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与体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实践与体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青州市谭坊小学 蔡新生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成熟期明显前移,道德养成期必然随之前移,而社会大环境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的激荡给他们的道德养成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对这一代人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已经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前面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过去的道德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轻视学生道德观、道德思维、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德育知识的地位。学生能背诵法律条文,不一定有法制意识,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不一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到的道德知识与丰富的道德实践相结合,使道德教育过程鲜活起来;必须尊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酸甜苦辣、成功失败,从而迅速健康成长起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问题。
实践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体验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的细化、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传统和一大优势。实践与体验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它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青少年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少先队员们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我校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亲身实践和体验的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快乐。
二、活动内容和主要做法
(一)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育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学科知识生活化。其实,学校德育活动的设计上也应该遵循这一理念。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根据我们谭坊是一个果菜重镇的特点,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广泛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考察活动,使少先队员接触现代科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习现代科技的实践中,提高对信息的收集、运用能力,从中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感受创新的乐趣,在学习和创造的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当一天农民‛、‚我是种植小能手‛、‚我是养殖小能手‛等角色体验活动,使少先队员体验求知的快乐,激发他们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使他们勤奋学习、敏于求知,学会学习、追求真知,做学习的小主人,做知识的小主人。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调查‛等多种社会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体验做未来主人的社会责任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练就一双勤巧的手‛,‚实践出真知‛,这是德育教育一贯倡导的思想。
1、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校园是少先队员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阵地。我们把体验的思想有机融入到‚雏鹰行动‛、‚手拉手‛等活动中,营造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角色,依托实践过程,强调体验环节,引导孩子们自由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我们开展了‚节能减排、收旧利废‛、‚校园拒绝白色污染‛、‚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等形式新颖的活动,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广大少先队员深受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了爱护家园、杜绝污染的环保意识,纷纷表示一定要成为活动的小主人、环保的小主人。
2、是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大自然探秘、远足、旅游以及科学实验等活动,鼓励少先队员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使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组织少先队员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体验到环境对人与动物的重要性,意识到从小要关注环境、关注野生动物,做保护环境的小使者。
3、、是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如我们开展的‚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我为父母洗次脚‛体验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我当一天家‛、‚今天我是厨师‛等体验活动,不仅提高了队员们的责任感,而且使他们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增强生活自理的本领。
(二)以‚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动力,全方位激活体验教育活动
成功的快乐是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它会变‚我要做‛为‚要我做‛,能激发队员参与的热情,突出队员的主体地位,自信‚我能行‛,这是体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工作中,我们把‚体验成功的快乐‛做为激活体验教育的动力,全方位地让队员去体验、去感受、去成功、去收获。如:深入家庭的‚今日我当家‛、‚一个月爸爸‛、‚尝尝我的拿手菜‛、‚当家一日游‛、‚一天父母官‛、‚我为妈妈过生日‛;深入到工厂、企业的‚一天的清洁工‛、‚我学泡砖‛、‚采访修车工‛、‚我当小老板‛;深入集贸市场的‚我当小商贩——烤地瓜‛、‚第一次当打工妹‛、‚卖鱼‛;深入大自然的‚ 捡回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做公园的文明天使‛、‚让小鸟的歌声更动听‛、‚环保七色光‛;
还有深入到社区的‚文明小卫士队‛、‚爱心助人小队‛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在心灵深处,升华了尊重父母,勤俭持家,不挑吃穿,爱做家务的美德;懂得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个个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培养了队员的环保意识,激发了队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坚持‚六个结合‛,积极探索、不断拓宽体验路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宗旨,以多形式、全方位的实践体验、创新能力为载体,使之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为此我校坚持了德育工作的‚六个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是结合重大庆典节日,如‚十一‛、‚七一‛、‚六一‛等,不失时机的进行‚五爱‛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一般习俗纪念节日,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适时进行礼仪道德规范教育;三是结合专题活动,如法制教育宣传月、安全卫生月、雏鹰争章、手拉手活动等,及时进行文明守纪、卫生习惯养成、团结友爱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四是结合学科教学,将理想、品德、意志、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养成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以德重教,创新施教;五是结合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如组织鼓号队、环保宣传对、红领巾广播站等,进行意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全方位育人的特长、特色教育;六是结合上级少工委安排的中心工作,运用队报、演讲的形式,组织队员人人参与,进行‚这个活动我能行‛的参与意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品格得到优化,涌现出一批成绩合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取得的成效
‚实践与体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五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科研意识强、教育理念和方法先进、工作实绩好的德育队伍,出现了潍坊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州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青州市优秀班主任、青州市优秀团队干部等一批德育先进工作者。分管德育校长还被授予‚潍坊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称号。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这也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所以,学校德育教育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队员在体验中内化道德要求,实施有效的评价和奖励,激励队员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并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快乐。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队员对对活动的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且活动策划能力较以前有明显进步。
