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9大合唱有感 宋垍吾
129大合唱有感
宋垍吾
我不是第一次参加大合唱了,但作为初中学生唱大合唱,确实是第一次。我们选择的合唱歌曲是《我相信》和《青春舞曲》。
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大合唱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激情与感慨仍然在胸中回荡。在用心歌唱《我相信》的那一刻,我特别深刻地理解到了我相信的真正含义,虽然我们不是在战场上,但在学习中也要敢于在关键时刻相信自己,这是对我最大的影响。当我站在舞台上时,我觉得那一刻自己特别自信,就是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把这些天辛苦练歌的成绩展现出来,把班级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形式的“我相信”!走下舞台,在舞台上找到的那种自信继续影响着我,使我能够刚刚好地保持这个兴奋度,这个自信点,只会让自己更加的成熟和内外统一。感谢这次大合唱。
我喜欢音乐,《我相信》中最能抒发情感的两段是“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和“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每当我唱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我都能把自己感动。《青春舞曲》中最给力的歌词是——“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回荡在耳边——“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青春和激情,信仰和忠诚,这些我们都有,我是如此的庆幸,踏着新时代的脚步,每一天我们在不断地收获、成长和进步,所以,要相信,明天—— 一定比现在更美更美。
大合唱需要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所以体现的是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我们把集体的荣誉放在最前面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小我 因为大家要统一,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打造的是集体的形象,我们要维护的是集体的尊严。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的形象会影响班级的形象,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攻坚克难,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体现小我的价值。作为集体的一员,我感到骄傲,也感到责任重大,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每一个螺丝钉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把普通的工作放在大局下去着眼、着手,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工作思路,才能真正做到从大局出发、服务大局。
第二篇:读《吾血吾土》有感
中国远征军昔日铁血之战史
中华全民族拒绝遗忘之证词
——读《吾血吾土》有感
(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
姜堰励才实验学校初三年级 华梓良
“国之重器非金玉,是兵对国忠,是国对兵义,是兵不惧死,是国不敢忘。”
——题记
当年乱世如麻
东三省的沦陷,九一八的事件,烽火中华大地。
被轰炸的清华,受蹂躏的北大,昆明西南联大。
他本是西南联大优秀学子,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投笔从戎,入黄埔,出国门,驱敌寇。松山战役,他被毁面容,却死里逃生。那年松山,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漫山遍野尽是金黄的炮弹。一个又一个的整编师,一批又一批的预备役,一排又一排的冲锋队,终于嬴得了这场用十万鲜血换来的胜利。十年抗战,中国军队第一次将日军赶出国门。
松山上松涛阵阵,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着一条又一条民族的忠魂。
那时黑白颠倒
三反五反肃反,劳动改造管教,正错不分世道。
清匪反霸围剿,十年文革运动,黑白美丑颠倒。
他本是中国远征军留下的英雄,本可胸佩勋章,骄傲地走在大街上。可是历史却与他无情地开了个玩笑。肃反运动,他是国民党潜留大陆的特务;清匪行动,他是与匪徒勾连的国军将尉。他不得不不断更换自己的名字,试图隐藏自己的每一段历史,却还是被抽丝拔茧般地解剖出来。赵迅、赵广陵、赵岑、廖志弘、龙忠义……每一个名字背后的一段隐藏历史,连缀成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反映出那年世道的混乱与黑暗。松山劳改场内,他望着昔日的战场,仿佛望见了年轻的自己。
松山上松涛阵阵,诉说着山脚下劳改场的故事,讲述着“劳改犯”们的英雄人生。
前朝改革开放
打开中华国门,走向新的世界,实行改革开放。
日本科技侵略,老兵再次抗战,守卫自己故乡。
他已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在松山下拥有一间自己的木屋。东芝彩电,松下洗下机、冰箱,索尼相机等从日本“走”来的一切物品都被那时的国人视若珍宝。来到中国的日本人甚至用几根打火机就能消除中国人对他们的敌意。中国,似乎忘却了十四年战争的痛苦,忘却了自己父辈们的血肉身躯,忘却了蕞尔小国惨无人道的暴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却没有忘记那段历史,那位曾与他在战壕里殊死搏杀的对手——秋吉夫三。这位日本老兵欲来松山“迎接”他死去的战友回国,却一次又一次被松山脚下的他拦在松山之悬,拦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关乎民族尊严的又一场“抗战”的“战场”上。
松山上松涛阵阵,诉说着山麓木屋内的清贫寂苦,讲述着两位中日老兵横跨七十年的“宿命对决”.今昔锦绣年华
烈士功天下记,民族魂万世铭,今昔年华似锦。
不能忘那年情,对国忠刻于心,未来誓守和平。
他已是受人尊敬的抗战老兵,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采访,他的历史被各路记者挖掘。远征军灵枢的归国、抗战博物馆的建造、烈士墓碑的矗立,让他在怡养之年心神安定。不必再惦记国门外的“战友”了,不必再担心年轻一代忘了国耻丢了证词了,不必再担心自己再次被劳动改造了。他,终于“可得永年”.在这段波涛汹涌而暗藏旋流激石的民族大历史中,他用个人的挣扎与坚守告诉后辈的我们:
——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
锦绣的年华是该用汗来创造的!
