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
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
军民小学 柯秋红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
如何给乏味的词语教学注入生命之水,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呢?进入词语的异度空间(追求效度、感悟厚度、挖掘深度、触摸温度),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富有生命力,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收获智慧、情感,生命在课堂中徜徉!
一、追求效度
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是词语教学的核心。因此词语教学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丰富内涵,拓宽外延,使词语处于饱满的状态。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课例《我们爱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这样引导儿童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小朋友的意见都提得很好,‚祖‛字写对了,可是还写得不够好,以后我们多练习练习就会写得更好。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
(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施尉宁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故意停顿一下,让学生接下去。)
生:(齐声答)祖国。
在上面这个课例中,斯霞老师做到了词语教学的‚工文‛并重,既关注了词语的工具性,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祖国‛一词的含义,但又不停留在‚理解‛、‚积累‛的层面,还把目标指向了‚知识智慧‛,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课堂充满情趣。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有效的,是‚物超所值‛的。
二、感悟厚度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
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我们把视线投到特级于永正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教学片段去:
师: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恨英法联军,也恨满清政府。
师:(板书‚恨‛字)你读到哪一段最恨? 生:第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个个表情愤怒而且痛恨。)师:谁愿意读第5自然段?(一生站起来读。学生读的时候,教师板书:掠、搬、毁、烧。)师:请坐。看黑板(教师指着板书的‚掠、搬、毁、烧‛),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这个‚掠‛活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大车运。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同学们再看书,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会读书的人,能把黑板上的四个字,读成一幅幅画面,把书读厚。
(生齐读,个个表情严肃,人人把恨写在脸上,把恨通过声音表达了出来。)看了这个教学片断,我们的心弦也被震动了。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掠、搬、毁、烧‛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适当地加以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读中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中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读中生形象,把书读厚,达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目的。
三、挖掘深度
词语,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符号,其实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纵观无数的语文课堂中,词语的教学模式感觉都是大同小异:老师带着学生认读(或是学生自己认读)之后,让他们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就开始课文内容分析。这样的词语教学,留在学生心中的就是一些冷冰冰的语言符号,是呆滞而没有生命力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要发现它的特征。‛词语教学中也当如是。只有依托文本,深入进行品味、感悟,才能领略到作者的精妙用词。
《装满昆虫的口袋》我围绕‚迷恋‛一词,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1、找出和迷恋意思相近的词或句(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强烈的兴趣)。之后,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四、五、六自然段,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语。(每到、一动不动、‚宝贝‛、怒气冲冲、老是……)
2、让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3、回忆自己生活中‚迷恋‛某种事物的现象,用上它说一句话。
4、、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
‚迷恋‛是文中的关键词语。笔者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引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触摸温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本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还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的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让一个个无生命的抽象符号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用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心灵中成为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薛法根老师的《爱如茉莉》教学片断,让学生从‚直奔‛等词语中去体会到爱。
生: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我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这个细节有谁关注到了。
生:念bēn的时候慢一点,念bèn的时候快一点。师:没有这种说法。
生:直接往医院跑,是bèn,是动词。
师:都是动词,不过你说对了,这个bèn呢,他是直接往医院去,它是有目标的,直奔医院,对吗?有目标的跑,那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嫦娥----生:奔bèn月。师:怎么念? 生:嫦娥奔bèn月
师:对。直奔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急切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没有痕迹的,父母的言语当中。(板:真爱无痕)读(指板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从上面的教学中,一个‚直奔‛教学就能让我们一窥于老师高超的词语教学艺术,他充分挖掘文本蕴藏的茉莉般的爱,学生体验更深刻,让语言展示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是有温度的。
第二篇: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用新颖又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并最终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与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提升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巧设情境,再现生活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持续注意力也不够长久,为了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巧设有效的识字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顺利实现识字教学目标。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4个生字与词语、语境歌、情境图4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笔者在教学时,以猜谜导入,揭示谜底“书包”后,随即摆出“包”字,接着创设让学生回归生活的情境,打开了学生交流的大门:“瞧,‘包’可以用来装东西,除了书包,你还知道什么包?”皮包、背包、旅行包……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打开了。笔者追问:“哪些字能与‘包’字交上朋友,可以表示我们吃的东西,你知道吗?”学生又脱口而出:肉包、面包、菜包、汉堡包……笔者再启发:“再想想,开学时我们都要包书皮,这里的‘包’就表示动作,平时你们见过包什么呢?”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紧接着,笔者又请学生帮忙出主意:“今天我回家要去一趟超市,给我家宝贝买一包什么好呢?”学生就抢着说:一包饼干、一包薯片、一包瓜子……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使量词“包”的运用水到渠成。最后,教师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拯,使他们知道原来“包”还是一个姓氏。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巧设情境,再现生活,从而把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起来。看似简单的生活再现,却触及学生的思维,内存盘活了,话匣子打开了,课堂就活跃了。此时一个个简单抽象的词汇,变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识字不再是一件乏味的事。
