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发投入对“规下”企业转型升级“规上”的意义(模版)
研发投入对“规下”企业转型升级“规上”的意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诸多企业做大做强实例表明,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是促进一国经济持续增长、一企竞争力持久保持的重要源泉,而在企业经营实务中,技术进步与产品或服务创新主要来源科技研发的投入。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创新载体。这表明了我国已视“创新驱动”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之一,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已摆到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位置。那加大研发投入在企业身上又具体意义何在?对企业实现市场增长、盈利扩大、规模增加的目标甚至完成“规下”企业到“规上”企业的大翻身又影响多大?
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长兴县交出了一份不错答卷,2017年长兴县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53.21亿元,在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白皮书》县域经济百强榜上位列第53位。长期以来,长兴众多规下企业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特别是基于研发投入上的重视,完成了“规下”向“规上”的大挑战、大翻身,他们对长兴地区产业的升级发展和县域经济的稳步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到长兴郎山新能源产业园,在一家名为长兴精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内部可以看到,多名职员正在车间流水线上进行自动包片机的生产、装配、测试,调研人员询问得知,仅这批自动包片机就有25台,总价值达1000万元,不久将发往河北某蓄电池生产厂家。
然而,1999年注册成立的精盛机械前身是浙江小浦煤矿机械厂,原本只是一家生产煤矿机械配件的企业,年产值始终在200万元左右徘徊。从2007年开始公司鼓足干劲,提出了“力求在蓄电池行业行业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发展目标,采用了全新的经营发展思路,一是确立创新性战略为企业核心战略,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引进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加强公司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实现在蓄电池部分关键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囊括称片机、刨片机在内的铅酸蓄电池核心自动化设备的研究与生产。二是按照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标准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并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组织生产运营效率,以期以过硬的产品和优秀的口碑赢得客户的信赖,甚至与国际接轨。三是注意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引进,保证待遇、耐心支持、给自主权,建立一支敢攻关、能吃苦、不怕挫的优秀技术研发团队。四是在抓专有的设计技术和研发能力同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最终落到产品更新创新上,迅速进入市场、抢占客户。
不到四年时间,公司形成了专有的设计技术和研发能力,自主研发获授权的专利就有3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3项。历经近五年几乎没有产出的研发投入后,精盛机械顺利实现了铅酸蓄电池装配线前段的设备自动化。有心人,天不负,自2010年始国家九部委联合开展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环保整治工作,这一政策红利让该公司迎来了大发展,2012年精盛机械实现产值2500万元,比2011年整整翻了五倍,从规下企业一跃成为规上企业,如今公司占地面积达40亩,总建筑面积19476平方米,成为天能和超威两大集团公司的重要供货方。在最近几年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整体疲软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下,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利税总额仍保持了稳步增长。
据公司总经理介绍,目前他们生产的包片机是整个行业内性能最好、效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多的。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机器换人”的政策导向,将发展触角向类似行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延伸,同时通过进一步引进专业人才,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
无独有偶,长兴县的仟亿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化纤布生产的企业,主要生产坯布,厂房总面积3000多平方,有着数十年经营历史,但产值始终迈不出二千万大关,为了尽快迈上规上台阶,仟亿纺织在2012年决心调整生产营销策略,以满足客户快速变换及多样化的需求和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为主要导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先进生产设备的采购投入,在保住产能、保证品质同时又能灵活调整生产方向,在2013年上半年就排满了全年的订单,全年产值已达2500万。据长兴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像仟亿纺织这样的规下企业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做好认真排摸、密切跟踪等工作,确保新建投产企业符合条件转入规上;通过强化对接、有的放矢,扶持原有规下老企业发展壮大转入规上,进而加快“下转上”工作。
位于泗安镇的浙江惠通全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齿轮箱,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船用变速箱,但受生产淡旺季影响严重,并且面临行业客户市场需求日渐疲软的态势,后公司紧盯市场和客户需求,根据客户潜在需求试产新产品,并迅速投入数百万元,加快精加工车间建设,通过多措并举,公司实现生产淡季不淡,每月销售都在3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于2013年轻松实现“规下”转“规上”。
