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

时间:2019-05-12 14: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

第一篇: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

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对文中的插图非常的感兴趣,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如果老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就会收到以外的惊喜。如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周总理的衣着打扮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从插图中人物脸上的表情你又看出了什么?课文题目叫《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在哪里呢?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比尾巴》一课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小动物尾巴的特别与插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借助插图中所画的小动物用尾巴在干什么,让学生来回答他们各自尾巴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拼音教学时,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小学生刚上小学,第一次接触拼音字母有困难的特点,我利用各个单韵母各自的插图,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 的读音时,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再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了各种各样的的脚印,像一幅漂亮的画。如果没有图,学生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很难一下子理解。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我就让插图及时登场,学生通过看图,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免去了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并且效果立竿见影。

(3)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我在教学《画家乡》一文时,也试着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平平、山山、川川、涛涛、京京这些小朋友画的画各自有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纷纷举手,说着各自的时体会。有的说:我体会到了他们家乡的美,有的说我从他们的画中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无比热爱„„在结课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了高潮,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比如一年级的连环画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本文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插图的能力,了解壁虎尾巴再生性的功能。再如在二年级时就要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这样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再看图作文时孩子们的写作顺序就会有条有理了。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风娃娃》“纤夫拉船”的画面时,从纤夫们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开得很慢,纤夫们都在使劲;而来了风娃娃会怎么样?纤夫们又会怎么样?由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风娃娃为人们做的好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可以向学生出示一幅“寒江独钓”的中国画,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感受,虽然画面上只有隐约的山和一叶小舟上坐着垂钓的老翁,但也正因为只有这简单事物使画面更具空间感,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引导学生借画面进行联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感悟能力,对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又如第九册《墩煌莫高窟》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绘了莫高窟壁画中的精粹——飞天。在实际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飞天的插图,感受书上描写的“臂挎花篮、怀抱琵琶、倒悬身子、彩带飘拂、舒展双臂”这五种飞天的优美姿态,使飞天的形象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站在这宏伟瑰丽、姿态万千的壁画面前,你会怎么样?这时,学生想象的翅膀张开了,有的说:“我会情不自禁为这瑰丽的飞天喝彩!”有的说:“我会不由自主地照着飞天,摆出种种造型!”还有的说:“我会幻想自己置身在仙境中,四周仙乐齐奏,仙女们舒展广袖,翩翩起舞!”„„这样,借助图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了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在教《清澈的湖水》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我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山石让他们展开想象,问孩子们:“这些石头有的像青蛙,有的像雄鹰,有的像石兔石龟,小朋友你还能看出山石像哪些事物吗?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学生迅速动笔练习用自己的话写。

生1写到:“瞧,那座山就像一只大公鸡,伸长脖子在喔喔的叫,叫醒人们赶快起床”;

生2写到:“插图左下脚的那块山石像一只威武的狮子王,它前爪搭地,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在大声地怒吼,好象在呵斥他的手下。”„„

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画面是形象的,学生从感知开始,要让学生对插图有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多看图,多联想,并且与口述、画画、做做、写写相结合,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正如数理化中的图形是必不可少的有机部分一样,千万不可视而不见,无从下手,必须充分发挥它潜在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师读懂“课文”,不等于读懂“教材”,除了课文中语言文字,一幅小小的插图,我们都要去悉心揣摩编者的意图何在,仔细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插图,画面很简单,但如果只让学生一略而过,或者熟视无睹,恐怕就起不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适当介绍一些看图方法,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和插图的观察点,发掘其深刻的内涵,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和个性是新时代学生的特征。而图画这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变得“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去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语言,及时进行语言训练,让课文中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让 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

