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转型发展大局 推进改革创新实践
围绕转型发展大局 推进组织工作创新
经贸工委书记----义东海
(2010年8月20日)
做为一名组工干部,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如何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并在服务我县转型发展进程中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我提几点看法。
一、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坚定性 1、201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服务转型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年。我们要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见行动。始终把干部培训作为关键措施,将选派调训与组织轮训相结合、“请进来”举办讲座与“走出去”参观考察相结合,促进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引入民意调查,实行综合考核,强化干部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激发队伍活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要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事业单位干部职务任期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 “一把手”和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有计划交流,将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改任为非领导职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
3、重新审视定性工委职能,使其规范并真正发挥作用。工委做为县委的派出机构,在各自口上代表县委履行着县委的部份职能职责,因此上级部门在制定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干部提拨、交流和派送等工作时,应当征求各自对口工委的意见和建 1 议并吸收工委人员参加。对各单位的股(科)、所、站、室、办等股级以下负责人员的任职应进行改革,下放于工委考核任免,人事部门凭工委任职文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工委的职能作用,也能对各单位的工作形成监督管理态势。
我县17个党、工委肩负着同样重的党建工作任务,10个乡镇党委人员多、班子齐、交流提拨快、同志们都干劲十足。
但系统工委自1998年设立13年来不仅人员少、而且各个工委之间的职务配置还极不平衡。机关工委不仅人员编制多,而且职务配置也齐全---书记、副书记、纪检、党办、工勤人员样样齐全;而其它6个工委不但仅有两个编制还混编在职能局,而且除不设副书记职务外,其它职务设置也极不一致。人员短失不配、职务缺失不理,一片混乱,直接影响工作开展。7个系统工委的大部份同志近二十年来干同一个职务工种纹丝不动、死水一潭,干部交流、提拨、使用进入了死胡同,系统工委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再工作!;领会!传达!再落实!名符其实的成了全县各个部门(单位)谁都可以给安排布置工作任务的中转站和杂务处理部。整年承担着非常繁重、没完没了、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党务、政务、杂务、事务,从来无人关心、无人过问,严重影响了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上级部门应当积极考虑给予尽快理顺解决,对党、工委干部的使用交流应一视同仁、引以正视,使干部交流使用工作步入规范。
4、致力固本强基,完善管党机制,使基层党建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要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配套制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基层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经费保障、考核奖惩、项目推进等党建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夯实基础。与此同时,全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在扩大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改革创新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课题,改革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解放促进活力的迸发,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的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以思想解放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就是要更加牢固地确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当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应当而且必须围绕转型发展来开展。但是,面对转型发展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我们的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等待观望,没有超前的思想,没有创新的意识,缺乏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一些党组织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自觉性还不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扩大民主、提高公信度,还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和机制;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解决社会矛盾、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力量,才能使我县转型发展工作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夯实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 展的执政能力。班子好,则事业兴;干部强,则发展快。推动转型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二要大力加强“一把手”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考核监督,探索建立一把手定期汇报思想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职务任期制度和抓班子带队伍问责制度,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职、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三要大力加强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转型大局、应对突发事件、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素质。四要大力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五要大力加强老干部工作制度建设,要抓好异地居住老干部巡访制度的落实,在外出时主动承担走访、慰问异地居住老干部的任务。
(三)着力创新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工作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特别是基层书记要认识到,“一个不重视党建工作的党委是不全面的党委,一个不重视党建工作的党委书记是政治思想不成熟的党委书记”,切实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思想,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四、发挥表率作用,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是全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不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是不合格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工委一向作风过硬、不怕吃苦的传统精神,做创先争优的表率;做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做自觉提升能力素质的表率;做严格自律、公道正派的表率,确保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
第二篇:围绕发展大局 优化经济环境
围绕发展大局 优化经济环境
——xxx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材料
今年以来,xx县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从构建工作机制、健全监督体系、深化专项监察入手,狠抓源头治理,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涉企“三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全县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三大工作机制:致力环境治理有保障 ——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立 “三办四中心”,即:县纠风办、减负办、效能办、行政效能投诉与监察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惠民帮扶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负责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具体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建立县纪委常委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全县xx个重大项目逐一落实联系领导,明确联系责任,并落实1名常委负责抓发展环境整治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互通情况,会商工作。同时,明确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股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对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推进等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对机关作风、行政行为等不定期暗访,对典型问题及时曝光。