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总结
篇一:金融风险管理 张金清第二版
1、简述金融风险的含义,特点和主要类型。
答:定义: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偏离其期望值得可能性和幅度)的不确定性。
特点:a、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b、金融风险的客观性。c、金融风险的主观性。d、金融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e、金融风险中的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
主要类型:a、按照能否分散,可将金融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b、按照会计标准,可将金融风险分为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c、按照驱动因素,可将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等类型。
2、试比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的异同之处。
答: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的分类: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购买力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分类:按照信用风险的性质,分为违约风险、信用等级降低风险和信用价差增大风险。按照信用风险涉及的业务种类可以分为,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按照信用风险所产生的部位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按照信用风险是否可以分散可以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a、风险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b、历史信息和数据的可得性不同。c、损失分布的对称程度不同。d、风险持续的时间跨度存在差异。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技术和外部事件的不完善或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分类:按照操作风险的因素不同可以分为,操作失败风险和操作战略风险。按照会计学分类可以分为,估值风险、对账风险、合规风险、时效风险。按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类。按照人为因素造成损失分类。按照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类。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不足而导致资产价值在未来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承载物可将流动性风险分为机构或筹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可以分为,外生流动性风险和内生流动性风险。
金融风险按照驱动因素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上四种风险,四种风险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收益的不确定和损失的可能性。都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具有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
3、简述金融风险辨识的含义及其原则。
答:定义:金融风险辨识是指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处于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主体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受限部位、风险源、严重程度等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识别、判断和分析,从而为度量金融风险进和选择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的动态行为或过程。
金融风险辨识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a、实时性原则。b、准确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成本效益原则。
4、请介绍金融辨识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步骤、适用范围以及相互间的互补关
系进行辨析。
答:金融辨识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组织结构图示法、流程图法、专家调查法、主观风险测定法、客观风险测定法。
现场调查法步骤: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调查;调查报告。适用于可能存在或遭遇金融风险的各个机构、部门和所有经营活动。
问卷调查法是现场调查法的一种替代方法。步骤:编制调查问卷表,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助于降低风险管理成本,而且同样可以获得大量信息。
组织机构图示法步骤:对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的整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识别与分析。绘制出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图。对组织结构图进行解释与剖析。通过组织结构图识别金融风险。
流程图示法步骤:分析业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流程图;对流程图进行解释;风险识别。流程图示法适用于规模大,业务活动复杂的风险主体。流程图示法的最大优点是能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为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和分析的单元。
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其步骤是先召集有关人员构成一个小组,然后以后会议的方式展开讨论。该方法适用于,问题单纯、目标明确的情况。能够比较容易获得结果,而且节省时间。还包括德尔菲法。
主观风险测定法主要适用于可得数据较少的情形。
5、简述在var方法中选择和设定置信度和持有期时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答:a、首先,置信度的选择和设定,须考虑历史数据的可得性、充分性;置信度设置越高,意味着var值就越大,为保证var计算的可靠性、稳定性,所需要的历史样本数据就越多。其次,置信度的选择和设定,还须考虑var的用途。再次,置信度的选择和设定,还应考虑比较的方便。由于人们经常要利用var对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而不同置信度下的var值的比较傲没有意义,所以置信度的取舍还须考虑比较的方便。
b、首先,持有期的选择和设定,须考虑组合收益率分布的确定方式。概率分布的确定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假定收益率服从某一概率分布。为了便于计算和操作,人们通常假定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但正态分布往往不符合实际分布。但幸运的是,持有期越短,在正态分布假设下计算的var就越有效、可靠。因此,在正态假设下应选择较短的持有期。二是用组合的历史样本数据来模拟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此时,持有期的选择和设定应考虑数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持有期越长,需要考察的历史数据的时间跨度就越长,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就越多。其次,持有期的选择和设定,还须考虑组合所处市场的流动性和所持组合寸头交易的频繁性。市场流动性越强,交易就越容易实现,投资者越容易适时调整资产组合,头寸变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时,为保证var值的可靠性,应选择较短的持有期。另外,金融机构一般会在很多不同的市场上持有资产头寸,而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差异很大,此时,金融机构应根据组合中比重较大的头寸的流动性来设定持有期。
6、简述信用风险度量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并列举每个阶段的主要方法。
