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衔接教育的感受
衔接教育的感受、体会
我想,初中应该是幸福的,有一张张新的面孔等着我,和蔼可亲的老师,追求上进的同学。初中的校园是美丽的,它不会有小学厌烦的垃圾,只有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沁人心脾的花香;初中的学习是有趣的,它不再只有小学那枯燥无味的学习,更多的融入了让我们对学习的乐趣。
但是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开学前五天的衔接教育就让我明白了。
在这五天的衔接教育中我感受到吃点苦,受点累,根本没什么。小学和初中根本就是不同的概念,上课有三点:听讲背挺直,耳朵竖起,眼睛看好。连升国旗,大课间的队形都要训练和考试。头上顶着太阳,汗水从头顶一直流到小腿,汗如雨下,但我咬咬牙,手放好,目视前方,腰挺直,从训练中我懂得了坚持。
上学时要对门口的老师问好,在学校或其他地方遇到老师也要问好,放学跟要问好,说“再见”。从问好我懂得了尊重。
这几天就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行为举止规范有序,锻炼我们集体合作意识,这几天只是其中的很小一段,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被刺痛,会被扎伤,会被汗水浸没。但这些算什么呢?没有汗水,哪来鲜花?没有伤痕,哪来的精彩?我们用黝黑的皮肤告诉你们,我们不怕,我们用坚持有利的脚步声告诉你们,这几天我们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我们做到了。
这五天让我们懂得太多太多了,也十分感谢各位老师们的全程陪伴。这几天中我长大了,也变黑了,但变得比以前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但还不够,离考好高中还差太多太多。
想考好高中,我还要从初中的三年之中的每一天开始积累知识,都看对自己有益的课外书,多做习题,上课认真听讲,绝对不能做小动作或开小差,学会提问,问询老师千万别害羞,有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说的话一定要记住,希望初中三年我可以做好这几点。
这就是这五天下来我的经历和从中得到的体会。
第二篇: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中班幼儿家长,对于孩子即将进入大班做好幼小衔接阶段、我的心情既欢喜又忧愁。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渐提高;忧虑的是随着角色的转变,肯定会迎刃而来很多问题,如: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会不会贪玩,能不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然后让其失去学习的动力,缺乏自信。
今晚,听了两位老师和小学校长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专题讲座,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幼小衔接应是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里准备并不全是学习书面知识。
一是要帮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达、相对于幼儿园老师妈妈般的照顾、小学老师会相对严肃一些、不要焦虑的认为是老师态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现不好、引导孩子不要怕老师。
二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做一个规划,大概一天内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小学前、我们家长多给孩子讲小学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学。这次讲座还有一个要点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我认为很关键不管是吃饭穿衣学习都不要拖拉。养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难,在还没有升入小学前,让我们都放平心态不要焦虑、用老师讲到的好方法积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习惯建立养成、让孩子顺顺利利进入小学快速适应小学节奏、开心的进行学习。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3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就成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亟须解决的问题。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解决不好,则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
展。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一、孩子暑假里要做好预习许多刚上初一的学生都会感觉到“暑假没做准备,新学期开始后在学习上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陈中数理化的老师认为,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 “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这位教师建议,孩子可以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长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小学成绩很好的女生,到了初中,成绩可能会跌下去。”“初中都是经过筛选的好学生,本来挺优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刚升初一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陈中教师支招,这时,家
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其次,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最后就是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孩子沟通学校的情况,使孩子感觉到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问题。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暑期孩子该不该参加培训班的问题,一研究孩子心理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在暑期有时间陪孩子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学习,不参加培训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家长们大多没时间陪孩子,所以到培训班进行适度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再说大多培训班也不会占用整个假期。“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学期知识点,打好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4
今天听了主要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和养成习惯着手。
孩子的心理,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会有恐惧或者是不习惯,要平时给孩子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还有就是养成习惯的问题,养成习惯是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和平时在家里的一些教育还有就是平时在幼儿园和家里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不管是从拼音还是从数学,要很好的引导孩子去适应这个东西,不要求他学习了很多,只要求就是简单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以后是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一个过渡,主要还是心理方面和平时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5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6
1、学习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对于课前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习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习。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习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习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7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8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从假期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刘云艳教授曾说过:“幼小衔接从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学习习惯、培育主动性和调控性的学习品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学习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9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我校教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五、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我们年段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狼牙上五壮士》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一、问题提出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主要解决“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课堂教学容量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要求。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陡然加深,知识点增多,除有大量识记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堂教学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随着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增加与教学难度的加大,刚从小学走进中学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从而造成一些学生的迅速“分化”与“滑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和初中(第四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若老师把握不好,势必影响学生的顺利过渡。本文拟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结合以下两个案例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杨小华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狼牙上五壮士》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老师用课题直接导入,提醒学生对“壮”字的理解。重点字词方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大体把握课文内容。③围绕“这是____的五壮士”,要求学生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④教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片段,激发学生情感,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片段。
⑤教师用串起后三个部分的讲解,此过程中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学生分析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把自己归纳出来的关于人物形象的看法书写在黑板上。
⑥在拓展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想对五壮士长说的话,并全班交流。
案例二:方巧莉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通过“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读此文的兴趣。
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③画出自己认为的生字难字,随后,教师订正字音,出示本课词语及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括号里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加强字词的运用。
