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氏太极拳心得体会梁小龙
杨振铎学练太极拳心得录
在练拳过程中,是否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想还会有许多,以下再补充几点:
1、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适应面极广,因之,一定要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还要做到势势有“定势”(规范势)。“走势”是在似停非停中体现。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也得做到。
2、有关“放松” 有关“放松”已经谈了许多,再结合什么是“柔”“软”、“力”、“劲”分别谈谈,以便识别,有助于练拳。
在武术中,常以“钢”比喻为“劲”。那么,“拙力”就可比喻为“铁”,因为“钢”的来源是铁,而“劲”的来源自然也就是“拙力”了。拙力是自然力,也是人体本能的产物。说来也是巧合,现今劲的写法,正是力的加工,这个字的设计者是不是有这个意思,我不清楚,不过,借用这个宇,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加工,是生产过程,生铁需要采取高温熔解的方法,而拙力是采取放松的方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
经过加工,使二者在形态上会出现一种与其本身似相矛盾的形状,如铁水与饮用水相似,但又与饮用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铁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带有韧性,而饮用水是软的,它不具备有韧性的条件,因此,称摧去了僵硬的“拙力”为“柔”不为软,囚为柔是带有韧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劲的因素。这样正如杨公澄甫先师所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如果其中没有劲的因素存在,这就是软。软不能称之为柔的。
铁经过千锤百炼,可以起质的变化,转为钢。钢,内坚,外形光泽度强。而铁,不只是韧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坚苦训练,也能起质的变化,转为劲。劲的表现,柔韧性强,能够体现出整体的协调。而拙力的表现,动作僵硬, 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极大的区别。放松与训练,都应该是有意识的,正如前辈所言,“有意放松,无意成刚”,只要真正做到了放忪,它就可以沟通人体与基本要领的结合,自会产生物质条件,劲也就会应运而生,如果为劲而劲,反而为劲所限。所谓“用意而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用劲的。
3.有关气沉丹田 气宜直养而无害,在练拳时,以自然呼吸来保持腹部之平稳,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有意识的使腹部一起一伏。至於气与动作的配合,也应该是自然配合。初学者由於精神紧张,可能出现提气的现象,这样会形成上重下轻。立身不稳,还会感到憋气,非常不舒服,这是需要注意的。另外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只要不感到憋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後,能够适应了,呼吸就会由短促变为深长,并且有力,还会有节奏,以上所谈的气与动作之自然配合,就是按照推呼收吸沉呼提吸的原则进行的,能够配合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勉强,以免顾此失彼,影响整体动作。至於气,是看不见摸不著的,但从人们生活实际感受上是觉著有气的存在。所谓“先天之气”,是指固有的气,应沉在丹田,指脐下三指处,而後天之气,是指呼吸说的,因为气功是门科学,这里不做学衍研究,所以,只要在练拳中不违背生活规律,能够顺乎自然,就可以了。
第二篇:杨氏太极拳理论
逸湘居士:年龄:52岁
所在地:台湾,台北县
杨氏太极拳目前看的到的最好的一本书.该是魏树人前辈的"杨氏太极拳述真″与续集.可是系针对中高级拳法.对入门功著墨不深.个人蒙杨允中老师传授杨氏太极入门功法.为方便广大杨氏太极拳初学者.故简述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一、松:练拳须从无极始,就先要练松,返归无极。具体功法就是本门入门功「三线放松功」,南怀瑾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所说「风摆梅花」就是说的这功法。
二、无极生太极:一路的松下去,是练不出太极拳的,松了之后要练「站桩」,本门的站桩功称为「立禅」。慢慢就会练出丹田之气,而太极拳讲究「动静相间」,要同时练「坐功」与配套的「道功」,要练气长,要练「吐纳」。
三、无意识力:魏前辈书中称为「无意念力」,书中“九曲珠解”提到:老拳谱讲“有气则滞,无气纯刚”,这里的无气,是指无意念所支配的行气方式,而无意参杂其中,自然产生的内气运行能使全身透空,并延身外形成意想之无边无沿的浑圆气球。这「无意识力」主要是与我们平常用力的「非自主神经系统」做区分,这「无意识力」用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练到双手能「浮」至约与肩同高,就初步功成,这恰是「起式」,就可开始练拳架了。
魏前辈书中“内功理法释要”提到:“起式”尚未抬手之际,而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四、丹气脉动:这是入门初级班的验收功法。太极拳有所谓「九曲球」之说,这「丹气脉动」就在引动体内之气球,使其跳动,动到能带动全身上下震动,就初步功成,第一阶段验收。
逸湘居士: 别小看这“入门”指引.在杨氏是只教“入室弟子”的.杨澄甫前辈当初在杭州中央国术馆是不教这个的.又比如这入门功法的“坐功”
魏前辈的书中也没教(他书中只提到杨健侯前辈经常练坐功的)。又比如说这无意识力, 或许我见识少, 我所接触过除本门传承外, 没一个练过的.所谓不点不通,一点就通, 若再练中级功法的“太极劲气”, 就不会怀疑“杨无敌”这称号是怎麼来的了? 也因何说,明师难求!!