2.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队员之间学会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也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
3. 将部分同学的领头羊作用辐射到全镇范围,以此带动全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德育因活动而精彩‛。几年来,我们抓住实践与体验教育这一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求活力,激活了学校的各项工作。青州市少先队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潍坊市团市委的领导曾多次对我校德育工作进行过视导。我校先后获得‚青州市红领巾示范校‛、‚潍坊市雏鹰大队‛、‚潍坊市特色中队‛、‚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潍坊市《红领巾报》、潍坊电视台和青州电视台曾对我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进行过报道。
四、问题与反思
1、少年儿童无疑是聪明的,他们潜能无限。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得好:‚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机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加强实践与体验教育活动,立足体验,能有效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班华所指出的那样:‚体验是少年儿童的内心活动,别人无法代替。教育者的责任是调动少年儿童‘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与体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实践与体验教育活动,有利于辅导员主导作用与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有利于与‚雏鹰行动‛相结合,从而促使领导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少先队员的潜能;有利于少先队员通过实践与体验,增强他们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身发展与人类进步的现代人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他们拓展视野,开阔心胸,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白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做人。实践证明,实践与体验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它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重要途径。
2、在学科课程中存在着许多德育因素,有较多可供体验的德育素材,但也有一些内容是无法通过实践、情境来实施体验的,尤其是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得不到在社会大环境中应有的体验,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3、校外体验教育活动如何来进一步完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部分家庭,家长一手包办,生怕孩子苦着、累着,家庭体验教育活动无法很好开展;社会体验活动往往由于受到企业经济利益影响,活动时间难于保证,形式也仅是参观、访问等,校外活动还有待于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实践与体验教育是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发展他们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的一种教育方式。
第二篇: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已经进入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教学的载体——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且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方法,扩大教学空间,平衡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是未来教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实践
1、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巨大优势。
首先,网络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在网络教学中,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是学生的主要认知对象,学生才是获取、记忆、理解信息的主体,也是知识加工构建的主体,所以,网络教学将迫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其次,网络教学具有更好的互动性。传统教学模式受实践、空间、教学任务等限制较多,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而且多为“单向式”互动。而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网状的,在讨论、协作学习、问题解答等模式中都可以展开“双向”互动,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再次,网络教学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教育。传统教学是共性教育,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需求。而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较好的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最后,网络教学有助于共享教育资源,平衡地区差异。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地域发展还不平衡,多数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偏远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短时间难以改变的现状。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一样需要丰富优秀的教育资源来获取知识、技能,改变命运,网络教学由于具有资源集中、远程传输、近实时性的特点,非常适合跨越地域限制。通过网络即可实现资源的共享,让一流的教学资源可以服务更多的需要它的人。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一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革命正在发生。网络教学的特点在于其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模式不强调教师强制性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生思想的构建,来引导、开发学生。
2、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主要有开路电视远程教育系统,Internet教育系统,以卫星传输为主、互联网传输为辅的教育系统,双向HFC 有线电视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通过网上交谈、视频会议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的灵活、开放、基于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全面教育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渐集中在国外商业化平台,国内商业化平台,高校按各自应用需求研发出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开源软件这四类平台上。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方面,主要的研究集中在提高教学的交互性方面,此外还有电子白板、答疑系统、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无论何种类型的网络教学平台,都遵循着功能齐全、能实现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及简单实用的原则。在平台功能上,为了保证教学应用,主要应该实现:
(1)教务管理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室管理等教务管理功能。其中教师管理包括教师授课计划、实验计划、成绩录入等功能;学生管理包括班级课表、成绩查询、考试安排等;课程管理包括开设专业、设立课程、课程学时等;教室管理包括上课时间、上课教师、上课班级等。(2)课程学习功能
学习功能主要包括网上教学和在线学习功能。网络教学平台必须支持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一切行为,包括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如远程授课、批发作业、成绩测评等。在线学习功能主要包括师生论坛、在线练习或课件下载、在线答疑、电子阅览、视频点播和作业提交及在线测试等。(3)网上交流与虚拟社区功能
网上交流模块克服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不受距离限制的及时交换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社区不仅可以用文本形式,还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讨论学习环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网络练习与考试功能
远程考试基于网络环境,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考试,十分方便灵活,非常适合一些动手操作性强的科目进行考试,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认证考试,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远程考试。(5)网络课程开发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能够完成对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呈现,实施模板式的网络课程开发,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拆分、整合、再设计,简化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难度,降低教师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要求,带来网络课程的丰富。(6)网络教学资源管理
