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

时间:2019-05-12 14: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

第一篇: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

«现场改善»第一、二章读书心得

现场改善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现场的改善,包含了两次含义一层是现场,另一层就是改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现场就好比我们工作的场地,不管是一线工人,还是高管总工,都有自己的一个现场,只不过是场地不一样罢了。而改善则是我们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改善进行的越深,则对我们的工作认识和理解的越深。

现场改善具有一定的环境性。改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场改善必须要从最基础做起,最基础的就是5S,虽然从表面上看5S和我们的工作不怎么相干,但是5S却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奠基,通过5S管理可以使得我们的现场整洁,养成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此同时可以使得我们的安全管理很好的落实,5S是现场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企业生产中,如何低成本运营是一个企业能否产生更多利润的关键,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必须要消除浪费。结合七大浪费和企业家的十二把财务砍刀,使得我们杜绝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每一份资金都用到企业需要的地方去。

现场改善必须要坚持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到同质的重要保证。当然标准化并不仅仅指生产标准化,还包括我们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可以使得我们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而管理的标准化可以使得我们更规范,效率更高。

现场改善要有一颗改善的心。改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改善,那只是改善的起点。改善的延续是为了更好的支持生产,而改善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都有一颗改善的心,人人都在改善。当然改善不分大小,只要是改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只不过是释放的时间和延续性不一样罢了。做为一个企业人,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让企业上上下下都充满改善的理念,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因为改善可以改变现场,改变现场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可以使得企业更好的创新,而成为一个创新的企业则是每一个企业不懈的追求。

第二篇:模具现场实习心得

模具现场实习心得

本领是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融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正是此次的模具现场实习让我深受启发,对我刚刚步入社会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课。

刚刚进入公司,我们经常被领导和导师询问工作环境怎么样,我们都一致的回答跟学校没什么两样。确实是那样的,我们一开始就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理论知识指导,导师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模具设计教学,但此次的教学并非像学校那样宽口径的方式,而我们是非常有针对性对我们模具设计与制造进行讲解。当时我们把模具设计流程给走了一遍,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了第一印象。然而我到了模具现场实习后让我对模具设计的初步理解有了巨大的落差感,实践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本领。

在模具现场也就是钳工装配模具工段我被分到钳工二课,并且单独让蒋师傅带我,他资深的模具知识让我感悟颇深。对模具结构的认识,我们在前2个月的学习中,让我处在一个迷糊状态,时而弄混,但此次跟蒋师傅的学习中让我们理解透彻,记得我第一个问题就是询问我之前没有见到过的一个模具结构,那就是接线盒,他耐心跟我讲解了这些,并且还告诉我接线盒是接通电源的,他是给微动开关通电和热流道通电的,其中微动开关相当于一个传感器是检测滑块有没有运动,从而得知模具在成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他很幽默,他教给我的这些知识也许让我这辈子也忘不了,我指着一个小模具,里面有一个像我们以前都用过的一个电器,他告诉这是热得快,这就是热得快模具,他的幽默让我们现场都会心的笑了,这让我深深的记住了热流道模具。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一直跟着他装配模具,修复模具,成型厂观看模具成型产品。在他的带领下让我对模具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再次告诉了我们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模具设计比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复杂的多,它不仅仅取决于三维软件的操作,更多的的是模具结构的设计以及机械构件的运行原理。在一次工作中,我在问到一个小小的零件时,他的讲解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是多么的缺乏。那个小零件叫做过水板,当时水路可以直走但那里有顶针不可以那样设计,而我幼稚的说可以这样倾斜着走,不用加过水板啊!他却细心的讲解到理论上这是可以的,但是涉及到模具加工问题,机加在给模具做水路时,钻头不可能倾斜着打孔,那样是做不到的,铣床在打孔时需要给钻头做个标记,倾斜打孔会给加工带来许多误差,甚至钻头损坏。曾经在工作繁忙的时候,我给他搭把手装一个强制拉回机构,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机械机构运动的奥妙性,这也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难点吧!

