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与量的战争感想
《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作者杨钢是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被称为影响中国教育培训界的十大领军人物之一。该书透视“中国品质”的真相与未来,从“三鹿事件”写到“中国航天”,从“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写到“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可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实用读本,今选摘其中一节: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松地跳了出来。接着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绝对称得上是昆虫界的“跳高冠军”。
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那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实验者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下面这个故事再次很好地阐释了这个道理:
有一位意大利的新娘子,新婚伊始,她非常兴奋地对新郎说:“我给你做顿早餐吧。”新郎也很高兴,就站在旁边看着。他发现,新娘子把一根并不太长的香肠放到一个很大的盘子里的时候,居然把香肠切下一小块儿,然后再放进盘里。
新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切一块儿呢?”
新娘更不解了:“为什么?为什么这么问呢?要做这道菜就得这么做呀,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呀。” “可我们那儿就不这么做啊,”新郎说,“是谁教你这么做的啊?” “当然是我妈妈啦!”
后来,他们一起回新娘的娘家,新郎也提出要吃这种早餐,他的岳母就为他们做。他站在旁边看,发现岳母也是那样做的。于是,他就问岳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岳母说:“傻孩子,这有什么可问的啊,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要做这道菜,就必须这样。” “那谁教您这么做的呢?”小伙子问。岳母说:“啊,这是我妈妈教我的。”
后来,新郎和新娘去拜见她的姥姥。新郎也恳请老太太给做一份那样的早餐,老太太很乐意去做。于是,他就发现老太太也是那样做早餐的。他就问姥姥:“谁教您这么做的呢?您看这个盘子明明够装下整根香肠,可您为什么要把它切下一块呢?”
老太太说:“唉,傻孩子啊,你知道吗?我习惯了。因为以前那些盘子都小,尤其是那些香肠啊,都比较长,我们不得不把它切下一块,再放进去。” 小伙子终于弄明白了。
瞧吧,This is answer,这就是答案!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智慧。在许多的时候,我们工作中常常是有这样的经历的,经常会用很多自我设定的前提或某种思维定势来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一切,在质量管理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我阅读《质与量的战争》这本书时,最感兴趣的就是书中这个词“零缺陷缺失症”,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做对,中国质量的管理有着先天性的四大缺失:认识上、结构性、系统性、体制上。
《质与量的战争》最后也回归到了品牌话题上,因此次数也适合于自己创业的人和企业的领导人阅读,此书中杨钢博士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质量管理的深层问题。透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到我国质量管理上存在着的四大先天的缺失。质量问题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做事情的人,在于做事者的思想和态度。解决质量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但品牌不是这本书的核心词汇,本书的另一个核心词汇是“品质”。我们不能让堰塞湖现象出现,必须做到零缺无陷,这才是中国企业的长生不老药。
这次有幸获得了一本难得的质量类图书------《质与量的战争》。这一类的图书不多见,也让我有机会深刻体验一回!
看完本书首先感到它应该是每个管理者都应必须拥有的书籍!因为“零缺陷”不仅是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挑战,也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挑战!
本书作者---扬钢博士,是在质量管理界中的名人。他是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美国质量学院副院长等等。他现场服务过的客户在中国都是些举足轻重的企业!他以“传道与启蒙”为己任,在中国推行“零缺陷”管理!作者探讨的是本书的副标题《透视“中国品质”的真相与未来》。首先,他认证分析了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质量现状。接着道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质”与“量”的战争!
在认真总结了中国企业各方面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后,指出了“中国品质3.0解决方案”!我相信其实“零缺陷”管理在每个管理者的脑海中都有过,也都知道其重要性,但往往面对现实情况是不能认真执行!希望企业的管理者们能看到这本书,并认真的读读本书,可以在本书中探寻到答案!
望“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品质”!!
