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导师体会
德育导师工作的心得体会
卢文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围绕着要求学生学习好和遵守学校纪律,而应该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想道德和情感意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的关爱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风,下面就简单谈谈德育导师工作的一点浅见。
一、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我在学习上,道德品质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关心热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爱是崇高的、神圣的,师爱也应该是有很强的原则性和责任感的,如果一个班主行没有责任感,就不会教育学生,更不会为学生着想,更不会有成功的教育。为此,我在第一节班会上,就向学生表示,我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希望大家相互尊重,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言谈,师生的距离就更近了,学生也感到新环境的温暖。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或思想低落时,就及时找其谈心,帮助其分析成绩下滑或导致思想低落的原因,指导其学习方法,讲解做人的道理,使其认识到学习对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人格、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理想、人格的培养,他不仅能使教师的人格修养达到更高的师德境界,而且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素质,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一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千万不能“重术轻人。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五、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车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决不辜负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重任,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组织对我寄予的愿望,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理念,持久的将事业进行到底。
第二篇:我当导师的体会
我当导师的体会
学生处:薛斌
我校于2011年开始实行导师制,自大学生导师制工作启动以来,不知不觉,已经5个年头,在总结2014年导师制工作开展的经验后,新一期的导师制工作在各级领导、部门及老师的团结协作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创新。
围绕“四导一服务”,经过一年的导师制工作,本人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工作的开展中都收获了不少的心得和体会,在工作方式方法及工作内涵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思索,下面就此谈谈本人当导师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以生为本,育人至上,踏实有效的履行导师职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办学质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当好一名导师,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明确大学生导师制的目和意义。导师制要求以生为本,深入学生,为学生提供“四导一服务”,即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和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办学质量。
在明确了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之后,我们必须端正态度,从根本出发,以身作则,践行导师制。导师的对象是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身正为范,做好一名导师必须要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理论程度,言传身教,自身的提高才能带动学生的提高。本着以生为本,育人至上的宗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内涵建设,积极主动的关怀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导师制开展,促进办学质量。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学生,体现科学教育观,实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机结合。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共性与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脱离了共性的个性和脱离了个性的共性都是不存在的。”
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 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发挥个人特长。只有既面向全体、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又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是科学教育观的体现。
结合共性与个性的观点,从科学教育观出发,我根据自己所导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几次集体见面及单独谈心,了解到我所导的学生个性迥然,其中有几名较突出:有一名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不是很上进,吃苦耐劳能力较差;还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很优异,但是比较重视校外实践,经常性的参加兼职或者打工,没有回报的活动不喜欢参加;还有一名男生是典型的游戏儿童,除了上课就是窝在宿舍打游戏,不善言谈,沉默寡言;最后一名女生性格内向,是家里的小公主,家庭依赖性较强,自主能力较差。
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在构思活动时,我更注意思考,如何去其槽粕,取其精华,转变他们个性中不良的部分,将优良的品行加以放大。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组织所导的学生进行了校外实践,到葡萄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大家一同了解葡萄成长的农业知识、学习分辨不同的品种,亲自下果园采摘果实,一同参观景观长廊等。利用户外活动,改变那名喜欢宅在宿舍打游戏的男生,不爱外出的习惯,使其多融入群体,多接触自然,不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一改沉默寡言的毛病;带领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活,讲解相关农业知识,寓教于乐,使家庭条件较好的那两名学生体会到农活的乐趣,不排斥,不害怕,转变态度,引导其培养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端正价值观;此外,我还安排了喜欢兼职的那名女生暑期在葡萄园实习,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习到了技巧,也挣到了暑期的零用钱,一举两得。
这次的活动大家可谓受益匪浅,不但加深了导师与学生的情谊,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对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完成了预期的目的。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今后开展更多的活动提供了指导意义。
三、寓教于乐,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导师制的工作形式,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葡萄园的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使我重新认识到导师制工作的深度,并非自己预期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要当好一名导师,不但要会做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和创新,结合教育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在如何更好的发掘学生潜能、提升 2 学生素质方面,做更深的学习、钻研和开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与身边同事的交流,借鉴优秀导师的经验,在活动的计划中,多思考、多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以参观、下乡、拓展、聚会等多样化的形式,在活动的同时,增长学生见闻,寓教于乐。随着工作的深入,实现从自己组织活动逐步向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持之以恒,育人不倦,坚持不懈的开展导师制工作,务求做好、做精、做细、做强。