④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以“我觉得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的形式品读课文。⑤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播放课件地震等灾难片断。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话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老师提出“父亲为何不选择离开?引导学生探究。
三、案例评析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教师的教学都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他们在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情唤情”,并通过一些辅助的电化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两位老师都十分重视重点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结合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朗读指导的深度不一样。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策略。
1、“渗透”策略。中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加强联系,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既要明确自己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又要关注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把握所教年级的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以便把初一年级的知识点逐渐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初一年级的教师又要关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明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温故知新,避免“撞车”与“二次重复”,或者突然提高难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如果缺乏这种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渗透意识,而只是孤立地从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来处理课文内容,忽略“将要学”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造成重复学习。所以,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作适当的渗透,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更加合理。
2、“深入”策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学的语文课情感味很浓,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所以,课堂内呈现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和谐、平等。而中学的语文课理性色彩很重,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工具性”,尤其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总是对课文要点进行重锤敲打,反复渲染,这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我们也要审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处理的深浅度。因为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课文时遇到“钻进去,再钻进去”的要求时,遇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评价或质疑问难”时,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一要适当延伸。即不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例如在《狼牙上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局限在课文本身,稍显单薄。二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要更加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主要内容。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就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此外,要强化思维训练。因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怎样进行文段阅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以教材内容的处理为抓手来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还需多方面的探索。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0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1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平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2
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
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语文学习同样如此:1、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有差距;与自己的小学语文成绩对比产生巨大落差;老师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后,本身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不必害怕,不必躲避,善待自己,允许自己有个调试期。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
把问题解决了,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2、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不要掉队。相当一部分同学,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语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与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且,语文不比数理化,可以通过补习很快见效。所以,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很难赶上了。加上后面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同学
们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克服浮躁、粗心、依赖的心理障碍。浮躁、粗心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但到了初中,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似懂非懂,二是浅尝即止。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高手过招,有时候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到了中学,尤其是重点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
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依赖心理在很多小学生中存在。小学阶段,在生活上依赖甚至在学习上依赖,但是到了初中,很多问题家长也不懂,怎么办?所以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语文题目,很多讲究独立的见解,个性的思维。尤其是阅读理解与作文,更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复别人或者观点陈旧都不可能得到高分。二、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方面的衔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其自主思考、质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获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1、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较松,作业留得不多,也不太检查,全凭自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首先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学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呢? a自觉预习与复习课文先预习,生字必须自己先解决,课文大意要了解,不懂的先做记号,这样上起课来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还要复习,加强记忆,加强运用。 b、自觉做课堂笔记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 c、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
果。很多老师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d、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应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 e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
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是得不到高分的。 2、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
态度。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质疑,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才能提高。三、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方法方面的衔接1、要学会有计划学习。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分模块巩固与加强。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同学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同学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
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勤阅读、广积累。这两种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3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巧合,上午还有同事问我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现在很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在报幼小衔接班,其实在我看来拼音,数字,书写一年级上半年都会学,家长看看小学课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让孩子在一年级将基础掌握牢故的。所以并不赞成过多知识的灌输,反而是入学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要去培养,不过很遗憾我了解的有点晚,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到,而且现实是更多的家长在意的是会了多少字,拼音怎么样,数学会做20以内……还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还不晚,我就想应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能去做,静待花开,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作为家长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别用自己所谓的期待,所谓的对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潜力。
其实我特别受触动是老师在疫情期间学习过程中总会说:我们的宝贝还小,还需要照顾……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依然把他们当宝贝,我作为妈妈为什么不能情绪平和呢?