答:一是1970年以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基本上采取专家分析法,其特点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经济环境等因素,来对借款人的资信、品质等进行评判,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主要方法有:5c法、5w法或5p法、五级分类法等。
二是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底,金融机构主要采用基于财务指标的信用评分方法,特点是以关键财务比率为基础,对各财务比率赋予不同权重,通过模型产生一个信用风险分数或违约概率,如果该分数或概率超过一定值,就认为该项目隐含较大的信用风险。主要方法有:线性几率模型、定性响应模型、altmanz值模型与zeta模型。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其特点是,用复杂的数理模型描述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等,并且试图给予精确计算。还借鉴了许多经典的经济思想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方法,如期权定价理论、利率预期理论、保险中的精算方法、用于度量市场风险的var方法和神经网络原理。主要方法有:kmv公司的基于merton期权定价思想的kmv模型,j.p.morgan的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观点、瑞士信贷银行的基于保险思想的creditrisk+模型,基于寿险精算方法的死亡率法,非参数方法—神经网络方法,pfm模型。篇二: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张金清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解析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您可以了解或掌握:
1.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2.风险的诱因、风险发生时所可能导致的经济结果;
3.未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的定义以及上述概念之间、上述概念与
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4.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风险类型的概念、基本
特点及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定义及特性分析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分类
第三节 金融市场风险
第四节 信用风险
第五节 操作风险
第六节 流动性风险
第七节 其他类型的金融风险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定义及特性分析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1.风险(risk)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2.金融风险(financial risk)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
来收益的不确定性。3.风险度量:方差度量法——即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变量的变动所
引起的资产组合的未来收益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
二、金融风险的特点
(一)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金融风险的客观性
(三)金融风险的主观性
(四)金融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
(五)金融风险中的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
三、金融风险的来源分析
1.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资产组合的资金头寸
称为风险暴露(risk exposure)。
2.金融风险来源于风险暴露以及影响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金融变量变
动的不确定性。
济结果分析
? 经济的影响:
? 经济主体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 济损失;
? 的预期收益;
? 经营管理成本;
? 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
济结果分析(续)2.观经济的影响:
? 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的下降;
? 际收支;
? 结构不合理、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甚至引起金
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
? 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
1.济资本:与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对应的、并随 着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大小而变化的资本。
2.管资本:指监管部门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金融
四、金融风险的经金融风险对微观可能会给微观影响着投资者增大了交易和可能会降低部
四、金融风险的经金融风险对宏可能会引起一国影响着一国的国可能会造成产业融市场秩序混乱,对宏观经济政策
五、金融风险与未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金融风险的经金融风险的监
机构必须备足的资本,或者说,是监管机构根据当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要求金融机构必须计提的强制性资本要求,一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五、金融风险与未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等概
念之间的关系(续)3.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的主要差别:
? 监管资本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当地金融机构 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和态 度,本质上属于“事后监督”。
? 实在在的资本,是金融机构为测量、评估和管理 风险进而合理配臵资本所提供的一个统一的尺
臵”。
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等概
4.济资本的共同点:
?近或共同的,即都可以被 视为金融机构承受
本缓 冲器”。
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等概
5.资本和未预期损失的关系:
? 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之一,以计提准备的名义 ? 管资本或经济资本的最低资本要求量。
? 的未预期损失直接作为监管资本或经济资本。
分类
1.状况的估计、判断经济资本并非实该机构面临的不同度,属于“事前配
五、金融风险与未念之间的关系(续)监管资本与经设立的目的是相未预期损失的“资
五、金融风险与未念之间的关系(续)监管资本、经济预期损失一般视从净收入中扣除。未预期损失是监通常将计算得到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分类
一、按照能否分散系统风险
(systematic risk):由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使所有经济主体都共同面临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2.非系统风险(nonsystematic risk):仅由与特定公司或行业相关的风险
因素引起,使该公司或行业自身面临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按照会计标准分类
1.(accounting risk):可从经济实体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
2.(economic risk):在经济领域中,由于相关经济因素的变动、致的产量变动或价格变动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分类
1.2.3.4.5.6.7.风险 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 经营风险 国家风险 关联风险
