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12: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

第一篇: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

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

本书的作者魏德士教授长期从事宪法、法史、民法、劳动法与法理的研究,是德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同时也是德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法史学家、劳动法学家和民法学家。魏德士教授终身从事法学的研究、教育工作,他既是法学学者又是过法学教授、法官、纠纷调解员。也正是如此,魏德士教授在法学方面涉猎的方面广泛,因而著有多本专著、多篇论文、案例评论、书评等。其中,由丁晓春、吴越翻译的《法理学》即是魏德士教授在其69岁时才出版的唯一关于法理学的专著,是他长达40 年法学教育与研究中关于法理学的思想结晶,编写历时25年,期间增删数稿。

“当魏德士推出《法理学》的时候,人们自然有许多期待:古往今来的法律真义,尽收眼底;引人入胜的叙述,令读者充满阅读乐趣。”《法理学》一书,比较系统地对法理学的基础问题、法及其功能、法的效力、方法论进行了讨论。其特色是语言优美、论证充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满了精彩的民法、劳动法等知识领域的案例,使读者比较容易的理解抽象的法理学,可谓“专为学习者和实践者编写”。本书作为德国最大的法律与法学出版社贝克出版社的法学专业教材,得到了德国法学界和德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我国译者又从众多的德国著作中将其挑选出来,介绍给中国的法学学者和学生,为法学者提供基本读物和研究的基本素材,可见其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之高。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著作里,作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全书的范围:

(一)什么是法?

(二)法为什么是有效的?

(三)如何正确适用法?而文章的第二部分“法及其功能”,第三部分“法的效力”,第四部分“法律适用”则分别对应了上述三个问题,而第一部“基本问题”则是作者对法理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基本问题——实际上也落实到法律职业者这样一个层面——的一个说明。同时,从知识体例来看,本书与其他法理方面的著作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不仅对法理学、法哲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论述,还涉及到了法学方法论。这样一来,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上述的三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也很好的契合在一起,告诉了读者“什么是法?”(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法的功能有哪些?”(解决意义和的价值的问题,以更好的服务于司法实践)“法为什么有效? ”(解决效力来源问题,为法的适用提供依据和基础)“怎样适用法”(解决方法论问题,回到了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活动中来)。

其次,我想带大家一起来探讨其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文章以“法理学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开篇,提出了法理学和法哲学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法理学概念构成了法哲学概念的前提:法理学是对法学知识的观察,理解与认识,包括“对具体的法律职业问题领域,法的因果关系及其效力进行论证”,而法哲学则是“对法的是否合目的性,正确性进行前提的追问,是对法的理性地再反思”。但同时作者又认为“法理学和法哲学的讨论已经没有必要”,也就是说,虽然法理学和法哲学可以做出这样的划分,但并没有必要,因为它们的问题域是重合的:都是对实在的法现象进行前提追问。接着,作者论述了作为理论的法理学具有经验功能、分析功能和规范功能,并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法理学存在的必要性——“处理法学、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的新危机的工具”“缓解教育危机”“缓解生活领域的新冲突”„„

同时,第一章在整篇文章中以类似于绪论的功能出现,提纲契领的提出了文章写作的思路和主脉络,总结了法理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法”?法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在哪里找到法(法德渊源)?法(理学)是一门科学吗?语言对法与法学家有什么意义?法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公平?法为什么“有效”?法是怎样适用和发展的?这些问题,都在接下来的文章主体部分得到了作者的一一解答。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证,展现了一个从原因到结果,从理论到实践的法体系。

