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以学生为本,塑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学生第二》的作者李希贵站在一个管理者角度提出学生第二是很有勇气的。韦夏君同学对其解读我认为是相当到位的,所以这里以就直接引用了。
“对学生教师地位作用思考的总结:教育的重心不能只是学生,学生的受教育和成长不能抛开老师,老师实现学生发展的中介和桥梁,如果不重视老师,就无法实现学生第一的构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反之,把教师放在第一,学生放在第二的位置,当重视老师,尊重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的时候,老师自然会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从而从侧面完成学生的发展过程。换句话说,一个老师成功了,他怎么可能没有成功的学生呢?教师的成功必须通过他的学生成功来体现。这样虽然表面上转移了教育发展的重心,实际上是更好的更容易的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重心的目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收获以及个人的想法:
处事不能拘于形式,要看透本质的东西,从最根本出发,随心所欲地完成从根本出发的最初最基本的目的。
明确目的的做事,不仅仅要求我们一时的记住而是时刻不忘,甚至于大家都忘记时能提醒大家。另一方面,能看透本质,随心所欲的做事,可以使具体的方法更加灵活的适应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才能在之中体验到活动真正的目的,使活动的意义更加凸显。制度,各种形式的活动只是手段,他们不是目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了形式而失去了本质的目的。
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兴盛丽景
杨蕊
读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在造就学生中成就自我”
那种把教师视为悲剧的角色,把教师这个职业仅仅视为铺路石职业的人们,其实对人生的认识出现了偏颇。他们太看重轰轰轰轰烈烈的壮举,岂不知,点燃心火是最了不起的事业,尽管它表面看起来似乎平平淡淡。点燃心火的人是更为崇高的英雄,虽然他的工作看起来并不轰轰烈烈。
仅限于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至于误人子弟就行啦,很少有人想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是自身生活达到一种人身的新高度,让“自我”发挥生命的光辉。学校要教师达到这一点,就富有魅力和感召力,要有一种让每个人都有热血沸腾的力量。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李希贵老师在《学生第二》中就告诉我们: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怎样才能提升教职工的生命质量,怎样才能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一是以学校文化凝聚人。李希贵在当校长时,重视学校文化的经营,让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维护,并成为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他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老师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英雄。为了让老教师感到自己还是重要的,他在高密一中时采用了老教师备课本借阅率制度,设立“孺子牛”奖。为了突出优秀教师的地位,他在高密四中时,建立的教代会优秀提案制度,以及由学校评出的学生最爱戴老师给最优秀的学生发放毕业证书。在用人上,他坚持“不同寻常用人才”,在解决选修课、活动课的师资紧缺问题时,他另辟蹊径,搜集了校外众多的能人、才人,为学校所用;在学校管理中,他让优秀的教师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务,“响鼓还需重槌敲”,促使这些有才华的老师脱颖而出,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挥其潜能的氛围和环境,让每一个人在学校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并把这化为一个鲜明而又响亮的口号: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同时,为了让师生共同经营学校文化,他实施学校文化股份制,使师生们成为学校文化的“股东”,并让高密四中的“苦累文化”上市。在学校文化经营过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成为那个最重要人物”的愿望。老师中间开展了“在造就学生中成就自我”的系列活动,创造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二是以学校制度规范人。李希贵老师重视学校制度的建设,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智慧,让教师成为制度建设的主人。为此,他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提升了师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实行班主任职务聘任制,把班主任的级别分为五个档次,每年进行一次聘任。并把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建设良好校风、为学生创造充满成长气息的精神家园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这样一来,班主任就变得大度、宽容和自信起来,塑造了良好的班风。
李希贵也一直在探索改革,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前进,但他追求的是没有“压力”的改革。他认为,改革,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作品”,而应该是改革主体共同的事业,应该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把改革的压力转化为团队每一个人的动力。在教师聘任制改革中,李校长采用了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方式,把聘任的权力交给中层部门,把矛盾消化掉,使这一项旁人认最艰难的改革最终成功。
三是以师生关系和谐人。李希贵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能够立足的重点,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在管理中始终贯穿“把自己与学生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让老师明白,如果你创造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也同时造就了你自己。鼓励教师张扬教学个性,还学生以自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评价中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取消了以往学生成绩排名次的方法,采用一个用“比值”衡量的方法,既把分数当作了学生的隐私,又避免了学习上的盲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都能发展。在高密四中时每年评选优秀贺卡和学生优秀贺辞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对师生关系新的提升,也是对老师们教书育人境界的新的升华。在新课程实施中,他致力于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即让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破解“转班”难题;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导师;竞选辅导员,等等。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提升教师素质成为教师的自觉。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说:“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学生第二》自始至终关注着人的发展,关注着人的生命成长,让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这就是管理中的至高境界
总之,李希贵卓识的“教师第一”管理理念,带有经商性质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均值得反复咀嚼,琢磨,最后我想用他所说的一句话来概括我读后的感受:只要有超常规的思路,有超常规的办法,超常规的措施,才达到超常规的目标
兴盛丽景
杨蕊
读学生第二心得体会教师
-究竟应该是什么?