第二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一、背景分析

1、高耗低效课堂的现状

记得早在2002年12月李希贵局长在潍坊市区教学工作会议上做的“挤水分,去虚套,切实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报告中,谈了他有一天在某初中学校的一个班连续听了七节课之后的感受,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看,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环节转换太快,环节太多,据统计,每个教学环节平均162秒。学生疲于应付,紧跟着老师跑,上一个事没干完,又来了下一个事。提问次数过多,比如,历史课问了17个问题,提问了23个学生,在七节课的86次提问中,平均等待时间不到1、5秒,“假问题”充斥着课堂;作业布置随意、重复,对完成情况落实也不够。听课后第四天进行了测试:语文、数学、历史学科的大部分学生分布在中游。

语文: 70—79分41人,占48、8%; 数学:70—89分 27人

历史:60—79分33人;

英语则出现两极分化现象。90分以上36人(这与复习课有关),20人基本做不出。这样一些基本知识的考察,命题基本没考虑什么区分度,没有综合性题目,如果在这样检测中,分数的分布过于下垂,那么将来的综合考试势必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去年12月29日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李局长结合一些全国优质课的录像又一次进行了评析,这些所谓高水平的课也同样存在着课堂效率严重低下的情况。类似这样的一些影响课堂效率的“细节问题”确实是司空见惯。

在一节化学课上,师:“你喜欢大海吗?”生齐呼:“喜欢。”师:“大海里有什么?”生又齐呼:“水。”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再齐呼:“水分子。”这都是一些假互动现象。在初中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生物体”一节课中,当教师提出“你知道单细胞生物哪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这个问题后,老师只让学生看了15秒的书就开始提问,学生答不出,教师便要求再看书,10秒后又问。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值得学生思考和交流,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却这样给轻描淡写的“程序”过去了。在这节生物课的另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后提出:你认为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吗?根据是什么?一生回答:很小,像一个细胞。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没有反应。师:你们就没有看到吗?师环顾教室,生无应。师:谁能回答?仍无应。(教师很着急,非常盼望有同学响应)最后教师担心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便自己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好机会,这时学生已经对问题有了疑问,如果放给学生思考、讨论,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上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这节课要干什么,教师明确了,学生明确了吗?提问时,留给每个同学充分的思考时间了吗?当一个同学被提问时,其他同学的思维积极吗?我们的提问是否常常集中在部分同学身上?课堂教学环节转换频繁吗?每个环节都有效吗?“三讲三不讲” 落实得还不够;课堂上该放给学生的还放不开,该收回由教师讲解的却又没有收回,课堂收放度的把握不够;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怎样把“将落实进行到底”?

2、三维目标的落实仍然不够

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说落实较好的仍然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过程与方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也就是说我们前一阶段的课改仍然是浮在表面上的,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校提出的“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把关爱每一个人作为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真谛,就是要热爱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二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三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成功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改革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的成功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改革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以调整教学关系,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为主体手段,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支架作用,当然这种支架作用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三、课改中的纪实片断

回顾我们近一年来的改革历程,是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一路上,离不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兄弟学校的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学校勇于改革的领导班子,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一路上,我零零散散的记录了我们学校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研究活动近60项,这里选其中的几个片断,从中大致反映我们的工作。2005年10月27日

下午,潍坊市教科院潘永庆副院长和潍城区教研室的领导来校听课指导。在听课后的座谈会上,首先是部分教师谈了自己最近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1、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课时作支撑,否则会完不成教学任务。预习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测验

2、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保证中考取得好成绩吗?(对课改持怀疑态度)

3、许多问题学生讲不明白,还不如老师讲得好。

4、学生积极性确实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存在部分学生霸占课堂现象。

5、小组多少人为宜?小组怎样建设?怎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都要进一步研究。之后,潘院长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1、五中进入角色较快,根据二八规律,现在已有20%的教师先行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2、学习他人经验,首先是解放了思想,要借鉴而不是照搬。3学生主动了,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数学语言是必要的,课本中的有些概念还是要背过的。

5、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需2个月。学校要解放教师,克服短期行为,对教学成绩的评价要淡化,下学期还是要比的。

