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采油平台-埕岛西学习心得
埕岛西平台学习心得
通过实地现场参加,对埕岛西平台在现场三标管理、电气设备、安全设施、本质安全化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对平台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作业,均有可靠的预防措施。比如电气设备倒闸操作,有专门的防误操作锁扣,由该项操作有关的所有人员均有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只有当全部人员均同意并开锁后,该刀闸才可以进行操作,有效避免了因人员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
结合管理区海上平台实际,只是简单的在刀闸处悬挂“禁止合闸”的标识,并不能真正的杜绝误操作,下步管理区将组织对平台控制柜进行改进,安装防误操作装置。
电力安全防护锁定
二、平台的电缆穿越防护橡胶等先进及可靠设备的应用。在目前管理区的平台,多少都存在着“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其实在其他领域可能都有成熟的技术应用。往往看惯了目前的现状局限了个人思维,在今后的管理中,对存在的技术、工艺、安全等难题,应积极借鉴好的、先进的做法,并结合现场实际甲乙改进,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
电缆穿越密封固定装置 开排统一排放+防(灭)火装置
三、平台室外基本上均使用消防炮灭火,在平台重要关键装置的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了固定式消防炮,一旦某位置发生火情,人员只要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开启消防炮即可,同时安装的消防炮可以满足平台所有位置的全覆盖。避免了使用消防水龙带的不科学性。
随处可见的消防炮
四、工艺流程自控安全系统方面。EDC平台在在井下、井口都安装了安全阀,在油气处理系统出入口安装紧急切断装置,并与自动化监控系统对接,一旦自动化监控到的压力、温度等数据异常且超出设置警戒范围,紧急管断系统将自动执行关断相应流程的操作。同时在在工艺流程区域及大罐区域安装了火灾、可燃气体及易熔塞、喷淋等安全消防监控系统,一旦系统检测到现场数据发生异常且超出警戒范围,将根据设定的程序启动二氧化碳及消防泵等消防设施。同时该系 统检测数据与紧急关断系统实现对接共享,安全监控系统检测到数据异常,在启动安全设施的同时,紧急关断系统执行关丼及切断相应流程等操作。结合采油厂平台现状,虽然油井安装了井下安全阀且投用,但是大多数生产井井口安全阀未投用。工艺流程安装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和紧急切断阀均未与自动化监控数据对接,执行紧急关断时均需值班人员手动或者远程遥控操作。
下一步需完善目前已投用自动化及火灾可燃气体等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减少误报警。对自动化监测数据与火灾、可燃气体等监测数据与相关关断或者安全系统实现联动,提高整个生产系统安全性能。
完善的自控安全系统
五、工艺流程运行维护方面。埕岛西平台工艺流程自投产以来,每年都要进行1-2周的停产检修,对整个生产处理流程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及正常生产过程中无法进行的隐患治理,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集中进行施工。目前采油厂基本上未组织周期性的工艺流程全面停产检修,一般是利用每年的电网检修对部分重要的隐患进行治理,平时一旦发现重大隐患时进行局部停产检修。下一步根据海上平台实际,有必要建立定期全面停产检修机制,对整个生产工艺系统、设备、自动化等进行检测维修,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转。
六、平台设施布局合理。EDC平台在甲板上没有电缆桥架,所有的各类电缆都是穿防爆软管,再通过墙壁电缆槽布设的。目前咱们的平台甲板上现在所使用的电缆桥架走线方式,这种墙壁布电缆槽的优点显而易见,人员在走路或逃生时,没有了电缆桥架在甲板或通道上阻挡;在检修电缆时,方便更换或维修检查;在平台的三标建设上,这种走线方式美观大方。
设施布局合理,甲板无多于设施和管线
七、对埕岛西平台逃生通道印象深刻。整个平台的逃生通道非常一目了然,而且平台甲板上都散了一层沙子后,再进行的粉刷,加强了甲板的摩擦力,能保证人员在紧急逃生时不易滑跌。
逃生路线
八、设备本质化安全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平台正常运转的保证,通过实地考察埕岛西平台的设备本质化安全管理贯穿设备的日常管理,更是把设备的安全管理摆在首位。结合管理区实际,做好重点设备的重点防护,高压注水泵旋转部位全部不外露,做到了从根源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设备资料尽量简洁,突出重点,项点及注意事项一目了然。
设备本质安全化
第二篇:国外参考学习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我的教育之路的启示
—————
读外国教育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普通的苏联人的名字,却让很多的外国教育家和教师记住了。他之所以引人注目、蜚声国际,是因为他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无奇——一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但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所有的教育者树立了典范。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并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世界的教育实验篇。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圣地。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书中无论是谈到自己、学校、教师,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和爱。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富有爱心的老师已经不多见了。我们的老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谈天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不是我们不想和学生交流,而是学生惧怕和老师面对面。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答案:“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无所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他的话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让我仿佛又重新看到了光明。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校长,他能关心在学校里读书的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他带孩子们走进春天宁静的傍晚,在秋天的夜晚和孩子们读关于探险家的书籍……当苏霍姆林斯基被任命为校长时,他最高兴的是将有机会跟全体教师一道去实现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一直都坚信集体的教育力量是多么强大,他个别地、推心置腹地与教师谈话,成功地说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用单一的文化考试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今天,或许我们中的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关注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缺失,应该说是对教育的误解和背离!面对帕夫雷什中学,面对20世纪苏联战争前后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感到惭愧和痛心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在青少年时期读完学校所列出来的推荐书目;看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所列的书目,我们应该感到汗颜,一为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不读书,二为我们的老师也有很多基本上不读书。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肯定不会衰败,就像犹太民族;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肯定也能带出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我想,让孩子们重新热爱书籍,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有人说:读历史可以使自己聪慧,读诗歌可以使自己灵秀,读数学可以使自己精细,读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读伦理可以使自己庄重,读逻辑和修辞可以使自己善辩。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美丽,感到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只要拥有理想,激情还没有泯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育、爱上教学、爱上孩子,那时候,身为人师的幸福将荡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时每刻的行动里,会尽享在风浪中扬帆前行的快乐。
