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

第一篇: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

——参加固新镇“大语文”联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胡峪小学

四年级

杨晓会

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固新镇“大语文”联片教研活动,此次参观学习,我感受颇深,收获颇丰,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此次教研活动形式新颖,打破以往听课、评课、研课的套路,采用“国学汇报演出”的形式,明确了活动主题——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说国学”、“讲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多种形式,展示了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润泽下,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台上每一分钟的展示,都体现出孩子们对国学的热爱,汇报演出只是一种形式,孩子们最受益的是学习国学的过程。唱国学韵,扬国学情,通过这样的国学教育,让孩子们爱上国学,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语文课堂也变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写国学”没有渗透展示,写好中国字,也是弘扬国学文化的重中之重。此外,老师也应该放下姿态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共同体”,积极参与到汇报演出当中,我相信这样的提升一定会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大语文”。

其次,教研室付老师的专题报告深深触动了我。“关注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付老师语重心长地与大家亲切交谈,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语文教师,一定要“近看考试,远看人生”,育人理念第一位,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给孩子们简单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听、说、读、写、书”是小学生基本的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如何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积淀语言文化,培养“语感”,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怎样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教出语文学科的的不可替代性,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

最后,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反思,自己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将立足学情、校情,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读书、写字等良好学习习惯,尽可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让语文课堂实现孩子们生命狂欢,而不是老师的“满堂灌”。我将积极贯彻实施“大语文战略”,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国学,让孩子们爱上语文。从我镇的教研主题入手,尝试实践“单元整合、主题教学、群文阅读”等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认真钻研,博采众家之长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的语文越来越精彩,真正实现它的“不可替代”。

第二篇:备课会发言稿杨晓宇

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认识

备课会发言稿杨晓宇

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国家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统一颁发的,任何地方、任何组织、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没有私自制订、颁发国家课程标准的权力。目前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均署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表明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课程标准所要体现的国家意志,突出地表现在国家所规定的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上。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正因为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所谓统一性,是说国家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对未来公民素质的统一要求;所谓普遍性,是说这种标准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就学的所有学生,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内的所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所谓强制性,指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必须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使课程与教学成为稳固的、连续的、制度化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课程目标及其解读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历史课程目标是对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规定了初中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所谓基本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人类的产生、文明的出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对这些基本历史知识的了解,将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时,除了记忆最必要的知识外,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其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与勇气,使学生在置疑的活跃状态中记忆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基本的历史技能,如确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要注意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处于全面的活跃状态,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效率和质量。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历史知识的讲授进行技能和思维的训练。知识、技能和思维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之所以把三者分开来表述,只是为了使学生和教师能更明确地理解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三个主要目标,也就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三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三者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时,一方面要掌握秦始皇的主要历史活动和生平,同时也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学会全面评价秦始皇的正确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敢于提出问题,尊重学生提

出问题的权利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随意否定学生提出的见解。当学生提出的看法明显过于片面或偏激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或文章,借以影响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示范搜集、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传授一些归纳、分析和判断等逻辑推理的基本常识,同时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或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不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更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这一过程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

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一些历史理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把理论的基本内容讲给学生,而不必苛求一定要用理论术语来表达某种理论内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把一些学生还无法理解甚至疑惑重重的艰深名词、术语和概念一古脑儿推给学生了事,不能以成人的理解能力来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不能把一种理解的学习过程变成对理论知识和术语的死记硬背,而不管学生对某一理论内容是否产生了一些抽象的认识和初步的理解。

总之,课程目标对知识的要求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通过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上得到训练和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2、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历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传授一些历史知识。历史的学习过程要完成以下几个基本阶段:一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陌生的祖国历史和人类历史有一个感性的体验,从而产生一种要了解自己的祖先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强烈愿望;二是通过教学不断积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使这种体验与感知从朦胧状态逐步过渡到建立在准确、科学的知识基础上的清晰阶段,进而对过去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三是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能对客观的历史过程形成主观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一种观察历史现象的科学态度和做出较为正确解释的能力;四是在体验、学习、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对民族、国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认同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这四个阶段并不完全具有时序上的差别,而是同时、交叉、重叠和反复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仅仅把掌握知识作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惟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升华个人精神境界、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目的。教师则应在设计课型、把握教育重点、发掘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启发和引导学生体验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全面、客观、公平评价等方面起到组织、设计、示范和实施的主导作用。