建立效能干预机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或上级交办事项实施效能干预xx次,责令xx个单位对涉及的x个事项进行限期整改。加大效能问责力度。制订《苍溪县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对xx种违反效能规定的行为予以xx种不同方式的责任追究,先后对xx个单位和xx人实施了效能问责,其中给予行政效能告诫x人、调整工作岗位x人、免职x人。庸、懒、散、慢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制,将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情况与各单位综合目标及“一把手”承诺目标双挂钩,采取发生一起有效投诉或案件,扣减相应目标分值,有突出贡献或受到上级表彰,加相应目标分值的办法,做到奖惩分明。今年初,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对xx个县级部门、xx个乡镇进行了考核,对xx个单位因阻碍经济发展被问责给予了扣分处理,对xx个单位因高效履职受表彰给予了奖励加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构建三大监督体系:确保环境信息能畅通 ——构建监督网络。制订《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纪委、纪检组、纪工委为本单位的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机构,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开通网络投诉信箱,及时受理举报投诉。1—7月,县行政效能投诉与监察中心、县效能办受理投诉xx件,办结xx件。按照“七个一”模式,即:设立一块标志牌、悬挂一个征求意见箱、建立一支监测队伍、发放一张监测卡、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集中测评、形成一套监测制度,在全县9个中心镇、3个工农业园区建立了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聘请56名监督员,每个点落实一名联络员,每月上报一次监测情况。今年以来,各监测点共收集意见和建议32条,接处投诉12件,确保了全县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环境治理。强化社会监督,聘请特邀监察员、机关效能监督员和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监督员“三员”95名,实现监督网络全覆盖,及时监控和反馈干部履职、项目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促进机关干部自觉增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
——开展调研测评。建立定期调研测评制度,每半年对各职能部门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调研测评。今年6月组织监督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以及部分村(社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织召开座谈会48次,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收集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136条,逐条落实整改单位,逐一“挂牌销号”;同时,对“四服务”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满意度低于80%的一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警示谈话。建立政企民主恳谈会制度,由xx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群众代表以及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纪委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恳谈会,现场听取意见和建议,促进政企之间的交流进一步畅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开办互动栏目。在县内媒体上开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宣传专栏,及时编发工作动态专题报道52期,对县xx等部门8天完成广南高速征地拆迁、县规划和建设局为受灾群众1天办结审批时限为20天的城镇住房重建手续等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设立“曝光台”,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公开曝光23期,达到了“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促进“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代表xx形象”浓厚氛围的逐渐形成。
深化三项专项监察:促进政务服务得优化 ——深化机关作风监察。出台机关干部作风“四个严禁”规定,着力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今年以来,16名机关干部因上班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以及到茶楼喝茶等被安排到缺编乡镇协助灾后重建,按5%—20%扣发全年工作津贴,并规定工作满一年且考核为优秀后才能回原单位工作;4乡镇负责人因“四统”特供政策执行不力被予以效能告诫。强化对干部履职情况的监察,采取听汇报、察现场、查资料、暗访等形式,对各级各部门开展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进行效能监察,先后对阻挠红十字医院片区开发的一单位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对一乡镇未按时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进行通报批评,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最差的4个乡镇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责令“一把手”在县电视台作整改承诺,有力维护了政令畅通。——深化行政审批监察。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将全县45个单位的441项审批和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2项。大力实施流程再造工程,对已制定的流程进行再优化,承诺提速39.3%,位居全市前列。创新服务理念,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将企业投资、灾后重建、返乡农民工创业等5类项目纳入并联审批范畴,实现“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建立重大项目“三个一”制度,即:一个重点项目由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工作班子推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大电子监察力度,落实专人负责进行视频监察、数据监察和回访监察,对2名窗口工作人员因工作纪律和服务态度差给予了调离工作岗位处理,促进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审批办理提速达91.3%,群众满意率达99.95%。
——深化依法行政监察。全面推行检查与处罚分离、罚款决定与收缴分离制度,严格规范和限制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行“提醒告之、首错不罚”,从源头上遏制违法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积极为企业争取补助减免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700余万元。全面清理、公示涉企收费项目和标准,杜绝“搭车收费”和“捆绑收费”。建立涉企检查预告备案制度,检查前向企业告知并填写《涉企检查备案登记表》报xx办备案。大力开展效能、警务进企业活动,牵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有效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营造了公平公正、和谐文明的发展氛围。
第三篇:围绕发展大局坚持创新求精
围绕发展大局坚持创新求精
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营造良好氛围
县第十四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三提三创”实践活动为统领,创新发展举措,加快发展速度,在推动“三大”转型上有新突破,加快 “三县”建设上有新作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新局面。这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总要求、总基调。
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要根据县委提标、提效、提能、创先、创新、创优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强化喉舌意识,努力在宣传内容上求“深”,在宣传手段上求“新”,在宣传质量上求“精’,在对外宣传上求“强”,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和新闻质量,积极营造全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良好氛围。
一、围绕中心工作,做深经济宣传
深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改革建设第一线,加深对基本县情的了解,全面理解、掌握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明确新闻宣传的重点和职责所在。要把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落实加油鼓劲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县上确定的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目-1-
