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

时间:2019-05-12 12: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

第一篇: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

《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总结

从大一过来,明白了更多,大学已经不像是高中时间的全身心学习,需要更多的是我们要一直不断去发展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锻炼的更强壮,更能适应这个物竞相争、适者生存的社会。但渐渐的我也发现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严重不足,这也就让我更加坚信自己要在某些方面好好的锻炼自己。

对于选修课,我一直充满着好奇,在我理解中,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自己的你的能力在不断的锻炼中有一个新的提升。大学中我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也就是我选择这门选修课的原因,我希望在短暂有限的大学时间里,把自己锻炼的缺陷慢慢的弥补起来。

进入大学,我发现这是一个天堂,是自己的一个展示的田地。但随着逐渐对大学的理解,才明白大学不仅仅是天堂,也是一所地狱。大学需要与人全面的沟通,刚来到大学那会,我几乎就要崩毁。我还是那样不善于与人沟通,这让我困惑了很久。我不得不去寻找更多的方法去让自己更有能力去适应这个社会带着我们大学的压力。记得那天在图书馆我看到了戴尔 ~卡耐基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从这句话中我理解了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 ,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 更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 “必修课 ” , 我们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感情 , 建立友谊 , 切磋学问 , 探讨人生。我们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 ,培养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交往是一门艺术。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所以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交往以道德为基础,以友谊为桥梁,以理解为支撑,以沟通为链接,交往不是滥交,而是有选择性的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世上无法复制的是朋友,不可缺少的也是朋友。交往需要你用一颗阳光坦诚的心去接纳他人,很多得自闭症的人都是由于封锁自己、缺乏交流,交往是培养和增进感情的起点。我国清代诗人何绍基一天收到家书,说的是家中为三尺地与邻居争执,要他速回,他微微一笑赋诗一首:“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终于,在他的开导下,两家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交往的技巧,也是交往的魅力,交往需要用理智战胜情感,需要一份宽容,一份理解。

之前我对于人际关系不是很了解,我失去了很多本可以留在心底的朋友,失去了很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也就促使我不断的去发现,不启示自己,让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慢慢的提高。我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面不断的通过网络,通过图书馆,以及老师的讲解,我开始对人际关系有了一个更清澈的认识。这种认识让我不得不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类型无非教师与学生,交往特点呈多元与开放交往。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存在这样的心理,比如:猜疑心理、自我中心、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孤僻心理这些都是影响我们人际交往的障碍,我们要想和别人有一个更好的交往往往就要先克服自己的以上这集中心理,这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心去面对他人,不断的与他人交往。

当然我们有很多的限制因素比如说: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交往能力和技巧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价值多元化、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这些因素也都会影响我们与人交往的沟通的能力,我们要克服这些。这些也只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只要自己看的开一点,没有什么因素能够阻挡你去前进的脚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还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别人所接受,被别人所亲近。

那么我们应该遵循那些原则呢?我通过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探究以及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总结以下几点:

1、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平等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3、真诚原则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理解原则互相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

人际关系的交往不近关系到我们自己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对于我们以后在社会的工作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去发现自己,努力去理解更多自己未知的领域。但我们在学习中的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比如说见到了很久没见的老同学该怎么去开始这段谈话?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讲究一定的对策。

那么我们要有怎样的对策呢?

1、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 , 就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 有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 , 悦纳自己。

2、发展为动力 , 不断加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

3、客观地了解别人大学生在与别人接触时 , 对别人的印象不完全是直接获得的 , 而往往是间接推断的结果 , 间接推断往往会带有不少客观因素 , 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4、积极的自我暗示在交往中 ,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不良交往情绪时 , 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5、加强自我人际交往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我虽然对人际关系的了解不多,但是通过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体会有了一定的理解,也通过老师,网络和图书,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人际关系产生兴趣,也懂得了一些基础的人际交往的原则和策略。这对我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帮助,当让我身上还存在这严重的不粗,我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分的去锻炼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壮,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第二篇: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有感

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有感

这个学期自己选择的选修课是人际交往心理学,虽说课堂上没有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听课,但也学得了不少,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步自我反思,在人际交往方面领悟了不少,我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学,是一种心理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就必然会与社会、与人建立联系。人际交往那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那也必将产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具有一定的心理互动。

