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2: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

第一篇:“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

“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刘琳、吴雨)自2007年6月成都市和重庆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农行根植县域,成为城乡统筹中主要金融推手之一。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农行立足服务“三农”,推动农村金融普惠,贷款支持城镇化建设,拓展“蓝海”市场的同时获得商机。

产品+渠道:让金融普惠之光照进农村

“亲戚60岁大寿,我取钱送些礼金,随些礼。”日前,重庆市荣昌县仁义镇永灵村村民何远祖在村口农家店的“农商通”上取了50元,在收据上边按手印边对记者说。

今年7月以前,在村口农家店像买油盐酱醋一样取钱是不可想象的,这里的农民要赶7公里的路,花5块钱车费,一个小时才能到附近镇上的银行网点。

今年7月,农行重庆分行创新的具有小额取现功能的“农商通”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取钱”。“只要想起来就能去村口农家店里取钱,签字,按手印,10分钟就行了。”何老汉说。

“农商通”是经人民银行批准,农行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符合商务部要求的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布放的具有小额取现功能POS终端。持有惠农卡的农民在POS机上凭卡凭密刷卡扣款成功后,由商家向持卡人交付现金的取款方式。

目前,持卡人单卡单笔取现金额最低10元,最高300元,每日累计不超过5次共500元,手续费最高不超过4元,最低1元。除此之外,“农商通”还能实现农民在超市刷卡消费、小额贷款支持、电话充值等功能。

重庆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存在较多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专家表示,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实现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拓展,完善农村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才能使金融普惠之光照进农村。

农行行长张云曾表示,农行将充分发挥惠农卡循环授信、附加服务和费用低廉三大优势,实现对农民金融服务的“普惠制、广覆盖”。

“随着惠农卡的大量发放,如何避免 惠农卡 成为 睡眠卡,解决农民最迫切的现金支取、缴费、消费等金融需求,建立广覆盖的渠道,是农行在城乡统筹中欲先突破的难题。”农行重庆分行行长冯建龙说。

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2009年7月农行重庆市分行与重庆市商委、重庆市移动公司签署项目协议,农行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平台提供“农商通”终端机具和金融服务。

一年后,农行重庆市分行在荣昌县、巫山县、武隆县布放终端机具,展开“农商通”助农取现试点工作。截至9月末,仁义镇永灵村村口的农家超市共办理小额取现业务141笔,金额10450元。

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表示,未来将大力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逐步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力争到2011年,重庆市所有边远乡(镇)、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输血+造血:支持新农村示范区 助推灾后城镇化建设

在城乡统筹这幅不断描绘的画卷中,未来的农民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居住方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川农行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对区内的各类企业、项目法人和农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据介绍,四川省50个示范片中22个是农行的服务对象,到8月末,农行示范片区域贷款较年初净增75.1亿元,占全行的26.3%。此外,农行以蔬菜行业为抓手,贷款5.2亿元,支持彭州县“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四位一体产业发展,带动当地20万农户,种植蔬菜70万亩,年产值50亿元。

在四川省统筹城乡的城镇化建设中,灾后重建是一项重要内容。农行崇州支行注重支持重建灾后提升项目,贷款2亿元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崇州街子古镇”灾后重建以及生态型旅游产业发展。

“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对于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确保灾后新型社区重建,还能支持旅游商业综合开发,带动当地灾后经济发展。”崇州支行行长宋康全说。

街子镇镇长万国威说,灾后重建完成后,附近的农民将集中居住,以种植花卉、粮食为生,而古镇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就业机会。

在城乡统筹中兼顾“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

“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是农行经营的两大原则。作为上市银行,农行要在为城乡统筹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商业利润,让投资者获得回报。

“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农行的工作重点是提供贷款和普惠金融服务。”冯建龙说,实践证明,“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可以兼顾。

以重庆分行布放的“农商通”为例,除了让农户得到实惠,还能为农行带来持续的收益。例如,“农商通”交易手续费0.8%,农行与农家店按6:4比例分成,今后设备不断布放和小额取款业务全面开通,农行的手续费收入将逐年提高;随着“三农”服务渠道不断延伸和完善,农行代理新农保和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沉淀资金将逐年增加。