6、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

7、历史课上,学生说、听、写,多种器官并用,效果还是不错的。

8生物课上,8人一大组,有个别学生游离了。小组以六人较好,大组可以再分小组,加强小组建设是改革的关键,要让小组成员为小组荣誉而战。

9、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对一些问题纠缠不清、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讲解,要有时间观念,要注重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10、给予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要均衡,要建立一种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这些活动和指导,像及时雨一样,及时解除老师的一些困惑,顿感眼前一亮,继续启程,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我们的改革走到今天,确实离不开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2005年10月31日 学校办公会

韩吉东校长:“三个三”

“三种人”:学校领导要做改革的领路人、指导人、实践人。

三个1/3:每天1/3时间处理本职公务;1/3时间深入级部,深入教研组;1/3时间深入课堂。三个注意: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2005年11月3日 晚6:20 学校阶梯教室 教师沙龙

韩吉东校长做题为“引领学习、激发自主”的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动员报告。报告主要谈了改革要做好的十个结合: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以比常规教学、比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学成绩、比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比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比教科研成果六项内容为主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把杜郎口经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比武的水平和能力。

2、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就需要调整和改变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的实效性;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数量,尤其是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仅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

3、与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下一周,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观摩课,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之后进行评课交流,在全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公开课,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4、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学校承担着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省级课题“构建高效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评价办法” 的研究要与目前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还确定了校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我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探索总结具有我们自己特点,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与拜师制结合起来。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教师拜师制,部分教师也已经选定了自己的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师徒二人要继续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多的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

6、与落实市教科院“学科教学建议”结合起来。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各学科的教学建议,它对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工作推进组,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宣传发动,贯彻落实,跟进研究调控和管理评价。各学科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堂教学建议,领会每一条建议的精神实质,制定实施方案。

7、与学案的设计使用结合起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适当的学习方案,通过文本、板书、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8、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9、与学生互帮互教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学生中建立“一帮一、一对红”互帮互学制度,并给予捆绑式评价,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发展。

10、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每一个教室里黑板的上方,都要有一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话语:“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等。通过班歌的选择、班规的约定等活动,来体现一种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2005年11月22日

上午,韩校长到初二年级听了三节课之后,进行了集体评课和交流。韩校长讲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几节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的密度小;课上学生练习少;反馈少。有的课上感觉教师就是在赶进度,课是赶出来了,是真的进度快吗?这样就“夹生”了,要稳一些,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练。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还是缺乏改革意识,要放得开,课堂教学改革绝对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2005年11月24日 上午,潍坊市教育局李希贵局长来我校听课。这次李局长的听课和指导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更增添了我们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李局长: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说出了亲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喜悦、迷惘和困惑,大家遇到的问题很正常,说明大家思考了,走过去了,大家就了不起了。下面我重点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印象和课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课堂印象:

印象一:学生表现:我的课堂我要做好—编者加

为什么学生讲时学生愿意参与,积极性高,情绪激动,而教师讲时学生特别安静,反映出在师生交流中,师生的不平等,教师是权威,教室不是学生的,学生就没有责任,当权威打破后,即教师的姿态、角色改变之后,学生添了责任感,学生感到课堂上的事是我的事,我有责任去做好。

印象二:课堂呈现开放态势,听课者参与其中---编者加

课堂教学本身已经改变了,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听课的状态都变了,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听课人不再是“评判者”,而是作为课堂的成员融入到其中去。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学习杜郎口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大王五中

胡项元

“含泪播种的人,才能含笑收获”这是激励杜郎口中学的师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在镇中心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慕名前往聊城地区荏平县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真切感悟了杜郎口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种震撼带

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在震惊中我们反思,在反思中我们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收获。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实践、探索,我们互帮互助、学习交流,我们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过程,逐步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逐步成为自立,自主学习的人。我们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同时我们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现将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与收获汇总如下,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与斧正。

一、走进杜郎口

走进杜郎口最突出的感觉是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一组组的同学一簇簇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魔方”之间,与平等“视线”、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杜郎口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充分挖掘“主体”的潜能,通过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所以,杜郎口最富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罕见的,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杜朗口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成功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积极存在的、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因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实现了校园“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

