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总结、规划、意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总结及规划、意见和建议
当前,随着我乡(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市政法委、综治委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河北建设”的调研工作,按照县政法委、综治委的要求,结合我乡(镇)实际,在我乡(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乡(镇)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我乡(镇)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村(社区),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乡(镇)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全乡(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围绕农村(社区)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农村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农村(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农村(社区)管理基础。
3、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全乡(镇)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村域(社区)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村(社区)、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其过程就是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中心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目的就是减少和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使全社会民族团结,干群融洽,民众安心,社会祥和,共同发展。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乡(镇)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结合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特制定我乡(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XXXXXXXX”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我乡(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拓宽社会管理思路,着力创新和完善基层村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使我乡(镇)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健全全乡(镇)各村治保员、调解员、综治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消防协管员、维稳和反邪教工作信息员、计划生育服务员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协调、分线指导、部门主管、定绩考核”的原则开展各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二)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为特色的“一站式”、“一条龙”的综治工作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村居(社区)和在建项目的社会管理能力,使其在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继续推行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
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到位、综治责任明确到位、服务措施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的工作思路,合理划分网格、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特殊群体管理和信访维稳等四大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录入制度。
构建农村综治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设置内容项目,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农村综治工作的效能。
(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纪检委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六)建立“五扶一促”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体系。
加大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强化对痴、呆、傻、精神疾患人员的管控工作,摸清全乡(镇)痴、呆、傻、精神病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并给予更大的关爱和帮助。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治疗,人性化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内容的“五扶一促”帮教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有效解决因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加快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分类管理模式,认真实施流动人口服务政策。
乡(镇)党委、政府在总结上半年的工作前提下,集思广益,听取了各部门、各行政村领导的汇报和意见反馈,现梳理汇总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
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确保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村(社区)两委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
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的过程之中,使社会管理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创新举措。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在全乡(镇)营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民众参与、群众受益的和谐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领域,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〇一一年XX月XX日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总结、规划、意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规划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区政法委、综治办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共和建设的工作,按照区政法委、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村和社区,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镇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农村和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农村及社区组织建设。围绕农村及社区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农村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农村及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农村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农村和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农村及社区管理基础。
3、推进农村和社区服务管理和社会面管控工作。重点抓好技防建设的落实,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两期投资三十万元,在镇政府大院内外及中和、兄弟两村的各个进出路口共安装48个摄像头,现已投入使用,为镇政府所在地的社会面管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全镇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村及社区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村、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综治员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其过程就是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中心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目的就是减少和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使全社会民族团结,干群融洽,民众安心,社会祥和,共同发展。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镇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结合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特制定我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和谐共和”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我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拓宽社会管理思路,着力创新和完善基层村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使我镇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健全全镇各村治保员、调解员、综治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消防协管员、维稳和反邪教
工作信息员、计划生育服务员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协调、分线指导、部门主管、定绩考核”的原则开展各村及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二)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为特色的“一站式”、“一条龙”的综治工作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村及社区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村居及社区和在建项目的社会管理能力,使其在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继续推行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
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到位、综治责任明确到位、服务措施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的工作思路,合理划分网格、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特殊群体管理和信访维稳等四大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录入制度。
构建农村综治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设置内容项目,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农村综治工作的效能。
(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法庭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六)建立“五扶一促”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体系。