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学习,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收获会越来越大,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小常识课堂,简单,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小方法,学以致用,带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4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向往。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养正。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守规。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四、好学。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5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地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下学期或者这学期内某一个月的目标,而应该是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第三篇: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
小升初衔接研讨会感想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我有幸在4月14日参加了中学组织的小升初衔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每个学校的六年级班主任都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做了简单的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做着最大努力,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旭老师,她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自己给自己加班,给待优生补课,这就体现了以为老师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己对学生的深切的关爱,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班的待优生现在都能达到及格或基本及格,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她比起来,我就逊色多了。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学习习惯也很好,自我学习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那些待优生,学生成绩很差,语数英考个位数很常见,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而是十几个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在我教的英语课上,我班得有20个学生(我班共33人)连最基本的be动词的用法都不会。听了张旭老师的汇报,想了想我班的情况,我觉得我应该着重向张旭老师学习,学习她倔强的精神,学习她对学生的一股热情。我可以利用课间操和午练的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补课。还有就是,对这些待优生应该分层次留作业,因为让他们做六年级的题,他们真的做不出来,可以针对他们的弱点,单独留作业,然后单独批,单独讲。我还以发挥好学生的力量,让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待优生,监督他们的日常学习,有不会的问题,多问问
他们,也让这些好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课文背诵,汉字和单词听写情况。再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中学的巨大变化,短短的时间内,中学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平房变成了楼房,操场也变成了塑像操场,踩上去软软的,老师的配备也都年轻化了。中学的这些变化,我们看在了眼里,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主任,都在班中对学生讲了中学的情况,课下也有同学向我们咨询,在我们的讲解和建议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对某中学的认识也在转变中。某中学仍然在变化中,相信中学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2
1、学习方法也要改变。孩子小学阶段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对于课前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的复习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一定能适应。这个假期要让孩子锻炼下,让他们
有独立的意识、能自主学习。
2、基础知识需要牢固。有些孩子小学英语就过了很高级别,杯赛成绩也非常不错,可上了初中后发现,每次考
试成绩都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3、充电前要放松一下。孩子的学习历程就好比长跑,小升初不是长跑的起点或终点,如果不放松继续学下去,会搞得身心疲惫。让孩子彻底放松一下,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
4、有选择的上衔接班。不是上了衔接班就能衔接好小升初的。初中光数学好还不行,瘸腿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假期把瘸腿的科目“接上”。
5、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初中科目增加,学习压力不比小升初时弱。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小学请几天假还能补上,但初中课程讲得非常快,
感觉落几天再想补上很费劲。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3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习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习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4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平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5
今天听了主要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和养成习惯着手。
孩子的心理,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会有恐惧或者是不习惯,要平时给孩子给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还有就是养成习惯的问题,养成习惯是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和平时在家里的一些教育还有就是平时在幼儿园和家里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不管是从拼音还是从数学,要很好的引导孩子去适应这个东西,不要求他学习了很多,只要求就是简单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以后是从幼儿园到一年级一个过渡,主要还是心理方面和平时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6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就成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亟须解决的问题。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解决不好,则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
展。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一、孩子暑假里要做好预习许多刚上初一的学生都会感觉到“暑假没做准备,新学期开始后在学习上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陈中数理化的老师认为,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 “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这位教师建议,孩子可以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长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小学成绩很好的女生,到了初中,成绩可能会跌下去。”“初中都是经过筛选的好学生,本来挺优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刚升初一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陈中教师支招,这时,家