标,围绕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主要任务,采取开办专栏、策划活动专题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全县在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打造生态工业强县、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在发展生态经济、强力推进“十大工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三提三创”等五项活动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民乐中的新经验、新进展,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唱响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民乐这个主旋律,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二、突出宣传重点,做精时政宣传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提出 “要改进新闻报道”、“领导活动和会议应根据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数量、字数和时长”。省委、市委、县委也相继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其中对改进新闻宣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广播电视台将根据规定积极改进会议新
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方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加大新闻信息量,做精时政宣传。通过从篇幅上压缩,从内容和形式上改进,用更多的时间和镜头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报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特别是要多报道基层一线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推动“三大”转型,加快“三县”建设中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多报道各条战线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多报道各级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典型,使新闻报道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起到导向、鼓劲和宣传作用。善于从会议中挖掘有新闻价值的重要内容,从活动中提炼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素材,减少单纯行踪性报道和会议进程性报道,更好地突出新闻性、指导性和导向性,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三、加大选题策划,做活民生宣传
坚持落实新闻宣传“三贴近”的要求,加大民生新闻数量,把镜头和画面更多地对准群众,减少和压缩会议新闻,大力宣传县委、政府关注民生,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行动和效果。把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道路住宅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宣传的重点,提前策划,重点宣传。在新闻节目
中加大民生新闻的数量,在报道方式上多一些百姓的视角,报道策略上提倡更多地选取政务活动中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题材,增加社会新闻和动态新闻的报道,大量采用记者和主持人出镜现场报道,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宣传性、新闻性和受众的“三位一体”。
四、发挥舆论作用,做透热点引导
舆论引导必须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服从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着力在引导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和长效性下功夫,切实发挥舆论引导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化解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当前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的解决日趋紧迫;社会管理和协调机制改革滞后引发的利益事件日渐多发,并呈现出利益冲突群体化、解决路径复杂化等特征。化解这些社会利益矛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制度、协调利益等手段,也要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正面引导等办法,充分发挥舆论在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统一意志中的引领作用。新闻媒体要积极回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就学、卫生医疗等舆论热点,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并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通达社情民意,搭建沟通平台,在信息服务中
引导舆论。
五、凸显宣传功效,做响对外宣传
以“上推、外打、交流、合作”为外宣工作思路,一方面改进报道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围绕县上重点工作积极筛选好稿、优稿,定期上送。另一方面,积极邀请省、市台记者到我县采访,广开渠道,内引外联,深入挖掘民乐特色、民乐底蕴,抓住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投资优势以及特色社会文化生活,积极拓宽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对外宣传的范围更大、内容更多、内涵更深,影响更广,对外展示民乐鲜明的特色形象,提升民乐知名度。
第四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全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全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努力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良好开局
—王用新局长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十次全会、2011年市政府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我市2010年及“十一五”环保工作,确定“十二五”环保总体思路,部署2011年重点环保任务,动员全市环保系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点,克难攻坚,全面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的新跨越。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坚定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指导监督下,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力促进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委政府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和社会广泛参与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10年,全市环保系统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环保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咸宁环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分别来我局指导支持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要事项;市人大、市政协也多次调研督办淦河流域治理、城市环境管理等环保工作,积极促进各项环保目标的落实。市政府要求各地各级坚持生态兴市,大力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实施淦河生态整治、潜山森林公园三期、低碳经济示范区、金桂湖未来人居工程、咸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 六大生态环境建设计划 ”。并强调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节能减排 “ 十一五 ” 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黄楚平书记为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了《中共咸宁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实施“绿色咸宁,生态咸宁”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有序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市政府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作为多项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任振鹤市长为组长的创模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咸宁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将创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执行,统筹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清洁、节能减排”等六大工程。三是出台了加强环保工作的相关文件。市政府下发了《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咸政办发〔2010〕156号)、《咸宁市陆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市创模办制定了《咸宁市饮食服务业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等。这些文件和方案都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减排、环保专项行动、流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重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环保能力建设逐步加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将环保部门列为政府工作部门,并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环保系统增加了领导职数、行政编制和内设机构;将市环境监察支队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名为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并正在研究理顺局属二级单位的机构编制。各地环保局也统一被列为政府工作部门。