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变色龙导学案
变色龙
第一课时
五年级
组
姓名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自学→质疑→解题)
一.围绕课题质疑。
二.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再读课文。三.谈收获。
量学(自测→互查→互教)
一.认读生字。
震
筒
腹
判
距
介
绍
蕉
棕
二.读一读,抄一抄,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连续
准确
依然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判断
距离
介绍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三.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将课文分为3段。四.朗读课文。
助学(展示→反馈→导学)
一.小组反馈。二.重点指导:“藤、筒、棕”是后鼻音,“钝、震、判”是前鼻音,“伺、棕”是平舌音,“震、绍”是翘舌音。
用学(自测→反馈→点拨)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àn duàn
jù lí
jiâ shào
zhân jīng
duān xiáng()()()()()xiōng xiàng bì lù
zhǐ shǒu huà jiǎo
huì shēng huì sâ()
()
()测学(巩固→拓展→运用)
一.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合适的词语。
1.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2.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
()3.名称或名声与实际完全相符。
()4.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二.造句。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二.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复习导入:
一.谁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二.变色龙有什么特点呢?
量学(自测→互查→互教)
一.精读第一部分:
1.“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 2.初见变色龙时,它是什么样子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小李的震惊。二.精读第二部分:
“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三.精读第三部分,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放回变色龙呢?
四.学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助学(展示→反馈→导学)
一.小组反馈。
二.分析变色龙的特点时,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品读。
用学(自测→反馈→点拨)
一.按要求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1.表示颜色的词语: 2.表示看的词语:
3.描写变色龙捕食物的词语: 二.辨字组词。
藤()蕉()副()棕()判()腾()焦()幅()综()叛()
测学(巩固→运用→拓展)
一.填空。
本课通过记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二.留心观察你周围的小动物,试着把它写下来。
———————————————————————————————————————————————————————————————————————————————————————————————————————————————————————————————————————————————————————————————————————————————————————————————————————————————————————————————————————————————————————————————————————————————————————————————————————————————。
第二篇:变色龙 教学案
一、简介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把握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理清故事情节
2.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第一次变色)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第二次变色)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第三次变色)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第四次变色)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第五次变色)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3.深入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4.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三、理解周围人的笑
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说明了什么?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说明了人们的思想麻木。
四、“军大衣”细节描写的作用
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穿”的细节,既表明了奥楚蔑洛夫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狡猾内心。
五、小说的主题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六、总结小说手法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2、夸张、对比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奥伊达的理想
一、小说的结构:
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记叙了他在追求理想中的几桩趣事。
第一部分:(1——9)写奥伊达小时候坚持给自己取名。(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10——23)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24——60)写奥伊达混上飞机去探险。(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61——末)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道理,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的自由。(故事的结局)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奥伊达:具有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儿童的天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的精神。
2、奥伊达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对孩子给予很高期望,但不能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自己的意愿角度培养孩子;知错能改,并用巧妙的方式教育了孩子,是既重感情又理智的父母。
三、小说的主题:
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的几件趣事,塑造了一个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主题。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人物个性鲜明,无论是奥伊达还是父母,性格的刻画都很鲜明。
2、选择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体现人物的性格。
3、略带夸张的轻喜剧写法,引人发笑,既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又吸引读者思考。
第三篇:苏教变色龙课件
苏教变色龙课件
1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其变色的特点。
明确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3.按课文表达的顺序给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抓住特点写自己喜欢的的动物。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收集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位新朋友,一个我们不常见到的动物,它的名字叫变色龙。
板书课题:6.变色龙(齐读课题)
2.课件展示变色龙的图片。
课前有多少同学查阅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把你最想说的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本课生字识记。
(1)检查朗读。
(2)口头组词。
2.检查本课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连续准确依然判断距离介绍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检查朗读课文,提出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变色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集体交流。
(三)精读感悟
1.品读发现变色龙。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句感受变色龙是似蛇非蛇的怪物。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各组推荐代表发言。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
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教师相机归纳描写动物的方法:
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了解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2.作者是怎样观察变色龙的?
(二)继续精读感悟
1.指名读,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从“放回变色龙”这事你想到了什么?
3.指名班上交流
4.同学们,变色龙,果然是名副其实。看着这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 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你会怎样处置它?为什么?