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其次,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最后就是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孩子沟通学校的情况,使孩子感觉到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问题。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暑期孩子该不该参加培训班的问题,一研究孩子心理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在暑期有时间陪孩子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学习,不参加培训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家长们大多没时间陪孩子,所以到培训班进行适度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再说大多培训班也不会占用整个假期。“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学期知识点,打好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7
作为一名中班幼儿家长,对于孩子即将进入大班做好幼小衔接阶段、我的心情既欢喜又忧愁。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渐提高;忧虑的是随着角色的转变,肯定会迎刃而来很多问题,如: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会不会贪玩,能不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然后让其失去学习的动力,缺乏自信。
今晚,听了两位老师和小学校长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专题讲座,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幼小衔接应是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里准备并不全是学习书面知识。
一是要帮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达、相对于幼儿园老师妈妈般的照顾、小学老师会相对严肃一些、不要焦虑的认为是老师态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现不好、引导孩子不要怕老师。
二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做一个规划,大概一天内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小学前、我们家长多给孩子讲小学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学。这次讲座还有一个要点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我认为很关键不管是吃饭穿衣学习都不要拖拉。养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难,在还没有升入小学前,让我们都放平心态不要焦虑、用老师讲到的好方法积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习惯建立养成、让孩子顺顺利利进入小学快速适应小学节奏、开心的进行学习。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8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习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大官厅幼儿园会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我园会为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我园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衔接方法,引导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字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者不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就造成了没有新朋友,他们会感到孤独、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我们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园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真正感到与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欢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要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规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一些改变,比如缩短午睡的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有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还可以请家长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品质,大致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不管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培养幼儿都要从游戏的方法上来进行创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理解与接受,这是所有衔接活动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期间,家长和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严格一致一贯的要求,才能够养成良好习惯。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项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中大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这次“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培训,不仅给我们很多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把这些方法结合本园现状进行调整,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9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
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
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
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
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0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巧合,上午还有同事问我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现在很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都在报幼小衔接班,其实在我看来拼音,数字,书写一年级上半年都会学,家长看看小学课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让孩子在一年级将基础掌握牢故的。所以并不赞成过多知识的灌输,反而是入学应具备的几种能力要去培养,不过很遗憾我了解的有点晚,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到,而且现实是更多的家长在意的是会了多少字,拼音怎么样,数学会做20以内……还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还不晚,我就想应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能去做,静待花开,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作为家长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别用自己所谓的期待,所谓的对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潜力。
其实我特别受触动是老师在疫情期间学习过程中总会说:我们的宝贝还小,还需要照顾……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依然把他们当宝贝,我作为妈妈为什么不能情绪平和呢?