典型案例
认识
1.险——英国雷克航空公司的破产
2.险——美国储蓄信贷协会的遭遇
3.价格风险——巴林银行事件
一、市场风险的定义与特性
1.(financial market risk)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变
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会计风险风险。
经济风险决策失误等原因导
三、按照驱动因素市场风险 信用第三节
金融市场风险 引例——基于三个对金融市场风险的案例一:汇率风案例二:利率风案例三:衍生品金融市场风险化或波动而引起的 2.金融市场变量(也称市场风险因子,market risk factor),主要包含股票价格、汇率、利率以及衍生品价格等。
所以,金融市场风险也常被称为金融资产价格风险(price risk of financial assets),本课程简称市场风险。
一、市场风险的定义与特性(续)? 市场风险除具有前文所述的金融风险共有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
特点:
? 主要由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 因子的变化引起;
? 种类众多、影响广泛、发生频繁,是各个 经济主体所面临的最主
要的基础性风险; ? 常常是其它金融风险的驱动因素;
? 相对其他类型的金融风险而言,市场风 险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数据的
易得性较高。
二、市场风险的分类
(一)证券价格风险(securities price risk)(二)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三)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四)购买力风险(purchasing power risk)第四节
信用风险
引例
1.基于百富勤倒闭事件对信用风险的认识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
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变动和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
二、信用风险的分类
? 按照信用风险的性质,可将信用风险分为违约风险、信用等级降级
风险和信用价差增大风险。
? 按照信用风险所涉及的业务种类,可将信用风险分为表内风险与表
? 产生的部位,可将信用风险分为本金风险和重臵风
? 否可以分散,又可以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
篇三:0.金融风险管理讲纲 2 目录
的基础理论
管理的基本原理
的监管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管理
险管理
管理
管理
险管理
险管理
外风险。
按照信用风险所险。
按照信用风险是性信用风险。教学第一章:金融风险第二章:金融风险第三章:金融风险第四章:商业银行第五章:证券公司第六章:保险公司第七章:信用风险第八章:流动性风第九章:利率风险第十章:外汇风险第十一章:操作风第十二章:国家风使用教材
《金融风险管理》
宋清华 李志辉
中国金融出版社
参考书籍
1.《金融风险管理》 卢文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金融风险管理》第二版 张金清 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燕玲
4.王顺
5.施兵超
6.学》朱忠明
社
7.风险管理研究》石晓军
8.管理》王春峰
9.与风险管理》 尹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管理体系》赵志宏
参考杂志
1.《金融研究》
5篇四: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风险管理》 安徽大学出版社 《金融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商业银行信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金融市场风险天津大学出版社 《信用衍生工具《银行全面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财贸经济》 课程中文名称:金融风险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
36、理论课学时
36、实验课学时0)
学 分:2 适用对象:2010级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也成为一门重要的现代应用经济学科。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是一门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数理统计学于一身的交叉学科。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金融风险管理从商业银行角度探索金融风险,特别是据新巴塞尔协议中明确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也需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
(1)通过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金融风险的量化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掌握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的评估
(3)以金融风险管理实务为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金融风险的管理技术和防范化解方法,同时理解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银行业风险概述(4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掌握金融风险的管理程序;了解银行业的风险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说明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风险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金融风险的特征、基本类型和形成原因;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成因。
教学难点: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概念
1、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
2、金融风险的基本类型
3、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节 银行业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1、银行业风险的分类
2、银行业风险成因
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风险
1、风险的形成
2、银行风险与不良资产
本章习题要点:
1、说明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第二章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程序与内容(4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程序和风险管理的内容。掌握银行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途径;能运用所学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途径分析当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同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方法,能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
教学重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程序和内容,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途径;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决策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银行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途径;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决策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
1、组织安排
2、部门设置
第二节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程序
