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 整合社会资源 提升应急应对工作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
整合社会资源
提升应急应对
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在第二届全国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金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2011年4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现辖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武义、浦江、磐安3县及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市,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8万,暂住人口260万。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管理任务日显繁重。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危机和突发事件,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社会应急管理创新之路径,初步架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抓、军地协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应急联动救援体系,有效提升了社会应急管理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社会应急联动也有效改变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型救火队员角色的执法困局,推进了110二次创业。2010年全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共调度处警81.8万起,其中联动单位处警3.70万起,同比增长了114.3%,切实减轻了基层民警的处警压力,切实提高了社会应急管理的动员能力、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金华市已连续两年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全国30个“最具安全感城市”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架构一个平台,提升指挥权威。市委、市政府专门成
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38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应急联动处置领导小组。2007年5月份,在全国地市级率先授牌建立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将指挥中心机构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授权指挥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相应职权,赋予指挥调度、通报协调、装备调用、检查督导等指挥职能,切实解决了社会联动体制不顺、权威不够、协调不力的问题。投资1700万元建成了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设有指挥调度大厅、领导专用指挥研判室和多个应急联动指挥席位。本着“立足实战、急用先上、着眼长远、逐步建设”的原则,先后建成了短信报警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十余个系统,把指挥调度大厅建成集接警派警、处警跟踪、视频监控、集群寻呼、信息质量监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战平台,切实突出指挥中心在快速反应、社会联动机制中的中枢地位。采取“专家上门培训法、岗位技能测试法、班前班后讲评法”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有效提高了接警员的警情判断、指挥协调、情报分析、设备操作、地形阅读和文明用语能力。
二、健全两项机制,提升联动效能。一是健全“多台合一”机制,实现统一指挥。在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卫生、工商、城建、供电、供水等多个部门的报警接收台,建立起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切实改变了以往“群众报警难、联动处置难、重复建设
多”的“两难一多”现象,真正实现了集中接警、分类处警、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目标。二是健全联动考核机制,实现高效指挥。将应急联动工作纳入“平安考核”及机关效能考核内容,切实扭转了以往110社会联动工作“应而不急、联而不动、动而不畅”的局面。市纪委监察部门充分发挥效能监察职能,将个别日常工作出现反应迟缓、敷衍塞责、群众反映差的单位,联合进行通报查处,并视情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联动指挥中心采取日常抽查、每季通报、年终汇总的形式,对联动单位赶赴现场时间、着装情况和处置效果、群众满意度等进行检查考核。通过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各联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联动工作的认可度、执行力和荣誉感都有显著增强。
三、建立三级体系,提升应急水平。把具有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职能的67个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陆续纳入110社会联动体系。按照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服务民生的紧密程度,将应急联动成员单位划分为三级联动。一级联动单位主要承担经常性的应急处置、紧急救助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必须做到“四定”:定值班场所、定专门队伍、定交通工具、定职责任务。公安、卫生、自来水、电力、建设等40家单位列入一级联动层次。二级联动单位主要承担非经常性的应急处置、紧急救助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必须做到“三有”:有专门队伍、有交通工具、有联络方法。市政、园林、安监、运管等12个单位列入二级联动层次。三级联动单位主要承担应急联动的技术服务、经费保障和管理下属联动单位等工作,不直接参与现场处置。必须做到
“三到位”:管理协调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应急响应到位。财政、民政、气象、司法等15家单位列入三级联动层次。在建立三级联动体系的基础上,我市大力加强应急基层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县(市、区)级层面已建立治安巡逻、公共卫生、森林防火、矿山救援、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疫病防治等应急救援队伍260余支,共有人员1.6万余人。乡镇(街道)有民兵应急救援、兼职消防、事故救援、公共卫生队伍730余支,共2.8万余人。
