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时间:2019-05-15 07:4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一篇: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15期导学案制作人:邱艳红审核人:签批:班级:姓名:组号:恒威制作不得翻印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一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2.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3结合课本58页回答: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提倡?

二合作探究

1.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军进入拉萨时,不少人见到拉萨街头人与狗抢食吃的场景,也有人见到逃跑的农奴被抓住后,激动地说:“解放军是神兵,是天菩萨派来拯救我们的。”——摘编自搜狐新闻网

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3头奶牛、1头牦牛、13只绵羊和4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家电家具。”

——摘编自中国军网

(1)从材料一看出当时拉萨人民生活状态如何?这个地区的解放是在何时得以实现的?在他们心中,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形象?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今天藏民生活状况又如何?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通过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得以保障的?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政策的建议是何时提出来的?

(2)我国开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标志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三、达标测试

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按劳分配制度2.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全国共设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2个B.3个C.4个D.5个

5.建国62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改革开放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针 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 8.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涌现出支援西藏的好干部是()A.孔繁森 B.焦裕禄C.雷锋 D.赵梦桃 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 政府依法行政②促进民族团结③缩小东西差距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所依据的基本国策是()A民族共同繁荣B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第二篇: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一.学习目标:

1.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2.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

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三.学习过程:㈠ 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㈡ 合作探究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4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5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任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五.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57B.56C.55D.50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A.焦裕禄B.任长霞C.孔繁森

D.王庆喜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的杰出干部是()

A 雷锋B 焦裕禄C 孔繁森D 徐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三〃连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阿诗玛》蒙古族 《弦子舞曲》维吾尔族 《道拉基》彝族

四〃简答题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六.课后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第十一课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十一课

在人群中挺立——(导学案)

拓展知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宣传道德楷模的精神事迹有何意义?

1、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

4、有利于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青少年如何向道德楷模学习?

1、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认真学习

2、在家里:孝敬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社会:遵守法律,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等 ★青少年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感。2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课堂营养餐】:

单选:

1、有人认为:心里有善良的想法就足够了,不需要追究细节,也可以原谅无意的过错。这种认识()A是正确的,因为道德准则更多地存在于人的内心 B是错误的,因为宽容是讲原则的 C是错误的,因为小事就如同道德堤坝上的蚁穴,足以导致道德堤坝的坍塌 D是正确的,因为心里的想法和愿望比实际行动更重要

2、有句话叫做“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说明()

A.德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条件。

B.只要有德,个人和国家都将走向辉煌 C.德是立身之本,也是国家振兴的需要。

D.只有伟人才有崇高美德

3、第二炮兵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在青州市勇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5月17日,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洒泪为英雄送别。学习沈星的事迹后,你最想说的是()

①他以瞬间义举,诠释了生命的价值的真谛

②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可以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③青年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④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实事、好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优良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下列古语中,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多选:

1、当我们做好事时,需要谦让和奉献,但会有很多收获,比如()

A培养了自己的爱心

B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C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D获得了高额的报酬

2、为了使我们心中的道德种子生根发芽,我们需要做到()

A以我们崇拜的道德模范为榜样,让他们的行为指引我们前进

B只以伟人、名人为目标,向他们学习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排除各种误解、诱惑、压力,坚持不懈地做道德高尚的人

3、美德的养成要从小抓起,要注重细节和生活中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B.大道之成,是从涓涓细流开始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行百里者半九十

4、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热议,帖子中称一位农民小伙子给一位母子让座时,那位母亲竟嫌小伙子坐过的座位脏,还冲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如果你跟帖,可以发表的恰当观点是()A待人友善才能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 B要弘扬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

C善于合作,勇于竞争,才能达到双赢

D家长要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教育未成年人

5、“君子之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诸葛亮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德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种修养

B纯洁而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

C讲道德的人可以锤炼人格和提高思想境界

D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6、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广东儒山市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经过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只有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18名路人的行为()A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B可以理解,是为了保护自己。C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令人愤慨。

D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7、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奋不顾身保护了学生,自己却双腿高位截肢。她被人们誉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A保护学生,履行了教师的责任

B临危不惧,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C不计代价,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D不求回报,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辨析: A有没有道德不要紧,只要不犯法就行

B高尚的道德是做人之本

材料分析:

一、公园里郁金香开得正艳,许多游人纷纷挤进花园拍照,踩倒了许多郁金香,此时一个

六七岁模样的小女孩儿,默默地蹲在拍照的众人身后,用稚嫩的小手扶起倒在地上的郁金香,又仔细地刨来新土,重新栽种,后被人们称为“最美河南女孩”。(1)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你有哪些感悟?