大学生们四年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了,从大一开始,大学生的孤独骄傲,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暴露出来。宿舍问题,人际失调,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都表现出来;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或多或少都出现在每个同学心中。很多同学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时间不长就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并抱怨,大学同学太自私,太难相处了。几乎每个人都在历数别人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几乎大家都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同时,同学们的交往范围大大延伸,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校外社会沟通交流,渴望从他们中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然而,宿舍里的人都难以相处,更何况走向社会呢?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等等,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打击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人际交往在当今社会成为我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发展、心理调适、信息沟通等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离不开人际交往我们都希望善于人际交往,希望通过人际交往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同学、同事关系,我知道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使自己能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工作,但现在想来我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尽人意之处,经过老师的讲课我也越发清晰的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

剖析自己缺点确实不是一件让自己乐意的事情,发现自己心里有着潜意识的回避,但还是发现了自己这些不足:1不善于言辞,不善于表现自我,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自己说话不恰当,不善于说话,该自己说话表达自己的时候却是沉默,这一直是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很大的突破。2不主动关心他人,不善于维系关系,很多的朋友同学因疏于联系、关心而越来越疏远,没有以前那种关系的和谐性了。3不能准确洞悉他人心里的需求,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人与人交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交往,在他人需要鼓舞、安慰或赞美时,我却不能做到位。4会有一点自私,不太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很少为了对方的立场而吃亏,小小牺牲一下自己,这样常常一件不合的矛盾给自己在处理人际交往上带来了阻碍。

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真的是很真诚的,尊重他人是我一直以来对人的原则,从来不会再别人背后说闲话,虽说自己能诚信待人,但是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还是不够的,分析自己,并加以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口才是很重要的,而自己确实很缺乏口才,我想自己应该通过努力让自己说起话来游刃有余。打开与人沟通的门户,人与人交流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在不同的人面前要视情况而说话,懂得一定的同流,拉近与他人只见的距离,这就是随境、随人见机行言,把话说到他人心坎里,给人带来满足,带来温暖。

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人的性格、禀赋、生活背景及行为目的等等不同而产生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所处环境等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我发现在和不同的人相处应该有不同的需求,根据他人的不同特点,抓住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明白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最看重什么,最排斥什么,去肯定他人,满足他人的这种需求,不去触及他这种排斥学会这样和不同的人交往,处理和不同人的关系使自己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其实人际关系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一种资源,我 学会去维系、管理好这种资源,时常联系,关心自己的朋友、家人、亲戚,让他们感觉到我的温暖,感觉到我带来的快乐。在人际交往中 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时,应该学会宽容,学会一笑泯恩仇的豁达。能屈能伸,处事低调,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吃点亏不必在意,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思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真切的感受他人的问题为他人心灵留有空间。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给予他人印象是怎样的,以及让人怎样评价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异同,听取建议,将有助于我们好的认识自己。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交流思想,一个头脑有多种思想,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因此善于从每个人身上学习所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处理好人际关系使我们有更多的人脉,管理好自己的人脉网,那么我们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我想我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去学习并投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冲破自己的阻碍,迎接自己想要的。Good,Better,Best!

第三篇:人际交往心理学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认为在大学学习中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恰恰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必备的一项,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进社会最强有力的条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将在这里对我们所学习的人际交往心理学浅谈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个人能否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质量。人际交往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人的社会化需要人际交往,人的健康心理需要人际交往,人的事业成功需要人际交往。”因此, 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自己的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我的人际交往关系:

目前看来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与同学的关系,在学校中交往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是自己的主要的人际关系。和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我的大学生活,第二个是与老师的关系,每天几乎于老师接触的不多,但是作为

一个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在大学中和老师的接触机会相对很少,与老师的关系相对也是较弱。

第三个是与同乡的关系,在异地求学,同乡是自己的亲密伙伴,与同乡的关系要远远的高与和其他的同学的关系,也是自己比较倾向的人际关系,有共同的家乡语言,共同的生活区域心里是这种倾向的前提条件。

二、我的人际交往现状分析,通过自我分析总结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存在以下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巴克曾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可见,人与人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会树立自我良好形象,积极拓宽自己的交际面,赢得他人和社会的承认,促使自己走向成功。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阶段,心智趋向成熟,虽然有极强的交往需求,却也存在相当多的交往偏差和障碍,认知、情绪、技巧、性格等因素,都影响着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1、交往单一性。主要表现为:只与本班级或本宿舍的同学和自己的同乡交流、玩乐、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只与同性朋友交往,由于个人性格、心理等原因,不愿也不主动与异性朋友、同学过多交流沟通;只与自己的老乡交往。