第二部分:法及其功能——作者在这一部分探讨了什么是法、法的功能、语言对法的影响和法律渊源及法理与科学的问题。其一,什么是法,怎样给法下个定义。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到:“法学者还在为法下定义”。作者认为,无数的法学家和哲学家都在试着为法下定义。对法的定义,学者们争论不休,其中主要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派之间的对立:自然法学认为,法是直接来源于自然、人的本质或者造物规则。而实证主义认为,法是由国家根据宪法的规定所制定的法。当然还有其他的定义,例如:法是现行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引出了这些不同观点后,他以“法是现行法律规范的总和”的命题研究了法到底为何物以及指出从实证主义的角度研究法律概念具有的局限性。在魏教授的这本书中还提到客观上的法(具体的现行法律规范的总和。例如民法、刑法或整个法律制度的总和。)和主观上的法(提起诉讼的资格)。最后得出了结论:要想给法下一个清晰明朗的定义,是非常难的。法的概念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社会的结构形态、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经济发展的客观水平以及民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些都决定了不同的时代对法有不同的要求,也因而给法下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二,法起到什么作用?法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法律规范实现那些有效的宣布的政治意志,其次才是在形式上防止混乱的发生作用,稳定国家秩序、社会秩序作用、赋予个人和集体权利并对其进行保障功能;裁判纠纷的功能;满足有序而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功能;使国家和组织体融合的功能;创造子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并对其进行教育的功能。

其三,语言对法有何影响?“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达、记载、解释和发展法”“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法律质量的优劣”,可见语言对于法律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但同时因为语言的特性:不准确性,以及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性,对语言,特别是法律术语的把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要求法律工作者尽己所能的对法律概念进行定义。

其四,作者从实质意义上论证了法律的渊源有哪些,他认为除了通说认为的诸如跨国与国际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以外,法官法、法学家法和自然法也是法的渊源。因为法官法对其他法院的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不受其约束(额外的论述和区分),并且就算存在这些例外情况,“在具体处理上,各种程序法则采取措施确保下级法院的判决尽可能不背离联邦法院或其他终审法院的判决。”而法律规范本来就是法学的成果,虽然“法学家法”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法学家法是法律的渊源。而自然法也可以通过法官实证主义得以贯彻。

其五,法理是一门科学,但与其他科学相比,其特殊性在于,他主要研究规范性的实现,即目的性问题。因而我们必须明白法学的目的和价值何在。

第三部分:法的效力。这一部分,作者探讨了法学和司法的核心问题:法为什么“有效”?其效力基础是什么。“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应当有效,因为有国家的强制力在时时刻刻地保障着它的效力。”可见,国家的强制力是法的效力基础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不去违反法律规范,并不是因为畏惧国家的强制制裁,而是源于其他的原因。例如信仰或者道德的原因。也就说,对于法律规范的承认或接受,每个公民都有不同的原因:对宗教信徒来说,法律规范中的某些规定就是他们的宗教教义,他们认为法是上帝制定的;对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来说,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是理所应当的事。当然,这里涉及到了法与宗教、法与对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法的效力分为三类:一是法律效力(应然效力):法应当有效,因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实施。二是现实效力(实然效力):如果法得到真正地遵守,那么它就存在。现实效力与守法者的动机无关。三是道德效力(认可效力):它

表明了遵守法律的道德基础。如果法律规范是出于认可而被人们接受和自愿的遵守,那么它就具有道德效力。法的这三种效力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法在现实中不被遵守,它就丧失了法律效力。如果法律缺少了道德效力,也会危及或削弱法律现实效力。如果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违反了广大人民的基本道德观,它们也不会稳定而长久地存在。

在该部分的各章(11到18章),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法学派别的介绍,将重要的法理学流派对该问题的根本分歧理解为对什么是有效的法的不同解说: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和阿奎那在内的自然法学认为法来源于超脱于国家的、永恒的、不受国家权利拥有者控制的力量;在将自然法思想从神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呼吁用知识代替信仰的理性主义思潮后,法被以萨维尼为主的历史学派理解为“民族精神”和历史的产物,将法院和法律实践取代立法者的作用,被普赫塔为代表的概念法学派认为是纯粹的概念逻辑的产物;1848年由孔德创建的“社会实证主义”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凯尔森“纯粹法学派”则认为立法者拥有无限权力国家制定的法不受任何价值和原则的约束;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被划分为若干阶级的社会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派呼吁通过斗争来消除阶级对立,解决社会问题,施坦因则希望通过国家改革消除阶级对立;利益法学派的耶林和赫克考虑到了社会现实以及法律规范的关系,认为“利益是法律命令的原因”;民族社会主义的为纳粹德国和独裁政权服务的学说;以及认为法官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自由法学说;法律论题学。