《质与量的战争》内容概要:从“三鹿事件”写到“丰田危机”,从“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写到“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再到“中国质量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透视现象背后的本质与真相,帮助我们系统分析了制约“中国品质”的种种主客观原因„„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质(quality)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与量相对。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决定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物之所以是某物,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质。事物的质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同一种质,在不同条件下与不同的事物相联系,就表现出不同的属性。事物的质并非事物各种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统一。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现代系统理论将事物分为三种不同的质,即自然的质、功能的质和系统的质。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基础。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没有无量之质,也没有无质之量,二者是相互规定的。在中国哲学中,“质”这一范畴还有其他两种含义,一是与“形”相对,指事物内部的质;二是与“文”相对,指人们内在的道德修养或作品的内容,有时亦指质朴的艺术风格。质 quality 所谓感觉的“质”一词,除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的方式不同外,系指在同一种感觉中能够区别的性质范畴。例如,光感觉和音感觉为两种不同的感觉,它们的感觉器官、接受器和接受的刺激种类均不一样,而且这两者在感觉上是不能互换的,而波长不同的两种可见光,虽然感觉到的颜色不同,但感觉器所接受的刺激却是相同的。只不过由于波长的不同,接受刺激的部位和引起兴奋的大小不同而已,这就是所谓感觉的质的区别。“质”一词是由冯·霍姆赫尔兹(H.L.F.von Helmhohz)拟名的。质的差别在不同的感觉中不同,例如,在人的味觉中,能感到甜、酸、苦、咸等;在颜色方面则更显复杂„„
质与量的战争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从来都没有考虑过世界末日,也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死亡,直到有一天看《日本沉没》,才意识到温室效应可以毁灭一个国家,毁灭一个民族。2009年一部《2012》极大的引起了大家?关注和恐慌,同时关于诺亚方舟的谣言也四处传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谈论这个问题。虽然现在《2012》引起的浪潮已经渐渐平息,但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变得稀松平常起来了。世界末日不仅仅意味着整个世界的终结,也意味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的死亡。现在世界末日和死亡什么时候会到来,我们大家都不知道,或许像《日本沉没》中所演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但归根到底世界末日到来时,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直接面对死亡的。如果您看到了我写的这个文章,我想请问一下:您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或许您觉得您正处于青春年华,憧憬着美好?未来;或许您正处于新婚燕尔,享受着蜜月的甜蜜;或许您现在已经是花甲之年,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已经计划好了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如果您觉得世界末日&死亡还很远,那么您可以想想地震,突然之间地动山摇,房屋瞬间倒塌,呼声震天,死尸遍地,血流成河„„这时候不管您是多大年龄、多高地位、多少财产,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面对这一切,难道我们只能任其摆布,束手无策吗?难道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改变吗? 虽然面对自然灾难,有些在现在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未雨绸缪。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地位、我们的财产,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一种思想:一种重视“质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我们不要等世界末日&死亡在眼前时再追悔莫及。比如说环境,不要等到世界末日来临时我们才想我们要爱护环境,我们要珍爱草木,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气体排放;比如说房屋,我们不要等到地震过后才想起要重视房屋的质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我们关注质量,关注环境的质量;关注房屋的质量、关注食品的质量、关注生活的质量„„
第二篇:《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1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成了“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外国的知名品牌“索尼”、“苹果”、“三星”、“卡西欧”——成了国人争相购买的对象,而世界各地也经常出现中国同胞疯狂抢购日本马桶盖、日本电饭锅、新西兰奶粉的现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人们熟知的现象已经慢慢脱离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华为、小米、格力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之所以此,正是我们中国的产品慢慢提升的缘故。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质量竞争力,打造中国品质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杨刚老师在他著的《质与量的战争》里是怎么说的?