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体验享受他们的成就感。要使一个人感到自己重要,并不在于方法,而是在于用心,学校应该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教师,究竟应该是什么?现在我找到了答案——教师即是思想者。教师的职业角色规范着文末的行为,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开展者,我们的基本使命并不在于提出多么好的创新研究观点,也不在于我们能构建出完整的思想体系,更不在于能够写出优质的学术文章,出版系统的理论著作,而是在于我们在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独立的教育观念、自主的缄默知识、教学的反思行为、不懈的学习需求、成熟的职业取向。这正如作者认为管老师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未必想到会写成大文章;写文章的时候,未必想到会获奖;获奖之后,未必去想做教育大家。”而是“做最好的自己”,行走于“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和义务之一,就是要研究教育规律,并能按照规律开展教育活动。只有我们教师有了鲜活的、自主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实践才能在清醒理智的引导下,避开盲目、机械和重复的怪圈而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师的教学改革才能远离炒作、跟风、从众的漩涡而胸有成竹地开展。鉴于此,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努力提升教育智慧,还要不断地剖析审视自己,洞悉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无效的、甚至是反教育的劳动。学习管建刚老师“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让“做最好的老师”成为我们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
要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激发教师的发展愿望。长期以来,教师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清贫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量、社会的高期望值产生的工作压力等各种因素,把教师的工作热情一点点消磨干净,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但无自豪感,反而有一种隐约的自卑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教师的待遇大幅度提高,社会地位也随之上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教师已逐渐成为一个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教育领域,更多的教师开始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也就开始珍惜自己的职业,这就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环境,此时我们可因势利导,激发教师的发展愿望。
总之,这次学习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对一些问题引发思考,虽然不能一一罗列出来,但我也能对一些日常的问题进行反思,这对我今后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非常感谢教育局及进修学校的领导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兴盛丽景
杨蕊
第二篇:读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曾茶香
学生第二?不是第一吗?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惊奇打开了李希贵校长的专著——《学生第二》。
中考休息这几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名家名品,确实有点囫囵吞枣,但我还是想和大家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心得一: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他的观点总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文章开篇以一个情境式的笑话讲起,从而引起作者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李希贵校长肯定地告诉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的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因为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因为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怎么把大家认为距离自己很远甚至虚无缥缈的学校文化演绎为每个人生活、事业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把切入点放在了“股份制”上,也就是“把学校文化‘股份制’,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整合、嫁接、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大家“入股”,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文化的“蛋糕”里,有你的面、有我的糖,饱含着你的创造、他的坎坷、我的辛劳。例如组织教师开展“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校训真正的“股东”,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自然就有了。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这让我想起了近日发生的一件事来:班上的曾学灿同学,他的同桌因病休学了,没有谁主动愿意和他一起背书,因为规定一天要背出的内容他总要一周的时间。我笑着对他说:“老师就是你的同桌,每天到我这里背吧。”他很高兴,背书比以前专心了,每次把书递给我的时候,总是说:“老师,您先坐下,我再背给你听。”是啊,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心得二:他把眼光放得很远,他最懂得取舍。
