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省委中心学习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会上的讲话
在省委中心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会上的讲话
今天,省委常委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视察湖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全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 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认真总结近些年来我省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湖南”建设。2007年省党代表会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作为最大的责任。去年省委工作会议又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通过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我省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工作等在全国很有影响,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从全 省来看,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齐抓共管;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源头治理;要坚持夯实基层基础;要坚持创新方式方法。要认真总结各地在实践中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全省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各种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站在维护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站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高度,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机制,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三、突出重点,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秩序,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项工作关系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和谐稳定。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联系我省实际,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物质保 障。要重点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的落实,实施好“八大民生工程”,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扩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覆盖范围,积极推进“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城乡和行业差别,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
二是要加强公民教育,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培育现代化所需要的公民精神,包括仁爱精神、权利意识、法治观念、诚信意识、公平观念、宽容精神等等。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强公民教育,塑造现代人格。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文基础。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要,来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深化服务。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要重视抓好源头治理。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重大决策出台、重大政策调整、重点项目建设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决策偏差引发社会矛盾。要畅通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要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稳妥地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即三调联动),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这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和村、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要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调解、公正司法、公正执法,坚决防止执法、司法过程中出现“次生矛盾”。要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实现有效应对、科学应对。要注重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矛盾的分类研究、分类化解。当前,要重点抓好对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军队退役人员安置、涉法涉诉等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五是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要把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与建设“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和“文化强省”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要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研判,提高管理媒体、运用媒体、应对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要稳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一些同志特别强调,要创新对一些新生事物和特殊人群的社会管理机制,包括对社会特殊群体,既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又要依法实现有效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对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要坚持服务在先、管理在后,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提高管理成效;对“两新”组织的社会管理,要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七是要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整合基层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要区分情况,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分类指导,对市县进行分层指导;要创新管理,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作用;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形成“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的局面。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和协调推动社会管理工作,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平台干事,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 坚强保障。
二要勇于探索创新。长沙作为中央确定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争取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韶山、资兴、鼎城、凤凰四个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区,要按照试点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认真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样本,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要狠抓工作落实。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估奖惩机制,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通过狠抓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推进。
第二篇: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如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增强我们的行动自觉和发展自信。
一、×县为什么要选择创新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自九届县委以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近二十年来探索和实践,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67%。如何让这么丰富的生态资源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届县委审时度势,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县发展的历程,只有坚持走“生态立县、环境宜人,绿色富民、有机强县”这条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县未来才可期。2020年×月×日,县委×届×次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县委作出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完全符合人们的需要;
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
完全符合×县发展的县情实际。
(一)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升级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创新发展理念正顺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县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绿色发展已经从数量扩张、结构调整阶段转向了质量升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抓数量是“长胖”,现在注重质量是“长高”。创新发展战略不仅秉承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遵循天人合一,是绿色发展的传承和升级,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这一理念,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兴农战略;
