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路政执法规范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国策、实施依法治路的需要。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路政管理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国家初步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为核心,其它法律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比较完整的路政执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路政执法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规范执法,我们路政执法才能正确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权利,保护好国家路产路权不受侵犯,树立良好公路路政执法权威和形象,赢得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做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实践者。因此,加强路政执法规范建设,是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公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路政执法规范建设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路政执法规范就是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而产生的执法规范,是法律、法规、规章在具体实施路政执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路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执法职责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应包括制度纪律规范、着装仪容规范、行为礼仪规范、文明语言规范、公示项目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文书内业规范、车辆使用规范等。路政执法规范建设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山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以及《路政管理规 1
定》等五个部令。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与此同时,路政执法规范建设还要依据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下发的规范性文件。
二、路政执法规范是依法治路、严格执法的突出标志,对提高路政执法工作效率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是加强对路政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具体标准。
正确处理路政执法规范建设的两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路政执法规范与严格执法的关系。路政执法规范与严格执法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路政执法规范是基础,严格执法是保障,二者相辅相存,不能偏废其一。要做到既执法规范,又严格执法,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措施、形式和手段,加强路政队伍建设,帮助路政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法制观,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法制意识。
第二,正确处理好规范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到行动的关系。规范制度建设是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克服法律、法规、规章对路政执法已提出了明确要求,没有必要再制订具体规范的错误观点。路政执法规范是结合我们具体工作,对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规范的制定要全要细要便于操作。路政执法规范关键在落实到具体执法过程
中,落实到每个路政人员工作中,要克服路政执法规范停留在制度上倾向。要通过严格要求,把规范变为自觉习惯性行动。
三、路政执法规范的具体内容
第一,制度纪律规范:包括岗位职责、日常工作制度、职业道德等,如‚路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十不准’‛。第二,着装仪容规范。对什么时候穿什么样式的衣服、怎样穿作出明确规定,对仪容仪表作出具体要求。
第三,行为礼节规范。对工作和执法现场的行为、举止作出明确规定,可参照军队队列、交警指挥手式等标准制定。第四、语言规范。包括文明礼貌用语、法律规范性用语。第五、公示项目规范。应按湖北省执法公示制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政务公开的要求,统一确定公示项目内容。
第六、执法程序规范。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等到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对执法、许可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处罚程序、赔补偿程序、许可程序、听证程序、复议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
第七、文书内业规范。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及《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交通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的要求对各类文书的制作作出规定,主要包括处罚文书、赔(补)偿文书、许可文书、强制措施文书和内业资料整理要求等。
第八、车辆使用规范。包括车辆标志、示警灯、专用监督检查用车使用作出明确规定,如不得用于非公路管理活动,不得借用,不得停放在娱乐餐饮场所等。
总之,加强路政规范化建设是队伍建设、文明规范执法的重要内容,只有从规范的制定、人员规范培训、日常工作考核、表彰惩戒等多个环节,各方面不断加强,才能树立良好的路政执法形象,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第二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海关各项工作的前提。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是保障社会法治、市场公平、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只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为国家把好关,才能确保海关工作最终达到“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已经制定,海关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在为此规划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工作。当前,党中央对海关提高把关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海关面临的改革创新、整合协调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完成税收、打私各项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规范化、社会法治化的过程中,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又充分发挥海关职能,推进现代海关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海关能力建设,而提高构建和谐海关能力是海关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海关的根本保证。我们所讲的提高构建和谐海关的能力就是要始终贯彻好“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16字方针,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追求“把关”与“服务”职能的和谐统一,因此惟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的宏伟目标。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海关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的需要。近年来,总署党组把加强海关法制建设,作为海关系统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落脚点,以新修订的《海关法》为核心的海关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基本适应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关执法的需要,海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均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法制工作在海关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保障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二是制度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整个海关工作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三是执法实践过程中,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执法的两大保障的作用重视不足,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海关系统接连发生的复议、诉讼案件中,反映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集中;四是法制意识亟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少数关员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受贿放私,顶风作案的现象仍不时发生,基层和一线岗位的执法风险始终非常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和谐海关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海关工作方针,因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责任务的变化,海关的工作方针历经几次调整,但“依法行政”始终摆在第一位,成为海关各项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在构建和谐海关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第三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法规科2012全年将围绕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这一主题,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法制学习
(一)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时间今年年底前完成制定计划,明年1月份开始实行;
(二)邀请省、市专家和领导讲课,全年一至两次。时间安排在上半年,内容主要是行政强制法、规范执法及案卷制作等内容;
二、加强法制监督
每季度抽查各市(县)区运管机构执法案卷进行检查并进行通报,全年对各市(县)区运管机构执法案卷和市处学习情况进行评比。
三、加强执法交流
以规范执法行为及执法文书制作为主旨,全年组织异地稽查一至两次。
四、严格行政处罚
(一)与省局和市法制办沟通,取得在案卷制作方面的一致意见。(一季度完成)
(二)与市法制办、法院沟通,对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案件,全部移交至法院强制执行。(上半年完成准备工作,下半年逐步实施)法规科
2011年11月28日
第四篇: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行政法律意识;掌握本部门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具有适用法律的能力;具有用法律思维来研究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有所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当前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响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障。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责任,新形势和任务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已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务员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务员职位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学法用法、严格执法,这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高素质首先是政治上高素质,就是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新社会的组织者。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同时这个权力又要通过公务员来行使。特别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更有必要实行依法行政,不但做到办事权限合法,而且做到办事程序合法,使其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胡作非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用权为民。
二、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讳言,相对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公务员提出的较高要求来讲,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培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我国 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专政的历史,人治的传统根深蒂固,社会公众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公务员队伍素质虽然较高,但也同样需要培养法律意识。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当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时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2.确立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提高公务员执政为民的思想。要做到执政为民,就要服务于民,公正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首先,在行政观念上,依法行政应既服务于公益又服务于私益,公务员依法行政必须坚持把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各项工作之中。公务员依法行政应当体现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体现对上级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避免那种仅局限于单纯的公益或者单纯的私益的狭隘服务意识。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过行政制裁、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计划等多元化手段服务于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机械和僵化。
