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第48届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探索而来 满载而归
——参加第48届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小学
适时热情如火的盛夏,2012年7月23日至26日,我非常有幸在县教育局领导的推荐下和另外5个同事一起到爽爽的贵阳参加由贵州省教育厅,美国科技教育协会主办的“第48届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参加会议学员代表有762人,其中贵州省代表约500人,外省代表262人。研讨会以集中主题研讨和分组学习交流的形式进行,我参加的是小学科学组,一共聆听了来至海内外10多位专家学者的近20个讲座,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心灵受到了洗礼。
我1999年9月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锦屏县平秋小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有道是:“小学教师是万精油。”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也因工作的需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还兼任科学学科的教学,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难题,我只好与同事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试着解决,但这样毕竟是盲人摸象,这次的研讨会,不仅让我教育教学上的一些疑难得到了解决,还让我个人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
到贵州师范学院报到后,领到了相关的培训资料,我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翻看了本次研讨会的内容:阅读经典对学生智育与教师师德的影响、宏观基础教育政策导向和基层实施成效、大脑与学习、从大脑的发展谈阅读与创造力、大脑与情绪及品格、教育要做到民主与科学、青少年咨询理论和实务、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启示;分组学习交流中科学教育组的内容有:为什么要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如何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以及探究活动神奇的粉末和神奇的磁力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再看与会的教授、专家简介:顾久教授、张力博士、洪兰教授、黄素菲博士、教育家魏书生等等,这些教授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今天,我却能零距离地聆听他们的精彩的讲座,真感荣幸。
顾久教授的讲座《阅读经典对学生智育与教师师德的影响》中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有根的学生才能成长为大师,只有有根的老师才能成长为教育家;以及阅读经典的态度应该是为人之学而不是为己之学,教育我们老师应该把教育作为信仰而不是饭碗,这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神圣。洪兰教授的讲座《大脑与学习》、《从大脑的发展谈阅读与创造力》、《大脑与情绪及品格》传递给我的不仅仅是大脑和学习,大脑和品格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我知道原来教育和脑的研究是如此密切,教育是有规律可寻的。从洪兰教授的讲座中,让我彻底明白的是: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并且学习永远是没有止境的。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讲座《教育要做到民主与科学》,他运用评书式的讲座方式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靠的是两大点和一小点:两大点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所谓的民主归纳为8个字“服务、互助、人性、商量”;科学归纳为6个字“计划、监督、总结”。魏书生的教育理念非常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文性,对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实践了魏老师的教育管理理念,就会促进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建设。其实这些东西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很好理解,几乎没有人听不明白,也几乎没有人不能实行,但是,要做好就不容易。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把那点平凡的小事做好,身心浸入其中找到做事的快乐,这,不容易,是真工夫。一小点是“领着全校师生练气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注意力操:“松(身体松)、静(心灵静)、匀(呼吸匀)、乐(情绪乐)”在日常繁杂的工作当中,为了防治职业倦怠的发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守住平常心,我们就每天都能享受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的快乐。魏书生老师还提出了教育改革没有全新的理念,而且还要做好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的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只有守住好这三点,教育才能谈改革,教师只有坚持自己的长处,才能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我才真正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正含义。
在下午的分组培训中,叶艳老师和毛维佳老师就“为什么要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如何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和探究活动“神奇的粉末”、“神奇的磁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组织教师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比如说“神奇的粉末”这个主题探究活动,老师们在如何分辨四种神奇的粉末的任务驱动下,各小组团结合作,调动各种资源和前概念,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粉末外部特征(晶体和粉末)到粉末本质属性(遇酸,遇碘的不同变化等),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老师们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更意识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探究的欲望”,同时对于“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倡导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次培训活动中我参加的科学教育培训组受益匪浅,归纳起来有一下几点:
1、这种参与式培训方式,使我感到很生动、活泼,感觉又重新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动手去做不仅仅是心动,更多的是行动,重新体验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体验了“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过程。
2、促使我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处处体现出科学教育中既要关注科学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因此让学生在“做”中探究科学、获得体验是很重要的。
3、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合作、分享。参与探究活动其中,享受探究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让学生亲历科学研究与科学发现的过程,重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共同学习、研究、发展的集体。
4、激发了探究热情。叶老师和毛老师非常敬业,乐业,爱业,时时引导,使得我们各位参训教师,不但能在培训课堂上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而且纷纷踊跃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次学习的体会真的是太多也太深了,只是表达有限,真的还有很多的思绪和想法,不知如何说起,只能将这种动力和激情把我的教育教学带入新的高度。今后,我们一定会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落实“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为学生的发展搭设合适的平台。