杨刚老师在《质与量的战争》这本书里先给我们讲了一道划痕的故事:“广东某家具公司里,在对一批即将发货的椅子里发现一块木板的纹理似乎和其他的有所不同,似乎是一道划痕,于是一位年轻的质检员就严格地叫了停。在这位质检员的坚持下,这件事传到了老总那里。开始老总还支持这位检查员,可是最后,在利益的驱使下,老总妥协了,最后让步签收。”
对于这一幕,我是不陌生的,因为我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经常遇到某一个零部件在某一道工序遇到质量问题,经常看到让步回用的处理,亦正因如此,我们的制造的产品虽然在当时满足了客户供货期的要求,可不不久后总是回厂维修。亦正如此,我们的产品才不是那么精益求精,总是处于低端行列。
也正如此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外国公司对于质量要求的'严格。最近我们单位正和西班牙的一家企业进行合作,在产品试制过程中过程中,好些时候,好些工序,在我们单位看来已经符合质量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了,可是人家外国同仁就是不放过,宁愿延误工期,也绝不在质量上放过蛛丝痕迹。这就是对待质量的不同态度,也是我们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其实这种现象不仅我们单位有,在我们中国还是很普遍的,我们经常会熟视无睹。这一点杨刚老师在书中也是提到的,这也是我们质量管理存在的缺失。
近两年华为,小米一步步的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质量管理管理就是竞争力,提高质量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质与量的战争中,一定要抓住质量这一关,不能只图数量,不求质量,要不会本末倒置。华为不求更低价,而求更优质,也正如此,华为成功地消除了“中国制造”的低价劣质形象,现在华为制造了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设备。
所以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才是打造中国品质最根本所在。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2这本《质与量的战争》是杨钢博士把克劳士比大师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部全新力作。这本书提出的一个新观念让人深思:品质到底是谁的事情?在质与量的战争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由此让人联想到:工作质量与工作数量的战争不应该是人力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们互相之间的一场各执一词的战争,而是大家一致站在完成公司共同目标的立场上,对单纯完成工作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的行为的一场战争。以下仅对提高工作效率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零缺陷——第一次就做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接到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事情快速准确地做对,确定方向,不走冤枉路。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
人生通常面临许多选择,但紧要的只有几步,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我们在完成事情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开展工作前我们需明确工作的目的,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借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与领导和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我们完成日常的任务时,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如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
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因此在我们理清需要做的事时,事先做好计划表或者在“小本上”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三、权衡主次:“事以类聚,物以群分”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优先去做;哪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进化如此之快,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苦干”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聪明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创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感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主动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知与技术,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成长的快慢与成长的心有关,因此我坚信,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心吸取营养,不断总结,才能质与量两者兼得。
第三篇:《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精选
《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精选
浅谈质量控制和提升
物资管理部 徐迎兴
公司自2016年开始推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好”字本身就是包括了“质”与“量”的概念,只有在规定时间高质量的完成了规定量的工作,才能说得上“好”。公司也一直在强调“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如果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是枉然。我们在做实际工作的时候,达到目的有很多选择的路,但至关重要的可能就几步,如果能恰如其分的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设定目标,并仔细考虑过程中的重要控制要点,不同方法达到的不同效果等,这和当下我们公司现在学习川崎中的“凝神观察,持续提高”如出一辙。
分清线条,做好梳理。所有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区分,毫无疑问,最重要,最急的事摆在第一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必须有步骤,有条不紊的去完成,很多重要但不急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分清线条,做好梳理,到最后成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国人一直在强调“好事多磨,慢工出细活 ”一定有他的道理,“急”出来的东西不一定不好,但是“慢”出来的东西好的概率一定很高。学会梳理,分清轻重,一定有助于缓解“质与量”的矛盾,从而提升质的高度。
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司的战略重心和管理思路都是有调整,跟上调整的步伐,才能顺势而上,才能游刃有余,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是前提。现代的知识飞速更新和进化,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埋头苦干”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它却不能保证成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去感悟工作的点点滴滴,不断的进行总结工作中的好和不好,好的去坚持,不好的去改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工作中的“质”。
“标准在脑中,质量在手中,客户在心中”
修船事业部 郭建强
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如何整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
“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统一标准意识。公司把“标准在脑中,质量在手中,客户在心中”作为质量管理的理念方针,辩证的阐述了,只有掌握了标准,才有可能做出好品质;只有做出好品质了,才是服务客户的具体体现,客户才会从心底里认可和接受我们,顾客才有可能回头。所以,好品质=回头客!