杜朗口经验的核心理念是:还课堂于学生,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课堂教学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教学中要想达到这一层面,关键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使民主教学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演绎、升华。杜郎口中学的开放式教学给民主式教学做了最好的注脚,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被突现和被尊重。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我们震惊和震撼,更令我们欣喜和兴奋。

二、实践杜郎口

在震惊和震撼中,在欣喜和兴奋中,在镇中心校、和学校的组织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我积极参加新课改培训,看各类课改书籍,在网上收集先进的教学经验,到杜郎口实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大胆实践和创新。对杜郎口经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思想的转变是课堂改革的前提

首先学生的思想转变,这是课堂活起来的根本转变。抓住学生发展的有利契机,关爱学生的生命、思想、情感,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动”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飞思想!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怕挫折,勇于前进,告诉学生: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课堂就是自我发展的舞台,培养学生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发展的精神,二、教师课堂环节的设置是改革的突破口 一堂课学生的思维能否积极,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否高涨,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设计的环节中能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否是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以前课堂中我们所关注的一般都是全体同学,我把眼光着重放在了学生个体的身上,结果与以前相比学习的效率反而更加高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有许多有潜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他们找到了自信,他们说老师上课乐了,学生上课轻松了,两全其美。

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我和其他老师实行“协作式”备课,集中集体智慧,更好地开发教材资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时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既全面考虑,又突出重点;既依据教材,又突出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而在走进课堂时,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让每堂课都力求成为学生人生的驿站、求知的天堂

四、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老师欣赏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的思想,教学中敢于大胆放手,使用“引导自学法”的教学方法,变老师的讲解为组织学生讨论,变老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自悟自得。教学中教师环环激趣,层层设疑,分步实施,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则积极探索,主动自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最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展开讨论,提高讨论的效率,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及时评价:如为学生的精彩发言“画龙点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和引导;在学生各抒己见之余,整合提炼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发表更高一筹的见解,把学生引入到更高的境界中去。

五、积极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积极向学生实施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关键。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抓住机会,就表扬,我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六、课堂不能“唯课本”,而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

既要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要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让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迸发出来,课堂上,学生可以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思索、可以争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

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此起彼伏的对话中,“穿针引线”,“随机点拨”,把握着学习的主脉,一堂课,虽然只说几句话,却要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在有效地师生、生生互动中,使预设的学习目标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课堂是快乐的、是享受的。是生生、师生灵感撞击的闪耀的火花,更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三、反思杜郎口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而不能搞“一刀切”,最终成也“杜郎”,败也“杜郎”,这就不是学习,而是迷信了。学习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不能只从形式上学习,最终产生形式上的结果。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一、杜郎口经验中我们可以借鉴之处:

1、坚定“每一个学生能成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不动摇。“与学生平等相处,不指责学生,多讲道理,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心!”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合谐、积极向上的健康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亲其师”。

2、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共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领导干部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努力形成务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

3、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4、不怕问题与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的胆识。

5、建立系统的反馈机制。每天班长负责反馈各小组情况,小组长反馈每一名学生的情况。

6、提倡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才是优秀的学生,才是有头脑的学生!”

7、老师的作用就是组织、点拨。也只能组织、点拨。

8、鼓励学生挑战。可以挑战同学,可以挑战自己,可以挑战老师,还可以挑战名人。努力营造敢于挑战的氛围。

9、黑板上方划分出五个区域,目的是给各小组长每天评价(表扬为主)自己小组成员的地方,增强反馈力度。可以是表扬现象,也可以表扬个人。

二、推进杜郎口经验工作的建议

可以按“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展开。先找准几个突破口:

1、学生方面:重选小组长,明确其任务,树立其威信,培养其能力,不断增强其信心。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有可能落实“兵帮兵,兵练兵”,以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意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课堂教学中要设计花样繁多的评选,如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妙想智多星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着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以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队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地发言,边听边思,经历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地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2、教师方面:在“爱学生,信学生”上做文章,全力营造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氛围。通过教师带动,达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预习

