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歌唱教学的几点想法
对歌唱教学的几点想法
1.有感情地唱歌
对中学生而言,我觉得关键从内心而唱。由于中学生感情渐熟期,对感情理解不深,教唱时,要想启发他们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话为自己的心声。我认为,教师的范唱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教学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范唱时,我特别注意吐字清晰,感情丰富的流露,让学生听的时候就完全被我吸引住。唱完之后,学生不仅对歌曲旋律有了初步的熟悉,还能回答出如何做一个讲文明的学生。有的教师常常忽视范唱,觉得自己嗓子不好,唱不好有失身份。实际上,学生喜爱自己教师的感情往往超过重视教师嗓音的好坏,正象孩子喜欢自己的妈妈,认为她是世上最美的人一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范唱,还可以通过上乘的音响,对歌曲的介绍,讨论,分析,处理等方法辅助学生有感情的唱歌。
2.重要的是理解
我认为对于所学歌曲理解得越深刻、全面,歌曲会唱得越动听。所以,教学中对歌曲介绍要从歌曲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情感,结构,高潮,控制力度,速度,音色等,还要注意词曲结合,千万不要脱离音乐。
3.增强趣味性,激发兴趣
律动,故事,游戏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唱歌的方法有很多,但目的是一样的,我会继续探索。
第二篇: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想法
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想法
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广泛的被大众所接受,直接导致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网上服务、网上逛街等等的变化。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就必须具备丰富完善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的表达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以及很强的组织应对和协调能力,还要能够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网上行情的实时变化需求,及时把电子商务新动态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区,使电子专业课程能够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共进退。以下是我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任务驱动法电子商务的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讲授的理论和模式比较多,我校大多数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PP教学为主,教师“知识点“为线索,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都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紧跟教师的思路,很少有学生愿意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同时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的机会也不多。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本文所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就是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针对于本堂课程或者几次课程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施展各自的才华,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强烈的任务与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使学好一个本领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因为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论和课程实践性都很强,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千变万化,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真实或者模拟环境中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第三篇:对写意画教学的一点想法
对写意画教学的一点想法
写意小品画教学中,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应首先解决“写意”的问题而不是强调技法的熟练,让学生在画面上先做到“有笔有墨”。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工具,那么技法的熟练与否,就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体会和揣摩。摒弃过去教学中的旧套路:先学习绘画技法——不断地强化技法训练——最后临摹范画。抛开单纯的技法训练,强调作品“立意”,只为使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画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特点。
针对我校中学生来说,国画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足以使他们躁动的青春变得沉稳。学习时应以感受写意小品画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初中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大胆而且勇于创新,往往在创作中表现得思想拘谨,拘泥于常规不敢大胆创作。有时单纯地会因为怕画不好(或怕同学们笑话)而不敢画,总是在“像”还是“不像”的绘画技术方面考虑较多。从而形成错误的归因,学习时感到无助与失败,最终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所以在确立绘画课题时,我注意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让他们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题材内容,大胆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在成画时只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画面上具体描绘什么内容的问题,鼓励启发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立意、构思)和画面的形象设计(即准备在画面上描绘什么物象)。
对中学生来说,我认为熟练掌握笔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非教学的直接目标,而应在教学中重尝试、重体会、重感受。尤其是应注重激发学生尝试以笔和墨为媒介,通过一定的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要让学生在笔墨体验中理解:中国画的艺术观念,既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又不同于抽象的不似,而是结合了画家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写意,强调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和画家精神情感的直接抒发。而且离开学生的特定学习条件,如教学课时时数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年龄小,基础差,而过高的去提出一些专业化的要求,也只能是徒劳。