加大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强化对痴、呆、傻、精神疾患人员的管控工作,摸清全镇痴、呆、傻、精神病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并给予更大的关爱和帮助。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治疗,人性化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内容的“五扶一促”帮教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有效解决因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加快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分类管理模式,认真实施流动人口服务政策。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
第四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2011年7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该文件的内容是将2月19日、20日胡锦涛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会议内容综合起来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二、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 1 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
五、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五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XX镇党委、政府,区委各部委,区属各党委、党组,区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辖区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三个集中”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通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在社会矛盾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探索建立具有XX特色的社会管 理新模式,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位置,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法规,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依法依规创新和规范社会管理。
(四)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商、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整合资源、共同治理。在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实现从单向管理向协同共治的转变。
四、工作步骤
研究部署。召开学习动员会,认真传达学xxx省委领导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组织试点。承担全区社会管理综合试点的镇、社区等,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社会管理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要研究探索并重新确定街道的职能,将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剥离划归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街道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街道的事权,将区级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权限更多地授予街道,拓展街道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在加强街道社会管理工作的同时,建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把各种工作力量、管理资源整合到社区,让社区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攀煤公司等大企业要分别选择一批基层单位抓好试点,研究总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示范镇、示范社区、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科室,推动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总结、提炼、推广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系统研究、整体设计,推进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工作重点
(一)强化基层组织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十星”党组织建设和争当“五星”党员活动为载体,深化党务 公开,积极树立一批“示范岗”、“示范窗口”、“ 示范单位”,强化基层和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四个一”,即:一个班子一个龙头、一个组织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建设谁评估、谁主管谁评估、谁审批谁评估”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排查、预防、化解动态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预警对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局、区应急办、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三)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政策。对低保中的大病、残疾、老年家庭,做好分类施保和重点施保工作;对失地农转非和失地无业农民,按照政策规定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方式,解决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养老问题;建立农村五保与城市孤寡老人低保对接机制;将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计生“三结合”帮扶户等特殊困难群众纳入应急医疗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的问题;对低保 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随经济发展调整执行标准;积极开展残疾人“助听”、“助行”、“助明”等专项救助活动;做好慈善募捐工作,救助现有政策不能惠及覆盖的特殊困难群体。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网管人、以业控人”工作模式,推进“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管理体系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对有合法固定住所、固定收入和固定职业的夫妻投靠、父母子女投靠全面放开;对要求迁入城镇,有合法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取消限制条件。人力、社保、教育、计生、城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劳动用工、计划生育、房屋租赁、子女就学入托等信息和服务。加大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生命财产安全。畅通流动人口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为XX发展做贡献。
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实施刑释解教人员“GPS”工程,逐人落实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在择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每月定期走访制度,密切关注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软着 陆,避免重新越轨犯罪。加强其他特殊人群帮教管控,建立镇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机构,实行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联动,成立专门的帮教队伍,加强对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救助服务。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积极做好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监外服刑人员、邪教人员和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员的管控、教育和心理疏导,减小其对社会的危害。
加强严打和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多发性侵财犯罪和吸贩毒隐蔽犯罪,对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传销等新型犯罪,敏锐反应、依法惩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集中整治,着力整治群众高度关注的车站、市场、校园周边和废旧收购站(点)等治安盲点,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和发廊等重点场所,不间断地组织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做到“有乱必治、凡治必安。”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强化镇、村治安巡逻队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 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积极推行物业管理,建好物业保安服务队伍和护楼守院队伍,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作用。以“校园警务”、“企业警务”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保条例》,构建单位内部防控网。加强社区警务室、农村警务室和农村报警点建设,建好社区、村社治安联防队伍,继续抓好店铺联防、十户联防、山湾联防,完善城乡治安防控网。加快“天网工程”进度,整合利用金融系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信息,不断提高治安防控智能化程度。
(八)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行政打击与司法打击协同并重的私挖滥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打击工作机制,强化“打私”警务建设,继续落实查、炸、抓、管、建多种措施,完善区、镇、村、煤炭企业四级责任监管体系,从重从快依法依规打击处理私挖滥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和违规行为,确保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和矿区社会稳定。
