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印学》比较 心得[定稿]
刘老师,我是15刑三杨疆伟,对于中国刑警学院开设的《手印学》,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浙江警察学院您的课相比,同样的地方比如上课认真负责,课后解答耐心全面等就不再多bb了。
1.沈阳的《手印学》我认为最大的一点感触,也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对于某个指纹的归类并不那么注重,就比如一个指纹很像螺形斗又很像环形斗,他会讲:“如果认定是螺形斗,那我们应该用那几条纹线那几条纹线来认定,如果我们认定它是环形斗,就应该用这几条这几条来认定,因为每个人的看法总归有差异点,所以我们不必非得认定他属于哪一种,我们心中认得这种纹线就好,而且螺形斗啊环形斗啊这种叫法也是我们人为定义的,没有必要去强行归类,到时候去指纹比对我们比对的是纹线又不是名称,名称只是一种缩小范围的东西。”因为在浙江警察学院学习期间我们总是对于分辨不清的纹线会有一个明确的归类,我心里也把这类指纹放在一个特殊的地方,会有存疑的心理,但是一个是因为自己懒,不去问老师,还有一个原因是去问老师,老师给我解释的东西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可能老师讲的不太对但又不好也没能力去反驳或者有点听不太懂,怕忤逆老师,和自己的认知有偏差,所以总是把这一类指纹放在一个“匣子”里,准备是到中国刑警学院或者以后有机会再去了解的,不过听了李明老师(我们在刑警学院的手印老师)这么说,我就“释怀”了,一个原因是比较符合我的心理,还有一个就是心想“既然中国刑警学院的老师都这么说,那就算了吧,不命名了”。2.第二点就是沈阳的手印实验课比较……比较“随意”,就拿手印显现来说,他会把所有的显现方法都教一遍,到实验室都会做一遍,即使它的设施不那么先进甚至很落后,浙江警察学院的实验课会把常用的显现方法重点教重点做实验,操作困难或者麻烦的就一笔带过,我也不知道那个方法更好,但是凭良心讲,我也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觉得知识这种东西还是了解的普遍一点比较好,不能因为哪个不是考试重点或者不常用就略过。(但是老师的指导细腻度肯定是浙江警察学院的好,这里的老师是把我们扔进实验室,把实验步骤讲一遍以后就走了,去门口看书了,刘老师会留在实验室指导和纠正的。)
3.第三点就是中国刑警学院的警务化管理没有浙江警察学院的那么严苛,这里上课的氛围很好,也可以带手机,老师的板书来不及抄或者PPT上讲的东西多了以后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也不是说为了玩手机而带手机,当然我知道想在浙警院带手机是不可能的(再不转折就要被浙警院杀头了),而且我觉得带手机也是弊大于利,我的重点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像刑警学院某教授说的“探讨”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当然这是在基本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也不是说刘老师您的上课氛围不好,说实话您的课我真的很想上,课堂氛围也极好,很有趣的课,无论是谈吐还是上课节奏我们都很喜欢,还有课间的小视频可以看,所以我觉得我提到这一点就是希望您能保持下去,哈哈哈哈!4.提一点可能在浙警院实现不了的东西,中国刑警学院课后休息时间很充足,午睡基本上都会有,浙警院我们大队真的下午前两节有课上午后两节有课的时候太多了,没得午睡,下午上课真的很累,而且下午前两节课居然没有课间休息!这个很影响学习效率。
第二篇:《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证明真理在于实践
《十八个手印》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先驱者的影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是以1978年的安徽凤阳县的新上任县委书记陈开元刚来,这时候凤阳县正是春耕的时期,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人民耕种以公社为单位,一个公社为一个生产队。那时候的人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许多人外出逃荒、流离失所,急迫的想知道粮食的分配方式,陈开元带着基层干部,大胆在小岗村开创了分组作业的试点,虽然有各种文件带来的压力,但是陈书记还是带领群众进行分组作业。新上任的新县委书记在小岗村试行“分组作业,联产计酬”。这样的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小岗村农民的积极性,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人们对于粮食分配的争论,经生产队的讨论后又将四组改为八组,期间有高主任的阻拦,并警告说不可以违抗上级命令,但陈开元书记一心只想为小岗村的人民解决温饱问题,还是暗暗的支持着他们的这种做法。后来经营自主权回到基层生产队手中,十八户农民冒着违反原则方针甚至可能坐牢的情况下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十八个手印。小
岗村也从生产队自主分配下走上了包产到户的道路,结束了贫困的窘境,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人们穿着带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唱着“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又了朱皇帝,十年有九年荒”,那个场面是感动的。自那以后小岗村成为了中国的“改革第一村”。
