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2:1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

第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

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

---永年县南沿村镇总校完小学校

安静梅

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借助游戏,激发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说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譬如做游戏,体育教材中为什么安排了很多做游戏呢?因为小学生往往对游戏有兴趣。怎样选游戏才能引起学生兴趣是有讲究的,教法也要多样化,要能符合学生的心理。游戏对小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教学中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本来较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做发展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时,就搞多数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接力”和用单脚、双脚跳前进的“划龙舟”比赛或集体跳绳等。400米耐久跑学生既感到单调乏味,又非常发怵,就采用“领先跑”、“赶超跑”、“带球跑”等形式,提高练习兴趣。这样,用游戏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贯穿起来,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加了锻炼身体的实效。还有竞赛也是很好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于低年级学生还可设计新颖的场地。另外,还可以采用“表扬”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一表扬学生的劲头就来了。

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发育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体育老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式教学。这种强

制教学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不想害怕上体育课,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选修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快乐享受优秀的喜悦。这样学校体育才有精神感召力,享受健康的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张扬,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英语课的乐趣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英语课的乐趣

榆林子初中

曹俊锋

内容摘要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策略。教师善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情景,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活”、上“实”了英语课堂,展示了英语本身的魅力,充分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把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一个“导火线”作用,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使英语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真正地上“实”英语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 激活 体验 思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策略:如何巧用电教手段,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上“实”英语课堂?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至始至终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事物,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各种直观性强的情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为整节课的优化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

例如Unit5 Plus and minus中的数字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以一片碧绿的草地作为背景,草地上长着一些美丽的小花,突然来了一群小鸡,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How many chickens can you see?Let’s count.(你能看见几只小鸡?让我们数一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画面吸引住了,兴致高昂,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数完之后,屏幕上再出现数字单词,便于学生记忆。接着可以设计一些学过的动物,水果等,以同样的方法教学

其他数字单词。这样把教学内容自然地呈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为此,在新单词呈现,对话及课文呈现时,恰当地利用教学媒体创设出充满生机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单词。

二、利用多媒体,用“活”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资料,每堂英语课都与它紧密相关。可是教科书不会说也不会动,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枯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让教科书动起来、发出声音来、显出形象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呢?这就必须恰当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让教科书活起来,形象起来,用“活”的教科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例如Unit 8 A camping trip一单元时,运用电脑,把课本对话内容制成一部“小电影”,并且给它配上声音,把场景、人物、对话统统立体地展示给学生,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使学生入情入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生真正看到了,听到了,真正地感受到了,最后还能进行模仿表演,自始自终都充满激情,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三、利用多媒体,真“实”生活体验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斯大林曾说过:“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英语是一种交际性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掌握并用这种语言工具。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多媒体,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启发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在生活经验与英语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显示英语的交际性,展现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英语中的买东西的有关口语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片段:Miss Li来到水果商店买水果,与营业员进行交易,配音:

Shop assistant:Can I help you ? Miss Li:I’d like some pears , please.Shop assistant:How many kilos ? Miss Li:Three kilos , please.Shop assistant:Here you are.Miss Li:Thank you.How much? Shop assistant:Six yuan.Miss Li:Here you are.Shop assistant:Thank you.Goodbye.Miss Li:Goodbye.活动的画面,悦耳的语音,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平时,大家都买过东西,对买东西的过程非常熟悉,所以对这些买卖口语的使用掌握很快。在巩固知识,进行表演时,部分学生甚至能结合生活体验,加进讨价还价的情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利用电教媒体,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大教学密度,而且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

1、创设生动情境,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里储存的形象或表象材料,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声音等各种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教学内容更明确,形象更生动,方法更有效,学生掌握速度快、功效高。例如第九单元The English Club时,六个国家名称和国家的人该怎样让学生很快地、牢牢地掌握呢?首先画面上出现Alice,她背后的图景是伦敦大钟,这时配上课文录音:Alice is English.She is from England.接着Alice周游世界,第一站来到中国,遇见李雷,这时的背景是中国长城,配音:Now Alice is in China.Li Lei is Chinese.They are good friends.然后Alice分别来到以富士山为背景的日本和以自由女神像为背景的美国,并遇到了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孩和Ben。这样生动具体地把世界各国的风景和名胜展示出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学生兴趣浓烈,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知不觉地把内容

