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写写帮推荐)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国土部门是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环境,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建人民满意基层服务单位示范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坚决杜绝滥用权力、知法犯法、以权代法等行为,只有在思想上牢记权为民所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
一、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内涵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呢?一是要知法、懂法、守法。长期以来,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开展工作。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建立法制政府的步伐加快,迫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摒弃行政命令、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思想和行为,不仅要懂法,而且,履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守法、依法。二是要遵循严格的法律规程。执法人员是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主要贯彻者和执行者,应严格遵循法律规程,按法定程序办事,克服只重实体法、忽视程序法的倾向,使行政行为不仅有法可依,而且在运行程序上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诉求,保护群众正当的合法权利。同时,要严格在法律法规的界限范围内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不能滥用职权,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当作为我所用的工具,把部门、单位和个人利益作为裁量法律规则的标准,逾越法律的边界,徇私舞弊,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三是要坚持公正执法的原则。公正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因此,执法人员要作到依法行政,就要按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行事,不畏权势,不为利诱,坚持一视同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作到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二、树立公仆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不断提高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国土所的工作大多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把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共利益作为国土所工作的重要目标。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执行政策措施法规时,多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是要维护好被征地、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始终牢记肩负的“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在执行政策法规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行政管理的成本、效率、效能,更要充分考虑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为基层、群众着想,把能办的事办好、办实,把不能办、办不了的理由向企事业单位、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坚决反对官僚作风,防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发生。要继续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为重点的“一”系列人性化服务。
(二)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近年来,我所在创建执法模范乡镇、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依法行政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是,实际工作中仍有个别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现象发生。我们要坚持推进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要认真落实精减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规定,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审批运行机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对违法或者不正当行使行政权力实行问责制。国土所作为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就必须做到带头守法、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公务中严格按程序执法,建立健全违法案件公开查处制度,并在执法活动中讲人性、讲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实施征地、2 拆迁行为过程中,一定要强化亲民意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多给被征地、被拆迁入一份尊重,切实做到依法征地、文明拆迁,严禁使用恐吓、胁迫及停水、停电、停气等手段,强迫或野蛮实施征地、拆迁行为。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与国土事业的互促共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具有国土特色的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源头治理腐败、建设和谐国土的重大措施,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推进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教育、熏陶、激励、导向、凝聚和约束等作用,整体推进国土所廉政文化体系建设。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内容,突出廉政主题,又要兼顾形式,不断创新文化载体。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拓展廉政文化传播渠道,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要在办证大厅、办公楼等公共场所设置廉政标牌、标语等,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营造廉政文化建设氛围。要推行廉政承诺,签订廉政责任书,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三、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注重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作为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4•22”世界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普法挂图、横幅、政务公开栏等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守法用法意识。
(二)强化人员培训。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建设,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培训班学习。参加盐城市组织的行 3 政执法资格培训,参加市局、分局组织的依法行政讲座,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实行阳光操作。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对行政执法范围、职责和权限、行政审批事项及法律依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及标准、行政处罚依据及标准等全部向社会公开,做到许可透明,阳光操作。
(四)坚持依法执法。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在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过程中切实做到主体合法、权限合法、时限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
(五)重视信访化解。坚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行“大信访”工作机制、“一岗双责”责任制、应急处理机制,将“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信访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篇: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就是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新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之本、率先发展之要、和谐发展之基,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鲜明导向,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必须立足当前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都要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让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要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和核心。突出抓好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尤其要把农民收入增加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必须指出,我省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实际收入的倍增,而非名义收入的倍增;是结构优化、惠及大众的倍增,而非简单的平均数倍增。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同步”要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确保如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作用。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必须着眼根本加快构建体系,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要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六大体系”为保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构建体系是中央对江苏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的鲜明要求,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在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政策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路子。民生幸福工程是一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强、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更加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我们不仅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要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不仅要讲平均数,而且要重视大多数;不仅要继续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而且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加强民生保障的同时,重视增进民众幸福感;在实现个人幸福的同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民生幸福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过程。必须按照“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检查考核,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人民群众是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主体。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民生幸福工程,最大程度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民生幸福工程的实际成效,共创更加美好生活,共享更加幸福江苏!