冯建龙说,随着城乡统筹的脚步加快,农村的发展速度不可限量,县域市场孕育商机,农民是银行未来的优良客户。

他说,下一步重庆分行将大力支持农民进城务工和购房置业,推动农民变市民;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流转等金融需求,加快新产品研发。

第二篇:农行三农服务经验交流

农业银行是金融支农主渠道之一。特别是股份制改造以后,坚持服务“三农”成为农行的战略选择。对于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的“三农”工作,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多年来给予了大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但农行在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农行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营业网点大部份撤并,服务“三农”的半径拉长。农行股改时,加大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机构撤并、减员分流的力度,将主要资源用于发展城市业务和大客户业务,忽视了有着传统优势的农村板块。据统计,农行由最多时的5万多个网点,撤减到2011年底的23,461个,撤减的超过半数网点中大多是乡镇营业网点,虽然短期内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但形成了目前相当多的乡镇没有农行网点、服务“三农”的半径拉长的困难局面。而且随着网点的相继撤并,农行在基层农村的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大面积萎缩,“三农”对农行了解的窗口和渠道日渐减少,农村市场已逐步被信用社和邮储机构占领,农行的特色、农行的服务、农行的金融产品,农村企业不了解,农民不清楚。宣传方式的单一,宣传体系的落后导致农行的信息传递严重受阻,妨碍了其“三农”服务作用的发挥。

2.产权评估交易管理不规范,制约了金融产品创新进程。一方面,很多地方对产权评估交易的管理还是沿用层层行政审批的老模式,而掌管审批的行政部门了解情况有限,无法对众多中介机构实施有效管理,而当前国内的中介机构多数依附、派生于行政部门,往往不是靠诚信和资质而是靠关系揽业务,使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序竞争。另一方面,中介机构的业务,如资产评估、验资等,程序复杂、专业技术难度大,而社会上真正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甚少,业务人才缺乏,所以办理产权评估交易业务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而目前中介机构对其业务后果基本上没有责任牵制,造成产权评估交易结果失真现象普遍。在这种状态下,银行基于产权的金融产品创新进程自然受到严重阻碍。

3.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滞后,影响银行资产业务做大做强。我国不少农业产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洪涝、干旱、风雹、病虫害、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开展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高、风险大、理赔难、营销难,致使保险公司缺乏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从对某市辖区的调查情况看,农村农业保险业务普遍停滞,农业保险对农业的稳定和支持作用严重缺位。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业产业,无法获得农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4.农村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客户难以跨越银行信贷门槛。目前,不少地方还没有组织建制较为完善、资本充足的担保公司和组织。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农村的土地流转、房屋权属、抵押交易等法律关系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变现困难,使农村的物产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降低了“三农”信贷的有效需求。

5.客户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服务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服务“三农”,财税金融及政府管理等各相关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责,有相应的信息收集渠道,有运行情况分析调研成果,这些都是银行信贷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判定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各部门条块分割,相关数据不能共享,没有形成部门间良好的互动和协作机制,加大了银行服务的难度和质量,不利于银行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解决农行服务“三农”问题的五项措施

1.确立“三农”为农行战略目标的市场定位。一方面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服务“三农”的方法,利用农行的网络结算、网上银行、务工汇兑、中间业务等优势把金融产品服务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各类企业,特色资源开发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和本行发展现状,突出支持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优先支持一批特色农业生产板块和产业区、农业产业化优良客户和龙头企业;

重点拓展一批种植大户、林农大户、养殖大户、收购大户,迅速扩大农行在县域市场的影响力;

限制陶汰一批曾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或规模盲目扩张、不符合产业政策与环保要求、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的项目。

2.建立和完善服务“三农”的政策机制。一是信贷资源要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粮食肉禽蔬菜等农产品种养殖大户倾斜。对有产业特色、市场潜力和综合效益明显的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城镇化建设项目,在授信和用信方面建立全行上下归口协调制度;

对粮棉油等收购资金信贷需求,实行“期限管理、库贷挂钩、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操作办法。针对农户小额贷款客户面广、客户信息复杂差别较大等诸多因素,应适当下放农户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二是在内部机制建设方面,要考虑“三农”业务的特殊性,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评;

把经营管理的责、权、利真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问责制度;