形象化地映在了头脑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2、引申知识迁移,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者高度重视、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几乎所有的创造活动都缺少不了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中学阶段,我们应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教育手段,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多方面创造能力的人才。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借助电教媒体信息多、容量大、图文并茂的特点,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引申迁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完课文对话后,可以用教学媒体展示与课文对话相类似的图景、情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模仿课文对话来自己编对话,并表演,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延伸。借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总之,多媒体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多媒体的表现、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与受控性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英语教学具体实践、合理选择、有机结合多媒体,适性而用、适时而用,从而提高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勇于开拓,积极运用多媒体,创造性地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使英语课堂渗透人文精神,充满亮丽色彩。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国家教育部:《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M]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行福: 《作为游戏的教育》[J] ; 《教育参考》2002年第12期

4、张建伟、孙燕青:《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的心理机制》[M] ;《外语点化教学》 2004年第2期

5、张建伟、孙燕青:《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朱晔:《英语网络学习策略缺失问题机器策略》 [J]; 《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第1期

第三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西方有这样一个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位,您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他们回答说:“我们两个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选择爱,因为有爱就有了一切,就有了教育的智慧和成功。

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作为数学教师想让每一个孩子学好数学,这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你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记得每次接班时,我都会举行一个小小的见面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介绍一下自己,说说个人的爱好,自己对老师的渴求及对成绩的要求。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很快有了一定的了解,缩小彼此的陌生感,从那一刻起,我会决心用智慧之爱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就这一方面,我是从以下几点践行的。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始终认为,要打开学生的心门,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和我的心弦产生共鸣。过去我们是用没有启发的方式灌输知识,而今天,我们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我校特有的教育专家讲坛,使我们每位教师转变了思想,在教育过程中端正了学生为主体的态度。作为教师如何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清楚在一个班级里总会出现不爱举手发言的,有的学生自认为会了,但是在沉默中大多数是一知半解,这种情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倦带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准备每一天的内容,用我的课堂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主动举起小手发言。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在低年级时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一听讲故事,学生热情高涨,故事讲过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解释聪明的乌鸦喝到水是因为把石头投入瓶中石头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等,我继续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和装半杯水的玻璃杯进行演示,让学生深刻体会体积的意义。通过这一环节既吸引孩子兴趣,又使孩子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所学习的知识。

(二)引发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体验数学乐趣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1、这样就需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和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我每一堂课都是带着一种请去上的,使孩子在学习中不受压抑,不受批评,这样教师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讲《简易方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小时侯都玩过跷跷板吧,在玩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一头轻一头重,或等重这就是平衡。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平衡现象吗?有的说挑山工,有的知识面广的学生提出杠杆问题以及研究力臂问题,我适当进行点拨,并大势表扬,就象那些教育家一样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从那时起爱提问的孩子多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真的喜欢上了数学。

2、创设问题情景也是引导学生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材虽然简单,但是我不拘尼于现状,深挖教材,贯彻新课标敢于创新,不限制学生思维。例如: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求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实物试着推导,然后学生汇报,结果不仅总结出我们常见的(长*宽+长*高+宽*高)*2,还有的同学利用底面周长*高是侧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等方法。当你给学生提供空间,学生会发现你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倍加感受数学的魅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

课堂的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在课后出现问题怎么办,为了方便学生,我每接一个年级都要设计一个〈〈采蜜集〉〉,第一页写出本集的规则及要求,课代表必须定期上交,经过我仔细的审阅认为有必要的题形让全班共享,没必要的针对个人讲解,日积月累《采蜜集》渐渐的起到了实效。

(三)鼓励竞争,让学生共同进步

每个人都清楚,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培育学生的这种意识以便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建立每月数学之星。对于每个学生机会均等,例如课上回答出色,受到教师表扬,进步明显,考试成绩优秀等给予加分,月底总结,总分前15名者成为本月数学之星。

2、结对子。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我采取让优等生一对一帮助,哪一组共同进步大就加分奖励。

3、千分制度。每年临近期末,我就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的竞赛中去,使他们在竞争的同时全班每一个人都会有更大的飞跃,让学生共同进步。