影片中,“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道出了当时的凤阳县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探索阶段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当时农村改革首破禁区,农村改革的艰辛探索。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陈开元,是一位正直的共产党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生病的情况下还鼓励小岗村的村名农村变革,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部影片从刚开始外出逃荒、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的小岗村的人民到后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小岗村,这条道路一步步的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可行性。1891年12月,中央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形成《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月1日,中央首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批转该《纪要》,彻底肯定了《包产到户》,中国的农村改革正是全面展开…
第三篇: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是一段凤阳人民刻骨铭心的历史,更是华夏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是凤阳人民的艰辛史,是华夏民族的血泪史,更是祖国同胞的探索史,奋斗史。
那是一个大地龟裂,土地荒芜,苗不见垄的岁月;那是一个人民流离,饱经风霜,饥不可堪的年代。今天来回味这段伤痛的历史,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回味之中,如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让我在不知不觉的回味之中不禁眼角湿润,心情沉重,感触良多。
在《十八个手印》的放映里,凄凄惨惨的情景让人心生伤感。看到饱经风霜的凤阳人民背井离乡,奔波流离的乞讨生活,一种沉重而凄凉的感觉从心灵深处渐渐泛起;看到凤阳小岗村人民仅仅为了能够填饱肚,不惜牺牲生命,“以身试法”,按下十八个手印,签下生死之约的无奈之举,一种心酸之感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个风雨如磐的岁月给了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人民太多的苦难,太多的伤痛。一段凄风苦雨的日子给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太多的摧残,太多的折磨。
在《十八个手印》的镜头里,胸怀人民的县委书记让人心生敬佩。看到县委书记陈开元面对风雨飘摇、人心涣散、阻力重重、怨声载道的严峻现实,面对土地荒芜,村舍残破,饥殍遍野的荒凉与凄惨,他双眼湿润,哽咽在喉,仰望茫茫苍穹,问苍天何时开恩?他凭着一颗胸怀苍生,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强烈的责任心,不顾艰难险阻,不顾病魔缠绕,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农村,走访调查,苦苦探寻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凤阳人民谋福祉的情景,让人不由心生钦佩和崇拜。陈开元心怀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为世人当政之楷模,更当作为华夏同胞精神领袖。
在厚重的黑夜里,新中国漫步蹒跚,前进的道路是“农业学大寨”,还是“包产到户”?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实践之中去尝试,检验和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如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道路只要能让华夏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繁荣富强,安居乐业的道路就是中国前进的道路,就是中国该选的道路。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面对饥荒遍地的残酷现实,面对土地荒芜的凄惨景象,小岗村的农村人民在饥不可堪的日子里大胆尝试,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寻求解决温饱的途径,不惜违背原则,冒着坐牢的巨大风险按下十八个手印,签下生死之约。最终小岗村在生产队自主分配下走上包产到户的道路,结束了连年贫穷,忍饥挨饿的窘境,最终成为农村改革的始作俑者。中国‘改革第一村’由此诞生,点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冒险尝试,为华夏民族在黑夜之中寻找到一条繁荣富强之路,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土地改革,为改革开放吹响号角,为祖国富强奏响前曲。
