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时间:2019-05-12 12: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论人言可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第一篇: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我曾经庆幸自己能够学新闻专业,但偶尔的机会读了《论<人言可畏>》之后颇有感受,深切感受了“人言”的威力。也许这篇文章能够提醒我以后的职业之路,至少可以说能够引领我的专业之路。

记者有被称作“无冕之王”、又被称作“第四种族”的、也有被称作“第四权利”的。从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记者先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曾是抨击小报记者,因他缺乏客观公正吧!所以将当时娱乐明星阮玲玉的境况写的欠考虑。也许没有这些专业知识不过关以及道德水平不及格的小报记者的话,命运主宰这当然是她自己。他们就像古时候部分清浊的地方官,诉讼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他收受钱财的多少,哪管得“人言可畏”!

少数记者前一句嘴上念叨自己是人民之喉舌,下一步就是毁人名誉文章的刊发;前一句说是调查取证,下一步就凭空捏造;前一句说是说人言可畏;下一步就按部就班……

“人言可畏”是阮玲玉遗书中的原话。用现在的话,他是一个公众人物。她的死,正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年代,无疑成为民众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就如现今一些八卦媒体向观众提供的娱乐新闻一样,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话题。正如鲁迅的话“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是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还是说淡、淡、淡。”当然,时间能把一切东西冲淡。然而媒体在诉苦,这事与它毫无关系。“也不尽然”,轻描淡写,委婉的回绝了它的观点。也预示着当时媒体的详情,更重要的东西在这四个字之后。又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所有的愤懑全在“也不尽然”这几个字中流露。

“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又一次绝对的肯定。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中央知名新闻栏目记者来到地方报道一个“背光”事件。由于没有受到地方官员热情招待,被报道事件毫无疑问登上了这个知名栏目某一期、、、、、、这个地方受到中央重视。最后有人透露被报道地方之所以被报道缘由有三:第一;没有受到地方热情招待;第二;自己是中央来的记者采访费太低,都没有地方记者的采访经费多,第三;你们没有足够的重视记者,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记者优越感”超强的实例,所以说“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

令我铭记的还是这句“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她它弱者,但对弱者它却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忍声吞气,有时仍可‘耀武扬威’。”然而,鲁迅先生并未让我们失望,最好的诠释仍旧出自他的笔下。新闻工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仍然有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于现状的中庸思想。所以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弱者它却是强者。它的变化如同阿谀奉承的小人物一样,上级面前毕恭毕敬,下级面前耀武扬威。也许新闻自出生那天起他的属性可能就包括小人物的性格,却实,在强者和弱者之间游离。

女人还没得到彻底解放的那个时代,凡事触到女人话题的,都有信口雌黄之嫌。也许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报章新闻占过“半边天”。值得深思的例子不少。“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确实是你怎么知道?你是遵循了新闻的原则还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切身的采访。可能你在卖弄你的文采,但你同时出卖的是你的人格和道德。旧时的新闻肯定有不完善之处,肯定存在有“一心只写圣贤书”,全凭直觉判断,任凭词藻的发挥。喜欢加上额外的描写,也许是想多赚几个铜子罢了。何必这样劳民伤财呢?更加厉害的是下面这一例子。

一女孩跑掉了,自奔或被诱还不可知,才子就断定到“小姑娘独宿,不惯无郞,”你怎么知道?一个村妇再蘸了两回,原来穷乡僻壤的常事,一到才子笔下,就有赐以大字的题目道,“奇淫不减武则天”这程度你又是怎么知道?何来职业道德?可谓是杀人机构。可能这位连武则天的性别都不分,也可能都没见过这位“私奔女”。再没有沾染鲜血的笔杆上,仍旧进行着他们那些有头有理的伤害。然受害者不计其数,对象却是普通的民众,而他们在另一边却高歌,自己是人民的喉舌。因为“有闻必录”或“无能为力”,都不是有责任心积极向上的记者所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中,并不如此,——他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如果说媒体走到毫无责任的时候,那它也走到末路,将会“寿终正寝”。因为媒体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始终牢记自己乃是人民的喉舌,因为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更是因为它对社会更伟大任务负责任的本质属性。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对媒体、报刊丝毫的畏惧和敬而远之的态度的话,没有了职业优越性的话,那么,报章才算是真正的报章。遵循了新闻的原则,哪管的上人言可畏呢?