二、科学识字,学会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识字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最终实现独立识字。识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最常见的识字方法是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将熟悉的汉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从而使之变成新的生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汉字的不同构字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帮助识字。同样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一课为例,教学时用字理导航巧识字。教师将“包”字亲切地称为“包妈妈”,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包”字的演变过程:“‘包’字多像一个怀孕的妈妈呀,‘巳’就是在妈妈腹中正在发育的宝宝,像胎儿尚未成形的样子。”这样一来,变教符号为教文化,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来龙去脉,知道汉字背后的意义。接着,出示四个字“苞、饱、炮、泡”,教师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包字家族里有四胞胎,他们长得可像了,有时候连包妈妈也分不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来,看看谁火眼金睛能认清四胞胎。”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四胞胎的名字。再仔细辨一辨,学生就发现这四个字都有复韵母??o,从中了解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再通过对比分析每个字的“长相”,读一读词语,学生知道了草字头的“苞”与植物有关,三点水的“泡”与水有关等等,从而了解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有了形声字归类的铺路,本课教学难点得以轻松突破,相信学生课后可以更加自主地去探索形声字的奥秘,学会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三、小组合作,创新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情境和机会。由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群体的积极能动性,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创新。与此同时,还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出思维火花,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在识字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学习生字“最”,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运用传统的字形分析不一定能很好地记住这个字,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识字方法。经过讨论,各小组创意识字妙不可言,有的以?v故事的方式创新出识字方法:“太阳当空照(就是‘日’),猪八戒和他的师傅一起去西天取经,看到师傅热得满头是汗,猪八戒就把大耳朵拉长(就是‘耳’)对师傅说:‘师傅,你躲到我的耳朵下面来,你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又’)。”讲解时还加上属于他们特定的动作辅助演示,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轻松识记了难点字。
四、课外延伸,提高效果
根据大语文观,将识字教学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在生活中识字,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随时随地主动识字,让学生懂得从多种途径识字。比如:在逛街的时候,认识各种店铺招牌名称;在超市购物时,认识各种蔬菜、海鲜、副食品等名称;在亲子游活动中,认识景点名称、游览路线图、门票上的汉字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只要留心观察,主动与藏在生活中的汉字打招呼,就能交上许许多多的“汉字朋友”。在生活中识字,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促使他们积极鼓励孩子识字,效果更好。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的生活识字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在班上设立“识字加油站”,把学生所认的字剪贴到展示的地方,或者让学生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或“识字棒棒糖”。这样不仅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只有潜心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枯燥、单一的方式,以活泼、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识字,主动识字,轻松识字。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第三篇:让阅读课教学灵动起来
让阅读课教学灵动起来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充分的体会到:一堂好课必须要体现一个“实”字。教学目标要实,教学内容要实,教学过程要实,教学手段要实,教学组织形式要实,教学评价要实。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阅读课教学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阅读课的评价标准对阅读教学发挥着规则导向、问题诊断、过程激励、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那么,一节好的阅读教学课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关注发展,尊崇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制定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构建学生的阅读目标时,既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更应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个性发展需要,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
二是朴实简约,注重效益。一节好的阅读课,应该目标明确,过程紧凑,简约扎实,效果良好。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是民主开放,尊重差异。教师要在课堂上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学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四是加强对话,重视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将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
五是鼓励质疑,充分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师要把学生的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是多元评价,反馈调节。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多种方式(读书、思考、讨论、观察、质疑、答题、发表见解、想像探究等)参与活动,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应是多样的,符合学生认知层次和差异的。
七是激发探究,推举创新。一节好的阅读课绝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框死在文本中,而应在深入领悟文本意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入广阔的生活,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学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从而积淀文化底蕴,增广知识见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批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与愿望。
例如《刷子李》一课是新课程人教版第十册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现摘录几个教学片断来说明对上述理想状态的实践情形。[片断一] 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奇人。他,也有一张名片。仔细读读,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呢?好,你来说!