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考核办法。

3.建立健全“三农”业务产权交易平台和创新担保方式。要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依法严格监管,公正、公平、公开,有权威、有公信力的“三农”产权交易体系,健全完善一套评估、登记、交易、信息发布、法律支持的管理办法和工作协作机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提高产权评估交易效率、降低评估交易成本,为“三农”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多种形式的担保方式,扩大担保范围。逐步实施抵(质)押物价值内部评估制度。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定向订单养殖、种殖大户可采取由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进行担保。

4.完善服务“三农”的风险防控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从内部来讲,需要银行努力探索,将风险经理配置到位,与客户经理形成制约,客户经理负责开发市场,风险经理负责防范风险;

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拨备与损失核销,防止出现高拨备、高损失并存的情况。从外部来讲,需要财政、保险、税收、司法等多部门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保险政策,拓展各类农、林、牧、渔等涉农保险范围,提高“三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大不良贷款诉讼催收、执行力度,共同严厉打击一批逃赖银行债务行为,震慑一批钉子户;

建立地方政府、银行与农民共同参与的风险补偿机制,为农行服务“三农”起保驾护航作用。

5.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服务“三农”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农行队伍的业务培训,突出培训重点,既要学习信贷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又要熟悉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学习要求要制度化,考核机制要科学化,学习内容要精细化,培训内容要实战化;

二是要坚定广大从业人员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着力提高全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规范服务、科学服务的思想认识;

三是要整合内部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延伸业务范围,把优势人力和财务资源集中到县级行前台和营销部门,向营业机构适当倾斜,对县级支行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建立以客户营销和服务为中心的部门(岗位)架构,提高客户营销和服务效率。

第三篇:农行服务三农专题调研报告

围绕“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问题,农行XX省分行深入新乡、安阳、许昌、营业部等4家二级分行和新乡长垣、安阳滑县、汤阴、内黄、许昌长葛、禹州、营业部新郑等7家县支行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农业银行开展“三农”业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惠农卡和农户小

额贷款业务开展情况

(一)全省业务进展情况

自2008年8月份农行河南省分行开办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以来,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三农”业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9年8月31日,全省共发放惠农卡176.5万张,新增114.48万张;惠农卡授信31万户,新增27.44万户;农户小额贷款余额64.69亿元,新增52.78亿元,与系统内相比,新增发卡量居全国第3,新增授信户数居第1,新增贷款居第2,授信率居第5。

(二)业务推进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借助外力,打造“亮点”。农行许昌市分行探索出了“六个平台、六个抓手”的业务开展方式;安阳分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不仅为安阳的“三农”贷款提供了风险保障,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构建“三农”风险防范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2.围绕特色,确定重点。各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辖各主要特色资源带进行调查梳理,根据各地经济特色和农户资源情况,把特色村(专业村、明星村、信用村、小康村)作为开展业务的推进重点。

3.八个到位,夯实基础。一是观念转变到位;二是队伍建设到位;三是硬件支持到位;四是责任界定到位;五是宣传营销到位;六是风险控制到位;七是考核激励到位;八是借助外力支持到位。

4.六个强化、严防风险。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二是强化道德风险控制;三是强化资格准入;四是强化“四双”运作;五是强

化风险赔付;六是完善担保方式。

5.五种模式,拓宽渠道。一是“公司+农户”模式;二是“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户”模式;三是“党政机关、协管员+农户”模式;四是“信用村+农户”模式;五是“特色项目+农户”模式。

6.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一是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二是依据经济特色,分区域推进;三是分片包干,全面推进;四是以农村网点为中心整体推进;五是以城带乡,以县城网点包乡镇;六是依据网点布局,侧重业务重点。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在调研时发现,部分“三农”业务推进不力的县支行,人员观念转变慢,思想不解放,心有余悸、过分谨慎,在办理农户贷款时,只发放公薪人员担保贷款,对“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担保形式贷款不敢发放。

(二)农村网点少,服务半径不足。由于前期撤并网点因素,目前该分行县域网点覆盖率普遍较低,有限的物理网点与农村庞大的金融需求存在着突出矛盾。而该分行在县域小额贷款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覆盖面大,网点布局多,农村乡镇网点数量不足已成为影响开办“三农”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客户经理人员缺乏,素质有待提高。尽管该分行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充实了一批人员从事“三农”业务,但“三农”客户经理紧缺的局面仍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制约着该分行进一步支持“三农”的力度。