姓名:董钊

第二篇:读两论有感

追求心灵明悟的幸福

——读“两论”有感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研读过毛主席的著作——《矛盾论》。之所以对这篇文章感兴趣,一者是因为当时政治课上老师对此有所介绍,于是寻本溯源,在网上找来原著用心体会;再者也是因为打小就对哲学很喜欢,《矛盾论》中的思想使我生出许多感悟,收益良多。这次集团公司团委组织的活动,不仅给了我重读《矛盾论》机会,更让我有机会一睹《实践论》的风采,《实践论》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课本上也有交代过,可抽掉水的水果失去了很多风韵,同样并不可口,而阅读原著确是与原作者精神对话的最好机会。经过这次阅读之后,细细咀嚼,细细品味,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在对“两论”统一的理解方面感觉豁然开朗。不仅丰富了自己,提高了境界,也重新激起了我对哲学问题的思辨习惯,想说的话很多,就从哲学说起吧。

从来不敢妄称自己懂哲学,只敢说是喜欢。在我看来,哲学这门学科是很神奇的,且并不深奥,与工具型学科不同,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却可以雕琢人的思想。而且哲学并无是否学会这种说法,不论经过多少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多少领悟,直到以为触碰到了世界的本源,可以解释一切现象了。这时阅读一本其他学派的著作,或是经历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事,亦或只是看到某个场景,听到某段音乐,都有可能动摇你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人生的理解。是了,我们的思想中,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人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与人本身认知的局限就是一对矛盾。这其中的认知局限,包含很广泛:比如你站在分钟的角度看待某个问题,你会得出一个结论,而你站在世纪的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得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更不用说是站在人类史或是自然史的角度了,此是为时间上的局限;相同的,站在所在城市中得出的结论,一定不同于周游世界的结论,而它们也一定不同于踏遍宇宙所得出的结论,此是为空间上的局限;你考虑到了一件事物的两面与考虑到事物的四面所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有所不同,此是为视角的局限;而你的结论也一定取决于你对此件事物知识的丰富程度,此为知识面的局限。因此,时间、空间、视角、背景知识等等这些影响你认知的因素,都会最终影响你能够获得的所谓“真理”,而当这些因素变化的时候,你获得的“真理”也会随之变化。但即使当你站在了整个时间长河角度、站在了整个宇宙及其外部的空间角度、包含了各种方面的全面思考问题、并且拥有了一件事物所有的背景知识的时候(当然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显然是不可能的),经过你缜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所谓的真理么?就可以据此解决所有的问题么?我认为不是,你站在整个时间角度得出的真理,不一定就能解决其中一天中所发生的具体问题,你站在整个宇宙角度得出的真理,也不一定就能解决其中一个房间中所发生的问题。所以,绝对的真理是不可能达到的。(这点与自然科学很像,而哲学其实就是思想科学)但是,绝对的真理并不是不存在的,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无数相对的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就是哲学。