.2、社交恐惧症。由于觉得自己交际能力过弱,对人际交往有恐惧感,总是觉得当今社会人心叵测,怕拒绝。每当与他人交往时,总会心跳不自觉加快,面红耳赤,十分焦虑和紧张,害怕自己表现不好

而被他人嘲笑,在集体活动中通常处在“外围”,不愿成为焦点。在与同学、老师、朋友的交流过程中,很少讲述自身的想法,十分小心和敏感。这种恐惧心理,以致影响着自己的人际交往。

3、期望值过高。对人际交往中没有处理好的情况感到苦恼, 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 期望自己能左右逢源, 这种高期望造成失望的心理。自己友善的行为被同学误解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因而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信心大大下降。

三、改善自己人际交往关系的对策:

1、发现自缺少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学习,导致交往技巧欠缺,需要进行理论充电。因此应该选修一些相关人际交往的课程、多听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从图书馆借一些书籍,如《交际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等,学习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譬如:交往姿势、交往动作、交往不同的受众策略;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估对方、揣测对方对你的看法;学会语言和非语言的交往艺术、交往技巧,如换位思考、自谦取悦、褒奖他人等。只有在理论层面涉猎足够丰富,才能在平常的交往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实现更好的人际交往。

2、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就要在掌握交际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能消极回避,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性格或观念不同的人,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不局限在单一固定小团体内。不因为经济条件、外貌原因等封闭自己,要敢于表达和善于推销自己,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出现在各种交往活动

中。与老师同学主动地交流,利用课堂提问、课后答疑、课外辅导等方式,抓住更多的表现与锻炼机会,让自己在逐次的进步中感受交往的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3、提高自己的修养。一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给予自己正确定位。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让自己更加自信、热情、认真、有涵养。二是确立交往原则,首先要自尊和尊重交往对象,只有做到了自尊自爱,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对方的价值、人格,才可能有继续交往的可能。三是培养自己的良好表达能力,善于表达,适时适度适量。表达的内容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恰当,将会更有利于增进友谊。培养自己解决人际交往矛盾的能力,面临人际危机时,要主动化解,分析和理清问题根源,着手予以解决,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交往问题,加强交往实践,提高交往技巧,以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出现在每一个交往活动中,就会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是改善人际交往也要注意其他的细节问题:(1)记住别人的姓名, 主动与人打招呼, 称呼要得当, 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 给人平易近人的印象。(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 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 激发交往动机。(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 让对方觉得和自己在一起是愉快的。(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

分寸, 风趣而不显轻浮, 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 待人要礼貌, 尊重他人,。(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 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 别人也会心情愉悦。(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 安慰受创伤的人, 鼓励失败的人。恭贺真正取得成就的人, 帮助有困难的人。(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任。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当自己走上社会的时候, 必然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 在与人交往中, 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 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 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 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 交流读书心得, 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 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 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 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 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 了解自己, 提高效率,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行为改变, 不断完善自我, 为自己今后在社会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2、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

3、培养主动交往的态度

4、真诚、友善、宽容、尊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给我们指明了做人、交友的道理。只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相互尊重,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容易。

第四篇:人际交往心理学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了强烈的成人感可又无法真正独立。青春的萌动使人坐立不安,充满寂寞,孤独茫然。而青少年的心智又不足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摆脱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父母对青春期的子女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让“性”字脱颖而出,恨不得捂得紧紧地让它永不能见光亮;而教师的主要精力全集中到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无能为力般的忽略。因此,青少年要想摆脱因成长带来的烦恼,只能借助于与自己有着相同心态、相同需求的同龄人。性别差异使青少年充满好奇和想往,彼此之间需要倾听和聆听,需要安慰和寄托。而这种倾诉和聆听、安慰和寄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春的焦虑和不安。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而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又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迅速发育,从而进入“思春期”,男女之间有一种情感的自然吸引,有彼此接近的心理需要。对方在他们眼里是神秘的,他们更渴望男女同学之间能够进行自然而正确的交流,以便消除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健康、正常的异性交往有重要意义呢。

青春期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男女间正常的接触与交往,是很自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他们对身心的急剧变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缺乏成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难以一下子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好自我调整,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显得无所适从,出现害怕、惊慌、紧张等消极情绪反应。同异性交往也不够稳定,表现出既向往又惊恐,既好奇又羞怯,既有一点朦胧的性意向又不了解其真谛,导致异性交往中各种特有的情绪震荡和行为偏差。早恋、恐惧、冲动、过敏是这一时期异性交往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谓早恋,即过早地涉入爱河,在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龄堕入情网。这种过早出现的恋情,如果不能及时稳妥地加以处理,轻则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会直接造成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和行为失范,危及心理健康。