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和检索服务。具有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功能。并能够按用户的提问要求,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检索要求。比如学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检索,教师对授课计划的检索等。
3、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实践(1)我市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
长春市为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在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建设长春市中小学教学资源库,通过光盘派送和远程教育等方式,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
另外,长春市还建立了天、地、人“三网合一”立体化培训模式,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天网”是充分利用卫星传输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地网”就是充分利用“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培训,来解决长春市农村学校人多面广、难以集中、教师个体差异较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它可以实现网上时时互动交流。“人网”则充分利用光盘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教学研讨培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堪称农村教育的“希望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落后的局面,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随时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我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
我所在的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属于民办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但是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网络教学方面,却紧跟时代潮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且高效地利用平台为教学服务。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过由于受录取政策的影响,我校学生普遍存在感性思维能力强,理性思维能力弱,学习意愿不高的问题,特别在一些基础课和理论内容较多的课程上尤为明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优势,在课件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大量图形、图像、音乐、视频等元素,改变传统课堂的单调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是通过在网上发布教学课件和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二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实现讨论、答疑、讲解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的师资力量相比重点院校有很大不足,主要是教师队伍较为年轻,缺乏经验。通过网络提供的平台,参考、学习其他院校开发的高职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们的授课视频,还有网络上大量的相应学科、课程的资源,都对我们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务管理
学校引进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让教师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查询授课计划、实现成绩录入等功能;让学生实时了解班级课表、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学生考完试,可以不用在学校等结果,或是等下学期开学再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假期中随时都可以登录学校的平台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远程考试
我校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入了“双证”教育的模式,在毕业证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如今信息技术行业的资格证书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远程考试的方式进行的,利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由于这一优势,我校成为了多个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考点,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此外,我校自己组织的某些学科考试也是通过网络考试的方法进行的,不光节省了大量资源,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高考教育出版社,2004 [3]吴敏生,沈培华等.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4]杨毅,基于校园网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4)[5]张文学,网络系统中的远程教育平台建设[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5(10)[6]衡冬梅,基于.NET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5)[7]余胜泉,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8]程建钢,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4(5)
第三篇: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美琴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英语教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今天,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对英语教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来加强英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究的课题,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愚见,希冀能得到广大同行的共鸣。
一、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思考
我国著名应用语言学教授桂诗春在北京第一次中英多媒体外语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指出,互联网在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国英语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便利的帮助(引自顾佩娅等级1999)。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补充教案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英语教者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的交流平台。
一些学者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互相依托、密不可分的。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对于学习语言大有裨益。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许多人无法直接到所学语言国家身临其境地去学习体会外语运用的文化环境,因此,互联网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补充教案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英语教者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的交流平台。
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需要互联网的介入
2、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一是尽量少浪费时间;二是追求多变和新颖;三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解释同一个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6)。网络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利用这个平台为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已心得、相互学习、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此,本人深有体会,2006年,本人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牛津英语》时,曾经遇到过一个教学难题,多次与同事讨论未果后,本人将该问题公布于网络上,竟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网友的热情解答,从而使该难题获得了很好的解决。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教授语法、阅读等,而忽视学生昕力与口语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单一的讲解课文和语法的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只会进行机械地阅读和考试,而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意地进行口语交 际。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的教学将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教师通过互联网下载教学材料、工具软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资讯,使教学与时俱进。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互联网的介入,可以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促进英语教学