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3、干部及班主任方面:逐步建立系统、细致、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小组,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反思伴随着我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反思使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反思

1、新课程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曾听过这样的公开课:教师只提出了课题,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讨论,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在高声地说,谁也听不清谁,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的指导和准确的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诚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了;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持人或报幕员。探究性教学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你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想适应?你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给学生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在开放的课堂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该怎样应对?如何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怎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新课程中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活动的时间少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必须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反思

2、不能什么都拿来“探”,要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的学习内容虽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难度较高和教育资源所限难以实施。在义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到底多少时间用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反思

3、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

我观摩过一节公开课,探究性教学通过学生表演小品来完成,台词学生早已背熟,课堂上学生分好组摆开架势拿着稿子按着排好的顺序表演着辩论。在这种形式上的探究中,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小品中的台词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在这种形式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谓“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是怎么“动”的,又“动”了些什么呢?

其实,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实验、观察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组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过程中,既有学生面临思维的瓶颈状态时的沉默,也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激动,既有观察未知的实验现象的出现时的紧张,也有经过积极的分析推理后得出结论的兴奋。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达成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的学习目标。“探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乐学、善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应该真实、平实。

反思

4、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过程是否一定比结果更重要?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已经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选取了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最必要、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教学目标也是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新知(意义)的过程,其中知识既是“载体”又是“目标”。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的要求,认为在探究过程中作为“载体”、作为“目标”的概念和原理无足轻重,“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吗”的观念,其结果必然演变为徒有形式的机械练习或无理论指导的盲目摸索。长期下去,探究学习的目标的达成是残缺的,探究成功的体验是不全面的,又怎么谈得上使学生终生受益呢?所以,新课程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的获得,而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割裂开来。

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回顾我们实践和探索杜郎口经验的历程,是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一路上,离不开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各位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学生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课程改革不是靠短时间的实践能得出什么结论的,它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只是跨出了开头的几步,不过,我有信心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去迎接更为艰难的挑战。

第三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恩施市为恩施州州府所在地。为了打造教育强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全市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我市2009年秋开始建立试点学校,五年的坚持与守望,我们一直秉承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依托、优化试点经验,努力构建效率高、质量优、负担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用更加科学、绿色和高效的办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型、优化,形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恩施模式。

三个到位 统一思想迈大步

思想到位。恩施市的教育由于先天地理位置山大人稀,学校分布面广、点多,严重阻碍了我市教育整体均衡发展。近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根本上讲,我市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市教育局以打造“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入调研,多方研讨,深刻认识到“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 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 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铁下心来在全市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从本质上改变我市教育现状,促进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制度到位。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是对教师原有观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是对学校管理发展的挑战,是对多年习惯的课堂的革新,会引起诸多质疑、反对和懈怠。通过制度有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恩施市教育局关于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恩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恩施市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奖惩办法》等文件,从宏观上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步骤进行了规划,从微观上对教学常规、校本研训、效果奖惩进行了具体规定。每年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高效课堂建设的推进和奖惩。

培训到位。如果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我们采取走出去,撷取他山之石之精华,雕琢本地之璧玉;请进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先后带领校长和教师组团到杜郎口、洋思、浦江、永威等中学现场考察学习。邀请李炳亭到恩施现场调研指导,作专题讲座,还多次邀请浦江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到我市试点学校进行交流,感受课堂上激情四射的智慧火花。同时,我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培训处组织多期高效课堂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系列化的培训为我市内化提升,打造恩施高效课堂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常规 落实环节促发展

教学常规。要求各校以《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为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按照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自查清理,彻底改变低效、无效的教学工作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整改,公平奖惩。以过程环节的高效,确保课堂的高效。