恐惧是青春期异性交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青少年在异性面前表现出一定的不安和拘谨,并不足怪,但有些青少年却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恐惧,严重的甚至害怕看到异性,只要异性在场,或与异性目光接触,就会局促不安、心慌意乱。典型的异性交往恐惧症,会使他们丧失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和能力,给心理的正常发育及以后的恋爱、婚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非常容易冲动,而且常常不考虑后果,在同异性的交往中,很难完全从性本能的冲动中解脱出来,听到会激发性兴奋的语言,看到或触到异性的性感部位,甚至闻到异性身体散发的气味,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冲动。这本身并不是下流无耻的事情,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侵犯性的性冲动,如行为过激、语言粗俗下流、性骚扰等。

过敏与恐惧不同,过敏是由于个人感受性太强,易受暗示引起的交往障碍。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他们过分注重异性的评价及交往中的每个细节,处处谨小慎微,步步设防,斤斤计较,使交往无法深入,难以建立深厚的友谊。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

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异性交往的障碍,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端正异性交往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理上,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5岁,性生理已处于成熟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性冲动,这是正常现象。性成熟使大学生开始萌发性意识,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男生如果主动和女生交往,就会给女生造成“有性行为的企图”心理;而女生如果和男生主动交往呢,则会被认为“性意识比较开放”。在这些心理意识影响下,人们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不轻易地和异性交往,总和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难怪不少同学感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太少,太拘束了,更无从谈起造成亲切的气氛。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异性交往都带着“性”的因素,许多大学生交往的动机是纯洁的,大都期望的是“精神交往”。在异性交往这方面,没有人敢肯定地说,在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男女之间的纯洁友谊“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情侣关系(爱情关系)和异性关系的混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和异性交往的关系视为对情侣关系的破坏,常怕背上“第三者”或“外遇”的名声。这得从爱情说起。爱情具有专一性、排他性;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就排斥他人分享他们之间的感情,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和男女双方任何一方充当第三者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爱情的神圣和纯洁。

。这些无不说明了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普遍可能会导致个人和异性交往人数的减少。因为: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坠入情网后便不能自拔,陷入彼此卿卿我我的狭小天地里„„疏远冷落了同学和朋友”;另一方面,情侣主体外的人对这对情侣的疏远。

情侣关系的热度遮盖了异性的关系。异性交往在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在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中断交往,以免让人产生误会。

王怡红的观点认为,即使现代社会,男人与女人可以更为自由地待在一起,可是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就是找不到爱情的感觉,也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仍可以在一起发展关系,做一个朋友或者做一个好朋友。显然,“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不符合健康交往的需要。

如何把握“恋爱”的度:

青春期,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与成熟,性知识的不断增长,少男少女之间必定会彼此表示好感,互相接近。悄悄地观察他(她)的变化,开始用欣赏和友好的态度与他(她)交往;有意或无意地渴望他(她)成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并且尝试着去吸引他(她),希望得到对方的赞赏……所有这些都是这时期少男少女的健康而正常的感情体验,因而我们不必因为喜欢谁或关注谁而内疚、不安。在有些青少年朋友看来,两个人只要合得来就行,只要有了“爱”,就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了,其实不然。因为青少年朋友还不能完全判断这个“爱”到了什么程度,很容易头脑一热,心血来潮,在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任由感情的野马狂奔,从而酿出苦酒。因此,我们说,喜欢异性、爱慕异性是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在家长或校方看来,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不要超过一起学习、一起谈天、一起郊游、相互关心和安慰,避免过分亲近,避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因为中学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的大好时光,如果把时光消磨在个人情感的世界里,岂不是白白误了青春的时节吗?同时,这一时期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依恋,还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它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增强,青少年会对“朋友”、“友谊”、“伴侣”、“爱情”的涵义理解得更深更透,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

人的成熟标志之一,就看他把握自己的感情程度。成熟的爱,需要成熟的条件,就像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浇水灌溉,需要施肥,需要修剪,需要除害虫一样,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两颗虽然赤诚却不冷静的年轻的心是无法一下子承担这么多的。有的人对爱情的理解很单纯,认为爱就是爱,不附加任何社会因素,而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知之甚少。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迥异于成人期的独特的时期,此时,两性之间的感情纯洁而又朦胧。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大家在此大作文章,有的称之为“不该吃的禁果”,也有的形象描述为“感情的暴风阶段”和“犯个美丽的错误”等等。

