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英语培训学习心得
英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七月下旬,为期两天的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在县教育局开始进行,县教育局对此次培训非常的重视,也对我们这些英语教师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这次培训全程由邢台市三中专业英语教师授课,让我重新了解了很多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我的实际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问,更重要的是一种用来交流的语言,应该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教学。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我了解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我以前认为英语教学要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听了邢台三中老师讲课之后,我认为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中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他们总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他们教学的最终出发点,我想这也许就他们成功的秘诀,一个能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的老师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虽然他们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各有好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管是游戏的设置,还是是情景教学的设置,他们都是围绕中学生的特点展开的。
了重点,那么这就需要英语老师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创设情境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学习和提高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邢台市三中老师最用心的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知识。
四、创造性运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三中老师把这点做到了极致,它们从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依托于教材。以往我的教学只是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所以我应该向三中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灵活运用教材的方法。总之,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我发现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我会在教材的钻研上多下功夫,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2013.7.27 3
第二篇:2013年暑期英语培训学习心得
2013年暑期英语培训学习心得
薛秀娥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英语培训,邢台市三中的老师的精彩讲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主要从阅读和语法两方面说说我的学习心得。
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模式。
(1)讨论。在对话及单元话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标题、图片、配套的阅读训练,书后的完形填空等材料让学生讲行讨论。这有利于其自上而下,由整体到一般地感知、理解课文。
(2)限时自读。依据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对疑难问题做好记号。教师则准备一些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或讨论题。
(3)导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速度、略读等阅读技巧,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作者的谋篇方法、体裁与风格、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4)复读。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
(5)讨论。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行主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讨论过后再进行写作,一是让学生觉得这仅仅是重新组织自已已有的而已,觉得有话可写;二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另外,老师要逐步渗透一些阅读技巧,如”sca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即搜索特定信息;”skim” for the main idea, 即略读掌握主旨大意;read for “details”抓住细节;以及“infer”推断问题。
英语教学中令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痛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语法的学习。随着知识的逐步深入、难度的不断加深,一讲解抽象的语法,学生就感到困惑,不容易理解,而且,语法教学常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法应遵循这样的基本结构:experience(体验)---了解本质; structure(结构)---掌握规则;drill---操练,正确运用。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努力调动
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爱学、乐学、易学、学会语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创设情境教学语法,其教法不应该是把学生所要学的内容直接而生硬地教授给学生,而是要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学习语言,归纳语法规则,然后按照这些语法规则指导自己的学习,使其更有效地为“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
开展趣味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猜谜语、听音乐、讲故事、画图画、做游戏等方法教师都可以多加利用。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实际,努力设置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其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篇: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义城中心小学序号48沈 章 勇
暑期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合肥学院特别组织了中小学老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年长者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并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研讨中,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也从中受益匪浅。说到这里,您一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特别感兴趣吧,那就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本次培训分五期进行,每一期培训老师都设计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对“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进行讲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时间各个研修团队进行研讨、交流,第三天由培训老师进行检查验收。可以说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研员老师非常的辛苦,她不仅要关注整体,还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指导得特别到位,让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大有所获。
“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训练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案。可以说通过
本次培训,我在这六大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教材处理深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倡导“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整合”,从而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我们偏远学校来说,我们不具备那些优越的教学条件,也没有优越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但我们老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在教学四年级《植树问题》的点滴经验,本节课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间隔”,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没有具体介绍“间隔”一词的含义,而它还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我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玩拍手的游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不就是间隔吗?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只小手,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字?”生答:“5”。我说:“你们说的很对,我们一只手的确有五个手指。可老师除了发现你们说的5以外,还发现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一时全用诧异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我知道了,是手指间的缝隙。”我称赞地夸奖那个同学:“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于是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间隔”这一词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就像新课程倡导的我们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014-7-24
