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2:2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

大关县高桥镇完小-冯纯羽 最近,我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通过深入学习《品德与生活》新课标后,感觉收获很多,倍受鼓舞加,一方面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

当前,《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最大的改革方向是把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以及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放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去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实遵循儿童生活的真实过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习惯于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的多样性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贯穿《品德与社会》全课程,课程标准提到“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此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世界,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实际,回归生活的实际以及回归现实的实际。只有这样,才会有知与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二、《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够更新理念,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做到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课,以实际行动把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第三通过本次课程标准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教材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到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最后通过本次课程标准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013-12-18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小学组织教师学习了《品德与生活》新课标,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学习过程中,我也收获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战略计划;真正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只是没有生活的空谈,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思想跟行为截然不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世界。唯有如此,才会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品德与生活》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的老师一定能够更新理念,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上好每一节课,以实际行动践行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新学期,我将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加强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站在一个真正的品德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的学生,与学生共享品德课自身的魅力。

第三篇: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开设已经十多年了,课标制定与修改也由两次,此次2011版的新课标对我们当下的《品社》课堂教学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也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在认真细读之后,在对学生评价上,我有这些感触。

1、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上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内涵可以广义的概括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为品德与社会这门德育课程制定的,它规定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的性质,明确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目标内容和框架;是本学科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

2、从课程理念上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看

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品社课,就必须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的课堂才精彩。而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重视过程化评价,结合学生成长袋的建立,对每个学生极可能地建立过程化学习档案;二是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家长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角度多样化地评价,言语、非言语的表达,各种作品的信息都要考虑,主要评价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儿童;

二是特别要注重对儿童能否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否愉快地、积极地生活,能否负有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能否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四个方面的个性表现。这样的评价才全面、合理、有效,尤其是低年级不能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品生》课的质量。

中高年级《品社》课学习的评价,要采用多形式、开放性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社会参与评价等形式进行,亦可借助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评价,再加之试卷知识点的测试,这样综合地进行,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

总之,只要教师们熟悉《品社》课标,把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开发好教材,极大可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篇: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关县高桥镇完小-冯纯羽 最近,我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通过深入学习《品德与生活》新课标后,感觉收获很多,倍受鼓舞加,一方面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

当前,《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最大的改革方向是把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以及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放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去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实遵循儿童生活的真实过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习惯于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的多样性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贯穿《品德与社会》全课程,课程标准提到“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此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应该局限

于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世界,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实际,回归生活的实际以及回归现实的实际。只有这样,才会有知与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二、《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够更新理念,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做到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课,以实际行动把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第三通过本次课程标准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教材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到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最后通过本次课程标准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013-12-18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感想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感想

卢小娟

暑假里,我有幸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内容。听完讲座,感受颇多。

第一、《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杂科,它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反映的不仅有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也蕴含着丰富的主观世界。她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从这一课程的最基本的性质,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比起以前的思品课,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最大的改革是把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切切实实地放在儿童的生活中去培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发展性战略计划;真正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当我们翻开《品德与社会》这本教科书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二、通过学习,我还被新教材那先进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觉得这本教材真正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特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比如把新生入学会遇到的一切融合在一起,有机地把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和家庭、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关心他人和热爱祖国等诸多方面用插图、游戏等形式体现在教材里。足以体现新课程改革在改编教材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精髓,重视学生的生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生硬强化培养。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新教材更注重人性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源泉。

通过学习,最重要的使我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观念;我们要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主,教师讲为主,新课程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拓展课堂,延伸课堂,把课堂与家庭、社会及儿童生活世界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达到发展与培养他们真正的道德行为,不再仅仅依靠“听”来发展与培养。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通过提高班的讲座学习,我再一次怦然心动了,我想将来我一定会努力的把这份心动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下载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品德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一张名片,有品德之人方能成就大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品德与生活》......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暑假期间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自己深深体会到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品德与社会》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正如《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 3、(C)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B.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自测题 一、填空题。(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 )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进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同时构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起学生酷爱生活的情......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范文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 教科102班32号学号:101160178 在准备好说课稿并预先练习的基础上,到了微格教室讲台上,虽然面对的是班里几个熟悉的同学,讲起来不免还有抖音和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