四、打造四化形象,提升联动品质。一是联动标识统一化。专门制定出台了《金华市应急联动工作人员着装、车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联动单位统一喷涂车辆外观标识,工作人员统一穿着印有应急单位名称的反光背心,树立良好的应急联动工作形象。2010年已完成41辆应急处置车辆的统一外观标识喷涂,及警灯、GPS定位系统的安装工作,并发放反光背心400件。二是指令派单网络化。为提高突发事件指挥处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听、误传、误记等人为因素造成指挥失误,指挥中心实行应急联动指挥网络化派单模式,直接通过网络在几秒钟内将完整的应急处置指令下达到联动单位。目前,已建成所有一级联动单位的网络化指挥模式。三是物资保障集约化。为避免在处置应急事件时因应急处置物资无法及时调集,影响事件处置成效,指挥中心将分散在各单位的应急物资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储存种类、数量、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信息全面、资料翔实、查询快捷,实现分点储存、集约保障,为处
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如: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目前已储备灭火器材、抢险器材等11类4000余件套,同时还储备了大量的食品、药品、帐篷、麻袋、铁锹等抢险物资。四是应急指挥可视化。全市配备了29辆装有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的巡逻处警车,市本级购置了价值400余万元的“动中通”指挥车,完成了110接处警系统和手机报警定位、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无缝对接等工作。一旦发生重大案事件,指挥中心即可根据需要调度上述车辆前往现场参与处置,指挥员在指挥部就可观看“现场直播”的实时图像,达到了“运筹帷幄、决胜百里”的实战效果。应急指挥“可视化”在处置2010年“6〃3”上海财大浙江学院学生及家长聚集事件、“5〃2”涉疆聚众闹事事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五、实现五个转型,提升民生指数。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要我联动”向“我要联动”转型。通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制度推动、考核促动等措施,对社会联动工作实行强制入轨、强势推进,社会各界参与联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环保
110、电力
110、法院执行110等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应急响应能力持续提高。全市公安机关与各基层法院均建立了执行联动机制,2010年积极协助中院查控“老赖”829名,其中执行完毕的“老赖”303名、车辆53辆,执结到位标的1318万元。二是在组织体系上,由“各自为阵”向“合成作战”转型。我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陆续建立了9大类60小类常见警情参考处置方法及相关依据,促进了接处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
化、精细化。同时借助GPS实时指挥调度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350兆对讲系统等一系列辅助指挥系统,形成了一套面对点、点对点、点对面、立体化的工作程序,为科学研判、精细指挥、合成调度创造了条件。三是在应急指挥上,由“联而不动”向“灵敏高效”转型。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把社会应急联动执行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具体工作中,指挥中心敢于揭短,敢于碰硬,着力展示应急联动牵头单位的权威,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作风、效率的提升。以应急联动领导小组的名义,对各成员单位的队伍组建、外观形象、出警速度、处置效率、群众评价等情况进行大胆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联动工作不重视、推诿扯皮、形象不佳、处置不力的单位毫不留情予以扣分,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新机制运行以来,部分联动成员单位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到重视、不配合到配合、不服从到服从的过程,社会应急联动的响应效能越来越高。四是在信息资源上,由“零散分布”向“集成共享”转型。目前,指挥中心已与金华电业局、防汛防旱指挥部、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在视频会议系统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可实时调阅全市26个大型水库、33处防洪工程、27家反恐重点目标单位、7400多个街面监控探头的视频图像;可及时对江河水位、台风路径、卫星云图、暴雨预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查询。同时,根据应急指挥需要的其他信息,指挥中心均可指令其他单位实时报送,有效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能力。五是在服务群众上,由“流于形式”向“注重实质”转型。始终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民生第一的理念,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应急管理的根本出发展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我市摒弃了以往一些哗众取宠的表面文章,而是通过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进而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政绩。近年先后成功处置了“2009.8.18”星腾化工爆炸、“2010.9.17”特大强酸泄漏事故、“2010.1.20”义乌街足浴店特大火灾、“2010.12.24”国美电器特大火灾事故等灾害事故,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构建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发展、突破的过程。虽然金华市在破解联动工作困局、推动改革创新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推进社会联动的广度、深度、力度上下功夫:
一是提升应急联动工作广度。在市本级规范运行的基础上,要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使应急管理工作由“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全面造福百姓。二是提升应急联动工作深度。把全市现有的990余支、4.4万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打造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救助群众、展示形象的主力军,并进一步加强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培养,大胆行使党委政府赋予的指挥调度、督促检查、考核奖惩职能,提高快速响应水平。三是提升应急联动工作力度。针对全市应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模式,研究建立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联动机制,在更高层次上谋求联动工作更大发展。
谢谢!