这一理念,完全符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重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这一战略的实施,它既能厚植农业发展空间,又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创新发展是抢占市场的先手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占领市场的至高点、把握市场的走向,重点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本质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新的追求。什么是好?有机就是好。有机产品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个消费转型期,如果我们不把握住机会,等我们的生态都被破坏了才想起占领市场先机,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痛苦点,把精力都放在发展创新发展上,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发展有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掌握了主动权,占领了市场。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一产才能催生具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只有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才能够拉动乡村振兴。二产和三产的特点是活和富,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活和富。所以,只有用以有机为特点的一产来催生又活又富的二产和三产,才能拉动乡村振兴,除了这条路,别无选择。
二、×县实施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成为×县最靓的底色,生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仍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不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结合刚才各位的发言,我认为,我们发展创新发展,就是“穷县发展富产业”。世界其他地方发展有机,是富贵人发展富贵产业,比如说美国。我们是穷县,我们走他们的发展模式,用政策支撑,用财政兜底,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能走具有×县特色的有机发展之路。走我们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群众对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刚刚脱贫后的小康阶段,满足生存才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快回报、高利润的发展模式才是最有效的追求。而创新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兼顾与和谐统一,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受利益的驱动,面对发展有机产业所带来的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狭隘、效益下滑以及重新开发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卖不上高价钱,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二)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高端产品走了低端路线卖不起有机价,影响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任何产品只有创造了价值,卖上了价钱才能称为好产品,只有走上了富人的餐桌才算得上是高端产品。×县的有机产品具有高端产品的的内在价值,却只能以常规产品价格出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端生产和低端营销之间的冲突导致市场信息不通,通向高端市场的渠道闭塞不通,从而使农民和企业生产有机产品付出的代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对外开放程度较周边县城还存在差距,导致市场化发育程度低,高端消费品市场渠道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二是并未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全县有机认证产品主要包括茶叶、大米、莲藕、部分水产品等,品牌小而杂,多数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规模不大,因为较高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进入有机产品市场参与肉搏竞争的能力较弱,形成不了大品牌,吸引不了高端市场的注意,更别说品牌效应,只能偏居一隅,自产自销。
(三)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机产品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没有强力的市场领军企业来起示范带头作用,未形成规模。一是县域缺乏具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我县目前的几家龙头企业,只能算生产型龙头企业,而不是营销型龙头企业。能生产高端的产品,但是不能通过营销手段把高端产品买上高价钱,达不到带动火车前进的要求。二是现有龙头企业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只顾自己利益,缺乏主动带头开拓市场的意识。
三、怎样实施好创新发展战略
办好×县的事情,为×县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作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位全局、放眼未来、顺应大势,着眼×县人民长远利益和福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了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上就不会迷失、行动上就不会偏离、工作中就能得到群众拥护,正确的战略决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群众是主体,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要彻底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宣传,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主动生产创新发展产品。同时在群众中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矛盾,提高群众的自觉性。二要提高群众生产有机产品的能力。广泛开展和创新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如何生产出创新发展的产品,培训营销技术,让群众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三要注重政府引导。帮助群众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帮助群众对接落实上级政策,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
(二)强化品牌塑造与精准营销,从做大基地向做大市场转变,打通有机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通道。好产品种出来了,能卖上好价钱才是目的。如何打通有机产品向高端市场的通道,首要任务就是做强品牌。要着力打造×县锌硒茶、肉牛、莲藕、大米等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汇”这个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加工技术、工艺水平、历史文化和产品包装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体现特色有机文化的高辨识度,提升品牌质量内涵。要着力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会议、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平台,全方位推介×县有机产品,扩大×县有机产品知名度。其次要做精营销。要紧扣“贵州第一、西南一流”有机目标定位,推动供应链相通,建立完善物流设施和市场营销体系。要通过整合现有电商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以“互联网+”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县有机农产品大型展销会,力推凤品出山、凤品出海,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要寻求建立与国内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店、星级酒店(饭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合作平台,向大客户提供“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品牌、卖健康。
(三)招大引强,从主攻源头管控向主攻培育引领龙头企业转变,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针对我县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这一制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的培育问题,才能发挥好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一是招引一批在生产基地、有机肥生产、生物农药、示范园打造、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骨干企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供应链一体化新模式,增强实体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产业龙头“先吃螃蟹”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支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有志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学生、农技推广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活动,定向培育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参与入股,构建“以企带户、以场带户、大户带散户”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推进“三变”改革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连片耕种,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
(四)跳出有机抓有机,从单纯抓有机向统筹抓有机转变,把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创新发展从表面理解是有机产品。从更高层面来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发展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推动×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二、四个三”发展思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于×县来讲,生态和发展这两条底线,发展这条底线更重要,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抓住创新发展和农工旅一体化两条主线,创新发展是价值追求,是引领×县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农工旅一体化”是实现高速发展的路径。突出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乡村振兴三大抓手,聚焦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平台,打造茶、牛、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三区”建设为引擎,茶、牛、旅游三大产业贯穿其中,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三大新跨越。具体如何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靓城区,促新型城镇提档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遵循产业引领、功能导向、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几大原则。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修房子、搞建设,要更加注重功能搭配,是消费型城市还是生产型城市,是旅游型城市还是居住型城市,认真分析周边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劣势,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用自己的优势去互补别人的劣势,才有生机,才能共同发展。