(九)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落实“三联两进”制度和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模式。健全和规范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入手,健全人民调解管理、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培训,增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第 一道防线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统筹协调机制,在承担法定行政调解职责任务较重的行政部门,设立调解室,并在相关科室指派调解员,在场所、人员到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行政调解工作的新模式。加强和改进司法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全程、全员、全面的立体司法调解格局,指导规范各公安派出所“联合调解室”工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的优势,引导督促行业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或咨询机构,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直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建立专家信息库,邀请专家参与行业性纠纷调解和复杂纠纷的处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五进”活动、进园区)。、区法制办、区行政部门、XX镇、各街道。)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工会、人力社保、司法、信访“四方联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规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解办事程序,在仲裁前以引导调解为主,对未经调解、当事人直接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在就近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进行调解。建立调解引导机制,推行劳动争议调解建议书制度,力争使调解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渠道。推行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依托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建筑业联合会、餐饮服务修理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行业调解组织,实现“纵向企业联合,横向争议调 解全覆盖”的目标,确保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业内部。由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医患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明确调解程序,依法、公平、妥善解决处理医患纠纷。、区司法局、XX镇、各街道。)
加强住房和物业管理。成立XX住房及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住房及物业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转变居民观念意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制定符合XX实际的住房及物业管理办法,督促指导新建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公司对小区实施管理;对企业职工生活区,区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督促指导企业加强职工生活区管理;对条件相对较差,不适宜封闭管理的老住宅区,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落实护楼守院和卫生清扫人员,确保服务居民和治安防范双赢。
切实做好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居住区、采空沉陷区和征地拆迁安置点居民归属融入工作。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宝鼎矿区采空沉陷区、棚户区居民和XX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大量迁至清香坪、玉泉、河门口、XX片区,其人员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要以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为抓手,切实做好采空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安置点居民和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的思想疏导、便民服务等工作,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 自觉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管理工作。
(十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XX志愿者联合会,加强对全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联系服务和监督管理。重点组建、管理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治安防范、应急救援、法律援助、扶危济困、文化下乡、矛盾纠纷调解、心理服务、网吧监督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要建立志愿人员资料库,研究制定《XX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开展星级志愿服务活动,及时表彰优秀志愿者,树立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十四)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建立网情研判工作机构和网评队伍,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处置机制、舆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掌握信息条件下政法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最大限度地扩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遏制负面舆论的传播扩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加大对消防、道路交通、矿产开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强化危化、民爆物品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严防发生群死群伤等重特大恶性事故。
建立信访三级接访下访工作新格局。建立区、镇、村三级接访、下访制度,畅通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渠道,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按照《关于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意见》要求,对缠访、闹访、非访等信访违法人员依法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局。责任单位: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XX镇、各街道、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政法机关、登记管理机关、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制度体系。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和服务承诺公示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检查和日常监督,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激励、退出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依法查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活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诚信度。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地企共建机制。以攀煤公司为样板,按照“工作联动、优势互补”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地企共建工作平台,落实联席会议、情报信息、排查调处、经费保障、督查督办等制度,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发展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千人评机关活动,切实解决行政机关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机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政法系统作风巡视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案件评查剖析和传统信念教育活动,解决政法系统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作风松懈、宗旨观念淡薄等方面的问题,有效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安指挥中心、司法业务用房、区“大调解”信访工作中心、基层司法所、防灾减灾中心和天网工程等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十 二五”期间竣工并投入使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团工作。加强与政法、信访、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围绕搬迁安置、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问题,积极参与群众思想引导、政策法规宣传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助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有效整治非法客运问题。针对我区非法客运“黑车”较多的实际,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打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运力,压缩非法客运空间。加大对暴力抗法、非法客运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扰乱公交正常运营秩序等违法人员的打击力度,促进客运市场规范有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要把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要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采取多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充分利用综治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两个平台,有效整合公安、司法、民政、社保、信访、维稳、防邪、安全等社会管理资源,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的强力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二)确保工作经费。区、镇两级财政要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通过地企共建、单位部门自筹等形式,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各单位、部门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顺利推进。
(三)广泛宣传发动。把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广泛深入宣传、层层搞好发动、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为推动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和责任分工,结合本单位、部门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广事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度,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要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和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抓好试点示范。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在机制体制、实践路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总结创新,XX年7月至XX年底,推出一批党建基础好、业务工作扎实、具有特色亮点的社会管理创新示范镇、部门、村、学校和企业,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从单项突破到全面推进、从局部见效到整体提升、从分项建设到融合发展的转变。
强化督查督办。综合协调组和督查督办组要定期对各专项工作组、各单位、XX镇、各街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干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通报和处理。
中共XX市XX区委
XX市XX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