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陈汝孝
诸城是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家乡。伴随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诸城各级党组织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努力为人民谋福祉。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赋予尽美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为此,我们把让人民群众满意和幸福作为践行宗旨、做好各项工作的衡量标准和最终目的。坚持带着课题下基层、带着任务下基层、带着感情下基层,实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形成全方位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广泛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意见建议公开征集活动,深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深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思考,广泛交流讨论,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自觉做到一切工作为了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力量源泉;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争做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干部。
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指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坚持全域一体、城乡统筹,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有序流动,促进三次产业集约集聚、互动融合发展,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广阔平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能力。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重点,加大科学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和“四新一海”项目建设,形成梯次推进格局,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的转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深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大项目建设的突破、产业集群的膨胀、经济运行的持续向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坚持城乡一体,多渠道扩大就业。健全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搞好信息采集和发布,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直通车”服务,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培训服务资源,广泛开展实用性、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城乡群众就业本领和就业成功率。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倾力保障和改善民本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要以深入推进社区化发展为总抓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本民生。完善公共服务载体功能。加快建设市为民服务中心,打造集民生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效能监察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市为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为民服务中心为节点、社区服务中心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为民服务体系。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切实搞好弱势群体救助,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围绕落实这一要求,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社区化为核心,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全覆盖、无缝隙社会管理网络新模式,统筹整合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作为基本单元,明确条块管理责任,健全网络运行机制,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重点工作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实现社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市、镇街、社区、自然村四级综治维稳网络,强化社会矛盾动态排查调处,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每个角落。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居(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城乡文明创建作为一个体系,共同部署和推进。深化城乡文明创建。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统领,以农村社区文明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和“三带联创”活动,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城乡文化。统筹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快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健全三级公共文化平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县域文化统筹研究,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艺演出、商务会展、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创意文化产业,搞好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海关各项工作的前提。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是保障社会法治、市场公平、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只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为国家把好关,才能确保海关工作最终达到“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已经制定,海关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在为此规划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工作。当前,党中央对海关提高把关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海关面临的改革创新、整合协调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完成税收、打私各项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规范化、社会法治化的过程中,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又充分发挥海关职能,推进现代海关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海关能力建设,而提高构建和谐海关能力是海关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海关的根本保证。我们所讲的提高构建和谐海关的能力就是要始终贯彻好“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16字方针,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追求“把关”与“服务”职能的和谐统一,因此惟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的宏伟目标。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海关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的需要。近年来,总署党组把加强海关法制建设,作为海关系统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落脚点,以新修订的《海关法》为核心的海关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基本适应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关执法的需要,海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均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法制工作在海关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保障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二是制度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整个海关工作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三是执法实践过程中,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执法的两大保障的作用重视不足,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海关系统接连发生的复议、诉讼案件中,反映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集中;四是法制意识亟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少数关员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受贿放私,顶风作案的现象仍不时发生,基层和一线岗位的执法风险始终非常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和谐海关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海关工作方针,因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责任务的变化,海关的工作方针历经几次调整,但“依法行政”始终摆在第一位,成为海关各项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在构建和谐海关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第四篇: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行政法律意识;掌握本部门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具有适用法律的能力;具有用法律思维来研究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有所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当前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响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障。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责任,新形势和任务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已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务员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务员职位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学法用法、严格执法,这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高素质首先是政治上高素质,就是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新社会的组织者。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同时这个权力又要通过公务员来行使。特别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更有必要实行依法行政,不但做到办事权限合法,而且做到办事程序合法,使其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胡作非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用权为民。
二、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讳言,相对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公务员提出的较高要求来讲,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培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我国 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专政的历史,人治的传统根深蒂固,社会公众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公务员队伍素质虽然较高,但也同样需要培养法律意识。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当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时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2.确立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提高公务员执政为民的思想。要做到执政为民,就要服务于民,公正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首先,在行政观念上,依法行政应既服务于公益又服务于私益,公务员依法行政必须坚持把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各项工作之中。公务员依法行政应当体现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体现对上级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避免那种仅局限于单纯的公益或者单纯的私益的狭隘服务意识。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过行政制裁、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计划等多元化手段服务于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机械和僵化。
3.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要进一步拓宽对公务员的监督范围和内容,除了继续加强廉政监督外,还要突出对公务员履行职责能力的监督,始终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规范下依法办事;加强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一是各级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三是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同时,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4.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实效。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的评估体制。不光是领导对下属的评估,还必须有下属对上级领导的评估以及平级之间的相互评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二是建立考核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要通过设定政府法制机构设立及人员的配备、依法行政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地区和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满意程度、政府和部门领导是否依法决策等具体量化指标,突出对依法行政工作实施领导情况的考核;要通过公民,对行政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政府和行政执法人员对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和本部门负责实施法律法规的熟悉掌握情况,大众媒体对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情况等具体量化指标,对政府法制宣传教育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三是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利用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进行评议,不断推进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教育和培训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务员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论上的成熟为基础的,有了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会有行为上的正确。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学习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培训部门的培训,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列入对公务员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使公务员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职权、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担哪些法定责任。