第二,做大园区,促新型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发展要坚持集群化、本地化、特色化。×县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不能靠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只能依靠我们本地的特色的资源和优势。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初具规模的西南水暖卫浴产业,二是集中力量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茶叶盯准500强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特色、上水平,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县经开区建设成为200亿级示范园区。
第三,做特景区,促第三产业活跃发展。×县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虽然×县没有名山大川、盛名的大景区,但散落在乡间的一些景点、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还是有特色的,如湖、海、江,洞、寨、堡,山、林、谷,如何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把这些“盆景”连成“画卷”,如何实现弱者发展旅游,就要学会攀龙附凤、借船出海,就是要“傍大款”,借人家的品牌价值,把稻草买到黄金价。要内串外联,横向上把县内的景点有机地串在一起,纵向上把一二三产业串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内部竞争力;
横向上主动和周边著名景区合作,纵向上把×县特有产品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东西搭上关系,借势而为,扩大影响力。就拿乌江百里画廊来说,宇宙创造了两幅画,一幅是人文的清明上河图在北京博物馆,一幅是自然的在×县天桥天书画廊,很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第四,做美乡村,促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县乡村振兴就是通过“三引四变”(三引,即: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货出山;
四变,即:资源变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和“三园一栈”行动(乡村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最终实现“五大振兴”。一要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紧紧围绕茶、牛两大百亿级产业,以农工旅一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要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四要生态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五要组织振兴。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同志们,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好中央、省、市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美丽×县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县委书记XX在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构建和谐XX县新局面
县委书记XX同志在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期三天的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组织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工作报告制度》,听取了省委党校郭伟副校长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辅导报告。学民县长就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又对年底几个月全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文勇同志讲了党风廉政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陈建强同志讲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基层组织执行力,朱安保同志讲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与会人员还联系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就我县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三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XX县,推进XX县发展新跨越进行了认真讨论,受益匪浅。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议,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果和收获: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我们所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客观需要,是立足县域发展的正确选择。把构建和谐社会与XX县的工作现实相联系,就是要抓好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就是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筑牢和谐XX县的社会基础,创造建设和谐XX县的政治局面。
二是深刻分析了XX县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念,将思想和精力进一步统一到“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上来。
三是抓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抓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牢牢抓住历史的机遇,结合XX县实际,推进“三个转变”,实施“三大要务”,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创XX县跨越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XX县的发展形势,切实把握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客观分析XX县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我到XX县工作已经38天了,期间我对工业、农业产业化、旅游、财税、社会事业和乡镇等分别进行了调研,对XX县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总体上讲,我的初步认识是: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和全县50万人民的艰苦努力,XX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4亿元,同比增长12%,比97年翻了一番。一、二、三产业比例为约36.3:36.:27.7,一、二产业持平,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今年第二产业将首次突破第一产业;财政收入实现1.52亿元,同比增长17%,在1997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4元。XX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整体推进,XX县产业结构明晰,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和全市经济强县的目标明确,县域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发展速度快,发展基础好。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心血,成绩来之不易。
从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看,XX县的发展有四大优势:一是工业基础很好。形成了铬、磷、纸三大产业为龙头,精细化工、建材、药业、食品、制药、电子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格局。预计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可达38户,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好,在干河子沿岸形成了以银河建化、启明星磷化工、阳安纸业等为龙头的铬磷纸化工产业带,在黄花界这一线初步形成了以长虹工业园、好医生药业、朗迪化工、健翔人造板厂、宏丰钢构等代表的新型工业聚集区。XX县的工业大有文章可作。二是农耕条件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较快,亮点多,特色鲜明。水稻制种、魔芋、生猪、造纸竹、蚕桑、水产、中药材、奶牛、生态蛋鸡和肉鸡等产业化条块清楚,发展潜力大,比较效益高。以圣康蛋鸡养殖协会为代表的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强,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滚动投资初具规模,以罗浮山温泉·千佛山为主导的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温泉之都”的构想,给XX县的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其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罗浮山、千佛山、寻龙山开发建设投入了近10亿元的资金,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罗浮山、千佛山、寻龙山和白水湖四个较为成熟的景区,罗浮山保健温泉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竞争力。四是基础设施功能健全,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94年以来,XX县已经累计实现总投资40.9亿元,交通、电力、水利、通迅等重点基础设施全部完成了改造,XX县具有了加快发展的硬件基础。市委将新县城列为科技城核心层,随着绵安快速通道的建设,花 作为绵阳科技城的产业配套园和“后花园”,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新县城建设进程加快,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商机、人气日渐兴旺,以第三产业和新型工业为代表的支撑产业正在形成。随着绵阳科技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产业经济发展布局的调整,新县城作为科技城核心层,其承接科技城及其产业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绵安城市大道的兴建,将为新县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的活力。可以预见,在花荄新一轮投资热潮即将到来。