入门功法除丹气脉动外都已发完
另有辅助功法,礼敬式,与易筋经十二式这三个功法不适合文字叙述只能口传心授故未发上.我只知道我师父叫杨允中.他是来台第二代.他们那一代只有十人(第一代仅一人)
我是来台第三代.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之二
上文提到鍊出”无意识力”就可开始练拳架了
可 这拳架怎麼打
一般的练法是照著老师的示范依样画葫芦 可是画虎画皮难画骨,何况是这讲究”内功”的内家拳
如何看得出这老师的”内功”是如何”用”的呢? 这太极拳这麼慢慢的打是何原因呢?如何出功夫呢?
照一般的练法 这些问题很难解
可是如果第一阶段的基本功扎实
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这运起无意识力 双手浮起至与肩同高
守著这个大气球 以意导形去比划出拳架就是了 刚开始练的慢是气跟不上形 慢慢的练到”意到气到”就可越打越快 快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有技击功用的拳了 不再是常被外人批评的”太极操”了
这是初级拳法
这阶段要持续站桩与坐功以养内气 要进入中级功法就要练”太极劲气”
转气成劲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
三线放松功
练太极内功首重松、静、自然,故以三线放松功为入门功法
(1)双手结太极印:双脚并拢,膝盖放松,左手拇指尖置於无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其余四指置於外,双手置於小腹,女生相反。
(2)第一线:运用心念想像天降甘霖,由头顶经身体前方流下至脚底,把身体洗得乾乾净净。
(3)第二线:由头顶经身体后方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乾乾净净。
(4)第三线:由头顶经身体两侧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乾乾净净。
(5)然后想像全身由脚底向上逐渐变透明,脚部变透明、膝盖变透明、大腿变透明、腹部变透明、胸部变透明、头部变透明,全身像玻璃一般透明。
(6)在观想透明的放松态持续十分钟以上。
(7)收功:舌头逆时针转九圈,口水分三口吞下,第三口吞下后,吸一口气纳入丹田,闭住呼吸,吐气。共做三次。
(8)调息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与立禅的手式
为方便初学者学习
上传几个三线放松功与立禅的手式
网友问:
功法我已经大致明白,还想请教先生:三线放松什么时间练习较为合适?每次多长时间?在其间是否要注意呼吸?身体的重心在哪里?最后的调息有什么要求?怎么才知道“松”与否?