那么,学习哲学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刻刀。矛盾是不可完全消除的,但我们可以转化矛盾。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并减少自己的认知局限,就可以缩小与绝对真理的差距,获得相对于过去认识的相对的真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实了自己的知识,扩大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的一生可以是短暂的,但是人一定要过的充实,人并不是为了物质而活着,也不是为了要被别人记住而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追求一种思想上的幸福,有的人为了别人奉献人生的一切,因为这就是他的幸福;有的人为了保卫国家财产而失去生命,因为这就是他的幸福;毛主席为了解放旧中国的劳苦大众而奋斗终生,因为这就是他的幸福;马克思为了全人类的思想进步而思索社会的本质,因为这同样是他的幸福;所有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都在追求着真理,因为这是他们的幸福。难道透视生命的真谛,了解万物的运行规律不是一件让人莫大幸福的事么?头脑清明难道不比浑浑噩噩让人感到幸福么?哲学就是追求心灵明悟的幸福,这就是学习哲学的最大意义,一套从头到尾的思辨做下来,虽然精神疲惫,但念头通达,有所领悟,你就是幸福的。进一步说,哲学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事半功倍,比如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之后,遇到问题时,就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而往往能看到问题的主要矛盾时,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再靠实践完全解决。这样做,比起盲目尝试强的太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毛泽东思想,对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思想上更不能落后,要时刻牢记肩上的职责,牢记我们的伟大使命,多看多听多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充满幸福。

第三篇:读《两论》有感

读《两论》有感

施洋

14级动物医学系5班 *** 摘要:《两论》(即《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中国革命的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概括的思想作品,是毛泽东思想的结晶。关键词:毛泽东 思想 实践论 矛盾论

1.《两论》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进而形成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而《两论》(即《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的主要思想作品的代表。其中《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写于中国革命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品;《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一篇最重要的著作。

2.《实践论》

在粗读《实践论》[1]之后,我对党领导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与成功经验有了粗略的了解。艰辛的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审视自己的处境,才能找到适应的方法并且努力探索,就如我们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才能成功领导中国革命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革命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方面,只有认清正确的革命形式,才能开展成功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还要在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成事之路一项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时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蒋介石、汪精卫的先后叛变、以及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曾犯下的三次“左”倾错误以及后来的“右”倾思想的出现等,无一不是阻挡革命成功的障碍。我党为了扫清这些障碍,做出了许许多多的重大牺牲。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出现,也让革命行动举步维艰,然而,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点去揭露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错误,用行动去证明真理,可以言之,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帮助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铲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毒瘤,批判了当时在党内盛行的“左”倾主义,为中国革命又增加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矛盾论》

《矛盾论》是与《实践论》同时期发表的著作,是毛泽东同志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一篇著作。这两篇著作的发表,标志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从而为我们党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党的革命发展时期,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思想(即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当时在中共中央取得了统治的地位,“左”倾错误使当时革命根据地内的状况大大复杂化,也使毛泽东同志的处境愈加艰难。)。为了彻底清除这种思想对党和革命的影响,毛泽东在长征到达延安后,发表了一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着重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的著作,这就是《矛盾论》,而这一原理,就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所在。阅读《矛盾论》[2]之后,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观的产生到最终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这也是告诉我们,任何理论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深入人心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发酵过程。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起到了鞭策和领导的作用。

4.结语

粗读《两论》,短短时间不能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全部读懂,然而以我们现在的阅历和学识,也不能全解其中的精髓,但是就我们党和中国的巨大发展进步的事实看来,毛泽东思想(《两论》)可谓影响至深啊!参考文献

[1]孙旭著.《解读实践论》.2013.[2]刘冠婵.《解读矛盾论》.2013

第四篇:读《论自由》有感

读《论自由》有感

许明华 2015111898 摘要: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某一合法目标的时候,无论在任何制度下,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利益产生影响或者损失。而判断这种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对社会普遍利益造成危害。正文:《论自由》一书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写于1859年。此次我选择以《论自由》作为我的主要阅览对象。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在追求某一个人合法目标的时候,无论在任何制度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他人利益的影响,造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失。而我们要判断这种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这种行为是否已经对社会的普遍利益造成危害。本书大致为以下三个方面:1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2论个性自由3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而本文我则主要对第三点社会与个人自由的相互性展开论述。

‘简谈‚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公民自由所应当包括的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讨论的自由,即在科学、道德、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问题上,人民有形成、阐述和坚持自己意见的自由。