XX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未走出困境,仍然面临许多矛盾。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且发展不平衡。2004年,XX县GDp 34.4 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按照县域经济阶段理论划分(GDp在50亿元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在1亿元左右为幼稚期;GDp在50至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在3亿—5亿元为成长期;GDp在15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为成熟期),XX县正处于县域经济幼稚期,经济发展还没有走出低层次的现状。资源开发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人均GDp为6745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598元)1853元。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整步伐缓慢。2004年,全市一、二、三产业构成为29.0:35.8:35.2,而XX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6.3:36.0:27.7,县域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于全市水平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小于全市水平7.5个百分点,XX县县域经济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特征鲜明。三是县乡财政困难,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财政收入占GDp比率偏低,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9.2%,十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7.2%,而XX县GDp对财政的贡献率仅为4.4%,低于全市4.8个百分点,低于十个县市区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基础不牢固,阳安、浮山、长空税收收入下滑趋势明显,新增财源数量很少,财政增收的压力大。财政支出水平较低,2004年全市人均支出34200元,其中县级人均财政支出26000元,而XX县仅为24600元,低于县级平均水平1460元。县乡债务负担沉重。2004年底XX县现有债务总额达到71641万元,为全县一般预算可用财力总额的3.61倍,其中县级负债33500万元,占负债总额46.76%,乡镇级负债33425万元,占负债总额的46.66%,村级负债4716万元,占负债总额的6.58%。县级财力严重不足、收支矛盾突出。十个县市区人均财力为18172元,XX县2004最终人均可用财力亦为13889元。四是城市化水平低、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世界城市化水平48%,发达国家75%,中国38%,全市十个县市区城市化水平22.8%,XX县城市化水平仅为19%。
引发这些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不远不近、不大不小、不穷不富”是对XX县的真实概括,小农意识浓厚,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功能脆弱,特别是交通对经济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严重滞后;三是县乡财力严重不足、收支矛盾突出,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瓶颈性问题;四是经济特色不鲜明,产业优势不突出,XX县仍然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五是改革进程中积淀下的矛盾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集中出现,国企改革、失地农民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三金”兑付、乡镇负债、新县城债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XX县的发展,成为XX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二)正确认知XX县发展新定位
“建设绵阳科技城、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绵阳”是市党代会确定实施的“三大要务”,市五次党代会报告,对XX县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XX县新县城纳入科技城核心层,非核心层部分全部纳入紧密层,整个XX县已经成为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进入到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核心;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将重新调整城市区划,新建绵阳至XX县的城市大道,使新县城成为绵阳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区位和区划两个方面看,XX县的发展都融进了科技城产业经济圈和大绵阳城区经济圈,XX县的产业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发展都更具优势。要站在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产业经济发展策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思路上,主动与绵阳科技城建设接轨,主动融入科技城建设的大环境。XX县发展的定位是绵阳市科技城的核心层,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XX县而言,必须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理念,跳出就县域经济说发展的范畴,主动适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思路放得更开,把视野放得更宽,立足具有明显比较效益的资源优势,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建设“经济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大县”,解决县域经济总量小的矛盾,才能使县域经济尽早迈出低层次的幼稚期,才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来化解各类矛盾。加快发展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的第一要务。
(三)XX县正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市委将XX县列入科技城建设核心层和紧密层,为XX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市委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XX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空间。
一是新一届市级领导班子成立后,全市上下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机遇。“三会”结束后,全市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各地纷纷创新举措,深抓落实,加快了发展步伐。XX县只有用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更快的步伐,来创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勇敢地肩负起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的历史重任,切实做到面向群
[1][2][3][4][5]下一页
第四篇: 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会上的讲话
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如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增强我们的行动自觉和发展自信。
一、×县为什么要选择创新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自九届县委以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近二十年来探索和实践,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67%。如何让这么丰富的生态资源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届县委审时度势,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县发展的历程,只有坚持走“生态立县、环境宜人,绿色富民、有机强县”这条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县未来才可期。2020年×月×日,县委×届×次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县委作出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完全符合人们的需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完全符合×县发展的县情实际。
(一)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升级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创新发展理念正顺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县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绿色发展已经从数量扩张、结构调整阶段转向了质量升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抓数量是“长胖”,现在注重质量是“长高”。创新发展战略不仅秉承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遵循天人合一,是绿色发展的传承和升级,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这一理念,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兴农战略;这一理念,完全符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重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战略的实施,它既能厚植农业发展空间,又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创新发展是抢占市场的先手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占领市场的至高点、把握市场的走向,重点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本质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新的追求。什么是好?有机就是好。有机产品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个消费转型期,如果我们不把握住机会,等我们的生态都被破坏了才想起占领市场先机,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痛苦点,把精力都放在发展创新发展上,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发展有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掌握了主动权,占领了市场。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一产才能催生具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只有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才能够拉动乡村振兴。二产和三产的特点是活和富,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活和富。所以,只有用以有机为特点的一产来催生又活又富的二产和三产,才能拉动乡村振兴,除了这条路,别无选择。