对历史教育而言,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在学习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归纳、置疑和比较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三种学习方法。如对同类、同时期或同地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归类识记,并在此基础上对同类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然后再提出问题,在同学间进行讨论,或向教师请教,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经过这种方法加工过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所谓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正确识读历史地图、准确指认和判断历史事物空间范围的能力,阅

读古汉语文献的初步能力,收集文献资料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初步能力,从整理资料、运用资料、构建论据到得出结论的能力,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等。在训练和培养这些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和积极实践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对公元前、公元年代的换算与计算,对历史地图的判读、识记、摹画,古今地理名称和范围的置换与指认,古汉语文献的阅读,个人的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与课下的练习而不断得到提高。至于收集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构建论据、推演结论等能力则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有关知识、概念、规则、步骤、文献出处等内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由浅入深地逐步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是史识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这是对历史教育提出的高层次要求。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善于选择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可见,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但是,仅仅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是无法自然而然地完成上述教育功能的。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师生,尤其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要特别注意其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这种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师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学生的善良、诚实、直率、简单与童真不一定都是“不成熟”的代名词,而成年人的复杂、委婉、持重与圆通也不一定都是“高尚”的。在精神境界、人格品位和人性善恶上,成人与孩子、教师与学生更多地是沟通、理解、互取长短、互为镜鉴的关系。因此,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与相互感动,是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二是特别要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坚决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那种以漠视学生独立思考权、选择权和个性权为主要特征的灌输式思想教育是不成功的。

三、内容标准及其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素,是总体“课程目标”在各教学内容中的具体体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内容标准”中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

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主要行为动词有:“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主要行为动词有:“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体会”“认识”等。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主要行为动词有:“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

准确理解把握“内容标准”是教师上好课,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目前在我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内容标准”的理解与把握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无课标意识,依据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教学;无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随意教学;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难点,或皆重点,面面俱到,或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偏离课标;课堂检测随意性较强,脱离课标,脱离教学目标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内容标准”,准确理解“内容标准”的内涵与外延,依据“内容标准”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篇:教研会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做个不平庸的教师

兴隆岗镇中心校

孙力莉

做个不平庸的教师

听了几位教师的示范课,感触颇深。

作为初出毛茅庐的年轻教师,我们过早的步入了疲乏、无奈的现实教学中。在学校里,我们青春,充满朝气,对未来的教师生涯踌躇满志。我们深信可以把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淋漓尽致的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中,做一个独特的教师。到了基层工作才发现,业绩压力,农村教学设备的奇缺,让我们原本的设想付之东流,我们开始步许多老一辈教师的后层,敷衍了事。想想,我们是否也能做到象人教版里那些名师那样运筹帷幄呢?当李老师的开场白另我深信:我们当然也可以。

亲和力并不是一种做作,表扬更不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酷爱激励,竞赛,张扬个性。所以,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要的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个知识点,还要满足他们那种小小的‘虚荣心’。‘这位同学真棒,我们给他热烈的掌声’,就是简单的言语,所占用的课堂时间并不多,但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细节。我们过多的用成人的观点来对待语言上的恭维,而孩子不同,他们对教师肯定语言的积极反映比成人强烈许多许多。

在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忽略了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或许还在思考,或许因为胆子较小,还在犹豫该不该把小

手举起来。万一回答错了岂不是在同学们面前丢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给出时间,让那些处于两难境地的胆小学生一个机会,同时给予鼓励。‘举手的同学真棒,我非常喜欢举手的同学;我也喜欢没有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正在思考,我们给他们一点时间’,这句话既表扬了那些敢于表现的学生,又给那些基础稍薄弱的学生一个台阶下,同时也在暗示如果你可以举手,老师会更喜欢你,一箭三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我们过多地责骂和恐吓早把语言当作培育教师课堂威慑力的工具。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最不应该吝啬的便是我们鼓励的眼神和言语,或许我们现在一个微不足道的鼓励就会铸就一个辉煌的人生。所以,千万记得在课堂里多说‘你们真棒真聪明’‘你们的思维比老师都快’‘这位同学的想象力超乎老师的想象’等等,让自己的嘴巴‘甜’起来吧!

