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防范违法行为心得体会
地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防范违法行
为心得体会
近年来,地税机关切实加强执法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执法监督不够有力,税收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比较突出。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进一步防范违法行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执法监督。地税机关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责任大,权力大,贡献大,但这个权用得不好,对社会危害也大。税收执法过程中
也是如此。税收工作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领导居功至伟。但从案发的许多执法腐败案件中,腐败的“领导”,其作用也非常关键,也属危害至大。当前存在着“下级监督上级难,群众监督领导更难”的现象。所以要采取新的措施。要制定制度,对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个人权力要严格界定,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对重大疑难执法行为的处理要实行合议制和委员会制,合议人员或委员会成员要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要使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置于集体领导之下,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与班子成员商量,力争做到公开、透明,不能搞个人说了算。对偷逃税案件的查处,要认真听取审理委员会的意见,按程序、标准认定;对税款征收、企业欠税等问题的决策,要与班子成员协商,达成共识;执行上级政策,要听取有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的意见,不能靠拍脑门决策,凭主观意志办事。
二、税收执法监督,要提高科技含量,以提升监督效率。提高科技含量,主要是指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就税收执法监督的事前监督而言,一方面要针对与税收执法相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以强化源头控制,确保执法依据合法;另一方面要对设立的执法程序和文书进行科学规范,以有利于建立一个科学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内部监督、制约。前一方面,要运用现行的公文处理系统,使文书流转能自动导入监督环节,以确保文件发出前,由监督部门审核把关。后一方面,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只有借助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效率和监督的结合。税收执法的事中监督,主要是对权力比较集中的执法环节进行适当的权力分解,监督部门参
与其中,以实施监督。这是一种特殊的程序设计,也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效率与监督的统一。就税收事后的监督而言,要突出日常化,发现问题要及时,要避免挂一漏万。在税收执法环节日益信息化的今天,税收执法监督必须信息化。这一方面需要提高执法监督部门和执法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执法监督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如开发监控软件,加强日常监控。这项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扩大执法监督范围,加强对重点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目前税收执法日常监督,重点是对税收稽查执法行为的监督。税收稽查执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强监督很有必要。但我们也应关注其他重点执法行为。如税收定额的公正性问题关注度也很高。另外如大额税收减免等重大审批
事项,税收执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如税务行政处罚的规范化问题等,执法监督力度就不够。税收执法监督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执法监督重点并实行全面有力的监督。这样既能确保执法监督在推进税收法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发挥,又有利于减少基层分局由于执法监督对象单一而引起的不平情绪,促进税收执法监督的顺利开展。
四、要积极借助外力,构建执法监督的完整框架。税收执法监督,内部监督非常重要,但光靠内部监督是不完整的,必须重视外部监督。税收执法监督,必须敞开胸怀,把税收执法监督权交给社会和群众。首先要主动接受专业部门的监督。对税务部门而言,来自专业部门的监督,主
要有人大、法制、审计、财政、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对此,我们一是要加强沟通。可以考虑与这些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度会议制度,按时召开通报会,交流情况,互通信息,增进了解,促进工作。二是要变被动接受为上门求助。可考虑主动邀请有关部门,组成巡视检查组,对我们地税税收执法情况和税风税纪建设情况进行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检查,帮助我们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三是要协同工作。我们地税机关可与检察部门联手,共同研究制定并落实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举办预防职务犯罪法制专题讲座,建立预警机制。其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为方便群众监督,地税机关应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置举报箱。还要建立局长接待日,随时听取来自群众的意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应考虑开展税收执法评议活动,主动征求社会各
界对地税部门执法情况的意见,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应虚心接受,逐一进行整改。再是要全面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要把接受纳税人监督工作程序化,即把接受纳税人监督设计为执法的必定程序之中,同时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切实优化涉税服务,全面落实纳税人权益。在此基础上广开纳税人监督渠道,真心实意接受纳税人监督。借助外力,构建执法监督的完整框架,这项工作应当引起地税机关的重视,我们应及时完善、提高、规范、推广,以使我们的执法监督水平更上层楼。
第二篇:黔江地税执法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税收执法监督
黔江区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黔江区地方税务局紧紧围绕税收“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主旨,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理念,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税收执法的全程监督,税收执法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为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黔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制度,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为确保税收执法权的正确行使,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我局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法治工作理念,从执法岗位设置、执法权限分配、执法程序流程、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过程监控、执法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为我局税收执法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税务工作岗位责任体系》,明确执法岗位设置、执法权限、执法流程。根据税收征管与税收执法特点按照“审批、管理、执行、监督”四分离的原则科学设置税务所、稽查局的执法岗位,合理分配执法权限,分解执法工作流程,有力地保障了执法人员依法依职依权履行法定职责;二是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查备案制度》,加强对涉税规范性文件的法规审查和地方涉 税规范性文件的备查备案。对每一份涉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都要求法规科就合法性进行法规审查,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出台的有关涉税规范性文件也及时进行备案并上报市局,对其中存有疑义或涉嫌违法的条款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以确保执法依据的正确性;三是通过《税收执法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实现对税务管理权和执法权的两权监督;四是印发《税收执法文书使用规范制度》,加强对执法文书的使用管理;五是制定《税收案件集体审理制度》、《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对重大税务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实现稽查执法监控;六是出台《税收执法责任制》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执法评议、执法监控和责任追究。对每一种执法行为如何进行评议、监控和违法执法的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保证了我局税收法治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狠抓事中监督,确保依法执法