1、银行业风险防范的程序
第三节 银行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途径
1、风险识别的概念
2、风险识别的途径
3、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四节 银行业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方法
2、风险决策的方法
3、风险决策的途径
本章习题要点:
1、说明银行业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第三章 资本风险管理(5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银行资本的功能,资本充足率要求及历史演进,了解新巴塞尔协议对金融风险的资本要求;重点掌握资本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方式,资本充足率的衡量指标;熟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及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取得。
教学重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历史演进及资本的功能;资本的组成,资本充足率的衡量指标。教学难点:资本的组成和形成方式;资本充足率的衡量指标。
第一节 资本充足性要求的历史演进
1、资本的功能
2、资本充足性要求的历史演进
3、新巴塞尔协议对金融风险的资本要求
第二节 资本的组成与资本充足性的衡量
1、资本的组成
2、资本充足性的衡量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2、资本金的获得
本章习题要点:
1、说明银行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来源
2、商业银行如何处理资本充足率与经营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5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流动性的概念,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市场信息指标;了解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流动性的概念;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指标和市场信息指标。
第一节 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
1、银行流动性
2、银行流动性风险
3、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1、财务指标
2、市场信息指标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流动性缺口预期
2、流动性管理
本章习题要点:无
第五章 市场风险管理(5学时)
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市场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本章重点分析外汇风险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外汇风险的成因,外汇风险的类型和外汇风险的衡量和控制措施;简单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及其风险的形成和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外汇风险的成因、类型和外汇风险的衡量指标和控制措施。
教学难点:外汇风险的衡量指标和控制措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管理措施。
第一节 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成因
2、汇率走势预测
3、外汇风险的类型
4、外汇风险的衡量
5、外汇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与防范
1、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
5、法律风险
本章习题要点: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当前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大量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有哪些,如何运用金融工具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第六章 信贷风险管理(5学时)
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我国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我国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信贷政策的改革;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了解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贷款审批过程中的监管方法;了解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最新发展和管理技术的创新。
教学重点:信贷风险的成因;信贷风险和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教学难点:信贷风险和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2、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贷款改革
3、贷款定价
4、信贷风险管理的环节
第二节 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及管理内容
1、信贷风险分析评估
2、贷款审批中的风险控制
3、贷款发放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4、有问题贷款及其处理
第三节 信贷风险管理创新
1、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及观念的发展创新
2、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创新
3、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创新
4、信贷风险管理的方式创新
5、发达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本章习题要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银行国有化及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有哪些,如何化解。
第七章 利率风险管理(4学时)
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利率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因素分析,利率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识别方法,如何衡量利率风险的程度,了解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利率风险的形成及因素分析;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和衡量;利率风险的管理。教学难点: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衡量利率风险程度的指标。
第二篇:金融风险管理范文
第一章
金融风险的概念:第一,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第二,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第三,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持续时间很长
金融危机的类型: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危机、保险危机 金融安全:指一国具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维护正常金融秩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金融风险的种类:按金融风险的形态(信用风险、流动性~、利率~、汇率~、操作~、法律~、通货膨胀~、环境~、政策~、国家~);按金融风险的主体(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居民金融~、国家金融~);按金融风险的性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分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分散);按金融风险的层次(微观金融风险、宏观~);按金融风险的地域(国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金融处境:避险投资(不举外债,内部筹资)、冒险投资(借新债还旧债)、“庞齐”筹资。避险型的企业是最安全的借款者