最后,作者认为法律必须是有效的,但对法律秩序的效力考察中必须有人的价值判断,不能成为法之工匠,这样法律工作者必须在不违背宪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价值选择和立场选择:“如果法律工作者不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法理学立场,将形成社会或政治风险”,并在强调各种法律学说的片面性同时提出了其正确核心,以避免大家选择时有片面性或扭曲。,第四部分:法律适用。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从理论联系到了实际。他认为法律适用是通过法律解释来实现其意义和目的,而法律适用的前提必须明确法学方法论下列基本问题:1)法律适用有哪些目标? 2)必须完成哪些步骤? 3)待决事实怎样认定? 4)法律适用是否存在统一的方法? 5)方法的问题涉及的是法学的方法论,还是仅仅司法实践中真正使用的方法?

在明确上述问题后,魏德士教授就法律如何适用进行了详细解答。

首先,他介绍了法律适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演绎推理法,并用许多实例来演示如何进行“涵摄”。但指出演绎推理并不等同于法律适用。演绎推理只是法律适用的一种手段,法官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法律规定的一般性价值对具体的事实作出价值评价,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在逻辑领域,而是目的的实现。

其次,作者认为,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为目的,而任何法律规范后面,都隐藏服从立法者的价值判断的目的和目标。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不仅存在于事实构成与法律后果的关联之间,还存在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与法律效果的联系中。法律适用就意味着在具体的案件中实现法定的价值判断。法官首先要服从立法者的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法官要正确地适用法律,不仅要探究立法者的目的,还要查明法律中包含的立法者的价值判断。法律解释与立法者价值判断的探究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在这其中,有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供法官选择,来探究立法者的意图,以符合目的的适用法律。

然后,作者指出,“只有法律评价存在之处,法律才对判决具有约束力”,而法律的漏洞之处,则要求不能拒绝裁判的法官自己制定对将来的类似案件都具有效力的规范。在漏洞的填补方面,漏洞的填补因其类型的不同而分别处理。对于规范性漏洞(某个规范是不完整的或者不清楚的),法官之应当回答法律没有规定的问题;当存在目的性时,也就是如果立法“忽视”或者“遗忘”了某一特殊的利益状态,作为立法者助手的法官必须在“有思考的服从”中按照已经确认的规范目的,通过类推或者目的性限缩来对缺乏的特别规定进行补充;

在法的漏洞领域,法院造法的空间更加广泛。但是在这里,法院并没有立法者的自由。他们必须尊重现有的法律秩序,也必须尊重对其他法律领域产生远程影响的法律评价。做好漏洞填补工作,还必须运用好填补工具,如类推(刑法领域要禁止)、反向推理或者目的性限缩。

最后,在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法官对法律的背离问题,即法官完全拒绝该法律的适用或背离已经认识的法律的规范目的,但是为了实现立法的目的而对文义或法律进行修改却不是对法律的背离。处于危机为重大的事由时,法官可以对法律进行修改;如反对纳粹的统治。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法的目的的实现——正义。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在这本书中受到的启发和感想:

其一,我们应当努力成为何种法学学生。

从整本书的行文布局、语言表达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魏德士教授对民法、劳动法、宪法等与法理平行的学科的了解程度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那么他是何以练就的类?这恐怕是个回答起来十分简单,但要我们落实起来有颇有难度的问题。原因就是魏得士教授是一位大法学家,他毕生的学习和研究贯穿了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的各个学科。而我们学习的现状却是,将自己定位于某一法学二级学科的研究生,而无暇顾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涉猎,这样,我们将只能在一个个细化的知识点中来探讨问题,难以从自己主修的方向中跳出来,站在整体的角度全观自己所学的东西,当然,也会欠缺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补足我们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欠缺对理论的学习。对很多学派、源流性问题都没有弄懂,因而对理论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也根本无法“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来探讨问题、发表见解。这些,对于一个法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无疑都是很致命的。“一个不懂部门法学的法理学家一定是跛脚的,一定是没有牢固根基的法理学家”“一个不懂法理学的部门法学者,根本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部门法学者”,可见任何法学者都是要在理论和部门法领域兼顾的。因而,我们应当从魏得士教授的身上学习到一种精神和对法学的态度。要在对法进行全方面的学习的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的建构。