二、×县实施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成为×县最靓的底色,生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仍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不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结合刚才各位的发言,我认为,我们发展创新发展,就是“穷县发展富产业”。世界其他地方发展有机,是富贵人发展富贵产业,比如说美国。我们是穷县,我们走他们的发展模式,用政策支撑,用财政兜底,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能走具有×县特色的有机发展之路。走我们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群众对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刚刚脱贫后的小康阶段,满足生存才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快回报、高利润的发展模式才是最有效的追求。而创新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兼顾与和谐统一,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受利益的驱动,面对发展有机产业所带来的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狭隘、效益下滑以及重新开发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卖不上高价钱,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二)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高端产品走了低端路线卖不起有机价,影响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任何产品只有创造了价值,卖上了价钱才能称为好产品,只有走上了富人的餐桌才算得上是高端产品。×县的有机产品具有高端产品的的内在价值,却只能以常规产品价格出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端生产和低端营销之间的冲突导致市场信息不通,通向高端市场的渠道闭塞不通,从而使农民和企业生产有机产品付出的代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对外开放程度较周边县城还存在差距,导致市场化发育程度低,高端消费品市场渠道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二是并未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全县有机认证产品主要包括茶叶、大米、莲藕、部分水产品等,品牌小而杂,多数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规模不大,因为较高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进入有机产品市场参与肉搏竞争的能力较弱,形成不了大品牌,吸引不了高端市场的注意,更别说品牌效应,只能偏居一隅,自产自销。
(三)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机产品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没有强力的市场领军企业来起示范带头作用,未形成规模。一是县域缺乏具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我县目前的几家龙头企业,只能算生产型龙头企业,而不是营销型龙头企业。能生产高端的产品,但是不能通过营销手段把高端产品买上高价钱,达不到带动火车前进的要求。二是现有龙头企业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只顾自己利益,缺乏主动带头开拓市场的意识。
三、怎样实施好创新发展战略
办好×县的事情,为×县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作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位全局、放眼未来、顺应大势,着眼×县人民长远利益和福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了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上就不会迷失、行动上就不会偏离、工作中就能得到群众拥护,正确的战略决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群众是主体,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要彻底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宣传,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主动生产创新发展产品。同时在群众中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矛盾,提高群众的自觉性。二要提高群众生产有机产品的能力。广泛开展和创新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如何生产出创新发展的产品,培训营销技术,让群众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三要注重政府引导。帮助群众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帮助群众对接落实上级政策,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
(二)强化品牌塑造与精准营销,从做大基地向做大市场转变,打通有机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通道。好产品种出来了,能卖上好价钱才是目的。如何打通有机产品向高端市场的通道,首要任务就是做强品牌。要着力打造×县锌硒茶、肉牛、莲藕、大米等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汇”这个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加工技术、工艺水平、历史文化和产品包装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体现特色有机文化的高辨识度,提升品牌质量内涵。要着力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会议、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平台,全方位推介×县有机产品,扩大×县有机产品知名度。其次要做精营销。要紧扣“贵州第一、西南一流”有机目标定位,推动供应链相通,建立完善物流设施和市场营销体系。要通过整合现有电商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以“互联网+”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县有机农产品大型展销会,力推凤品出山、凤品出海,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要寻求建立与国内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店、星级酒店(饭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合作平台,向大客户提供“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品牌、卖健康。
(三)招大引强,从主攻源头管控向主攻培育引领龙头企业转变,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针对我县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这一制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的培育问题,才能发挥好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一是招引一批在生产基地、有机肥生产、生物农药、示范园打造、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骨干企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供应链一体化新模式,增强实体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产业龙头“先吃螃蟹”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支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有志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学生、农技推广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活动,定向培育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参与入股,构建“以企带户、以场带户、大户带散户”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推进“三变”改革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连片耕种,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
(四)跳出有机抓有机,从单纯抓有机向统筹抓有机转变,把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创新发展从表面理解是有机产品。从更高层面来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发展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推动×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二、四个三”发展思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于×县来讲,生态和发展这两条底线,发展这条底线更重要,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抓住创新发展和农工旅一体化两条主线,创新发展是价值追求,是引领×县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农工旅一体化”是实现高速发展的路径。突出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乡村振兴三大抓手,聚焦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平台,打造茶、牛、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三区”建设为引擎,茶、牛、旅游三大产业贯穿其中,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三大新跨越。具体如何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靓城区,促新型城镇提档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遵循产业引领、功能导向、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几大原则。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修房子、搞建设,要更加注重功能搭配,是消费型城市还是生产型城市,是旅游型城市还是居住型城市,认真分析周边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劣势,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用自己的优势去互补别人的劣势,才有生机,才能共同发展。
第二,做大园区,促新型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发展要坚持集群化、本地化、特色化。×县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不能靠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只能依靠我们本地的特色的资源和优势。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初具规模的西南水暖卫浴产业,二是集中力量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茶叶盯准500强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特色、上水平,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县经开区建设成为200亿级示范园区。