根据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对“规下”企业转型升级“规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1.牢牢树立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观念。因此一些研发水平较低的企业,应重视基础性研究,另外由于研发活动的滞后性,企业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研发投入,不能仅仅因为无法取得短期的利益而减少研发投入。2.政府通过税收激励与财政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通过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抵免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在系列政策基础上持续优化细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鼓励手段,帮助降低企业研发投入。3.支持企业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团队的建设。引导企业与一批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持续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企业研发机构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切实引导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技术路线图等多方面的服务,对成功引进或培养出优秀技术人才的提供补贴补助。
第二篇:网贷监管新规下,P2P该如何转型?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监管新规下,P2P该如何转型
银监会近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仅留给P2P平台12个月的整改时间。在监管新规倒逼下,平台究竟何去何从.先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关于对于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是把互联网金融视为一种颠覆性的创新,甚至有部分学者把互联网金融视为独立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这一观点应该说影响了13年、14年这两年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最早在2014年上半年央行出具的一个报告上,也有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两个词。但在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位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官方实际上是将互联网金融更多视为传统金融也可以大有所为的延续性创新,相应监管也是基于现有监管框架,体现了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全面反思。
对于所谓的“破坏性创新”,我的评述是:以一定偶然性成功的、事先未能预料到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的界定必然是事后的,而非事先的。因此,“破坏性创新”应该是一种市场试错型的创新,而非计划强推的创新。但在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占GDP高达3倍以上的当下,这些新兴企业树敌过多,使得传统金融缺乏安全感,传统金融困惑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就是革自己的命,双方的合作浅尝辄止,并未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当以延续性创新主导,这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无序发展的几年得到的宝贵教训。
回到P2P,实际上克里斯滕森认为:是不是破坏性创新取决于有没有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在我来看,P2P没有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因为它实质上也是探索如何以更低成本、更为便捷的方式服务借款人,无非是用了互联网的手段,创新了商业模式。
对于P2P创新性质的界定,完全取决于跟什么做类比。是跟银行(间接金融)做类比呢,还是跟券商(直接金融)做类比呢。我将P2P视为中国式高收益债券,一直是把它跟券商比。lending club是美国自投行兴起,使得大企业脱媒、垃圾债券兴起,使得中小企业脱媒后,第三次脱媒的开端,脱媒的是个人消费者。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市场基本不存在,实际上监管试图推动的作为信息中介平台存在的P2P,肩负着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脱媒的双重重任。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跟银行比,所谓的去信用中介模式的P2P是颠覆,跟券商比,只是投行文化的衍生罢了。这是第一个问题的阐述。
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我想回答的是为什么先前P2P之路是条死路。
我先前困惑一点:搞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的每天忧愁怎么收齐会费,搞网贷协会的为什么那么多P2P挤着想入会交会费,同样是做小贷,为什么差异那么大?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钱是不是自己的。小贷公司的钱是自己的,最多向银行融点钱,银行还不愿意多给。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小贷公司借助P2P做小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尽管没法出表。
P2P的钱呢,几百万的注册资金还不是实缴,就搞起来上百亿的成交额。不是用自己的钱,投资人为什么愿意给钱呢,看背书能力。先是自己给这些项目背书,把他搞成类银行,你不是不相信我的风控嘛,怕项目坏掉,钱回不来,那我跟你说我来担保,本息保障,保证还钱。投资人看到十几个点的收益,激动啊,银行才2、3个点,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的。
投资人也就不再看项目风险,看的是你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背书能力。自己的背书能力不行,怎么办,那我就找人给我背书。找国企找上市公司入股,出不出钱另说,出名头即可;在央视打广告,请名人站台,哪怕知道那个注册在香港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是山寨协会,只需名字霸气我也要交钱参加。钱不是我自己的,一切费用是投资人买单,至于存不存在真实的借款人,也许也没有投资人会关心,只要我按时还款就行。还款的钱也许是后来跟进的投资人,这即是这个行业出来大雷的逻辑。
我想说的是,P2P改成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这场闹剧后我们得认真思考些东西。透过这场乱象,我们要看到两点:
(1)这个市场是否被过度增信的,用增信取代征信,最后酿成了这样或那样的悲剧,值得庆幸的是更大的玩家还没来得及进来,所以不是千亿万亿的雷;
(2)这个市场的看门人是否发挥了作用,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市场自发形成的一些第三方机构其实有做些风险提示,但并不成功,投资者的贪念在推波助澜。
做个整体评估,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微观机制层面的问题起到的作用其实远大于宏观政策因素。
最后一个问题:该怎么转?