税收执法责任与风险并存,为确保依法执法,降低执法风险,我局狠抓执法行为的事中监督、动态监控,从多个环节入手实施监控和监督,保证了执法权力的正确行使。
一是认真开展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对稽查局执法行为实施实时监督。我局稽查局担负全区打击偷、逃、骗、抗税等重大税务案件的重要职责,执法权力大、执法风险高。为确保稽查执法权力的正确行使,督促其依法办案、依法执法,我局对查补税款10万元以上的重大税务案件一律移送区局重大税务案件 审理委员会进行复审,对案情复杂或涉案金额较大的还需集体审理。04年以来,我局已累计审理稽查局移送重大税务案件52件,查补税款涉税金额达1500余万元。通过审理,退回稽查局补充证据7件,改变处理处罚决定4件,纠正法律法规依据适用错误6件。此举有效地保证了重大案件定性的准确性、法律适用的正确性;二是对未达移送标准的稽查案件采取抽查的形式进行到户复查。自开展案件复查以来,已到户复查稽查案件13件,及时发现和纠正了执法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行为和问题,切实维护了纳税人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完善重大税务事项行政审批制度,严格遵守法定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对大额减免缓退税款实行集体审核审批,确保税收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行政审批的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四是加大对税务处罚、税收核定等税收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力度。对个人罚款2000元、法人或其他组织10000元以上的税务行政处罚案件一律移送法制部门进行审理,根据纳税人申请及时组织听证,保证处罚的公开、公正。对税收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税收定额核定等自由裁量权进行及时监督,确保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2002年我局组织了渝东南片区首次税务行政处罚听证会,充分尊重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重视事后监督,加强过错责任追究
一是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实时跟踪监控税收执法行为。建立定期执法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税收日常征管和执法中存在 的各种问题,提高执法人员风险责任意识,将问题消解于萌芽之中;二是全面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2004年以来,我局通过内部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累计检查发现各级执法单位少征税款64万余元,纠正税款违法混级混库310万元,责令改正税收政策执行错误38起,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了不规范与违法的税收执法行为,维护了纳税人正当合法权益;三是改进评议考核,实现执法监督的突破。针对目前内部考核普遍存在考核手段落后、考核覆盖面有限、考核结果利用不足的问题,积极利用税收综合征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额核定、缓税管理、欠税追缴、税务处罚、税务保全、税务强制等涉及税收执法的所有环节全部纳入监控,按月采集税收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信息,提升执法评议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四是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强化执法保障。对经评议考核认定为有过错的税收执法行为,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坚决制止和查处越权行使和滥用税收执法权的违法行为。几年来,我局已累计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52人次,有效地保证了税收执法权的正确行使;五是认真执行《行政复议法》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及时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加强复议案件的审理,切实履行执法监督职责,及时纠正执法过错行为,保障纳税人正当合法权益;六是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对外公开执法权限、执法流程、执法程序,定期清理和公布行政许可主体和项目。积极参加行风政风评议,发放征求 意见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表等收集、整理纳税人对我局执法人员及执法行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届广泛监督。建立内部兼职监察员和外部特邀监察员两级监督体系共同加强对执法人员和执法行为的全面监督。引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主动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通过实施多项举措,不断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我局的税收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税收收入连创新高。2004-2008年,我局已累计征收地方各税及附加10.9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征收入库社会保险费3.27亿元。今年1-6月,我局已征收入库税收收入14383万元,同比增长23.14%,增收2703万元,为全年计划任务的50.82%,并提前6天实现了税收收入任务过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生和谐、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局将在市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履行好国家征税职责,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做好执法监督,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正当权益,积极维护公正公平的税收市场环境,为构建“一心三区”、推进“五个黔江”建设,实现“200亿黔江,全市20强”的宏伟目标,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和谐再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地税部门工作自查报告
一、地税部门党风政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目前,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在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一把手”的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一、地税部门党风政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目前,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在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自查报告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一把手”的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三)健全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
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
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职务变动、个人财产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