它们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它的美好和诱惑力;一个是它的不成熟。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尤其谆谆告诫,循循善诱,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把自己那份纯洁而美好的情感珍藏起来,但遗憾的是,仍有少数的少男少女们还徘徊于危险的边缘。爱情这杯酒是醇厚甜美的,但现在还不是品尝它的时候。与其匆匆步入爱河,不如我们静静地等待它的成长。

少男少女之间互相吸引,互相欣赏,这是少年朋友走向成熟的表现,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的确有些学生开始恋爱。正在恋爱的青少年朋友应当注意:首先,不要把这种感情当成生活的惟一重心,应多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更好地把握自己,发展自己,千万别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二人世界”里。其次,行为上不要过分亲热,因为过分亲热不但不雅观,而且会让他人,尤其是成年人产生误会,父母或老师更会不理解或不允许。再次,不要把婚后的事提到婚前做,否则会使双方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会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要适度,在恋爱时更要把握“度”,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生身份。

怎样得到异性朋友的尊重和信任:

青春期与同龄朋友的关系比和父母师长的关系要亲密。相似的经历使同龄朋友彼此结成了“盟友”。同伴之间将友谊当做“至高无尚”的追求,讲“义气”,守“信用”,以至于在犯错误时也互相包庇或为朋友打抱不平。青春期,随着“成人感”、“独立感”和“自我意识”的日趋增强,青少年开始发现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和改善自我。他们通常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注意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形象,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对自己要求较高;有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爱好广泛,关注一切新异事物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个性逐渐发展起来了。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然社会群体是由男女两种性别组成,并形成分工合作,当然就会有异性交往。况且社会的基本单位棗家庭就是由两性组成的。因此,只要你生活在人类社会,无论是个人家庭生活还是集体生活都必然要与异性打交道。

正常的异性交往是走向成熟的前奏曲,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在异性交往中得到异性的尊重和信任呢?

异性交往的成功先要符合人际交往的原则。据调查,人缘好的人都待人真诚,守信用;待人宽容,善理解;待人友善,好助人;而且尊重他人,谦虚好学,兴趣广泛,温文尔雅,风趣幽默。人缘不太好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不诚实守信,不尊重他人,不求上进,好猜疑、报复,粗鲁,学习好但不肯帮助别人,或学习不努力。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要取得异性的信任,如果忽视了自身的品格修养,往往得不到异性的尊重。如果把做错事而不肯承认错误认为是坚强不屈,把打架、骑车抢行等违章行为认为是勇敢无畏,把抽烟喝酒认为是男子汉的成熟,把忸忸怩怩、矫揉造作认为是女性的温柔,把涂脂抹粉认为是女性的魅力,把不尊重他人、骄横无理认为是活泼开朗,那你恐怕会失去异性朋友。

如果在与异性交往中注意言谈举止文明、顺畅,既不轻浮,又不拘谨,像对同性那样对待异性,而且交往的程度和方式多数人也感到自然适度,你一定能在异性心目中确立较好的地位,得到异性的尊重、信任与好感。

第五篇: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内容总结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表现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即心理活动。(动物也有心理现象)

二、人的心理构成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

意志过程

个性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个体心理差异

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

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

三、人的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离开现实,心理失常,如狼孩 能动表现在人人相异

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要让对方在你面前喜欢他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养成向别人道谢的习惯。

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绝不与任何人为敌。

——富兰克林

第一章

一、心理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2、良好的情绪

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 情绪注意—自觉

情绪反应—适当强度

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

3、健全的意志 明确的目标追求 善于自制

4、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

5、正确的自我观念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 贵在“自知之明”

6、适度的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

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

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 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

三、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

的衡量尺度

1、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

2、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 产生想法的非理性前提

1、我必须得到某些人的爱和感情

2、我必须表现得很出色

3、别人应该行为得体、为我着想

4、希望别人事事如意

5、希望事情发展如己所愿

第二章

一、现代生活的困扰

从静态农业化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原有的精神食粮显著减少,安全感显著降低,于是感到惊慌、恐惧乃至厌恶。摆脱方式:

对权威人士崇拜(政治领袖、宗教领袖等)、、自助书籍、、依赖药物

二、积极开展阳光社交

1、善良正直的动机

阳光社交——增进双方

社交利益

黑色社交——只考虑自己忽视甚至损害社交对象利益 灰色社交——不遵循社交原则,根据感觉行事 A,依恋

亲密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B,社会融合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

