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A.家庭生活
B.主体活动
C.主观意志
D.直接参与
3、(C)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纵横交叉)、(螺旋上升)。
4、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C)和其他的实践活动。A.参观
B.调查
C.游戏
D.课堂学习
2、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社课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D)为主。
4、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A)A.核心
B.基础
C.前提
D.目标
5、以下四条,哪一条属于情感与态度目标。(B)
A.保护环境
B.自尊自律、乐观向上 C.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D.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地域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结合学科教学实际,举例谈谈你是如何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自测题
一、填空题。(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综合课程。”
2.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品德与社会》强调了教育的()功能。3.新的教材观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4.新的课程标准与()正式颁布。
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8分)
1.()是品德与社会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6分)
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自评与他评。()
2.新版课标在目标设计时对老师的要求是“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学观念”,学会以“三维目标”的理念去设计目标。()
3.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四、简答题(6分)
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五、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10分)
新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式是“个案分析”法。
六、案例分析(10分)
袁老师在新授《着火了》一课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火灾现场的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火灾实例,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然后用警察叔叔的话,规范学生的言行。最后用夸夸学生掌握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言行。
一、填空
1.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德育
3.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4.2011年12月28日 5.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二、选择题.A
参考答案
2.B
3.D.A
三、判断 √ 2 ×
3×
四、简答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五、辨析
错误的。新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式是“达成水平评价”,即通过纸笔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这样评价方式的改变优势之处在于:
1.可以监控课程实施的质量。2.可以提供目标达成的证明。
这种评价方式的重心不在于对学生打分、排队,而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六、案例分析
分析:纵观这些教学片断,不难看出袁老师所进行教学设计的“精心 ”,主要根据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过年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
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新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4分)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学习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事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四、简述。(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12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
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学生生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结果
3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
4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5教学渠道是开放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性教学评价是开放的6能力与方法知识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4分)
1×2×3 √4×5√6 √7√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24分)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答(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答(1)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
(2)评价要注重知行统一。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
(3)评价语言既要简要、精炼,又要注意差异性、针对性。评价结果要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变化。
(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注意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答: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答(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答(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
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
式进行评价。
(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展示,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
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答(1)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教科书及教学需要的参考资料、图书、教具、电子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
网等都是校内的基本资源。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
(2)因地制宜利用社区或乡村环境资源。学生生活住地周围的商店、各种活动场所、校外基地以及各类旅游景
点等都是可以加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3)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学校教师及各类从业人人员、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统的各类文化活动、各种媒体及书刊信息等资源都是可以加以整理、开发利用的资源。
五、实践论述。(12分)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思考:依据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思路,渗透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如何充分整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对教学中的细节作以详细阐述。
第四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测试题答案
2011——2012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测试题答案
班级___学号___姓名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生存能力)
2、(远亲不如近邻)
3、(生命),4、(侵犯),(违法犯罪)
5、(发票),6、(他人的立场)
7、(坚强面对)
8、(成长)、(锻炼)
9、(想法和行为)
10、(坚持不懈)
11、(困难)、(目标)
12、(快乐)、(忧伤)
13、(好心情)
14、(理解)
15、(取长补短)、(互相合作)
二、判断题。(20分)
1.(×)2.(×)3.(√)4.(×)5.(×)
6.(×)7.(√)8.(×)
9、(√)
10、(√)
三、选择题。(30分)
1.B、A、C、D、C2.A3.B4. B5.A6、A
7.A8.B9.C、A、B
四、简答题(各5分,共30分)
1、你知道那些自然灾害?(列举五种以上)
答:地震、龙卷风、火山爆发、洪水、旱灾等。
2、你知道哪些不文明行为?应该怎么做?(列举五种以上)
答:
1、买东西时不排队,插队。应该排队。
2、看电影时大声喧哗。不要大声喧哗。
3、乘车抢座位。应该给老弱病残让座。
4、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不要大声喧哗。
5、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吐痰等。
3、什么是三无产品?
答:
1、无质量检验合格证。
2、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
3、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4、你知道哪些购物场所?(五种以上)
答: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店、服装店、集市等。
5、列举你知道的名人坚持才能成功的事例。(三个以上)
答:如:
1、曹雪芹写《红楼梦》经历了十年的艰辛。
2、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的时间。
3、徐霞客用27年写完《徐霞客游记》等。
6、洪水来了怎样脱险?
答:
1、洪水来临前,要迅速撤离到楼顶、山坡等高处,要快。
2、被卷入洪水中不要慌,要借助木头等漂浮物保护自己,顺水向安全地方
转移。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51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9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14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15分)
答案: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
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
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
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家长、社会参与评价
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
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
3、答: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4、答:
(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 答题要点: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程 D.生活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A.110 B.122 C 119 D.120
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A.彝族 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
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 矿泉水瓶 D.烟头 建筑垃圾
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
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A.生活质量的提高 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 D.生活能力 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A.感受 B.感情 C.感悟 D.感想
二、简答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4分)
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
三、教学活动设计(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一、B D B B C C A C B C
二、1、(1)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
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2)答:(略)
2、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答:(略)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教材编写 B.教学设计 C.教学质量 D.教材选定
2.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A.参观 B.调查 C.游戏 D.课堂学习
3.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A.家庭生活 B.主体活动 C.主观意志 D.直接参与 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A.内容标准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念
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A.活动性 B.综合化 C.学科化 D.实践性
7.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A.家庭教育 B.科学教育 C.实践教育 D.心理教育
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A.健康、安全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 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专业知识
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8分)李白 李时珍 李广 李清照()→()→()→()
2、请将每个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用线联结起来(8分): 国际禁毒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26日 国际残疾人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2月3日
3、请将民族节日和具体的民族用线联结起来(8分): 泼水节 壮 族 刀杆节 傣 族 那达慕大会 傈僳族 三月三歌会 蒙古族
四、简答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方面?(9分)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有哪几方面?(6分)
3、中国的四大发明(4分)
4、地球上的四个大洋(4分)
5、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至少四个)(4分)五:论述(15分)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