非法集资的,现在是被拿下了还有等着被拿。老实本分经营的该怎么转?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先前这些坏孩子在拼命烧钱,你也得跟着烧钱,不烧投资人就跑了。现在坏孩子被抓起来管住了,其实对于好平台而言是机会,良币终于有希望保住了。ok,好孩子们怎么过日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子呢,现在感觉像冰河期,我怕冷,我怕一脚踏进恐龙乐园。
在我而看,做小贷行业的大底还是能继续做小贷行业的,没有人非逼着你通过线上融资吧。你的平台流量反正也不多,每年花那么多钱获取线上投资人,还不如关掉。关掉是为社会节省资源,也就那些搞数字营销的会悲叹几句,你要找机构的钱,只要你的资产质量过关,机构的钱现在肯定比散户的钱便宜。现在是资产荒,机构都在找资产。实际上,15年4月我写的那本书就是谈P2P怎么对接机构投资人。
15年底对接机构投资人已经开始成风气了,很多小平台会消失,但搞平台的人可能就变成了线下资产供应商。能不能有机构买,看资产,机构没有散户好骗。
其实13年我接触这行业的时候,有创业者梦想着一站式理财、金融超市。监管落地,堵住了P2P成为金融综合超市的可能。对于大的平台呢,这些大平台前期花了那么多钱买流量、获得客户,不会甘心只做个P2P的,单纯做P2P小贷,也是浪费流量。本身也不符合互联网企业前期烧钱获得客户后期变现的逻辑。
那么怎么办,拿牌照。有些自己的母公司有牌照的本身就可以直接上架干,有些自己没有牌照的也在到处琢磨着拿牌照。我说的拿牌照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资产上架合规性问题,要拿的网贷牌照(准)、交易中心牌照(准),而是说各种代销牌照,还有一些金融牌照。金融经营本身就是牌照经营,所以这几年牌照还是越来越值钱。
有点沮丧吧,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就是传统金融,怎么传统金融的牌照越来越值钱了?因为你没有牌照,做这些事情就是不合法不合规。合法合规是解决你的身份问题,没有身份,你有再多梦想都是空谈。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贷企业来说,平台转型面对的困难和阻力还在于:首先,合规调整涉及到的环节较多,经营成本较高,中小平台难以承受;其次,配套的监管制度和行政规范待发布,行业基础设施待完善,无疑增加了合规建设的时间成本;再次,在业务模式险些被整体推翻的情况下,能否在12个月过渡期内实现合规调整是未知数;最后,在监管压力下,行业风声鹤唳,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平台高管的道德风险、同行竞争风险、风控及贷后等风险或不减反增。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第三篇:企业合规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
企业合规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将合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合规管理与法务管理既有交叉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总体而言,合规管理的内容多于法务管理。那么,企业合规管理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合规管理是什么
何为合规管理?顾名思义,合规管理即为合乎规范的管理,而这里的规范小则包括合规手册、公司规章制度,大则上升到地方、行业乃至国家法律法规。
合规管理被认为是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驾齐驱的企业管理三大支柱之一,财务管理是通过回顾企业三大报表,通过各种方法为下一报告周期的决策提供财务支持,告诉企业应该做什么。而合规管理则不同,合规管理旨在告诉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当怎么做,具体到怎么合理的做,合规的做,合法的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合规管理更显的尤为重要,因为上市公司必须要坚持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就必然离不开对相关事项的合规化管理。
二、企业合规管理的意义
1、合规管理是企业稳健经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违规风险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公司都必须要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内控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合规化的管理及操作,这样方能让企业内控制度效用最大化。
2、合规管理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建构科学的企业合规文化以及合规体系,有利于让员工养成合规化的习惯,避免违规风险。同时在在制度层次向广大员工普及合规管理的相关条例,有利于让员工自觉自律的避免违规化操作。
3、合规管理可以防止决策失误,领导者的权限较大,再小的决策都有可能引发公司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合规化管理通过约束高层领导人员的相关行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三、企业合规管理的内容
1、企业要进行合规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避免合规管理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而表面是合规,其实质却是应当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制的,或者说是不被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所批判和否定的,那样就无从谈起合规了。
2、企业进行合规管理要将企业内部的相应合规制度收集和建立起来,合规管理和其他类型的企业管理一样,其人为因素很多,只有建立起来相应的合规制度,人们才会尊重和遵循合规制度而办事,否则没有制度作为依据和保障的合规将是难以想象的。