二、201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广西武鸣县太平镇上江希望小学老师滕太韶,15年里,他在一所深山小学默默坚守,“上学放学是船夫,课堂上是老师,生活中是父母”。他日复一日地划着双桨,义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大山的孩子一拔一拔送到理想的彼岸。学生生病了,他划船、骑车,一路辗转去镇里买药;学生的衣服破了,他在课间替他们缝补„„滕大韶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大山里还有一个孩子,我就要一直教下去!”“苦了我一个人不要紧,可不能苦了孩子们的一辈子。”

(1)知识链接:结合“摆渡教师”滕太韶的感人事迹谈一下你对“德”的认识。

(2)榜样力量:你将如何向滕大韶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请你讨论:有些同学认为,滕大韶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十五载划船接送学生为他人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不值得。你觉得呢?

第四篇:《最后一课》导学案

《最后一课》新授课导学案

执笔:冯玉华编订:陈耀书大屯中学

【温故互查】2人小组对讲,互查。

1.温习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

2.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喧闹()诧异()郝叟()祈祷()哽住()懊悔()挟着()难堪()

3.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

懊悔:

哽咽:

宛转: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2、背景资料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题

(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和对祖国的_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2).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âng)捂(wǔ)

D、紫藤(tã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3.)品味题。

(1)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却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握人物情感。:

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2)、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3)、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3)、小弗朗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4)、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回答问题: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我的困惑(将你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写下来)。

三、合作学习(由前后4人组成的大组内合作:把你的答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小组内

达成共识,并将你的困惑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或求助老师)。

四、展示交流(教师组织提问,4人小组派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小组间进行互评、纠错、补充,回答问题时要求尽量合上课本)。

五、互讲巩固(2人小组分别将上述问题答案叙述一遍,同位之间进行互讲)

【精讲点拨】

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感悟。

【归纳提升】总结本节所学的重点知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1.文体知识回顾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中考链接】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第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1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棵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哲学家为什么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测评】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小弗朗士,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何感想?你会有何作为?同学们,请畅所欲言吧!

【拓展延伸】

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食不裹腹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B.妇孺皆知义愤填膺慷慨淋漓心无旁鹜

C.娇揉造作中流砥柱疑窦释然意气用事

D.黯然失色咄咄逼人踉踉跄跄铤而走险

2.仿写句子,使分句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①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②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①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②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链接材料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材料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老师寄语:珍惜你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学习重点】宋代服饰

【学习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1.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受________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学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____________ 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________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________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____ 多。

4.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________。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____或___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_____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____,人们多用_____车,也有___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 比较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________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________为元旦,最受重 1

七年级历史

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________贴________。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

小组做关于本节课两宋的衣食住行特点的表格

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宋朝人的衣食特点,分析两宋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有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七年级历史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A.狗肉 B.羊肉 C.猪肉 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

B.B.宋代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C.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________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 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________)

七年级历史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A.马车 B.牛车 C.船________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后反思】

下载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后一课导学案(合集)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号数 使用时间4月4日 年级:初二 科目:历史 课型:新课 执笔人:郑淑环 审核人: 陈荣坚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

    第十一章 三角形导学案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新一轮的课改实施已经好多年头了,在课改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无疑在发生着一场巨变。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不断体现、落实......

    八年级上册美术学案第十一课

    《吉祥物的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学生和社会生活”为切入点,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卡通吉祥物,让学生在感受吉祥物应用广泛的同时,尝试用拟人化手法设计心中的吉祥物。课文......

    高一政治十一课导学案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主编: 马春霞副编:马艳萍宋春林审核:杨绍新 【学习目标】见优化设计p72 【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2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抓......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说出此人物形象的特点。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3总结出本文的主题,并......

    第十六章 第四节 热机导学案

    第十六章第四节热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通过能量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