第二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提升街道工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提升街道工作水平
---西花园路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2日
西花园路街道在西夏区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实践活动,着眼于街道辖区实际,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将街道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创新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和提升社会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了“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和“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倡导社区自治和解决自身造血功能,构建和谐稳定的新西夏区。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立足基层、打好基础,推动管理方式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更是街道基层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西花园路街道党工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建学习型街道社区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模式,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破解社 会管理难题,全面提升西花园路街道社会管理能力和社区建设水平。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这个主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工作,全力打造一个“团结、稳定、发展、和谐”的新西夏。
二、进一步深化学习型街居建设,确保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街道领导班子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街道特点和实际,围绕如何创新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模式等问题在领导干部中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和交流,切实把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建立“两带一推”长效机制,以“四学三带头六结合”学习模式推进学习效果。一是建立“两带一推”学习机制,狠抓学习。即: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各支部的学习,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组织社区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讲授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和生活常识等各方面知识。二是坚持“四学三带头六结合”学习方式。(“四学”:统筹兼顾,围绕主题集中“学”;形式多样,认真组织灵活“学”;合理安排,工作忙时挤时“学”;联系实际,促进实践深入“学”、“三带头”: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作辅导;“六结合”:把学习同贯彻区委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七届六种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孙仙梅“四心”工作法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人物结合起来)的形式开展学习。三是严格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加强学习。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加强学习。并定期通 报考勤情况,要求学习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因公需外出的,经领导批准后,回来后进行补课。四是根据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确保社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街道党工委按照“为民、务实、高效”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社区党建、社区维稳、和谐社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社会管理新模式。
(一)社区党建探新路,全面推行“四谈工作法”。针对过去社区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相识的不良现象,为增强居民幸福感,使社区干部主要精力放在为民服务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四谈工作法”:即社情民意天天谈(社区干部每天带着居民住户登记本和民情日记本到各自责任区走访驻地单位和居民,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辖区内动态,针对责任区内居民家庭到少上门一次)、骨干力量月月谈(楼栋党小组长、功能党小组长、楼栋长和骨干户每月开展月月谈活动,集中反映楼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的办法)、和谐楼院季季谈(指街道和社区干部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周末在楼院与居民开展谈心活动。倾听他们的困难,以及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工作综合谈(每年年底,社区党支部组织楼栋党小组长、功能党小组长、楼栋长、街道包片干部、片警、居民代表、物业、卫生、辖区单位代表召开一次社区工作评议会)。现收到居民诉求48条,现已解决16条。
(二)精细服务暖人心,深入开展“三创三亮”活动。2011年4月建立“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后,以“提高服务水平、争创优质服务品牌,推进和谐西花园建设进程”为主题,扎实开展“三亮三创”活动。一是通过设立公示栏、摆放席卡台签、佩戴工作牌,将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围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做出33项公开承诺。三是在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以“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热情问候、一杯热茶款待、一负责任到底、一个满意答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树形象活动。四是以“四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活动开展。即组织党员职工、服务对象代表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根据征求到的意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措施;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岗位职责提出一项服务承诺;组织街道市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一次岗位知识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开展“三亮三创”活动以来,收到流动人员张玉和丈夫锦旗一面。
(三)扶老互助保平安,大力倡导“三不计精神”。
针对以前橡民社区经常性发生翻扒阳台、撬门入室和盗窃汽车电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自行车等盗窃案件,社区居民没有安全感,反应强烈的情况,社区一些老党员在社区的支持下自发成立了橡民社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现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40多人。这支队伍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献余热”,不计休息、不计报酬、不计时间的“三不计精神”认真开展辖区治安巡防,使各类案件发下降50%,有 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使社区的居民真正有了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群众满意度、安全感达到95%以上。得到了自治公安厅、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区公分安局的充分肯定,西夏区公安分局6月16日在橡民社区召开了100多人现场观摩会,自治公安厅、银川市公安局领导多次来社区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宁夏日报、银川晚报、银川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并率先在西夏区推广的同时在我街道8个社区全面推广,相应的“巡逻队”通过运作,今年1-6月份,辖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2.5%和28.1%。
(四)市容管理重长效,深入推进和谐社区进程。