校本研训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师资队伍是关键。校本研训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我市要求各校校本研训要编写研训方案,明确研训主题、目标与参与人员,并精心预设研训的问题、内容、方法与过程,做到“六定”,即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增强校本研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通过多种方式在实践中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研训活动:以课例为聚焦的行动型研训、以常规为根本的基础型研训、以阅读为基础的沙龙型研训、以问题为中心的解惑型研训、以项目为驱动的任务型研训、以试题为素材的评析型研训、以讲座为载体的交流型研训、以课题为抓手的探索型研训、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研训、以共同体为平台的联片研训。同时建立市教育研培中心、中心学校和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等六级体制的组织体系,在校本研训中发挥各自职能,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研培中心以专业引领为重,中心学校以督导检查为重,教科室以专题研修为重,教研组以互助研讨为重,备课组以集体备课为重,教师个体以自我反思为重。

集体备课常规。备课组严格执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努力开展研究性备课活动,做到“四备”(备课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作业、备考纲命题)、“四研”(一课一研、一案一研、一卷一研、一题一研);备课活动中实行中心发言人说课制度,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设计的理由与意图,提出困惑的问题,供集体交流和研讨,其他成员要带着问题与思考积极参加集体评议活动,在评议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个模式 创新课堂提质量

我们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充分学习、借鉴我市高效课堂试点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建立科学、简洁、高效的课堂结构,形成了富有恩施特色的高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即恩施市小学阶段“361”快乐课堂;初中阶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恩施市高中学段“235”教育模式。

小学阶段“361”快乐课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难看出,在中国,学习一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论语》里师徒间的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从学生们充满个性的表述,从师徒相从游学郊外的情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那种充满乐趣的学习。我市在总结、提炼试点学校市实验小学“361”快乐课堂基本理念和操作要义的基础上,同时吸收我市其他小学的一些有益探索成果,并观照了当前我国相关教学模式精华部分提出我市小学学段“361”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把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主要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快乐课堂。“361”快乐课堂:即三个核心理念(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主我快乐、我收获我快乐),六个基本流程(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引导释疑→整理反思→当堂训练),一节生态好课(课堂因充满生命活力而高效)。遵循“多学少教-能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了不教”” 当堂训练-达成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引导释疑、整理反思、当堂训练”的一般流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习“乐”在自主中,“乐”在合作中,“乐”在探究中,“乐”在实践中,“乐”在体验中,“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重点从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学习、高效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

初中学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我市在总结、提炼小渡船中学“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理念和操作要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学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教-练”蕴含着“向教练学教书”之意——自己学、自己练,学中练、练中学、学练结合。“学-教-练”高效课堂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完整学习材料,如语文一篇课文的完整学习)的学习流程原则上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联系的阶段”: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教导学——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基本流程为“六步”:精短导入、明确目标、自学〃交流、教学〃引领、整理〃反思、当堂训练。“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作保证就落不到实处。为此,“学-教-练”高效课堂质量保障措施就是落实“四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单元清)。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高中学段“235”高效课堂。“2”体现的是教育目标与实现方式的关系,即“两自”(自觉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两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3”实现的是推进“两自两转变”的方法和途径,即“三案导学模式”(导学案、训练案、固学案)、“三级评价模式”(学校、年级、班级)。“5”探索的是实施“两自两转变”的策略与措施,即五课型(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训练课、试卷讲评课、实验探究课)、五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检测反馈)、五步骤(新课导入、目标展示、知识生成、课堂小结、小组评价)、五维度(学生是主动的、课堂是生动的、知识是生成的、思维是建构的、学习是快乐的)。

2014年春,恩施市教育局按照“全面推广,重点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决定在全市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目前,项目学校已有46所,涵盖了高中和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计划3—5年内在全市80%以上的义务段学校实现高效课堂新模式授课,同时努力培植具有恩施特色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恩施市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不仅催生了“以生为本”的新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提高了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恩施教育发展的春天。

老师“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一点了,学生从他们那里不会轻易得到知识的现成答案。但是从老师那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多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赞扬,他们总是会说,“大胆去尝试吧,做完了把结果告诉我,展示给大家”。

学生 “变”了。厌学辍学的少了,上课睡觉的没有了,打架、扯皮的极少了;学生变得自信、活跃而大胆,变得能说会道,变得能写善画,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