二、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所带的班级除了平日作指导外,期末一般都采取两班学困生集中培训一个月的方式(利用午休进行)。由于我的坚持和孩子们的付出,我所带的一个班在去年五年测试中百分之百及格。当我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告诉**学困生68分,**76分时,全般同学不约而同的为他们鼓掌,那掌声震耳欲聋,教室外也许不知怎么回事,但我和孩子们非常清楚,这是我们经过半年的努力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相长,体验教师的幸福

我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老人在月色中散步,突然碰到一个小偷正从他家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的穷家中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找不到,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望着小偷的背影,老人感慨的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晨,老人在他的门前发现那件叠的整整齐齐的大衣,老人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我们就像这位老人,用自己独有的教育方法来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着一种无痕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的付出也会在学生的一言一行得到回报。记得本学期讲统计一课,我调查同学们喜欢哪些科目,并说出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数学,因为我喜欢常老师。我从他的表情可断定他是发自内心的,我真的被感动者;还有过新年时有一个学生送我一张贺卡,里面写着: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马上来到的新年里,我只想把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送给您。我被感动着;以及在课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时,我的愉快和幸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舒服!

最后,我以这样一句话做结尾:这就是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智慧和成功。

第四篇:(电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在合作竞争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感受 ;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乐学之下无负担”。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它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的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知识 “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地、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

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为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性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的乐趣。

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的情景,能够使学生 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 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的冲突。是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并使之从中感受到探索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1)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学习方法。(3)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要重视教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安排好课堂练习,做到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中、差生的帮助,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一些问题,学生答错了,不应错过机会,要帮助他们学懂,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答对了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聪明。(4)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美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张教授的话非常有哲理,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材的启发下,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究,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给学生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第三,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创设开放型问题研究模式。

三、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

《现代教学论》中指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的合作发现的有序状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引导学生眼` 口` 手` 脑并用,让学生动手` 动脑 `看一看` 摆一摆` 想一想等,亲自感知学习内容,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巩固了知识,使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动手操作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产生疑问,学生天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但有的课堂上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学生走走过场,凑凑热闹,活动过后,对学习过程缺乏深刻的体验和反思,思维得不到升华。要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必须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思考,达到“玩中想,想中学”的境界。在动手实践中充分展示自我,在动手操作中尽情体验成功,让学生感受成功是激发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走出失败的阴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在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丢求知欲的满足,解决问题对表现欲的满足。第二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第三 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四、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

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 者。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

纵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交往的片面性和单一性,是造成“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以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从而促进师生在交往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中阻碍学生主动交往的原因,主要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儿童的经验沟通,由此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主动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儿童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从而进行主动的交往活动。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往往容易受边长的干扰,对角的大小不理解。在一次听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折角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我的角胖,你的角瘦”,用胖、瘦形容角的大小太形象了,教师再适时的引导,指出:胖的角一般说这个角大,瘦的角一般说这个角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1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已有经验。2.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试图引导学生研究“最简捷”的思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还是不能摆脱教师思想的束缚,交往过程中将处于“假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小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在活动中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3.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对话”

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词,用“对话”表述互动交往中的师生关系是最具概括力的,以往教学中的那种从强制开始,以形成“标准共识”而结束的问答,充其量是一种“对答”,是教师站在绝对优势的先知先觉。学生的主动交往需要心理上的“安全”,需要适合的环境,在小组中学习,学生间是平等的,教师弓下身子的参与,在学生看来也是与他们平等的,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4.有利于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思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客观地讲他们不能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在每个学段学什么,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编排的,而且他们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他们有选择是否主动参与的权利,当教学环节与他们的思维需求相违背时,学习活动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都在思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暴露他们的思维需求,便于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如学习“比较”时,在小组学习中,有些学生对两个问题列同样的算式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两个问题应该是两个算式,显然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设想的不一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需求,教师才能针对问题适时地把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5.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是学生评价学生,往往过多地侧重得出的结论,忽视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间的评价就不只在结论上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评价将随时随地的发生,更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字眼,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我们教师要终生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3马运鹏 .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4刘敬发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郭德俊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王景英 .教育评价[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拓展」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生活里的许多事物都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所以,老师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细致入微地对学生渗透生活观念,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案例回放

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孙艳霞老师,在给学生们讲“齿轮”这堂课时,刚上课就给学生拿出了一个齿轮模型,然后说:“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像这种模型的轮子,你们认识吗?知道它叫什么吗?”