3、合规制度的建立要以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能落后或者太过超越于企业现有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经营规模,并且合规制度的建立应当是全面而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丢三落四或者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制造公司开展线上业务的加油站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
合规制度是难以发挥实际效用的。
4、企业建立的一切合规制度都要进行评估,每项制度的建立都需要进行实际的评估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阶段,否则未经评估就投入到使用则会出现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水土不服”问题,可能不仅没有起到实际的效用,反而还会拖企业发展的后腿。
5、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内容和风险管理模式,而作为合规工作自然也会成为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领域,那么企业在建立合规制度,进行合规管理时自然不能绕过审计部门的审计评价环节。
6、企业合规管理工作要尽最大的努力建立起来流程,将各个合规管理的节点纳入到整个流程之中,一方面会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会节省时间成本,使得合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7、合规管理工作,虽然可以通过建立合规流程合规制度以保障合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但也有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承担合规管理工作的人员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慎重进行选择。
总结:
合规管理旨在告诉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怎么做,具体到怎么合理地做、合规地做、合法地做。有效的合规管理有助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机会,有助于保护和增加股东价值,降低未预期损失和声誉损失的可能性。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制造公司开展线上业务的加油站
第四篇:新规下保健食品研发报告的详解
新规下保健食品研发报告的详解
保健食品新法规7月1日实行以来,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相关细则出台,尤其是申报材料内容方面的要求,虽然最终细则还没出台,但根据近期的相关培训,辽宁泰阳总结了有关申报材料中研发报告的要求,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办法》对研发报告的规定是:产品研发报告,包括研发人、研发时间、研制过程、中试规模以上的验证数据,目录外原料及产品安全性、保健功能、质量可控性的论证报告和相关科学依据,以及根据研发结果综合确定的产品技术要求等。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研发报告必须提供产品整体研发思路、过程和可进行检查核实的结果。其中的科学文献依据包括科学文献、科研试验、权威信息和统计数据等,并分类、汇总。研发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制过程
2、研发立题目的和依据
3、配方研究与产品原料和辅料的安全性
4、安全性论证
5、保健功能论证
6、生产工艺研究
7、产品稳定性考察
8、产品技术要求研究
1、研制过程(研发人、研发时间、研发内容):
市场调研→研发立题(产品研发目的、取得结果、技术问题、方案设计)→配方研究(原料筛选、配伍论证、原料及产品安全性与功能性论证、剂型确定)→工艺路线设计与研究(原料提取工艺设计、产品工艺设计、工艺研究方案)→小试(工艺筛选、成性试验、辅料确定)→中试(工艺参数优化、工艺调整、放大试验)→产品安全性与功能评价、卫生学、稳定性与质量可控性论证→产品技术要求。
2、研发立题目的和依据
前期工作是研发产品适应消费、适应市场的基础;
(1)产品预期达到的保健功能和科学水平;
(2)适宜人群在国内外的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
(3)同类产品或相似产品在国内的基本状况,本产品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4)产品投放市场后,对产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对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配方研究与产品原辅料安全性
应根据产品配方配伍科学依据,从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或现代医学药理学理论角度,对注册申请的产品配方配伍原理和依据以及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研究论证。组方原理明确清晰,配方配伍依据充分。
产品原料和辅料的使用依据应明确、合规、安全。使用规定范围内物品 作为原料或辅料的,应提供明确的使用依据。使用其他物品作为原辅料对的,应提供材料证明其安全性。
4、安全性论证
应对产品配方配伍、科学文献、产品安全性评价试验材料、人群食用评价材料、文献检索和筛选报告等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对产品安全性以及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综合论证,撰写安全性论证报告。其中人群食用评价材料是新审评要求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材料应当包括申请人对人群食用情况信息统计分析后得出的人群食用情况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中应有人群食用评价受试者人数统计分析结果、评价方法、判断标准等。