在小学听课,就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学生越比年龄大的学生充满自信,或者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画起画来造型夸张、大胆设色、别有一番韵味在画中。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易感到羞怯、焦虑,自尊心又很强,教学中不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叛逆性格(大不了不学了),相反地正确的引导也会使他们沉迷绘画“文思如泉涌”。所以,在教学中我能做到的就是鼓励再鼓励。在写生和临摹时,总有些不敢动笔的学生,我会以白石老人的一段话—“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告诉他们,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神韵所在,也是构成小品画的显著特点,当然 “形神兼备”更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一幅优秀的画并不是单纯的描绘,而是借助于形象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所以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第四篇:歌唱教学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音乐教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幼儿天生喜欢音乐,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就已能聆听妈妈的摇篮曲,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孩子听觉的最好需要,也是抒发幼儿内心感受的最好手段。音乐最能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完善品格、锻炼身心。因此,应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开发听觉、动觉等潜能。而歌唱教学是幼儿走进音乐大门的第一步,是幼儿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困惑颇多的。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谈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一、怎样将歌唱得好听
上学期,我们有机会到上海市音乐幼儿园观摩了音乐教学活动,上海小朋友的歌声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小朋友的歌也可以唱得这么美、这么动听,与我们自己班的孩子的歌声一比较,我们马上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找出差距后,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声音就非常大,好象在喊歌,而不是在唱歌。而这种大声唱歌的方法很不适合孩子。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大声唱歌不仅容易走调,而且很难唱得优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马上对孩子的歌唱方法进行了调整,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的歌声好听多了。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把握。
(一)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1、何谓自然声
首先,集体演唱时就象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没有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响或者不和谐。其次,小朋友唱很长时间不累。这些与老师的范唱和琴声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试想:如果老师的范唱非常大声,小朋友肯定也是如此。而假如老师的伴奏声音很响,小朋友也很难用轻的声音演唱。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使用适当的范唱和伴奏。
2、如何发出自然声
(1)轻声入手:让小朋友感受正确的唱歌方法就是讲悄悄话的状态。为了让老师们更有切身体会,我们一起来试一首比较简单的歌曲《摇篮曲》。
(2)口面腔共鸣:示范练习,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声音的共鸣主要在口腔面。
(3)想前唱:很多幼师毕业的老师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延长歌曲:如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这些虽然好听,却不适合孩子,孩子不易模仿。因此,老师范唱时应使用接近幼儿的发声方法,将声音靠前。
在注意以上三点后,再次练习《摇篮曲》。
3、阻碍因素
在幼儿歌唱时,有一些因素会成为阻碍幼儿正确发声的原因,教师应加以避免。
(1)阻碍之一:忌讳的要求(唱响一点,唱轻一点,轻声唱,高声唱)
我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经常会发现:如果幼儿声音很响,老师提示唱轻点,孩子会马上轻得没有声音;如果幼儿声音很轻,老鼠提示唱轻点,孩子的声音有会响得刺耳。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协调控制能力较差,很难一下控制自己的音量。因此。老师应避免使用这些容易误导幼儿的指导语。
(2)阻碍之二:不合适的音域
幼儿的生理特点、声带的结构决定太低、太高的音都不适合他们,幼儿演唱的歌曲一般以c调的mi、fa、sao为中心。
(3)阻碍之三:不能正确对待在歌唱方面较特殊的幼儿。
由于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他们演唱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声音大得跟同伴不和谐,有的孩子声音小得很难听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用简单的要求命令幼儿,如:“你唱得这么轻,象蚊子叫。”或“你怎么唱得这么响,难听死了。”这些只能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减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用清晰的声音歌唱
1、幼儿的坐姿
正确的演唱坐姿是唱出好听声音的前提。这些在小班时就应初步养成。具体可采用一些形象生动、幼儿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提示。如:“象小白鹅一样把胸挺起来,把孔雀的头抬起来,眼睛看着前面,留半个椅子给小客人。”
老师不断的加以提醒,让幼儿得到巩固形成习惯,知道一开始唱歌就应该做成这样。
2、咬字、吐字、用气等演唱方法
在学长歌曲时,教师应让幼儿进行一些“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让每一个音都发得“字正腔圆”,并让幼儿学会、积累一些演唱方法。
如在《小象》这首歌中,“告诉你”这里音比较高,幼儿唱准这个音就必须使用一些方法,如:吸一口气,把气吸足了唱;把嘴巴张大一点或者张得圆圆的来唱等。
也可以在平时进行一些有趣的练声训练:如“火车开来了”,练习音量的强弱;“春天到,布谷鸟”练习吸气、跳音;或进行一些默唱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我有小手》等。
接下来一起练习一首进行曲《我是小海军》,注意歌曲的强弱特点,演唱时用八分而不用十分的力气,把声音唱得稍跳跃一点。“打”字应稍快而用力,最后的“沉”字应稳住。
(三)用有感情的声音歌唱
1、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本身的性质和风格,采用相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基本功,老师的范唱和琴声首先应符合歌曲性质。
(1)摇篮曲:抒情缓慢、轻声,如“摇篮曲”、“月亮婆婆”、“都睡着了”。伴奏:琶音、轻柔。
(2)进行曲:比较跳跃、有力,如“小海军”、“国旗多美丽”(试唱:前面断顿、后面连贯)。伴奏:跳音、轻快触键。
(3)活泼欢快的曲子:如“小星星”、“郊游”(试唱:将“走”唱得字正腔圆)。伴奏:分解和弦。
(4)号子类歌曲:应唱得短促有力,如“拔萝卜”(试唱;“拔”字用力,但“拔不动”的“拔”应轻声唱)、“大生产”、“加油干”、“虹彩妹妹”。伴奏:柱式和弦。
从上面的一些练习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歌曲虽小,但却不能简单处理演唱方法。
2、如何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唱。
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情感。
如歌曲《妈妈的眼睛》的引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的小星星眨着眼睛,美丽的天空、光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睛)。过渡语;你们的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感动,感到了你们爱妈妈的心,是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妈妈哺育我们长大,妈妈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来拥抱妈妈吧!