第四篇: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黄墩中心学校曹绪强
在暑期中,有幸到第一实小参加了暑期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培训里面有许多的理念和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魅力教师的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
在这里我要介绍自己体会最深的五点:
一、教师每天要多反思
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形成系统性的经验储备。
二、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三、教师要与家长常沟通
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时候才联系,而且多半是作业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本次学习就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书中学习的例子可以得出: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五、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
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
我心目中的魅力教师首先具有的优秀品质便是“爱无言”。爱是教育的本质内涵。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承,都必须以“爱”为载体。爱同样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处于逐渐成熟过程,可能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一点却是每个学生都感同身受的,那就是对“爱”的感知。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仅含有能力因素,更多的是爱的元素。教师只有在爱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教育价值的实现。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儿童”这四个字的内涵,也
应该如此。
如果说爱是情感的源泉,事业是崇高的志向,那么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则是深厚的积淀。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师除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有常人不具备的运用能力和传导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师是一份职业,同时也是一份事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是毕生的追求。教师需要职业精神。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好教师,名教师、乃至教育家,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有没有职业精神。有职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淡薄物欲和名利,守住良心这个道德的底线,悦纳自己的职业,保持心态宁静平和,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其崇高的职业精神,有职业精神的教师是中国教育真正的脊梁,才是最有魅力的教师。
只有成为一个“有心、懂爱、善思、勤学、律己” 的人,才能形成教师的完美人格,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魅力教师!
同时,我也相信经过学习、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能表现的更加突出,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工作学习中,勤于修炼,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里,修炼成一位有魅力的老师,进而成为最有魅力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第五篇: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2018年暑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8月27日上午,我参加了语文教材培训。通过这次教材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
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语文组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做法谈谈我们的做法。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的语文课常识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不是分析训练,而是质从量出。他们相信,光凭课内几篇课文来培养语文能力是行不通的,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体验,就没有视野和见识的拓展,也就没有语文能力的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那就是以主题的方式集约阅读的多元性,与教材相呼应,编写阅读“丛书”,将多元的态度融入其中,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者不同侧面的需求。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态度,尊重了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努力为少年儿童精神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叫主题教学呢?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引导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怎么把这套书拿到“主题”中呢?我们不仅仅要探索一种方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风格,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传统,方法上我们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主题学习做好。
一、“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过去,有过很多教改实验,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课堂就是要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请利用课外去读吧。如果语文的教学靠
课外,英语毫无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同样也要靠课外,孩子们还能活下去吗?再试想,我们都提倡了几十年的课外阅读了,又有多少学生、多少家庭实现了课外阅读的目标?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
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我们用理科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我们知道,数学是举一反三,我们做了一个例题,然后就会了10个题目,这是理科学习的方式。但是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儿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搞明白,语文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的认识。我们必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主题学习”。没有哪一篇课文必须要用超过1课时的时间学习。我在高密一中进行语文教改时,大家也感觉到,像有些课文,如《林黛玉进贾府》,过去讲5课时,现在1课时怎么完成呢?当时老师都感觉很困难,但我们就限定l课时完成,最终老师也都完成了,语文成绩还提高了。老师讲的东西越多,就越不可能进行“主题学习”。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8节语文课,留下2到3节学统编教材,其他时间让学生阅读。
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句话往往成为语文老师教不好语文的借口:学校就这么狭小的生活圈子,学生没有生活阅历和体验,我们怎么能教好这样“宽阔”的语文呢?我感觉,这句话不应当成为借口,而要理解为责任,语文老师要思考怎样把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里。只要老师给学生创造了条件,把生活精品化,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能够产生感受和体验的生活,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有些老师非常会做事情,一般没有体验就不让学生作文。比如,有的老师让学生扮演10分钟的残疾人,学生有的扮聋哑人,有的扮腿脚不便者,愿意扮什么就扮什么,然后再写一篇文章;有的老师让学生以一种特定方式跟过去结怨的同学和解;还有的让学生去看望一位多年未见的小学老师;或者回母校,为母校做一点事情。把生活的活水引入校园、引入课堂,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怎样使生活的外延和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我们需要多思考。
所以,我们计划一个学期让学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在作文课上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