课堂 “变”了。每一个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就像一个大“超市”,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各取所需,自主和高效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旋律,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我们的学校也“变”了。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正在把班级甚至学校还给学生。这里,师生和睦相处,快乐向上,校园变得温馨、亲切!我们担心的教学质量也“变”了。市一中实现了“三年三进步,四年四提升,五年五跨越”的发展战略。2011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02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012年高考一本上线?人,2013年又创下了新的辉煌—一本上线239人,突破200人大关,而且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人。2014年中考“五率一分”在全州综合排名位居第二。

这一切都因课改而“变”,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重新找到探索的快慰、成长的快乐!我们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效果就会好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强起来,新的希望就会升起来!真改实改坚持改,我们就一定能改出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生命在于静止

两株靓丽却居无定所的芦荟有发黄了!自从它们落入我手,就一直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或挂在床沿或掉于衣架,或置于阳台或晾在窗下、、、、、、不忍卒举。

另外两株不抢眼的芦荟一直被晾在窗下任其自生自灭,这么些日子过去了,它俩青翠欲滴、肉感丰满、蛮是可爱。

只是一点点的变动,竟然造成如此大的不同。“只有在变动中才能求得自我的匀衡”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地位没有动摇,只是现在开始思考那位哲人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条件以及它对我来说可以实行的时空位置。

武子讲得很对:喧闹和浮躁不在城市,而在我心!

因为没有沉淀,所以二十年如一日,漫长而匆忙,见不到面目,也抓不到尾巴。这二十年一直渴望成为焦点,就像梦中情人在自己心中畅行无阻一样,渴望在城市中无拘无束,渴望在人们脑海里自由穿行、、、、、、但我深深地知道,一旦成为焦点,就会被包围,里三层、外三层,自己被挤得喘不过起来,想跳跳不出、想走走不动,而且自己的领域会渐渐变精、位置会渐渐变高,到时候想下都下不来,只得不断向上爬,削尖了脑袋往上爬。

“三十而立”说不出口,十年就摆在眼前。志气和激情涌上心头,恐惧和不安也悄悄来袭。热情的渴望与冰冷的意志始终在做着永无休止的争执,说不清楚谁对谁错,也难分辨谁强谁弱。

我想像博德伍德先生那样静守农场,生活却总在穷困潦倒时给我一个希望,希望像特洛伊一样风度翩翩,马上用花言巧语把芭丝谢芭骗入胸怀,独留我像伯格瑞尔一样在草垛里释怀。然而还没有完全释怀,准备远离农场,准备另一路的启程时,生活又安排芭丝谢芭笑着告诉你:“怎么能想这样的事?我们的事只是太早了!”(人物都是来自《远离尘嚣》)

芭丝谢芭的笑充满了奥秘,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揪心,更值得伯格瑞尔去探究。

一句充满诱惑的“太早了”让人瞬间感到了无穷的希望,好像生命被拉得好长好长,让人感觉即使等上十年也只不过是百代之过客。此时复杂的心情就如同:海水急着冲上沙滩,海浪却渴望重回大海!万般无赖,万般纠结

此时自己判若两人,一个面对(被施舍的)希望,一个面对荒原。

对荒原来说,被施舍的希望就是欲望,当欲望染指青春,青春便加速消逝,消逝在眉飞色舞的挑逗中、消逝在快意恩仇的杯酒中、消逝在好车豪宅的‘欣赏’中、、、、、、只要欲望长存,人间就一片太平。人人都有爬上巅峰的可能,便觉得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便愿意用一生去争取从一到二的跨越。

而我天生一身傲慢,瞧不起用一生换取从一到二的跨越,而甘愿走进荒原,开始那从零到一的突破!也许我会在荒原中变成禽兽,坐拥方圆之地而藐视群雄;也许我会在荒原中变成野草,任凭别人践踏而无力反抗!