当读到《有所不为有所为》这篇时,心底的敬意油然而生。1995年,作者在高密一中担任校长。学校集中了很大的力量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需要添置大量的教学器械,从社会上聘请教师也花费不少。这些开支足以建成一个体育馆,体育馆是评定省级规范学校所必备的硬件之一。而课程建设上的那些花销对评定省级规范学校来说又不顶指标,但学生却能在装备优良的自修楼、探究室、网络中心、多媒体演播室学习,能够在各种选修课、活动课中成长。他们舍弃的是一幢体育馆,收获的是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当然,最后省教育厅因此破格确定他们学校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同时确定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学生第二》这本教育专著值得品读和深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她将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指南。
2015年6月22日
第三篇:学生第二
不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学生第二》这本书是以一个校长的角色写的他从一个农村学校到市里最好的学校在晋升为教育局局长的管理经验。鉴于以后我们的就业方面是教师,以及现在是大学生的身份。必须明确两点:一.我们的实践经验少机会也少,具体方案的东西还得看以后工作了的实际情况。二.我们要以借鉴的意义去学习和理解其管理思想,以便将来从教可以加以利用。
对这本书的学习价值定位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具体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及其改革之法。对于这点要求我写不出来,就尽我所能去说明。结构上我分为了对人的管理对班级的管理和对资源的管理。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我想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得创建民主氛围。那么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有“大船意识”,使所有压力不让一个人担。班级是大家的班级每个人都可以出力出想法。给学生良好的班级生活质量,不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改革应该有“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紧迫感,也要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精神。要把改革目标定位到学生成长上。之后实施,把权力交给学生,只是矛盾消化而不是矛盾下移。让每个学生都有舞台去展示自我,给学生更多机会,并要会创造机会,不仅是给学生也要给自己创造机会,汲取学生的需要而创造。让班干部与同学,老师与学生关系平等融洽。多与学生沟通是有助于构建民主之风的。
另一个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很重要。书中引用了拿破仑的故事。他竟能叫出每一个士兵的名字,赞扬他们打的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很简单,放下所有顾虑发现剩下的全是美好!
每一次胜仗!让学生知道你了解他,关心他的成长,对青少年需要的存在感,认同感都很重要。不仅如此,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做事,可以把权力放心交给他们,可以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迸发出的创造灵感,表现出的理智超乎你的想象!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方法并不重要,而是要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
有所不为而有所为以前我不懂,现在有一点认识了。这是一种取舍。一个人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取需要的而舍去不需要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全面。有了取就有需要坚定地执行下去,所谓滴水穿石。
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告诉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盲目跟从。抓住呼唤人性的大背景既不简单重复自己的成功,也不盲目跟风有违时代背景的制度。同时我想到我们在借鉴他人成功的例子时,也是需要审时度势的,可能会“画猫不成反类犬”。然而不勇于借鉴创新之法也是不利于改革的,这就需要我们能根据班级的情况作调整。以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和向规律靠拢的工作态度帮助调整。不重复自己是可贵的自省,不重复别人则需要自信。
可以越级汇报但不能越级请示。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做好掌舵手。把更多有效的时间用思考来掌舵。做了划船的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接着就会接二连三来,最后可能你就会渐渐成为了船员。被具体的事物缠绕,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事物而不是思考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与之相应的领导可以越级检查而不能越级指挥。
学会终点思考。就是给自己一个长远目标,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行
为。做的每一件事要以目标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不是盲目做,功力的做。实际中始终要把对学生需要考虑在内。同时制定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向最终目标靠近。
班级管理
对于学校是建设学校文化,对于教师可能就要立足于建设班级文化。怎么经营文化呢?可以把文化“股份制”,也就是说文化是大家的,要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那么怎么为文化“创造市场”让文化“上市”呢?就是我们要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把大家都推崇的东西推销出去。对外宣传自己的文化,并且要富有个性,“打自己鲜明的旗帜”。让每一个进入班级中的人都预先带有这种文化特征。良好的文化也需要制度的塑造。我想可以用良好的班规,和道德.民主的方法塑造文化。推选新职位中给学生更多机会担任职务。同时要摒弃有悖主体落实的制度枷锁。要特别关注的是不能让制度制约学生,或给学生大的压力。需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限度。因为它并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制度容易追求形式,腐烂,很容易忽略人心和实际情况。要以协商来动态的评价制度,修改制度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班级文化融入一起。所以在制度制定时需要慎重。制度的数量并不与文化多少成正比。而是制度在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形成与和谐的持续。在文化建设中用到了市场,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用市场来帮助管理。招标是个不错的招。招标可以让我们提出要求以便别人可以为我们做更多的事。从而就可以扩大面,向社会招标向学校其他班级招标。其中买问题是个妙法。同时市场可以让那些需要不能满足需要的人或者组织活跃起来!