松山上松涛阵阵,诉说着中华儿女的缅怀与尊敬,讲述着中国未来的希望。
远征随军战松山,阔别西南联大园。
松山之上松涛声,松山麓下枪火阵。
火蛇嘶咬英雄脸,肯为日后数残垣。
峥嵘岁月有逢缘,铁血证词孰可辩?
——国不敢忘,国不能忘。
第三篇:宋茹高效课堂有感 高效课堂(范文)
我们是课堂的主人
学校:荥阳三中班级:九姓名:宋
四 班
茹
我们是课堂的主人
在近期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而高效课堂也是我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我们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我们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高效课堂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我们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自觉主动的行为,我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呢?通过近段时间的课堂体验,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预习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而且有很多时候,老师教不会的我们不一定学不会,我们听不懂的却不一定学不懂。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当我们以后踏入社会,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身旁再也没有老师的踪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摸索、探究,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高效课堂为将来社会上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高效课堂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展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我们,让我们做课堂的主人,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两千多年传统教学对学生们的束缚,对教学观念的束缚功不可没,它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点,训练了我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现在的我们是鸟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唤曙光,我们走出封闭的樊篱,迎接我们的是广阔的蓝天!
高效课堂还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它要求小组间交流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小组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学习组织单位,也是一个充满合作与竞争的利益共同体,它要求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教会我们要善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将是进步最快的人,也是实力最强的人。
高效课堂还注重课堂反馈,如果说预习课好比是让我们跳一跳摘桃子,那么反馈纠好比是让我们张开包袱收桃子,我们要及时总结并加以复习,在脑海呈现出一张知识网络图,归纳所以的知识点,使知识点清晰明了。
总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径。我觉得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是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是师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高效课堂打破常规教学,使课堂活化了。我们要以“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我自信,我愿学,我乐学”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改模式下培育起了自信合作的信条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必将会让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教改,心灵的风帆,理想的翅膀,让我们在这里洒下希望的种子,茁壮成长!
第四篇:宋梓硕 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有感
无论他有多么的顽皮,但他有一颗保护师父的心;无论他有多么的好吃懒做,但他也有一颗保护师父的心;无论他是否碌碌无为,但他有一颗保护师父的心。
我觉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他因为师父的一句“我饿了”,他就可以驾着筋斗云到很远的地方去给师父摘桃子吃。
在白骨精得知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变化成小姑娘,老太太,老翁来骗唐僧,而孙悟空为了保证师父的安全,可以让师父误会自己三次,但唐僧和猪八戒却毫不领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误会孙悟空。但是我很喜欢孙悟空说的一句话“师父,我是您从五指山下救出来的,我陪您走的时间最长,谢谢您一路上对我的照顾,请受徒儿三拜。”我喜欢孙悟空对唐僧的感情,是比师徒间的恩情更深,甚至可以上升为亲情,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把自己最不好的面展现给了家人,亲人,同时也把最有爱的一面展现给了家人,所以我觉得孙悟空可以与唐僧称之为亲人。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齐保护唐僧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得真经,孙悟空自己也修成正果。就是因为孙悟空他
由仙石化成,手持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金箍棒,他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了七七四十九天,反倒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他闹龙宫、闯冥府,使得四海龙王和十殿阎王俯首帖耳。他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令玉皇大帝也与可奈何。真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克服了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保护唐僧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他自己也修成正果。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风趣,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第五篇:《观书有感》[宋]朱熹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它,这里指池塘中的水;清如许,这样地清,指池水如镜,能够使“天光云影共徘徊”)题目是《观书有感》,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把书打开了,好像打开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丰富内容。问那个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澄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流过来。这句话比喻书中的内容那样精纯,因为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这首诗运用比喻修辞,说理形象。读时,自然就融进了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谢谢大家!* ――知人论世挖出主旨细评价值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从诗中______和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混乱时期。(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1)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2)在**时代,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儿比其他地方的月儿更明亮、更清晰、更可亲。指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正确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1.了解背景,调用储备。(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2)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3)了解写作你读到的这一首诗时诗人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4)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等。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受权贵排挤,被逐长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风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颠沛流离。伟大的现实主义。诗风沉郁顿挫。高适:主要成就在“边塞诗”方面,诗中歌颂舍身抗敌的壮烈行为,表现他的建功立业的心情;也批判了某些将官的腐败作风;同时真切生动地刻画了边塞风光。诗风雄浑奇拔。如 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如 2.整体体味,挖出主旨。(1)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实现整体体味。(2)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3)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考查的主旨往往正在这些地方。(4)了解评价
主旨时常用的词语。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的暗示。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3.把握基调,细评价值。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帖;只有分析妥帖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基调主要有:压抑、沉郁、忧伤、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去年花里逢君到,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答:基调是忧伤的。表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感到“愧俸钱”,但又没有办法,只是“思田里”――想辞官归隐。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词,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答:(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提问表现理趣。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渔家傲①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注:①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辞乡别土,国破家亡,诗人饱经丧乱,颠沛流离,困顿坎坷。②帝
所:天帝住的宫殿。③蓬舟:像蓬草一样的轻舟。④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传说中的仙山。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见《艺蘅馆词选》乙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3.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简析作者的观点。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答: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安的忧郁。咋看上去清丽,其实悲痛。用反衬手法,先从愉快的景象写起,悄悄地转出悲苦的基调。“寒林”“暮鸦”“愁风雨”等都是作者对寒意未尽的早春景象的描写,象征了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南宋王朝。但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的偏安局面还寄托着极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在乡村中看到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答: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不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