C,价值确定

他人的证明评价,使我们的价值确定 D,稳定联盟感

需要时获得别人帮助的认知 E,指导

及时从他人处获得参考意见

F,照顾他人的机会

照顾他人获得被需要和自我重要的感觉

2、人格的魅力

是否被社交对象接受,首先取决于主体本身

人格魅力:外表、言行、品德、情趣、知识、阅历。。

3、社交场所

除了家庭、亲戚和邻里关系外,人们相互认识的地点是某种共同目标得以完成的共同场所 注意:滥交不如不交 第三章

一、感恩的意义

学会了感恩你才会快乐,快乐了你才会健康,健康了你才会创造,创造了你才会富有,富有了你就会奉献,奉献了你就会得到尊敬,得到尊敬你就会满足,满足了你就更快乐,快乐了你就更健康,健康了你就会——长寿。其实。。我们还不错。。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家人、还有朋友

二、人际交往从关爱亲人开始 《孝经》: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恭敬他的父母,而对其它人很恭敬,这叫悖礼,违背礼敬的态度;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不爱护他的父母,但是去爱护其它的人,这也是不正常的,这不是从德行里面流露出来,这是从利害心出来的。

三、百善孝当先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

第四章 社交口才——自我介绍

一、语言的无能是思想的苍白

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无声语言(内部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

口才十大要素:

胆:无私无畏、言其所必言 情:真情自然流露

智:驾驭交际场面的能力 识:见解、主见

知: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力: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战斗力 度:掌握程度轻重

思:贯穿言语交际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仪:仪态、神情、举止

二、自我介绍的作用

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过程,是展现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新颖、恰当的自我介绍——推出美好、独特的形象——铺平进一步交往的道路——为成功社交创造机会

三、几种常见的自我介绍辞令

1、推衍姓名

丰富的文化积淀、反映时代乐章、、长辈的厚望

2、智者自嘲

任何人可以做到示弱揭短,自嘲、自谑是在自贬中包含着自解、自慰

体现豁达大度,使人产生好感,调侃中的缺点、不足变成了优势,凸显极强的自信

3、借助地域

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名优特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

4、幽默对比

诙谐地与名人对比,显才能、见情趣

准确定好角色,争取对方认同,迅速拉近距离

“我和大家一样。

5、详述简历

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介绍经历、学历资历、性格、特长、经验、能力、兴趣,有时还要讲些实际事例,注意谦虚求实,留有余地。

6、披露心迹

勇于剖析自己,适时、适度披露自己人生经历和内心思考。事实上,以对方为友,便于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四、自我介绍中的礼仪

注意时机、讲究态度、注意时间、注意内容、注意方法

第五章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即个体与他人之间感情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程度,人际吸引分为亲合(较低层次)、喜欢(中等程度)和爱情(最强烈)

二、亲合1、定义

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

2、亲合的作用:

a满足个体某种社会需要,如尊重、爱。。b获得对其生存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c减轻心理压力,欢乐共享、痛苦分担 d避免窘境,无人作伴将获得负面评价

3、影响亲合的因素:

a 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下,会产生亲合需要。

b情绪因素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

空间距离近,见面机会多,彼此了解方便,易相互喜欢

2、相似性

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3、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人格特征(内向与外向),三者同时出现互补关系,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4、外貌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吸引作用很大,尤其在交往初期,5、才能

未给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吸引

6、人格品质

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品质是真诚,虚伪最被人厌恶

第六章 交际过程与认知效应

一、交际过程的四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

1、信息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息源的不同个性影响着交际过程

其他他影响因素还有信息源的可靠性、能力、魅力、地位、职权

2、信息——交际的内容

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的有机结合

3、通道——传递信息的方式

视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

4、接受者——信息的传递对象

每位信息源或接受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参照系统,并且影响着交际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认知效应

1、归因的过程

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心理学称之为“归因”,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

2、归因种类 1)、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3)、光环效应

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

3、基本归因错误 1)、旁观者大多过高估计 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忽略客观因素 2)、肯定的第一印象易改变

3)、强烈需要、愿望干扰客观归因 4)、贬低受害者以缩小遭遇类似挫折的可能性 5)、假性一致导致归因偏差 6)、传统偏见导致的对某类人的错误认识 第七章 社交距离与言语沟通