书中的另外一个观点,“质量意识的背后是成本”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专家统计分析过,中国的船舶修造业,有30%以上的成本是浪费在返工上面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质量意识不高造成的,目前修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外大批的船厂纷纷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质量问题影响进度,甚至是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现代的修造船市场,就是技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在同样的条件下,谁的意识到位,质量过关,谁能降低成本,谁就有可能生存下去。现在集团公司都在倡导“学川崎”,南通中远川崎,其“三高一低”的造船水平,即“生产效率高、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低”是它能在船舶市场独领风骚的原因。要提升,必须学其理念,学其精神,学其模式,认真研究规范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才会想办法一次把事情做好;作为我们修理改装本身,短平快是行业特点,保安全、拼效益是企业使命,更要强化各级员工“一次把事情做对”意识,以及“返工就是最大的浪费”意识,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不断的取得客户信任,借用南通川崎的一个质量管理理念:“质量做好了才有可能取得客户信任,而客户信任又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跟“质量意识的背后是成本”是相通的!
中远海运重工南方地区的修理改装资源改革重组在即,改革重组后,将成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华南地区最大的修理改装基地,体量是变大了,但如何做到华南地区最强?毋庸置疑,做好品质是首要前提;这就需要管理层及施工方有统一清醒的认识:我们仍然处在质与量的战争当中,目前战争还非常胶着,难分胜负;而我们也非常清楚,最终只有品质做好了,才是可能做到最强,我们也坚信,最后取胜者必定是品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理改装业务必定可以做到华南地区最强!
提升质量的四个方法
经营部 张策
一、“零缺陷”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我们在完成工作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开展工作前我们需明确工作的目的,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与领导和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我们完成日常的任务时,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如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因此在我们理清需要做的事时,事先做好计划表或者在“小本上”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三、权衡主次:“事以类聚,物以群分”。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项工作比较重要,必须优先去做;那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进化如此之快,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苦干”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聪明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创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感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主动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知与技术,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成长的快慢与成长的心有关,因此我坚信,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心吸取营养,不断总结,才能质与量两者兼得。
如何提升设计效率
技术部 陈剑亮
设计团队里面基本存在着三种角色,决策、执行和控制。
决策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不断收集已有项目的资料,关键的物量信息、工时信息、设计标准、项目执行基准等等,最主要的是要脱离经验判断的模式,把大量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以数据来说话,以数据来做决策。当所有的信息都转换成数据后,决策者需要把数据归集、分析,把大数据优化加工后成为决策的基本前提,决策的效率往往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执行效率的提升,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团队精神和标准化是控制执行力、执行效率的法宝。首先,在团队里面营造互助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以鼓励代替责备,以帮助提高替代末位淘汰。特别是在有设计人员进度无法跟上平均水平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不让其掉队;其次,把设计团队的管理单位划小、划细,每个管理单位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把整个团队的设计水平不停拔高;标准化,很多人对标准化嗤之以鼻,认为这个只是表面功夫。恰恰相反,我认为标准化在提高效率方面起到最为根本的作用。标准的形成和彻底执行,影响着整个队伍的效率,也影响着整个设计质量,如果可以随意发挥不遵循标准,那最后的结果必将是毁灭性的。重复错误会频出,某个人会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没有执行标准,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动作来做设计了。
控制的效率提升。控制就是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使偏离原来既定的轨道。这需要管理者有非常清晰的头脑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一语中的,解释到位,力求用最简单的言辞来阐明问题。避免对设计人员的过多干扰,不要认为不停地提要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其实这个往往是你自身的问题,是应该在决策阶段就完成的事情。
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
服务车间 李伟京
服务工作要量,更要质!没有质的保证,量再多,效果都不一定好,最终还有可能会成为负面的影响。三供班供电的过载,损伤的不仅是电气开关和电缆,更是服务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在以服务保障为核心工作的服务车间,如何提升水上移靠泊及进出坞工作、物流运输工作、三供保障工作等车间三大板块的业务服务质量,以切实做到提质增效,并逐步树立具有车间特色的服务品牌?