通城环保局增加了行政和事业编制,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测站升格为副科级单位。通山县新设立了辐射环境管理站。市环境监控中心和通城、嘉鱼业务用房已开工建设。全市环保机构改革成效明显,自身能力建设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与监管都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能。全市环保系统坚决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根据省政府下达的2010年我市COD、SO2分别削减2.6%(需削减4205吨)、0.5%(需削减619吨)的工作目标,全市各地、各级在源头控制上,禁止建设与产业政策不符和含磷氮排放的项目;在结构优化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转移或关停;在工程进度上,促使减排工程早实施、早完工、早见效;在项目管理上,切实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和减排项目现场管理。据省厅目前认定数据,全市COD减排5000吨、SO2减排1490吨,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规范环评审批程序,健全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项目建设。2010年,共审批267个项目,涉及总投资72.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9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08%。同时,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依法否决了一批污染严重以及无总量指标的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城、咸安、赤壁环保局协助经信委等部门,淘汰了通城金凯隆铁合金、咸宁恒宇、温泉电石以及湖北源鑫蒲纺等企业落后生产设备,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
深入推进环保专项治理。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全面深入排查。市政府组织六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市2010年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国控和省控企业的在线监控和环境违法问题,加强危化品企业排查工作。并向各县市区政府下发督办通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有关违法企业限期治理时限和举报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加大查处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共排查企业200多家,依法关闭企业9家(其中小造纸4家、蓄电池厂1家、小酒精厂1家、小柠檬酸厂1家、电石厂1家),督促赤壁晨鸣纸业、嘉鱼盛宇染织、崇阳昌华实业、湖北巨宁森工等超标排污企业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任务。嘉鱼县切实规范高强锰业危废及尾矿库管理,成为全省电解锰行业示范企业,获得华南督查中心和省环保厅的表扬。通山县督促46家石英砂企业配套建设了环保治理设施。三是健全监测体系,严格考核标准。督促葛洲坝水泥、嘉鱼稳健、瑞邦电子、富民酿造按标准和进度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通过验收。同时积极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工作,及时更新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确保了我市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全面、系统、完善。在全省监督性监测质控考核工作中,市环境监测站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纠纷。市局认真办理各级人大、政协议提案和环境信访,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崇阳县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2010年环境信访量下降45%,结案率达到100%。
持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一是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了主题为“保护淦河”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了淦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修复。市政府召开了第四次陆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并印发了《咸宁市陆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下一步陆水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分工。崇阳县将《关于加强青山水库主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两会的1号提案,由县政府投资700万元建设青山污水处理厂,保证了青山水库水源地水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大部门协调力度,积极推广使用管道天燃气,集中整治餐饮业油烟、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被财政部、环保部列为全国示范项目。我们科学编制了咸宁高桥河流域和九宫山生态旅游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的规划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1亿余元。咸安区积极开展农药、化肥“两减”试点工作,综合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2010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大气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功能区划要求。
(三)加强环保文化建设,打造适应科学发展环保铁军
为更好地推进生态咸宁建设,全市环保系统进一步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方式,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环保文化,以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夯实环保工作基础,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科学发展的环保铁军。
营造快乐和谐的环保文化。市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环保文化建设的意见》,组建了自行车队、篮球队等兴趣小组;组织了户外拓展训练、以“团结进取”和“理想与现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现场辩论赛等活动;还开展了宣传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保技术推广等五大能手竞赛活动,倡导大家在快乐工作中争创佳绩,在快乐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快乐生活中促进和谐,培育了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文化理念,促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赤壁市环保局在省内率先创办了县级环保专刊《赤壁环保》,累计编发7期20000余册,深受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好评。
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势多样的学教活动,全面提升环保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组织专家讲座。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来我局讲座,学习内容既有文化知识讲授,也有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鄂南经济强市建设座谈会精神、《廉政准则》等专题辅导报告。二是开设学习论坛。组织局党组成员和有关科室与二级单位负责人辅导学习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咸宁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等,形成了人人参加学习、人人提高认识、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风貌。2010年,市局在全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大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三名;市环境监测站在全省首届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中与武汉市环境监测站并列团体二等奖;在全市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活动中,市局名列市直68个被评议单位的第一;通城、崇阳、咸安环保局被评为优秀单位。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一是寓教于展。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单位,下发了《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制作并巡回展出了图文并茂的环保专题展板二十块,开展了环境教育进市委和县市区委学习中心组、进党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二是寓教于演。举办了咸宁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绿色呼唤”广场文艺晚会。咸安区局自编自演的“12369”节目荣获全省环保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三是寓教于行。开展了以“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万人骑自行车城区巡游活动,倡导我骑行、我环保、我健康、我快乐的环保理念,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为配合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了生态文明绿色创建环保典型评选活动,即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金融、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完成了全省第六批省级绿色学校4所创建指标,表彰了市级首批绿色幼儿园8个、第四批绿色学校6个、创建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6名。赤壁沧湖普安村和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并已申报国家生态村。