针对辖区原来多头执法,多头检查、重复处罚,造成的职权不清、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于2011年4月成立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综合执法中队,2011年 9月更名为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城市管理、食品卫生、计划生育以及民政,并新增加治安管理工作共五项职责。执法大队的成立和各部门联合执法,强化了城市管理,整合了执法资源,提高了整体合力,真正实现管理和执法兼备,开展治安巡逻、定点执勤、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发现和制止各种治安紧急事件的发生,并积极协助安保部门及公安进行工作。改变了,使执法行为进入统一、简明、高效的新状态。很好地整合了政府执法资源、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执法内容得到全面履行,依法管理事务能力得到加强,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管理”、“执法”两手抓,两手都硬。执法大队自成立以来,辖区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治安案件下降30%,刑事案件下降15%。同时在“创城”、“创卫”检查期间重点对西花园南北巷、中和巷、福利巷进行综 合执法,下发整改通知书24份,劝导、协助沿街商户卸除不合格牌匾、灯箱100余块,更换不合格牌匾4块,修补破损道砖14处。对3名出生间隔不够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开展了3次居民矛盾调解工作。因势利导实施流动摊点服务式管理,为影响交通的30户困难摊贩提供疏导经营场所。坚持“梳堵结合、以梳为主”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错时管理、延时管理措施。及时查除违法经营现象,坚持每天到街道辖区抽查各经营商户。协调建设交通局在兰芝巷设立8个减速带。实行精细化管理,贯彻落实文明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带着感情去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使“市容”与“繁荣”相得益彰。开展联合执法: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西花园工商所联合对五小行业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对不合格25家五小行业依法处罚了12家,关停13 家。与西夏区文体局联合对辖区11家网吧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对天翼网吧和红色激情网吧依法进行了停业整顿处罚。与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对早点摊市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依法关停了4家早点摊位。联合橡民社区“夕阳红” 义务巡逻队,发挥群防群治重要作用。执法大队联合“夕阳红”义务巡逻队,重点加强对社区治安环境的管理,在巡逻中共制止盗窃自行车行为10人次,化解社区矛盾纠纷70余次,使得近期内社区的可防性案件发生率下降了50%,使社区的居民真正有了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也成为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一年实践,我们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经验与办法,也收获了一些工作体会与启示: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二要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要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三要把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管理环节,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从而形成主动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需要我们不断的对现有一些工作、技术做探索和创新。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面对多元的社会需求和利益调整,我们的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在灵活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各类手段综合施策方面较为欠缺。在坚持地区发展方面怎么样做到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实现共商、协商,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综合运用平等沟通、协商沟通、教育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方面还需要努力和提高。
今后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第一,坚持目标导向,树立社会管理创新“四零理念”。一是联系群众“零距离”。二是矛盾激化“零增长”。三是打击整治“零容忍”。四是责任为重“零误差”。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在机制设计上,要从事后处置转变到超前防范上来,从被动应对转变到主动掌控上来,从简单的刚性化行政管理转变到人性化上来,从运动式的治标转变到系统化的治本上来。二是在机制建设上,要重点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网络舆情发现引导机制等。三是在机制衔接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资源整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第三,坚持需求导向,培育社会管理创新多元主体。一是成立社会管理综合试点领导小组。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建设。三是有效发挥党建作用。四是注重培育社会组织。五是深入开展群防群治。第四,坚持项目导向,推进社会管理 创新重点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对我们能力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责任为重,效率为先,形象为上,服务为本,为建设宜居西夏、和谐社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
第三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2011年9月日)
当今中国,阶层分化,利益多元,社会变革加速,新老矛盾交织,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正视矛盾,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人民群众权益才能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有稳定环境。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和职工群众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既有独特优势,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全市工会各级努力,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要强化工会组建,强化与职工群众的紧密联系。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面广量大的非公企业建会,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工会组织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活动。通过建立楼宇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一条街工会等形式,推动小型分散的用工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加快小企业工会联合会组建。以中介组织、事务所、协会、学会等“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会和发展会员为重点,挖掘新的增长点。加强对农民工入会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度,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推进劳务派遣工会员入会工作。经过积极努力,新增基层工会1728个,新增会员
14.58万人,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总数14474个,覆盖单位总数 18589个,工会会员总数199.67万人。
二是推进工资协商,积极协调职工利益关系。连续几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加强工作督导,强化工会要约,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抓手,促进中小非公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目前,全市已有7215家各类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其中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81份,覆盖企业1010家,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35份,覆盖企业243家。全市3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调动了各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全市89%的企业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全市AAA级以上和谐单位达到119个,AA和谐单位319个。继续开展职代会星级达标认证活动,推动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完善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关闭破产中的民主管理工作,全市累计有7788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有7601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117个,覆盖企业1712家。359家公司制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制度,524家公司制企业建立了职工监事制度,有效地维护了职工政治民主权益。开展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全市1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起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搞好职工信访,建立了职工维稳信息员