3.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要进一步拓宽对公务员的监督范围和内容,除了继续加强廉政监督外,还要突出对公务员履行职责能力的监督,始终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规范下依法办事;加强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一是各级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三是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同时,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4.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实效。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的评估体制。不光是领导对下属的评估,还必须有下属对上级领导的评估以及平级之间的相互评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二是建立考核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要通过设定政府法制机构设立及人员的配备、依法行政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地区和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满意程度、政府和部门领导是否依法决策等具体量化指标,突出对依法行政工作实施领导情况的考核;要通过公民,对行政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政府和行政执法人员对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和本部门负责实施法律法规的熟悉掌握情况,大众媒体对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情况等具体量化指标,对政府法制宣传教育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三是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利用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进行评议,不断推进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教育和培训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务员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论上的成熟为基础的,有了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会有行为上的正确。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学习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培训部门的培训,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列入对公务员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使公务员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职权、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担哪些法定责任。
第五篇:提高社保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关于提高社保局工作人员
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几点思考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第六年,也是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结合我局工作开展情况,就进一步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提高社保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些都对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社保局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纲要》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方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二十多年来,经过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具体实施,特别是《纲要》以及“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 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社保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够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够高;行政机关随意决策、违法决策、决策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亟须改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涉及到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问题。当前,在“六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之际,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普法重点,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二、健全完善制度,全面落实到位
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关键是健全完善社保局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并认真加以落实,靠制度来推进,靠制度作保障。
(一)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健全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党组(党委)会议学法制度,法制机构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党组(党委)会议在研究制定重大决策前,法制机构要组织与会人员学习该项决策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就作出的法律审核意见进行具体说明。健全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专题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各级行政学院每年都要举办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举办的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也都要将法律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二)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做好共用和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轮训工作。要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统一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未参加培训和通过考试的,一律不得发放行政执法证,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新法律法规公布后、施行前,负责执行的政府部门要及时组织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专题培训和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得从事该法律法规的执行工作。
(三)健全完善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对拟提拔的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测试和考察结果作为是否任用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增加法律知识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录 3
用考试中的比重,将依法行政知识作为重要专题加强对初任公务员的教育培训。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坚持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只有这样,才会出成效、见效果;否则,如果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认真落实,那么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要在五年的普法规划中将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作为重中之中来抓,针对这一群体出台专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在每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中都要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同时,要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计划,并就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定期听取有关责任单位的工作汇报,确保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其次,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每个五年人大常委会都要出台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落实普法规划的过程也是在具体落实决议,人大在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制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也大有可为。要定期采取执法检查、开展视察、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督促政府及
其部门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进行任职前法律和依法行政知识测试,考试合格者,将人事任免方案列入会议议程进行审议任命,不及格者,不予以审议任命。如果这项制度得到有效推行,必将有力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人事及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具体实施的职能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每年在行政机关公务员中开展依法行政教育活动,表彰一批学法用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举办的各类公务员培训班都要将法律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必学内容。对拟提拔的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测试和考察结果作为是否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注重对从事法制工作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选拔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进入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
第四,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和舆论引导的职能作用。要全面落实好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在每年下发的工作计划中都要明确规定法律和依法行政的内容,采取督促检查等方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组织协调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开辟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舆论氛围。
第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监察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促进领导干部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以此促进广大社保局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政府法制机构要充分发挥好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职能作用。定期举办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业务培训班。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的授予其行政执法资格、上岗行政执法。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理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案件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行政执法过错追究,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同时,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要切实把好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关,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第七,各级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好加强本系统、本部门社保局工作人员法制教育的职能作用。作为各部门具体承担
这一工作任务的人事、法制等机构,每年都要制定具体的学法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阅览室、电教室等各种阵地,采取集中学法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撰写学法论文与开闭卷考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登记、有检查,全面提高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加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关系着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