(四)部分信贷政策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业务审批权限集中。该分行中型以上企业的评级、授信审批权限在一级分行,链条较长,流程复杂。与县域中小企业“额度小、周期短、频率高”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政策调整频繁。如全额质押承兑汇票,农总行有授权,而省分行却控制限额,不让县支行办理。

(五)惠农卡使用率低。由于多种原因,惠农卡除农户小额贷款外其他加载项目很少,加上农村网点少,农民用卡意识不强,惠农卡使用率较低,并且,大部分农民认为惠农卡就是贷款卡,贷不到款就不会使用,造成大量睡眠卡。如果明年惠农卡收取年费,从卡上直接扣收,不仅增加农民负担,还会给该分行服务“三农”带来不利舆论影响。

(六)绩效考核机制还需改进。一是综合绩效考核与任务完成情况联系不大。二是跟单计价政策执行难度大。如农行河南省分行对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许多产品出台跟单计价办法,却不匹配费用,导致二级分行兑现不力。三是专项考核占比高。如委托资产清收一项,占权重较大,并且对完不成行的双倍扣分,完成行不扣不奖,造成完成任务行和完不成任务行积极性不大。

(七)服务“三农”交通工具和办公机具急需解决。在“三农”业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目前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已适应不了加快支持县域经济的需要。如个别县支行部分机器已使用了8年,影响业务进度。

(八)信息支持不

到位,产品创新滞后。与他行相比,该分行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性能滞后,与同业在比较中失去优势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树立“大三农”观念,抢占县域优质客户资源。从调研的几家经济强县来看,新郑、长葛、长垣、禹州等县域经济强县都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但从该分行的资产业务状况来看,目前的存量资产业务占比较少,与当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因此,树立“大三农”观念,精细实施蓝海战略,做大做强县域业务,强力扩大县域资产应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三农”业务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实行差别化的经营政策。一是把中部百强县前40名的县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展条件,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方式可由省分行直接定县或由二级分行确定整体推进的重点县,开展资产业务。二是对部分粮棉大县和贫困县或以农业为主体的县,要根据其优质法人客户资源匮乏、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少的情况,积极推进惠农卡的办理,加快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以此改变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三是对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较快的整体推进试点行许昌分行和滑县支行,人均管户数量和管户金额已接近饱和,承受能力有限,要充分挖掘非试点行的潜力。四是政策制订要体现科学性,注重实际。在分配任务、进行转授权时,要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客户资源、农行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类别划分,突出特色经营,不能搞“一刀切”。

(三)加大利润考核力度,以利润为中心开展业务。发展可持续是农行从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利润为核心。调研的几个经济强县支行,利润增长幅度较快,有潜力可挖。建议对二级分行考核时要突出利润的核心地位,加大对利润的考核,引导各行以利润为中心开展业务,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

(四)积极创新,拓宽合作渠道。调研发现,各行现在的“三农”业务推进方式均是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和服务能力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可在全行推广。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创新,在现有发展模式基础上,充分借助外部人力资源,拓宽合作渠道。通过与组织部联手,抓大学生“村官”;与妇联会联手,抓巾帼创业;与共青团联手,支持青年创业;与政府联手,支持新农村建设。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一是结合业务发展规划,开拓新的用人机制,建议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充实一批人员到一线业务岗位,置换出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当“三农”客户经理,提高服务“三农”的整体素质。二是保持所主任、客户经理岗位的相对稳定,两年一轮岗的规定,与实际脱节,调整频繁,不利“三包一挂”,建议延长管户客户经理的轮岗时间,为防范风险,可对其增加审计次数。必须轮岗时,原办理业务在未收回之前可暂不交接,仍由原管户客户经理负责到底。

(六)加快网点建设,优化网点布局。一是对经济发展较快,资源丰富的重镇尽可能创造条件,有计划的恢复一些网点,以内部调整为主,扩大服务半径。二是在对网点的改造或装修等建设方面,要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进度,相关部门多加强协调沟通,切实解决基层所需。