我们是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所以不要总是以讲台的高度来衡量自己的位置,因为这样你永远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不懂得平等的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永远得不到一个真实的评价,叫学生做事理所当然,这是教师的最大误区,凡事多加一个帮字,事后加一个谢谢,这样就很自然的给予别人的辛苦一点安慰。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候也可以带个帮字,‘帮老师解答一个问题’‘哪个学生愿意帮这位同学一下呢?’简单的一个字,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不单

纯是由你主宰。教师和颜悦色,学生也能够心情舒畅的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尊重你,推崇你的所有行动。

要做一名好老师,除了细节上的优化,自身的业务素质肯定要硬。正象刘校长说的,如果在课前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请别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我们过多的抄袭教案,过多的信奉权威,僵化了自己的思维,懒惰扼杀了创新。对教材的一知半解导致课堂效果不尽人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借助网络,借助书籍,不断的丰富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水到渠成。

总之,相信我们的学生,更要相信自己,未来的某天,我们的影象也会刻在人教版的光盘上,拭目以待。

第四篇:教研会心得体会

教研会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一、个人备课方面

认真、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二、上课方面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批改格式、书写要规范,提倡精批精改、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面批面改。

四、课外辅导方面

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五、考试与评价方面

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六、课后反思方面

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形成撰写课后反思习惯,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第五篇:学习杨晓函心得体会

勤奋工作 克难奋进

--------学习杨晓菡老师先进事迹的体会文章建设中小学邓娟丽

2011年暑假,我们学习了杨晓函老师的先进事迹,体会颇多。现在交流如下:

今年集训主要学习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优秀教师杨晓函同志学习。省教育厅对杨晓涵先进事迹的简介,很朴实很直接,寥寥数语,但很伟大,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和领导讨价还价,但行动惊天动地,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谈职业精神确实太苍白无力,但没有精神只有物质和一个承载物质的躯壳,不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吗,人要有精神,教育工作者要有精神。当前很多问题的出现除了身体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精神的缺失、信念的缺失。

人要生存要发展,提高素质应该是终身追求的问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爱国守法,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敬业奉献,不对工作敷衍塞责。热爱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要不断努力熟悉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流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在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也高,教育在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出现的频率更高,我们只有把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把握的更透彻,方法设计的更科学、更规范,措施落实的更有力,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靠自觉学习,靠相互借鉴,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勤奋工作、克难奋进。态度决定一切,工作也如此,积极的态度,再苦再累心也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凡夫俗子,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生活、工作、身体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谁能保证他的一生一帆风顺?关键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顺境中不沾沾自喜洋洋得意,逆境中不消沉,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不退缩。这就是克难奋进,这样就会战胜困难

下载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晓会教研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杨晓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晓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朱堡小学孙玉桥 学习杨晓涵同志,就要学习她关爱学生、爱生如子的优秀品质。学习她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学习她舍己救人、不怕牺牲......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杨晓玲)

    看着窗外的艳阳,我幸福的穿梭在一米阳光中 ----暑期社会实践感言当夏日的阳光透过那卷曲的树叶,地上印满铜钱般的粼粼光斑。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在这火伞高张的夏日,我参与......

    教研会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参加珊瑚小学康恒校区教研会心得体会迎龙小学 杭井波2011年11月15日,我参加了珊瑚小学康恒校区举行的“新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教研会由三位老师上课,然后集体评课讨论......

    反思杨晓丽

    《手上的皮肤》教学反思 希望学校杨晓丽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

    杨晓优秀团员事迹材料大全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杨晓,男,出生于1994年8月1日,汉族。是张家口学院初等教育系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1班的一名团员。 入校以来,他严格执行团员的章程和组织原则,为同学们带好头,处处......

    书画家杨晓简介

    书画家杨晓生平简介 杨晓(成有)字金谷,号南山,(别署龙门人,河东人氏,散人南山)斋号南雪草庐。1955年生于山西万荣,大学学历,先后曾当过教师、干部、工人、农民、设计师。喜收藏,人生阅......

    公司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杨晓东

    安全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王晓贺当今世界各国还没有走出经济的危机,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要想抓住重要的战略和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

    胡峪小学杨晓会河南店区片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河南店区片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河南店镇 胡峪小学 语文教师 杨晓会 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南店区片主题教研活动,我从中受益匪浅。这是河南店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