队伍。2010年,市总本级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83件,其中5人以上集体访16件,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62起,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是着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推进“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全市参加“一日捐”活动44.92万人,参加大病医疗互助活动11.16万人,共收捐助、互助金1951.8万元,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救助521人,发放互助金484万元,“一日捐”救助职工84人,发放救助金额15.2万元。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子女全部实施了救助,市总本级发放救助金51.3万元。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援助行动,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有24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1700余人。开展两节“送温暖”、暑期“送清凉”、“温暖冬日、共建和谐”等系列活动,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总本级筹集发放帮扶资金350余万元。协助政府继续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547.02万元。通过包车、协助购买车票等方法帮助643名农民工平安返乡。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普查普治和医疗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婚姻介绍联谊等活动,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不断深化重点项目、节能减排、三年大变样、做强民营企业“四大劳动竞赛”,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
合开展“六比六提”对标竞赛。全市有7000余家企事业单位、71.2万余名职工参赛,掀起了劳动竞赛的新热潮。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活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金牌工人”、“能工巧匠”、技术标兵、创新能手,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发展。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职工7.2万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劳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建议:
1、将职工帮扶中心,促进功能转型升级。6月2日,胡总书记第4次视察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工会做好帮扶服务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工会组织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会帮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服务宗旨、完善帮扶网络、拓展帮扶内容、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模式,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企业工会帮扶和地方工会帮扶的有效衔接,实现单一帮扶向综合服务的转变,促进帮扶功能转型升级。建立市、市(区)、乡镇、社区四级职工服务平台,合理布点各级帮扶窗口,完善组织帮助、困难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机制,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市区互动、区域协作”的帮扶服务体系。变“12351”维权热线为职工服务热线,建立职工网络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帮扶服务,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党政考核的重要指标。现在全社会上下都在强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
性,省委省政府虽在有关文件中提及要求市县予以重视,但尚未列入考核体系。这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文件,可以借鉴。要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党政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推进企业主动参与创建的强大动力。这样一来,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必将赢得更大的空间和主动权。
二是将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但在企业职工工资增幅方面,尚未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其中。建议在明确最低工资指导线的同时明确各地区每年的工资平均增长幅度,明确各级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并向同级人代会报告职工收入增长情况,保证全省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落到实处。对非公企业,由税务部门在代征工会经费的同时,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代收工资集体协商保证金,工会组织根据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职工满意度进行考核,考核达标的企业保证金全额返还,并建议同级政府财政部门予以奖励。
三是切实解决基层工会组织人员与经费不足的问题。工会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会组织目前存在着“倒金字塔”结构,越往基层工作人员越少,有时是疲于应付,明显不符合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建议加大基层工会经费返还比例,必要时可从地方税收留成中争取切块支持。加大工会干部职业化进程,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志愿服务活动,对热心工会事业的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可返聘到各级工会组织充实工会干部力量。
第四篇: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修改稿)
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11年10月)
★★★地处★★★北部,毗邻★★★,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万人,是★★★镇。今年1-9月份,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累计达5.2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6亿元,已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近50%。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始终坚持以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出发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深化服务群众内涵,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工作水平,推进了平安★★★、和谐★★★的建设。我们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夯实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职能和作用。一是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健全完善镇党委民主决策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公示、公开征求意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措施,广泛听取意见,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制定《★★★干部管理制度》、《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人、约束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夯实村级工作基础。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今年换届后,全镇共有★★★名村干部,其中45岁以下7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0人,村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都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村级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党员议事会制度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进程。三是拓宽组织覆盖。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加大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目前,全镇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家,新社会组织党组织★★★ 家。同时,着力在非公企业中加大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始终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一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我们注重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来推动工作开展。围绕民生民计,健全了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低保、五保、救灾、救助等制度为补充的保障体系;围绕便民惠民,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施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围绕敬老爱老,我镇建立了每年对★★★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元补贴制度,建立了占 地100余亩的敬老院,让“五保“老人有了自己的家;围绕留守儿童,加大寄宿制中小学建设,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围绕诚信计生,深入开展生殖保健优质服务。二是变被动“上访”为主动“下访”。加强群众工作站建设,规范群众信访工作流程,并将联系群众工作的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建立矛盾隐患排查调处机制,通过开门接访、调查走访、带案下访等方式,发动镇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建立群众工作台账。通过现场化解、包案负责、专办督办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隐患,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近两年来,我们先后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59起,接待来访群众81起,沟通稳控6起,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坚持“抓小”而“防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工作开展中,我们注重从关系群众利益的“小处”着眼、从关系群众冷暖的“小事”做起、从危及群众安全的“小隐患”整起、从造成群众不满的“小节”改起,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如我们开通服务群众热线“★★★”,建立镇信访监督员制度,畅通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及时处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大力发展经济,强化服务群众工作保障