(七)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费用资源配置。一是单独切块配置“三农”业务大行工资和费用。由“三农”大行之间重点按“三农”指标、综合绩效,并适当挂钩经济增加值分配。二是当前省分行对经济资本回报率的设定的标准值高达35%,这对于经营任务重、业务拓展难、盈利空间小的“三农”大行压力极大,达不到上级行设定标准将在考核和资源配置中处于落后地位,进而影响到业务发展和员工的士气。建议省分行对“三农”事业分部序列的各级行绩效考核标准值适当降低。三是对重点业务的跟单计价,省行要拿出相应资源来匹配,不能光出政策,不出资源。或由二级分行依业务开展状况和自己能创收的资源自定标准。

(八)理顺大额农户贷款政策,纳入考核范围。调研中发现,农户大额贷款需求量大,要求迫切,是该分行拓展县域资产业务的一项重要产品,而配套的政策要求,不利于进一步开展此项业务。建议省分行从业务发展角度考虑,慎重研究配套政策,并将农户大额贷款纳入“三农”业务考核范围。

(九)对经济资源丰富、业务发展较快、利润水平较高的经济强县,在人员、费用、职数配备等资源配置上要适当给予倾斜。一是可定向增配大学生,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二是提升机构层次,对班子增加一名职数,专司负责大“三农”业务,对“三农”部经理、二级支行行长可“低职高聘”高聘为副科级。三是穿透式配置效益工资和发展费用及业务宣传费,提高内存发展动力。四是增加贷款审批权限。将小企业评级、授信权限下放到县支行,中型企业审批权放给二级分行。五是解决客户经理的交通工具问题。建议以工作站或小组为单位配备必要的交通车辆。

第四篇:关于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思考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银行要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体系骨干作用,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国家对农业银行作出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最终抉择,其目的就是使其摆脱困境有效发展。如何发挥农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怎样推动经营战略转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转变转型

商业银行有两种基本属性:首先是银行,在提供信用中介服务的同时承担着风险,为维护安全必须要管理好风险;其次是企业,其经营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投资回报,必须要实现利润。与此同时,股东价值最大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润最大化,而是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结合和统一。为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银行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机制和方法,以在目标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路径,这是银行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行作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其存在的意义除了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外,还要为其所有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回报。尤其是在未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以后,有效地管理好风险并为股东提供更多的投资回报是对银行的基本要求。

建立经济资本管理制度标志着农行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一次重大转变,其根本目的是完善内部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具体而言,实施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转变增长方式,建立促。

。一是在网点撤并上要做到该撤的撤,该留的一定要保留,决不能一刀切、一撤到底;二是立即停止撤并网点场所,并对其尽快进行认真论证评估,科学划分,重新组建相应的高效网点;三是捡起银行“存贷取差”的老本行,不要只拿“三农”的存款而一点不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积极为“三农”提供联保、抵(质)押等应有的信贷支持。

三、关于内部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及实施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银行一直具有行政性和半行政半企业性,其担负的主要职责就是货币和信贷资金投放与回笼的管理。因此,农业银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众多干部和员工,始终具有行政管理的身份,县级以上各级管理层及其部门,管理人员几乎占全行员工的50%以上。

当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的综合营运能力和水平,全行上下普遍推广了业务处理电子化,并将全行经营数据进行了大集中和上收;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全行各网点逐步升格为二级支行。也就是说农业银行各网点正逐步走向“独立”的经营单位,各网点的各项业务经营情况全部由计算机处理、核算和监控。但目前全行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模式,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譬如各级管理人员多达业务经营人员的一倍;有的行所配的行长比保留的网点多一倍还多;只留

一、两个网点了还保留着县支行全套机关和人马等等。一方面他们需要相当额度的非营业支出(各种行业管理费、地方摊派捐赠、吃喝招待、各种级别待遇支出等等,几乎占该行各项业务管理费的50%甚至更多);另一方面营业窗口的长队越来越长,经营贷款(包括清收)的人员越来越少,数十上百的客户只有一位主任充当客户经理,连发送收取对账单都跑不过来„„。因此,农业银行要想尽快走出困境,就必须自上而下精简机构、精简管理人员,集中亟待买断、内退的“剩余人员”和各级管理机构的行管人员,到已撤掉网点的发达乡(镇)、市场及其周边相连之地作好应有的宣传,为一线拥有成千上万客户的营业网点充实急需的客户(管、护)经理,进而做好贷款的管理、存款的维护甚至对账单的发送与收回。