第三,做特景区,促第三产业活跃发展。×县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虽然×县没有名山大川、盛名的大景区,但散落在乡间的一些景点、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还是有特色的,如湖、海、江,洞、寨、堡,山、林、谷,如何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把这些“盆景”连成“画卷”,如何实现弱者发展旅游,就要学会攀龙附凤、借船出海,就是要“傍大款”,借人家的品牌价值,把稻草买到黄金价。要内串外联,横向上把县内的景点有机地串在一起,纵向上把一二三产业串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内部竞争力;横向上主动和周边著名景区合作,纵向上把×县特有产品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东西搭上关系,借势而为,扩大影响力。就拿乌江百里画廊来说,宇宙创造了两幅画,一幅是人文的清明上河图在北京博物馆,一幅是自然的在×县天桥天书画廊,很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第四,做美乡村,促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县乡村振兴就是通过“三引四变”(三引,即: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货出山;四变,即:资源变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和“三园一栈”行动(乡村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最终实现“五大振兴”。一要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紧紧围绕茶、牛两大百亿级产业,以农工旅一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要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四要生态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五要组织振兴。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同志们,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好中央、省、市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美丽×县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在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也是对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战略性影响的一项重要决策。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州委的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研究安排我县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全力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切实加大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力度,为实现默默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从时代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全局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随之发生了并且还在不断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建设理念、社会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
境和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而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科学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使得我们在社会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集中表现为信访案件和群众性事件数量不断上升,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多发,公共安全生产事件时有发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等等。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要使各项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从默默的县域发展来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一大批企业单位改制解体,一大批“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交通、运输、旅店、餐饮、零售等传统行业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绿色产业、金融服务、健康保健等新经济业态不断呈现,新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显著增加,用工方式更为灵活,相互关系更为复杂。这些游离于现行管理服务体系边缘的“社会人”和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同时,我县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下岗职工安置、移民安置、地界纠纷、涉法涉诉等领域的社会矛盾频发多发易发,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但现行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责任不清,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健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渠道不宽的问题十分普遍;政府部门管理手段单一,重视行政性、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轻视法制规范和有效服务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因素综合叠加,已经影响到全县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
安,成为影响“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迫切地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进而不断加快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步伐,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社会服务功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从默默的实际出发,我们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健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平安默默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发展进步,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标任务,是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社会管理领导体系、工作网络和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运转高效、平稳有序的新型社会
管理模式,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职能,围绕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搞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等关键节点和重点任务,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力争在三年之后,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拿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真正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明显成效,把社会管理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三、紧贴默默实际,扎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实践活动,我们要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上,突出“强化管理出绩效、推进项目促发展、保障民生构和谐、把握关键保平安”的工作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要强化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好思想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我们正在全力创建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以旅游行业德蓬勃发展为契机,搞好为游客服务,为群众脱贫致富服务,是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工作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更是一个着眼点、一个突破口,一个方法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理
解和支持,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二是要强化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理念。我们必须在发挥好党委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好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协同参与作用,做到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三是要强化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理念。当前我县正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青海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关建时期。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各种组织互动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又要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来回应社会诉求、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权益。四是要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要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同时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二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要构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通过构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社会的不同群体,努力提高全县居民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之与默默县域发展的实际相协调。二是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所居的目标。三是要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保障、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公共信息服务为重点,满足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四是要构建立体化的防控体系。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健全防控体系,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人防、物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在防控的基础上加强排查、整治和监管,做到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管理无盲区,使矛盾化解在源头、隐患消除在未发、事故处置在萌芽。五是要构建网格化的责任体系。要把管理网格与责任网格结合起来,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县、乡镇、派出所、社区和村委、社、户同奖同罚,形成“三级管理、六级负责”的责任链条,把社会管理的每项责任落实到格、落实到人。