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肯定回更加投入。
二、合作性歌唱教学
这是幼儿喜欢的歌唱形式,如果编排合适,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一)单声部合作演唱
1、接唱:“这是小兵”(分组接唱)
2、对唱:“小鸡在哪里”、“打电话”
3、领唱、齐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4、注意问题:注意安排合适的体态、目光,并注意引导幼儿领会这些交流歌曲的性质,并学会在演唱中使用体态、目光。(试唱:“打电话”,让对唱的两组看着对方的眼睛)
(二)多声部合作演唱
1、轮唱:“小星星”(试唱)、“两只老虎”
2、同声式合唱:“小星星”、“欢乐颂”、“柳树姑娘”
3、填充式合唱:“冬天”、“柳树姑娘”、“月亮婆婆”
4、音型伴奏式合唱:“王老先生”、“雪花和雨滴”
5、注意点:
(1)音量、音色的协调
(2)分工、组织的协调
(3)人际、空间的协调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可能比较粗略、零碎,不知能否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老师们在音乐教学中有想法和问题,热忱欢迎您与我一同探讨,让我们共同提高。
第五篇:对新课改的几点想法
对新课改的几点想法
玄武高中
李勇
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农村普通中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呢?下面我想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第一,语文要多读多写多练,强调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会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爱因斯坦……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因为,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在读本书上下苦功。不仅要苦读,而且要得法。语文教师就要在这方面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教授告诉我们的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这方面更应该做出表率.需要指出的是朗读是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不仅朗读课文,更要朗读课外的一些文句优美的文章,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朗读。这不仅促使学生提高了课外的阅读量,而且无形中使学生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语感,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让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逐步做到淡化教师的讲解,而引导学生去读,去分析,并能将分析的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具体的做法是:七年级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八年级阶段,开始侧重让学生按照七年级所学到的分析文章的知识自己去学习课文,此时教师要做的是恰当设计预习题和课堂中的思考题。九年级阶段,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文:分析思考——清楚表达——交流讨论。这三个阶段,逐步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作业设计与处理上,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将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放到课外,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第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课标”在要求“阅读是个性化 1 行为”。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是指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提倡有创意的阅读。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对课文内容匆匆一瞥之后,就脱离文本、过度发挥,或刻意求新,去追求不同的结论,解决的办法,是不是课上安排默读。教师的提问,关键词由“他”转为“你”。比如:你认为威尔替使用的语言适合他的故事吗?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幽默?你愿意到怀特描述的那样的纽约去旅游吗?你对其中的那个人物最有认同感?为什么?
教育学生要多阅读,以及阅读后的批注。自己阅读批注的时候要让学生坐在自己的身边,看自己的批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阅读批注习惯。每读一遍都要做批注,然后每周每月都要读一读,都要做批注,发现其中的不同。要明白阅读不在阅读本身而在阅读后的批注。
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上,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浅显的科技文章。部分农村中学的条件不足,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可在每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自带课外书,每人一到两本,成立一个班级小型图书馆,由若干名学生负责,像正规图书馆一样运作。
第四,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学的、“课堂”上学的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校园里的通知、墙报,商场里的商品介绍、牌价,街上的路边牌、招牌、广告牌,课外读物《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等上的语言文字,旅游景点里的楹联、题词、诗词、摹刻,庙宇里的碑文,报刊上的文章,电影上的人物语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而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新人耳目,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以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不同学年教学内容又各有侧重:七年级以叙事为主,强调能清楚地将事件叙述出来;八年级以写人为主,强调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九年级以议论为主,强调能形象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同时从七年级开始便淡化文体要求,减少写作障碍,使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写法并能大胆创新。在批改方法上,将面评、自评、互评等形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