思想自由,通常也称为思想自由权。英国历史学家伯里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一书中称:希腊人之所以使我们永远铭感难忘,乃是因为他们最初发现了‚思想自由‛。‚思想自由‛作为一项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要享受自由的话,就应该使每个人能够想什么就说什么;要保全自由的话,也应该使每个人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关于思想自由的概念,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各种不同的表述。笔者认为思想自由是进行思考,形成一定主张、意见和想法的权利。与信仰自由、表达自由、宗教自由、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等权利有密切的联系。思想自由强调个人内心活动的自主性,它是保证公民依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做出各种自主性行为的基础。它是一种理性的解放,具有独立的地位。

讨论自由是以语言、文字、音像、电子、艺术或其他形式表达意见、寻求信息、接受观念、传播思想的自由。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组织的演进、科学技术的提高,都离不开言论的自由传播和广泛交流。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与讨论自由密不可分。因此,人们通常把讨论自由称为‚第一权利‛、‚人类最重要的、潜力巨大的、活动的资源‛。而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关系可谓紧密。

‘作者认知’

在我看来,对于各种思想的自由探索和自由讨论,是保证科学和艺术获得发展的首要前提。凡有这种自由的时代,必是学术昌明、艺术辉煌的时代。凡压制这种自由的时代,必是思想和艺术死气沉沉、愚昧黑暗的时代。真理只能在自由探讨中才能被发现。在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民族思想界一时居统治地位的观点,并不能因此而被认为即是真理的观点。

宪法对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关怀向我们宣示着,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在宪法文本中的彰显揭示出二者必然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能够为宪法所吸纳,成为一种宪法基本权利而为宪法所保护,本身已经说明其入宪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认为,这种意义就在于从宪法理念升华为宪法基本权利的进程,实质上是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作为一项应有权利,在最高级形态上予以内化和认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与宪法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各自的必要需求都得以满足,同时也促进了宪政的发展。

尽管思想自由不应该受到控制,但现实告诉我们,控制思想绝非不可能。关于人的思想不可能被控制因而不可能不自由也并非事实。第一,国家权力可以通过干涉或剥夺人们的表达自由而变相限制或剥夺人民的思想自由。因为,国家权力无法干涉人们的内心思考,但却可以干涉人们思想的表达,而没有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播,人们就会失去信息源、失去观念的碰撞和不断完善而无从思想或正确地思想,人们的思想就会逐渐的枯萎甚至死亡,思想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第二,国家权力可以通过剥夺人们的信息自由或向人民灌输错误甚至有害的信息、理论而引诱或逼迫人民错误地思想。

现实中,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被侵犯往往是间接的,政府或个人总是通过侵犯公民的其他权利达到侵害公民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目的,因而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对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保护。就我国法制现状而言,当前应该对一些表现公民思想的权利进行立法,尤其是十几年仍然呼之不出的新闻立法!尽快出台新闻法对于思想自由以及言论自由都有着超越一部法律本身的意义。

细究‚个人自由以及自由主义‛

个人自由即指我们大多数人所指,是一种最为广义的普遍人身自由,再为深刻一点则上升到精神层次。而自由主义则是个人自由的一种广化,也是个人自由的一种集中体现。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自由主义看作是自由主义的另一种表述。自由主义对个人及其自由有独特的看法。个人有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有充分的自由权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每个个人在享用自己的自由的同时都应该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权利。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在价值上却是平等的。我们所公认的一点:自由的价值是不证自明的,不需要外在的托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个人自由的权利。当然,个人自由的原则意味着自由的个人有权不服从专横的外部强制,也意味着自由的个人有义务不对他人行使强制。如康德所说,‚只有使每个人自由的程度未超出过可以同其他一切人的自由和和谐共存的范围,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享受自由。‛

‘结语’

自由、自由思想、自由主义等等有关自由的一系列词语在中国的近代百年思想史上遭遇了其他任何舶来品所没有遭遇到的最大的误解与挫折,甚至直到最近几年关于自由的言说仍然不能光明正大,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其对于现代中国所具有的又是其他思想体系所不能替代的。在阅读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全过程我都在思考有关自由的话题,自由,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却引来了上千年的探讨。虽然在当今世界,诸如我们之类的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自由已经不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自由的探讨,在我看来,是一个永远不会磨灭的话题!