(1)、对教师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a、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及时了解国内外英语界发展新动向;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网上各种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新闻组和电子论坛的讨论组,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信息与经验。通过互联网阅读或下载英语教学研究期刊,参加英语教学研究讨论组,可以缩短与国内外同行在时空上的距离,跟踪国际英语界的最新动向,学习和研究新的语言理论、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等。
b、通过互联网可获得别处难觅的大量研究资料和文献;利用互联网英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收集合适的教学素材,下载各种电子书籍和杂志,在线咨询、参与讨论等。
C、通过互联网,教师有全方位、无限制地接触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机会;通过网络的语音传输功能以及网络广播,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开阔视野,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国家的了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使学生直接置身于有关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政经、文化等信息,有利于学生不再先入为主地观察世界,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产生影响,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d、教师能将图书馆查询与因特网搜索结合搞研究,切实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之余,也需写一定的教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等,需要查询与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依靠因特网可以高效省时地搜索到所需文献资料,比以图书资料为基础的研究更为有效。
e、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参加网上有关课程有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与教学能力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网上有许多各种教育性质的网站,几乎囊括了当今各学科的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学习的优点显然易见,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行学习,特别是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网络在家中上网学习。比如,本人参加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本科的学历提高教育就充分享受到了网络的好处。
利用互联网,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实时聊天、发电子邮件来达到教 学相长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从网上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加工、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构建自主学习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对教学内容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上的许多教育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可以把下载的资料数据和远程在线服务用于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网络上存在的巨大信息量,构成了巨大的数据库,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全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资源,直接或间接用作教学资料和课外活动辅助资料服务于教学。
(3)、对教师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被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取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讲什么,怎样讲,都由教师来决定,教师是单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授这门课程的专家,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协调教学的作用,师生之间成为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创建有打挑战性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通过远程教育,学生可以在千里之外聆听名师讲座。通过互联网,在补充师资、提供信息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可以迅速弥补教育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使教育资源普及化、平民化。
(4)、对学习环境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可以使人们超越时空界限,信息之间交流更方便快捷。对学生来说,现在有很多英语学习网站来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够为避免面对教师提问时紧张的情绪,使学习更轻松。
利用互联网能够打破种族、国界、语言之间的差异,提供一种真实与自然的机会,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拓宽了学习英语的渠道。
3、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前提条件(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校园具备基本的网络设施,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
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前提,要提供能够上网的网络设施——校园网,配备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技术上支持各种教育网站(包括声音、图像、影像和音乐等各种资源)。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软件设施——师生具备使用互联 网的基本技能
互联网教学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同于电化教学只需操作
简单的电教设备,如:幻灯机、录音机、放映机等。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普及计算机教育,要把学生训练成人人能上网,需要教师们培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落后地区,过程会更长、会更艰难。
其次,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信息量大、实时,控制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他们可以舔加、组合各种新、旧知识,可以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样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再次,互联网为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资源平台,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形成了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新格局。
4、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计算改善英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虽然对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科技手段不能代表一切。互联网英语教学虽然丰富了教学内容,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的是缺乏交流的情感性。互联网辅助英语教学的交互性虽然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是通过媒介的人机交流,它缺乏人际间的情感交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特别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面部表情、手势或肢体语言等,可以通过语调、音量、停顿等传递不同的信息。人机对话是已经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的。因此,过分依赖于机器,使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人际交流,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绝无好处,甚至使学生产生“交际焦虑”。