一、社交距离

1、无形的空间圈

—社交中,感到必须与他人保持的社交距离注意到动物有自己的领地,人也如此

2、社交距离与人际关系 1)亲密距离(0-15-46cm),父母与孩子或情人之间 2)个人距离

(46-120cm)大多数场合下,朋友保持的最近距离 3)交际距离

(1.2——3.6m)这个距离下,大多数社交谈话感到舒服。4)公开距离

(3.6m-)谈话往往比较疏远,选择这样的距离,比较容易摆脱对方而又不显得无礼。

3、维持个人空间

疏远距离

中间设障碍物

4、言语交际

1)有效交际的障碍 a心不在焉 b动机性歪曲 c关注自我

2)、创造积极的交谈气氛

1)神入:尊重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

2)淡化评价:不试图做出评价,谈论更顺利

3)诚实:欺骗,即使对方不了解你的动机,也能感到你不太诚实

4)平等:忽略地位,能力差异,交谈更坦率、有效。5)委婉:有许多可行的办法,我觉得最好是„.6)言语与非言语信息保持一致

二、系统地解决交际问题:

第一个步骤:分析问题性质,不可笼统,不可过分集中于反面的情感。第二个步骤:制定各种行动方案,不是解决方案。第三个步骤:衡量行动方案可行性、代价、危险性

第四个步骤:行动灵活机动,不必拘泥于细节,失败中更要思考 第八章自我认知

一、个体概念

1、定义:

一般说来,我们总以一种或褒或贬的态度看待自己。这种或褒或贬的自我评介决定了人的自尊或自卑。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人们便趋于维持它、保护它。

2、影响个体概念的因素 1)自己的观察

人对自己行为的观察显然就是对自己作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 2)、社会中的比较

与别人进行的比较可能会立即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或更自信,或更自卑。

我们总是趋向于跟在某些主要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做比较。3)、社交认识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为了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都以能产生肯定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歪曲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是采取否定与肯定兼容的态度。如高估社交能力、智力„.低估外表的魅力。

1、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1)、别人的反馈

童年,反馈主要来自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随年龄增长,反馈的来源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易于接受肯定的反馈,而排斥否定的反馈。自信心不足的人易于接受否定的反馈。2)、文化影响

人的个体概念受着文化的间接影响

左右着价值观的文化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行为观察的歪曲方式。

二、社交形象与自我表现

1、社交形象指人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变体”呈现给别人,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仅 仅局限于一种社交形象。

2、自我表现

我们这样小心谨慎地表现自我,也希望别人接受我们的努力,虽然有时被怀疑,除非表现过于夸张,有违事实,否则人们一般把疑问埋在心底。

社交形象的数量和差异性会影响人的个体概念甚至心理健康。

三、敏锐的自我觉察力

1、能够积极了解自己应该如何表现自我的信息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2、对环境的暗示非常敏感,能深刻理解别人想看到什么行为,善于察言观色。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非语言信号

4、作为优秀的演员,能精彩地理解和搞定自己的角色

5、关注自我表现,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给别人留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第九章

树立自尊和表露自我

一、我们的自尊心

1、定义:

自尊心是指人对自己 作为人的价值的评估,也是个体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尊心的重要性

1)缺乏自尊心的人比富于自尊心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更易受到焦虑、紧张、忧愁、失眠及心理疾病的困扰

2)缺乏自尊心与成绩不良之间有某种关系 缺乏自尊心—确立目标较低—成绩不良

3)社交中,缺乏自尊心的人往往局促不安,忸怩害羞,尤其容易受到感情伤害 4)由于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对在交往中的影响尤为敏感 担心有损别人对自己的承认,于是不出风头,随大流 5)具有否定个体概念的人不会很真诚地喜欢别人

3、树立自尊心的几点原则

1).充分认识到你能控制你的自我形象

控制对自己的看法,自信有能力改变自我形象

重视别人的反馈,但是否取舍的最后决定权在你的掌握中 2)、为自己确定标准

一个常见陷阱就是容许别人设定我们借以评估自己的标准

“你应该„..” 3)分清不切实际的目标

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想做出显然毫无可能的最佳表现 4)调整消极的自我 交谈自尊心不足的人往往陷于消极的思维方式 5)重视自己的能力

自尊心不足,从成就和优点中获得满足感极小

对于无力改变的缺点,要予以接受,可以克服的应积极努力

重视学会欣赏自己能力 6)完善自己

努力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7)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别人

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交往并赢得别人的肯定

二、自我表露

1、自我表露的意义:

1)表达:发泄情感,减轻压力,松驰神经

2)澄清思想:表达过程中,会对问题认识更深刻地澄清一下

3)比较:为了解自己就需要与人比较,通过自我表露来获取比较信息。4)发展关系

愿意表露,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希望与之发展关系。

2、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

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基 石,人越坦率心理越健康

3、正确的自我表露,即在适当的时间向合适的人表露合适的内容。谁表露?