我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重塑自己积极的教育生活。“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的读书时间,一年之后你就可以感觉到它的结果。”我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第三篇: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心得
经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学期的学习,大致上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以及主要的观点、代表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低潮,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此后,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逐个解体和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西方国家70年代以来相对稳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已经解决,相反,这些国家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却在逐渐趋于激化。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高失业率与经济低增长率的并存、福利制度的危机、男女平等要求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这些都向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西方各国种种的社会危机。
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西方一些左翼政党和广大群众向往的美好社会制度,是取代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样板。但随着苏东各国自身问题的日益显现,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问题的歪曲与渲染,苏东社会主义模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一些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洋洋得意地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已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各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人物纷纷提出了新的理论,以求解决各自面临的社会问题,并进而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苏联的解体原因让我有了很大兴趣,并查阅总结了一些资料。还专门看了《苏联解体20年祭》,下面我主要写写我的感受和看法。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以后,在20世纪末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社会主义蜕变为资本主义,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了。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有的简单的归结为西方和平演变阴谋的得逞;也有说是民族斗争造成了国家分裂与解体;还有的认为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原因,也就是文中提到的“领导人因素说”。但是,苏联的解体不应该是单单由哪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是一个诸多矛盾合力的结果。
戈尔巴乔夫在接手苏联时面对的是一个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他不仅仅要面对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如经济停滞、官员腐败、浮夸造假、道德沦丧这一系列的问题。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他开始实行了改革,但是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引领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和之后叶利钦宣称的“自由民主主义”道路不仅没能行得通,反而将苏联、俄罗斯先后引向一条绝路和迷途。
在文中提到“领导人因素说”是一个主流说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能够由一个人来改变,那岂不是陷入了英雄史观?当然,我也不否定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那是因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执政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那么对于国家的解体也就无动于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苏联解体应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复杂而庞大的内在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所谓内因,既不是寿终正寝也不是被暴力推翻,而是由其自身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合力以和平的、法律的方式宣布“终止存在”的。
首先,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其经济根源。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斯大林经济模式,他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话,管理方法的高度行政化。这种经济体制模式下,资源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分配,都要由中央指示,而不是通过一般的市场机制运转的调节。这就形成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苏联不得不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当时特殊的形式和任务建立起来的,它保证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改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苏联飞速发展,已阅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发展工业化战略上,实施依靠独立自主,保证重工业优先而又高速地粗放发展的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以重、轻、农为序的经济结构。到了二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以及未成功的改革,导致了广大人民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次,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突出表现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包揽国家和社会事务,使党陷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从而削弱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总的政治领导。高度集权的政治就代表着权利的高度集中,各种权利高度集中在中央,中央权利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样就使党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个人的工具,谋取个人私利,为了职权明争暗斗。此外,滥用任命制,缺乏监督制,领导干部可以无限期地连选连任,形成事实上的终身制,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使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不够健全。同时也人民与国家政权相疏远,而脱离人民群众的国家政权也无法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优越性,也不会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支持和拥护,使国家失去了稳定的根基,这也就是为何广大人民对于解体这一震荡无动于衷。