导师制工作可谓是我校的一大创新,导师制工作的开展, 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师教书育人,实现教管结合、教养一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一举多得。
制度是好的,但是如何使其永葆活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导师,我们应当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导师制作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而且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克服各种抵触心理和厌烦情绪,把它当做份内的事,并乐在其中,不但要坚持去做,还要做好、做精、做细、做强,这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的感悟,将教书育人当做一项终身事业,持之以恒,诲人不倦。相信通过这么多导师的努力,兴才一定能够成为育人成才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桃李满天下。
以上是本人担任大学生导师一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收获固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看到自身的不足。诚然,导师制是一个桥梁,是一条纽带,是一个平台,它联系着学校与学生,紧密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办学质量,提高了办学水平。身为一名导师,我光荣但我也惶恐,在今后的导师制工作中,我将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多思考,多创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不断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坚持将导师制做好,做实,争当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导师,为学校的育人工程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三篇:德育导师体会
沟通、了解、赞赏、激励-----德育导师体会
我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已有五个年头。每位科任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中,自主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我作为一名学校的德育导师,也参与其中,与几名学生进行了结对。“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获得一些工作体会:
【个案情况】
1、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几个女生,就读高一,平时性格内向文静,平时少言寡语,不太活跃不太积极。学习较认真,也努力,成绩中等,每次考试处在班级中下游水平。有两位同学家在外地离学校较远,现在住校,还有两位同学是本市的。她们的父母都很忙,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她们的学习也帮不上忙,靠她们自己。
2、存在的主要困难: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分水岭”。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她们都是死读书,没有什么学习方法。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父母的教导方式又比较单一,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听父母劝告,比父母还凶。【辅导策略】
(1)平等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德育导师要以德为先、以导为主。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加强跟学生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说每位学生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因人施教。
(2)及时赞赏,激发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高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突出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得到赞赏的机会较少。他们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赏和认可。我发现这几个学生都能尊重老师、待人诚实,品质不错。就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跟她们的学习方法、注意力有关。因此,我以赞许的心态和她们沟通,对她们学习上的刻苦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她们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学习中小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课堂上经常提问,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让她们回答,让她们感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慢慢地在不经意中把她们的毅力迁移到攻克学习的困难上,提高学习成绩。【案例反思】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的。德育导师就起这样的作用,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在帮助学生时,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情感的薰陶,人格的健全,毅力的培养,动力的激发,压力的释放。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与沟通,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得到改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在帮助方法上,要注意疏导、引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关爱之心来打动学生,以宽容之心来包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第四篇:当教师体会
爱与感恩
一班3号光谷一小潘慧娇
今天是培训的第二天,一切都是新鲜的,昨天屈小青老师的绘本分享仍在脑海中回味,今天又迎来了李莉老师精彩的绘本展示,这相似的共同点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更何况是低学段的孩子们呢?如何让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孩子爱上课堂,用李莉老师的“功在课前、活在课中、用在课后”来诠释一点儿都不为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爱孩子,会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很感谢在我教师生涯开启之初的每一位师父,想起一小的吴锦云老师、李虹老师,在我带领307班中遇到问题,最无助的时候,伸出双手帮助我。此时此刻,又遇到了亲切又有个性的桂贤娣老师,心中满满的敬佩和感恩,敬佩的是桂老师对待教育的爱心和热情,感恩的是给我上了如此精彩的一课——《新园丁该准备什么》,除了办公室的三字箴言“闭上嘴、少说话、多做事”,还要贴心为孩子们准备小游戏、小银行以及工具箱,我深感自己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业务技能,而是要有一颗为孩子们服务的心,只有做到真心、细心和耐心,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份缘分,做普通人,怀平常心,我期待7月4日与307班的孩子再次相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画一个微笑的句号!
第五篇:当班长的体会
当班长的体会 五年级
任婷婷
今天真是一个令人既高兴又烦恼的日子.高兴的是终于轮到我当班长了,因为有些同学经常捣蛋,不听从班长地指挥,老师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同学都当一次班长,体会当班长的滋味;烦恼的是我管不住那些调皮的同学。尽管这样,但我的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因为我以前当过班长,还是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的.早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一进教室,我就赶紧吩咐值日生打扫卫生,让剩下的同学读书, 我却陷入了忙碌之中,开始生炉子、擦窗子、整理书架„„总算忙完了,看看干净整洁的教室,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今天一定要把班长当好,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这是一天中最难管理的时间。老师看着给同学们把午饭盛上,并交代我:“吃完饭后要把教室收拾干净,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安静的做作业,不能吵闹。”老师走后,我让同学们各自把自己脚底下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同学们便开始做作业了,不大一会儿,有几个捣蛋的同学坐不住了,他们便在教室里“活动起来”了,开始耍小聪明了,吵得其他同学也不能做作业,我劝了他们好几次,他们就是不听,没办法,我只好把他们的大名记下来,此时,教室里总算安静下来了。
“叮铃铃,„„”上课铃终于响了,我浑身感觉轻松了许多,当班长真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