不对称信息理论:
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包括事前行为和事后行为,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逆向选择”,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道德风险”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它可以由一个经济主体传染给别的经济主体,可以由一家金融机构传染给别的金融机构,可以由一个国家传染给别的国家,结果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世界性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机制、非接触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相互影响,非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恐慌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贸易渠道、国际金融渠道
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总体上讲,金融风险管理是指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以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风险控制
策略:预防、规避、分散、转嫁、对冲、补偿
第三章
监管成本论:金融监管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监管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行政成本、奉行成本);二是监管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引发道德风险、削弱市场竞争、妨碍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存在成本,意味着监管可能是不合算的监管俘虏论:其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并非始终代表公众利益,而是保护了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新成立的监管机构是社会公众的压力和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的结果,然而分散的公众只能组成一个短暂的同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监管者会以各种手段对监管机构施加影响,监管机构可能逐渐转而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将其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被监管者采取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监管,如人浮于事、行为保守等,甚至成为被监管的代言人。有的监管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某些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使他们能够借助管制获得保护,逃避市场竞争。这样,监管机构就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
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原则:独立原则、适度~、法制~、公正公平公开~、效率~、动态~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功能型监管是根据金融产品的特定功能来确定该金融产品的监管机构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根源: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104页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角度来论述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
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投资者,同时承诺在将来的某一日期购回该证券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保理商以贴现方式买入出口商的债权后,通过一定渠道向进口商催收欠款
福费廷:是Forfaiting的音译,有人把它翻译为“包买票据业务”,指包买商(通常为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贷款承诺:是银行向其客户作出的一种保证,使客户能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条件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承诺常用的方式是信用额度,即银行和客户在谈妥融资条件后,银行答应给客户提供贷款的最高限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作出的一项中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当借款人以自己名义连续发行短期票据筹集中期资金时,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售出的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种类:按照资本构成和组织形式(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按经营的业务种类(在我国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分为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按承担风险的层次(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按经营地域(国内的保险公司、国际的保险公司)。除开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之外,保险公司还包括政策性保险公司如社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行业或大型企业的自保公司等
主要业务:展业、承保、防灾防损、理赔、分保、投资活动
第八章
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专家制度的概念: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在专家制度下,各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上也会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ycle and condition)
第九章
流动性的概念(不确定哈):流动性指的应是支付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现实的流动性,即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及将资产变现的能力,而且包括潜在的流动性,即经济主体采用各种融资方式、金融工具从居民、同业、金融市场等渠道获得现金用于支付的能力,可见流动性由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构成,即所谓广义上的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它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产超过负债便出现资金紧缺,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具有较多的资金运用而现有的资金来源提供不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此时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存在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以及为满足资金需要必须支付比正常成本高的成本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来源:内部来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负债结构的影响、其他业务(中间业务)的影响);外部来源(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利率变动的影响)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生产性贷款理论,是一种确定银行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贷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言之,贷款是靠借贷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