5.我们与作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热爱变色龙。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6.总结板书
我们学到了作者抓住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来写出变色龙的特点,写外形时,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写捕食呢,采用准确的语词描写来刻画它的快准,变色的特点,顺序清晰,这样写,让这个变色龙活灵活
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身临其境。今后,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学写小动物。
(三)拓展应用
小练笔:选择一种小动物,认真仔细的观察它的外形和动作,思考它的特点,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捕食
变色
(观察,观察,再观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抓住课后第4题提出了“你感觉课文的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交流自己的感受。课上,通过交流讨论,阅读思考,学生能抓住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比较热烈的探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用自己的理由表达出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仅从字面上感悟语言文字,而且深入思考语言文字表达内涵。
不足之处:小练笔个别学生完成不好,主要不足是虽然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去叙述,但对小动物的特点描写不够明确。
教学建议:明确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是这课的教学重难点 应着重明确本课的写法,引导学生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来写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苏教变色龙课件
2【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独立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
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认识变色龙。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应到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深入品读课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掌握变色龙的几个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动物、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认识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教学突破:
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变色龙的直观图像中,认识和把握变色龙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准备】
了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动物,你喜欢哪种?(生自由畅谈)
2、有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有其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3.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变色龙的图片,板书课题)
4、说一说:变色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让我们拿起手中的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去试着了解了解这位神奇的朋友。(提示:画出不认识的较难理解的生字词,借助课文后的认字表和写字表或者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课件:藤 椭 钝 伺 刹 震蕉 棕)
(课件: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豆荚 迟钝 窥探 伺机弥漫)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4.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请你依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深入课文,细读品悟
1、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相信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那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生读出相关段落或者句子,重点围绕第二部分展开叙述)
2、精第读二部分----端详变色龙
过渡:我们来细细观察这个大自然当中奇怪的动物。
仔细阅读9—15自然段,思考“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小组讨论。(外形、眼睛、捕食、变色)
外形
过渡:来,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变色龙的长相吧。
(1)、师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写了变色龙外形的哪些方面?(颜色、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2)、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简笔画变色龙。
(3)、生齐声朗读第九自然段(课件:第九自然段课文)捕食
过渡: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不动。大家也许会想,反应太迟钝了,怎样抓到食物呢?别担心,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十二自然段,会给我们带来惊讶的。
(1)自读第十二自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特点? 画出相关的词语,理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才“刹那间”“吓了一跳”)
(2)汇报交流。
眼睛
过渡:变色龙的不是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完全改变了反应迟钝的印象,这是因为什么呢?
(1)变色龙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我想请一位学生扮演朋加莎,绘声绘色的给我们介绍关于变色龙眼睛可以独立活动这一段落。其余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去了解。
(2)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做一做。
(3)看图片,加深体会。(课件:变色龙近照。)
变色
过渡:变色龙不仅外形怪,眼睛活,捕食快,从它的名字当中我们就知道他还有另一个特点,是什么?
(1)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2)知道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吗?(变色龙皮肤表层有大量的色素细胞,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体内色素分布,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大家能从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到变色龙所起作用的语句吗?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
过渡: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1)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2)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3)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过渡: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变色龙?
1、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故事,并重点介绍了变色龙外形怪、眼睛活、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珍惜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2、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伤害动物的情况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珍惜爱护这些大自然美丽可爱的生灵,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画一画变色龙,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设计三条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外形怪
变色龙端详变色龙眼睛活珍惜、爱护动物
放回变色龙捕食快热爱大自然
变色多
第四篇:《变色龙》导学案
《变色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揣摩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4、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关于作者和创作背景。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高超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创造出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形象。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当时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亚历山大三世上台,他一面竭力强化警察统治,一面搞了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沉静: 无精打采: 魁梧()异想天开:
荒唐(): 洋溢(): 伶俐(): 恐吓():
二、理解探究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发生了几次“变色”,导致他不断“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在他“变色”的背后“不变”的是什么?
3.结合情节和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并试着用“奥楚蔑洛夫是一个 的人”来概括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4.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环境描写部分,并思考其作用
2.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地刻画出来,更有利于表现主题,说说下列各句中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1)“席加洛夫将军?”我„„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他的法律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3.在变与不变中用什么道具掩饰内心的急剧变化?并分析这一道具的作用。
4.在这篇课文临结束时,这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笑里包藏的内容是什么?
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凸显主题思想,请找出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分析其作用(每个小组至少找出三处)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1、上文写奥楚蔑洛夫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 A.对比 B.铺垫 C.反衬 D.象征
2、文段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________ A.外貌描写 B.行动描写 C.对话描写 D.心理描写
3、第1段中“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绝不轻易放过”、“拿点颜色出来”、“管管”、“好好教训”,刻画了一个 形象;“打个报告”、“把它弄死”、“马上去办”,刻画了一个 形象。
4、“我要拿点颜色出来”这个“颜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5、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脱大衣?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6、以上文为例,谈谈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特点。
7.语段中有许多省略号,分析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嗯!不错„„”: “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 “„„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
五、拓展延伸 1.填空
《变色龙》是(国)作家 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剧本《 》等。课文以“变色龙”为题,是运用了 修辞方法。
2.假如席加洛夫将军就站在人群中目睹了整件事的经过,最后他站出来会对奥楚蔑洛夫说些什么?请结合故事,发挥想象力,把席加洛夫将军将军说的话语写出来。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推敲》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推敲》导学案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经过,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
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好。
二、精读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师范读,学生看图思考,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师: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斟酌文字)
(1)自由读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比比划划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
()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学了《推敲》这篇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设置: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