第二篇:参加研讨会心得体会
听九年级英语研讨课心得体会
本周我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九年级研讨活动,并认真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 再加上周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3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轻松、活泼。教师都是借班上课,但师生配合程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李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这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我想以后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4、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听的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5、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在教学中采取互动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学校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
6、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谈话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以及自己与其她教师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
2014年4月
第三篇:参加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文秘参加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在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带毕业班开中高考研讨会显得尤为重要。
我所在的地方,省市县级很重视这种研讨与交流,给予了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因而对我们来说,开中考研讨会是每个毕业班老师所津津乐道的,甚至会引以为豪。
上周末我和几位同事去参加了届中考研讨会,现在叫做教师培训会了。
说句实话,没有那种特别激动人心的感觉,但要说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我见到了我们市的英语教研员张老师。
他流利、地道的英语发音彰显了一个英语老师特有的魅力。
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使得他在理论水平方面比我们走得远了很多。
除此之外,张老师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让我们折服。
在全市的阳光师训活动中,他为了给大家总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光听课记录就翻阅了多本。
到各个地方学校进行验收检查时,他听课后反馈从来不把问题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将问题一一列举。
使得有些老师不敢让他听课,还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大魔头呢?但是大家都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被指导的教师也能尽快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
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尽快地在教育教学路上成长起来。
中学的精彩我们耳熟能详,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名校之列,靠的是真正的实力。
学生自主管理已不陌生,可是张老师介绍的走班教学使我为之一振。
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量力而行难道不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吗?这种以前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外国的教学模式,想不到中学已经付诸了实践,这种学习意识和实践精神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做不到大刀阔斧的全校进行改革,为何不能在自己的教学班内分层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呢?一中的魏老师已是第二次来进行交流了。
她依然是那么健谈、活泼,善于总结、富有经验。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城里老师的压力之重,更看到了城里老师对工作的敬畏。
每天的听力播放、阅读指导、校本材料的编写、作文的批改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激情饱满、脸上洋溢着一个做教师的自豪与幸福。
我想,这种职业幸福感才是城市教师与乡下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参与交流的还有中学的刘,实验中学的周。
刘老师能将外出培训所学即时实践运用,这一点难能可贵。
比如思维导图,他的学生做得挺棒。
我则是培训时激动,回家不动。
周老师一上场,自信与干练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眼帘。
倾听其漂亮的英语口语也是一种享受。
开研讨会本身也是一种全市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
见到老朋友是一种幸福,结交一些新朋友亦是一种快乐。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收获。
其实、不断的学习才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真正路径。
文秘
第四篇:参加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在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带毕业班开中高考研讨会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在的地方,省市县级很重视这种研讨与交流,给予了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因而对我们来说,开中考研讨会是每个毕业班老师所津津乐道的,甚至会引以为豪。上周末我和几位同事去XX参加了2014届中考研讨会,现在叫做教师培训会了。说句实话,没有那种特别激动人心的感觉,但要说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我见到了我们市的英语教研员张XX老师。他流利、地道的英语发音彰显了一个英语老师特有的魅力。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使得他在理论水平方面比我们走得远了很多。除此之外,张老师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让我们折服。在全市的“阳光师训”活动中,他为了给大家总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光听课记录就翻阅了200多本。到各个地方学校进行验收检查时,他听课后反馈从来不把问题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将问题一一列举。使得有些老师不敢让他听课,还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大魔头”呢?但是大家都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被指导的教师也能尽快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尽快地在教育教学路上成长起来。
XX中学的精彩我们耳熟能详,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名校之列,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学生自主管理已不陌生,可是张XX老师介绍的走班教学使我为之一振。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量力而行难道不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吗?这种以前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外国的教学模式,想不到XX中学已经付诸了实践,这种学习意识和实践精神令人刮目相看。我们做不到大刀阔斧的全校进行改革,为何不能在自己的教学班内分层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呢?