其二,以从理论到实践的方式对法理学进行阐述。“在法学与法理中,除非出现严重的功能失灵与歧途现象,则不可能存在无实践基础的理论或无理论基础的实践。”“理论和时间必须彼此引导、丰富和修正”。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所理解。所以魏德士教授自己称“本书是专为学习者和实践者,而不是为教授们所编写”,这是一部“法律工作者的法理学”。因而,该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将二个通常分开研究的部分:法理学和方法论部分,融入到该书的写作中,不仅是一本法理书,而是一本法律适用的指导手册。书本围绕的三个问题:什么是法? 法为何有效? 怎样适用法?就是法律工作者在办理案件时的疑惑和思路,而该书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法律适用者而言,一切法律规范都是当为规定”;“法的效力依据在于“取得信仰共同体的合意” ;法律实践者应该做到“有思考的服从”。

同时,文章又在每一章节都将理论的东西落实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来,譬如魏德士教授从法理学上位概念谈起,阐述自己关于“理论”的见解,最后落脚于实践的重要性:“在法学与法理学中,除非出现严重的功能失灵与误入歧途,否则不可能出现无实践的理论”在第二部分阐释法律信条学对实践的作用,在第三部分探讨法的效力时,专章陈述法律工作者在现实中进行立场选择的必要性和要求。在第四部分论述法的解释和适用是时,要求法律要根据法的目的正确的实践(解释和适用法律)。

在解决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后,教授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进行的阐释实则是指导法律工作者实践的具体办法。他详细的说明了法律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规范解释的方法,并介绍了该领域中法律适用所存在的漏洞,并提出了填补漏洞的办法,这些工作都在指导实践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其三,注重价值的选择和目的的判断

较之于其他的法理学教材,对于价值的特别关注,是魏德士教授这部《法理学》著作的重要特点之一。魏得士教授在针对事实和与事实相关的逻辑问题时,一直告诫我们:“重要的不是逻辑,而是规范的目的性”。忽略价值而只注重逻辑就会酿成人类的悲剧,书中多次提到二十世纪纳粹政府对德国对其人民和世界所犯下罪行,就是最好的佐证。一方面,书中多次对德国政府的这一暴行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和反思,对民族社会主义法学和纯粹法学进行批判 另一方面,作者也一再提醒法律工作者:法学家、法律工作者必须具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立场。无论在理论的范围还是实践的领域,法学都须具有一种价值导向的思考方式。如,在对法律进行演绎推理时,作者指出“涵摄并不是一个纯粹地、符合认识地将事实要素归入事实构成特征的孤立过程,事实构成特征与法律规范的目的和价值评价紧密相关。”

书中充满了作者对法律价值和法律目的的执着捍卫。他在文章的最后一节“基本价值不可放弃”一节中再次强调价值对于法理和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倘若将法理学简化为方法问题,那么法理学就有如一个领航员,尽管他拥有极好的测量工具和计算仪器,但却找不到可靠的固定坐标来确定其立足点和目标”“而这个固定点就是法律秩序的基本价值及其效力基础”“一种法律秩序、一种法学和一种司法倘若不意识到不可放弃的基本权利和人权的实质性的价值秩序,就可能成为当时统治者为所欲为的工具。而所谓的无价值或者价值中立的法、司法和法理学就仿佛一只风向标,只能随着各自所处的时代的统治者摇摆不定。任何法理学如果不研究法的价值基础就等于失去了自身的对象。”

第二篇: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初次接触时,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它带给我的不是神秘,而是一种对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对法的学习的一种感悟。

首先,对于法理学,我认为它是学习法学这门专业课程所必学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它里面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一些概括知识,同时也是基础知识,如何谓法律关系,何谓法律行为。这些都是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必备工具。所以,在我眼中,法理学也就是一门工具课。