逸湘: 三线放松功通常练完接著练立禅 初学著最佳时间是傍晚六时前后一小时 其次是早上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内 午夜十二时至第二日太阳出来前不可练 太饿或太饱不宜 女性生理期勿练 调息把呼吸调匀即可
三线放松功加立禅要三十分钟以上 松与否要自己体会 若有老师 老师看得出来 有问题请随时提问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开合桩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开合桩之手式
当丹田气生可练开合桩.双手置於小腹前,如抱著一个气球,气球大小视个人感觉,如下图一
然后让气球胀大,到极限,如下图二
再慢慢将气球缩小.如此反覆九至十二次.====================== 逸湘: 前日我父亲(杨玉振先生入室弟子)说当年黄性贤大师传下过一个“太极球”的练法 可与此一起练做辅助功法.双手如抱著一个太极气球(大小视个人气感)然后转动这个球.自转还可加公转(移动球心位置)这个太极球玩得熟练了 练起拳架更能得心应手.请参考
逸湘: 还有一种“太极球”玩法
就是让双手手心各自“生出”一个小气球 双手带著这个气球游走 高段的功夫还可将这气球放出 大气球加小气球
就是杨氏太极拳之基本功之一
在魏树人先生“杨氏太极拳述真续集”一书中也有提到大气球与小气球 不过没说具体练法.其实这是入门基本功.有了基本功.再去读魏前辈的书(中高级功法)就豁然开朗了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之三: 无意识力
练这无意识力要从“开合桩”下手 双脚张开约与肩同宽 双手置於小腹前,手心相向 去感觉两手之前有个“气球” 如感觉到气球,让气球如吹气一般胀大
胀到最大后,让气球变小,慢慢回到小腹前的“小气球” 如此反覆9至18次,以9为倍数 气球能顺利胀大缩小后 将手掌翻向下
试著让手浮起(好像让气球往上顶),浮至可浮起的最高点(刚开始气不足,浮不高)慢慢下降(好像手放在气球上,球往下降)降到小腹前,再往上浮 如此反覆9至18次 当能浮到与肩同高 就功成了 可练拳架了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四: 吐纳
一、两脚张开略与肩同宽,双手於两侧自然下垂。
二、吸气入丹田,吸气同时双手前平举,手掌向前,全身放松,膝盖略弯。
三、吐气,吐气同时双手紧握拳,手心转向上收回腰际。全身紧绷,膝盖伸直,脚趾扣地,收会阴,提肛。
四、如此吐纳约二十回,吸气,闭住呼吸,双手与下单田圈成一圆如抱大球一般。至不能忍耐,吐气,继续吐纳。至呼吸调节顺畅后,再闭气,如此反覆三次。最后一次闭气后调节呼吸至顺畅后收功。
五、收功:同立禅。
太极拳之练 基本上是由无到有再返无的过程这里来说点有的东西 杨澄甫大师的定型架是很多练杨式奉为经典的拳架这里就由头来谈谈 上面是杨澄甫的示范与说明,可是目前好像没人这麼做(至少我没见过)我们来检视一下依我认为要做的到上述要求 才合乎开始打拳的条件
首先颈宜正直 意含顶劲(检视一下做到没,很多人打了几年拳也没搞懂“顶劲”)含胸拔背(又是一个难题)
沉肩垂肘(很多人打了几年拳也没搞懂)
两手指尖向前 掌心向下(很多老师不解为何 就给改了)
松腰胯(不少人打了几年拳也没搞懂胯在那 如何松)气沉丹田(气在那? 丹田又在那)这些都做到了 可以开始打拳了
两手向上平举(这是外形)“内”是如何呢? 丹田气一发 会感觉到尾履“自然”一收 气向上到腰
此时摸后腰会摸到鼓起的两条肉(脊柱两旁)然后由脊柱两旁向上经肩到上臂外侧到小臂 如果此时去按两手会感到一股向上抬之力 若压的多一点 会被发出 这是掤劲(太极八劲之源)也是杨太的起手式 练到这步功夫就可以开始打杨式太极拳了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有”
混元桩分下元中元上元 分别对应下丹中丹上丹
练无极桩练到手能上浮到下丹位置 改为报球就是下元桩 如手不能上浮要用力上举 则练之无益
若手能上浮到中丹位置可练中元桩 请参考!