第五篇: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夸美纽斯(1592-1670),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 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这一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大教学论》有其完整的体系,从人生究竟谈起,一直谈到学校管理,分科教学方法.他的贡献又是多方面的:例如重视教育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主张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家庭教育,单一学制,国语教学,班组授课;要求人们受到周全的教育;提出直观,力量,理解,应用,循序渐进,发展悟性....实际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现就读书后做如下几点体会: 一.对于教育力量的坚信.他认为人心如同树木的种子,树木实际已经存在种子里面."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这就是说,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但是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变成现实,正如玉石要经过雕琢才能变成饰物,牛马要经过训练才能为人服役一样.人心又如土壤、白纸与蜡,只要园丁当心,土壤可以长出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白纸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蜡能变成各种形式,人脑也是一样,它能接受万物的影像.这就是说由外力加以铸范的.这外力有两种:环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环境的影响.具体到每一个人时,他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夸美纽斯对于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决心写出<大教学论>来"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使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动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世上也没有一座岩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适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适的地方凿好了台阶和装上防止跌落的栏杆之后还没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乐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峰造极的人是很少的.但这并不证明人类的心智有什么达不到的目的,只是证明阶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数目不够,有危险,没有修理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方法有困难". 三.对于教学过程的主张.夸美纽斯对于怎么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提出了不少卓越的主张,他格外重视下列几点:

自觉;直观;注意;理解;应用. 四.对于道德教育的意见.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当然他所说的道德教育的涵义不可能跟我们所说的一样;但是他所提出的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却依旧是正确的.如:预防,实践,榜样,纪律等.

夸美纽斯的建树:第一:对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第一次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第二:创造了一个被几个世纪的人竞相模仿的相对完整的结构模式;第三:首创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论,为近代教育学的演进奠定了基调;第四: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规律;第五:开创了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学”理论流派的河。夸美纽斯的功绩:在教育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哥白尼和牛顿在现代科学史上的地位,培根与笛卡儿在现代哲学上的地位相提并论;倘若各时代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失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人便仍可在这一基础上重建教育学。

下载读《论人言可畏》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论人言可畏》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大教学论》有感

    一米阳光 ——从分科教学法说起 初识《大教学论》,缘于它的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这一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完善,以期达到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班级授课制采用的大班教学......

    读《论人生》有感

    读《论人生》有感傍晚坐在夕阳撒满的书房,拿起了弗兰西斯•培根的《论人生》,一杯热茶、一张桌子观摩了一部智者的细心记录。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杰出的思想家、......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品,副标题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该书体现了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许多首创性思想,......

    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1949年6月30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之际,毛主席在全面分析、总结全国形势的情况下,写下了《论人民民主......

    读《自杀论》有感

    读迪尔凯姆《自杀论》有感行10社工 马倩 10200428近些年,社会各阶层自杀现象屡见不鲜,从家喻户晓的富士康自杀事件到影响重大的娱乐圈艺人自杀事件,以及贴近我们生活的大学生自......

    读《肇论》有感

    《肇论》,顾名思义,是僧肇所著之论,是他的代表著作之一。僧肇,京兆人。他起先是研究老庄思想,后来转为研究佛教,成为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由于鸠摩罗什系统全面地译出了大乘佛教......

    读“论友谊”有感

    读“论友谊”有感 时代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人说如今的社会已是人情冷暖,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大家就是朋友,一旦利益冲突就会形同陌路甚至转变为仇敌;......

    读《大教学论》有感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读《大教学论》有感 摘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大教学论》是其写下的一本系统的、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