5、保健功能论证
应以人群食用评价和验证资料及其分析结果为核心依据,结合原料功能依据、产品配方配伍、科学文献、保健功能试验评价材料、人群食用评价材料、科学文献、筛选报告等统计分析和评价,对功能声称以及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综合论证,撰写保健功能论证报告。如果是申请2项以上功能的产品,保健食品论证报告还应包括配方配伍具有2项以上功能的科学依据、功能作用机理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等内容。
6、生产工艺研究(从工艺研发一直到中试)
(1)剂型的选择和规格的确定,从配方组成、食用方法、适宜人群、原辅料特性、剂型选择必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
(2)辅料种类及用量的筛选,提供筛选的试验报告。
(3)生产工艺的优选,说明优选过程的试验数据和文献依据,提供主要生产工艺和关键工艺参数优选研究报告。
(4)中试生产工艺验证和工艺修正,评述工艺验证过程和研究结果,提供3批中试产品全项目自检报告。
7、产品稳定性考察
按《保健食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要求,对产品稳定性、规格、直接接触产品包装材料、储存方法进行考察,出具研究报告。
产品稳定性 重点考察指标,包括感官要求、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微生物、崩解时限(溶散时限)、水分、PH值、酸价、过氧化值、有用量限制的抗氧化剂、列入理化指标的特征成分等指标。对重点考察指标在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非稳定性重点考察指标:鉴别、灰分、污染物、(如铅、砷、汞等)、农残(六六
六、滴滴涕等),真菌毒素、有用量限制的合成色素和甜味剂等随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不易发生变化的指标。
8、产品技术要求研究(企标不需提供)
将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审评重心置于产品技术要求指标及指标值的确定、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重现性上,确认后纳入证书附件,作为质控、监管、抽检的主要依据。
第五篇:关于企业转型改制对新闻学的意义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尤其在九十年代,以企业的改型转制为标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三资”企业、私营、个体经济,以及实行股份
制的乡镇企业。它们新创造的产值约占社会新增产值的80%左右;而且近三年来,非国有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随着企业转型改制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生产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政府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利益集团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些利益主体组成一个个群体,形成为社会利益集团。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所有制变革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充分地反映在各个行业的经营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对正在走向市场、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的中国新闻业而言,这种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既是压力又是机遇。
(一)有了选择的自主权,使得公费订阅逐步萎缩。中国的报纸长期依赖公费订阅,就是通过上级主管领导的行政指令,使用企事业行政经费来订阅报刊。有些企事业则作为职工福利为每位职工订报,也属公费订阅。“行政指令”和“行政经费”是公费订阅的前提,确保报纸(重要是党报)的发行旱涝保收。而现在风光不再,企事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独立法人,其消费行为不再受制于行政支配。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也同样支配着他们的新闻消费。为了获取信息,他们要订阅报纸,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订报。由此看来,红头文件的订报指令已不具备往日的威力。即使国有企业,其效力也在减退。另一方面,行政经费在削减,报费却在猛涨,订报已是行政经费中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事业除了为各科室订阅必须的报纸外,目前已很少再有作为福利替每位职工订报的情况。这说明:新闻产品的消费正在逐步成为纯粹的市场行为;新闻业开始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对新闻的消费,受众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自由。这对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新闻业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多元利益集团的出现,使新闻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企事业开发经营的全部决策权在政府,企事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由国家统包。信息对于企事业来说与生产并无直接关系。多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意味着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必须自主决策,独立经营。