加强环保工作新闻报道力度。采取每月信息采用通报制,及时采编并向咸宁环保网、省环保厅报送全市环保大事新事要事图文;邀请中央电视台等记者团来我市就“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环保创新”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扩大了咸宁生态资源优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市局被省环保厅评为全省环保宣教工作先进集体,赤壁、嘉鱼、咸安、崇阳环保局被省环保厅表彰为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此外,全市环保工作在环保规划、环保新技术推广、固废管理、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监管、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多项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表彰;特别是在全省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中,市局与荆门局并列一等奖,嘉鱼、通山环保局被评为优胜单位。对此,市委黄楚平书记作出专门批示:“我市环保工作荣获全省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成绩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值得充分肯定!望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早日建成环保模范城市!”
2010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标志着我市“十一五”环保目标全面完成。回顾过去的2010年和“十一五”,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保护环境与促发展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调结构相促进,环境治理与惠民生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最生动的实践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生态咸宁作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新时期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市“四大家” 每年主持召开有关生态环保工作的会议,研究重大事项,部署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着力于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大力开展生态项目建设和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最根本的成效是:在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保持“双下降”,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SO2排放量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减排任务,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腾出了环境空间,对全省实现SO2总量减排目标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最鲜明的特征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宏观调控功能,积极探索了环保优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各地各部门把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作为规划和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用环评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全市环保系统更加注重监管与服务的协调统一,稳步提升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倒逼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突出的亮点是:始终坚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环境监管工作得以不断强化。市政府创新实施诫勉谈话、一票否决、区域限批、行政问责等约束性机制;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责任考核体系,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有力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赤壁市设置乡镇环保站和咸安区13个乡镇均配备环保助理员等举措,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认可。最重要的收获是:环境监管能力和物质技术支撑大大提升,铸就了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环保队伍,为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亿余元,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市环保实用技术推广中心资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建设了一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国控、省控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各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各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全市环保系统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环保文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环保部门形象和地位得到有效提升,践行科学发展和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得益于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和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环保局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全市环保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充分认清形势,明确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十二五”时期,是环保事业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保持”作为咸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五大战略之一,环境保护成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重要抓手和内容。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列为“十大惠民实事建设工程”之一,在工作重点方面要求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保护好生态资源优势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绿色生态是咸宁的金字招牌,特别难得,极其珍贵。黄楚平书记多次强调,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王国生省长第一次深入咸宁调研指导时,就意味深长地说,不到咸宁不知道湖北有多美。指明了必须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生态建设中推动经济转型的工作思路。四是我市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并正在争取低碳经济示范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和全国、全省机动车排污费征收试点,这些试点的实施,将为我市探索解决生态环境欠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跨越发展提供新路子、新途径、新机制、新举措。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环境状况依然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一是全市环保工作整体水平不高。我们的工作纵向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横向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依然存在高排放、低产值行业;部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城考”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等。二是污染减排压力加大。“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增加为4项,减排比例不低于“十一五”,而我市减排空间日趋减少,环境容量又十分有限;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将刚性增加,加上工程减排后续潜力不足,结构减排过程较为缓慢,监管减排形成的有效削减量余地有限,新增两项指标减排措施需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农村环保形势不容乐观。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绝大多数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匮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农村地区。四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责任增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对环境权益更加重视,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而我市近年来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因环境污染纠纷引发的越级、群体、重复访现象时有发生,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全市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共存。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动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点区域流域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取得实效;危险废物与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障;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环保科技与环保产业得到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是: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三领域,抓好水污染治理、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业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农村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等十二项重点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把我市环境保护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全市环保系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重点实施好“123456”:
(一)形成一个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全民参与,调动各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环境保护不断地深入民心、官心。要进一步完善环保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使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角”;不断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与地区界限、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环保工作小格局,逐步建立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相互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工作大格局,促进环保事业整体推进。
(二)舞活“两大龙头”。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事关我市“生态保持”发展目标、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两大龙头”。一是要按照《中共咸宁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责任制。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构建生态文明产业体系,助推环保产业的发展。二是按照《咸宁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创模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投资方案和保障措施,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责任,确保2012年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三)完善三个机制和建设三大体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三个领导机构的作用,加强三大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定期通报三大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使三大体系成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四)执行四项制度和发挥环保四大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一票否决、诫勉谈话、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四项制度,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要强化环评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的“四轮驱动”功能:一是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力度。积极发挥环评审批的污染源头控制作用,增强项目审批透明度,实行环评审批、验收网上公示制度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制度。二是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力度。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监测领域,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应急监测能力,力争市环境监测站对水气声渣的检测能力达到或超过省内平均水平,县市区环境监测站胜任区域性特征污染物监测任务,尽快形成“十二五”总量减排新增两项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继续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饮用水源监测等工作。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程序,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继续加强“12369”环境投诉热线管理,畅通环境投诉渠道。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的监察,重点整治造纸、化工、冶金、重金属等行业污染,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大环保意识、大宣传理念,积极落实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打造“数字环保”。不断完善市局网站内容,扩展网站网上服务和公众互动功能,及时发布各类环保信息。策划好“六•五” 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增强宣传活动的艺术性,体现时代性,为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营造良好氛围。
(五)以“五抓”和“五学”加强自身建设。“五抓”:一是抓人才引进。不仅要能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本科生、硕士生,还要努力引进环保专家,充实环保队伍力量。二是抓学习培训。要“走出去”,定期派员参加部、厅各类培训;要“请进来”,请环保专家、教授开展环保讲座;要“相互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抓文化建设。在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环保文化,为打造环保铁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四是抓岗位能手竞赛。通过开展五大岗位能手竞赛活动,发挥个人特长、激发个人潜力,不断增强环保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五是抓表彰奖励。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在环保系统营造尊重创新、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下基础。“五学:”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学依法行政、学廉政。通过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培养人文关怀,并提高环保人的文化和艺术修养;通过学依法行政、学廉政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六)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蓝天工程。加大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城区油烟、煤烟治理力度,推广应用天燃气等清洁能源;建设规范的汽车尾气检测与治理中心;规范建筑施工封闭作业;加强和完善空气自动化检测系统建设工程。二是实施碧水工程。组织开展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审核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完善“河长”、“湖长”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大力推进“一江”、“两湖”、“三河”、“十库”等重点水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试点工作,公布全市重点河流湖库水质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施绿色工程。大力推进绿色创建,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绿色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四是实施宁静工程。集中开展工业企业、社区生活、交通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城区噪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夜间建筑施工管理等。五是实施清洁工程。加强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促成湖北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早日投产运行,使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处置。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化、回收利用资源化、焚烧处理无害化”的处理新途径。六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县市污水处理厂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生产线),杜绝“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强对挂牌督办、限期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三、全面提振精神,增强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2011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对巩固和扩大“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果,实现“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确保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