从造就选择的学校,让学生自主选层走班上课。可以类比的造就选择的班级,让学生自由选坐,同时加入市场机制责任共享。不以分数作唯一标准,以双方或团体中自我汇报中的受益作主要标准。在干部选拔上首先要以学生双向选择为前提,干部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满足本质的需求,打破常规设置中有些干部的虚设。出现只有班长事情多锻炼多是不正常的。对干部的评价也要用协商,不要用一个模式去评价不同干部,要使评价是经过大家的,符合本干部负责的事情特点的,而不是用成绩。像清洁委员就要以保洁程度,“居住”满意度等经过班级讨论的标准来评价。
班级应该是一个可以让学生自由呼吸的地方。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闲暇时光!创造与教师交流和环境,创造可以独立思考其他事情的环境。
在日常小事,道德培养等细小而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时,记住“把简单的小事做好就会不简单。”和“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把这些做好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民主和谐的氛围得以存在,确实落实改革。
改革必须慢慢来。让人先适应新东西,在慢慢添柴火,最后熬出来的药才会更有效。操之过急,只会加速失败。改来改去会发现最终制约改革的是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是班上的,可能是学校的,被长期使用着没人敢提出异议的。这种制度的制约也不是一下就能发现的而是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现的。遇到问题时运用协商可以很好解决。
在班级出现问题时,不能急于解决。而是要先去关注问题背后的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使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否则强硬的去解决,就可能激化矛盾,把问题复杂化了。
我们在课改中鼓励学生要有个性,鼓励他们多才多艺。不过不能让特长消磨了个性。不是说会拉二胡就是有个性,要把它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他成为你的“朋友”,才叫有个性。所以重要的是在这些兴趣活动中你给学生情感智力道德和审美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为他的人格淬火!
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创建新型的课堂。可以是活动体验型,创设情境型,专题研究型,还可以是问题探究型,自主学习型等教学模式。同时要突破狭小的空间,去到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中去,还可以到社区农村去,还可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过也不能一味追求满足物质需要也是不行的。要把物质的东西尽可能转化为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尊重的满足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了。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学生的。
资源管理
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实体也包括空间,信息等。特别要要明确应该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甚至可以多用途使用“化腐朽为神奇”。怎么抓住资源呢?从校内资源来看,要把图书馆设置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学生使用器材而不是生怕弄坏。学校之中不应有收藏起来的保存本,把所有书都拿出来给学生看。那些不是经
常使用却占据大量空间的会议室会客厅也没有必要,把空间拿给学生活动,用作阅览室等都是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建设没有仓库的学校。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了首位才会有的,如果要照顾到学校面子,那么这些空间只是为了领导。关于校外的资源也是可以利用并且是很广泛的。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宣传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对我们做出有效反馈。我们正是需要这些反馈。我们的宣传要有客观性,而不是一味宣传自己的好的方面,要知道需要的是批评和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监督,让我们的领导紧张起来关注教育关注班级。仍然可以利用市场向社会招标需要的人为我服务。甚至可以挖掘到一些看起来一般实际上却是身怀绝技的人。总之眼界宽起来让社会上各种力量为我所用。
以上差不多是我学习的成果,基本上是把书中的东西扫描了一遍。有些地方不是很有逻辑,主要是为了把东西写出来再说,希望不要忽略了,要有所重视吧。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尽可能少的使用权利尽可能少的管理具体事务,发挥属下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
第四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初见《学生第二》一书,脑袋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问题:“学生第二,那什么第一呢?”