正是由于我们对模具设计的认识太浅显了,我们邵总将我们安排到机加观摩学习6天,我们在铣床、磨床、MC与水磨、CNC、线割、放电,各自呆了一天,让我们熟悉模具零件的加工过程。在这里一些师傅告诉我们模具设计并不是理论的让它在成型产品上没有问题就OK了,还要考虑到它的零件加工,如果加工困难将会导致钳工装配难度加大以及成本变高,后期模具维护上都是很大的难题。

这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个模具设计人员需要知道设计方面应该注重的地方,同时为我们今后在学习上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提高技术水平有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此次系统化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

2017年6月19号 鸿富锦精密工业公司 专案三部:王振

第三篇:TPM培训心得

TPM培训心得

2011-7-29日上午,在公司一楼培训室由TPM刘老师对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具体、有针对性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讲解。本次培训内容凝聚了多年的实践经验。讲课过程中感触颇多。

本次的培训,刘老师就从自己的实践经历中,讲解了设备管理的概念与组织形试,其中包括设备的集中管理形式(即从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台账管理、日常管理、维护保养、修理、改装、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部过程),分段管理形式(从设备的规划到安装由一个部门管理,从验收到报废由一个部门管理)。用案例与他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从中让我们可以看到搞设备的人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每一个环节里注意其中的细节改变企业的运作水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全好率。

1.关于模式,我很认同该老师讲的一种观念:无论那种模式,实际上都是须要人从端正态度、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从而对设备管理理念与实行方法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改变人的行为与素质。如果只重于形式必将形成一种虚态,设备工作都是硬碰硬的,干设备的人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理念结合实际在基层中去调研,进而来改变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水平,达到所谓的四化:“生产保障最大化,运行成本最低化,安全风险最小化,创新增值常态化。”

2.至于达到这四化的标准,该老师提出了5道防线的概念:

2.1 第一道防线:全员维护;

2.2 第二道防线:预防维修;

2.3 第三道防线:快速抢修;

2.4 第四道防线:确保安全;

2.5 第五道防线:持续创新。

3.看了这所谓的5道防线,更加证明了刚才说的那个观点:无论那种模式,实际只是一种虚式,而是需要我们真真的、坚持不懈的把它做实。设备工作,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无非是每一个搞设备的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些东西:全员参与,维护重于维修,定人定机,预防维修……等等等等。该老师讲到最后,也说得很明白:“至于是5S,还是6S、7S,是5定,还是钢铁业的8定,都无所谓。那些只是形式。”

4.重要的是什么呢?后者说,这一次的培训,哪些是真正实用的呢?为什么说该老师的水平很高,他的培训的价值在哪里呢? —— 如下:

4.1 培训的第一个意义,我们平时都很忙,可能都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那么忙,忙得是否有意义,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穷于应付,还是忙得其所?

4.2 培训的第二个意义:既然获得了几天的寂静,我们就可以细细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想是否在管理上需要更多地投入一些精力,去想一想解决那些在直接的故障之后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4.3 培训的第三个意义:象这位培训的老师这样,有多年的大型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其眼界自然开阔,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

4.4 培训的第四个意义:这样的培训中,有大量的实际的案例,这位培训的老师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设备工作的一些感悟,而这些融于案例之中、来自于真实的管理实践的案例,带给我们一些直接的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5.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想至少有如下一些思路和方法可供借鉴:

5.1 关于全员维护:

5.1.1 在公司,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操作工存在野蛮操作的现象,因为设备坏了总有人来修,而他们只需要坐在操作室里等待机修工告诉他们泵修好了就行。于是一些操作工养成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心态,认为设备坏了与自己毫无关系。以电机为例,至少有1/3的故障来自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缺乏,断料是家常便饭,风机因此被烧坏没有几个操作工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我们设备的管理者花很大的心思,想办法去说服、教育,想办法推进一些激励措施,想办法动员起企业高层、中层的力量,想办法形成一种氛围,务求克服熟视无睹、久已成习的不良习惯,如此才是我们这些管理者需要用心着力的地方。

5.1.2 设备的维护,最基本的就是三条:检查,润滑,紧固。至于石油行业的所谓“三级保养制度只不过是个概念而已,对于设备的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这三点。但是这三点也有很多的名堂可以探索:

5.1.2.1 以公司而言,让操作工做好这三项工作,有很大的难度。以紧固为例,车间甲工段就能够在每开班前对设备点检螺栓进行点检,自行对设备点检标准进行检查,而其他车间就难以做到。这就是我们需要逐步去拉平看起的一件事情。我们需要逐步地制定一些标准,引导各车间的生产人员,去做好一些极其简单、极其容易、但是坚持不懈做下来就可以极大地减少设备故障率。比如:

5.1.2.2 以检查为例,对螺栓的松动、车刀的变钝、冷却泵机冷却水的温度范围,减速机机封的润滑油质与泄漏,现场各法兰、管路是否有泄露,机泵的运行声音是否有异常,等等之类的东西去看一眼,填一个表,应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1.2.3 例如设备的清洁工作,不必强求多么的干净,但是每周做一次较大规模的清洁,每月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也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5.1.2.4 例如润滑,车间甲工段就能够在每开班前对设备点检螺栓进行点检,自行对设备点检标准进行检查,而其他车间也应可以做到。

5.1.2.5 例如紧固,每一个班组都配备了必要的工具。那么,哪里有螺丝松动,操作工就有责任第一个发现,并第一个用扳手将其紧固。

5.1.3 设备部门,完全可以将这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操作工瞄一眼、顺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逐一筛选过滤,用目视化管理总结起来,形成看板,通过培训、抽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等,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设备基础管理做好,做到位。

5.1.4 推行的方法,如老师所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巧妙地进行:

5.1.4.1 例如,和车间负责人深入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推行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5.1.4.2 或者,可以指定一个不相干的人,按照制定的标准到现场检查,发现错误可以直接在现场罚款,当然罚的额度可以很少。只要让被罚的人觉得难看就行。

5.1.4.3 或者,可以通过有技巧的曝光,让做不好的人觉得有压力,从而推进这些工作。5.1.4.4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所推行的工作,必须是简单、快捷、廉价、有效的。否则,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管理者的努力很快就淹没在基层员工的漠然当中。

5.2 设备的维修:

5.2.1 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的质量哲学提出1:10:100法则,即:起初保养花费1元,排除隐患时就需要花费10元,而当发生故障时就需要花费100元。对于这一点,公司至今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训。以齿轮减速箱漏油为例,换一套密封件,只需要几百元,但是如果轴承轴套挡圈已经磨损漏油却不修,到了一定程度内轴承磨损了,就需要花费近20000多的费用。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以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

5.2.2 对于维修人员,设备部门将加强内部的考核。对于平时肯干、会干、水平高、实际业绩上也干得好的人进行奖励,对干得不好、又不肯干的人进行处罚。培训老师所举的对技术人

员进行评定等级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5.3 备件的管理:

5.3.1 设备的备件的管理在培训中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一部分内容,培训老师进行了大力的发挥。对他的发挥我非常得认同。他阐释的众多案例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5.3.2 重视备件管理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备件的短缺会造成生产的停滞,这种停滞往往对于生产来说是必故障本身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备件的储备不合理,备得多了或者不恰当地备,又将造成资金的积压,那又是一种损失。

5.3.3 所以,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而言,备件的管理工作往往是体现水平高低的一件重要方面。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把是否能够把备件备好,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把“是否会报采购计划”当成一个设备人员是否成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5.3.4 备件的采购,我们要在需求和成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不容易的,我以为在这方面理论毫无作为。实际上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去寻找所谓的“两化三最”:标准化、国产化,库存最低、种类最少、保障最大。

5.3.4 事实上,作为一个设备管理人员,他会本能地首先选择保障最大化,于是往往造成了成本的迅速增加。对此,培训的老师列举了一些案例提出了他改善此种状况的心得,而这些心得,也是本次培训的精髓之所在。凭记忆略举一些例子:

5.3.4.1 管理者应珍惜每一次对大型设备“开膛破肚”的机会,利用设备解体的机会,把设备内部的配件型号规格、尺寸等参数弄清楚。

5.3.4.2 对于进口备件,要想尽办法寻找国内的替代厂家。这一点对于我们不太显著。但其思路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3.4.3 借助厂家对非标件进行管理。培训老师举海尔的减速机为例,阐释海尔如何通过常州减速机的代理方,将海尔的各种厂家、各种型号的减速机进行了盘点,进而通过常州减速机厂去备货,签订协议,确保在减速机发生故障时,又该代理方完成备件的紧急供应。这样,既保证了该类型故障发生后的保障,又降低了备件的成本。一举而三得。