要树立创新理念。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是事业进步的最基本要求和原动力。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真正让环境保护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优化、助推、扩容、增值”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一是在环保优先和前置审批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切实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对新上的投资项目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将环评作为前置审批环节,避免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出现破坏性的决策失误。并在创优评先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在环保目标考核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环境保护问责制实施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纳入全市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工作不力或不到位、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的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维护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表彰奖励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生态文明创建命名、表彰、奖励办法》,建立稳定可靠的激励机制,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适当物资奖励,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在排污费核定征收改革方面。要按照省环保厅要求,积极开展排污收费改革以及机动车排污费征收试点工作,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贯彻执行〈湖北省排污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排污费征收工作,统一征收标准和尺度, 依法全面足额核定征收排污费,为即将开展的环境税试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五是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要探索斧头湖、西凉湖和陆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力争成为全省生态补偿试点区,加大对生态补偿的投入。要研究建立“环保下乡、干部下乡”制度,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建设市直部门和县驻乡镇与村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队、乡村环保“明白人”队伍。在全市开展“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试点示范,推进咸安畜禽、嘉鱼蔬菜、赤壁水产、通山水果、通城油茶、崇阳鸭业等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促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促进农业产业产品优化升级。
要增强责任意识。环境保护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我们环保工作者心中要明责,肩上要担责,把负责任作为一种品格来培养,作为一种能力来提高,作为一种准则来遵守,不断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做到视责如山、守责如城、履责如冰,确保完成2011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要切实贯彻落实任振鹤市长在2011年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的五个“一律”:“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上,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县市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不贷。”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从严把关;对未批先建项目进行严肃查处;对政策支持和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开启“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服务于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深化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要继续按照“硬标准、硬约束、硬检验”的要求,强化总量减排监督考核,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排污单位具体实施”的减排工作格局。要明确计划,实施好咸安桂花电石厂关闭、苎麻脱胶废水治理中心,赤壁华润电力脱硝、晨鸣纸业和源鑫印染污水深度处理,嘉鱼风华化工关停和祥盛畜牧养殖污染治理,通城福人药业污水和富康牧业综合治理,通山黄沙野荞酒业和瑞逢电子污水治理,崇阳金昌纸业、精武农业和景虹生猪屠宰污水治理等项目;并促进各县市区落后产能淘汰、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实施并稳定运行,确保完成2011总量减排任务。三是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2011年是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攻坚年。要争取市政府组织召开创模工作再动员再督办会议,按照省环保厅评审通过的创模规划,严格落实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创模各项工作任务,力争2012年前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积极做好2010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落实《咸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整改工作方案》,切实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考”位次。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咸安、通山两地要按照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责任状》要求,按期完成好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技术成果的试点与推广,出亮点,出成果,出经验,增强项目的示范效应。全市各地要积极开展陆水流域周边重点乡镇、村组试点工作,组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力争完成其它6个乡镇、30个村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
要大兴务实之风。没有实干的精神,没有务实的态度,没有严谨的作风,是干不好任何工作的,是完成不了各项任务的。我们要敢于打胜硬仗,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一步一个脚印,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业上来,抓紧落实不放松,扎实工作求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环保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奖作为政府最高奖项,组织和会同各县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创建环保典型评选活动。2011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举行首次生态文明建设颁奖大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生态文明奖状、生态文明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争取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市政府联合在我市举办全国首届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文化论坛,更好地推动咸宁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不断改进环保规划实施工作。要抓住“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环境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进一步完善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与全省“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力争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相关环保规划之中。建立完善全市环保储备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环保规划落实力度,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三是着力抓好环保干部人事工作。做好科级干部的公开选拨和公务员招录工作。进一步加强局属二级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完善“三定”规定。按照人事部门的有关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统一招录、公开招聘和职称申报及评聘工作。积极推动县市区环保干部双重管理,推进环保系统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环境监察机构参公及乡镇环保机构设置。四是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安全高效应对环境信访和突发环境事件,完善涉危企业环境信息和排污数据库、应急专家库,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加强重金属、核与辐射、固废及危废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加强12369环保热线管理,确保信访件回复率100%,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