第五篇: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如何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我们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执政为民的重要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对公务员观念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执行《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要充分认识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气增强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公务员依法行政概述
(一)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根据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关系的一般法理,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本身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行政机关的职权是通过公务员实施的。因此,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于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一般有两种表述,一是将依法行政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能力并列,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方案》中第十节提及的“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另一种是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包括在依法行政的能力之中。
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有两种不同认识: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包括草拟行政法规能力和运用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理能力,并认为有法治观念是公务员具备依法行政能力的前提。二是,依法行政的观念,即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行政的知识水平,即比较熟悉和掌握通用法律知识和本部门的专业法律知识;依法办事的行为,主要是按行政法治原则办事,依法行政,严格遵循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规则实施行政行为;正确行使行政裁量权,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相对人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是: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1、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目前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有所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应看到,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响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鲜明主题。
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责任,新形势和任务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3、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执政为民的要求。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用权为民。
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制度。
(一)法律、法规、规章中的确立的有关制度。
1、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继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干部包括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观念,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各级公务员应当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是各级公务员的法定义务和职责。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必须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等义务。
3、公务员考核制度。
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4、公务员奖励制度。
公务员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有功绩等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5、公务员责任追究制度。
(1)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违纪行为。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2)根据《国家赔偿法》,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可被责令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3)许多法律规定,对有违法行为的公务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公务员培训制度。
公务员培训分为:对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初任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任职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对在职人员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更新知识培训。
(二)政策措施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确立的有关制度。
1、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1)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一是集中学习;二是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三是自学。
(2)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
定期开展考核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考试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及提交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可与干部考核一起进行。
2、提高公务员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
(1)公务员学法制度。内容上分通用法律知识和专门法律知识两大部分。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形式。各地区各部门可以采取脱产办班、专题辅导、举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学习。
(2)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和证书管理制度。通用法律知识的统一考试有中央有关部门组织;专门法律知识的考试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试成绩登记在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上,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及其它类型的培训均应在证书上登记;政府人事部门对培训证书实行不定期验证。
三、《实施纲要》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其发展。
(一)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加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 ;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内容。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 ;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要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考核工作,并完善考核制度。
(四)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但营造全社会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在更加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实施纲要》明确要求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实施纲要》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将“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单列一节,体现了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在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对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视。《实施纲要》总结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若干意见》实施以来的经验,对担任领导干部的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纲要》在1999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中提出“要不断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教育和培训在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实行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要求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实施纲要》强调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内容。《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应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并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四、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实施纲要》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为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指明了方向。但应看到,当前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依法行政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法律和《实施纲要》的规定以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既有观念上的原因,能力上的原因,更有深刻的体制和社会原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贯彻实施《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各级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是:
(一)充分认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在公务员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依法行政逐步深入人心,依法行政将成为各级公务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二)确立教育和培训在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中的应有地位。
教育和培训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帮助各级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正确态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将成为对公务员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把依法行政的教育作为对各级干部执政为民、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将依法行政教育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相结合。
一是把依法行政教育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二是要把依法行政教育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学法用法和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加强行为规范和职业教育,促进依法行政。
(四)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与一般公务员要区分层次,分别提出要求。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职位要求与一般公务员不同,其工作不仅有实施或执行的职责,而且有行政决策、宏观规划和监督管理等职责,管理幅度加大、决策层次提高,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综合和宏观,需要其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不仅要求本人要做到依法办事,还应以身作则,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等等。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强化广大干部的法制理论素养、宪法观念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培养领导干部依法运用权力、依法制约权力的意识;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克服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五)下大力气培育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法律意识。
一是树立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理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政府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责任,违法不作为也要承担责任。二是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或者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三是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在当前情况下,依法行政特别要树立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做到:任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决定过程中应当平等对等行政管理相对人;与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在作出不利于相对人的行政决定时应当给予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六)加强培训机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统一规划、组织编写一批适应各级公务员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的高质量的教材,或将依法行政内容列入有关公务员教育和培训教材中,并鼓励各部门编写具有部门管理特点的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教材或将依法行政内容列入有关部门公务员教育和培训教材中。选聘政治业务素质合格、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进修、集体备课、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结合的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师资队伍。
(七)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要完善和落实培训和使用相结合制度,把学法和用法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本职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定期开展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考试考核工作,把公务员学习法律知识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结果以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晋升和奖惩、辞退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