5.3.4.4 尽量少用非标件,尽量减少软件系统的种类。这条心得,对于万邦而言不是很迫切。但是我觉得我们非常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完善类似的一项工作,那就是:尽快把K3系统中那么多的备件增加注释,以方便申购人员查询,让申购人员在查询时,能够更为有效地找到备件的名称和型号,明白该编号的备

件的更具体的参数,之前曾经发生过的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等等。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5.3.4.5 对于频繁采购的备件,对于费用消耗极大的备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挖掘出该配件消耗大的根本原因。如此就可以找到设备改进的重大突破口。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例如,内磁缸,润滑油。(培训老师的案例:需要高温润滑脂的轴承,几年没有更换液压油的油泵)

5.3.4.6 接上条所说,要从“同样的故障重复发生、同样的位置故障频发、同一部件平凡损坏”的现象中,避免简单的更换恢复,而是要敢于质疑、挑战常规,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坚决追查根本原因,力争把大活变为小活。而设备工作的创新,设备工作的成效,设备工作的艺术与魅力,也将在这里达到充分的展现。

汇报人:梅斌

第四篇:TPM现场执行手册

TPM:全员生产维护

操作员对设备有监测状态,发现隐患并及时通知设备维修的义务

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己维护。

这是个人的一些理解,请指教。内容简介:全员生产维修制

通过改善设备和人员的素质,追求企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TPM的定义

1.追求生产系统的效率化的极限(综合效率化),以提高企业的素质为目标。

2.延长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预防“灾害损耗,不良损耗,故障损耗”等一切损耗,并在现场落实具体措施。

3.涉及以生产部门为首的开发、经营、管理等一切部门。

4.从总经理到第一线人员全体参与。

5.通过重复的小集团活动达到零损耗。

TPM的起源

故障维修制

预防维修制

生产维修制

全员生产维修制

人的素质和设备的素质

操作人员应具备自主保养能力。

维修人员应具备保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

生产技术人员应具备设计出不需保养的设备的能力。

所有人员应具有工作热情和干劲。

改善现有设备,提高综合效率。

实现新设备的LCC设计和垂直提高。

TPM的无形效果

彻底的自主管理,即人人做到“自己的设备自己保养”

实现故障为0,废品为0,充满事业必定成功的自信心

保持车间的清洁、明亮,不存在丝毫油污、切屑和灰尘

给参观人员以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五篇:物理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物理组 张兆燕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

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

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

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

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

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

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

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

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

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

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

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

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

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

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

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

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

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

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

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

“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

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

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

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

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

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

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

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

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下载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场改善读书心得模具TPM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场改善读后感

    读《现场改善》有感 最近领导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现场改善》,在这里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充实自己。在工作之余,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读完以后受益匪浅。 首先谈......

    现场改善(考试)

    太业《现场改善》培训试卷(2012年) 一、 填空题(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企业的改善活动,目的在于改善 QCD及确保安全。前者指的是质量、成本和交期。 2、标准化、5S (厂房环境维......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 从2007年工作以来,就开始接触现场改善,但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从来没有像《现场改善》这本书这么系统,详细的来介绍现场该如何改善。2016年是东风新汽艰难的......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 ——读后感 现场改善的目的: 实现高质量;实现低成本;实现快交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场改善的优势: 最直接、最真实;持续不断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回......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 现场改善讲的内容是生产现场的改善,但是其中涉及到领导力也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并且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技能,能否做好现场改善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能......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一):低成本高回报冯文亭首先谈谈现场改善这几个字的简单意思。"现场"指的是实际发生行动的场所,但是通常我们所指的现场,是狭义的现场,是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

    《现场改善》读后感

    读过很多精益管理类的书籍,还是被《现场改善》书中的精益思想所触动,感想颇深。作者金井正明是鼎鼎大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在书中解释了如何运用常识性、低成本方法管理现场,也就......

    TPM心得(共5篇)

    三高炉炉前TPM推行成果有感三高炉炉前:林楠自从迁钢推行TPM管理以来,作为炼铁三高炉炉前的一名普通岗位工,我切实感受到了TPM管理让我们班组人员和炉前工作现场有了日新月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