站桩时不可有导引 只有放松 但要保持头脑清醒 不可昏沉
不可舌顶上颚(要气通后自然上顶)要符合自然 才能无中生有 生出生生不息
无中生有是太极入门第一关 无极生太极 才能称为 太极拳
初学者开始时要多听多看 然后选定一派 一门深入
每派有每派的教学系统 不尽相同 切忌三心二意 将一事无成 尤其是基本功 要相当时间的
太极与形意都有十年不出门之说 练个几天或几月要有功夫是不可能事 可
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以形意拳为例
形意最基本的五行拳是练功体用的 看起来朴实又简单 可是就得傻傻地练 而练法与打法是不同的
梢节领劲是河北派形意拳的打法 若用在练法就不妙了 可是这梢节领劲能发挥功效又是那傻傻练的五行拳的功效 杨太的一个起手式内含了多少基本功在内 若自行检验还没达到起手式的要求 个人建议多磨磨基本功是实在三线放松功两脚就得完全并拢 才能返无 一分开就别练了
双脚并拢一放松自然会摆 不用刻意摆 初学者最好接著练立禅 但记住练完一定要 收功
太极印男女左右手相反 请留意!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之二:站桩
站桩(立禅)体空映彻 气沉涌泉 乾坤定位 坎离升降 配置五行 八卦是用
一、双脚张开略与肩同宽,双脚掌平行,略下坐至稳,身略向前倾,重心在前。双手置两腿旁,虎口对裤缝,前四指微向上翘,使头顶百会,下身会阴及双脚底涌泉之连线中点,三点连成一直线
→松百会 →松会阴,两眉向旁开,开玄关窍(玄关位于两眉之间)。意念如秋阳照身,全身酥暖。
(重心在涌泉 脚跟是虚的 上身要直 如向前贴墙)
二、收功:收左脚同时吸气,头下压弯腰吐气,双手下垂,伸直腰吸气,头最后上抬,双手由胸前双掌相叉导气入丹田。
三、心法:松、静、自然。
四、练功时间:最佳为下午六点前后一小时;次佳|为早晨日出后一小时内。凌晨至日出前不宜。吃饭前后一小时不宜,太饱或太饿不宜。
五、立禅的功效:立禅初学者可强化肾经能量,根据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一书中研究,初学者练立禅(其书中称为站桩功)后马上以经络仪量测,可测得肾经能量明显提高。肾经能量中医称为「先天之气」,实为将下半身血液送回心脏的能量,心脏有充分的血液回流才能有充分的血液送出,也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故肾经在血液循环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肾经能和心脏充分配合完成血液循环在中医称为「心肾相交」。如此全身血液循环可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打通任督」的境界。立禅又可代替坐禅,目前一般人肾经大都不好,其实不适合坐禅,不坐没事,坐下去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反坐出一身病来。而且很多人不坐杂念不来,一坐下去杂念纷沓而来,立禅则较不会有杂念。
早上六点要小心,注意衣著别著凉 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时间可以 三线收功是舌头转一次九下 若接著练立禅中间可不收功 立禅练完再收功就行 无极桩是不同系列的桩
在本门是以三线放松功代替无极桩 更适合练“无” 立禅已是有
记得脚上的活意就在涌泉 涌泉是肾经的起点 养生也在这 下肢属肾经 肾经强了 下肢就强了
舌头应该是先抵上颚然后左下右上
1.身体要往前靠,好像前面有一道墙,上身往前靠,如此身体的重量才会压到涌泉。2.舌抵上颚,要气通自然去抵,不可刻意去抵。
3.拳架到了不同人身上,有变化是正常现像,别太介意。魏树人书上,不是特别提到汪永泉作了一个'白鹤晾翅“那一段,注意拳意而不是拳架!
