,我办立即成立创建精品管理路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爱卫办主任任组长,两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科长任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创建精品管理路工作的领导。

二、制定方案,认真安排

3月21-22日,我办组织人员至各条精品管理路逐街道排查居民区存在的清扫保洁不到位和垃圾容器毁坏、不足等问题,对四条精品管理路上67个存在问题的居民区建立了限期治理台帐,并制订了《******市爱卫办开展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实施方案》(**爱卫办[201*年]11号),于3月23日召开了各城区爱卫办主任会议,分解了具体工作任务,要求立即开展城区居民区垃圾治理、清扫保洁和更换增补垃圾容器等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保持城市居民区环境良好。

三、多策并举,狠抓落实

为深入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活动,我办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下发《******市爱卫办关于开展第2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爱卫办〔201*〕10号),要求各城区把开展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调整爱国卫生检查员队伍到市精品管理路,分段执勤,协助城管队伍维护市容环境卫生。近期以来,爱国卫生检查员共宣讲******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关于从重处罚随地吐痰、乱倒垃圾行为的通告》24891人次,纠正违反通告行为19635人次,捡拾垃圾面积3.5万平方米,协助交警摆放自行车、电动车4576辆,维护交通秩序1668人次;协调城管清理占道经营1095人次。三是坚持每天组织人员到精品管理路段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协调处理城市环境卫生出现的脏乱现象。四是扎实实施。近期,各城区对精品路沿途居民区域的卫生保洁、垃圾容器毁坏缺少现象进行了排查,并逐楼院落实保洁制度,及时筹集资金,购置发放垃圾容器。目前,已对精品路沿途保洁不到位的158个居民区落实了保洁制度,对台帐中的67个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清理乱倒垃圾302处6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211处;投资91760万元,修复增补垃圾容器1083个,完成了治理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年内计划新创建一批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居民小区,带动城区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完善机制,长效管理

一是各城区在居民楼院完善了卫生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治理目标。二是制定下发了《******市城区及中心城区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检查排序方案》,建立了环境卫生区周巡查、月检查、季评比,市每半年一次综合检查排序制度。三是制定下发了《******市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暗查暗访实施办法》,建立了环境卫生暗查暗访制度。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使精品管理路创建治理达到了不断巩固、扩大和提高。

下载《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科学的理路》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及其理路

    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及其理路 ● 喻忠恩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应超越以往一般的改革措施,体现作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病灶,职业教育改革......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

    社会科学基础

    1.如何理解政治学最根本的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机器及其所拥有的权利,以维护社会管理和统治,它是国家的化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

    高速公路管理路产维护站考核细则

    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路产维护站考核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路产维护站履职尽责能力,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安全、畅通、舒适、美丽的高速行车环境,根据集团......

    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 学生姓名: 李恩宇 学 号:03010016 所在院系:商学院 专 业: 应用经济学 教 师: 王芳老师 2011年 12......

    社会科学期末考试5则范文

    社会科学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 1、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98.4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为7.4万千米,跃居世界第( )。 A一 B二 C三 D四......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人文社会 科学基础(A)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 答:它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概论》教学大纲总 学 时:51学分:3理论学时:42实践学时:9适用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