首先,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以学川崎为引领,进一步夯实班组化建设举措,致力于打造钻石服务团队。夯实班组技能竞赛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通过充分策划、准备,规范技能竞赛的方案,拓宽技能竞赛的思路,组织车间各班组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开展丰富的、多元化的技能竞赛活动,以通过比、学、赶、超的行动,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增强员工的创先争优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氛围。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服务车间工作的宝剑,状态良好的设备,是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的物质保障。一是夯实设备自主安全管理,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即根据中远海运重工及公司关于起重设备管理的要求,结合车间的实际,不断优化起重设备风险管理、合规保证、绩效管理、日常检查维保、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车间设备组、司机班、起重班等班组设备自主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充分结合近年来设备维保的实际,进一步梳理、优化设备维保的作业基准,使得作业基准更加接地气、更加可操作,确保设备维保工作更加安全、更加高效。三是进一步扎实设备预维修工作,即扎实设备每月停机半天保养、设备一保二保的工作,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潜在的问题,逐步改变“救火”式的被动状态,变被动维保为主动维保,努力提升设备的性能。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制度,是确保工作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准绳,而作业基准,更是黑暗中前行的明灯。因此,稳步推进优化作业基准工作,即车间结合各班组的实际,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扎实作业基准重新梳理优化、培训、实操考核工作,确保作业基准更加切合作业的实际,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和实操考核,从而形成作业标准化的氛围,并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提升团队的综合实力。
第四篇:《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可以说,《质与量的战争》代表了中国质量界的最高研究成果,是中国企业提高质量竞争力,打造“中国品质”的必读教材!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篇一】《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
质量管理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包含物理层面、事理层面和人理层面:分别对应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完整的质量体系,强调的是抓需求和源头,而非事后的救火和补偿;注重系统的缺陷预防,解决根本的问题的方法。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更重要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质量管理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零缺陷管理思想。诚然,修船“质量检验和报验”可以帮助我们固守阵地。零缺陷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提高修船效率,提高修船的竞争力。坚持培训教育和实操训练,提高人员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前制定并固化作业基准,明确施工要求,完善技术工艺交底,完善质量控制流程,前期准备充分、过程管控有序、事后完善提高,一次把事情做好,让客户满意!
质量管理就是修船市场竞争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修船企业的竞争力;质量就是修船品牌,创建质量品牌,就是发挥企业的修船品牌效应,赢得市场。还原质与量的本质,有机统一,遏制质与量的战争,起头并进,相辅相成,才能做大做强我司修船事业,提升修船竞争力,创建我司修船“中国品牌”,彻底扭转中国修船的质量形象!
【篇二】《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作者对一些质量管理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我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管理本质以及改进方向,结合本职工作,我对质量管理理论及思想再次进行思考。
“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这段话给我的抨击最大,对于质量提升,我们很自然的理解为需要用产量的降低去换取,而且平时的生产过程中也会经常验证这种观念。
质量和数量也是可以兼得的,只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产品建造进度的是弥补质量缺陷所消耗的资源,不做改进,质量和数量终究只能择其一。但是,若将前提条件予以修改,即通过改进作业方式,将质量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则不需要用数量来换质量,两者就能共同提升。所以,质量分析是质量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基于此,作为分管质量的我而言,要对这种理念予以实践,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并且落实解决措施,启发同类问题研究。实际工作之中,我也做到了对质量问题原因的不放过,例如对待分段制作过程中的精度问题,必定让工法组介入,除了坚守质量水平外还必须弄清原因,判断问题类别,度量影响范围,以及对后续制作的改进。尤其是在系列船的问题反省运用上,错误不能累犯,前几条船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后续船上予以改进,否则将一直存在质与量的战争,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得不偿失。
另外,我们要坚守质量底线。质量维系企业品牌,品牌丢失将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处于不利位置,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船舶的质量是我们各级员工必须坚守的底线,认真做好手头工作,按作业基准做事。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这样才能把质量做好,打造广东中远船务的品牌,赢得社会认可,立于不败之地。
【篇三】《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这本《质与量的战争》是杨钢博士把克劳士比大师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部全新力作。这本书提出的一个新观念让人深思:品质到底是谁的事情?在质与量的战争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由此让人联想到:工作质量与工作数量的战争不应该是人力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们互相之间的一场各执一词的战争,而是大家一致站在完成公司共同目标的立场上,对单纯完成工作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的行为的一场战争。以下仅对提高工作效率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零缺陷——第一次就做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接到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事情快速准确地做对,确定方向,不走冤枉路。俗话说:“马壮车好不如方向对”,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枉然。人生通常面临许多选择,但紧要的只有几步,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我们在完成事情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关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开展工作前我们需明确工作的目的,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借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与领导和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我们完成日常的任务时,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工具,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事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如随时准备好“最新”的信息:“资料”的随时更新与增删,可以让我们永远掌握到最新的讯息,并随时将它做好整编、归类等的工作,以供我们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并可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随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做好转换成工具的观念,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或重新组合,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机率。因此在我们理清需要做的事时,事先做好计划表或者在“小本上”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至关重要。