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学习,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收获会越来越大,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小常识课堂,简单,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小方法,学以致用,带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1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我校教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五、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我们年段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狼牙上五壮士》和《地震中的父与子》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一、问题提出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主要解决“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课堂教学容量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要求。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陡然加深,知识点增多,除有大量识记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堂教学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随着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增加与教学难度的加大,刚从小学走进中学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从而造成一些学生的迅速“分化”与“滑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和初中(第四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若老师把握不好,势必影响学生的顺利过渡。本文拟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结合以下两个案例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杨小华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狼牙上五壮士》一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老师用课题直接导入,提醒学生对“壮”字的理解。重点字词方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大体把握课文内容。③围绕“这是____的五壮士”,要求学生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④教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片段,激发学生情感,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片段。
⑤教师用串起后三个部分的讲解,此过程中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学生分析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把自己归纳出来的关于人物形象的看法书写在黑板上。
⑥在拓展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教材的空白处写下自己想对五壮士长说的话,并全班交流。
案例二:方巧莉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主要是:
①通过“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读此文的兴趣。
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③画出自己认为的生字难字,随后,教师订正字音,出示本课词语及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括号里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加强字词的运用。
④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以“我觉得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的形式品读课文。⑤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播放课件地震等灾难片断。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话部分,并对朗读进行指导,老师提出“父亲为何不选择离开?引导学生探究。
三、案例评析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教师的教学都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他们在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情唤情”,并通过一些辅助的电化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两位老师都十分重视重点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结合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朗读指导的深度不一样。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策略。
1、“渗透”策略。中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多加强联系,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既要明确自己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又要关注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把握所教年级的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以便把初一年级的知识点逐渐渗透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初一年级的教师又要关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明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温故知新,避免“撞车”与“二次重复”,或者突然提高难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如果缺乏这种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渗透意识,而只是孤立地从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来处理课文内容,忽略“将要学”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造成重复学习。所以,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作适当的渗透,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更加合理。
2、“深入”策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学的语文课情感味很浓,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所以,课堂内呈现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和谐、平等。而中学的语文课理性色彩很重,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工具性”,尤其注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总是对课文要点进行重锤敲打,反复渲染,这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我们也要审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处理的深浅度。因为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课文时遇到“钻进去,再钻进去”的要求时,遇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评价或质疑问难”时,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一要适当延伸。即不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例如在《狼牙上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局限在课文本身,稍显单薄。二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要更加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主要内容。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这样,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就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此外,要强化思维训练。因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怎样进行文段阅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以教材内容的处理为抓手来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还需多方面的探索。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2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向往。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养正。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守规。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四、好学。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3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从假期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刘云艳教授曾说过:“幼小衔接从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学习习惯、培育主动性和调控性的学习品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学习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4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在小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经历了数学的启蒙学习,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现在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和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好初中数学非常的重要,同时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缺点,努力改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自己