道功(坐功的收功)
1.乾沐浴(各6~12次)
(1)双手掌双互搓热,由上向下按摩脸部。
(2)双手拇指背双互搓热,由内向外按摩上眼眶、下眼眶,按压眼角。
(3)双手拇指背双互搓热,按摩太阳穴。
(4)双手掌双互搓热,按摩耳朵,以食指按摩耳前、耳后。
(5)双手食指插入耳中,头后仰,食指弹出。
(6)双手掌按住双耳,以食指敲后脑(左右鸣天鼓)。
(7)双手食指按摩鼻骨与脸骨相接处。
(8)右手握拳轻敲口四周。
(9)叩齿36次。
(10)双手交替由上而下按摩喉部。
(11)双手交替由上而下按摩头部与颈部。
(12)双手由上而下按摩胸部。
(13)双手由上而下按摩身体两侧。
2.气涌带脉
双手由后向前沿腰部按摩带脉。
3.拍腿排浊
左脚伸直,左手握拳,以手掌软肉处敲击大腿骨与屁股相接处外侧,沿外侧敲击至脚掌;再沿内侧向上敲,敲完换右脚。双脚敲完后以双手按摩左脚膝部,再换右脚。
4.热透涌泉
双脚掌相对置於身前,双手相交,手背相对,按摩脚底涌泉穴。
5.长生吞津
双脚散盘,双手置於双膝,舌头逆时针转九圈,口水分三口吞下,第三口吞下时,吸一口气,灌入丹田,闭住呼吸,感觉丹田火热。
6.通体火热
吐气,感觉从丹田处有一股强烈的火热,烧遍全身。(此是为"武火″)
最后右手握拳敲丹田一下
南怀瑾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说到的”风摆梅花“
且贡献大家太极拳之一项基本动作,亦就是内功的「摇」。什麼是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任何一处著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之来也不著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作「风摆梅花」,名字极富诗意。摇之久,可将身内气机摇通,老年人练它,功效不减於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说的就是这”三线放松功"
不能这麼练 难怪会酸 肩要松 等气生出后 气会撑开大臂 那时看似馒头
气撑开大臂就是掤劲之始
立禅一开始要手掌与地平行劳宫接地 你看杨澄甫大师的照片也是如此 但若气感来了或手酸就可自然下垂 开始练气不足涌泉疼可双脚活动一下再练!要意想顺著抖动 放松就好 松到那就会抖到那 这是初步的生气 如想不抖绷紧肌肉就行 注意保持清醒 确实收功 收功后不能再抖
三线放松功后要接著练立禅 三线放松功是无极 要生太极 立禅 立禅会生掤劲 就不会空了
掤不在掌心 掤劲之源在丹田气 立禅没那麼麻烦 不必甚麼十要 就按我的要领站 气由地生 手接地气 手就浮起来了
练出无意势力双手抱球就成混元桩了 但这是就要配合丹田的高度 如能浮到下丹田的高度可练下元桩 到中丹田就是中元桩 这桩养气是不错的 也可练开合桩
一段时间不练退步是当然的 左右不平衡是正常的 常人均如此 练久了就会趋於平衡 加油了!继续抖 抖到不抖 就是真松
中间不是闭住呼吸 一边弯腰一边吐气 然后一边吸气一边伸直腰 开合桩别管呼吸 用意念去让气球胀大缩小 舌抵上颚不能刻意 要自然 若没自然抵 别刻意去抵
开合桩的收功跟立禅一样 初学者以练功为主
若以养身为主 拳架不用多练 拿来活动筋骨就好 若要练武就要多练拳架 基本功也不用一直练 身体健康后
三线放松一有气感就可转到立禅 其他辅助功可停掉 然后立禅也得停 改练坐功
这是一个一个阶段的功夫 所以老师指导很重要
立禅站十几分钟后就感到两只小腿肚子发紧,放松不下来,得回头练三线放松功 还有开合桩是气球左右已能放大缩小,上下只能浮到1/3高,是气还不足,不急
1下肢经络打通是什么表现?一般练习多久才能打通?
下肢经络打通比较明显就是下肢有力,走路感觉很轻松,一般年轻人三个月可通。
2.任督二脉打通有什么表现?需练习多久?