生:刷子李地址在天津码头,联系人徒弟曹小三。师:你读出了他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你来说!
生:他有一个郑重承诺“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师:你读出了一条规矩。还有没有?你来说!生:他是干粉刷的。
师:他是位粉刷匠!我倒想听听你怎么发现的?
生1:我是从他的名片上的刷子李看到的。是我自己了解的,他是姓李,而且是个干粉刷的,因为他名字……? 生2:我还从一个地方看出他的职业是粉刷匠。因为他的郑重承诺里说“白刷不要钱”,那么从一个“刷”字看出他是一个粉刷匠。
师:你的眼睛可真尖哪!读了这个绰号——刷子李,你有什么疑问呢?你说!生:他为什么要叫刷子李?不叫粉刷李啊什么的? 师:奇怪,还有么?你说?
生:为什么他郑重承诺“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师:同学们!读了这张名片我们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给他取这样一个绰号?第二,他又为什么要立下这样的规矩?这一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篇略读课文,跟着徒弟曹小三去认识这位刷子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曹小三学徒第一天的所见、所听、所学。好,开始吧!自由的朗读。……
点评:在课的开篇,老师以读名片的形式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民主氛围,学生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刷子李”这个外号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片断二] 生读(指名)。
师:听这位曹小三读,真是一种享受,你听出了哪一个词?你说!生:我听出了“和着琴音”和“伴着鼓点”,就是让我感觉那个师傅刷墙的时候,那个每次刷子落到墙上的时候声音每一下都是非常好听的。师:看来这声音还富有节奏。
生:我觉得他读的“天衣无缝”也很特别,因为那个他刷子李刷墙的时候,这个刷的一点缝隙都没有。这样叫天衣无缝。所以说,他那个就说明了刷子李的技术很高超。
师:一个“天衣无缝”读出一个“技艺高超”。你来。生:我听出了一个“雪白”,他那个“雪白”读的,感觉刷子李刷出的墙壁非常的白,然后无暇的,然后屏障。……
师: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娴熟,这种高超用一个词就叫悠然。就在这样的惊叹之中,难怪曹小三会在日记里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我终于瞧见了师傅的拿手绝活,只见师傅的手臂
生: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的天衣无缝,这好比是打开了一道雪白的屏障。
师:此时,眼前的刷子李,还仅仅只是一位粉刷匠吗?他更像是一位 生1:艺术家。生2:神仙。生3:舞蹈家。生4:创作家。生5:音乐家。……
点评:在这个环节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读中感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片断三] 师:经历了这天的变化,曹小三对师傅充满了敬意,他决定给师傅的名片重新设计一条响亮的广告语,他会写些什么呢?来试试看。生书写。……
师:好,写好的同学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生1:刷刷刷,刷刷刷,黑衣不添一点白,精益求精是保证!
师:诶!响当当的。刷刷刷,刷刷刷,黑衣不添一点白,有意思。还有呢?你来!好,你来!