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实现内外监督结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五)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六)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廉政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管辖范围内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本地区、本部门党风政风状况及本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充分运用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制考核、检查、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方面的信息和结果,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评价地税干部的廉政情况。定期开展廉政勤政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对在廉政勤政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加大对先进典型的提拔使用力度,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廉政勤政奖励基金,对廉政勤政方面的先进典型,除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外,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规定,解决制度缺位问题。探索建立廉政勤政奖励基金,对廉政勤政方面的先进典型,除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外,在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并把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作为体系防腐的重点机制之一予以明确规定。推行《公务员指导手册》,对地税公务员从奖惩、津贴、休假、保密到退休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篇:地税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
加强基层建设是新时期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纲要》和《关于加强基层建设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西地税发〔2009〕176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软硬件并重的方针,在抓规范上下工夫、在抓管理上求突破、在抓提高上见成效,不断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领导班子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创建“六好班子”活动为契机,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四在前”意识,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前,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前,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前,深入基层抓工作、促发展在前,真正形成一个民主和谐、上下信任,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一名班子成员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处局级领导干部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能力。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局上下思想上高度重视,迅速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活动计划。局党组及时召开党组会学习文件、传达会议精神,建立了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活动计划,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部署。我局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听专题讲座、领导班子下基层调研、广泛征求干部和纳税人对县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党内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进行。积极抓好理论学习,要求每个党员使用统一发放的笔记本撰写学习笔记;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实行学习签到制。局中心组组织专题理论学习10次,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均在40个小时以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状况,围绕“科学发展,执法为民,兴税强县”实践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
三是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制度,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组议事程序和工作规程。凡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干部提拔任免与奖惩等事项,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并形成会议纪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一名中层正职进行轮岗,一名中层正职进行降职,一名中层副职进行了轮岗。
二、以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第五篇:地税部门工作自查报告
地税部门工作自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税部门工作自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地税部门党风政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目前,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在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贪腐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自查报告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相关信件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一把手”的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贪腐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贪腐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三)健全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
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
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职务变动、个人财产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是容易出现权为私用、滋生贪腐、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贪腐问题。
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实现内外监督结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五)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贪腐领导体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六)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廉政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管辖范围内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本地区、本部门党风政风状况及本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充分运用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制考核、检查、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方面的信息和结果,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评价地税干部的廉政情况。定期开展廉政勤政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对在廉政勤政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加大对先进典型的提拔使用力度,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廉政勤政奖励基金,对廉政勤政方面的先进典型,除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外,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规定,解决制度缺位问题。探索建立廉政勤政奖励基金,对廉政勤政方面的先进典型,除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外,在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并把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作为体系防腐的重点机制之一予以明确规定。推行《公务员指导手册》,对地税公务员从奖惩、津贴、休假、保密到退休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