第三,苏联官僚特权集团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过度集权和僵化的体制导致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产生,即官僚特权阶层。许多干部过去在地下斗争和革命战争中确实为人民的解放而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但在掌握政权后,由于权力增大,私欲膨胀,又缺少人民有效的监督,以致特权越来越多。这个官僚阶层曾支撑着苏共的统治和苏联的国家政权,扶持了一个又一个领导班子,同时又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丧失了苏联共产党人往昔的革命形象。这一切,使苏联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极大地降低,也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奠定了“基础”。
最后,苏联领导人错误的决策。苏共失权和苏联解体的惨局是由于舆论失控和苏共领导人错误地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及领袖的功过是非问题,进行自我否定、自我丑化、自我诋毁,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所造成的,使人们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为苏联社会陷入混乱,直至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嘲弄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历史的人,迟早要被历史所嘲弄和埋葬。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下场,正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结局。
相比内因而言,苏联解体的外因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从苏维埃政权诞生时起,西方敌对势力就企图将它扼杀在摇篮里。但在列宁、斯大林时代,俄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社会主义的旗帜始终在苏联高高飘扬。眼看对强大的苏联用武力战胜已无可能,西方便转而采取“和平演变”战略。预言: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最终将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而苏联在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解决的战略任务,更加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感到惊慌。“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他们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大举进行意识渗透;还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导苏联的改革朝着西方期望的方向发展;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苏联内政,支持和扶植苏联社会内部的反对势力;此外他们还插手苏联的民族问题,破坏苏联的民族关系,在苏联内部制造**;最重要的是他们千方百计大力扶植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掘墓人等,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用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青年人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变得对资本主义无害,逐步演变成和西方一样的“自由世界”。原本就有着各种各样危机的国家招架不住这一系列精心计划和安排的阴谋的渗透和打击。
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无论西方国家是否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只要苏联内部的种种矛盾不解决,其必然会走上解体之路。
此外,我个人还对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深的印象,其代表人物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着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带给女人最大的厄运是,战争这类事情让她走开,原因是男人高于动物之处并非创造生命,而是用生命赌博。这就是人类不认为分娩生命的性别具有优越性,而毁灭生命的性别却被认为具有优越性的原因。”这一句话清楚的说明了为什么在战争年代男人更具有优越性,只是因为其能够毁灭生命,而女人却被剥夺了这一权利。与此同时,她还提出“一部女性史其实由男性写成的”这一观点,从另一个侧面写出来男人与女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更多的似乎是古代的女人是作为男人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女人已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是自由的、独立的,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思想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旧思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不断丰富进步,这种思想终会从人们的思想中剔除干净。
思政2013级
赵
艳 20130213009
第四篇:国外教育学习心得
国外教育学习心得
最近,接学校通知,要求我们课余读读教育信息网上“国外教育”资料,我开始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读的,虽然只是浏览,但读着读着,我便越读越来兴趣,竟然一个劲地读完了。其中也让我深受不少的启迪和感受。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国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很特别。如:教学内容是一张有22道题目的测试卷和一张校园地图。老师要求他们两人一组,在校园的不同地方寻找答案,时间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后,无论完成与否,都必须回到教室。根据老师的题目与地图,学生穿梭于多幢建筑物之间。其中不乏与他人交谈的内容,诸如询问咖啡馆老板的姓名、书店内某些书的价格、餐厅的晚餐等等。既让学生熟悉了各大建筑楼的位置、结构与用途,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快乐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通常老师对学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发展,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就自己多学点,多钻研一些。老师的教学形式无规律可言。前一分钟刚讲到历史知识,后一分钟可能就要求大家对某一些知识进行对话与辩论。多种的教学形式确实扩充了学生们的思路,打破了不少以往的陈旧观念。
二、扩展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
在国内,我们传授知识通常都在学校内,而美国教育则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他们一个星期五天的课程中,总会有一天是被安排进行参观的。可以参观了 历史人物故居、动物园、教室、公共图书馆等地方。在这些场所、老师、家长带领着孩子们边参观、边完成作业,十分直观形象。讲解员带领着家长和学生,详细而耐心地讲述历史、介绍历史杰出人物,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印象,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在无形中得到了深化。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都在无形中上升了一步。这种学习与我们国内最近两年的研究性学习相似,但在美国,这种教学方法屡见不鲜。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外国老师经常与学生谈到的是“你们想学什么?”“你们对什么感兴趣?”“你们有什么建议?”根据反馈,美国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如果我们都表示同意,老师反而会觉得我们没有诚意,不认真,缺乏参与意识。而在国内,这种问题是难得会在课堂上被问的。我们经常遵循的是事先准备好教学计划,一切根据教学大纲。长此以往,老师也缺乏了创造意识,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 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有一个中文月刊,其中一个栏目是刊登一位优秀的华裔学生,资料要孩子家长准备。不可思议的是,每期都会有无数位竞争者。我以为,仅仅因为孩子学业而一定要孩子见报,是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的。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我发现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是,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