生2:在天堂之家,享受天伦之乐。师:在天堂之家,享受 生:天伦之乐。
师:你还道出了他对刷出了的房子的赞美。还有吗?好,你来先说吧!生3:同样的浆刷出不同的感受。生4:一滴不掉就是刷子李。……
师:哦,百闻不如一刷,一滴不掉就是刷子李。看来,同学们写的广告真是响当当,当当响。其实刷子李就是因为这绰号之奇,规矩之奇,技艺之奇,才成为我们这茫茫人海之中的一位奇人。冯骥才爷爷又把这些奇人的故事汇集成了一本书,就叫
生:俗世奇人。……
点评:一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生活情趣的课堂,有探究创新的课堂。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意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与愿望。【个人反思】 这节课教学过程基本做到了前面提出的七条标准。整节课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流程朴实简约,教学氛围民主开放,能让学生充分读书,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感悟、欣赏、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能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对文本不断的质疑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感受作者一波三折的叙事和细节描写的语言风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
1.阅读教学应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必须要抓住三种对话状态。即生本对话,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在课堂上,通过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2.阅读教学应是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差异、评价多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角度去评价;对中等生,要诚挚地欣赏;对学困生,要热切地激励。课堂评价需要体现多元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的做法,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深入了解后再评价学生,做到多种、多层次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
3.阅读教学应是书声朗朗的课堂。阅读教学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读书。学生只有充分的读书,才能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才能感悟到优美的词句的语言魅力,才能培养自己的语感,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朗朗的读书声应是阅读课不同于其它语文课的重要标志。
4.阅读教学应是开放的、激发探究创新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而阅读教学正是担负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必须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方面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把阅读体验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建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通过“激发探究的欲望—设计探究的问题—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乐于、善于、勤于探究,使阅读课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第四篇: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教学设计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第4课;主要内容是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与调整
学习者分析:初中一年级,已初步掌握word操作,前几节课学习了word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
教法设计:任务驱动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学法设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教学素材:课件、图片素材、文本素材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艺术字。
2、学会修改艺术字。
3、学习插入图片。
4、学会调整图片版式。
5、通过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一组明星照片)
同学们:这是一组明星的照片,她们漂亮的面孔是大家公认的,古代也出现过许多赞美女性的美丽词句“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城倾国貌,惊为天下人”。
她们为什么会这么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下她们本来的面目?(展示化妆前后照片对比)出示一组广告海报的图片
修饰之美无处不在,同学们看这些广告海报,其实你留心观察,形形色色广告海报因为配有精美的图片和经过修饰的文字,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和艺术的表现力。我们学习过的word文档也可以主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让板报主得图文并茂》
二、任务学习
任务一:给“小狮子”这篇文章制作一个漂亮的标题.(参照课本106-107页[例3.23])
任务二:修改艺术字的形状和颜色(参照课本108-110页[例3.24 3.25])任务三.在《小狮子》一文中插入一幅狮子的图片(参照课本110页-112页)
任务四.把“狮子”图片版式设置为“四周型”。用同样的方法设置艺术字,版式自行设置。(参照课本112页-113页)
学生可小组讨论,可参照课本,可向老师请教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后由学生展示,老师补充。
三、作品展示欣赏
通过学生作品,学生评价,强化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制作一张自己的名信片。
六、课后反思
本课任务设置合理,是对word知识的全面、综合的运用,并涉及到使用技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所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大,但包含了很多操作技巧,是学习word内容良好的载体。
第五篇:让幻灯片变得更美教学设计
让幻灯片变得更美 昆阳二小 谢贤晓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浙江摄影出版社
课文名称:让幻灯片变得更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环境: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控制软件(极域2.0);
教师机:安装Windows 2000系统,Office 2000 学生机:安装Windows 98系统,Office 2000 教材分析
《让幻灯片变得更美》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下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在设计上灵活整合各学科的知识,以主题单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本单元是PowerPoint软件的综合应用单元,学生在第二单元《我的数字名片》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这个单元是学生再一次接触PowerPoint软件,并且能够结合网络制作出一个演示文稿,整个教学都体现了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PowerPoint软件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整个单元以一个综合任务展开,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我美丽的家乡——平阳”来让学生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通过第四单元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确定好主题,对自己的演示文稿进行了规划,并且上网下载资料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初步完成“我美丽的家乡——平阳”演示文稿的制作。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装饰小图片来进一步美化演示文稿,最后对演示文稿进行整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概念。