女性的自我表露比男性更坦率。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与朋友相反),男性比女性更易于自我表露。表露什么?

愿意谈及:自己的爱好,兴趣,工作,政治观点

自己介绍的信息(住址,年龄,教育)不愿表露:性话题,经济问题,内心的焦虑。向什么人表露?

引导别人自我表露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社交技巧,乐意向比较熟悉的人,社会地位接近的人或地位较高的人表露自己 在什么场合表露?

私下场合,相互性(对方也表露自己)什么时间自我表露?

对方有兴趣时,发现神入和相互性。第十章

友谊与爱情

一、友谊—亲戚命定、朋友自选

1、定义与特征

互利互惠、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视对方为真诚的不可替代的人 朋友的实质是喜爱的人

特点:

信任、情感支持和利益分享

2、友谊的类型

忠诚、无私、关爱、包容 互惠型:

付出收获平衡、地位平等 接受型:

付出与收获分开,关键是身份不同 交往型:

短暂的友好关系,热诚而不强烈

3、友谊与交流

才干、肯定、支持、激励、安全 接触:有选择的表露、谨慎地预期 交往:“我们”的意识,坦诚表露

亲密:被视为排他的整体

情感互相支持

4、友谊、文化、性别

集体主义文化:团队、合作

个人主义文化:自我、竞争

以上二者兼而有之 男性:共同活动

女性:情感分享

二、爱

紧密、关怀、亲密、激情和责任

1、爱情的类型

浪漫的爱:亲密、激情、迷恋、短暂 有伴的爱:亲密、交流、友谊、长久 虚幻的爱:冲动、激情、承诺、风险 圆满的爱:亲密、激情、承诺、短暂

2、爱情与交流

个性秘密的交流方式

深入的自我暴露 准确的判断对方

目光与沉默 悦纳对方、完善自我 禁忌言行的隐与显

3、爱情、文化、性别

个人主义文化:浪漫与个人满足 集体主义文化:关注彼此关系网 男性:疏远同性朋友 女性:关爱同性朋友

4、爱情的唤起和持续

激感转移

激烈刺激——肾上腺素——爱情唤起

爱情持续

爱情与思想的双向作用

越爱越相思,相思就越爱 第十章

端正信念

净化心灵

一、我们的错误信念

不良情绪或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1、绝对化的要求

从个人意愿出发,固执地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否则,难以接受,陷入痛苦

2、过分概括

以某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于是,责备自己或者敌视他人

3、糟糕至极 对事情的后果抱有可怕、糟糕、甚至灾难性的预期,使自己陷入痛苦不能自拔

二、端正信念

善待自己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三、合理情绪疗法A-B-C 以失恋经历为例

A-事件

我失恋了,她和别人好了

B-信念

我那么爱她,她却背叛我,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C-结果

焦虑抑郁,怨恨女友

D-驳斥

1、因为我爱她,她就必须爱我吗?

2、我爱她是自愿,我有理由强迫她爱我吗?这公平吗?

3、她有理由选择,我有什么权利强迫她按我的意愿做呢?

4、我爱过的人就必须一直爱我,这样绝对化的要求合理吗? E-新观念

1、我和她都有选择爱的权利

2、要像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3、相爱一生当然很好,也要看缘分

4、感情也是会变化的,不能要求事情按自己的希望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下载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际交往心理学 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商务学院 财务1102B 芦靖 2011030370408 大学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交往问题了,因此,我选修了这门名为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人际......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 交往是一门艺术,然而交往需要读懂对方的心理,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0042534汤博智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个活动: (一)自我介绍——口语交际活动课设计 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学期学生的情况自行开发的口语交际活动 课......

    人际交往心理学感想(合集五篇)

    通过这几周的《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使我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

    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所得

    《人际交往心理学》3000字作业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所得继上个学期学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之后,这个学期我又选了张老师讲授的《人际交往心理学》,从中有收获了不少知识,结......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袁文杰人是群居生物,人与人交往是必须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即使我们很注意,也难免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有时这些错误可能会......

    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很多老师都会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际交往心理学选修课资料(五篇范文)

    交际心理学选修课资料 第一讲: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1在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