信息,作为任何产业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按照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述,在信息时代,信息比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重要。产业所需求的信息,不仅仅是各类市场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而且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仅仅是微观的,而且还是宏观的;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世界各国的。当前,中国的外贸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6.5%,国际新闻对中国企事业来说,其重要性已不亚于国内新闻。
上述两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形势迫使中国的新闻媒介正在从传者为中心转向受众为中心。“读者需要论”自1956年王中教授退出之后,目前具有了真正的实践意义。那么正在逐步市场化的中国新闻业是如何应对这一史无前例变革的呢?以报业为例,以往面貌相似的各类报纸正在逐渐分化。
一大批报纸正走上通俗化道路。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如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以及一大批城市服务导报等。这类报纸强调新闻的软性化与实用性,主要满足的是受众消遣娱乐、日常生活方面的需要。另一类则以揭露性报道见长,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为代表。以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批评揭露时弊为基本内容,主要行使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功能。
与以往主要从传播者角度出发、完全忽视受众需求的报纸相比,这些报纸的努力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们在报业市场化、满足受众需要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们针对的仍只是受众的部分需要。如通俗类报纸,多以受众的个人生活为诉求点。而现实批判类的报纸则重点关注在现行体制下不合理方面的个人处境。作为个体的受众始终是这两类报纸的主要诉求对象。如果从单个的新闻媒介来说,如此定位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大加褒奖的。它们在目前的良好发展也充分展示了这类受众需求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新闻业好有着更广大的开拓发展空间。就报业而言,目前这两种类型的报纸远未穷尽中国的新闻市场需求。从诉求对象分析,代表各类利益集团的人或团体正在成为报纸的主要读者群之一。他们以某个或某几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为基础的社会行为需要以大量丰富的信息作为参照依据,他们对报纸的信息需求正急剧增加。而以软新闻、个人生活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化报纸显然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此同时,大多
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模式的日报(其中一部分是机关报)却由于定位模糊不清而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由此我们设想,面对市场,中国报业存在着发展第三种模式的可能。它至少可以成为党报改革的一个方向。
目前党报改革面临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在新闻与宣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保持党报的思想性与指导性的同时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所有制
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利益集团多元化格局,提供了党报向新的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代表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读者应成为代表诉求的主要对象,它们的信息需求与作为个体的读者有所不同,这为党报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即是我们倡导的第三种模式。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硬新闻。这一想法基于以上对报纸读者需求变化的分析,即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利益集团必须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正确决策。目前各类报纸比较受读者欢迎的硬新闻大多为实用性服务类信息,如股市行情,交通状况,生活商品与日常消费行情等等。这主要满足的是读者个人生活需要。对于谋求集团利益的社会行为,此类硬新闻显然不能提供决策依据。从目前情况看,读者尚未满足的硬新闻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国际新闻。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区、行业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情况的变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许多个人与团体。我国目前外贸生产总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已非常之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必然为许多行业、机构或个人所关注。