2、技能目标: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学会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顺序。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与荣誉感;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幻灯片的调整。
2、幻灯片中自选图形的应用。教学难点:
在幻灯片中插入合适的标注,起到点睛的作用。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寻找Word中自选图形和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操作的相同点,进而进行知识的迁移。
2、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不断的尝试操作中掌握新知,立足于“做中学”。
3、精心创设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学生分析
这次教学是借班上课,教学对象是昆阳三小的五年(2)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至今,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打字、上网、使用WORD,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媒体和资源选择
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幻灯片变得更美》、《南雁荡山》、《杨梅》;每位学生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教学实施过程
一、作品欣赏 对比引出课题
师:听说不久以后将有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要来平阳参观,于是作为小导游的你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制作了一个关于“平阳”的演示文稿,希望通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向他们介绍平阳,让他们感受到平阳的“食美,景美,人更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演示文稿。
打开2个学生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平阳风景甲天下》和《平阳风景介绍》。
师生一起点评作品,从设计模板、艺术字设置、幻灯片布局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
师:大家的点评都非常到位,同学们能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基本完成一个演示文稿已经相当了不起了。通过刚才大家的点评,我们发现作品中的一些不足,看来制作完之后还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及时修改。
老师对《平阳风景甲天下》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南雁荡山”进行了修改,想看吗?老师这张增加了什么内容?
生:多了自选图形和可爱的卡通图片。
师:比较有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的幻灯片跟没有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的幻灯片(两张幻灯片的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生:生动、卡通、亲切。
师:看来要制作出一个吸引住你眼球的演示文稿,除了需要不断的修改外,还要进行美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让幻灯片变得更美》,PPT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上节课制作的关于家乡平阳的演示文稿入手,通过师生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进而为后面幻灯片的整理做好铺垫。再从学生作品中的一张幻灯片“南雁荡山”引出,比较有标注和装饰小图片的幻灯片与没有这些点缀的两张幻灯片效果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学习自选图形
(1)自主探究,尝试“自选图形”的操作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合适的自选图形。听到自选图形,你们想到哪个软件也有自选图形呢?
生:word 师:那么PowerPoint软件的自选图形跟word中自选图形的操作会一样吗?
生:一样。
生:不一样。
师:答案不一样,这样,谁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南雁荡山”幻灯片中插入一个自选图形。
老师打开范例“南雁荡山”幻灯片(没有设置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片的一张幻灯片)。
请一个学生上台尝试操作。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选图形的大致分类,了解图形的摆放位置,然后再指出标注。
师:插入了自选图形后,接下来就要输入文字、调整指向、进行美化?如何操作?试一试就知道了,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任务一。PPT出示任务一:
1、打开电脑桌面“南雁荡山”演示文稿。
2、同桌为一小组,讨论:插入标注到演示文稿并进行美化。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小组已经探究出了很多关于自选图形的操作,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发现的操作告诉给大家?
根据需要请3-4组的学生上台,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讲解,告诉大家他们的探究结果。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的操作与Word自选图形的操作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环节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摸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让Word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重温了Word,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2)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为幻灯片插入自选图形和装饰小图片。
师:看来大家已经自己摸索出了自选图形的操作方法了,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有同学问老师:你的这些卡通图片真漂亮,我们只能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你的那些装饰图片我的电脑都没有。不急,课前老师已经下发了一个“图片”文件夹在你们电脑的桌面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打开“图片”文件夹。
欣赏了这些图片和刚才我们所学的自选图形操作,很多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很想美化上节课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了,这样,我们先来看任务二,然后再操作。PPT出示任务二:
1、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
2、选择标注修饰演示文稿。
3、利用提供的图片素材美化演示文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记得保存。
展示学生2-3副作品,从自选图形插入的个数、位置、大小、输入文字的多少、美化和选择的素材是否符合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进一步美化 整理幻灯片(1)整理每一张幻灯片
师:幻灯片中插入合适的标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再增加一些装饰图片的点缀,那就锦上添花了。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同学的幻灯片,他为幻灯片插入了一只卡通杨梅图片和标注,好像这句温馨提示就是从杨梅的嘴巴里讲出来一样,使整个幻灯片显得非常的卡通、亲切。
出示范例“杨梅”幻灯片。
师:可是你们仔细观察卡通杨梅和标注摆放的位置,合适吗?
