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23.*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台湾“光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台湾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我来闯关:
A.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B.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
()的敬意()地朗读
()的情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 C.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2.听一听《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
第二篇: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读课文,在文中圈出“闽、诸”2个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再口头组词。
2、在文中画出“停泊、港口、真挚、崇高、敬意、统治、准许、礼堂、浓厚”等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3、查字词典,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高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展示互动】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停泊(b6pō)郊外(jiāoxiāo)熟练(sh6ushú)真挚(zhìzhí)崇高(chóngsuì)闽南(mǐnmǐng)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年轻的()真挚的()浓厚的()祖国的()崇高的()强烈的()熟练的()宽敞的()简单的()热情地()激动地()大声的()
3、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礼堂两面的墙上挂着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缩写)
②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变肯定句)
③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变成陈述句)
④下课了,我被同学们围起来了。(变成“把”字句)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
4、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5、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6、“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达标测评】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①()是中国人,()是朝鲜人、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我就是一个典型。我常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我的家乡一一上海„„
②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常和陈院琴一道,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点„„
③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们写的是什么“Iloveyou(我爱你)——”我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老师恍然大悟,紧握着我们的手说:“Good!(好)”
④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⑤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我们把一张有选择题的纸交上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我交上了一张地图。
⑥当我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怎么解释,()是徒劳。他总是摇头,不理睬,还在测验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我很气愤,()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⑦打那以后,我每次小测验都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Iido)寥无几的。我以为我超过美国人而骄傲。我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在()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在第③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打“﹋”的话含有——————————————————的意思。4如果把④一⑥自然段合为一段,这是围绕————来叙述的。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678课语文导学案
6将相和
主备人:延彩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
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将”是指谁?“相”指?(板书)“和”的意思是?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展示词语:
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1、出示词语
召集
大臣
商议
勇敢
机智
解决
难题
称赞
诚意
交付
诸位
能耐
允诺
划归
典礼
胆怯
推辞
边境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高头大马
怒发冲冠
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2、理解词语意思
无价之宝:无法估量价格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绝:闭。指回避事实,据不开口。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玉器。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自秦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无缺地归还原主。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抵御:抵挡;抵抗。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词语理解了,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四、练习读书。
1、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
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2、自由练读: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3、指名读: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五、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完璧归赵,第二件是渑池相会,第三件是负荆请罪。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六、写字:(如果生字比较多,交流学案时,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描红
临写>)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方格里的一类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提出来。
(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起笔
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荆:左右结构。草字头横画短斜,两竖对称,右斜竖略长,开字上横短斜,下横稍长,竖撇舒展,竖画稍短。右边利刀旁竖钩挺拔。整个字左窄右宽,字上齐平,竖钩支撑。
(3)小检测。(老师来听写,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七、出示自学提示: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2、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八、任务分配:
1、搜集司马迁的资料。
2、搜集故事发生的背景。
3、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2、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将相和》。
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2、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展示交流:
(一)课件出示上节课的学习任务:
1、搜集司马迁的资料。
2、搜集故事发生的背景。
3、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自学提示,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
生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安排好发言人和发言顺序。
1、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的很热烈,我相信接下来的展示会更加精彩。我们的展示正式开始。
课文预设: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A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B谁能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只会耍嘴皮子呢?我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好好研究研究蔺相如这个人。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标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一段话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玉是一块宝玉,从文中哪能看出来?十五座城也不是个小数目,秦王会这么轻易地交换吗?他想干什么?不换,又会怎么样?
最后赵王只得派蔺相如前去。如果你是蔺相如,你怎么读?老师做赵王看看能不能让你去。
3.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二段话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这块璧真的有毛病?
你体会到什么?机智过人
4.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三段话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你找到了哪句话?
B蔺相如真的要撞璧吗?
C这句话中有个词写了当时蔺相如的态度。理直气壮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D你能读出蔺相如的理直气壮吗?