购买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是消极被动的,银行完全可以积极主动的负债,即可以通过购买负债的办法争取到扩大资金来源的主动权。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金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最大化。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其中的利差管理,即控制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目标:要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银行利差最大(从而收益最大)、波动幅度(风险)最小,即保持利差高水平稳定。为达到这目标,银行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的工具,如期限管理法及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
原则:(1)规模对称原则,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动态);
(2)结构对称原则,指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统一平衡;(3)速度对称原则,又叫偿还期对称原则;(4)目标互补原则;(5)资产分散化原则,要求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
第三篇: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1、浅谈金融风险管理的自我认识和重要性
自我认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
风险管理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 的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等特点。
重要性:
2、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市场风险
3、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信用风险
4、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操作风险
5、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流动性风险
6、以自己的理解简述金融风险辨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用自己的理解简述如何简单辨识风险类型和受险部位
8、简述金融风险辨识方法,并对其中一种详细描述
9、详细描述VAR10、简述国内证券风险管理与国际证券管理的区别
第四篇:金融风险管理
浅析个人证券投资风险
近年来,伴随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行情,投资者入市踊跃,特别是新 人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新 人市的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 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不懂得或忽视炒股赔 钱的风险,在“ 赚钱效应” 的驱动下,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风险有所 积聚。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将会面临许多重大风险。
一、首先,每个证券投资者都要面临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它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风险。
2、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如决策失误、新产品研制的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收益率,它是某个行业或公司遭受的风险。由于一种或集中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或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
二、其次,作为个人投资者,还将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没有机会获得较为准确、及时、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投资策略,因此在证券投资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最后,个人投资者还存在非理性投资风险。目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证券投资知识:书本知识自学占总数的32 %,电视上的投资节目占总数的3 1 %,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或专栏占总数的2 8 %,而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只占总数的 1 7 %,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训讲座占总数的 9 %,有关投资知识的各种网站占总数的 1 0 %,其他方式占总数的 4 %。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偏离理性轨道,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行为的约束条件中,个人心理因素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并且心理因素往往叉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个性心理(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投资者心理构成诸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不理智、不经济行为的出现。而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个人投资者所在的投资场所、投资群体以及市场的制度、文化、法制等也都可能是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五篇:金融风险管理[模版]
正态分析法优点:正态分析法操作简单,使用者主要输入均值与标准差的估值,即可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任意置信水平的VaR值进行计算。并且,正态分析法可以很方便应用到具有线性性质的资产或资产组合上。之需求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便易求VaR。缺点:最主要问题在于假设资产收益率分布为正态的。实践中,并不是标准正态分布,往往具有“厚尾”性质,正态法反而造成风险低估。历史模拟法优点:1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实施方便,易被风险管理当局接受2该法是非参数法,不需要假定市场因子变化的统计分布,可以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厚尾问题3无须估计波动性、相关性等各种参数,也就无参数估计的风险;同时,无市场动态模型,避免了模型风险4全值估计方法,可以较好的处理非线性、市场大幅波动情况,捕捉各种风险。缺点:1假设市场银子的未来变化与历史变化完全一致,这与实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不一致2需要大量历史数据。数据太少导致VaR波动性大、不精确;太长历史数据无法反映未来情形,可能违反同分布假设。3历史模拟法计算出来的VaR波动性较大。4难以进行灵敏度分析,该法只能局限于给定的环境条件,很难做出相应的调整。5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蒙特卡罗模拟法:优点:1产生大量情景,比历史模拟方法更精确可靠2是一种全估值方法,可以处理非线性、大幅波动及厚尾问题3可模拟回报不同行为和不同分布。缺点:1生产的数据序列是伪随机数,可能导致错误结果;随机数存在群聚效应而浪费大量观测值,降低效率2依赖特定的随机过程和所选择的历史数据3计算量大、方法更为复杂4具有模型风险