我们始终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富民工程常抓不懈,用发展保稳定,促进群众工作开展。一是政府推动。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 资,发展新型工业企业。目前,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等各类企业达5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外资企业★★★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总投资达★★★中心项目也落户我镇,已完成总投资12亿元,年底前将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通过举行企业用工招聘会等形式,帮助企业招工,解决了万余名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通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较快地推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将一大批农民转化为新型的产业工人。二是农企联动。鼓励龙头企业联户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社建设,搭建农村高效发展平台。一方面,扶持以“★★★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把传统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立足资源及产业优势,成立禽业、葡萄等协会,通过举办★★★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观光等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典型带动。结合“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将掌握了一定致富实用技术的党员和农村致富能手推上前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带动周围群众致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典型引路,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营造全民创业致富浓厚氛围。三年来,共培育400多户“双培双带”示范户,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致富。
四、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筑牢服务群众工作基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密切关注民生需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扩大公共服务,推动了和谐★★★建设。我镇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18个村(社区)的安全饮水及管网延伸工程业已竣工,让全部农民喝上了“放心水”;加大教育“硬件”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共新、改、扩建中小学18所7500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实施,我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 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难题;新农保得到全面推行,参保率达到100%;积极改善医疗卫生基本条件,新建了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精神病康复中心综合楼和村级卫生室12处,方便群众就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计生基础工作,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全力维护和保障育龄人群的合法权益。
五、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增强服务群众工作内涵 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镇政府建立了“★★★”基金工程,每年拿出★★★万元作为专项基金来关注弱势群体;开展了“★★★”评比,创办了刊物《★★★》,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建成了占地 20亩的灯光球场和占地15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以★★★为特色的镇综合文化站。此外,我镇每年拨出一定资 金用以支持和举办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灯会及健身舞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全力维护农民群众权益,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创新服务管理 不断提升社区纪检工作水平
创新服务管理 实现社区纪检工作新突破
光荣街道以先进社区为试点,致力于强化社区服务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拓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努力营造廉政建设新氛围,坚持公开透明与民主沟通,不断提升社区纪检工作水平。
一、完善平台建设,创造社区服务新天地。
一是硬件建设为实现社区服务多功能搭建平台。光荣街道先进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于2010年9月投资近千万元建成1700平方米的先进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慈善超市、社区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室、绿色网吧、幼儿早教乐园、日间照料室、老年餐桌、民情议事厅、国学讲坛、社区影院和文体活动区等,使该社区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服务社区居民的质量和内容不断提高。
二是网站建设为实现社区零距离服务搭建平台。为实现居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和精品化,由街道为社区申请了域名,建立了社区网站,搭建电子信息化平台,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进入社区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居民与社区“零距离”。
二、创新政务公开载体,营造廉政建设新氛围。一是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了触摸式查询机,在查询机上 输入政务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内容,居民通过查询机就可直接查询,知道“找谁办事、如何办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各项政策的操作更加阳光透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居民群众。
二是在社区网站设有“办事指南”、“党建动态”、“便民服务”、“公告栏”、“在线咨询”、“在线学习”等栏目,涵盖了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办事流程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网站,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查阅各类公告公示、了解各项申报审批程序,方便群众,拓宽了政务公开的渠道。
三、坚持公开透明,畅通民主民声新渠道
一是社区从创新机制,强化自治功能着手,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民自主有序参与的社区多元化民主自治格局,设立了民情议事厅、民情恳谈箱,建立健全了社区决策听证会、政务评议会和矛盾协调会等制度,充分发挥“阳光议事六步法”的作用,先后征集议题130余条,确立议题60余条.社区的居民楼物业归属、平房自来水的管道维修以及破产关停企业弃管地区的环境卫生治理,都是遵循“六步法”的具体操作,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让社区居民有了“家”的归属感。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平台的优势,运用网络信息交流的双向性,通过在网站设立网上信箱、增设QQ群等手段,在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电子桥梁”,畅通了群众诉求、监督的网络渠道,居民可以畅所欲言,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街道社区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街道党委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愿望和要求,真正实现了上下联动、互动互助的双向共赢机制。在2011年社区居民在网上留言“由于大雨,造成小区内涝,居民房进水,请给予帮助解决”,看到此信息后,街道的网站管理员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马上在网上回复“街道、社区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排涝并上报区政府”,通过街道和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的将内涝解除,深受群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