理想的成绩,同时在初中的各种数学竞赛中连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十分轻松!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做到课前仔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一直以来,很多同学很不在乎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认为基础知识在解题时用不上,尤其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考到,学了也不会有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咱们有很多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最后非常遗憾的没有学好数学。其实,在中考中,大概有80%的题目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基础知识有关系,而只有20%才是我们所谓的难题,但是即使这些难题也都是由很多基础的题目综合而来的,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也是必须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学习基础知识呢,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只要这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结合起来,相信最后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二、培养和锻炼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多做有针对性同时难度适当的同步练习,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也知道要做大量的习题,有的甚至还自觉规定每天的做题数量,但是最后数学成绩提高的也不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咱们同学所作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对于做题,应该是不仅要做题,还要做好题,我们的练习都是经过各个老师精挑细选的习题,又经过无数的检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当然啦现在书店中很多习题资料也很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挑选。同时,不仅要做针对性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做过的习题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啦,那么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呢等等,只要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相信咱们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总之,以上两点是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很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我们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变得很简单,因为简单就是美,所以真诚的希望同学们
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快乐,成绩理想!具体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
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
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
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15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第四篇:衔接教育征文[范文模版]
衔接·蜕变
取下了胸前小学的校牌,就挂上了初中的校讯通;结束了与小学的回忆,便换来了与初中的邂逅;收进了枕边的布偶,却叠起了一本本参考书。人生的函数线从此再一次有了转折点,衔接教育应声而来,于是颤抖的手只能坚定地握住了初中的课本,迎接这一切的改变。
衔接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人生进入了一次高速,我们再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路边的风景,只能高速去奔跑,去追逐他人的脚步。课后老师的办公室里提问的学生开始多了起来;考试结果登记时,围在课代表旁的学生多了起来;课后谈论电视的学生少了,争执问题的多了„„在残酷的竞争下,人人斗志昂扬。
衔接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挫折,人生的道路不再平坦,荆棘处处,跌倒了,只能自己爬起来,一蹶不振便会被淘汰。初中里教育难度加大,不付出汗水和努力,就无法拿到满意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仗着智商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学生,成绩只能走下坡路。我们坚信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跟水中的浮萍一样,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我们踏实地学习每一课,在挫折面前,咬紧牙关,用坚实的脚步踏过去,去挑战自己。考试卷上鲜红的数字、作业本上鲜红的大叉经常刺痛我们的心,即使有时信念会在逼退中变形,但我们一次又一次去改变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跨过挫折。
衔接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尝试,即使结果是失败,也会乐此不疲。尝试着去解奥数难题,草稿上打满了数学公式,握着笔的手渐渐发白,却再也写不下一个字,捶着自己的脑袋却发现里面似乎空无一物;尝试着放弃心灵的包袱,因为它太沉重了,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但在新的同学面前却总是开不了口说出自己的心事,只好背着它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等待着所谓的“时机”;尝试着像思品书中那样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去孝敬父母,满怀信心地打开了煤气灶,可看着又焦又糊的饭菜,才发现,自己竟这样没用;尝试着和自己做一次彻底的较量,但所有的勇气往往被现实打倒,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虽知打败自己的人才是强者,也很想做强者,却总是不能战胜自己;尝试着让自己去忘却失败,让自己坚信成功是失败之母,但自己还是害怕失败,面对可能的失败仍心存恐惧„„我们尝试过很多很多,即使是失败占了多数,我们知道,在尝试中,我们在衔接自己人生之间的转折处,我们在完善自己。
衔接教育带来了许多的改变,让我们来完成一次华美的蜕变,衔接教育的作用就在此。
212 郑慧燕
第五篇: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一、对衔接教育的理解
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三年初中数学学习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的初中数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则是衔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要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
2、注意学习方式的衔接。
3、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
4、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
5、注意学习思维的衔接。
6、注意学习情感的衔接.7、注意成长发展的衔接.作为小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
二、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问卷与分析
㈠调查背景回放
1、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对妈妈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
2、太原市某初中一年级的小华同学在游戏机室面对前来寻找的家长,用充满委屈的口吻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3、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毕业,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是无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学校问老师。”。
4、在某些教师聚会、座谈的场合里,有时会听到一些初中教师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而有些知识中学还要
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自从取消升学考试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有升学考试时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5、小学教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
回放这些学校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为的是引发我们去关注正处于小学和初中衔接点上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前不久,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部分教师编制了关于“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问卷,到市区部分学校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804份,有效率达100%。㈡问卷调查与分析
1、学生问卷方面
(1)关于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79%,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轻,预习的时间相对较充裕,教师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2)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占69%,初中一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关于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占70%,初中一年级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
(4)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2、教师问卷方面
(1)关于对任教学科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83.4%的小学教师和85.8%的初中教师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不太了解,这个结果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任教学科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2)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要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3)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 篇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心得体会
龙里县第三小学与龙里名族完全中学
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反思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师:倪艳