E你认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F蔺相如此时说话的语气是理直气壮的,他的一系列动作也表现了他的勇敢无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机智勇敢。
G面对强大的秦国,蛮横的秦王,蔺相如凭借自身的勇敢机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了赵国。假如你现在听廉颇说蔺相如只靠“一张嘴”,你会怎么告诉廉将军?(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更是凭借自身的机智和勇敢)
H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大夫。
师: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你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他与秦王的第二次交锋。渑池之会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什么?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舍身救主。(板书)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③蔺相如不畏强暴,在于秦王的斗争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当之无愧。假如你现在听廉颇说蔺相如只靠“一张嘴”,你会怎么告诉廉将军?(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更是凭借他不畏强权、舍身救主的品质)
师:可是为什么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真的是因为害怕廉颇吗?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①“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②蔺相如是怎么做的?(“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③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说明他对敌狠,对友和的顾全大局的品质)(板书)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师:廉将军呢?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板书)
四、回归整体,迁移运用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三个故事各有情节,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便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在旦夕。这在他们的言语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能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本文是根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教学反思: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主备人:延彩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三、展示词语:
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1、出示词语
猎豹
鸵鸟
冠军
难以置信
俯冲
浩瀚
呼啸而过
赤道
火箭
轻易
搭乘
发动机
陆地
高速公路
手电筒
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2、理解词语意思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
难以置信:置信:相信。很难让人相信。
词语理解了,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四、练习读书。
师: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
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1、自由练读: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2、指名读: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3、展示读书(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五、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六、写字:(如果生字比较多,交流学案时,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描红
临写>)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方格里的一类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提出来
(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起笔
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写“冠”时要注意部首。写“枚”要注意右边是四笔,不是三笔。“置”上边的部首要写的扁一些,下面是“直”,里面是三横,要写的紧凑一些,末笔横要写得长一些。“俯、喷、枚”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喷”字左边的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右边要写得紧凑一些,中间的草字头要写得扁而宽。“冠、箭、筒、置”都是上下结构,其中“箭、筒”都是竹字头的字。“箭”中间的长横要写得平正、稍长,“筒”字下面的“同”要写得方正。
(3)小检测。(老师来听写,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七、出示自学提示: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八、任务分配:
1、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2.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三、交流展示:
(一)出示上节课的展示任务:
1、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2.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⑥第六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作比较的什么作用?
生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生2: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抽象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能增强说明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写人的速度时,用“二十四千米每小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速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四、课外拓展。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件事物。
教学反思:
8冀中的地道战
主备人:延彩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3、读懂课文并了解课文梗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难点:读懂课文并了解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
二、展示词语:
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1、出示本课词语:
侵略
堡垒
丘陵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吆喝
修筑
粉碎
领导
不计其数
打击
坚持
游击
妨碍
隐蔽
迷惑
无穷无尽
荆棘
扫荡
吆喝
毒辣
防备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这些词语谁会读呢?我来检测一下。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2、理解词语意思: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堡垒
: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岔道
:主干道通向旁边的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词语理解了,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三、展示读书。
1、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
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2、自由练读: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3、指名读: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四、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左右,地道的式样、构造及功能以及地道战的地位。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很好,我们结束了第二场比赛,你们一个比一个棒。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谁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五、指导写字
自学指导:(屏幕出示)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生字,注意它们的占格位置、间架结构及笔顺笔画,先书空一遍,再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师提示重点字: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
侵:中间没有竖。
陷:注意“臼”的写法。
2、学生临摹生字(每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2分钟后比谁写的好。
3、师生共议:
屏幕出示写的字(一评对不对,二评是不是和标准字一个样。)
学生评,教师小结。(重点指出哪里与标准字不一样的地方。)
4、学生修改写的不规范的字。
5、听写词语
侵略
堡垒
丘陵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吆喝
6、对子互改(错一改三)
六、出示自学提示:
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
七、任务分配
:
1、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2、地道是什么样的?
3、人们在地道里怎么生活?
4、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攻击和防御敌人的?
5、人们又是怎么知道地面上的情况的?
6、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的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学习本课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字词,了解了什么是抗日战争,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让我们深入课文,更仔细地体会先辈们的聪明智慧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感悟在地道战中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2.学习本课的习作方法。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自主学习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一)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
预设: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很容易的说出“结构特点”,但是对结构特点表现在哪里不能很精确的找出,我打算用一下步骤教学。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识。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地道(数量
地点
高度)
地洞(大洞
小洞
气孔)
(二)了解地道的出口
预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容易找到描写地道战出口的句子,我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2.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三)了解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
有线电
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四)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预设:学生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说出文段的大意,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其中蕴含的人物精神,还需要老师深挖。此环节我打算情景设置,联系生活实际,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这样学生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产生了赞美之情。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与第三自然段“奇迹”放在一起讲,奇迹,就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常的事,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从以上三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板书:地位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设计
8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
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地洞
↓
结构特点
防御
奇迹
地位
通信联络
↓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教学反思:
第四篇:《难忘的一课》导学案[小编推荐]
《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闽、诸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谈话导入:还记得哪些老师给你上过的有意思的课吗?
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这些课都是近期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可是有一位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却铭刻在心上。——ppt《难忘的一课》——读课题,再读一遍,突出“难忘”。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产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这节课永远铭记在心上呢?是谁给作者上了难忘的一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又是什么?)
二、读文感知:
1、明确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文感知
3、反馈交流、⑴、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⑵、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⑶、以学定教。读书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⑷、问题预设: ①台湾光复 国语 闽南语
②为什么反复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③“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不太好懂。后两个问题将通过深入读书来理解。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⑴、划出“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的地方,思考每次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⑵、想想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交流:⑴“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找出相关的语段来读)
⑵书上是这么写的,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⑶“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统领全篇,那么这句话每一次出现,作者都是什么感受呢?