其次,法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之所以用“好玩”这两个字来形容这门学科,主要是因为:第一,从表层讲,学习法理学,我们不必具备很高深的专业知识素养。它所传授给我们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对于这些,我们应该侧重于理解,而不用死记硬背。这就好像是一个游戏,游戏里人物、器物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我们玩好基础的,我们就有资本升级,反映在我们的学科上就是我们有能力攻陷民法、刑法等敌营阵地。第二,从深层讲,法理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剥开第一层,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思索,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二层,剥开第二层,再加以继续追问,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三层······层层递进,它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能够让我们不断探索,发散思维。最终,我们会发现,褪尽所有的束缚,嗨,法讲的不就是人及社会关系嘛,只是它存在着一个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一个规则。

总之一句话,对于法理学,在学习时,我们要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在思考运用时,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的方法。

感悟法学

转眼间,我已在法学院学习了一年,一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我还来不及看更多的书籍,咀嚼老师的语词,我就要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了。其实,我觉得我是没有什么资格谈法学,谈感想的,因为我对这门博大的学问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我只能从粗浅的层面讲述一下我对法学的看法。记得有句谚语:承认自己的无知,只表现一次无知;企图掩饰自己的无知,就得表现几次无知。我不想掩饰什么,所以我勇敢地写下了自己关于法学的粗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开始我的大学生活的是,尊严与正义——大一时开设的法学导论。曹茂君老师用他那对法学的执着和痴迷为我们逐层解开了法学神秘的面纱。也毋宁说,尊严与正义的理念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并擢升了自己的追求。突然在接触法学之前我对法学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法律就是法条,法学学生就是背法条。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法学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一部法律的诞生是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其中必然体现着每个博弈参与方的利益,是各种力量的均衡。各种法律体现着人的善和恶,真实的反映着现实的世界,几千年前的罗马法如此,几千年后的法律也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

相继开设的课程是民法、刑法,这两门看起来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如此贴近的部门法,其实也并无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记得刑法课上,我们就紧急避险是否过限而争得面红耳赤,民法课上也为诉讼时效问题而苦恼郁闷。但是这都仅仅是暂时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知识储备不断的积累,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理解这两个部门法的精神内涵了: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艰苦的环境下奔赴黄梅,调查一种我们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民间刺绣工艺“黄梅挑花”,从知识产权层面对其进行立法保护,其实这也是一次法学学习的机会。学习知识产权法,才知道知识产权制度不是简单地为了维护产权人的利益,并以此激励创新;同时应该思考,促进创新是否可以通过放低保护的门槛去实现知识的创新,而确立此制度乃是平衡产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三者的利益,并在此思路上促进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最基层的农村考察之后,我们才明白,在普通的农民眼里法律不是维权的手段而被视为统治的手段,在基层领导干部眼里,法律也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没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身为一个法学学子,我也就更加体会到法学发展的重要性和法律普及的紧迫性。

至此,简单地描述了自己在学习法学的所感,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心里状态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我就当作是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法学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也决意走下去,因为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在这里我就当作是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法学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也决意走下去,因为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浅谈社会法学学习心得感想

---我心中的“社会法学”

我想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我学习社会法学的过程无疑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初次接触社会法学时,感觉一片茫然,因为在大学前两年的专业学习中,我所学习的都是专门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包含内容比较简单的法律规范,还没有碰到过像社会法学这样体系如此庞大、内容如此繁杂的法律部门,因此开始学习起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社会法学已经快三个月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深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社会法学时主要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社会法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总体上来说,社会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历史悠久的民法、刑法相比,社会法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够成熟,其不如民法与人们的财产利益密切相关,也不如刑法是社会道德的最后防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往往对社会法学的重视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在实际中接触的案件也不多,我们学习时也会对其进行忽视,没有下力气认真去学,囫囵吞枣,并没有领会到社会法学的精髓。

其次,社会法学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社会法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产物,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问题复杂多样,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等日益突出,与之对应而产生的社会法学规范也纷繁众多,百花齐放,产生了《就业促进法》,《人口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不仅数量多而且调整的对象各不相同,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表明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制社会日益健全,但同时也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此众多的法律让我们应接不暇,感觉所学的知识非常混乱,很难架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而掌握不了这门法学的精义和要旨。