是的,长久以来受“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说法的影响,不少学校也时时刻刻把“学生第一”挂在嘴边,我们在参观学校时不是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校训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在一些民办学校里,有的校长更是明确地向所有老师指出:学生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上帝。这样的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教育不就是为了培养接班人吗?不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吗?只是随着学生在学校管理者眼中逐渐放大放大之后,老师却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他们的视线,甚至成了隐形人,退到了视而不见的位置。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此起彼伏的今天,听到“学生第二”这样一种另类声音,我们自然会倍感讶异。
提出这一观点的正是山东市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教导主任、校长到现在的教育局局长,他在管理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个春秋,对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第二》一书就是他多年实践的智慧结晶。一直以来,教师都承担着“红烛”、“人梯”的角色,在学生的背后默默付出,默默奉献,不为管理者所关注,似乎教师就应该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不会为柴米油盐而犯愁,不会有孩子发高烧父母需照顾,不会因为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教科研手册以及听课、评课等等等等的劳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在大家都在向老师提要求的时候,李希贵老师却认为,在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应该是教师排第一,学生排第二。李老师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话一定会受到一线老师的高度欢迎。在细细阅读整本书之后,我明白李希贵老师之所以把“学生第二”作为书名,只是想告诉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而反观现今我们的管理者,则更多的是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前迷失了自我李老师在文章里谈到了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自然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教育领域,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时,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依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学校教育理想的天使。很多时候,教育局把压力转嫁到学校,学校又把压力转嫁到教师,教师又把压力转嫁到学生,在这里面,没有人文关怀,没有幸福感,有的只是分数、升学率。诚然,有时压力确实是动力,可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必定是十分可怕的。有的教师因为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评价问题而影响了情绪,消极怠工的不说,严重的还把学生当作了出气筒,我也是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对此也深有体会,要是今天受到领导批评或是有什么不如意,则对学生就是横竖看不顺眼,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缺点也会被提升到道德品质的高度而横加指责。听到学校管理者能把教师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实在是令人惊喜。
“教师第一”不仅仅是李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在李老师的书里,我看到的许多事例都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施。在他还是高密四中的校长时,他就努力使每一个教职员工感觉自己是最重要的。考虑到有些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过去知之甚少,让老教师有失落感,李校长在教师节庆祝活动时把活动主题定在“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那些老教师赠字,让他们也能感觉到自己是多么重要,多么被需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他都鼓励老师对学校工作提出自己的设想,还对老师们上交的提案进行评选,提案一旦被采纳,不仅可以获得奖励,还实现了老师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在他任职的学校里,每一个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锅炉工人,也曾因工作踏实获得过学校颁发的“孺子牛”奖。为了让老师们消除后顾之忧,他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教职员工,为解决入托难问题而建立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幼儿园,为解决住房问题新建和翻修房屋3120平方米,还为12对两地分居的教师联系调动,使8对青年教师喜结良缘„„生活问题解决了,他又努力满足教师在精神上的需要,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师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立实现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的具体措施,学校努力提供帮助,把教师的个人发展愿景和学校发展愿景结合在一起。
迷茫时,送上一盏明灯,照亮你的前程。自卑时,化作一股春风,吹散你心头的疑云。自负时,凝为一场冷雨,润湿你心中的幻景,飞扬的生命在碰撞中鲜活。我想,这就是学校管理者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吧!
第五篇:《学生第二》读后感[推荐]
《学生第二》读后感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