二、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方法 知识经济化、全球一体化,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对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英语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而因特网正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基地,它几乎包括了人类活动的各方面,用英语制作的页面、广告及英语教学网页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网站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辅助教学,给我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英语可以把下载的资料数据和远程服务用于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因特网吸纳空间巨大的信息流,构筑了 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由于网上传输速率猛增,因特网将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而信息高速公路具有传输量大、范围广的特性,能同时传播图、文、声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实现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交流。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或竞赛,发展学生横向类比,纵向联想的能力,使学生不但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还能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进行课件的加工,制作,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构建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开设英语BBS,在课外建立愉悦、自由的语言氛围传统的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这个权威的形象在因特网那巨大的信息资源前显然是难以维持的。所以,教师要放弃那虚幻的自我,把自己从聚光灯移开,把中心放在学生身上,网络学习,学生做得越多就学得越多。这即为何因特网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它会自然导向这学习方式。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外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师生之间会形成前所未有的亲密与默契,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变成学生求知探索路上的同行者、协作者,师生关系由此会更和谐。
在校园网中开设英语BBS,在这个论坛里,教师可以给学生各种各样的主题,如生活与环境保护、谈谈身边的人和事、也说中式快餐、介绍自己喜爱的食物等。每一个主题的确立都让学生激动不已,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充分准备后,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放学后在电脑室里或自己家中进入学校网站,进入英语BBS,侃侃而谈,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3)、利用各种搜索引擎网站帮助学生在搜索中学习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图书馆。这里资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只有当我们能在里面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时,这个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面对互联网浩瀚如烟的学习资源,同学们有时不太清楚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还不太适合。这时教师推荐要有针对性,切合实际。最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你知道的,另一种是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的。”在国外,教师常给学生布置研究任务,由学生自己负责查询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后一种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原因是基于客观上学生能得到的资源有限。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美国乡村音乐的研究报告、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的问题等。作业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每个小组成员为三、四个相宜。对此学生自己也感到满意,原因是看来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查询、探寻、整理并内化所学知识,进而输出相关知识,通过整理、内化、交流、汇报,既能增长了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为将来进入社会作更好的准备。
(4)、根据网络交互式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运用英语的平台
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虚拟对话或听说练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电子邮件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A、指导学生用正确电子邮件格式和写信时应注意的礼仪。只有当他们的电子邮件格式正确、排版美观大方、主次分明、清晰易懂、并表现出应有的礼仪,他们的信才更易得到回复。
B、帮助找到笔友。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笔友俱乐部或一些提供介绍笔友服务的网站,待找到合适对象后,鼓励他们写一封信,这往往能决定他们通讯能否继续发展。
C、进行跟踪评估辅导。让学生不定期地选择一封自以为写得较满意的可以给老师看的信,在发出的同时“复制”给我,这样一来我就能对他们的写作进展有个了解,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回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一个书写的评论比口头的更有影响力。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若他们希望等到老师的帮助。可通过电子邮件很快得到解决。电子邮件的快捷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此外,电子邮件能同时向多个对象发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交际的效率。
D、学生相互交流,缩小两极分化。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写的越好的得到的回复就越多,越受鼓舞。反之,回复越来越少,同学易丧失信心,让同学相互交流,前者帮助后者指出不足,后者受前者成功的激励,为了得到更多的回复,他一定会努力写。他学到的不仅是语言,还有交际方式。用电子邮件训练写作,学生的相互交流是关键。这能使他们互相启发、相互鼓励,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但物极必反,有时过多的信息量会学生无法应付,此时应指导学生做适当的删减,或同时向多个对象发送同一条信息进行缓解。
总之,通过电子邮件训练写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其便捷地进行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交流。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新闻组、电 子公告板等相互交换观念,这为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创设了有利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出版机会,当他们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出现在网页上时,有真正的读者,会大受鼓舞,写作积极性大大的增强,对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由于当前的英语教学理念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比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监控能力强,但结果表明是易产生课堂灌输,教师劳动强度大,学生学习效率偏低,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而课堂外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样的英语教学显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所以,为了改变当前这种教学局面,应从改变教学理念入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激活死气沉沉的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网络英语教学的模式,目前实际上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当然,要采取这种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此外,教室最好是多媒体教室能提供图文声像。教师在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拥有现代化设备就可以把网络教学带入了课堂。下面就以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下册第一单元“Where’s your pen pal from?Section A”为例来说明这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结合是如何操作的。
这课在开始之前教师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他们,可以分配各个不同学习小组去了解以下题目:了解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首都;多伦多、东京、莫斯科等城市是属于哪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所讲的语言。这是本课的背景知识方面。那么就本课的词的用法、语言特点、和情景对话也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去分析讨论。这些前期的任务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组织加工有用的信息以备在课堂上演示。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网址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搜集到资料后,在小组里进行分析讨论以完成任务目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培养合作协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同学的含义不仅指在同一个课堂里的学习伙伴,而且有其实在有内涵。