分散的VaR具有特征:1如果这些成分构成组合的全部,则它们的成分VaR之和应等于组合分散的VaR 2如果把一种成分从组合中删除,则该成分的VaR可以反映出组合VaR的变化3如果某种资产的成分VaR为负,则可以对冲组合其余部分的风险。
VaR局限:1用VaR来衡量投资组合风险是不满足次可加性的,不符合一致性公理的要求。2VaR方法衡量的主要是市场风险,如单纯依靠VaR方法,就会忽视其他种类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另外,从技术角度讲,VaR值表明的是一定置信度内的最大损失,但并不能绝对排除高于VaR值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他局限:1VaR方法存在异常值过度的风险。2VaR方法存在头寸改变的风险。3VaR方法存在事件风险和稳定性风险。4VaR方法存在过渡期的风险。5VaR方法存在缺乏数据的风险。6VaR方法还存在模型风险。
CVaR比较VAR的优势:1CVaR具有次可加性和凸性,符合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条件。次可加性意味着资产组合的分散化将降低总体CVaR值。2 CVaR与VaR不同,它不是损失分布上单一的分位点,而是尾部损失的平均值,反映了损失超出VaR部分的相关信息。3由于CVaR的计算是建立在VaR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得到CVaR值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VaR值,故而能够针对风险实施双重监测,也便于相互校验。
支持政府监管一般理论:1社会利益论认为:由于市场中存在着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为了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就要求政府对经济个体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改善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2社会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的缺陷,需要外部管制来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体系高效进行,各个利益主体是管制的需求者,而管制作为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保持独立性,其目标是促进社会一般福利。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新变化:1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融合2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3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迈进4功能型监管的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5国际合作加强6宏观谨慎监管(次贷危机以后)高度重视
基本点风险两种表现形式:1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2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
利率期限结构意义:1利率期限结构为债券等定价提供基准(债券的价格,等于按未来市场利率把各期利息及本金进行贴现的现值,而其中的市场利率的预测就是以利率期限结构为基准的)2为衍生产品定价提供基准(各种衍生产品的价格其实就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而其中使用的贴现利率就是以利率期限结构为基准的)
预期理论:基本内容:当前利率期限结构代表对了未来利率变化的一种预期,即远期利率代表着预期的未来利率。预期理论又分纯预期理论和偏好预期理论。纯预期理论:假设:1投资者希望持有债券期间收益最大2投资者对特定期限无特殊偏好,他们认为各种期限都是可以完全替代的3买卖债券没有交易成本,一旦投资者察觉到收益率差异即可变换期限4)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可以对未来利率形成预期,并根据这些预期指导投资行为。内容:认为远期利率只代表预期的未来利率。评价:认为纯预期理论作为一种精巧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用收益率曲线表示的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时期变动的原因,但它最大的缺陷是忽视了投资的风险。如果远期利率是未来利率完全反映,则债券的价格是完全确知,因此投资债券是完全无风险,这与实际显然不符。局部预期理论:不同的债券的收益在不长的投资期内是相同的。期限轮回理论:投资者在其投资期内通过滚动投资短期债券所获得收益,与一次投资期限等同于投资期的零息债券所获得收益相同。
偏好预期理论:1流动性偏好理论:它认为远期利率包括市场预期的利率水平和风险水平,并且这一升水随着期限的延长而上升2产地偏好理论:认为远期利率包含市场预期的利率和风险水平,但并不认为风险升水随着到期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凸性特征:1在息票率和收益率均保持不变情况下,凸性随债券(或贷款)到期期限的增加而提高2收益率和持续期保持不变,票面利率提高,凸性越大。
利率风险管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化解利率风险,将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原则:1健全完善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2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3建立全面的风险计量系统4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系统。
缺口管理:通过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差额,将风险暴露头寸降低到最低程度,以获取最大收益。方法:敏感性缺口是指某一具体时期内,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SL)之差,即敏感性缺口GAP=RSA-RSL。当GAP>0时,缺口为正;GAP<0,缺口为负;GAP=0,缺口为均衡。商业银行运用GAP模型公式,在对未来利率走势预测的基础上,通过重新配置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及期限来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使缺口性质和规模与银行利率预期值相一致,从而努力提高净利息收入。缺陷:1对利率变动进行准确预测存在很大难度;2GAP忽视了隐含期权的存在。
免疫资产条件:1按当前的市场利率计算,资产的现值等于负债的现值2资产的修正持续期等于负债的修正持续期3资产的凸度大于负债的凸度
利率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协议,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现金流的一种场外交易方式。作用:一般的互换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公司并不直接接触,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交易。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专门从事互换业务的金融公司。他们在这一场外交易市场中随时准备以交易对手的身分与公司进行互换交易,同时应公司的特殊需要设计互换交易的具体形式,并提供报价。这就省却了公司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所需要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公司也受益于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经验,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互换这一金融工具。利率互换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1利率互换产生于降低筹资成本的需要,它也可以用于管理利率风险。借款机构通过利率互换合同锁住利差来避免利率波动的风险2利率互换协议的作用是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签定的协议,将贷款利率由浮动利率转变为固定利率或者反之,以有效控制债务的成本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经济变量,尤其是金融变量发生不确定的变化,导致行为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敞口(暴露):是指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部位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汇率风险就是指汇率波动给行为人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证券价格风险: 由于证券价格的不确定变动导致行为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金融衍生产品价格风险。