XX一中的魏XX老师已是第二次来XX进行交流了。她依然是那么健谈、活泼,善于总结、富有经验。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城里老师的压力之重,更看到了城里老师对工作的敬畏。每天的听力播放、阅读指导、校本材料的编写、作文的批改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激情饱满、脸上洋溢着一个做教师的自豪与幸福。我想,这种职业幸福感才是城市教师与乡下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参与交流的还有XX中学的刘XX,实验中学的周XX。刘老师能将外出培训所学即时实践运用,这一点难能可贵。比如思维导图,他的学生做得挺棒。我则是培训时激动,回家不动。周老师一上场,自信与干练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眼帘。倾听其漂亮的英语口语也是一种享受。
开研讨会本身也是一种全市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见到老朋友是一种幸福,结交一些新朋友亦是一种快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收获。其实、不断的学习才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真正路径。
第五篇:2011年第47届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汇报材料(科学教育培训组)王长江
2011年第47届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汇报材料(科学教育培训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我是郑州市二七区的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王长江。非常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培训机会!
很荣幸能做为一名科学教育培训组的代表,向大家简单地汇报交流一下这三天的培训收获和体会。
在培训中,郝瑞辉老师和赵云铃老师就“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策略”,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学习科学搭建脚手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组织教师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比如说“神奇的粉末”这个主题探究活动,老师们在如何分辨四种神奇的粉末的任务驱动下,各小组团结合作,调动各种资源和前概念,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粉末外部特征(晶体和粉末)到粉末本质属性(遇酸,遇碘的不同变化等),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老师们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更意识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探究的欲望”,同时对于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倡导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次培训,我们科学教育培训组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归纳起来有一下几点:
1、这种参与式培训方式,使我们感到很生动、活泼,参训老师又重新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动手去做不仅仅是心动,更多的是行动,重新体验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体验了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过程。
2、促使我们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
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处处体现出科学教育中既要关注科学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才能理解,其实这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3、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合作、分享。参与探究活动其中,享受探究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让学生亲历科学研究与科学发现的过程,重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共同学习、研究、发展的集体。
4、激发了参训教师的探究热情。
培训教师非常敬业,乐业,爱业,时时引导,使得我们各位参训教师,不但能在培训课堂上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而且纷纷踊跃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尤其在《小小建筑师》这个主题活动中,刚开始培训教师给我们提供吸管和回形针材料,让我们去设计建筑模型,要求稳定、承重、美观、创新。小组展开了讨论:稳定首先要是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承重就要求牢固的连接点,而且连接点尽量的少等,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在设计过程中又有新的想法,再重新修改,老师们一次次的修改,目的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稳定、更承重、更美观、更有独到之处。最后把自己的成果纷纷上台展示承重实验,把木板一层层放在模型上,有模型压塌的质疑声,也有模型完好无损的喝彩声,这一刻,老师们其乐融融享受着探究的快乐!
5、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成为每位参训教师的共识。
几天的培训中,我们常常感受到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原以为自己对探究式学习已经了解,但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活动,我们明显感受到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还很少。比如:如何设计探究活动方案?如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怎样为学生科学学习搭建脚手架?等,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我们的收获很多,我不再一一赘述。今后,我们一定会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落实“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为学生的发展搭设合适的脚手架。我倡议通过我们科学教师的不懈努力,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教育的水平。谢谢大家!谢谢科学教育培训组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