四、网点进行全方位转型

从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今后客户和银行发生业务主要通过四种渠道:一是网点渠道,为客户提供现金或实物票据交易为主,如现金存取款、购买支票、开汇票等业务,同时也可提供客户咨询等温馨式服务;二是自助服务渠道,如银行提供的自助设备、自助通等电子化渠道,在银行的设备上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三是自我服务,就是客户通过自己的设施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办理除现金业务以外的几乎所有银行业务,实现客户自我服务;四是被动式服务,是指银行员工主动到客户家里或客户的单位提供上门服务。在实施网点转型中要坚持“效益、效率、服务”原则。

(一)网点转型要抓功能区块转型。通过功能区块的划分,将小额现金业务引导到自助服务区,实现客户自助服务,对开户、咨询等业务引导到低柜服务区,方便柜员和客户间的交流和产品推荐,在贵宾区同时设置休息区,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使转型后的网点成为一个功能区划明晰、客户服务分层,兼备自助服务的多功能网点。

(二)网点转型要抓服务观念转变。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柜员需要由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不仅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客户提供理财、融资、咨询等相关的银行知识;同时客户到网点办理业务是柜员向客户营销产品的最佳时间,也是维护客户的最佳时机。

(三)网点转型要抓员工素质转型。需要对网点员工进行分层培训,除了留下适量操作技能型员工外,需要将更多的操作型员工通过培训和再学习,使其转变为营销人员或理财人员。员工在能力转型的同时也要从思想与理念上转轨,转变等客上门观念,增强服务和营销意识,从被动转向主动。

(四)网点转型要抓电子渠道投入。在网点内增加相应的电子服务渠道,将原来需要的机械式人工服务进行分流,将柜台的小额现金取款业务分流到取款机,将柜台的查询和打印等业务分流到自助终端上,将一般的转账等业务分流到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同时在网点内安装自助渠道产品。

(五)网点转型要抓管理转型。为了提高网点对市场与客户反应的灵敏度,建议将有条件、具备一定规模的分理处和储蓄网点升级为支行级网点,赋予其开办所有业务的功能,同时将原有支行管理职能剥离,将财务、审计、监督、检查、人事等所有管理职能全部上收到二级分行,减少支行的管理职能,将网点资源全部用于做业务、做营销和做服务,同时管理链条的缩短也使二级分行更具管理力和执行力。

(六)网点转型要抓产品定价转型。合理的产品定价是引导客户的有效手段。产品定价策略可以引导客户的产品应用习惯,在网点转型中,如果对网点柜台的小额存取款交易实行适量的小额收费定价,对自助设备、电话银行、尤其是网上银行实行免费或半价策略,可以吸引和引导部分客户应用电子渠道,从而解放网点人力资源。

第五篇:县域农行服务三农思路探析

县域农行服务三农思路探析(2008-09-11 12:51:50)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农行工作会议上,农总行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明确提出了“面向三农,服务县域,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作为县域农行,在实践这一市场定位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如何服务“三农”,也就成了县域农行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拟结合县域实际,对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树立“大三农”意识,在思路上坚持做到三个两手抓

符合大环境的思路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基本思路必须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县域农行服务“三农”,不能简单提信贷支持“三农”,而必须以“三农”为载体,通过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的发展,同时也推进自身的发展,共同构成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为此,县域农行必须坚持“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在发展的思路上坚持做到三个两手抓:

1、坚持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两手抓。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本是银行两大传统支柱业务,但由于前些年农行在县域的不良贷款占比过大,农行矫枉过正,资产业务逐步萎缩,与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某县农行为例,该行从2000年末至2006年末存款增长12.1亿,但贷款累计发放只有2.2亿,2006年末贷款余额只有存款余额的21.4%。一些乡镇分理处除有一定的质押贷款发放权之外,其它贷款权力全部上收,以致让社会感觉农行分理处的功能不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甚微。因此,县域农行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服务“三农”,必须坚持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两手抓。

2、坚持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两手抓。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此,各项中间业务应运而生,代收代付、代理结算、代客理财、保管箱等中间业务的需求日益扩大,要求日益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对银行中间业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县域农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间业务的供给上并没有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服务“三农”中,必须将中间业务的开发和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两手抓。