学生在课外完成他们的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的任务之后,课堂英语教学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发挥 作用。由于各组的任务不同,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公布于众,让学生们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果其中有不足的,甚至有错误,教师在总结时就可以补充说明。对于一些难点,比方说国家名称、提问国籍,教师可以用灌输的方法向学生传输知识。对这课分析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主题。讨论内容最好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且能引起争议的题目。比如说“对交笔友的看法”、“各个国家的主要城市的名胜古迹”等等。籍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个性化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课堂英语教学中,听说两项技能严重不足的状况。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放一段与这课有关的情景对话的电影录像。当然录像资料也可以从网络中寻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有二人对话的录像,但不放声音。行让学生自己想象对话内容,然后二一组为录像配音。最后教师把声音放出来,来对照学生的配音。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国家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培养。
传统课堂英语教学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会布置作业给学生。学生做完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批改完后会在课堂上讲评作业。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并且教师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在课堂上讲评作业,有时也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我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业和作业答案放在网上,让学生自己测验。而且教师应该可以监控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质量。数名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形成学习竞争伙伴,看谁的作业错误率低,以此来在网上进行排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但就学生个人而言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还是不够的。那么网络技术就可以弥补课堂英语教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把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的方式,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甚至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跨越学生中个体差异给教学难度和进度带来的障碍。
最后也要探讨一下,如果把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我们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课堂英语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侧重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往往流于纸上谈兵。而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交际效果的考察似乎在课堂教学中被忽略了。然而我们既然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学习效果的评估方面,也应该纳入新的内容。我们应该在评估方法中考虑到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以及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创造性的测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达到这种目的的评估方法。我认为把网络英语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模式中,是一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调动一切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这种结合的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作用——监督、控制、引导的作用。如果客观条件允许,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势必会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具有更多深远意义的是,通过英语教学这个窗口,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会焕然一新。那么无形中英语教学也为全人类出了一份囝力量,为促进我国的人才朝创新型人才的转变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
1、顾佩娅,曹岭岚,许可,《漫谈英语世界[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
2、高利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2002
3、《中国电化教育》,2001,8
4、《教育技术通讯》,2001,4
5、张碧,《浅谈互联网与英语教学》,嘉应学院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幼儿园 赵崇锐
摘要:自2001年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后,幼儿园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都在幼儿园中蓬勃发展,本文从幼儿科学教育的特征入手,探讨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教学模式,对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0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等中央五部委颁布了《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3-6岁),提出了新时期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确立了科学技术教育成为今后幼儿学习的重点。然而许多科学的知识是抽象的、隐蔽的、空间的、微观的、复杂的,对幼儿来说很多问题都难以理解的,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又是难以表达明白的。而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灵活、趣味等特点,为幼儿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特别适合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形象、注意力稳定性差的年龄特征。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指明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并不是单纯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一些关于科学的事实,在很浅的学习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更多的对后续学习有用的东西。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打好这个基础就是幼儿园老师的劳动价值。正因为这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通过一些源于生活,源于幼儿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放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手、脑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学习结果,而不是把学习结果直接告诉幼儿。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幼儿走自己成长、成才的路,幼儿通过自己思考、尝试,1
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失败了拿出韧性和毅力重来,尝试成功了,经验就积累了。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科学教育这种重操作性的特点表明,只有在动手动脑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那如何让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呢?实践证明幼儿力所能及的操作应该由老师和幼儿亲自动手,而对一些危险性、不可能性的操作,就要全面引入计算机模拟或视频演示等方式来呈现,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氢弹原子弹爆炸、种子发芽、花朵开放过程、火箭发射等。
二、信息技术在科技教学中的优势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的学习主要依靠直观、具体的各种资源来建构、丰富自己的经验。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等。
1.动态的情境和声音,增强直观性。
幼儿一般对鲜艳色彩的画面都比较偏爱,信息技术可以把图像变成鲜艳的动画,再配以适当的声音,使教育内容更具直观性,更能为幼儿接受,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如《猴子叉桃》是讲述光的折射现象的一节科技活动。对幼儿来说光的折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何能让幼儿了解这个现象呢?我们用一个猴子叉桃的故事来说明这个现象,用电脑技术,把折射现象的整个过程的微观现象用多媒体表现出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折射的现象。再配合整个故事的动画片,用鲜艳的场景,再加上优美的声音使整个教学过程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2.抽象科学教育内容具体化,降低理解难度。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有关自然现象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例如《水的三态》等,这此内容,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观察到它的形成过程,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抽象科学教育内容的课件,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幼儿对自然现象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幼儿观看动画,发现太阳出来了,海里的水有一部分变成水蒸气升起来,飘上天空,水蒸气在空中遇冷空气后,变成了许多很小的水珠,许许多多的小水珠集合在一起,变成了白云,白云在空中飘呀飘,越飘越高,越来越冷,小水珠就互相抱在一起,小水珠变成了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沉,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就从天上落下来,变成了雨,又变成了液态的水,这些雨水通过小河,又回到了大海。另外有一些小水珠,飘呀飘,飘到了很冷的地方,一下子就变成了雪花,就变成了固态的水,当太阳公公出来了,气候变暖和了,雪花又变成了水,又流回了大海。通过观看动画,幼儿知道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在这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化的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而且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同时还为幼儿营造了主动的探索和发现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有助于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开展合作活动,进行表达交流。