确实的表徵就是头骨中线会有道沟,一般年轻人三到六个月可通。
3.刚学拳架时可能是腿部力量不够,最近一段时间膝盖总是有些疼?有什么好办法? 持续加强桩功,同时转膝尽量轻缓,若气足后就不会有问题 开合桩能浮到与肩同高表示气很强了 这时要学上浮下沉 下沉气能帮助你的膝
是为了将气收回丹田 右手握拳 举起约与胸高
落下 用有肉的部份敲丹田 可稍微用力 有一点痛感 但也别太用力 别敲伤了 不餵劲练不出来弓的!此是正统太极练法 动起来
是要在受外力之下动 自动不是太极
不必拉
三线放松加立禅 自然会松开
太极的节节松开不是拉出来的!
第三篇: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练杨氏太极拳24式感想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杨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体用效果突出。
杨氏太极拳24式拳谱: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拦雀尾、右拦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风似闭、十字手、收式。
在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我对它有了点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看老师打得十分圆润连续,但是当自己打的时候,总会忘掉动作或是打得太快,还打不出圆滑的效果。在后来每节课的练习中,我的手势渐渐变得流畅,有力道了。开始总是忘记的屈膝,后来练多了就会一直记着,凡事都要多练才会熟练,融会贯通,太极拳也是一样的。多打几遍,就会发现动作从生疏变得熟练,搂膝拗步一开始做总是漏点动作,后来做多了,就会潜意识里知道什么时候收腿,伸腿,出手,手脚变得协调。现在打完之后,都会觉得有点累,我渐渐理解太极拳中柔中带刚,姿势都是带着力量的道理。打太极拳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它是一口气连贯到底的拳法,除了培养了耐心,还调理习性,对身心都有所帮助。
现在我还只是初学者,以后就算体育课完结了,我也应该在家里多练习练习,不让它半途而废,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要有所成,就要下点功夫。
第四篇:杨氏太极拳协会计划书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杨氏太极拳协会
活
动
策
划
书
杨氏太极拳协会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号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像,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活动时间: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号 场
地:成人教育学院男篮球场
活动主题:喜迎百年矿大盛典,贺我协会成立周年 活动宗旨:丰富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
设
备:音响设备一套
桌子15张
椅子100把
地毯2个
条幅2个
版面1个
海报5张
衣服20 套
场地布置用品待定
经费:300元(会场布置80元,知识有奖问答奖品50元,道具10元,条幅100元,矿泉水10元,流动资金50元)
总策划:张宏武 总负责:李密
负责:张矿 薛玉杰 路岩
杨氏太极拳协会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号
第五篇: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这是第二次选修傅老师的课了,第一次是大一二期的初级长拳,现在则是太极拳。傅老师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老师,她活泼豁达的人,总是面带笑容的,给人一种亲切感。有在这么可爱的老师带动下,我们的课堂气氛一直很好,老师同学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说实话,看到课程名是武术,还挺兴奋的,一方面,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我一直都很喜欢,也喜欢看武侠片,觉得舞刀弄枪的很是帅气,女生学了点,也可以防身,保护自己,有时候还可以帮人出出气,像电视剧中的“大侠”一样,另一方面,武术,总觉得会跟初级长拳有点联系,对于我,可能会容易点,因为,我上课,不习惯用脑子。上课才知道是太极,着实有点失望,我之前一直觉得太极是老人才会打的,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一群人在打太极。上了近一个学期的课了,次啊发现太极其实,也挺好的,也可以锻炼身体,虽然打的速度慢,但是持续时间长,打一套下来,比初级长拳还累,虽然打太极少了初级长拳的那种帅气与气势,但是以柔克刚,也另有一种风味。而且太极打得慢,动作直接自有一种连贯性,反而比长拳更加容易学了,只不过,学到现在,动作差不多都会了,感觉,还少了一种老师一直所说的气,只学到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也许是自己练的较少的原因吧。还有,会做之后,感觉做的比较快,没有压下节奏来,这也是老师一直所担心的,我还是有着这些不足。
这个学期学的主要是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动作包括
1、起式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掌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风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扇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式 其中有很多的名字都很典雅,优美,例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掌„„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动作要点总结起来是: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
仔细看着动作,其实,杨氏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跟我当初想要的也是一样的。
总之,这个学期,每次的上课都感觉很快乐,很享受,不同与其它的文化课。不仅锻炼我的身体,还让我有了一个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