3、请把三次出现的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每次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把你的体会做好批注,准备交流。
4、合作交流
⑴这句话第一次是怎样出现的?生答。他用粉笔字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板书:写
一笔一画 这位台湾教师为什么字写得吃力,国语也不熟练呢?生答。
所以,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满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把师生认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部分齐读一遍:“校园里很静„„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⑵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生答。第二次出现他们是怎样朗读的?画出这些词语。“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我”这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读
一遍又一遍
师生真挚的爱国之心让作者充满敬意,于是“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⑶这句话第三次又是怎样出现的?生答。第三次出现 板书:看
流泪激动 作者为什么这么激动,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呢?生答。
所以,作者眼睛湿润了,“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理解:“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这句话不太好理解,那就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看这句话如果换个说法可以怎样说呢?生答。
⑴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⑵ 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⑶ 只有这句最简单的话,才能够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比较上面的句子,说说哪句用在文中更好,为什么?生答(用反问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是啊,“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民族的灵魂,是爱国的感情。板书:民族魂,爱国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也来用这句简单的话表达我们的感情吧——“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回顾总结
文中三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请再比较着体会作者的感受,说说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生交流。
我们大家最想说的共同语言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祖国。也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也希望你不要忘记今天的这堂课,不要忘了在这堂课中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写----一笔一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一遍又一遍
民族魂,爱国情。
看----流泪激动
六、完成学案中的闯关题。
难忘的一课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台湾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自主、合作、探究:我知道:
⑴、课文主要写了()事
⑵、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次。
⑶、我读书遇到的问题有:
我能闯关: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
()的敬意
()地朗读
()的情景
()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3、填空:
⑴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的画像。
⑵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⑶这是全文的()句。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⑷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详写了()、()这两件事。特别是把()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台湾“光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汝南二小 王俊磊
文本解读
《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得是“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教学目标:
1.我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我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课前准备:
⒈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⒉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出示图片,介绍背景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你知道这是那里吗?(圆圈标示台湾的位置)展示台湾风景名胜:台湾是个风光秀丽的宝岛,也是一块历经沧桑的土地。
2、出示背景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向中国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收复。史称“台湾光复”。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习中国文字。在这50年里,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在这50年里,台湾人民日日夜夜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光复以后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事,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那所乡村小学,走进《难忘的一课》,去倾听台湾人民的心声。(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我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二、研探展评一
(一)学习指导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说一说。2.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自研共探
自己先快速读课文,再对子交流学习结果,最后小组内讨论,组长组织做好预展。
(三)学情展示
1.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主要内容。2.难忘的一句话指名展示
三、研探展评二
(一)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抓住关键字词谈一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自研共探
先自学,再对子交流,最后小组内讨论,组长组织做好预展。
(三)学情展示
抽签定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文中三次出现这句话,分别是:
①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生展示评价,师相机指导。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一笔一画,一笔一画是怎样地写? 生:“一笔一画”是就是很慢很慢地写字,很认真地写。
师:我们也学学这位年轻的台湾老师一笔一画地写一写这9个字。(板书写中国字)师:谁朗读出这一笔一画地感觉呢?
(你读得很流畅。谁有不同的读法?你读得一字一顿的。你读得字字铿锵。)师:你们刚才在写这几个字的时候吃力么?为什么老师写得那么吃力呢?
生:因为台湾刚刚“光复”,老师以前上的是日文学校,讲国语是不准的,他没有学过中文,是初学的。(也可课文原话)
师:他写的很吃力,读的怎么样呢?课件出示:
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读,进入第一次朗读环节,相机板书说中国话。)
②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读,进入第二次朗读环节。)
③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作者在台湾教师一定要我去的礼堂中看到了什么,让他如此激动呢? 课件出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交流对伟人的认识相机出示出示图片)
师: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博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物。这些正直、勇敢、勤劳、聪明的中国人,他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他们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他们让我们感到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相机板书:做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原来的日本画像换成了中国自己的伟人画像,心里感到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自豪,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接读——课件出示:
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引导学生反复读着两句话)
作者被眼前的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即将离别之际,什么话最能表达一个中国人最真实的感受呢?
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就让我们融入全部的情感再来读读这句简单却又让人刻骨铭心的话吧!
四、归纳延伸
1.回过头来看题目,《难忘的一课》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利用板书引导归纳 总。
2.有一首歌也唱出了台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一起聆听《七子之歌—台湾》
五、巩固提升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爱诵读的你,不妨给你的同桌或对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2、爱写作的你,不妨写下你此时的感悟。
3、爱画画的你,不妨想想,如果再给小礼堂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写中国字 说中国话 做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精神 浓厚的爱国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