1.实拍实录,让视频点播更丰富。
视频点播VOD系统是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段,将幼儿能看懂的资料如小故事、小常识、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放到服务器上,幼儿可以通过搜索、选择、点击阅览在电脑上寻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手段。为了扩充视频点播系统的作用,我们还采用实拍实录的方式将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拍摄下来,借此开展教育活动,幼儿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师生间易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容易使幼儿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如在《寻找春天》这个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重新进行回放。有的幼儿看到自己的形象在电视中出现,非常兴奋,而有的幼儿则为自己的某些言行表示很难为情(相互间在追逐打闹、总是在不停地说累等等)。有了这样深刻的亲身体验,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善于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
2.整合课件,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多媒体课件是老师最常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能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
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电脑课件的教育功能,让它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伙伴。如音乐活动《梁祝》我们把优美的音乐,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把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优美的情景表演出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并用肢体动作把音乐表现出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幼儿显得特别兴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构建资源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网站、数据库或其它形式将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的教学活动中的所有资料整合在一起,构建出能为教师和幼儿利用的资源库,由于资源库的信息量大,内容全面,大大节约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例如我们将《戏剧》这一主题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背景、幼儿活动的材料、教师已经设计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案、配套的教学课件和教具、教学活动的成果等集合起来开发出以专题活动为依托,包括有活动设计方案及支撑活动方案各种素材在内的学习资源库。
资源库的构建方便了教师和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照单抓药”,有利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和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活动;并能根据资源库系统本身的特点,较快地完成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组织、选取及呈现。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是能为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幼儿活动《制作脸谱》,幼儿自己操作计算机,在“戏剧”资源库中利用“资源库”里的“看一看”、“玩一玩”栏目,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洋人演京剧VCD、欣赏从网络下载的“京剧脸谱”以及玩“画脸谱”游戏,在看看、玩玩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资源库”的素材,给幼儿的感官带来了冲击,使他们在看看、玩玩中获得灵感,很多幼儿在活动中设计、制作出更有个性的脸谱作品。
4.与传统结合,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用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如果不根据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取一刀切,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的创造性会受到影响,幼儿的创造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种子发芽》的活动中,要先结合幼儿亲手种植的体验,之后再结合多媒体
课件再现“种子发芽”的动态过程及所需条件,学习的效果会比单纯纸上谈兵好得多,既减少了教学难度,又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使幼儿不仅牢牢地记住了有关的自然现象,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使幼儿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5.建立计算机活动区角,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仅仅是公开课示范课使用多媒体教室已经不能满足老师和幼儿的需要,我们参考分区教学中语言角、数学角的设置等,建立计算机区角,把校园网、VOD视频点播系统、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的产品结合在一起,让幼儿的日常活动能够与计算机亲密接触,幼儿随时随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去感知、去学习、去探索,甚至在课堂上遇到不懂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用随时地到网上去查找答案,做到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让幼儿养成勤思考,勤动脑的好习惯。让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玩具”,让幼儿在课余时间中尽情玩乐,在玩乐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相结合,给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探索、分享、合作的空间,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幼儿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更有个性、更有激情、更有想象力的学习过程中更有所悟、更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高晓玲,赵锡奎 “信息技术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代教育》No.11-12 [2]王治国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学科建设与学科前沿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
[3]裴巧琴 “基于信息技术下幼儿科技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学前教育》2010年01期人民教育出版社
[4]徐子煜 《幼儿科学教育概论》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次课程改革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1、基于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2、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目前,《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
3、基于小学生作文学习现状的思考。
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还没有真正改变“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学生习作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习作中“立意标准化”、“写作技巧化”仍占着主导地位,作文教学还是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一到作文就无从下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提出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概念的认识
1、“体验”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
2、“体验性写作”
“体验性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3、“体验性作文教学”