尽管历史已经远去,饿殍遍野的阴影已慢慢淡去,但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不应该遗忘历史,更不应该抛弃历史,更应该在历史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回味历史,铭记历史,居安思危,才能让生活在灯红酒绿中的年轻人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能让今天的人民为他们的浪费感到可耻,才能让祖国在苦难来临之时,有备无患,免受痛苦;回味历史,铭记历史,居安思危,才能让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更加懂得在艰苦的道路上刻苦奋斗,积极向上,而不是在春风沐浴的日子里消磨,颓废。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回味历史,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刻苦奋斗,华夏民族才更有希望,祖国人民才更加富强,祖国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第四篇: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灰蒙蒙的天空中云雨交加,云层越积越厚,好似一张张大手印威压下来,有意无意的透出一丝悲凉与沉闷。
那一年,特大旱灾又降临到了小岗村,饥饿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小岗人头上。新的县委书记也跟着来了,给她的见面礼却是看到很多人准备逃荒,但是却遭到卫兵的强行阻拦,在货船刚靠岸时,这些人就蜂拥到码头,冲破卫兵的阻拦,出外逃荒。作为一县书记,他凭着一颗深沉痛感的责任心关注民生,凭借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大智若愚顶住压力,深入农村走访调查,苦苦探寻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小岗村生产队长、共产党员严家昌,怀揣中国农民特有的质朴心态,暗中引导村民搞起“分田到组”的责任制,初步调动了村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陈开元抓住小岗村这个现实典型,采用机制迂回的特殊手段抵制干扰,坚定灵活地把握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鲜明的政治杠杆,鼎力撬动貌似难以撼动的顽固坚冰,他不顾个人政治安危,拖着尿血的病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支持严家昌坚决走变革之路。严家昌组织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冒着政治风险,立誓结盟安排后路,在分田单干责任书上郑重地按下十八个鲜红的十八个手印,这十八个手印历史性的开创了一条大包干大变革之路。“包产到户”的创举很快在凤阳全县产生巨大反响,陈开元却因此承担责任被调离工作岗位。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号角,好似一记拨开迷雾的“惊蛰”春雷,吹响了中国农村深刻变革、告别贫困、焕发生机的辉煌前奏曲!
小岗村,这个誉为“中国改造第一村”的小村庄为我们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枪,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或许于我们而言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但作为大学生,我们将来必将作为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与中坚力量!对于我们,不正如当年的小岗村人,对于前途充满了疑惑、困顿、压力。冥冥中似乎有意思的希望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却又总是畏手畏脚,不知从何处抓起。而这却又恰恰可能会是我们的机遇,事实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却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毅力与信心不断地去探索、追求.......我们的人生总是在这样一个循环中不断的追求进步:“疑惑、思考、探索、成功”,开始总是充满了疑惑,对于人生,对于成功,喜欢思考的人最后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不断去探索、追求进而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天灰蒙蒙的,一层一层的云席卷而来,像层层手印威压而来,透过手印,我陷入了沉思......
第五篇:手印和脚印的想象
活动名称:《手印和脚印的想象》 活动目标:
1.画的技巧,体验手脚印画的快乐。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创造表现画面。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
1.红、黄、蓝广告色 2.调色盘
3.毛笔、画纸、盆、擦手布
4.课前收集手形、脚形的图片。活动过程: 辅备教师:郝彩红 活动过程
一、《手影故事》引趣:
教师在投影仪后面边讲故事边做手势做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愿 望。
二、想象讲述:玩小手
提问:我们的小手还能变成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并做 出相应的动作。(手能变成蝴蝶—大树—海欧—乌龟—小兔—小狗等)请幼儿到投影仪前面来表演,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和想象创造的情感。
三、发散思维:展示收集的手形脚形图片,并进行拼摆。提问:小朋友你都收集了谁的手形脚形图片?猜测一下大小手印 和脚印的图片是谁的?请你拼一拼,摆一摆手形脚形还能变成什么有
趣的图案?(鼓励幼儿创作与众不同的图案)
四、教师示范讲解,手印脚印画。
画法:(将小手小脚醮上颜料后,印在白纸上,再进行添画)出示魔笔:引导幼儿给手印脚印填画,让它变一变,看谁变的图 案多。
五、幼儿创作作品并放音乐。幼儿分组创作作品。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保持卫生。活动延伸:展评作品、讲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