3、坚持产品营销与客户营销两手抓。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农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主动营销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县域农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产品营销有余,客户营销不足,其结果是银行同业的产品营销(如存款、优质资产项目)竞争异常激烈,既降低银行的效益,也降低了银行的形象和地位,只看到银行对客户的依赖,而看不到客户对银行的依赖。这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营销大相径庭。因此,在服务“三农”中,我们必须转换观念,更新思路,要坚持产品营销与客户营销两手抓,要通过银行的优质服务,锁定客户,培养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感和忠诚度。

二、增强创新意识,在举措上实现三个新突破

县域农行要想更好地服务“三农”,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必须内强实力,外树形象,加快发展,在发展的举措上实现三个突破。

1、创新理念,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寻求新突破。理念的创新是业务创新的基石,若没有理念的创新,则陈旧的思维观念将成为银行业务创新的绊脚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仍在不同程度上束缚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影响了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和广大员工创造力的发挥。所以要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增强农行的金融竞争力,服务好“三农”,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创新经营理念。一是淡化计划观念,强化人均意识,增强提速发展的紧迫感。计划作为经营管理的手段,人们轻车熟路,习以为常。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计划的主观性因素很多,客观性很难保证。过于强调计划,其结果是很容易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从而挫伤“快牛”群体的积极性。因此,在计划的指导上,要引导人们更多地向先进单位人均业绩看齐,而不是在计划的完成率上比高低。二是淡化基础观念,强化效益意识,增强实现提质增效的紧迫感。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效益为目标,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必须围绕着效益干,业务经营的激励机制必须坚持效益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地方,要引导人们尊重事实,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低起点的基础上比发展速度,比相对数。三是增强制度创新意识。农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农业银行不仅点多面广战线长,而且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县域与城市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全国统一的制度,往往很难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县域农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可能会更多地遇到这种情况。因此,农行必须增强制度创新意识。考虑到规章制度修订的时间性和现实工作中的时效性,我们建议对事前预知的一些合理不合规的有关事项,采取专门的报批、报备制度。在确认完全没有道德风险和符合“三性”原则的前提下,上级行要及时支持县域农行的工作。

2、创新机制,在建立科学管理办法上寻求新突破。机制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发挥人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服务“三农”问题上,既不能走过去信贷支持农业的老路,又不能在新的信贷新规则面前缩手缩脚,无所作为。所以,县域农行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必须在机制的创新、考核办法的制定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创新考评机制。对经营单位可实行准事业部制运作,以利润为目标,实行创利和计划双层考核,即首先根据创利多少确定应得资费,然后再以上级行考核得分多少确定实得资费比例,两项相乘,得出单位实际报酬。工资费用实行按月预支,按季结帐,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彻底打破过去“以计划定业绩,以计划定报酬”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引导经营单位不唯计划唯发展,走内涵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二是创新分配机制。现行的员工工资分配办法实质上是以岗位定报酬,比原先计划体制条件下的等级工资制有明显的进步,但岗位基础工资系数、绩效工资系数等作法仍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效益目标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密切。很多保险公司实行的基础工资+业绩点数提成的办法颇值得借鉴。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对岗位进行重新布局,由“把人分配到岗位”变为“把岗位分配到人”,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没有岗位或不能适应岗位的要自然淘汰,彻底杜绝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的现象。