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心灵世界的独特体验等,从而达到学生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一见你就怕”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作文教学的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二)研究意义
构建小学生作文学习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我以我笔写我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主要项目与操作要点
学生的作文常常有一种很“高”的思想意识,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低”的下笔水平。这种“眼高手低”的作文现实,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我们制订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引导品读,体验语言魅力
我国有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书读多了、读深透了、读进与作者类似的心境,书本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灵活运用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1)创设阅读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语境,得法于课内,学生在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语境中,读出美感、情趣,读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思想,体验、感受其内在的韵味。(2)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悟,得益于课外。
(3)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课文学习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养成积累迁移运用习惯。
a、课内阅读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查阅相关资料。b、引导学生走进e世界,网上阅读课外资料。
c、阅读学习身边的优秀习作,体验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d、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
e、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f、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
g、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二)解除禁锢,消除心理障碍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束缚,他们写作都是为别人而写,写作中有太多的要求,学生是没有自主权。在被动的情况下,他们是没有写作的动力的。因此,只有没有了禁锢,才能出现作文教学的“艳阳天”。
1、提倡学生自命题写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限制学生写作文的任何条件;作文是学生记录自己生命的成长,没有必要一定得写什么,不写什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由学生说了算。淡化作文的痕迹,让写作文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且积极主动的实践性活动中进行。
2、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价不再限于教师是唯一的权威,而是给大家看,让作文成为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窗口,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作文评价中来,特别是学生的家长。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悉观察力。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观察日记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日记格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自己喜欢的又能让别人看得懂的形式写日记,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展评活动。
(三)丰富活动,体验生活实际 校园学习、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1)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各种实践性学习的活动。例如:参加兴趣小组、小课题研究、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家庭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作出了各种试探性研究、设想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
(2)体验群体交往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与同伴、与老师、与社会成人等交往的活动体验,与他人交往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其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也为写作文储备了丰富的心理描述和人际交往活动的素材。如:与兄弟实验学校之间相关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通信”等活动。
(3)体验家庭亲情生活。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采取下列办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a、设立亲情信箱,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作为孩子,学生在信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亲情是建立在对他们细微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一字一词一句的运用是再准确不过的。从而使他们跃过了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
b、开展亲情活动,培育淳朴的个性品质。我们先后开展过 “为妈妈洗脚”、“孝敬父母、学做家务”等活动,并相继开展了征文活动,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洋溢着风土人情的乡情作文等一批优秀稿件。
(4)体验社区实践生活。社区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呢?
a、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社区干部、教师(离退休教师)学生、家长四方参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社区实践生活。学生通过访、谈、看、听、查阅、演等系列活动,切身体验感受。我们先后开展过“走进劳动者”、“了不起的家乡”、“环保行”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家长、社会的欢迎。
b、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先后以参观、参加劳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耳闻目睹,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搭建平台,交流成功失败
(1)搭建一个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虽然属于学生阅读的刊物虽然很多,但刊登一篇学生作文难度就比较大了。当一篇作文写完之后,获得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的赞赏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期盼。给学生一个成功的起点,点燃他们写作激情,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充分利用校刊、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学校广播(电视)台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b、正常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开展主题征文和现场竞赛相结合办法,避免部分学生在某些作文能力方面不足而不能获得成功的弊端。(2)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除了上述发表文章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外,我们认为组织学生走进e世界,在网上开展主题讨论、聊天、拜帖子等;学生之间相互通信,师生之间开通知心信箱等等,不仅是训练学生语句表达清楚、通顺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交流习作心得、交流思想、心灵沟通的新亮点。
(3)搭建一个体验修改的平台。让学生逐步走向教师修为自主修改,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中,体验把句子写正确生动,把内容表达改精的过程方法,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五)设置岗位,提供写作机会
(1)指导少先队大队部、文学社、广播(电视)台等学生干部学会起草、制定、修订制度、章程、计划、通知、活动方案等,写讲话稿、记录会议内容等管理性的常用文体,这是提高他们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2)设立多个编辑、记者、通讯员岗位给学生多个写稿锻炼的机会。如:文学社社刊编辑部和广播(电视)台可设若干个栏目编辑、记者、通讯员;宣传长廊设计布置组和班级宣传板报宣传组、文娱演出节目可设若干个文字编辑;鼓励、扶持学生自办手抄报,自己当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等等。使他们在编辑、组稿、采访等实践活动中,学会修改、写作,体验走向成功的经历,激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富春江中心小学三(3)班、三(5)班、五(2)班、五(3)班、六(5)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5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6年1月到2007年4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6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写出课题论文。(4)观摩活动。
参考文献:
北师大出版社
《走近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师大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