“知道!我见过好多次呢!”一个男生回答。

接着,孙老师把两个齿轮模型贴在了黑板上,一个齿轮模型中贴有“齿”字,另一个贴有“轮”字。

“那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啊?”孙老师问道。

“自行车上就有。”那个男生说道。

“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其他同学想知道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齿轮。而要研究齿轮,必须得有齿轮才行。我们的桌子上有一些材料,可以制作齿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一个吗?”

“能!”有几个学生大声回答。

“好。老师希望你们每个小组最好做出三五个来。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你们觉得能完成吗?如果要把齿轮做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好!我现在开始计时,看看哪个小组能率先完成任务!”

一眨眼,时间到了。

“请把你们做的齿轮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嗯!老师发现,有的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5个齿轮,很不错。不过,有的小组虽然只做了3个,但是做得很精致,也很不错。同学们,做齿轮不容易吧?谁给我们谈谈做齿轮的感受呢?”

学生们互相观看同伴制作的齿轮,并谈论自己在制作中的感受。

“现在齿轮做好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块泡沫塑料板、几根小铁钉,把你们的小齿轮组装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结果发现有的齿轮根本就转不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啊?老师,我们的齿轮转不起来!”一个学生喊道。

“那是怎么回事呢?你再仔细看看。”孙老师反问道。

“呵呵!可能是我们的小齿轮不够圆、齿不均匀造成的,因为,齿轮组合在一起时,如果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就转不起来!”

接着有学生说自己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同时做齿轮的材料也不够坚硬与结实。

“哦!有那么多问题会影响齿轮正常工作啊?”一个学生做了总结性的惊呼。

“是啊!看来,我们做的齿轮,问题还真不少呢?大家想一想:要想让齿轮正常工作,必须达到哪些标准呢?”

“齿轮应当是圆的,而且齿的大小要均匀。”“两个齿轮的齿还要能很好的咬合。”“齿轮的厚度要合适。”“轮轴要在齿轮的中心点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没错!其实想做成能正常工作的齿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们知道吗?建国初期,我国根本就没有自行制造齿轮的能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才能批量生产齿轮。所以同学们不要灰心,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发现齿轮制作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已经很不简单了。接下来,我们重新做几个能够正常工作的齿轮。”

……

案例解读

齿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对于它的制作方法、用途以及什么样的齿轮能更好地工作,恐怕大多数学生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孙老师通过提问学生是否见过齿轮,是否知道齿轮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对“齿轮”强烈的探究兴趣。

在学生对制作齿轮、使用齿轮的探究过程中,他们提出了很多关于齿轮的想法,也解决了很多疑问,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试想,如果孙老师上课时不以齿轮模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提几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学生能有那么大的积极性来配合老师的讲解吗?课堂氛围能达到如此激烈的程度吗?肯定不能。

对于那些不爱探究的学生,老师可以借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信息,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

下载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运动技术的乐趣(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能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然而我们老师平时只顾赶教学进......

    让学生饱尝自主学习的乐趣(5篇)

    让学生饱尝自主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饱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是21世纪优秀教师的神圣职责。让学生饱尝自主学习的乐趣,应从预习开始,让学生以旺盛的热情进入语文课堂。特别是要在语......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摘要: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从童年向青少年转变,渴望独立、自由和成功。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最易感到挫败。这种......

    让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让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英语是考研中的一道难关,其重要地位也是毋庸置疑。因此,学习英语,更多的是讲究方法而不是强行而为之。 我们都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千古不变的。没......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四季的脚步》评课)5篇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季的脚步》一课,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教学。本课的课题是《四季的脚步》,教师紧紧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这一线索展开教学,首先......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范文模版]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内容提要: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

    舞动莲湘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感受成功喜悦

    舞动莲湘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感受成功喜悦 ——武坚小学莲湘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课程介绍 莲湘课程是武坚小学开发的一门非学术性的,独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也是武坚小学课程建......

    让读书学习成为生活乐趣

    让读书学习成为生活乐趣 时下,一些人不愿意读书学习、不善于读书学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读书学习乏味无趣,不像迎来送往那样热闹,也不像吃、喝、玩、乐那样快活。持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