因此必须加大国际重大事件报道的数量和深度。报纸不仅应该及时、准确地传达这方面的情况,更应着力分析世界形势变动对中国的意义与实际影响。②国家政策。现在报业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党和政府的政策由媒介传播是一种宣传任务,为了让读者接受,甚至有“硬新闻软包装”之说。这种做法对大众化通俗报纸来讲或许是恰当的,但从根本上讲,硬新闻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关键在于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而国家的政策中的许多都与读者利益有关,尤其是利益集团的决策者。所以,国家政策实际上是信息含量大的硬新闻,有着巨大的需求量。目前此类新闻报道的缺陷在于很少读者角度考虑,内容流于空泛,与读者需要脱节。比如此次中央银行改制、引起金融界、企业界极大关注。如能从这类读者的需要出发,对这一信息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开掘,就能充分满足读者需要。③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场、某一产品的经济报道显然已不能适应读者需求。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企业经营者们除了动态经济信息之外,也需要对宏观或中观经济形势作分析与预测的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经营者市场意识的提高,此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将有更大发展空间,这类非事件性的报道也是报纸所长。
信息发布需要进一步透明和公平。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机会平等和竞争公平原则之上。多元经济尤其需要坚持机会平等、竞争公平的原则,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发布的透明和公平是这一原则的题中之义。在所有国家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政府的决策是企业决策最重要的信息。像银行利率、政府定价、产品价格的调整、证券市场新规则的颁布、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向、重大人事变动等等,无不关系到各行各业、各企事业以致每个人的投资风险。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些重大事件总是先内部后外部,层层开会传达下来:有些文件则只发到省军级或县团级,不再往下传达。在计划经济年代,这无可厚非。但在多元经济结构的市场经济下,这样的信息发布模式显然使有些企业(主要是大公司)处于捷足先登的有利态势,而有些企业则处于明显劣势。如有些重大新闻,国外媒体已大量报道,国内受众好蒙在鼓里,必然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最明显的例子是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海外大大小小企业闻风而动,纷纷抢滩大陆沿海开放城市,占尽便宜。等到国内企业反应过来,已晚了
一、两个月。在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凡是涉及到企事业决策的政府重大信息,都应该公开、公平地通过大众传媒公布。党、政府、军队的机密当然不在此列。
阐述新闻意义。从结构主义哲学观出发,单个的事实脱离了与其他事实的联系就丧失了任何意义,脱离了整体的局部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对新闻学有很大启发意义。传媒在报道单个事实的基础上应努力阐发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即新闻的意义。读者对事实的了解不限于发生了什么,还包括为什么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般读者受自身条件局限不可能对新闻的前因后果有清楚、深入的认识,这是传媒必须承担的责任。它应该将表面看来零散、无序的大量信息理出头绪,建立起合乎逻辑的科学联系,便于人们理清思路,趋利避害,尽可能回避风险。对于外界的任何变动,趋利避害是企业的本能反应,既然市场经济承认并保护不同的利益集团,那么,外界的变动,包括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将对不同利益集团带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时企业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请不要忘记,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私营的、个体的、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领导人,文化程度并不高,把握时局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不强,更需要新闻媒介对重大新闻将会产生的意义(影响)作具体的阐述。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指导性。可惜,我们现在这样的指导是太少太少。现在的受众是否还需要媒介的指导?回答是肯定的。读者对报纸的某些指导性新闻有时会产生反感,主要是其内容、方式脱离读者需要,而非指导性本身不合时宜。放弃指导性就等于丧失思想性,党报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而在目前阶段,通过传媒接受指导也是读者的切实需要,所以党报要大力加强指导性。
所有制变革对中国新闻业形成了强大冲击,同时也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传媒从业者应该清醒地认识社会条件的变动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把握机遇,积极应对,促进中国新闻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