3、创新产品,在实现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上寻求新突破。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着力点,是实现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现行农行金融产品,在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是防范风险设计有余,方便客户考虑不足,结果带来很多产品业务流程繁杂,客户望而生畏。县域农行在服务“三农”中,更应该把金融产品的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是在资产业务产品上,要突出“短、平、快”特点。就县域经济而言,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资产业务产品的要求是借款额度小、借款时间急、用信次数多,现行的信贷决策程序耗费时间长,容易使企业错失发展商机。县域农行要密切关注客户的需求,尽快推出符合客户要求的“速贷通”类信贷产品。要简化办贷程序,缩短决策链条,只要企业(个人)完成了原始积累,有足值的抵押物,就应大胆予以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用信要求。对一些和农行长期合作、信誉好的优质客户,可有针对性地推出小额短期(最多不超过半年)无展期信用贷款产品,力争将部分信贷业务办成柜面业务。二是在负债业务产品上,要紧抓“大众化”特点,把业务运行中的“复杂”、“繁琐”锁定在管理中,呈现给大众的只是方便、简单和快捷的操作。要满足大众客户的传统习惯,比如去年以一张主卡和一张副卡替代“卡折合一”的银行卡产品,大多数客户特别是务工户很不习惯,也给他们存款、汇款带来了不便,建议恢复卡折合一产品。整合现有产品,推出“套餐式”服务,将个人消费信贷、个人投资、休闲消费、个人及家庭保险整合在一起,推向市场,发挥产品的整体作用。三是在中间业务产品上,要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比如说网上银行业务,未来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县域农行必须精心维护网络运行环境,不断丰富网上银行功能,大力推广网银产品。要为客户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包括国家金融政策、利率、汇率宏观信息查询,主力业务信贷查询、客户对帐以及信息调查等交互式信息服务,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清算业务和信用业务服务,为客户资金归集、划拔、委托投资、证券买卖、外汇、保险交易提供平台。发展电话银行,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各种交易,享受高科技带来的金融服务。

三、坚持求真务实,在效果上追求三大目标

县域农行服务“三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县域农行强身健体,加快发展的要求;既是农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农行自身利益效益之所在;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建设,不能仅仅是满足政治形势的需要、不能只搞些花哨的形式预以应付,而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实地推进,在效果上必须追求三大目标。

1、提升形象。县域农行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曾凭借其金融资源在各地拥有非常的地位和良好的形象。在从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因商业银行追求自身效益的本质要求,县域农行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改革阵痛,网点撤并、人员裁减、信贷紧缩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行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县域农行要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之际,挺身而出扛起服务“三农”的大旗,在服务中发展壮大,在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树立这样的形象,在政府部门心目中,农业银行是实力最强的银行;在客户的心目中,农业银行是服务最优的银行;在社会人士的心目中,农业银行是规模最大的银行;在人们的工作中,农业银行是最愿意选择合作的银行;在人们的生活中,农业银行是最离不开的银行。

2、提速发展。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发展之时,也就是县域农行提速发展之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已形成了一系列深刻理念,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一个首要”,即“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城乡统筹是基本战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基本判断;多予、少取、放活是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基本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些理念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县域农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提高效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户总数高达2.5亿,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据国家专业部门测算,大概需要15到20万亿。除国家财政投入外,社会各方面的多元化投入必不可少,其中最主要还是来自银行体系的信贷投入。这说明县域农行有着巨大的信贷资源需求市场。最为重要的是,国务院对农行的定位是“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也就是说国家是鼓励农行有偿服务“三农”,而不是历史上不计成本的支持农业,这说明县域农行在服务“三农”中有着巨大的效益空间;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财政投入,也为县域农行提高效益创造了现实条件。去年,中央财政“三农”的投入高达3397亿,今年的预算高达3917亿,这些财政资金在县域的运用,都可能成为县域农行的效益增长点。

下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兼顾 农行根植县域助推城乡统筹(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行杯”服务“三农”理论征文

    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少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已基本退出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

    农行扎根深山服务三农先进事迹

    农行扎根深山服务三农先进事迹今年来,我处在中共东溪镇委、镇政府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城乡群众生活,树立农行良好形象”的总体要求开......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5篇)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刘立仁厅长回到南京的当天,一边处理繁忙的工作,一边接受记者的专访。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是这位全国人大代表......

    从农村金融供给看农行如何服务”三农“范文大全

    从农村金融供给看农行如何服务“三农” 在2007年年初的全国金融会议上,农业银行的改革方向被明确为“面向三农、整体改革、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将面向三农放在农行改革的......

    市农行服务“三农”实施方案(共五则)

    市农行服务“三农”实施方案 市农行服务“三农”实施方案 市农行服务“三农”实施方案 市支行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地跨淮河两岸,是一个农业大区、产粮大区,也是一个城建新区,......

    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王廖宝珠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5期 [摘要] “三农”工作一直是近年国家关注的重点。服务好“三农”是农业银......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兴国县创新金融支农方式纪实 自2008年人总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出台以来,全国自上而......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研究(合集五篇)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省科技顾问团2008年 系 列研究报告之四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研究 213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编 二○○八年八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