三、权衡主次:“事以类聚,物以群分”
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优先去做;哪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和进化如此之快,陈旧的思维和理念与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已经脱节,“苦干”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条件,但它并不能保证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聪明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创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用心感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主动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甚至只是默默观察别人怎么做,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知与技术,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与解决问题之道。成长的快慢与成长的心有关,因此我坚信,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用心吸取营养,不断总结,才能质与量两者兼得。
第五篇:质 量教学设计[推荐]
质
量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探究:质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8—109,并回答下列问题)1.质量的定义:
。2.物理量符号:
3.单位:
(1)国际单位:
符号:
(2)常用单位:吨、符号:
;克、符号:
毫克、符号:
(3)单位换算: 1 t =1 000 kg
kg=1 000 g g=1 000 mg 4.估测常见物体质量:
成年人:约
kg
1包方便面:约
g
1只鸡或鸭:约
kg 1升水:
kg
1个鸡蛋:约
g
1个苹果:约
g
练习1.写出换算过程:2㎏=____
___=_____g ;
70g=___
_____ =____ ㎏;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t= ______㎏,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10g= ______㎏。3.某物体质量是2000克,这个物体可能是()
A.一头小象
B.一只鸡
C.一只山羊
D.一只生梨 4.下列物体接近8×10-5千克的是()A.一枚大头针
B.一只鸡蛋
C.一本物理书
D.一块橡皮 活动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并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练习
1.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这瓶纯净水的质量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变了,质量变小。B.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
C.把一张纸从地球带到月球上,由于位置变了,因此质量也变了。D.一铜块的温度从10℃上升到6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
活动三:探究:质量的测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9—110,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托盘天平的调节、使用、注意事项:
(1)天平
放置;
(2)调节
使横梁平衡;
(3)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
盘;
(4)砝码放置顺序:先
后,再
;
(5)待
后读数:
(6)注意:不要超过天平。
3.测量固体的质量:(1)调节天平;
(2)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3)记录数据。
4.测量液体的质量:(1)调节天平;
(2)测量空烧杯质量m0;(3)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测量总质量m总;(4)被测液体质量m =m总− m0。5.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
①估:估测被测物体质量,观察铭牌,选择合适
和的天平。
②放:将托盘天平放在(或实验台)上。将游码拨至标尺
的 处。
③调:调节
,使横梁平衡。
注:判断横梁平衡方法:a.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内,按“先
后
”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
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左物右码)
⑤ 记: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
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 取下物体,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
,实验完毕。练习
1.一台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50g、20g、10g各一个,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g,如果将这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将_______。
2.一个人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错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砝码有50g一个,20g两个,游码示数3g,该物体的质量是()A.90 g
B.93g
C.87g
D.73g 3.一架天平的砝码已经磨损,则用它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其测量结果()A.偏大
B.偏小
C.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 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5.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其中步骤_____是错误的,请先找出改正,然后填出合理的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____.A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 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D 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
E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F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G 把装水后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 H 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的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分享:
分享到微米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1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455)┊ 评论(0)┊ 收藏(0)┊转载(0)┊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排行榜 前一篇:致同学们——序言
后一篇:§6.2 密度
《导学案》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做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灌水赞美好顶顶顶开心路过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分享到微博 新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