想到这,我迟疑了,不是因为害怕任人践踏,而是因为希望总总缠绕着我眼球、依附在我身旁,散发出曾经在乎的芬芳与甘甜。

去留两难,一难舍不得,一难不甘心。此事古难全,唯有一刀两断,才知何去何从。最难在刀,自己做不到横刀向天笑。知己是那把刀,Ta一言抵过万里长城,把去留一刀两断,此后便可一往直前!

只是知己难求,你不懂我,我不怪你、、、、、、面对被施舍的希望我固然不能做到宠辱偕忘,它总会激起我丝丝涟漪;面对荒原,我从来都是心向往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都会渐渐进入荒原。所以长痛不如短痛,现在就走向荒原!

如果非如此不可,何不给自己一刀!

就给自己一刀!让心静止于荒原,把手抛给欲望。

任凭欲望的手怎样敲打,都不要理会它喧闹的调子;让荒原的心趋于静止,在静止中洞悉需求。

拔出历史的针,刺醒现实的我:三十而立!

这是一个需要静止的年代,受不起惊吓经不起诱惑。

我需要进行一场自己选择路线的马拉松,为的只是十年之后能够真立!

2011--06

第五篇:让静止的课文动起来

让静止的课文动起来

——小议语文教学方式的丰富化

一方面,语文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另一方面,语文成了“枯燥”的同义词。如何让静止的课文动起来,不再枯燥?丰富语文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把优秀影视作品引进语文课,或者直接让学生演课本剧、编对联,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方式使语文课不再枯燥。

1.将优秀影视作品引进语文课

《孔乙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保留篇目,但寻章摘句式的解读往往削弱了阅读经典的美感。如何避免传统教学带来的这种弊端?浙江小百花出品的越剧《孔乙己》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剧中茅威涛塑造的剃着光头、一袭青布长衫的孔乙己深入人心。用艺术演文化,在传统中革新的方式发人深省;同时可以为我所用,引入语文课堂:以多媒体的形式丰富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欣赏越剧的同时直2.演课本剧

演课本剧可以让静止的课文动起来,比如让学生演话剧《雷雨》,让学生自己理清周、鲁两家人物的圆形封闭式关系,自己去揣摩、把握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繁漪的性格特征,在排练的过程中品味周朴园、鲁侍萍语言的性格化、动作性。语文是一口池塘,学生动起来了,就给池塘注入了一股活水。

3.编写对联

在把握了课本内容、主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写对联,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梳理,又可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对联的写法,一举两得。在学生拟写的对联中,我们经常发现精品,例如,学生读了《沁园春·长沙》《琵琶行》《蜀道难》等文章后编写对联: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书生意气挥洒多少豪情;湘江水边忆同学少年,伟人壮志抒写几许华章。

风尘女弹琵琶曲一诉风尘恨;迁谪人吟古歌行再叹迁谪意。香山下马,浔阳江头夜送客;青莲登山,剑阁峰巅暮听猿。

针对课文写对联,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对联的魅力,锻炼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语文的方法更活了,课文更生动有趣了。

将优秀影视作品引进语文课堂、演课本剧、编写对联、创办文学社等方式都可以使语文课生动起来,使解读课文的方式丰富多彩、引“学”入胜。

观而深入地完成对“孔乙己”这个艺术形象的了解。可谓形式灵活,一举多得。

下载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推荐五篇]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南县一中: 曹灿 时光飞逝,转眼间离2017年高考已经只有一百多个日子了,而相应地我和1415和1420班的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也一天天地累积到了快两年的时间了。......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最终定稿)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内容摘要: 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

    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

    积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21世纪初新课改的理念下政治教学就是......

    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灵动精彩

    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灵动精彩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 张 娟 【案例背景】 时代在发展,教学内容在更新,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在这种情......

    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

    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 军民小学 柯秋红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

    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

    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 我常听学生说:无辜;家长说:无奈;教师说:无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也许是老师的工作方法太单一,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许是老师的语言过于机械,激发不了学......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即墨二十八中建校42年来,始终坚持“学习雷锋”,现已是即墨市的城市精神之一;4年来,首创“和谐互助”,现已是青岛乃至山东课堂改革......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五篇]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