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很优异,但一升入中学成绩就直线下降,总考不出好成绩,语文成绩平平,这很值得中小学老师深思。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更好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龙里民中和我们城关三小特开展了本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对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现象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从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来看,中小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少,基础性较强,内容浅显易懂,教法以朗读、记忆为主,老师耐心强调熟能生巧,所以记忆沉淀较好。考查内容侧重于课内知识,比较浅显直观。教师一般只要求学生侧重于积累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尤其对中下等学生直接是扶着走,这是小学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缺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中学语文教材相对比较深奥,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阅读,还要突出基础知识、写作、理解三大块,课堂容量大,没有较好的记忆沉淀和汉语基础是跟不上的。很多知识点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较多的作业又使老师对学生作业不可能精批细改。考试却往往将知识点变形或延伸,更侧重理解,即使是默写,也很少以单纯的填空出现,往往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归纳。这往往把学生从单一清醒变成了复杂的糊涂,要对未掌握的知识能及时了解发现,只有老师多付出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问才能明白。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对这突入其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难以适应,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许多学生颇有感触的说中学语文好难学。
面对脱节状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现在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改进,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如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中学初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给学生一个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讲精练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和讲解。并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要求学生能自己去找寻答案,在扶中适当学会放。
4、中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先扶后放方式; 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跨越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还必须得走在他们的前头,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集中精力把劲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012年11月篇三: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 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篇四: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之心得体会
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之心得体会
【摘要】 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新的飞跃。【关键词】 英语教学 高一新生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49-01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高中英语教学,仍要坚持组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下,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听
“大纲”指出,高一学生应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因此,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学生,不仅要能抓住和记住教师和其他学生说的大意或要点,而且要能进一步通过对方的口气、脸色听出对方的真实含义。在听力的理解上,有很多学生很薄弱。我们的听力主要使用专项和学生双语报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也发现学生不能总体把握听力的内容,孤立的听什么,选什么。涉及到运算的题目不能很好的反映。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教师普遍用中文授课。特别是初三,学生除了做试卷,就是听讲解试卷,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系统训练。到了高中,对于教师的英语话教学,学生
一下子很难适应。即使有些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坦言听课时有难度,必须把老师的英文先要翻译成中文,进行理解后再翻译成英文进行回答;而那些英语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则反映老师整堂课用英文讲,他们听懂50%都不到。这固然与初中时英语的应试教育有关;但同时,对于我们来讲,挑战不小,要学生在听力上有彻底的转变,压力不小,要带领学生做更多的针对性的训练,来得以提高。
二、说
“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指出:“(高中生)能就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课大意;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比较连贯、清楚地介绍本人、家庭、朋友、班级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科技等情况。”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言、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很想说英语,并希望能说好英语。但由于初中时口语训练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害羞,不敢开口,怕说错了别人笑话。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说话创造条件,培养信心,鼓励学生多开口。
三、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当前,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a.学生的词汇量不够;b.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c.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于跨文化和不同学科的 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初中时,学生碰到的阅读材料,词汇量很少,而且易于理解。但一到高中,学生明显感到阅读中碰到的不认识词汇越来越多。即使一些学过的词汇,可能意思也变了。因此,学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感到很难下手。我们都知道这两项最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是最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技巧,同时在课上随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词汇以及西方风俗、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文文章。而且在阅读中注意不同的文体的阅读技巧,例如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技巧。
四、写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着这样的感触:高中英语容量大、要求高、上课的节奏快、课时的安排比较紧。词汇量的增加,句式表达的复杂,语速的加快,综合题的考察让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究其原因是初高中英语之间的落差造成的。因此,高一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一)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刚入学的新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以前基础好的同学,希望自己在新的高度上再创辉煌;基础差的学生更希望自己能在新的起点上从头开始,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崭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设想。教师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从基础入手,抓好日常教学环节 高一阶段应侧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听课文、对话录音,都应要求学生不看课本。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省时间而省略听力环节。而且,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听力练习,以锻炼学生的“耳感”。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而且对听力和口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读得熟有助于听力时对词句的快速反应,也为流利地表达创造了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
听过初中英语课的老师就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到了高中,则是另一种情况,课堂上能主动发言的不多,课堂气氛沉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4%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上,老师叫到才发言”。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因素更为重要。初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引入、呈现环节的设计,操练形式变化多样,更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如实物、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值得高中老师学习。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堂密度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堂课看似很充实,其实学生能掌握的不多。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活化教材,活化课堂,极力打造高效课堂。篇五:“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
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 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当然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