三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保障,社会协同是要求,公众参与是基础。党委领导,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工作。政府负责,主要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社会协同,主要是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公众参与,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要总结推广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群防群治模式、人民调解模式等群众参与
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抓住健全社会管理机制这一关键。一是要健全群众诉求机制。要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二是要健全情绪疏导机制。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工作,注重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注重平等性的对话协商,注重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三是要健全矛盾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要构建司法诉求机制,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确保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四是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要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五是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做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部位全覆盖,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五要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又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基层基础,优化管
理服务。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服务功能。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帮扶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家庭自助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的群众需求。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要不断加强乡村基层班子建设、作风纪律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做到干部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着力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热心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队伍。
六要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县内本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重举措、重实绩的考核导向。同时要加强工作督查,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效落实。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运行机制。要把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人、财、物和机制等方面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强可靠领导保障。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选调得力人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纳入县财政预算,不断完善基层人财物保障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全面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基层服务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系建设,公安、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就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上形成一定的制度并落实,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是切实发动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注重发挥基层党政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责任,通过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出台切实可行的便民措施,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调动基层社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大型工程项目土地征
用、城镇房屋拆迁、移民安置等开始之前,要召开听证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多种形式的决策公示,充分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
五是大力推进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各乡镇、统战、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善科学、务实、规范、管用、长效的方法和体制机制,推进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藏区寺院社会、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长效化。同时,重点加强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健全完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现场指挥、部门联动、依法处置、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城镇拆迁户、库区移民、农牧民进城定居集中安置点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关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权限,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责任,做到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权限明确、服务管理到位。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七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法治环境。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及时报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普法宣传、信息网络化规范管理,建立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
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树立科学民主、开放竞争、文明公平、自信包容的价值理念,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
五、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探索默默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改革创新,要不断形成新理念、探索新模式。
一要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最大限度消除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盲区,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和保障性困扰。
二要在强化公共服务上下功夫。把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基层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要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上下功夫。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把依法治县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
四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做到人力、精力倾注基层,财力、物力倾斜基层,努力在整合基层资源、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
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目前,要积极推进县城和河西、河东集镇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各乡镇要认真总结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大社区和村、网格的各项管理建设力度,继续推进网格化管理、社区化服务具体工作,开创底数清、情况明、管理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
同志们,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选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更是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任务,让我们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我县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强大力量,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