生:标注遮住了西湾图片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为每张幻灯片都进行了布局,而且有些同学幻灯片布局的还不是很理想,这节课我们又给幻灯片插入一些对象进行美化,不仅没有起到美化的作用,幻灯片反而更乱了,这可怎么办?看来我们要对幻灯片进行整理。
教师操作,对“杨梅”幻灯片进行调整。
师:通过整理,幻灯片真的变漂亮了。同学们的作品中肯定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整理,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任务三:
整理自己演示文稿中不是很满意的幻灯片。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演示文稿已经很漂亮了,谁愿意把作品亮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展示学生3-4张的作品。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已经为每张幻灯片进行了设计,这节课是在上节课作品的基础上为幻灯片增加了标注和装饰小图片,目的是美化幻灯片。可是如果没有对幻灯片进行适当的调整,标注和装饰小图片的插入反而会让幻灯片变得更加的杂乱。“整理每一张幻灯片”这个环节就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幻灯片调整”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化:美化不仅仅是为幻灯片增加了标注和装饰小图片,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好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美化的作用。(2)调整幻灯片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一番努力,用美化后的演示文稿再对上海的游客讲解,效果肯定会更好。可是老师这个演示文稿在讲解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展示范例“平阳风景介绍”(故意调整了幻灯片的顺序,并且在中间插入了一张空白的幻灯片)。现在请你们观看这个作品,你发现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教师通过点击幻灯片的普通视图,让学生发现幻灯片的顺序出错了。)
教师演示操作:
1、教师演示如何通过“普通视图”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2、调整好第一和第二张后,又发现下面还有顺序的问题,这时引出“幻灯片浏览视图”,通过“幻灯片浏览视图”的观察,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每张幻灯片是不是摆放正确。
3、教师操作,如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删除幻灯片、插入新幻灯片。
师:通过你们的眼神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学会了,在前面的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可能没有考虑到面对上海的游客介绍平阳时,介绍内容的顺序,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四,通过幻灯片的调整,把你最想介绍的内容放在前面。PPT出示任务四: 根据需要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对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看法,进而进行点评总结。
四、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真精彩,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新的本领?
1、自选图形
2、图片美化幻灯片
3、整理幻灯片。
是啊,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而且通过演示文稿美化,作品的相互欣赏,使我们更加热爱家乡,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多更漂亮的演示文稿来宣传家乡的风景、物产和人文,让更多的人知道平阳,了解平阳。
教学总结反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美化演示文稿,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由于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Word了,于是我大胆地在学PowerPoint自选图形这个新知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这节课学生学的很扎实,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设置某个动画,或者是设置一个超级链接,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介绍家乡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本节课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惑。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教师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软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自选图形的操作”时,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而知识点“幻灯片顺序的调整”是PowerPoint所独有的,我采用教师演示法让学生学习新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选图形的操作时,因为目标明确,他们在尝试操作环节就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的迁移,使自主探究落实得比较到位。
三、注重评价,让评价适时有效
本次教学是一次有主题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教案时,我非常注重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操作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即时评价。甚少用“对”“是”“错“你真棒”等机械的词语,而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给出必要的解释,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提升学生发言的品质,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或者进行简单的模糊应对。
以上是本节课自认比较精彩的地方,但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所以有些环节还需要改进。比如在学生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大胆的讲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这时不必过多的帮助学生去讲解;另外,还有一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这个字是“想”,我在提问的时候,会出现“你们想看看吗?”、“你们想知道吗?”、“你们想试试吗?”等,然后学生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这样的提问太过于形式了,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
本次教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回顾整个过程感触很多,上面是对本次教学的一次简单总结,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在交流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幻灯片1
幻灯片2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