要发扬团队精神。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兴事业、出人才。我们要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雨同舟,集中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认真开展“党性教育”、“弘扬正气教育”、“岗位奉献教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作风、思想、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努力增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公仆意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精神面貌改观、服务意识提高,确保2011各项工作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二是丰富环保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好以“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以“三优两满意”为标准的环保服务标兵评选活动、以“鄂南环保论坛”为平台的学习型环保干部评选活动、以“岗位练兵大比武”为目的的五大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以“展风采、促和谐”为主题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工作热情,展示环保风采。三是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环保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造就一支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忠于职守、敢于执法、善于服务、勇于创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环保队伍。
同志们,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2010年及“十一五”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2011年和“十二五”。凝心聚力绘蓝图,众志成城开新篇。“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对环保事业的形象总结,也是对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位主线,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完成2011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围绕发展大局 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发展大局 提升服务水平
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宽松和谐的发展软环境
――子长县效能建设经验材料
(2011年6月)
近年来,子长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大局,以“服务提质为群众、效能提速为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找问题,明差距,理思路,定方案、强措施”的思路,力求“六新”,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宽松、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行政审批新体系。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目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减少了审批事项。对国家和省、市已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全部停止审批;对县政府部门权限范围内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予以取消,简化审批、审核。截止目前,全县共减少各类审批、审核等事项?项,占全部审批、审核事项的?%。二是缩短了审批时间。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进行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三是强化了后续监管。各部门、单位均加强了对保留审批事项的监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后续监管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的项目,进一步理顺关系,防止管理脱节。
二、开创政务公开新格局。通过构建“阳光政务”,逐步形成了固定公开栏公开为主,公文通报、入户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为辅的全方位、多点面公开的新格局。一是拓展了公开领域。重点围绕土地、工程招投标和规划审核、行政执法、审批、收费、处罚等方面及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对人权、事权、财权、物权进行公开。把群众普遍关心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政务的公开逐步从办事领域向决策领域延伸,丰富和拓展了政务公开的内容。二是深化了公开内容。各部门、单位按照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分类目录,根据自身职能和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向社会公开或在单位内部公开,进一步增强公开的透明度、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创新了公开形式。从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出发,在充分运用县政务固定公开栏公开的同时,抓住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会议通报、入户公开、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点题”公开,形成了多点面公开的格局。四是健全了监督体系。通过进一步细化考评办法,明确考评标准,实行政务公开定期考评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监督体系。
三、树立依法行政新形象。通过规范执法、收费、涉企检查等方面的行为,切实树立依法行政新形象。一是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检查与处罚分离、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
离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同时,严格规范和限制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个人裁量权,杜绝随意、违规裁量及滥用裁量权的现象,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正确实施,维护行政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收费行为。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对全县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范围和标准,并在收费进行公示,有效杜绝了“搭车收费”或“捆绑收费”。三是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按照国务院《控制向企业经济检查的规定》要求,对各部门、单位组织的对企业的经济检查进行审核,除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的检查外,一年内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确有必要检查的必须经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确保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该措施的实施得到各类企业主普遍好评。
四、健全投诉举报新机制。一是畅通了投诉渠道。县效能投诉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并确保全天候畅通,及时受理企业的举报、投诉,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状况的监控,为企业生产排除干扰。二是完善了投诉机制。县效能办建立和完善了举报、投诉件分类、分析、跟踪督查和通报等制度,对每一个投诉电话、每一封群众来信,都进行认真调查、全面核实,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快速反应”。对实名举报、投诉的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三是严肃了责任追究。凡
被实名举报、投诉一次的,对其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两次及以上的单位,其单位主要领导先停职,待举报、投诉件查实后,再依纪依规予以处理;如被举报、投诉涉及个人的,该工作人员先待岗,经查属实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垂直管理部门,则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予以相应的处理。对借机诬陷的,则依法进行查处。
五、营造效能建设新氛围。一是强化阵地作用。努力办好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专栏,逐步成为一个推广、交流经验、传播信息的园地。二是加大曝光力度。通过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及时宣传报道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加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和“吃拿卡要”的人和事,特别是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的查处、曝光,查处的同时,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今年来,县效能投诉中心共受理效能投诉5件,全部办结,给予效能警示提醒3人,诫勉督导2人。三是弘扬效能正气。对工作中发现和涌现出来的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努力形成一种效能导向,促进机关、干部职工真心实意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投身于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中,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为发展”的良好风气和氛围。