鉴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这两个问题,如果不加以克服,势必会影响社会法学整体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慢慢地摸索中,我总结了以下两条学习心得: 第一,端正学习态度,要充分重视学习社会法学的重要性,社会法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它关系到我国各项重大的基本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促进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这些政策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其社会应用非常广泛。要学好社会法学,只有在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予以贯彻落实。

第二,虽然社会法学具体规范比较复杂,但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核心及内涵:“解决社会问题”,再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寻求立法的宗旨和本意,并且在整个体系上予以类型化,如把社会法分为人口类、社会保障类、就业类等等,以类为分支进行整体把握,就能对整个社会法学体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以上是我学习社会法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问题,但我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不气不馁,用心探索,一定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将社会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好、学扎实,进而进行深入研究,共同建设好我国的社会法学!

第三篇: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初次接触时,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它带给我的不是神秘,而是一种对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对法的学习的一种感悟。

首先,对于法理学,我认为它是学习法学这门专业课程所必学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它里面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一些概括知识,同时也是基础知识,如何谓法律关系,何谓法律行为。这些都是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必备工具。所以,在我眼中,法理学也就是一门工具课。

其次,法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之所以用“好玩”这两个字来形容这门学科,主要是因为:第一,从表层讲,学习法理学,我们不必具备很高深的专业知识素养。它所传授给我们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对于这些,我们应该侧重于理解,而不用死记硬背。这就好像是一个游戏,游戏里人物、器物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我们玩好基础的,我们就有资本升级,反映在我们的学科上就是我们有能力攻陷民法、刑法等敌营阵地。第二,从深层讲,法理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剥开第一层,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思索,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二层,剥开第二层,再加以继续追问,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三层······层层递进,它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能够让我们不断探索,发散思维。最终,我们会发现,褪尽所有的束缚,嗨,法讲的不就是人及社会关系嘛,只是它存在着一个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一个规则。

总之一句话,对于法理学,在学习时,我们要抱着一种敬畏的态

度,在思考运用时,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的方法。

第四篇: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魏德友先进事迹材料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晖,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00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第五篇: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踏着彩霞的余晖,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魏德友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7月15日,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发出通知,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领导批示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提出要求。

魏德友同志作为一名入党33年的老党员和老军垦,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

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与兵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乐观向上、低调淳朴的生活态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衡量。奉献是生命的花开,人只有奉献于社会、贡献于世界,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奉献总是和付出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奉献聪明才智,可以奉献物资钱财,可以奉献青春年华,甚至可以奉献生命。为了边境的安全稳定,魏德友为国家义务巡边50多年,常年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他不计得失、甘于吃亏,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透露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值得人们向他学习。

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样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不是某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有些人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支配下,凡事先替自己着想,更有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堕落为腐败分子。那些人的生命意义在哪? 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样把集体、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现代汉语中,奉献是指为社会、国家、民族不计名利,努力贡献的精神,其本质是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忠诚。人活着要有价值,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人的价值大小须以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的大小来体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用它来求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而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就会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

下载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德士《法理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我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魏德友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魏德友心得体会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

    学习魏德友心得体会

    学习魏德友心得体会范文一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

    2021榜样6魏德友主要事迹个人心得感想最新[五篇模版]

    魏德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护边员,他秉承“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坚定信念,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2021榜样6魏德友主要事迹个人心......

    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杨尚) 先进人物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尼采生平和我的一些感想

    1、 尼采的生平童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3张)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

    中国近期法理学发展感想(最终5篇)

    中国近期法理学发展感想 唐洋 (国际法C班,学号:201330910146)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得到了有力的发展,法理学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它的应用,以辩证唯......

    读《管理的实践》一书感想

    李纪刚:读《管理的实践》一书感想 《管理的实践》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该书面世5......

    读《大道之行》一书的感想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读《大道之行》有感 陆陆续续花了将近半年时间,阅读了《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读的很认真,但也觉得有些吃力: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