我想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其二: 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
其三: 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其四: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当然还可以列出其他方方面面的100项,话说回来,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第五篇:采油平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油田中心__号平台建成投产于1997年3月,主要由生活平台、生产平台、储罐平台、动力平台、注水平台共五个子平台组成,它是目前我国浅海海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多,集油气处理与外输、变配电、热媒换热、海水污水处理与注水、海上生产自动化监控、生活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平台,是胜利海上油田的生产枢纽。几年来,我们围绕创建“文化型平台、学习型平台和创新型平台”的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着海上平台管理的不断发展,先后被授予管理局优秀基层队、行业一强队,并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石化集团五星级站库等多项称号,连年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创造了优异的经济效益。
一、倡导健康理念,努力塑造海上文化型平台
海上工作环境艰苦,一年四季空气潮湿、大雾弥漫,常出现风大浪高的恶劣天气,而且空间狭小、条件简陋,长期工作在海上,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结合管理局“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以塑造文化型平台为切入点,把“健康”理念引入海上平台的日常管理,在努力改善平台硬件设施的同时,为职工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使职工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始终以旺盛的精力、高昂的士气,投入到海上工作,确保了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1、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
与陆地相比,海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较匮乏,住平台时间一长,职工就会感到空虚、无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定期召开座谈会,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及形势任务教育,增强职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意识。同时我们通过组织扑克、棋类比赛,拔河、拓展训练等集体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为提高职工的文化品味、陶冶情操,还成立了中心平台电声乐队;为平台配备了有关青年成才与发展的杂志、光盘,开展了“天天读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恶劣环境对职工精神的影响,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倡导健康积极的心理文化,增强职工的心理素质
职工在平台上相互之间交流少,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职工来说,心理上会有一种压抑感,易引起心理变化,产生心理疾病。我们积极开展海上职工心理研究工作,了解在特殊环境下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并聘请海军潜艇学院的老师给大家授课,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还自行编写了《平台心理健康手册》,分发给每一个职工,邀请心理专家上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给大家做现场指导,教大家如何面对恶劣的环境,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情绪;针对部分心理压力大的职工,每年安排他们进行健康疗养,调整好心理状态,引导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三)推行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
海上平台的饮食条件相对较差,可供选择的食品品种少、新鲜度差,也没有充足的蔬菜和水果,遇上连续大风天气只有一些储备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更加重视职工的健康饮食。一方面为每一位职工配备专用的餐具,就餐实行严格的分餐制,认真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千方百计改善就餐条件;另一方面提高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特地从中心医院营养科聘请专家现场指导营养搭配及食谱的定制。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还专门编写了一本《营养指南》,指导职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通过这些途径,平台人员的饮食习惯大为改观,培养起了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职工在饮食上实现了荤素合理搭配、数量因时而宜、因人而异,让大家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二、提升员工价值,着力打造海上学习型平台
平台职工大部分是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由于海上平台信息闭塞,职工普遍担心自己知识陈旧、贬值,赶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以打造海上“学习型平台”为组织愿景,引导职工建立个人愿景,把“提升员工价值”作为创建“学习型平台”的核心理念,想方设法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发展通道,通过不断地持续学习,增加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实现员工价值的保值增殖。
(一)竞赛式团队,在快速学习中实现了员工价值的保值
现实社会知识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但闭塞的海上平台在获得新知识方面明显滞后,职工普遍担心自己不能及时补充新知识,工作技能会停滞不前。为使职工保持自己的知识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先后成立英语、计算机、自动化等六个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学习与兴趣结合,在组内及小组之间经常性地开展竞赛,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针对平台‘洋’设备多,为此专门开辟了英语角,每周四组织职工进行英语学习与交流,对进步快的职工同样给予奖励,全队职工始终以第一时间学习到海上生产管理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保值。
(二)导向式地图,在按图索骥中实现了员工价值的升值
面对平台日益增多的功能和设备,职工迫切地希望能够迅速、全面地掌握平台各方面的知识。我们根据平台新职工多的特点,将涉及现场的各领域知识切块分条,形成机电、输油几个岗位学习点,剪辑成一个网络图,并明确了每一个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引导职工该从哪方面入手、如何进行学习,鼓励职工学习进步。99年中专毕业的职工关春晖,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全队第一位竞争上岗的技术员,职工郑学利,初上平台甚至不知道如何读取温度表,经过自身努力也成长为一名输油技术能手。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通过个人的努力职工自身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岗位技能全优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