经营风险国家风险关联风险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金融风险会引起实际收益率、产出率、消费和投资的下降,如由于资金安全的忧虑,消费者会减少投资2金融风险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如大量资源都涌向安全性较高的行业3金融风险会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市场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常见的金融**就是实例4金融风险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为金融风险既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一些错误信息,也会抵消一些政策的实施效果5金融风险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如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额,从而影响经济项目下的国际收支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金融风险的直接后果是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如购买股票后价格下降2它给经济主体带来潜在的损失,如它会打乱一家企业的生产部署3它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如一些经济主体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后对价格进行调整等行为4它增大了经营管理成本,如成立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等5它降低了部门生产率,如一些企业因对金融风险的恐惧,不敢开发新产品等6它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为了防止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不得不保持更大的备付金等7它增大了交易成本,由于对风险的顾虑,使得市场中许多交易难以达成日本主银行制度:企业融资时的主银行制度是另一导致过度竞争的机制。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简单说来是指向一个企业提供最大额贷款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主银行在日本通常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并为向该企业贷款的其他银行进行所谓的委托监督。即代替其他债权人对该企业的财会健全进行监督。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职能:1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得到偿付2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3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使银行抓住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扩展其资产规模,又可使银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性资产,避免资本亏损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1资产负债结构。2央行货币政策。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4信用风险。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6银行信用。
负债管理理论评价:1贡献: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相结合。这一理论还为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2缺点a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
上带有主观色彩b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险增大c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D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结构对称原则:即指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要相互对称与平衡2速度对称原则:也称偿还期对称,即按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来分配其在资产上的分布,使来源与运用的偿还期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3目标互补原则:即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实现三者之间的均衡4资产分散原则:即银行资产要在资产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尽可能地适当分散
巴塞尔意义1监管重点从银行的外部转向了银行的内部,紧紧抓住资本标准和资本风险两个主要矛盾2监管中心从母国与东道国监管的责权分配转移到对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控上,明确定义了资本的内涵与外延,实时动态的资本金管理,建立资产与负债变动而灵活调整的管理机制3建立起资本金的管理制度更科学地从资本与风险两方面着手资本充足率4注重管理的全面性。局限:1风险权重处理过于主观化与简单化2资本金管理作用有限3表外业务缺乏深入全面的管理新协议三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2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3市场约束(强调市场的监督作用)监管当局检查四大原则1: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2: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意,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3: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4: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此次金融危机中,巴塞尔协议引发了三个效1监管套利效应2信贷紧缩效应3亲经济周期效应
论述巴塞尔: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其它风险。2从具体风险资产来看,1988年巴塞尔协议没有考虑同类资产不同信用等级的差异,从而不能十分准确地反应银行资产面临的真实风险状况。3对国家信用的风险权重的处理比较简单化,主要表现在国家风险在确定风险资产中的影响过大,同时对于不同风险程度国家的风险权重的处理过于简单。3仅仅注意到了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4许多已有的金融监管约束推动了国际银行界的资本套利现象,但是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难以有效地约束这些现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的渠道:1通过金融中介同时参与两种市场而产生直接联通2通过企业资产运用的调整而出现间接联通3通过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转移投资而出现金融非中介化(反之,亦成立),使一个市场的资金向另一个市场转移货币政策传导到企业有以下途径:1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到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有所调整或变化,并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2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或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3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致使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